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 Special to S& T Review) Review 2008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苏青,代丽,岳臣 《科技导报》编辑部,北京100081 摘要在本刊连续5年评选年度“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的基础上,继续本着“分门别类、宁缺毋滥、叙述事实、以时为序” 的原则,从《科技导报》“半月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半月科技风云”、“国内外科技要闻”、“科学共同体要闻”、“科技事 件”、“封面图片说明"等栏目,以及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科技新闻媒体所刊载的有关重大国内科技新闻中,按“科学”、“技术”和 “工程”3个类别,由本刊编辑部遴选岀:①⑩2008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10项:提出三维“伊辛模型"精确解猜想,获得临界温度为43 K的铁基超导体,成功分离出控制水稻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Ss,精确定出银河系质量约为1千亿个太阳质量,证实玻恩-奥本海 默近似在氯加氢高能反应中有效,首次探测到分子的自旋态构型和超交换作用,研究出不用氨基酸作原料的多肽合成方法,发现暗 物质粒孑湮灭可能证据,发现胡氏耀龙化石为揭开鸟类起源提供新证据,发现“半甲齿龟”化石有助揭开龟甲形成之谜;22008年 中国重大技术进展10项:成功锻造出世界首件第三代核电蒸发器锥形筒体,发明控制转基因水稻“意外传播”技术,首艘自主设计、 自行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交付船东,“一步法纺丝”新工艺问世,黄磷燃烧热能利用难题被破解,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 产线投产,研制成功首台低温超导除铁器,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箅机进入世界前十行列,中国第一片8英寸键合SOl晶片研制成 功,研制成功2210kW特大功率采煤机;③32008年中国重大工程进展10项: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京沪高速铁路 全面开工建设,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奥运场馆工程按期交付使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完成,亚洲最大客运 站——北京南站建成,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神舟”七号完成太空出舱任务,“探月工程”新进展:“嫦娥”一号拍摄的月 球全图正式发布,中国最大核电项目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武汉长江公路隧道通车试运行。最后列出了本刊编辑部遴选发布的 2003-2007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各个条目。 关键词科学;技术;工程;重大进展 中图分类号N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857(2009)01-0019-11 Important Advances of Science, These achievements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conjectures on the exact solution of 3D simple orthorhombic Ising lattices, the discover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n bulk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related compound SmFeAsO1-F, with China in 2008 a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s high as 43 K, successful separation of gene Ss for rice wide compatibility behavior, exact determination of sU Qing, DAI Li, YUE Chen the mass of the Milk Way, successful manufacture by forging of the cone cylinder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evaporator in nuclear power Editorial Depart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plant, invention of "unexpected propagation" technique fo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100081, China controlling transgenie rice. first self designed and self manufactured LNG transportation ship delivered to shipowner, new technology Abstract Based on the event every year for selecting the annual of one-step spinning process, terminal building T3 Capital branch, putting quality before quantity, and giving facts in time order, put into operation,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for Olympics 2008 put 10 important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10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to use on schedule, etc achievements and 10 important engineering achievements in China in Keywords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important advance 2007 were selected from a lot of scientific news in the columns"Half- month News Index"."Half-month News Briefs"."News Round Domestic Journal Highlights, Scientific Community Brief",0引言 Scientific Events and Cover Stor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在连续5年遴选发布中国年度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 Review",and" Key Academic Journals and Scientific Newspapers'.展的基础上,从本刊“半月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 收稿日期:2008-12-31 作者简介:苏青(中国科协会员登记号:S080105331M,P0200048M),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学,电子信箱: suqing@ ast. org. en C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ttr9#2009,27(1)19
Abstract Based on the event every year for selecting the annual important advances abou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held by our publishing house, with the same principles of evaluating within each branch, putting quality before quantity, and giving facts in time order, 10 important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10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10 important engineering achievements in China in 2007 were selected from a lot of scientific news in the columns "Halfmonth News Index", "Half-month News Briefs", "News Round", "Domestic Journal Highlights", "Scientific Community Briefs", "Scientific Events and Cover Stor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and "Key Academic Journals and Scientific Newspapers". These achievements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conjectures on the exact solution of 3D simple orthorhombic Ising lattices, the discovery of bulk superconductivity in the related compound SmFeAsO1 -xFx with a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s high as 43 K, successful separation of gene S5 for rice wide compatibility behavior, exact determination of the mass of the Milk Way, successful manufacture by forging of the cone cylinder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evaporator in nuclear power plant, invention of "unexpected propagation" technique for controlling transgenie rice, first self designed and self manufactured LNG transportation ship delivered to shipowner, new technology of one-step spinning process, terminal building T3 of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put to use, construction of express railway from Beijing to Shanghai has starte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Jumbo Plane put into operation,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for Olympics 2008 put to use on schedule, etc. Keywords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important advance 0 引言 在连续 5 年遴选发布中国年度重大科学、 技术与工程进 展[1-6]的 基 础 上,从 本 刊“半月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 2008 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苏 青,代 丽,岳 臣 《科技导报》编辑部,北京 100081 摘要 在本刊连续 5 年评选年度“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的基础上,继续本着“分门别类、宁缺毋滥、叙述事实、以时为序” 的原则, 从 《科技导报》“半月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半月科技风云”、“国内外科技要闻”、“科学共同体要闻”、“科技事 件”、“封面图片说明”等栏目,以及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科技新闻媒体所刊载的有关重大国内科技新闻中,按“科学”、“技术”和 “工程”3 个类别,由本刊编辑部遴选出:① 2008 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 10 项:提出三维“伊辛模型”精确解猜想,获得临界温度为 43 K 的铁基超导体,成功分离出控制水稻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 S5,精确定出银河系质量约为 1 千亿个太阳质量,证实玻恩-奥本海 默近似在氯加氢高能反应中有效,首次探测到分子的自旋态构型和超交换作用,研究出不用氨基酸作原料的多肽合成方法,发现暗 物质粒子湮灭可能证据,发现胡氏耀龙化石为揭开鸟类起源提供新证据,发现“半甲齿龟”化石有助揭开龟甲形成之谜;② 2008 年 中国重大技术进展 10 项:成功锻造出世界首件第三代核电蒸发器锥形筒体,发明控制转基因水稻“意外传播”技术,首艘自主设计、 自行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交付船东,“一步法纺丝”新工艺问世,黄磷燃烧热能利用难题被破解,中国大陆第一条 OLED 大规模生 产线投产,研制成功首台低温超导除铁器,曙光 5000A 高性能计算机进入世界前十行列,中国第一片 8 英寸键合 SOI 晶片研制成 功,研制成功 2 210 kW 特大功率采煤机;③ 2008 年中国重大工程进展 10 项: 首都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正式启用,京沪高速铁路 全面开工建设,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奥运场馆工程按期交付使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完成,亚洲最大客运 站———北京南站建成,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神舟”七号完成太空出舱任务,“探月工程”新进展:“嫦娥”一号拍摄的月 球全图正式发布,中国最大核电项目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武汉长江公路隧道通车试运行。 最后列出了本刊编辑部遴选发布的 2003-2007 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各个条目。 关键词 科学;技术;工程;重大进展 中图分类号 N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857(2009)01-0019-11 收稿日期:2008-12-31 作者简介:苏青(中国科协会员登记号:S080105331M,P020002448M),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学,电子信箱: suqing@cast.org.cn Important Advanc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 in 2008 SU Qing, DAI Li, YUE Chen The Editorial Depart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100081, China 本刊专稿(Special to S&T Review) 科技导报 2009,27(1) 19
