四川省泸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经典是说不尽的。对于经典,人们总要追问,何谓经典?哪些是经典?经 典是怎样确立的?又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这些,自然是见仁见智了。在关于经 典的多重含义下,我想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 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 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 的髙峰”。当然,这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只是 因为经典名著往往标志着文化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时代的最高表现力,而作家又以 完美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把身处的现实,以其特有的情感体验深深镌刻在文化艺术 的纪念碑上,而当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他的情感意识、体 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 过的经典小说文本,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 的。比如,《三国演义》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部“权谋书”。相反,它除了 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和历史启迪以外,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它弘扬的是:民 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 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它作为我们民族在长期 的政治和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心态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 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 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泽吹来的一股雄风,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刚性雄风, 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 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它可不是用 句“鼓吹暴力”就可以简单评判的小说。《西游记》是一部显示智慧力量的神魔 小说。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叉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它揶 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 任何一方。而就小说的主调来说,《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 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小说执著于对关的人性和人情的追 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含杂质的少女的人性美感所焕发着和升华了的诗意,正是作 者审美追求的诗化的美文学 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典的阅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 问题。初读经典与重读经典、浅读经典与深读经典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 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 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 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这里说的经典阅读, 是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 作品的精神本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冲破禁区,经典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 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如果仅仅停留于此, 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 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 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 典作品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 阅读。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 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四川省泸州市 2019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经典是说不尽的。对于经典,人们总要追问,何谓经典?哪些是经典?经 典是怎样确立的?又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这些,自然是见仁见智了。在关于经 典的多重含义下,我想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 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 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 的高峰”。当然,这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只是 因为经典名著往往标志着文化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时代的最高表现力,而作家又以 完美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把身处的现实,以其特有的情感体验深深镌刻在文化艺术 的纪念碑上,而当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他的情感意识、体 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 过的经典小说文本,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 的。比如,《三国演义》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部“权谋书”。相反,它除了 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和历史启迪以外,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它弘扬的是:民 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 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它作为我们民族在长期 的政治和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心态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 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 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泽吹来的一股雄风,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刚性雄风, 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 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它可不是用一 句“鼓吹暴力”就可以简单评判的小说。《西游记》是一部显示智慧力量的神魔 小说。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叉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它揶 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 任何一方。