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峡掌 CTGU REE GORG 谢建忠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1 重 庆 三 峡 学 院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谢 建 忠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四课时) 绪论要点:绪论共分五节,主要从宏观上描述高度繁荣的文化对 诗文的景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性格特征和审美 情趣、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等,勾 勒宋代文化与文学关系,及宋代文学概貌。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要点 国策与理学。宋代崇文尚武,重用文臣,使土大夫社会责任 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上大夫特有的精神冈貌。理学尽管尚未 成为官方意识,但却是土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依据,宋代文人热 衷讲道论学,其议论还旁溢到诗歌中去。 2、文以载道说盛行。宋代土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 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 的关系,《文心雕龙》表述其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唐 代韩愈倡导“文以贯道”思想,晚唐五代应者寥寥,直到宋代才真正 高度重视文道关系。宋初柳开、穆修开始,宋人反复讨论文道关系
2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 论(四课时) 绪论要点:绪论共分五节,主要从宏观上描述高度繁荣的文化对 诗文的影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性格特征和审美 情趣、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等,勾 勒宋代文化与文学关系,及宋代文学概貌。 第一节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一、要点: 1、国策与理学。宋代崇文尚武,重用文臣,使士大夫社会责任 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形成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理学尽管尚未 成为官方意识,但却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依据,宋代文人热 衷讲道论学,其议论还旁溢到诗歌中去。 2、文以载道说盛行。宋代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 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 的关系,《文心雕龙》表述其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唐 代韩愈倡导“文以贯道”思想,晚唐五代应者寥寥,直到宋代才真正 高度重视文道关系。宋初柳开、穆修开始,宋人反复讨论文道关系
虽然他们具体看法不—致,如柳开、石介观点激矫偏颇,欧阳修观点 平正通达,但总体都对“文以贯道”认同。理学家也兴趣浓厚地讨论 这一问题,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的 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性,而“文”却仅被视为种负载工 具,朱熹痛驳“文以贯道”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阐 述。“文以载道”说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例如苏轼的文道 观实质上与“文以载道”说相当接近,只是他的“道”内容较宽泛而 已。“文以载道”说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 于审美功能之上,这种观点如被推上极端,就形成了二程的“作文害 道”,根本上否定了文学。宋代多数文学家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 松对“文”的追求,但宋代诗文说教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 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与影响。 3、印刷、学校和学者型作家。宋代公私印刷业兴盛,公、私藏 书极为丰富,出现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 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学校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宋代土人总体学术 水平空前提高,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是学者型作家。 学术修养的提高,无疑会使作家更善于深刻思考社会人生,更善于细 密周详地进行议论。 4、诗文政治功能和议论的加强。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 会,宋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 的主题。社会政治功能的加强,使宋代诗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 健的骨力其负面是严肃有余而灵动不足甚而削弱了个体抒凊意味
3 虽然他们具体看法不一致,如柳开、石介观点激矫偏颇,欧阳修观点 平正通达,但总体都对“文以贯道”认同。理学家也兴趣浓厚地讨论 这一问题,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的 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一性,而“文”却仅被视为一种负载工 具,朱熹痛驳“文以贯道”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阐 述。“文以载道”说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例如苏轼的文道 观实质上与“文以载道”说相当接近,只是他的“道”内容较宽泛而 已。“文以载道”说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 于审美功能之上,这种观点如被推上极端,就形成了二程的“作文害 道”,根本上否定了文学。宋代多数文学家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 松对“文”的追求,但宋代诗文说教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 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与影响。 3、印刷、学校和学者型作家。宋代公私印刷业兴盛,公、私藏 书极为丰富,出现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 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学校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宋代士人总体学术 水平空前提高,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是学者型作家。 学术修养的提高,无疑会使作家更善于深刻思考社会人生,更善于细 密周详地进行议论。 4、诗文政治功能和议论的加强。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 会,宋代文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是最重要 的主题。社会政治功能的加强,使宋代诗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 健的骨力,其负面是严肃有余而灵动不足,甚而削弱了个体抒情意味