Rey eview 本刊专稿( Special to S& T Review 榜”、“半月科技风云”、“国内外科技要闻”、“科学共同体要合物超导体,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即传统超导临界温度 闻”、“科技事件”、“封面图片说明”等栏目,以及国内外重要学最高只能达到39K),说明该体系是一个非传统的高温超导 术期刊和科技新闻媒体所刊载的有关国内科技新闻中网,继体。有关专家认为,非铜氧化合物铁基超导体的发现,无论在 续对2008年我国重大科学进展、重大技术进展和重大工程高温超导的应用以及对高温超导机制的理解方面均有重大 进展进行盘点,由编辑部讨论、遴选出该年度中国重大科学意义 进展、重大技术进展和重大工程进展各10项。 1.3成功分离出控制水稻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S 遴选2008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时,本刊坚 水稻栽培品种目前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亚种之间 持下述4个基本原则:①分门别类的原则:分为“科学”、杂种具有很强的优势。长期以来,水稻育种专家一直试图通 技术”和“工程”3大类遵选;②宁缺毋滥的原则:透选出的过亚种间杂种优势来提高水稻的产量,但进展有限,原因是 各项重大科学进展、重大技术进展和重大工程进展尽量能得籼、粳稻亚种间杂种育性下降,结实率很低。早在1984年,日 到科技界比较广泛的认同,不人为地凑数量:③以时为序的本水稻育种家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并猜测有基因在控制,但 原则:每项重大进展必须是在208年1月1日至2080年12却没有作深入研究;科学家还发现,水稻中存在一类被称之 月31日期间报道、发表或公布,本文所列排名不分先后,均为广亲和品种的特殊种质资源,它与籼稻和粳稻杂交的后代 按报道、发表或公布的时间先后排序④叙述事实的原则:遴都表现正常的可育性。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领导的科研 选出的每项重大进展必须已经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正规团队,经过18年的奋斗,成功分离克隆出一个控制水稻籼稻 媒体上发表或由中国科技管理部门公开发布,并尽量采用叙粳稻杂交不育和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命名为S。该研究 述事实的方式描述。 成果8月13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网。研究结果 表明,S5基因编码的一个天冬氨酰蛋白酶,通过控制雌配子 12008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 的育性而影响水稻的结实率;籼粳稻的S53等位基因间仅有两 1.1提出三维“伊辛模型”精确解猜想 个碱基的差别,引起相应蛋白质两个氨基酸的替换,造成其 伊辛模型”是一个最简单的描述无限多个相互作用的杂种的不育;广亲和品种的Ss基因(广亲和基因)则因其大片 自旋的物理模型,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物理内容,有助于发现段缺失,导致功能丧失,无论与籼稻还是粳稻杂交,都不影响 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还可被推广用于研究连续的量子相杂种的育性。研究人员通过对16个不同品种(包括籼稻、粳 变、基本粒子的超弦理论、动力学临界行为等。精确求解三维稻和广亲和品种)的测序,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果 伊辛模型”一直被公认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而得出14精确定出银河系质量约为1千亿个太阳质量 精确解的困难最后归结为拓扑学的纽结问题。沈阳材料科学 银河系的质量对研究银河系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联合)实验室张志东博士从低维空间的扭曲和纽结可过去的研究表明,银河系质量约为2千亿个太阳质量。这些 以被高一维空间的旋转打开出发,引入第四维度和相关的旋研究由于所采用的样本数目小(50-50),且多为晕星、星团 转变换作为处理拓扑学问题的边界条件,计算出三维“伊辛和矮星系的混合样本,使得银河系质量的测定存在很大的误 模型”的配分函数、比热、自发磁化强度等物理性质以及临界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生薛香香等与德国马普天文 温度、临界指数,发现系统的对称性越高居里温度越高,在 所的天文学家合作,首次利用SDSS-的大样本晕星数据精 维系统具有最高对称性的简单立方“伊辛模型”具有最高的确定出银河系的质量约为1千亿个太阳质量表明银河系要 居里温度黄金解,在二维系统具有最高对称性的正方“伊辛比以往估计的“苗条”(图1)。研究人员使用的样本是从 模型”具有最高的居里温度白银解。其获得的结果具有一定SDs-0的恒星数据中选择出的约2500颗蓝水平支星,这个 的对称性和美学价值,并可返回到二维和一维的结果,被英样本是目前数量最大(2500颗)分布范围最广(5-60kpc)的 国《哲学》杂志审稿人评价为,“过去几十年间,三维‘伊辛模 型'领域的最重要进展……可作为三维伊辛情况精确描述的 个基准” 1.2获得临界温度为43K的铁基超导体 自从层状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 都在致力于寻找更高临界温度的新超导体。然而,长期以来 临界温度高于40K的超导体只有铜氧化合物超导 国 科技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在国际上首次获得 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铁基超导体,相关研究发表在6月5 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通过电阻率和磁化率 测量表明,该体系的超导临界温度已达到43K,是除铜氧化 图1银河系(图片来源:北方网 合物高温超导体之外第一个临界温度超过40K的非铜氧化 Fig 1 Mikly Way Galaxy c209491412009.271l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榜”、“半 月 科 技 风 云”、“国 内 外 科 技 要 闻”、“科 学 共 同 体 要 闻”、“科技事件”、“封面图片说明”等栏目,以及国内外重要学 术期刊和科技新闻媒体所刊载的有关国内科技新闻中[7-35],继 续对 2008 年我国重大科学进展、 重大技术进展和重大工程 进展进行盘点,由编辑部讨论、遴选出该年度中国重大科学 进展、重大技术进展和重大工程进展各 10 项。 遴选 2008 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和工程进展时,本刊坚 持下述 4 个基本原则[1-6]:① 分门别类 的 原 则:分 为“科 学”、 “技术”和“工程”3 大类遴选;② 宁缺毋滥的原则:遴选出的 各项重大科学进展、重大技术进展和重大工程进展尽量能得 到科技界比较广泛的认同,不人为地凑数量;③ 以时为序的 原则:每项重大进展必须是在 2008 年 1 月 1 日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期间报道、发表或公布,本文所列排名不分先后,均 按报道、发表或公布的时间先后排序;④ 叙述事实的原则:遴 选出的每项重大进展必须已经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正规 媒体上发表或由中国科技管理部门公开发布,并尽量采用叙 述事实的方式描述。 1 2008 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 1.1 提出三维“伊辛模型”精确解猜想 “伊辛模型”是一个最简单的描述无限多个相互作用的 自旋的物理模型,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物理内容,有助于发现 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 还可被推广用于研究连续的量子相 变、基本粒子的超弦理论、动力学临界行为等。 精确求解三维 “伊辛模型”一直被公认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而得出 精确解的困难最后归结为拓扑学的纽结问题。 沈阳材料科学 国家(联合)实验室张志东博士从低维空间的扭曲和纽结可 以被高一维空间的旋转打开出发,引入第四维度和相关的旋 转变换作为处理拓扑学问题的边界条件,计算出三维“伊辛 模型”的配分函数、比热、自发磁化强度等物理性质以及临界 温度、临界指数,发现系统的对称性越高居里温度越高,在三 维系统具有最高对称性的简单立方“伊辛模型”具有最高的 居里温度黄金解,在二维系统具有最高对称性的正方“伊辛 模型”具有最高的居里温度白银解。 其获得的结果具有一定 的对称性和美学价值,并可返回到二维和一维的结果,被英 国《哲学》杂志审稿人评价为,“过去几十年间,三维‘伊辛模 型’领域的最重要进展……可作为三维伊辛情况精确描述的 一个基准”[36]。 1.2 获得临界温度为 43 K 的铁基超导体 自从层状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 都在致力于寻找更高临界温度的新超导体。 然而,长期以来, 临界温度高于 40 K 的超导体只有铜氧化合物超导体。 中国 科技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在国际上首次获得 临界温度超过 40 K 的铁基超导体,相关研究发表在 6 月 5 日 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37]。 研究人员通过电阻率和磁化率 测量表明,该体系的超导临界温度已达到 43 K,是除铜氧化 合物高温超导体之外第一个临界温度超过 40 K 的非铜氧化 合物超导体,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即传统超导临界温度 最高只能达到 39 K), 说明该体系是一个非传统的高温超导 体。 有关专家认为,非铜氧化合物铁基超导体的发现,无论在 高温超导的应用以及对高温超导机制的理解方面均有重大 意义。 1.3 成功分离出控制水稻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 S5 水稻栽培品种目前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亚种之间 杂种具有很强的优势。 长期以来,水稻育种专家一直试图通 过亚种间杂种优势来提高水稻的产量,但进展有限,原因是 籼、粳稻亚种间杂种育性下降,结实率很低。 早在 1984 年,日 本水稻育种家就发现了这个现象, 并猜测有基因在控制,但 却没有作深入研究;科学家还发现,水稻中存在一类被称之 为广亲和品种的特殊种质资源,它与籼稻和粳稻杂交的后代 都表现正常的可育性。 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领导的科研 团队,经过 18 年的奋斗,成功分离克隆出一个控制水稻籼稻、 粳稻杂交不育和广亲和性状的主效基因,命名为 S5。 该研究 成果 8 月 13 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38]。 研究结果 表明,S5 基因编码的一个天冬氨酰蛋白酶, 通过控制雌配子 的育性而影响水稻的结实率;籼粳稻的 S5 等位基因间仅有两 个碱基的差别,引起相应蛋白质两个氨基酸的替换,造成其 杂种的不育;广亲和品种的 S5 基因(广亲和基因)则因其大片 段缺失,导致功能丧失,无论与籼稻还是粳稻杂交,都不影响 杂种的育性。 研究人员通过对 16 个不同品种 (包括籼稻、粳 稻和广亲和品种)的测序,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果。 1.4 精确定出银河系质量约为 1 千亿个太阳质量 银河系的质量对研究银河系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的研究表明,银河系质量约为 2 千亿个太阳质量。 这些 研究由于所采用的样本数目小(50~500),且 多 为晕 星、星 团 和矮星系的混合样本,使得银河系质量的测定存在很大的误 差。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生薛香香等与德国马普天文 所的天文学家合作, 首次利用 SDSS-II 的大样本晕星数据精 确定出银河系的质量约为 1 千亿个太阳质量,表明银河系要 比 以 往 估 计 的 “苗 条”(图 1)。 研究人员使用的样本是从 SDSS-II 的恒星数据中选择出的约 2 500 颗蓝水平支星,这个 样本是目前数量最大(2 500 颗)、分布范围最广(5~60 kpc)的 图 1 银河系(图片来源:北方网) Fig. 1 Mikly Way Galaxy 本刊专稿(Special to S&T Review) 20 科技导报 2009,27(1)
本刊专稿( Special to S& T Review) Review 蓝水平支星样本。蓝水平支星处在特殊的恒星演化阶段,位|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利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先进的氢原 置能够被精确测量,一直就是研究银晕的理想候选体。中德子里德伯态飞行时间谱一交叉分子束仪器,对氯加氢的交叉 天文学家利用这些蓝水平支星的运动学性质并结合银河系分子束反应进行了精确的实验研究,测量了氯原子激发态和 的理论模型,定出了目前最准确的银河系质量,相关研究发基态与氢分子反应的相对微分截面。实验结果发现,在低碰 表在9月10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网。 撞能下,氯原子自旋-轨道激发态的反应性与基态的相当。研 1.5发现胡氏耀龙化石为揭开鸟类起源提供新证据 究结果表明,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这一重要反应中在低碰 鸟类是如何起源、如何飞行的?它的羽毛是怎样进化而撞能时是失效的;但是,当碰撞能增加时,氯原子自旋-轨道 来的?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着“鸟是从恐龙进化而来”这激发态的反应性与基态的相比变得越来越小,这说明玻恩 样的学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福奥本海默近似在这一重要反应中在高碰撞能量时是有效的。 成周忠和、徐星汪筱林和该所的美籍博士后 Corwin sullivan与此同时,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与中国科学院大连 发现了一种与鸟类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侏罗纪恐龙化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东辉教授、南京大学谢代前教授等合作 石—一胡氏耀龙(图2)。胡氏耀龙身长约40cm,长有4根长在多个耦合的精确势能面上进行全量子散射的动力学计算 长的带状尾羽,其尾羽大约占了身体长度的一半,是迄今为其理论计算结果与杨学明小组的实验结果非常吻合吗。 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第一件长着如此特殊尾羽的恐龙化石。1.7首次探测到分子的自旋态构型和超交换作用 研究人员据此推测远在一亿四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胡氏耀 分子磁性材料虽然在自旋电子学和量子信息技术等领 龙就已经具有了雌雄第二性征的分化。在骨骼形态上,胡氏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研究困难。一方面,磁 耀龙与鸟类近似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尾椎极度退化。