而就小说的主调来说,《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 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小说执著于对关的人性和人情的追 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含杂质的少女的人性美感所焕发着和升华了的诗意,正是作 者审美追求的诗化的美文学。 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典的阅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 问题。初读经典与重读经典、浅读经典与深读经典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 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 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 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这里说的经典阅读, 是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 作品的精神本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冲破禁区,经典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 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如果仅仅停留于此, 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 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 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 典作品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 阅读。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 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经典的共识是: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作 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 B.经典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 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C.《三国演义》弘扬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并 非“权谋书”,所以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 D.《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 慨之音的挽诗,叙写着我们民族的心灵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围绕经典阅读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B.文章论述了经典的含义,也论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经典作品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论证比较充分,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严格筛选,本身 的存在证明其不朽,需要反复阅读。 B.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只要我们多看几遍,就能抵近经典作品的 精神本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我们重读经典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要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的发现,以获 得新的生命感悟以及情感体验 D.初读或重读经典要讲究方法,要将这些经典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中进行主动的、 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 【答案】1.D 3.B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古巷乾坤 周铁钧 古巷多狭长略弯曲,也不宽,只要对面支起窗扇不会碰撞。铺地青石经 年踩磨、风雨刷砺,鳞泽泛亮。巷子再老些,路面会有两条下凹的浅沟,那是数 百年流轮撵出的辙印,蕴满岁月沧桑 如没有临巷门窗,巷墙就很高,垒砌得厚重坚实。但窗多已泛黄龟裂 还隐现着精描细勾的花木山水、楼阁亭榭,半朦半掩地褪冋时光深处。砖缝里膏 泥都渐松蚀,用指尖去抠,便簌簌落下。 裏在陈年旧岁里的古巷,苍健安详,不为外界潮流、时尚所动。霓灯溢 彩的街路喧嚣,广场舞乐曲播扬,却侵不进陡耸的青墙,巷内如僻廊静谷,别有 乾坤:月亮顺巷口攀上来,清辉盈盈、如烟似帛,巷路枕着朦朦山影,迎候访古 探幽的游人来此抖落浮躁,倾纵心绪,滤验风情 我曾独步上海朱家角古镇,走着走着,环顾四周,尽是角脊老屋,步入 其间,左转右拐,不见尽头,走得腰酸腿乏,仍出不得“迷魂巷”。忧心忡忡时 眼前突然变得坦阔,巷路径直通向一座气势宏伟的石桥,桥头耸立的岩碑上刻: 放生桥”。桥对面长街宽邃,招牌林立,店铺千家。坐在街头茶摊要了一壶龙 井,向茶摊老板说:此处巷子太“乱”。老板笑道:朱家角称奇之处就是街宽巷 窄,路生巷,巷连街,街通路,绵延不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对经典的共识是: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作 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 B. 经典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 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C. 《三国演义》弘扬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并 非“权谋书”,所以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 D. 《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 慨之音的挽诗,叙写着我们民族的心灵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整体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围绕经典阅读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B. 文章论述了经典的含义,也论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论证结构清晰。 C. 文章注重分析经典作品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 文章论证比较充分,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严格筛选,本身 的存在证明其不朽,需要反复阅读。 B. 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只要我们多看几遍,就能抵近经典作品的 精神本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 我们重读经典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要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的发现,以获 得新的生命感悟以及情感体验。 D. 初读或重读经典要讲究方法,要将这些经典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中进行主动的、 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 【答案】1. D 2. C 3. B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古巷乾坤 周铁钧 古巷多狭长略弯曲,也不宽,只要对面支起窗扇不会碰撞。铺地青石经 年踩磨、风雨刷砺,鳞泽泛亮。巷子再老些,路面会有两条下凹的浅沟,那是数 百年流轮撵出的辙印,蕴满岁月沧桑。 如没有临巷门窗,巷墙就很高,垒砌得厚重坚实。但窗多已泛黄龟裂, 还隐现着精描细勾的花木山水、楼阁亭榭,半朦半掩地褪向时光深处。砖缝里膏 泥都渐松蚀,用指尖去抠,便簌簌落下。 裹在陈年旧岁里的古巷,苍健安详,不为外界潮流、时尚所动。霓灯溢 彩的街路喧嚣,广场舞乐曲播扬,却侵不进陡耸的青墙,巷内如僻廊静谷,别有 乾坤:月亮顺巷口攀上来,清辉盈盈、如烟似帛,巷路枕着朦朦山影,迎候访古 探幽的游人来此抖落浮躁,倾纵心绪,滤验风情。 我曾独步上海朱家角古镇,走着走着,环顾四周,尽是角脊老屋,步入 其间,左转右拐,不见尽头,走得腰酸腿乏,仍出不得“迷魂巷”。忧心忡忡时, 眼前突然变得坦阔,巷路径直通向一座气势宏伟的石桥,桥头耸立的岩碑上刻: “放生桥”。桥对面长街宽邃,招牌林立,店铺千家。坐在街头茶摊要了一壶龙 井,向茶摊老板说:此处巷子太“乱”。老板笑道:朱家角称奇之处就是街宽巷 窄,路生巷,巷连街,街通路,绵延不尽