胡氏耀龙性分子的轨道构型与所呈现的自旋结构之间存在非常复杂 的头短而高,类似于恐龙中的窃蛋龙类头骨的外形,但与多的关系;另一方面,分子磁体中的磁关联往往是通过其配位 数窃蛋龙不同的是,胡氏耀龙的上、下颌均具有前倾的牙齿,基传递的自旋间超交换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受限于技术手 这些牙齿的大小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一些类似于哺乳动物的段,目前科学家对超交换作用的研究主要依赖于模型计算。 犬齿或门齿的咬合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胡氏耀龙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马旭村 鸟翼类( Avialae),代表了和鸟类关系最为接近的恐龙之 研究小组与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陈曦、贾金锋研究小组 它的形态特征为揭开鸟类起源、飞行的起源、羽毛的起源提合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自旋翻转非弹性隧穿谱技术 供了新的证据。相关研究发表在10月23日出版的英国《自在国际上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分子磁体的自旋态构型和超交 然》杂志上。 换作用的路径。该工作提供了一种探测单原子分子自旋态 分子磁体自旋态构型和超交换作用的灵敏方法,为研究有机 分子的磁性和基于分子磁体的自旋电子学开辟了一个全新 的途径。相关研究发表在11月7日出版的美国《物理评论快 报》上网。 1.8研究出不用氨基酸作原料的多肽合成方法 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所有多肽合成的研究都是以氨基 酸为原料来进行的。这种方法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使得多肽 类材料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化学家们开始探寻一种非 常简单的多肽合成方法,希望不以氨基酸为原料,而是用方 便易得的亚胺和一氧化碳为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交替 图2胡氏耀龙化石(图片来源:科学网) 共聚直接生成多肽。遗憾的是,由于缺少一种适当的催化剂, Fig. 2 Fossil of Epidexipteryx Hui 该方法一直未能实现。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孙怀林教授领导的 课题组成功研究出新的多肽合成方法,不用氨基酸而合成了 1.6证实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氯加氢高能反应中有效 多肽,相关研究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该杂志高度评价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是量子化学和凝聚态物理学中的 了这项工作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指出“这个反应的优点是 种常用方法,用于对原子核和电子的运动进行退耦合。大多所用原料便宜,非常适合工业生产。叫 数的计算化学研究中都隐含使用了这个近似,但其正确性只1.9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证据 能靠精确的实验来检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硏究所分 尽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天文大尺度观测实验多次间 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学明研究小组曾在实验中接验证了暗物质的存在,但到现在暗物质在物理上直接的观 发现,在低碰撞能下,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应中完测证据还没有找到,人类直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暗物质的物 全失效;如今,他们又证实,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氯加氢高理本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常进研究员与美国俄罗 能反应中有效。相关研究发表在10月24日出版的美国《科|斯、德国等国科学家合作,利用美国南极长周期气球项目 o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it1rti2009,27(1)21
蓝水平支星样本。 蓝水平支星处在特殊的恒星演化阶段,位 置能够被精确测量,一直就是研究银晕的理想候选体。 中德 天文学家利用这些蓝水平支星的运动学性质并结合银河系 的理论模型,定出了目前最准确的银河系质量,相关研究发 表在 9 月 10 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39]。 1.5 发现胡氏耀龙化石为揭开鸟类起源提供新证据 鸟类是如何起源、如何飞行的? 它的羽毛是怎样进化而 来的? 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着“鸟是从恐龙进化而来”这 样的学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张福 成、周忠和、徐星、汪筱林和该所的美籍博士后 Corwin Sullivan 发现了一种与鸟类亲 缘关系极为密切的侏罗 纪恐龙化 石——胡氏耀龙(图 2)。 胡氏耀龙身长约 40 cm,长有 4 根长 长的带状尾羽,其尾羽大约占了身体长度的一半,是迄今为 止世界范围内发现的第一件长着如此特殊尾羽的恐龙化石。 研究人员据此推测远在一亿四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胡氏耀 龙就已经具有了雌雄第二性征的分化。 在骨骼形态上,胡氏 耀龙与鸟类近似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尾椎极度退化。 胡氏耀龙 的头短而高,类似于恐龙中的窃蛋龙类头骨的外形,但与多 数窃蛋龙不同的是,胡氏耀龙的上、下颌均具有前倾的牙齿, 这些牙齿的大小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一些类似于哺乳动物的 犬齿或门齿的咬合结构。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胡氏耀龙属于 鸟翼类(Avialae),代表了和鸟类关系最为接近的恐龙之一, 它的形态特征为揭开鸟类起源、飞行的起源、羽毛的起源提 供了新的证据。 相关研究发表在 10 月 23 日出版的英国 《自 然》杂志上[40]。 1.6 证实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氯加氢高能反应中有效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是量子化学和凝聚态物理学中的一 种常用方法,用于对原子核和电子的运动进行退耦合。 大多 数的计算化学研究中都隐含使用了这个近似,但其正确性只 能靠精确的实验来检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 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学明研究小组曾在实验中 发现,在低碰撞能下,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应中完 全失效;如今,他们又证实,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氯加氢高 能反应中有效。 相关研究发表在 10 月 24 日出版的美国 《科 学》杂志上[41]。 研究人员利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先进的氢原 子里德伯态飞行时间谱-交叉分子束仪器, 对氯加氢的交叉 分子束反应进行了精确的实验研究,测量了氯原子激发态和 基态与氢分子反应的相对微分截面。 实验结果发现,在低碰 撞能下,氯原子自旋-轨道激发态的反应性与基态的相当。 研 究结果表明,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这一重要反应中在低碰 撞能时是失效的;但是,当碰撞能增加时,氯原子自旋-轨道 激发态的反应性与基态的相比变得越来越小, 这说明玻恩- 奥本海默近似在这一重要反应中在高碰撞能量时是有效的。 与此同时,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与中国科学院大连 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东辉教授、 南京大学谢代前教授等合作, 在多个耦合的精确势能面上进行全量子散射的动力学计算, 其理论计算结果与杨学明小组的实验结果非常吻合[42]。 1.7 首次探测到分子的自旋态构型和超交换作用 分子磁性材料虽然在自旋电子学和量子信息技术等 领 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研究困难。 一方面,磁 性分子的轨道构型与所呈现的自旋结构之间存在非常复杂 的关系;另一方面,分子磁体中的磁关联往往是通过其配位 基传递的自旋间超交换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受限于技术手 段, 目前科学家对超交换作用的研究主要依赖于模型计算。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马旭村 研究小组与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陈曦、贾金锋研究小组 合作,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自旋翻转非弹性隧穿谱技术, 在国际上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分子磁体的自旋态构型和超交 换作用的路径。 该工作提供了一种探测单原子/分子自旋态、 分子磁体自旋态构型和超交换作用的灵敏方法,为研究有机 分子的磁性和基于分子磁体的自旋电子学开辟了一个全新 的途径。 相关研究发表在 11 月 7 日出版的美国《物理评论快 报》上[43]。 1.8 研究出不用氨基酸作原料的多肽合成方法 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所有多肽合成的研究都是以氨基 酸为原料来进行的。 这种方法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使得多肽 类材料的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化学家们开始探寻一种非 常简单的多肽合成方法,希望不以氨基酸为原料,而是用方 便易得的亚胺和一氧化碳为单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交替 共聚直接生成多肽。 遗憾的是,由于缺少一种适当的催化剂, 该方法一直未能实现。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孙怀林教授领导的 课题组成功研究出新的多肽合成方法,不用氨基酸而合成了 多肽,相关研究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该杂志高度评价 了这项工作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指出“这个反应的优点是 所用原料便宜,非常适合工业生产。 ”[44] 1.9 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证据 尽管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天文大尺度观测实验多次间 接验证了暗物质的存在,但到现在暗物质在物理上直接的观 测证据还没有找到,人类直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暗物质的物 理本质。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常进研究员与美国、俄罗 斯、 德国等国科学家合作, 利用美国南极长周期气球项目 图 2 胡氏耀龙化石(图片来源:科学网) Fig. 2 Fossil of Epidexipteryx Hui 本刊专稿(Special to S&T Review) 科技导报 2009,27(1) 21
Rey eview 本刊专稿( Special to S& T Review (ATC),经过10年观测研究,发现一些不明来历的高能电子种锻造方法既浪费大量钢水,增加筒体制造成本,还延长生 可能是暗物质粒子湮灭的证据。这一成果如果被进一步证产制造周期。AP1000蒸发器锥形筒的锻造成功,标志着我国 实,可能成为人类第一次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的证据,将是在第三代核电产品制造领域已步入世界前沿领地围。 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相关研究发表在11月20日出版的22发明控制转基因水稻“意外传播技术 英国《自然》杂志上 转基因农业给人类展示了美好前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 1.10发现“半甲齿龟”化石有助揭开龟甲形成之谜 安全控制措施,转基因作物的试验和推广均受到严格控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等在贵州尚无法快速造福人类。浙江大学农学院沈志成教授领衔的课 省关岭县距今2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早期地层中,发现了处题组,发明了一种简单可控的转基因技术:通过该技术获得 于起源阶段的早期龟类化石(图3),该化石具有细密的牙齿的水稻就像被打上了一个“烙印”,如“逃逸”出试验田与常规 以及雏形状态的甲壳结构,故被命名为“半甲齿龟。三叠纪水稻混合,这种转基因水稻就会轻易“显形”并被除草剂除 时期的龟类化石极为罕见,此前发现的龟化石种类已与现代去,以保证常规水稻的纯正性。这项技术的发明对提高转基 龟类非常相似,无法为其起源提供充分的线索,科学界只能因农作物的安全控制水平意义深远呵。该研究成果发表在3 通过现代龟类的胚胎发育和少数体表具有甲片的古代爬行月19日于美国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 动物化石加以推测。与此前科学界的普遍推断不同,“半甲齿23中国首艘自主设计、自行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龟”的身体结构显示,龟类腹甲的形成远远早于其背甲,当腹 4月3日,由中国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液化天然 部的甲壳已经演化到与今天的龟类相差无几时,背部的甲壳气(NG)运输船正式交付船东(图4。这艘世界上最大的薄 才刚刚开始出现,这一过程与现代龟类的胚胎发育十分相膜型LNG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 似。另外,背甲的形成始于脊椎位置,同时与肋骨的特化有显团)有限公司建造,长292m、宽435m型深2625m,造价 著关系,而与先前推测的单独存在的甲片无关。“半甲齿龟”高达16亿美元。整艘船的液化天然气装载量为14721万 化石进一步表明,龟类的起源远较以往的认识更为复杂,年m3,全部汽化后容量将达9000万m3,相当于上海全市居民1 代也更为久远,其骨骼结构及其化石发现地点的地质情况显个月的天然气使用量。该船可适应从常温到-163℃的温度剧 示,这种原始龟类很可能生活于海滨或者河流三角洲地带,变,其核心部件初步实现国产化四。 其适应于水生环境的程度与今天的甲鱼相似。“半甲齿龟”的 发现,有助于揭示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龟甲形成之谜,其相关 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2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网。 图4中国首条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试航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Fig. 4 Maldon voyage of Chinas first LNG transportation ship 图3“半甲齿龟”化石(左)及其复原图(右 步法纺丝”新工艺问世 (图片来源:《科技导报》 6月,一种采用聚合熔体直接纺丝(简称“一步法纺丝”) Fig 3 Fossil of an Ancestral Turtle from the Late Triassic 的新工艺,由江苏省常熟市长江化纤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研发成功,并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 22008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 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与美国、日本目前采用的 2.1成功锻造出世界首件第三代核电蒸发器锥形筒体 “切片纺丝”工艺相比,我国首创的“一步法纺丝”新工艺,不仅 1月,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成功锻造出世界首件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熔体降热解,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 第三代核电蒸发器锥形筒体——AP1000蒸发器锥形筒体 保证纤维质量,增强中国在国际聚乳酸市场上的竞争力,对 锥形筒体是核电设备关键部件,其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均有推动中国聚乳酸树脂及纤维的产业化,延长玉米产业链,推 着很高的标准其锥筒大小端的直段一直是锻造过程中的最进纺织服装业的重大变革等具有重大意义。 大难点。传统的锻造方法是将筒体直接锻造成一个“喇叭|25黄磷燃烧热能利用难题被破解 然后靠后期大量的加工来实现两端直段的技术要求。这 7月,由云南省化工研究院主持,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 c22)9491432009.271l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图 4 中国首条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成功试航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Fig. 4 Maidon voyage of China's first LNG transportation ship (ATIC),经过 10 年观测研究,发现一些不明来历的高能电子 可能是暗物质粒子湮灭的证据。 这一成果如果被进一步证 实,可能成为人类第一次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的证据,将是 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相关研究发表在 11 月 20 日出版的 英国《自然》杂志上[45]。 1.10 发现“半甲齿龟”化石有助揭开龟甲形成之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等在贵州 省关岭县距今 2.2 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早期地层中, 发现了处 于起源阶段的早期龟类化石(图 3),该化石具有细密的牙齿 以及雏形状态的甲壳结构,故被命名为“半甲齿龟”[46]。 三叠纪 时期的龟类化石极为罕见,此前发现的龟化石种类已与现代 龟类非常相似,无法为其起源提供充分的线索,科学界只能 通过现代龟类的胚胎发育和少数体表具有甲片的古代爬行 动物化石加以推测。 与此前科学界的普遍推断不同,“半甲齿 龟”的身体结构显示,龟类腹甲的形成远远早于其背甲,当腹 部的甲壳已经演化到与今天的龟类相差无几时,背部的甲壳 才刚刚开始出现, 这一过程与现代龟类的胚胎发育十分相 似。 另外,背甲的形成始于脊椎位置,同时与肋骨的特化有显 著关系,而与先前推测的单独存在的甲片无关。 “半甲齿龟” 化石进一步表明, 龟类的起源远较以往的认识更为复杂,年 代也更为久远,其骨骼结构及其化石发现地点的地质情况显 示, 这种原始龟类很可能生活于海滨或者河流三角洲地带, 其适应于水生环境的程度与今天的甲鱼相似。 “半甲齿龟”的 发现,有助于揭示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龟甲形成之谜,其相关 研究成果发表在 11 月 27 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47]。 2 2008 年中国重大技术进展 2.1 成功锻造出世界首件第三代核电蒸发器锥形筒体 1 月,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成功锻造出世界首件 第三代核电蒸发器锥形筒体——AP1000 蒸 发 器 锥 形 筒体。 锥形筒体是核电设备关键部件,其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均有 着很高的标准,其锥筒大小端的直段一直是锻造过程中的最 大难点。 传统的锻造方法是将筒体直接锻造成一个 “喇叭 口”,然后靠后期大量的加工来实现两端直段的技术要求。 这 种锻造方法既浪费大量钢水,增加筒体制造成本,还延长生 产制造周期。 AP1000 蒸发器锥形筒的锻造成功,标志着我国 在第三代核电产品制造领域已步入世界前沿领地[48]。 2.2 发明控制转基因水稻“意外传播”技术 转基因农业给人类展示了美好前景,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 安全控制措施, 转基因作物的试验和推广均受到严格控制, 尚无法快速造福人类。 浙江大学农学院沈志成教授领衔的课 题组,发明了一种简单可控的转基因技术:通过该技术获得 的水稻就像被打上了一个“烙印”,如“逃逸”出试验田与常规 水 稻 混 合,这种转基因水稻就会轻易“显 形”并 被 除 草 剂 除 去,以保证常规水稻的纯正性。 这项技术的发明对提高转基 因农作物的安全控制水平意义深远[49]。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3 月 19 日于美国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50]。 2.3 中国首艘自主设计、自行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4 月 3 日,由中国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液化天然 气(LNG)运输船正式交付船东(图 4)。 这艘世界上最大的薄 膜型 LNG 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 团)有限公司建造,长 292 m、宽 43.35 m、型深 26.25 m,造价 高达 1.6 亿 美 元。 整艘船的液化天然气装载量为 14.721 万 m3 ,全部汽化后容量将达 9 000 万 m3 ,相当于上海全市居民 1 个月的天然气使用量。 该船可适应从常温到-163℃的温度剧 变,其核心部件初步实现国产化[51]。 2.4 “一步法纺丝”新工艺问世 6 月,一种采用聚合熔体直接纺丝(简称“一步法纺丝”) 的新工艺,由江苏省常熟市长江化纤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研发成功,并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 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专家们认为,与美国、日本目前采用的 “切片纺丝”工艺相比,我国首创的“一步法纺丝”新工艺,不仅 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了熔体降热解,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 保证纤维质量, 增强中国在国际聚乳酸市场上的竞争力,对 推动中国聚乳酸树脂及纤维的产业化, 延长玉米产业链,推 进纺织服装业的重大变革等具有重大意义[52]。 2.5 黄磷燃烧热能利用难题被破解 7 月,由云南省化工研究院主持,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 图 3 “半甲齿龟”化石(左)及其复原图(右) (图片来源:《科技导报》) Fig. 3 Fossil of an Ancestral Turtle from the Late Triassic 本刊专稿(Special to S&T Review) 22 科技导报 2009,27(1)
本刊专稿( Special to S& T Review) Review 共同参与完成的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 生产技术诞生。利用空气燃烧黄磷的同时回收反应热副产工 业蒸汽的新技术,是一个国内外一直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 云南省化工研究院等单位针对热法磷酸生产技术的现状,从 生产原理、技术方案、工艺控制技术的研究到关键设备的研 制,发明了一整套利用自然空气燃烧黄磷来回收反应热副产 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并研发了该技术的关键设 备——特种燃磷塔;通过对特种燃磷塔内反应条件和生成物 质的系统研究,实现了高温防腐技术的重大突破,首创了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不需使用干燥空气、直接利用普通自然空 图5曙光5000A的网络交换模块 气燃烧黄磷,并回收黄磷燃烧热产生蒸汽的技术。该技术的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诞生将有力推动中国磷化工产业的发展 Fig 5 Dawn 5000A chip for network switch 2.6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投产 29中国第一片8英寸键合SO|晶片研制成功 10月8日,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设计建设的OIED(有机 1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王曦研 发光显示器)技术大规模生产线在江苏昆山投产。OED技术究员领导的SOl研究小组,突破了清洗、键合、加固研磨和抛 是一种借助有机半导体功能材料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光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上海新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平台 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制备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具有结构简单、上,制备出我国第一片8英寸键合SO晶片(图6)。有关专家 厚度小、响应速度快、功耗低、视角宽、工作温度低等优异性认为,英寸O晶圆片的成功开发,为大尺寸键合SOl晶片 能,同时还具有可实现柔软显示的特点。该项目的生产技术的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部由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独立研发完成,总投资超过5 亿元,可达到年产1200多万片小尺寸OLED显示屏的生产 目标。OLED技术大规模生产线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新型平板 显示技术领域通过多年自主创新已取得重大突破,显示产业 由“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中国创造。 2.7研制成功首台低温超导除铁器 11月2日,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台低温超导除铁器 通过技术鉴定。低温超导除铁器是重要的大型工业设备,主 要用于去除煤炭等原料中的铁性杂质。此前,大型超导磁体 生产技术一直为国外所垄断。这台低温超导除铁器是由中国 图6中国第一片8英寸键合SO晶片研制成功 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 (图片来源:《科学时报》) 合研制的,其磁体具有093m的大口径,最高磁场场强高达 Fig 6 China's first 8-in Sol wafer 56000Gs,中心磁场场强30000Gs,储能为34MJ;在超导状 态下(-269℃),其线圈导体无电阻,大电流通过超导线圈产生210研制成功2210KW特大功率采煤机 超强磁场,具有磁场强度高、梯度大,吸铁能力强,重量轻,能耗 12月1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装机总功率2210kW的特 低,运行节能环保等普通电磁除铁器无法比拟的优点,而其价大功率采煤机(图7)通过鉴定验收。中国各大煤矿目前急需 格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60%这一设备的诞生被认为彻底打破的200W以上、能年产80万吨原煤的特大功率采煤机 了中国超导磁体长期以来完全依赖从美国进口的局面門。 直完全依赖于进口。由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国首 28中国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算机进入世界前十行列 台2000kW以上特大功率采煤机—MG9002210-WD型采 11月17日,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P50强排行榜发布,煤机,其总功率为2210kW,设计年生产能力为800万吨原 中国曙光500图5以峰值速度230万亿次Jimk测试煤,一次可采煤层厚度高达63m。该采煤机还开发有智能监 值180万亿次的成绩再次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行列。曙测系统,工作时可实施实时远程监控。M90022WD型采 光5000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煤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特大功率采煤机需要全 究开发中心、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超级计算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四。 中心联合研制,2008年9月在天津成功下线,11月在北京完 成性能测试。它是目前中国国内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32008年中国重大工程进展 机,其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可以研发生31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 产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网。 2月29日,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 o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ttrt&2009,27(1)23