当晚,住宿一条古巷深处的小客店,院铺青石鳞泽泛光,幽静淡雅。客 店隔壁,有一家小小的“书画斋”,主人是位银髯飘逸的老伯,斋中四壁挂满字 画,幅幅笔墨遒劲、大气雄浑。我入室攀谈,畅言良久,问老伯可否求得墨宝? 老伯应允,他正拨镇纸,墨毫飞动、中锋运笔,一联:“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 观”跃然纸上。玩味联意,彰显烟火平民身处狭巷,胸蕴乾坤的髙远境界。 如今游历扬州,何园古巷入口处导游旗招展,扩音器嘈杂,鼎沸的人群 依序入巷,逼仄跟进前行,头悬青天一线,“穿巷风”咄咄刺肤,导游讲述的多 是黄宾虹、朱千华等一代名家,曾在园中开启多少思维创意,历经怎样尊卑荣辱、 爱恨交织……走了许久,依然曲延不绝… 边走顾视左右,见巷墙嵌刻许多诗词:“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 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是唐代杜荀鹤写苏州古巷的,读诗生情,禁不住忆 起人水桥互依、河巷舟相偎的吴越故郡苏州。 姑苏古巷素淡淳朴,千年初容、俗韵不改,每天熹微,几家巷门开了 踱出来的多是老者,他们既去晨练,也去赶“头汤面”,巷中世代递接的营生是 “三虾面”店。面店门窗临巷,店主取活虾搓籽、取脑、剥仁,是为“三虾”。 虾壳汤入锅烧开,趁沸下面,煮好捞出浇原汤,面润汁爽,原味本鲜。一碗面条, 扬名千年姑苏,煮沸古巷乾坤。 古巷不光居住井市平民,也有宦官要臣府邸、文豪墨客栖室。盛唐国都 长安城常乐巷,地处东城僻隅,狭巷幽深,却坐落亭榭绿地、莲池短桥的庭院。 白居易在此居住10年,写出大量传世诗文,他后来被差往杭州为官,常乐古巷 依然人声鼎沸、文玩古董交易火爆,堪比如今北京“琉璃厂”。一条古巷,滋养 个诗人,繁荣了一方文化;一个诗人,知名一条古巷,厚垒了盛唐的文化底蕴, 随流逝的风华一起升值。 见一户老宅木门虚掩,向内张望,端坐藤椅上的老奶奶示意我进院,她 几句讲述,便把时光曳到70多年前:那时,盛泽是称誉天下的绸都,巷里绸缎 庄主豪院与渔樵蚕农寒门相邻,有“五步一面馆、十步一茶肆”的喧沸市井,也 有织机脆响、梭声交汇的丝绸作坊,更有“十岁外皆能纺织”的巧手如林… 听着想着,竟觉真得步入人流煕攘、商铺林立的古巷,如历游“清明上 河图”十里繁华,心内寂寥瞬间被市俗民风弥补,空旷意境填满匠心独运的沧桑 构建。 告别了好客的老人,迈出高高的青石门槛,前望古巷,不见尽头,沿平 平仄仄的卵石路漫步,任心绪静然流淌,清风掠过耳畔,时空中似乎依旧传来吴 根越角的故事,溢满巷路,演绎绵远、精彩的古巷乾坤·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两段写古巷现状,作者细致描绘了古巷的窗、巷道、巷墙等,寓无 穷感慨于其中,为下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B.作者将古巷内的苍健安详与古巷外的街路喧嚣、广场舞乐曲相对比,表达了 作者对古巷遭受现代文明侵蚀的苦闷。 C.文中写“书画斋”老伯挥毫泼墨一事,表现了他高远的情怀,又通过老奶奶 的讲述,写出了古巷昔日的喧沸繁华。 D.作者游历古巷,展开联想和想象,抒发内心真切感受,文章内容充实,结尾 意蕴悠悠,令人沉浸在古巷的历史韵味中。 5.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小巷的古韵?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答
当晚,住宿一条古巷深处的小客店,院铺青石鳞泽泛光,幽静淡雅。客 店隔壁,有一家小小的“书画斋”,主人是位银髯飘逸的老伯,斋中四壁挂满字 画,幅幅笔墨遒劲、大气雄浑。我入室攀谈,畅言良久,问老伯可否求得墨宝? 老伯应允,他正拨镇纸,墨毫飞动、中锋运笔,一联:“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 观”跃然纸上。玩味联意,彰显烟火平民身处狭巷,胸蕴乾坤的高远境界。 如今游历扬州,何园古巷入口处导游旗招展,扩音器嘈杂,鼎沸的人群 依序入巷,逼仄跟进前行,头悬青天一线,“穿巷风”咄咄刺肤,导游讲述的多 是黄宾虹、朱千华等一代名家,曾在园中开启多少思维创意,历经怎样尊卑荣辱、 爱恨交织……走了许久,依然曲延不绝…… 边走顾视左右,见巷墙嵌刻许多诗词:“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 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是唐代杜荀鹤写苏州古巷的,读诗生情,禁不住忆 起人水桥互依、河巷舟相偎的吴越故郡苏州。 姑苏古巷素淡淳朴,千年初容、俗韵不改,每天熹微,几家巷门开了, 踱出来的多是老者,他们既去晨练,也去赶“头汤面”,巷中世代递接的营生是 “三虾面”店。面店门窗临巷,店主取活虾搓籽、取脑、剥仁,是为“三虾”。 虾壳汤入锅烧开,趁沸下面,煮好捞出浇原汤,面润汁爽,原味本鲜。一碗面条, 扬名千年姑苏,煮沸古巷乾坤。 古巷不光居住井市平民,也有宦官要臣府邸、文豪墨客栖室。盛唐国都 长安城常乐巷,地处东城僻隅,狭巷幽深,却坐落亭榭绿地、莲池短桥的庭院。 白居易在此居住 10 年,写出大量传世诗文,他后来被差往杭州为官,常乐古巷 依然人声鼎沸、文玩古董交易火爆,堪比如今北京“琉璃厂”。一条古巷,滋养 一个诗人,繁荣了一方文化;一个诗人,知名一条古巷,厚垒了盛唐的文化底蕴, 随流逝的风华一起升值。 见一户老宅木门虚掩,向内张望,端坐藤椅上的老奶奶示意我进院,她 几句讲述,便把时光曳到 70 多年前:那时,盛泽是称誉天下的绸都,巷里绸缎 庄主豪院与渔樵蚕农寒门相邻,有“五步一面馆、十步一茶肆”的喧沸市井,也 有织机脆响、梭声交汇的丝绸作坊,更有“十岁外皆能纺织”的巧手如林…… 听着想着,竟觉真得步入人流熙攘、商铺林立的古巷,如历游“清明上 河图”十里繁华,心内寂寥瞬间被市俗民风弥补,空旷意境填满匠心独运的沧桑 构建。 告别了好客的老人,迈出高高的青石门槛,前望古巷,不见尽头,沿平 平仄仄的卵石路漫步,任心绪静然流淌,清风掠过耳畔,时空中似乎依旧传来吴 根越角的故事,溢满巷路,演绎绵远、精彩的古巷乾坤……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两段写古巷现状,作者细致描绘了古巷的窗、巷道、巷墙等,寓无 穷感慨于其中,为下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B. 作者将古巷内的苍健安详与古巷外的街路喧嚣、广场舞乐曲相对比,表达了 作者对古巷遭受现代文明侵蚀的苦闷。 C. 文中写“书画斋”老伯挥毫泼墨一事,表现了他高远的情怀,又通过老奶奶 的讲述,写出了古巷昔日的喧沸繁华。 D. 作者游历古巷,展开联想和想象,抒发内心真切感受,文章内容充实,结尾 意蕴悠悠,令人沉浸在古巷的历史韵味中。 5. 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小巷的古韵?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答
6.近年来,为了吸引游客,全国有很多地方投入巨资重建或新建古镇,请结合 文本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案】4.B 5.①小巷的建筑,如门窗、巷墙、巷道等,蕴满岁月沧桑: ②小巷的文化,如巷墙嵌刻许多古诗词,与小巷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古代文人 ③小巷中的饮食,如小巷世代递接的营生“三虾面”店 ④小巷中古朴的民风民俗 6.示例一:从文中可知,很多古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古镇的建 筑、古镇的文化遗迹等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重建或新建古镇,可以在保护古镇 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古镇原有的文化历史价值,在传承中创新,更好地带动当地 旅游事业的发展 示例二:从文中可知,很多古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古镇的建筑、 古镇的文化遗迹等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但是,有些地方在重建或新建古镇时, 为了追求经济价值,采取破坏性的手段,完全摈弃了古镇原有的价值,这种行为 不可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休闲发 展论坛在杭州开幕。来自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等300余名人士汇聚 一堂,共商以休闲旅游为代表的休闲经济的美好前景。 据悉,中国休闲发展论坛是我国最早的以休闲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论坛, 现已成功举办9届,每届都有新内容和新目标,十分引人瞩目。党的十九大报告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以“全域旅游、田园城 市与休闲发展”为主题的2017中国休闲发展论坛设置了“全域旅游发展与田园 城市的理论和实践”“现代田园城市与休闲产业”“传统休闲文化与城市建 设”“体育休闲与健康养生产业”“特色小镇的投资与建设”等五个分论坛,旨 在深入挖掘休闲经济的光明前景,更好发挥休闲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 (《经济日报》2017年11月14日) 材料二: 36个休闲城市评价指数排名一览表(2013-2017) 年份北京上海广州 深圳重庆成都杭州南京「武汉 10 20141 201512 33333 55454 44545 9866 2016 66777 8 201712 989 6 年份天津西安昆明沈阳大连宁波青岛福州长沙 201 8 662 14 1312172120 014910 18 1413 19 20151011 17131419 18
6. 近年来,为了吸引游客,全国有很多地方投入巨资重建或新建古镇,请结合 文本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案】4. B 5. ①小巷的建筑,如门窗、巷墙、巷道等,蕴满岁月沧桑; ②小巷的文化,如巷墙嵌刻许多古诗词,与小巷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古代文人。 ③小巷中的饮食,如小巷世代递接的营生“三虾面”店。 ④小巷中古朴的民风民俗。 6. 示例一:从文中可知,很多古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古镇的建 筑、古镇的文化遗迹等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重建或新建古镇,可以在保护古镇 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古镇原有的文化历史价值,在传承中创新,更好地带动当地 旅游事业的发展。 示例二:从文中可知,很多古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古镇的建筑、 古镇的文化遗迹等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但是,有些地方在重建或新建古镇时, 为了追求经济价值,采取破坏性的手段,完全摈弃了古镇原有的价值,这种行为 不可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的 2017 中国休闲发 展论坛在杭州开幕。来自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等 300 余名人士汇聚 一堂,共商以休闲旅游为代表的休闲经济的美好前景。 据悉,中国休闲发展论坛是我国最早的以休闲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论坛, 现已成功举办 9 届,每届都有新内容和新目标,十分引人瞩目。党的十九大报告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以“全域旅游、田园城 市与休闲发展”为主题的 2017 中国休闲发展论坛设置了“全域旅游发展与田园 城市的理论和实践”“现代田园城市与休闲产业”“传统休闲文化与城市建 设”“体育休闲与健康养生产业”“特色小镇的投资与建设”等五个分论坛,旨 在深入挖掘休闲经济的光明前景,更好发挥休闲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 (《经济日报》2017 年 11 月 14 日) 材料二: 36 个休闲城市评价指数排名一览表(2013-2017) 年份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成都 杭州 南京 武汉 2013 1 2 3 5 4 9 6 7 10 2014 1 2 3 5 4 8 6 7 11 2015 1 2 3 4 5 6 7 8 9 2016 1 2 3 5 4 6 7 9 8 2017 1 2 3 4 5 6 7 8 9 年份 天津 西安 昆明 沈阳 大连 宁波 青岛 福州 长沙 2013 8 11 16 14 13 12 17 21 20 2014 9 10 16 18 14 13 20 12 19 2015 10 11 12 15 17 13 14 19 18
2016111014 152112131920 20171011 14151617 年份厦门济南「哈尔滨郑州贵阳南昌合肥长春石家庄 18 20142223 20152022 232824 2 20162322 20171920 23242526 年份太原南宁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兰州海口西宁」拉萨 20132826 3632 34 35 20142925 20153230 20163028 31 33343236 35 201728 楼嘉军、徐爱萍《中国休闲城市建设现状分析与展望》) 材料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体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在《休闲绿皮书: 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发布研讨会上介绍自己的调研成果时指出, 从休假制度满意程度看,周休时间越短,对休假的满意程度越低,周体现状未能 满足职工需求。为此,王琪延认为可以通过“做四休三”的方法来进行调节。 所谓“做四休三”是指一周工作4天,休息3天。《北京市民“大中小 休”满意度研究》显示,对周休制度不满意的群体中,有15.1%的群体希望每周 休息2天,有72.%的群体希望休息3天,这一比例比对目前周休制度较为满意 的群体(41.3%)高。鉴于此,当询问是否同意实施“做四休三”制度时,仅有 12.5%的群体倾向于不同意,76.8%的群体倾向于同意,其中,57.2%的群体表示 非常同意。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标志和象征。而且从汉代开始元宵节就是中国 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日子,设立元宵节为法定节假日, 有利于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因此,《北京市民“大中小休”满意度研究》指出, 可以考虑延长春节假期到8天,同时增加元宵节为法定节假日。 (《中国青年报》2018年07月19日) 材料四 “公共休闲服务要尽可能在规范管理和方便群众之间找好平衡点。比如 社区图书馆,就可以投放门类更多、更新的书目,同时通过扫码等新技术实现同 城随地借阅和归还,方便大家取用。别小看这替用户节省几步路的距离,其实很 可能明显改善产品服务的使用体验和活跃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家做过的 相关实验表明,改善公共服务便捷性,会有效提高公众的参与率。”清华大学经 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刘潇认为,有些公共服务效果欠佳,在于实施上没有多想 步。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建议,推动休闲经济发展,可以尝试将休 闲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等,加强管 理和考核,促使其更加重视休闲经济发展和居民休闲需求
2016 11 10 14 15 21 12 13 19 20 201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年份 厦门 济南 哈尔滨 郑州 贵阳 南昌 合肥 长春 石家庄 2013 23 19 18 15 29 31 25 24 22 2014 22 23 17 15 26 28 24 27 21 2015 20 22 21 16 23 28 24 27 25 2016 23 22 18 16 17 27 24 26 25 20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年份 太原 南宁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银川 兰州 海口 西宁 拉萨 2013 28 26 33 27 36 32 30 34 35 2014 29 25 32 30 35 33 31 34 36 2015 32 30 29 31 33 35 26 36 34 2016 30 28 31 29 33 34 32 36 35 201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楼嘉军、徐爱萍《中国休闲城市建设现状分析与展望》) 材料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体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在《休闲绿皮书: 2017~2018 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发布研讨会上介绍自己的调研成果时指出, 从休假制度满意程度看,周休时间越短,对休假的满意程度越低,周体现状未能 满足职工需求。为此,王琪延认为可以通过“做四休三”的方法来进行调节。 所谓“做四休三”是指一周工作 4 天,休息 3 天。