图 6 中国第一片 8 英寸键合 SOI 晶片研制成功 (图片来源:《科学时报》) Fig. 6 China's first 8-in SOI wafer 共同参与完成的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 生产技术诞生。 利用空气燃烧黄磷的同时回收反应热副产工 业蒸汽的新技术, 是一个国内外一直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 云南省化工研究院等单位针对热法磷酸生产技术的现状,从 生产原理、技术方案、工艺控制技术的研究到关键设备的研 制,发明了一整套利用自然空气燃烧黄磷来回收反应热副产 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 并研发了该技术的关键设 备——特种燃磷塔;通过对特种燃磷塔内反应条件和生成物 质的系统研究,实现了高温防腐技术的重大突破,首创了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不需使用干燥空气、直接利用普通自然空 气燃烧黄磷,并回收黄磷燃烧热产生蒸汽的技术。 该技术的 诞生将有力推动中国磷化工产业的发展[53]。 2.6 中国大陆第一条 OLED 大规模生产线投产 10 月 8 日,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设计建设的 OLED(有机 发光显示器)技术大规模生产线在江苏昆山投产。 OLED 技术 是一种借助有机半导体功能材料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 技术。 采用这种技术制备的有机发光显示器,具有结构简单、 厚度小、响应速度快、功耗低、视角宽、工作温度低等优异性 能,同时还具有可实现柔软显示的特点。 该项目的生产技术 全部由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独立研发完成, 总投资超过 5 亿元, 可达到年产 1 200 多万片小尺寸 OLED 显示屏的生产 目标。 OLED 技术大规模生产线的投产,标志着中国新型平板 显示技术领域通过多年自主创新已取得重大突破,显示产业 由“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中国创造”[54]。 2.7 研制成功首台低温超导除铁器 11 月 2 日,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台低温超导除铁器 通过技术鉴定。 低温超导除铁器是重要的大型工业设备,主 要用于去除煤炭等原料中的铁性杂质。 此前,大型超导磁体 生产技术一直为国外所垄断。 这台低温超导除铁器是由中国 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 合研制的,其磁体具有 0.93 m 的大口径,最高磁场场强高达 56 000 Gs,中心磁场场强 30 000 Gs,储能为 3.4 MJ;在超导状 态下(-269℃),其线圈导体无电阻,大电流通过超导线圈产生 超强磁场,具有磁场强度高、梯度大,吸铁能力强,重量轻,能耗 低,运行节能环保等普通电磁除铁器无法比拟的优点,而其价 格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 60%。 这一设备的诞生被认为彻底打破 了中国超导磁体长期以来完全依赖从美国进口的局面[55]。 2.8 中国曙光 5000A 高性能计算机进入世界前十行列 11 月 17 日, 全球高性能计算机 TOP500 强排行榜发布, 中国曙光 5000A(图 5)以峰值速度 230 万亿次、Linpack 测试 值 180 万亿次的成绩再次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行列。 曙 光 5000A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 究开发中心、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超级计算 中心联合研制,2008 年 9 月在天津成功下线,11 月在北京完 成性能测试。 它是目前中国国内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 机,其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可以研发生 产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56]。 2.9 中国第一片 8 英寸键合 SOI 晶片研制成功 12 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王曦研 究员领导的 SOI 研究小组,突破了清洗、键合、加固、研磨和抛 光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在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平台 上,制备出我国第一片 8 英寸键合 SOI 晶片(图 6)。 有关专家 认为,8 英寸 SOI 晶圆片的成功开发,为大尺寸键合 SOI 晶片 的产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57]。 2.10 研制成功 2 210 kW 特大功率采煤机 12 月 13 日,中国自主研发的装机总功率 2 210 kW 的特 大功率采煤机(图 7)通过鉴定验收。 中国各大煤矿目前急需 的 2 000 kW 以上、能年产 800 万吨原煤的特大功率采煤机一 直完全依赖于进口。 由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国首 台 2 000 kW 以上特大功率采煤机——MG900/2210-WD 型采 煤机,其总功率为 2 210 kW,设计年生产能力为 800 万吨原 煤,一次可采煤层厚度高达 6.3 m。 该采煤机还开发有智能监 测系统,工作时可实施实时远程监控。 MG900/2210-WD 型采 煤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特大功率采煤机需要全 部依赖进口的历史[58]。 3 2008 年中国重大工程进展 3.1 首都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正式启用 2 月 29 日, 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T3 图 5 曙光 5000A 的网络交换模块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Fig. 5 Dawn 5000A chip for network switch 本刊专稿(Special to S&T Review) 科技导报 2009,27(1) 23
Rey eview 本刊专稿( Special to S& T Review 【感J日 图72210kW大功率采煤机(图片来源:新华社) Fig 7 2 210 kW heavy-duty shearer 航站楼(图8)投入试运营。新航站楼南北长2900m,宽790m 图9京沪高速铁路线路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高45m,总建筑面积986万m2,是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Fig. 9 Express railway from Beijing to Shanghai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地面建设 工程,还涉及首都空中管制系统的调整。机场扩建工程采用 了多项创新成果,许多科技新成果在世界上尚属首次采用, 如T3航站楼的高速传输和自动处理行李系统、多楼连通的 旅客捷运系统、单灯引导系统和双层多功能登机桥等网。 图10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 图片来源:新华社) China, Ltd. established in Shangha 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上海飞机制造厂、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 司、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和下属单位,在 图8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北京设有办事机构,并将在欧洲、美洲设立代表处。公司将突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破大型客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支线飞机、大型客机研制成 Fg.8 Terminal building T3 of Capital Intemational Airport功和商业成功,力争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 3.2京沪高速铁路全面开工建设 力的民机制造商叫。 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全面开工建设,新建双线34奥运场馆工程按期交工使用 铁路全长1318km(图9),总投资22094亿元,是世界上 6月28日,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鸟 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将由巢”)落成典礼仪式在北京举行。“鸟巢”是继国家游泳中心 中国自主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北京射击馆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 项目,预计5年后建成,其中运行速度、环保技术、旅客舒适一大批北京奥运会运动场馆相继建成之后的最后一个奥运 度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连接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场馆建设项目。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总计 站,设计时速350km,全程用时将由现在的约10h缩短到不 约3000亿元,建成后的奥运场馆在8月8日至25日举行的 足5h,年输送能力将达到单向8000万人·次。截至2008年 第29届奥运会和9月6日至17日举行的2008北京残奥会 l1月底,京沪高速铁路已开工建设里程1203km,占设计正 上成功实用 线里程的91% 3.5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完成 3.3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 7月2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以将对撞 5月1日,肩负着中国大型客机研制使命的中国商用飞性能提高10倍为目标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 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图10),这标志着中国大型程(BEPC)取得重要进 ·加速器与北京谱仪已联合调 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辖上试对撞成功,观察到了正负电子对撞产生的物理事例。这标 249493212099.271l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图 10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 (图片来源:新华社) Fig. 10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 established in Shanghai 航站楼(图 8)投入试运营。 新航站楼南北长 2 900 m,宽 790 m, 高 45 m,总建筑面积 98.6 万 m2 ,是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地面建设 工程,还涉及首都空中管制系统的调整。 机场扩建工程采用 了多项创新成果, 许多科技新成果在世界上尚属首次采用, 如 T3 航站楼的高速传输和自动处理行李系统、 多楼连通的 旅客捷运系统、单灯引导系统和双层多功能登机桥等[59]。 3.2 京沪高速铁路全面开工建设 4 月 18 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全面开工建设,新建双线 铁路全长 1 318 km(图 9),总投资 2 209.4 亿元,是世界上一 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将由 中国自主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 项目,预计 5 年后建成,其中运行速度、环保技术、旅客舒适 度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它连接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 站,设计时速 350 km,全程用时将由现在的约 10 h 缩短到不 足 5 h,年输送能力将达到单向 8 000 万人·次。 截至 2008 年 11 月底,京沪高速铁路已开工建设里程 1 203 km,占设计正 线里程的 91%[60]。 3.3 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 5 月 11 日,肩负着中国大型客机研制使命的中国商用飞 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图 10),这标志着中国大型 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辖上 海飞机设计研究所、上海飞机制造厂、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 司、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和下属单位,在 北京设有办事机构,并将在欧洲、美洲设立代表处。 公司将突 破大型客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支线飞机、大型客机研制成 功和商业成功,力争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民机制造商[61]。 3.4 奥运场馆工程按期交工使用 6 月 28 日,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 (“鸟 巢”)落成典礼仪式在北京举行。 “鸟巢”是继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北京射击馆、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 一大批北京奥运会运动场馆相继建成之后的最后一个奥运 场馆建设项目。 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总计 约 3 000 亿元,建成后的奥运场馆在 8 月 8 日至 25 日举行的 第 29 届奥运会和 9 月 6 日至 17 日举行的 2008 北京残奥会 上成功实用[62]。 3.5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完成 7 月 22 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以将对撞 性能提高 100 倍为目标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 程(BEPCII)取得重要进 展——加速器与北京谱仪已联合调 试对撞成功,观察到了正负电子对撞产生的物理事例。 这标 图 7 2 210 kW 大功率采煤机(图片来源:新华社) Fig. 7 2 210 kW heavy-duty shearer 图 8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Fig. 8 Terminal building T3 of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图 9 京沪高速铁路线路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Fig. 9 Express railway from Beijing to Shanghai 本刊专稿(Special to S&T Review) 24 科技导报 2009,27(1)