《北京市民“大中小 休”满意度研究》显示,对周休制度不满意的群体中,有 15.1%的群体希望每周 休息 2 天,有 72.9%的群体希望休息 3 天,这一比例比对目前周休制度较为满意 的群体(41.3%)高。鉴于此,当询问是否同意实施“做四休三”制度时,仅有 12.5%的群体倾向于不同意,76.8%的群体倾向于同意,其中,57.2%的群体表示 非常同意。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标志和象征。而且从汉代开始元宵节就是中国 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日子,设立元宵节为法定节假日, 有利于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因此,《北京市民“大中小休”满意度研究》指出, 可以考虑延长春节假期到 8 天,同时增加元宵节为法定节假日。 (《中国青年报》2018 年 07 月 19 日) 材料四: “公共休闲服务要尽可能在规范管理和方便群众之间找好平衡点。比如 社区图书馆,就可以投放门类更多、更新的书目,同时通过扫码等新技术实现同 城随地借阅和归还,方便大家取用。别小看这替用户节省几步路的距离,其实很 可能明显改善产品服务的使用体验和活跃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家做过的 相关实验表明,改善公共服务便捷性,会有效提高公众的参与率。”清华大学经 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刘潇认为,有些公共服务效果欠佳,在于实施上没有多想一 步。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建议,推动休闲经济发展,可以尝试将休 闲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等,加强管 理和考核,促使其更加重视休闲经济发展和居民休闲需求
(《人民日报》2018年09月14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休闲城市评价指数的结果可以发现,目前中国休闲城市建设在空间上有差 异,东部大部分休闲城市建设水平靠前 B.从休闲城市评价指数的结果可以发现,目前中国休闲城市建设在时间上发展 失衡:有的在上升,有的在下滑 C.从中部各休闲城市具体的评价指数看,2013年-2017年,郑州明显下降,南 昌明显上升,武汉、长沙两市略有提升。 D.从休闲城市评价指数的结果可以发现,银川、成都、西安、西宁、拉萨五个 西部休闲城市建设水平正在稳步上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休闲发展论坛是我国最早以休闲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旨在深入挖掘休 闲经济光明前景,更好发挥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们对物质 文化生活的要求更高,发展休闲经济可以满足民众的一些需求。 C.2017中国休闲发展论坛设置了“现代田园城市与休闲产业”“体育休闲与健 康养生产业”等五个分论坛,这与十九大报告精神一一对应 D.周休时间越短,人们对休假的满意程度越低。周休现状未能满足职工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王琪延、刘潇、宋瑞等都提出了很好的应对措施。 9.依据上述材料,请简要回答我们应当如何发展休闲经济。 【答案】7.D 8.B 9.①中国休闲城市建设差异大,要平衡协调发展;②完善休假制度,以满足群 众休闲旅游的需求③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公众参与率;④将休闲发展纳入地方政 府考核,提高其重视程度。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 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D项,“银川、成都、西安、西宁、拉萨五个西部休闲城市建设水平正在稳步上 升”错误。结合材料二“36个休闲城市评价指数排名一览表(2013-2017)”分析 可知,西安、西宁、拉萨并非稳步上升。故选D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 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 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张冠李戴,据材料 “深入挖掘休闲经济的光明前景,更好发挥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指“2017中国休闲发展论坛”的主旨;C项,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可知,“ 对应”无依据;D项,“针对这种情况,王琪延、刘潇、宋瑞等都提出了很好的 应对措施”错误。“刘潇、宋瑞”的观点不是针对“周休现状未能满足职工需 求”。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高频 考点。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
(《人民日报》2018 年 09 月 14 日)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休闲城市评价指数的结果可以发现,目前中国休闲城市建设在空间上有差 异,东部大部分休闲城市建设水平靠前。 B. 从休闲城市评价指数的结果可以发现,目前中国休闲城市建设在时间上发展 失衡:有的在上升,有的在下滑。 C. 从中部各休闲城市具体的评价指数看,2013 年-2017 年,郑州明显下降,南 昌明显上升,武汉、长沙两市略有提升。 D. 从休闲城市评价指数的结果可以发现,银川、成都、西安、西宁、拉萨五个 西部休闲城市建设水平正在稳步上升。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休闲发展论坛是我国最早以休闲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旨在深入挖掘休 闲经济光明前景,更好发挥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们对物质 文化生活的要求更高,发展休闲经济可以满足民众的一些需求。 C. 2017 中国休闲发展论坛设置了“现代田园城市与休闲产业”“体育休闲与健 康养生产业”等五个分论坛,这与十九大报告精神一一对应。 D. 周休时间越短,人们对休假的满意程度越低。周休现状未能满足职工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王琪延、刘潇、宋瑞等都提出了很好的应对措施。 9. 依据上述材料,请简要回答我们应当如何发展休闲经济。 【答案】7. D 8. B 9. ①中国休闲城市建设差异大,要平衡协调发展;②完善休假制度,以满足群 众休闲旅游的需求③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公众参与率;④将休闲发展纳入地方政 府考核,提高其重视程度。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 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D 项,“银川、成都、西安、西宁、拉萨五个西部休闲城市建设水平正在稳步上 升”错误。结合材料二“36 个休闲城市评价指数排名一览表(2013-2017)”分析 可知,西安、西宁、拉萨并非稳步上升。故选 D。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 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 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张冠李戴,据材料一, “深入挖掘休闲经济的光明前景,更好发挥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指“2017 中国休闲发展论坛”的主旨;C 项,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可知,“一一 对应”无依据;D 项,“针对这种情况,王琪延、刘潇、宋瑞等都提出了很好的 应对措施”错误。“刘潇、宋瑞”的观点不是针对“周休现状未能满足职工需 求”。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高频 考点。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
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 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 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 生有。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我们应 当如何发展休闲经济,结合文本材料二内容分析可知,中国休闲城市建设差异大, 要平衡协调发展;结合“从休假制度满意程度看,周休时间越短,对休假的满意 程度越低,周体现状未能满足职工需求。为此,王琪延认为可以通过‘做四休 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分析可知,完善休假制度,以满足群众休闲旅游的需求:结 合“‘公共休闲服务要尽可能在规范管理和方便群众之间找好平衡点 善 公共服务便捷性,会有效提高公众的参与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刘潇认为,有些公共服务效果欠佳,在于实施上没有多想一步”分析可知,完善 公共服务,提高公众参与率;结合“推动休闲经济发展,可以尝试将休闲发展纳 入地方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等,加强管理和考核, 促使其更加重视休闲经济发展和居民休闲需求”分析可知,将休闲发展纳入地方 政府考核,提高其重视程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人。以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历汝 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阳县,佥书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 张贵妃薨,有司请依荆干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増旦。听上裁,乃 增至七日。景初言:“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 示天下。”不报。妃既追册为皇后,又诏立忌,景初力争,乃罢。 嘉祐初,大雨水,景初曰:“此阴盛阳微之诫也。”乃上疏称:“商 周之盛,并建同姓;两汉皇子,多封大国;有唐宗室,出为刺史;国朝二宗,相 继尹京。是欲本支盛强,有磐石之安,则奸雄不敢内窥,而天下有所倚望矣。愿 择宗子之贤者,使得问安侍膳于宫中,以消奸萌,或尹京典郡,为夹辅之势 时狄青为枢密使,得士卒心,议者忧其为变。景初奏疏曰:“天象谪见, 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恂恂。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 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数 诣中书白执政,请出青。文彦博以青忠谨有素,外言皆小人为之,不足置意。景 初曰:“青虽忠,如众心何?盖为小人无识,则或以致变。大臣宜为朝廷虑,毋 牵闾里恩也。”知制诰刘敞亦论之甚力,卒出青知陈州。 李仲昌以河事败,内遺中人置狱。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 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遺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还,奏比部员外 郎郑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余顷,因请均其徭役,著限田令。以户部员外郎兼侍 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改度支副使,迁吏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以病,未入谢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 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 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 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 生有。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我们应 当如何发展休闲经济,结合文本材料二内容分析可知,中国休闲城市建设差异大, 要平衡协调发展;结合“从休假制度满意程度看,周休时间越短,对休假的满意 程度越低,周体现状未能满足职工需求。为此,王琪延认为可以通过‘做四休三’ 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分析可知,完善休假制度,以满足群众休闲旅游的需求;结 合“‘公共休闲服务要尽可能在规范管理和方便群众之间找好平衡点……改善 公共服务便捷性,会有效提高公众的参与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刘潇认为,有些公共服务效果欠佳,在于实施上没有多想一步”分析可知,完善 公共服务,提高公众参与率;结合“推动休闲经济发展,可以尝试将休闲发展纳 入地方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等,加强管理和考核, 促使其更加重视休闲经济发展和居民休闲需求”分析可知,将休闲发展纳入地方 政府考核,提高其重视程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人。以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历汝 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阳县,佥书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 张贵妃薨,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听上裁,乃 增至七日。景初言:“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 示天下。”不报。妃既追册为皇后,又诏立忌,景初力争,乃罢。 嘉祐初,大雨水,景初曰:“此阴盛阳微之诫也。”乃上疏称:“商、 周之盛,并建同姓;两汉皇子,多封大国;有唐宗室,出为刺史;国朝二宗,相 继尹京。是欲本支盛强,有磐石之安,则奸雄不敢内窥,而天下有所倚望矣。愿 择宗子之贤者,使得问安侍膳于宫中,以消奸萌,或尹京典郡,为夹辅之势。” 时狄青为枢密使,得士卒心,议者忧其为变。景初奏疏曰:“天象谪见, 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恂恂。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 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数 诣中书白执政,请出青。文彦博以青忠谨有素,外言皆小人为之,不足置意。景 初曰:“青虽忠,如众心何?盖为小人无识,则或以致变。大臣宜为朝廷虑,毋 牵闾里恩也。”知制诰刘敞亦论之甚力,卒出青知陈州。 李仲昌以河事败,内遣中人置狱。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 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还,奏比部员外 郎郑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余顷,因请均其徭役,著限田令。以户部员外郎兼侍 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改度支副使,迁吏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以病,未入谢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 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B.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 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C.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 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D.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 /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庇荫,古时指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 也有此意。 B.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又指族长和皇族子弟。在本文中和“宗室”通用,指 皇族子。 C.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收,后来就用社稷来代 指国家。 D.籍在我国古代有登记在册的意思,“占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上报户口 入籍定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景初谨守礼制。对于张贵妃丧事辍朝天数的问题,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迎 合皇帝,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进言争辩,最终阻止了皇帝有违礼法的命令 B.吕景初思虑长远。他认为历史上许多朝代,有任命同姓或宗室担任要职的先 例,这样能使国家安如磐石,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学习古人的做法。 