本刊专稿( Special to S& T Review) Review 我国首次出舱活动任务(图13),在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 验,并按预定方案进行太空行走后,安全返回轨道舱,首次空 间出舱活动取得成功。28日17:37,“神舟”七号返回舱成功着 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至此,我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为将来空间站的建 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呵 图11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隧道内景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社 Fig. 11 Inside view of the tunnel of the 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BEPC) after re-equipment 志着BEPCⅡ已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 BEPCIL改造工程2004年1月动工,总投资64亿元人民币 改造后的对撞机通过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 图13翟志刚执行出舱活动任务(图片来源:新华网) 撞技术,正电子和负电子对撞的束团数目可从单环时的1对 Fig. 13 Chinese astronaut Zhai Zhigang emerged from 增加到93对,亮度这一对撞机的重要参数在目前水平上可 the capsule orbiting the Earth to wave a Chinese flag 提高约100倍。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图11)将在世 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38“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全图正式发布 环对撞机之一。 1月12日,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拍摄制作 36亚洲最大客运站—北京南站建成 的月球全图正式对外发布(图14)。中国首幅月球全图图像数 8月1日,有“亚洲第一站”之称的新北京南站正式投入据完整、信息丰富、信噪比高、质量良好,其图像质量和影像 运营。新南站是目前国内铁路客站中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制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 最高的车站(图12,由地上2层、地下3层和31500的高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 架环形车道组成,总建筑面积2.6万m2。全站共设24条到 发线,13座站台,工程总投资63亿元。新南站的建设突出了 环保、节能等理念,首次采用太阳能发电。根据北京市交通规 划,地铁4号线将以南北走向、地铁14号线和市郊铁路将以 东西走向穿过北京南站。新建成的北京南站成为集国铁、地 铁、公交、出租车于一体的大型交通枢纽。 图14“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全图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Fig. 14 3D full Moon picture taken by Chang-e No. 1 lunar probe 3.9中国最大核电项目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12月16日,中国首个一次核准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 组,总投资近700亿元人民币,迄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项 目——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图15)。阳江核电站位于广 图12北京南站(图片来源:新华社 东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工程由广东核电集团建设,采用中 Fig. 12 Beijing South Railway Station 国自主品牌改进型压水堆(CPR1000)核电技术,进行标准化 3.7“神舟”七号完成太空出舱任务 批量化建设。该项目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1、2号机 9月25日210,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位航天员搭组有效建设工期为56个月,3-6号机组有效建造工期为54 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7个月,首台机组计划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6台机 日1639,翟志刚打开舱门,身着国产“飞天”舱外航天服执行组将在2017年全部完成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发电456亿 o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ttrt&2009,27(1)25
图 14 “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全图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Fig. 14 3D full Moon picture taken by Chang-e No.1 lunar probe 图 13 翟志刚执行出舱活动任务(图片来源: 新华网) Fig. 13 Chinese astronaut Zhai Zhigang emerged from the capsule orbiting the Earth to wave a Chinese flag 图 12 北京南站(图片来源:新华社) Fig. 12 Beijing South Railway Station 志着 BEPCII 已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即将进入试运 行 阶 段。 BEPCII 改造工程 2004 年 1 月动工, 总投资 6.4 亿元人民币。 改造后的对撞机通过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 撞技术,正电子和负电子对撞的束团数目可从单环时的 1 对 增加到 93 对, 亮度这一对撞机的重要参数在目前水平上可 提高约 100 倍。 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图 11)将在世 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 环对撞机之一[63]。 3.6 亚洲最大客运站——北京南站建成 8 月 1 日,有“亚洲第一站”之称的新北京南站正式投入 运营。 新南站是目前国内铁路客站中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 最高的车站(图 12),由地上 2 层、地下 3 层和 31 500 m2 的高 架环形车道组成,总建筑面积 22.6 万 m2 。 全站共设 24 条到、 发线,13 座站台,工程总投资 63 亿元。 新南站的建设突出了 环保、节能等理念,首次采用太阳能发电。 根据北京市交通规 划,地铁 4 号线将以南北走向、地铁 14 号线和市郊铁路将以 东西走向穿过北京南站。 新建成的北京南站成为集国铁、地 铁、公交、出租车于一体的大型交通枢纽[64]。 3.7 “神舟”七号完成太空出舱任务 9 月 25 日 21:10,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3 位航天员搭 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7 日 16:39,翟志刚打开舱门,身着国产“飞天”舱外航天服执行 我国首次出舱活动任务 (图 13), 在完成一系列空间科学实 验,并按预定方案进行太空行走后,安全返回轨道舱,首次空 间出舱活动取得成功。 28 日 17:37,“神舟”七号返回舱成功着 陆,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 至此,我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为将来空间站的建 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5]。 3.8 “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全图正式发布 11 月 12 日,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拍摄制作 的月球全图正式对外发布(图 14)。 中国首幅月球全图图像数 据完整、信息丰富、信噪比高、质量良好,其图像质量和影像 制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最为清 晰、完整的月球影像图[66]。 3.9 中国最大核电项目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12 月 16 日, 中国首个一次核准 6 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 组,总投资近 700 亿元人民币,迄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项 目——阳江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图 15)。 阳江核电站位于广 东阳江市阳东县东平镇,工程由广东核电集团建设,采用中 国自主品牌改进型压水堆(CPR1000)核电技术,进行标准化、 批量化建设。 该项目建设 6 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1、2 号机 组有效建设工期为 56 个月,3~6 号机组有效建造 工 期 为 54 个月, 首台机组计划于 2013 年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行,6 台机 组 将 在 2017 年全部完成建设, 建 成 后 每 年 可 发 电 456 亿 图 11 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隧道内景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社) Fig. 11 Inside view of the tunnel of the Beijing Electron Positron Collider (BEPC) after re-equipment 本刊专稿(Special to S&T Review) 科技导报 2009,27(1) 25
Rey eview 本刊专稿( Special to S& T Review kW·h,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万吨,节约煤炭1600水圈)防水;隧道虽处于长江水位57m之下,却可以保证100 万吨。 年不漏水,并可抗6级地震,抵御300年一遇洪水。同时,隧道 两端的竖井还设有宽14m、高5.4m、厚0.34m的防淹门,可 防止江水经隧道“倒灌”城市。武汉长江公路隧道的建成,标志 着长江过江隧道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 “三维”时代网。 图15阳江核电站建设工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Fig. 15 Construction site of Yangjiang Nuclear Power Plant 图16武汉长江醚道武昌端出口(图片来源;新华社 3.10武汉长江公路隧道通车试运行 Fig. 16 Wuchang exit of Wuhan Yangtze River 12月28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公路 Highway Tunnel 隧道(图16)通车试运行。隧道全长363km,为双线双车道 设计行车时速50km,工程概算投资205亿元,设计使用年4《科技导报》遴选出的2003-2007年中国重大科学、 限也为100年,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长江公路隧道,也是目 技术和工程进展 前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 2004-2008年,《科技导报》先后遴选公布了2003-2007 的江底隧道工程。中铁隧道联合体在隧道的施工建设中,成年的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表1展示了这5个 功破解了5大世界性难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双道管片(防年度的中国重大科学进展、重大技术进展和重大工程进展。 表12003-2007年《科技导报》遴选公布的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Table 1 Important advanc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 in 2003 to 2007 selected by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年份 重大科学进 重大技术进 重大工程进展 ①发现4个翅膀的恐龙化石:②发现新①揭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超级杂交稻和①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 型冠状病毒及“非典”研究取得进展:③采大豆杂交种取得进展:②可控热核聚变实验取电;②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建 用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研制成全同金得重要进展;③研制开发成百万亿数据处理超成运营;③“神舟”五号载人航 属纳米团簇:④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所承级服务器;④研制成10m105kⅥ5kA三相天飞行成功;④“双星计划”实 2003年 担的1%测序任务;⑤发现一种新粒子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⑤成功培育转基因体施 细胞克隆牛;⑥成功实现量子纠缠态的浓缩 ⑦自主研发成功永中Oce办公软件;⑧ 制成高层体系结构仿真支撑平台 ①首次发现一系列极端天体环境下的①微流体数字化技术通过鉴定;②量子①秦山核电二期工程2号机 光学喷流系统;②成功实现纳米结构表面化霍尔电阻基准获自主创新成果:③超级杂组开始商业运行:②“地球空间 材料超疏水与超亲水之间的可逆转变:交水稻技术又获4大突破:④研发成功蚬壳双星探测计划”实现:③3中国芯 ③成功利用SmM对Si衬底上的Pb岛进星盈超级刀片计算机:⑤“中国资源二号”卫工程取得群体突破④70万吨库 行了操纵;④光合作用膜蛋白研究取得重|星由“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⑥研制成功乙烯改造工程通过竣工验收:⑤ 2044楼进展:⑤发现翼龙胚胎化石:6首次实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①基于“第六代网国家同步辐射实验二期工程 见5粒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络协议”的核心路由器通过技术鉴定;⑧中项目通过国家验收;⑥西气东 输:⑦早期生命研究新成果:小春虫;⑧成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主干网 Cernet22开输工程实现全线商业运营; 功实现单离子的冷却和囚禁;⑨发现物质通 ⑦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即将完成 第五态:酯膜结构 c269491432009.271l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表 1 2003-2007 年《科技导报》遴选公布的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 Table 1 Important advanc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n China in 2003 to 2007 selected by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3 年 ① 发现 4 个翅膀的恐龙化石;② 发现新 型冠状病毒及“非典”研究取得进展;③ 采 