C.吕景初忠君爱国。狄青为士兵所拥戴,人们又有狄青兵变的议论,吕景初认 为国家尚未立皇子,情势危急,为了国家安全,应将狄青调离京城 D.吕景初抑制豪强。针对比部员外郎郑平在真定广占农田的现象,他奏请皇帝, 要求郑平承担徭役,并著限田令,用来限制权贵之人的田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 (2)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 【答案】10.D 12.A 13.(1)有关官员请求依照荆王的旧例,停止上朝五天,有人想要再增加几天。 (2)希望陛下早做打算,那么人心就不会动摇,国家的根本就稳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此词作于康熙十七年十月,诗人随驾北巡塞上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句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喜欢雪花,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不在于 雪花处在寒冷之地 B.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雪花与牡丹等人间富贵花的不同,表现 雪花高洁的品性。 C.五、六句用典,悲叹东晋咏雪的才女谢道韫死后,再也无人怜惜雪花,雪花 只落得漂泊天涯的命运
B.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 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C.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 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D. 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 /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庇荫,古时指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 也有此意。 B. 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又指族长和皇族子弟。在本文中和“宗室”通用,指 皇族子。 C. 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收,后来就用社稷来代 指国家。 D. 籍在我国古代有登记在册的意思,“占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上报户口, 入籍定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景初谨守礼制。对于张贵妃丧事辍朝天数的问题,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迎 合皇帝,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进言争辩,最终阻止了皇帝有违礼法的命令。 B. 吕景初思虑长远。他认为历史上许多朝代,有任命同姓或宗室担任要职的先 例,这样能使国家安如磐石,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学习古人的做法。 C. 吕景初忠君爱国。狄青为士兵所拥戴,人们又有狄青兵变的议论,吕景初认 为国家尚未立皇子,情势危急,为了国家安全,应将狄青调离京城。 D. 吕景初抑制豪强。针对比部员外郎郑平在真定广占农田的现象,他奏请皇帝, 要求郑平承担徭役,并著限田令,用来限制权贵之人的田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 (2)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有关官员请求依照荆王的旧例,停止上朝五天,有人想要再增加几天。 (2)希望陛下早做打算,那么人心就不会动摇,国家的根本就稳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此词作于康熙十七年十月,诗人随驾北巡塞上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喜欢雪花,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不在于 雪花处在寒冷之地。 B. 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雪花与牡丹等人间富贵花的不同,表现 雪花高洁的品性。 C. 五、六句用典,悲叹东晋咏雪的才女谢道韫死后,再也无人怜惜雪花,雪花 只落得漂泊天涯的命运
D.整首词中诗人以雪花自况,托物言志,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追求的至清至 洁的精神境界。 15.请简要赏析“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的妙处 【答案】14.A 15.(1)视听结合,诗人以寒冷的月光和悲凉的笳声营造 凄凉的意境,令人似有身临其境之感;(2)以景结情,凄冷的月光下,西风掀起 万里狂沙,夹着漫天飞雪,吹向无际的大漠,让人感到置身其中的诗人孤独悲凉 的心境,意境深远,情思绵长。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 时,首先要认真硏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 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在于雪花轻盈的 形态,不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错误。对诗句理解错误,诗人喜欢雪花,不在 于雪花轻盈的形态,而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髙等, 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 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 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 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用大漠中、寒月下、悲笳声里的恶劣环境,增 加了凄凉冷寞的氛围,以景结情,让这份相思羁旅的悲愁,融入寒月悲笳,浩荡 西风,蔽日黄沙的龙荒瀚海之中。“寒月悲笳”,寒冷的月光和悲凉的笳声,视 听结合,令人似有身临其境之感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声极强的感 染力 (2)杜甫《春望》一诗中通过细节展现诗人衰老形象的两句是“ (3)屈原《离骚》中“ ”两句表达了诗人愿以古代圣贤的正道作为自 己终身奉行的准则。 【答案】 (1).(1)舞幽壑之潜蛟, (2).泣孤舟之嫠妇 (2)白头搔更短 (4).浑欲不胜簪 (5).(3)伏清白以死直 兮 (6).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 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 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壑”“泣”“搔”“直”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 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D. 整首词中诗人以雪花自况,托物言志,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追求的至清至 洁的精神境界。 15. 请简要赏析“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的妙处。 【答案】14. A 15. (1)视听结合,诗人以寒冷的月光和悲凉的笳声营造 凄凉的意境,令人似有身临其境之感;(2)以景结情,凄冷的月光下,西风掀起 万里狂沙,夹着漫天飞雪,吹向无际的大漠,让人感到置身其中的诗人孤独悲凉 的心境,意境深远,情思绵长。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 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 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 项,“在于雪花轻盈的 形态,不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错误。