用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研制成全同金 属纳米团簇;④ 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所承 担的 1%测序任务;⑤ 发现一种新粒子 ① 揭示水稻高产的分子奥秘,超级杂交稻和 大豆杂交种取得进展;② 可控热核聚变实验取 得重要进展;③ 研制开发成百万亿数据处理超 级服务器; ④ 研制成 10 m、10.5kV/1.5kA 三相 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⑤ 成功培育转基因体 细胞克隆牛; ⑥ 成功实现量子纠缠态的浓缩; ⑦ 自主研发成功永中 Office 办公软件; ⑧ 研 制成高层体系结构仿真支撑平台 ① 三 峡 工 程 蓄 水 、 通 航 、发 电; ② 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建 成 运 营;③ “神 舟”五 号 载 人 航 天 飞 行 成 功;④ “双 星 计 划 ”实 施 2004 年 ① 首次发现一系列极端天体环境下的 光学喷流系统;② 成功实现纳米结构表面 材 料 超 疏 水 与 超 亲 水 之 间 的 可 逆 转 变 ; ③ 成 功 利 用 STM 对 Si 衬 底 上 的 Pb 岛 进 行了操纵;④ 光合作用膜蛋白研究取得重 要进展;⑤ 发现翼龙胚胎化石;⑥ 首次实 现 5 粒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 输;⑦ 早期生命研究新成果:小春虫;⑧ 成 功实现单离子的冷却和囚禁;⑨ 发现物质 第五态:酯膜结构 ① 微流体数字化技术通过鉴定; ② 量子 化霍尔电阻基准获自主创新成果;③ 超级杂 交水稻技术又获 4 大突破;④ 研发成功蚬壳 星盈超级刀片计算机;⑤ “中国资源二号”卫 星由“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⑥ 研制成功 10 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⑦ 基于“第六代网 络协议”的核心路由器通过技术鉴定;⑧ 中 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主干网 Cernet2 开 通 ① 秦山核电二期工 程 2 号 机 组开始商业运行;② “地球空间 双星探测计划”实现;③ 中国芯 工程取得群体突破;④ 70 万吨/年 乙烯改造工程通过竣工验收;⑤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 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⑥ 西 气 东 输工程实现全线商业运营 ; ⑦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即将完成 年份 重大科学进展 重大技术进展 重大工程进展 图 16 武汉长江隧道武昌端出口(图片来源:新华社) Fig. 16 Wuchang exit of Wuhan Yangtze River Highway Tunnel kW·h,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 600 万吨,节约煤炭 1 600 万吨[67]。 3.10 武汉长江公路隧道通车试运行 12 月 28 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公路 隧道(图 16)通车试运行。 隧道全长 3.63 km,为双线双车道, 设计行车时速 50 km,工程概算投资 20.5 亿元,设计使用年 限也为 100 年,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长江公路隧道,也是目 前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 的江底隧道工程。 中铁隧道联合体在隧道的施工建设中,成 功破解了 5 大世界性难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双道管片(防 水圈)防水;隧道虽处于长江水位 57 m 之下,却可以保证 100 年不漏水,并可抗 6 级地震,抵御 300 年一遇洪水。同时,隧道 两端的竖井还设有宽 14 m、高 5.4 m、厚 0.34 m 的防淹门,可 防止江水经隧道“倒灌”城市。武汉长江公路隧道的建成,标志 着长江过江隧道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 “三维”时代[68]。 4 《科技导报》遴选出的 2003-2007 年中国重大科学、 技术和工程进展 2004-2008 年,《科技导报》 先后遴选公布了 2003-2007 年的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1-6],表 1 展示了这 5 个 年度的中国重大科学进展、重大技术进展和重大工程进展。 图 15 阳江核电站建设工地(图片来源:新华社) Fig. 15 Construction site of Yangjiang Nuclear Power Plant 本刊专稿(Special to S&T Review) 26 科技导报 2009,27(1)
本刊专稿( Special to S& T Review) Review 续表 年份 重大科学进展 重大技术进展 重大工程进展 ①圆满完成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科考;①成功发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②①“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②艾滋病药物研究取得新成果;③禽流感研“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处理器”面世:③完工;②上海东海大桥全线结 究获新进展;④提出统一的拉伸断裂准则:国内首辆轻型吊轨磁悬浮验证车亮相;构贯通;③中国防沙治沙工程 椭圆准则:⑤完成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④超级杂交水稻新技术:⑤中国第一台取得成效;④三峡工程左岸机 信实验;⑥植物生物学特性研究的重要突强流RQ加速器建造成功:⑥微点主动组投产发电;⑤80万吨氧化铝 破;⑦SARS(非典)研究的重要突破;⑧自组防御电脑病毒技术;⑦中国3G标扩建工程和28万吨电解铝、2 2004装AgNO微米级内核/壳层结构研究的重要准—TD- SCDMA具备大规模组网能300MW发电机组项目建成投 成果:⑨体细胞克隆猪和体细胞克隆亚洲黄|力;⑧重新测定珠穆朗玛峰新高程;产;⑥“神舟六号“完成载人航 羊诞生:①单分子自旋态控制的实现①发⑨中国国家网格开通运行 天飞行任务;⑦青藏铁路全线 现纳米世界“双螺旋”结构;①发现银河系中 铺轨完成;⑧中哈石油管道一 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证据 期工程竣工投产;⑨金沙江溪 洛渡水电站开工 ①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发现X1835新粒①用于核电领域的首台水下异物打捞①“大洋一号”环球科考结 子:②在陨石中发现太阳系早期高能粒子辐机器人诞生;②全球首台非晶合金铁芯束;②秦山二期核电站通过验 射的证据:③在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获高温超导电力变压器成功运行;③世界收;③三峡大坝建成;④中哈 重要突破:④实现光纤通信中抗干扰量子密上第一个全超导“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建石油管道开始对我国输油 码分配方案;⑤首次观察到沿靶表面发射的成;④AR2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关键技⑤青藏铁路全线通车;⑥曹妃 高能电子束;⑥合成了结构完美的规整梯形术被攻克;⑤老化油处理技术研究与设|甸5千万吨煤炭装卸码头正式 聚倍半硅氧烷LPSQ;⑦发现电荷-宇称-时备研制获突破:⑥成功研发出新一代通开工;⑦最大跨国电力联网工 间反演对称性破缺迹象;⑧首次发现偏振光用芯片:龙芯2E:⑦自行研制的“中星-程投产送电;⑧黄骅港二期工 栅自成像效应:⑨提出硅表面纳米团簇分解22号A"通信卫星成功发射;⑧研制成程通过验收;⑨奥运场馆建设 新机制;①发现改变核衰变常数的新方法;功的“飞秒光梳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工程进展顺利:“高性能宽带 ①提出金属诱导下半导体表面再构的普适平;⑨首次全面掌握750kV电网建设及信息网”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电子计数模型: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运行技术;①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反应共振态;0成功绘制中国人21号染色“WLAN芯片”研发成功;①“太行“发动 体遗传变异图谱;①发现一种重要的细胞因机研制成功;①世界最大的公路铁路两 2006年 白细胞介素5:①首次发现完全由雄用桥成功开架900吨箱梁;③攻克长期 性花药主动完成的自花传粉机制:①发现神困扰电解铝生产的一世界性技术难题; 经元极性建立新机制;①在单个DNA分子④研制成功15000吨水压机 的凝聚研究中获得新发现:①将哺乳动物的 飞翔历史提前了至少7000万年;⑩发现9 个人类新基因并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命名 ②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影响一天长短;②首次 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磁零点;②揭开地球极 光之谜;②成熟森林碳吸收能力活跃;@超 导高电荷态ECR离子源主要性能达国际最 好水平;微电子和集成电路器件模型领域 取得最新进展;在二维光子晶体中实现自 发辐射开关控制;@成功制备金属超疏水薄 膜;②我国第一台强流RFQ加速器研制成 功;②开创了一种功能纳米结构可控生长新 途径 C1994-2013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ttr9#2009,27(1)27
年份 重大科学进展 重大技术进展 重大工程进展 2006 年 ① 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发现 X1835 新 粒 子;② 在陨石中发现太阳系早期高能粒子辐 射的证据;③ 在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获 重要突破;④ 实现光纤通信中抗干扰量子密 码分配方案;⑤ 首次观察到沿靶表面发射的 高能电子束;⑥ 合成了结构完美的规整梯形 聚倍半硅氧烷 LPSQ; ⑦ 发现电荷-宇称-时 间反演对称性破缺迹象;⑧ 首次发现偏振光 栅自成像效应;⑨ 提出硅表面纳米团簇分解 新机制; ⑩ 发现改变核衰变常数的新方法; 輥輯訛 提出金属诱导下半导体表面再构的普适 电子计数模型;輥輰訛 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 反应共振态; 輥輱訛 成功绘制中国人 21 号染色 体遗传变异图谱;輥輲訛 发现一种重要的细胞因 子——白细胞介素 15;輥輳訛 首次发现完全由雄 性花药主动完成的自花传粉机制;輥輴訛 发现神 经元极性建立新机制; 輥輵訛 在单个 DNA 分子 的凝聚研究中获得新发现;輥輶訛 将哺乳动物的 飞翔历史提前了至少 7 000 万年; 輥輷訛 发现 9 个人类新基因并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命名; 輦輮訛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影响一天长短;輦輯訛 首次 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磁零点;輦輰訛 揭开地球极 光之谜;輦輱訛 成熟森林碳吸收能力活跃;輦輲訛 超 导 高 电 荷 态 ECR 离子源主要性能达国际最 好水平;輦輳訛 微电子和集成电路器件模型领域 取得最新进展;輦輴訛 在二维光子晶体中实现自 发辐射开关控制;輦輵訛 成功制备金属超疏水薄 膜; 輦輶訛 我国第一台强流 RFQ 加速器研制成 功;輦輷訛 开创了一种功能纳米结构可控生长新 途径 ① 用于核电领域的首台水下异物打捞 机器人诞生; ② 全球首台非晶合金铁芯 高温超导电力变压器成功运行; ③ 世界 上第一个全超导“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建 成; ④ ARJ21 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关键技 术被攻克; ⑤ 老化油处理技术研究与设 备研制获突破; ⑥ 成功研发出新一代通 用 芯 片:龙 芯 2E;⑦ 自 行 研 制 的“中 星- 22 号 A”通信卫星成功发射;⑧ 研 制 成 功的 “飞秒光梳装置” 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⑨首次全面掌握 750 kV 电网建设及 运 行 技 术 ; ⑩ 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WLAN 芯 片”研 发 成 功;輥輯訛 “太 行”发 动 机研制成功; 輥輰訛 世界最大的公路铁路两 用桥成功开架 900 吨箱梁; 輥輱訛 攻克长期 困扰电解铝生产的一世界性技术难题; 輥輲訛 研制成功 15 000 吨水压机 ① “大洋一号” 环球科考结 束; ② 秦山二期核电站通过验 收;③ 三 峡 大 坝 建 成;④ 中 哈 石油管道开始对我国输油 ; ⑤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⑥ 曹妃 甸 5 千万吨煤炭装卸码头正式 开工; ⑦ 最大跨国电力联网工 程投产送电; ⑧ 黄骅港二期工 程通过验收; ⑨ 奥运场馆建设 工程进展顺利;⑩ “高性能宽带 信息网”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2005 年 ① 圆满完成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科考 ; ② 艾滋病药物研究取得新成果;③ 禽流感研 究获新进展; ④ 提出统一的拉伸断裂准则: 椭圆准则;⑤ 完成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 信 实 验; ⑥ 植物生物学特性研究的重要突 破;⑦ SARS(非典)研究的重要突破;⑧ 自组 装 Ag/SiOx 微米级内核/壳层结构研究的重要 成果;⑨ 体细胞克隆猪和体细胞克隆亚洲黄 羊诞生;⑩ 单分子自旋态控制的实现;輥輯訛 发 现纳米世界“双螺旋”结构;輥輰訛 发现银河系中 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证据 ① 成功发射“亚 太”六 号 通 信 卫 星;② “龙芯 2 号高性能通用处理器” 面世;③ 国内首辆轻型吊轨磁悬浮验证车亮相; ④ 超级杂交水稻新技术;⑤ 中国第一台 强流 RFQ 加速器建造成功;⑥ 微点主动 防御电脑病毒 技 术 ; ⑦ 中 国 3G 标 准——TD-SCDMA 具备大规模组网能 力 ;⑧ 重新测定珠穆朗玛峰新 高 程 ; ⑨ 中国国家网格开通运行 ①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完工; ② 上海东海大桥全线结 构贯通; ③ 中国防沙治沙工程 取得成效; ④ 三峡工程左岸机 组投产发电;⑤ 80 万吨氧化铝 扩建工程和 28 万吨电解铝、2× 300 MW 发 电 机 组 项 目 建 成 投 产;⑥ “神 舟 六 号”完 成 载 人 航 天飞行任务; ⑦ 青藏铁路全线 铺轨完成; ⑧ 中哈石油管道一 期工程竣工投产; ⑨ 金沙江溪 洛渡水电站开工 续表 本刊专稿(Special to S&T Review) 科技导报 2009,27(1) 27
Rey eview 本刊专稿( Special to S& T Review 年份 重大科学进展 重大技术进展 重大工程进展 ①对植物细胞自由钙离子周期性振荡成①自主研制成第三代战机歼-10:②①三峡船闸全部建成完工 因作出最新解释;②发现一种能控制抑癌基中国首个量子密码网络测试运行;③中②苏通大桥全线贯通;③杭州 因的活性分子;③发现世界最大似鸟恐龙化国最大光学望远镜突破所有关键技术;湾跨海大桥贯通;④兰州重离 石:④证明在有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介观小④中国煤层气分离液化工业性装置试验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获重大进 环中存在持续自旋流:⑤揭示太空三维磁重成功;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流量渡槽展:⑤“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 2002联几何结构:⑥首次证明哺乳动物嗅觉可检技术难题攻克:⑥400N超高强度悬式发回月球照片;⑥中国大陆科 测到二氧化碳:⑦首次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瓷绝缘子试制成功;⑦700MW级全空学钻探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模拟酶:⑧早寒武世带附肢冠群甲壳动物研冷水轮发电机研制成功;⑧首架自主知⑦京津城铁全线贯通;⑧田湾 究取得重要进展;⑨黑龙江首次发现两个人识产权支线客机AB1下线;⑨自主研核电站一期工程建成;⑨我国 类新基因:首张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的首列时速300如m动车组下线:首第三大水电站龙滩水电工程发 制完成 台基于“龙芯“2号的国产万亿次计算机电运行 研制成功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l6黄永明.私人探索力量不可小觑科技导报,2008.26(5):9 [本刊编辑部.2003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科技导报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w. 2008. 26(5):9. 2004,22(3):59-61. 17黄永明.科学家追上魔术师?科技导报,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e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Science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u, 2008, 26(6): Technology Review, 2004, 22(3): 59-6 18黄永明我们该对实验室动物说什么科技导报,2008,2607:9 2]本刊编辑部.2004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卩科技导报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w, 2008, 26(7: 9. 2005,23(2):58-62 [9黄永明.古老“科学帝国”的强心针科技导报,2008.26(8):9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Science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u, 2008. 26(8:9. Technology Review. 2005. 23(2): 58-62. [20]黄永明.拒做知识有余而墨守陈规的科技“人才T科技导报2008, [3]苏青.2005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门科技导报,2006,24 269):9 (1):5-10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w. 2008. 26(9):9. Su Q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5. 24(1): 5-10. 21]黄永明,苏青.地震预报与波普尔时代的终结[科技导报,2008.26 [4苏青.2006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科技导报,2007,25(1):5-10 (10):9. Su Q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7. 25(1): 5-10. Huang Yongming, Su Q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r, 2008. 26 5]苏青.2006年中国重大技术与工程进展科技导报,2007.25(2:5- (10):9 22]黄永明.科学和技术不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科技导报,2008.26(11 Su Q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7. 25(2): 5-13 6苏青.2007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门科技导报,2008,26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w. 2008. 26(11): 9 (1):19-2 2引黄永明.他会否成为第二个陶哲轩?科技导报,2008,26(12:9 Su Q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 19-27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w, 2008, 26(12): 9 7]半月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科技导报,2008.26(19)-(24) [24黄永明.科学研究:真理越辩越明J科技导报,2008,26(13:9. [8]国内外科技要闻[科技导报,2008,26(1)-(24)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 2008. 26(13:9. 9]科学共同体要闻科技导报,2008,26(1)-(24) 25]黄永明.让我们一起改变世界J科技导报,2008,26(14)9 [0国内科技期刊亮点科技导报,2008,26(1)-(24)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u, 2008. 26(14: 9 11科技事件[科技导报,2008,26(1)-(24 26黄永明.祝愿科学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永远一同闪耀科技导报 [2】黄永明.勇于探索直面失败科技导报,2008,26(1):9 2008.2615: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w, 2008. 26(15: 9. 1]黄永明期待中国涌现出更多的学术大师科技导报,20026227黄永明科学继续在“纠缠”中前行科技导报,200606168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2): 9 28]黄永明.“隐形”的秘密与价值[科技导报,2008,26(17):9 4]黄永明.公共事件中的科学追问科技导报,2008,26(3):9 Huang Yongming Seience Technology Reriew, 2008, 26(17):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3):9. 29]黄永明.朝闻道风险·弗兰肯斯坦科技导报,2008.26(18:9 [5黄永明.幻想何时接轨现实科技导报,2008.264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riew. 2008. 26(18: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r, 2008. 26(4):9 [30]黄永明.精彩从太空行走开始[科技导报,2008,26(19):9 c289491482009.271l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本刊编辑部. 2003 年中国重大科学、 技术与工程进展 [J]. 科技导报, 2004, 22(3): 59-61.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4, 22(3): 59-61. [2] 本刊编辑部. 2004 年中国重大科学、 技术与工程进展 [J]. 科技导报, 2005, 23(2): 58-62.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5, 23(2): 58-62. [3] 苏青. 2005 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J]. 科技导报, 2006, 24 (1): 5-10. Su Q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5, 24(1): 5-10. [4] 苏青. 2006 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J]. 科技导报, 2007, 25(1): 5-10. Su Q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7, 25(1): 5-10. [5] 苏青. 2006 年中国重大技术与工程进展[J]. 科技导报, 2007, 25(2): 5- 13. Su Q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7, 25(2): 5-13. [6] 苏青. 2007 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J]. 科技导报, 2008, 26 (1): 19-27. Su Q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 19-27. [7] 半月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J]. 科技导报, 2008, 26(19)~(24). [8] 国内外科技要闻[J]. 科技导报, 2008, 26(1)~(24). [9] 科学共同体要闻[J]. 科技导报, 2008, 26(1)~(24). [10] 国内科技期刊亮点[J]. 科技导报, 2008, 26(1)~(24). [11] 科技事件[J]. 科技导报, 2008, 26(1)~(24). [12] 黄永明. 勇于探索 直面失败[J]. 科技导报, 2008, 26(1):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 9. [13] 黄永明. 期待中国涌现出更多的学术大师 [J]. 科技导报, 2008, 26(2):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2): 9. [14] 黄永明. 公共事件中的科学追问[J]. 科技导报, 2008, 26(3):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3): 9. [15] 黄永明. 幻想何时接轨现实[J]. 科技导报, 2008, 26(4):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4): 9. [16] 黄永明. 私人探索力量不可小觑[J]. 科技导报, 2008, 26(5):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5): 9. [17] 黄永明. 科学家追上魔术师[J]? 科技导报, 2008, 26(6):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6): 9. [18] 黄永明. 我们该对实验室动物说什么[J]. 科技导报, 2008, 26(7):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7): 9. [19] 黄永明. 古老“科学帝国”的强心针[J]. 科技导报, 2008, 26(8):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8): 9. [20] 黄永明. 拒做知识有余而墨守陈规的科技“人才”[J]. 科技导报, 2008, 26(9):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9): 9. [21] 黄永明,苏青. 地震预报与波普尔时代的终结[J]. 科技导报, 2008, 26 (10): 9. Huang Yongming, Su Q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 (10): 9. [22] 黄永明. 科学和技术不告诉我们什么是人[J]. 科技导报, 2008, 26(11):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1): 9. [23] 黄永明. 他会否成为第二个陶哲轩? [J]. 科技导报, 2008, 26(12):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2): 9. [24] 黄永明. 科学研究:真理越辩越明[J]. 科技导报, 2008, 26(13):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3): 9. [25] 黄永明. 让我们一起改变世界[J]. 科技导报, 2008, 26(14):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4): 9. [26] 黄永明. 祝愿科学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永远一同闪耀 [J]. 科技导报, 2008, 26(15):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5): 9. [27] 黄永明. 科学继续在“纠缠”中前行[J]. 科技导报, 2008, 26(16): 8.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6): 9. [28] 黄永明. “隐形”的秘密与价值[J]. 科技导报, 2008, 26(17):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7): 9. [29] 黄永明. 朝闻道·风险·弗兰肯斯坦[J]. 科技导报, 2008, 26(18): 9. Huang Yongming.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8, 26(18): 9. [30] 黄永明. 精彩从太空行走开始[J]. 科技导报, 2008, 26(19): 9. 2007 年 ① 对植物细胞自由钙离子周期性振荡成 因作出最新解释;② 发现一种能控制抑癌基 因的活性分子;③ 发现世界最大似鸟恐龙化 石;④ 证明在有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介观小 环中存在持续自旋流;⑤ 揭示太空三维磁重 联几何结构;⑥ 首次证明哺乳动物嗅觉可检 测到二氧化碳;⑦ 首次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 模拟酶;⑧ 早寒武世带附肢冠群甲壳动物研 究取得重要进展;⑨ 黑龙江首次发现两个人 类新基因;⑩ 首张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 制完成 ① 自主研制成第三代战机歼-10;② 中国首个量子密码网络测试运行; ③ 中 国最大光学望远镜突破所有关键技术; ④ 中国煤层气分离液化工业性装置试验 成功; ⑤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流量渡槽 技术难题攻克;⑥ 400 kN 超高强度悬式 瓷绝缘子试制成功; ⑦ 700 MW 级全空 冷水轮发电机研制成功; ⑧ 首架自主知 识产权支线客机 ARJ21 下线;⑨ 自主研 制的首列时速 300 km 动车组下线;⑩ 首 台基于 “龙芯”2 号的国产万亿次计算机 研制成功 ① 三峡船闸全部建成完工; ② 苏通大桥全线贯通;③ 杭州 湾跨海大桥贯通; ④ 兰州重离 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获重大进 展;⑤ “嫦 娥”一 号 成 功 发 射 并 发回月球照片; ⑥ 中国大陆科 学钻探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 ⑦ 京津城铁全线贯通;⑧ 田湾 核电站一期工程建成; ⑨ 我国 第三大水电站龙滩水电工程发 电运行 年份 重大科学进展 重大技术进展 重大工程进展 续表 本刊专稿(Special to S&T Review) 28 科技导报 200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