对诗句理解错误,诗人喜欢雪花,不在 于雪花轻盈的形态,而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故选 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 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 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 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 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 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用大漠中、寒月下、悲笳声里的恶劣环境,增 加了凄凉冷寞的氛围,以景结情,让这份相思羁旅的悲愁,融入寒月悲笳,浩荡 西风,蔽日黄沙的龙荒瀚海之中。“寒月悲笳”,寒冷的月光和悲凉的笳声,视 听结合,令人似有身临其境之感。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声极强的感 染力。 (2)杜甫《春望》一诗中通过细节展现诗人衰老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愿以古代圣贤的正道作为自 己终身奉行的准则。 【答案】 (1). (1)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2)白头搔更短, (4). 浑欲不胜簪 (5). (3)伏清白以死直 兮, (6). 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 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 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壑”“泣”“搔”“直”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 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其精湛的技艺令人 。缂丝 工艺极为复杂,图案极为优美,可谓 缂丝工艺曾用于制作“龙袍 是只有王公贵族一度才能专辜的“织中圣品”。“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缂 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宋徽宗为缂丝名家朱克柔的作品所 题的这首诗,道出了缂丝千百年来深受上层人物喜爱的原因。缂丝作品立体感强, 所选的题材又都是人们 的,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完全可以和名家书画 媲美。缂丝是个慢功夫,“通经断纬”的制作方法,从开始到结束,要经过落经 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等16 道工序,仅一厘米见方的布面上,就要穿插过24根经线,可即便是 的老 手,一天也只能织出一两寸素地缂丝,遇到图案繁复、花色细腻的画稿,可能 天仅能织几厘米。今天,( ),这门古老的技艺正被国人重新认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拍案叫绝鬼斧神工司空见惯驾轻就熟 B.叹为观止巧夺天工喜闻乐见驾轻就熟 C.拍案叫绝巧夺天工喜闻乐见熟能生巧 D.叹为观止鬼斧神工司空见惯熟能生巧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缂丝工艺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一度专享的“织中圣 品 B.曾用于制作“龙袍”的缂丝工艺,是一度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专享的“织中圣 C.缂丝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一度专享的“织中圣品”。 D.缂丝曾用于制作“龙袍”,是一度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现代服装中的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巧妙地运用 B.现代服装中正在巧妙地运用缂丝这一技法 C.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服装中 D.巧妙的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运用到现代服装中 【答案】17.B 19.C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 审査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 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结合“其精 湛的技艺令人”分析,选用“叹为观止”。“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 的精巧。“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结合“缂丝 工艺极为复杂,图案极为优美”分析,选用“巧夺天工”。“喜闻乐见”指喜欢 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结合“所选 的题材又都是人们”分析,选用“喜闻乐见”。“驾轻就熟”比喻对事情熟悉, 做起来容易。“熟能生巧”意思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结合“16道工序,仅 厘米见方的布面上,就要穿插过24根经线”“老手”等内容分析,选用“驾 轻就熟”。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其精湛的技艺令人 。缂丝 工艺极为复杂,图案极为优美,可谓 。缂丝工艺曾用于制作“龙袍”, 是只有王公贵族一度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缂 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宋徽宗为缂丝名家朱克柔的作品所 题的这首诗,道出了缂丝千百年来深受上层人物喜爱的原因。缂丝作品立体感强, 所选的题材又都是人们 的,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完全可以和名家书画 媲美。缂丝是个慢功夫,“通经断纬”的制作方法,从开始到结束,要经过落经 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等 16 道工序,仅一厘米见方的布面上,就要穿插过 24 根经线,可即便是 的老 手,一天也只能织出一两寸素地缂丝,遇到图案繁复、花色细腻的画稿,可能一 天仅能织几厘米。今天,( ),这门古老的技艺正被国人重新认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拍案叫绝 鬼斧神工 司空见惯 驾轻就熟 B. 叹为观止 巧夺天工 喜闻乐见 驾轻就熟 C. 拍案叫绝 巧夺天工 喜闻乐见 熟能生巧 D. 叹为观止 鬼斧神工 司空见惯 熟能生巧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缂丝工艺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一度专享的“织中圣 品”。 B. 曾用于制作“龙袍”的缂丝工艺,是一度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专享的“织中圣 品”。 C. 缂丝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一度专享的“织中圣品”。 D. 缂丝曾用于制作“龙袍”,是一度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现代服装中的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巧妙地运用 B. 现代服装中正在巧妙地运用缂丝这一技法 C. 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服装中 D. 巧妙的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运用到现代服装中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 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 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结合“其精 湛的技艺令人”分析,选用“叹为观止”。“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 的精巧。“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结合“缂丝 工艺极为复杂,图案极为优美”分析,选用“巧夺天工”。“喜闻乐见”指喜欢 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结合“所选 的题材又都是人们”分析,选用“喜闻乐见”。“驾轻就熟”比喻对事情熟悉, 做起来容易。“熟能生巧”意思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结合“16 道工序,仅 一厘米见方的布面上,就要穿插过 24 根经线”“老手”等内容分析,选用“驾 轻就熟”。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