表达政见,弘扬学术,其手段当然是议论,而“文以载道”则必把议 论视为写作目的,故宋人喜爱议论前无古人。除表达政见的奏议文数 量、篇幅远胜唐人外,就是那些不宜说理的传统题材,如亭台记,苏 轼的这类题材篇篇都有议论。议论还充斥在诗歌中,过多的议论削弱 了诗歌的抒情功能甚至使诗变成押韵的语录。但像王安石的咏史诗、 苏轼的哲理诗又得益于适度的议论。宋诗那种重意倾向,议论成分增 强是其重要因素。 二、讲解 1、政治文化政策 ①文官制度 ②科举制度 2、道学与理学 ①刘勰《文心雕龙》有《原道》、《征圣》、《宗经》。《原道》:“道 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②韩愈《争臣论》“修其辞以明其道"。 《题欧阳生哀辞后》:“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 《答李秀才书》:“"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 其道焉耳 李汉《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 ③柳宗元《报崔黯秀才为文书》:“圣人之言,期以明道。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以辅时及物为道。” ④欧阳修《答李翊第二书》“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4 表达政见,弘扬学术,其手段当然是议论,而“文以载道”则必把议 论视为写作目的,故宋人喜爱议论前无古人。除表达政见的奏议文数 量、篇幅远胜唐人外,就是那些不宜说理的传统题材,如亭台记,苏 轼的这类题材篇篇都有议论。议论还充斥在诗歌中,过多的议论削弱 了诗歌的抒情功能,甚至使诗变成押韵的语录。但像王安石的咏史诗、 苏轼的哲理诗又得益于适度的议论。宋诗那种重意倾向,议论成分增 强是其重要因素。 二、讲解 1、政治文化政策 ①文官制度 ②科举制度 2、道学与理学 ①刘勰《文心雕龙》有《原道》、《征圣》、《宗经》。《原道》:“道 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②韩愈《争臣论》“修其辞以明其道”。 《题欧阳生哀辞后》:“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 《答李秀才书》:“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 其道焉耳。” 李汉《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 ③柳宗元《报崔黯秀才为文书》:“圣人之言,期以明道。” 《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以辅时及物为道。” ④欧阳修《答李翊第二书》“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⑤周敦颐《通书·文辞》:“文者,所以载道也。” ⑥程颐《二程遗书》:“作文害道” ⑦朱熹《朱子语类》:“文从道中流出。 第二节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张扬 要点 1、忧患意识。宋代土大夫的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以 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的隐患,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正是这种风范的概括;宋代国势不如汉唐,总处在强敌威胁之下,宋 代国内矛盾困难重重,面对上述内忧外患,有识之土忧心忡忡。宋代 作家少用文学来歌功颂德,表达个人抱负相当拘谨收敛、作诗讽世述 怀顾虑颇多,这些都与忧患意识有关。深沉的忧患意识更造成了宋代 文学爱国主题的高扬。 二、讲解 陆游诗 2、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三节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要点 1、宋代儒、道、释三种思想与文人性格。宋代儒、道、释三家 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转变,这种思潮使宋代土大夫 的文化性格大异前人。首先,土大夫对传缭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承
5 ⑤周敦颐《通书·文辞》:“文者,所以载道也。” ⑥程颐《二程遗书》:“作文害道”。 ⑦朱熹《朱子语类》:“文从道中流出。” 第二节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张扬 一、要点: 1、忧患意识。宋代士大夫的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以 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的隐患,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正是这种风范的概括;宋代国势不如汉唐,总处在强敌威胁之下,宋 代国内矛盾困难重重,面对上述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宋代 作家少用文学来歌功颂德,表达个人抱负相当拘谨收敛、作诗讽世述 怀顾虑颇多,这些都与忧患意识有关。深沉的忧患意识更造成了宋代 文学爱国主题的高扬。 二、讲解: 1、陆游诗 2、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第三节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一、要点: 1、宋代儒、道、释三种思想与文人性格。宋代儒、道、释三家 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心修养转变,这种思潮使宋代士大夫 的文化性格大异前人。首先,士大夫对传统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承
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互相排斥,宋人把自我人格修养的完 善作为人生最高目标,而外在事功仅是人格修养的外部表现而已。其 次,宋代文人采取了新型的生活态度,传统观念和结盟结党意识得到 普遍认可。宋人的个体意识不象唐人那样张扬、发舒、人生态度倾向 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而趋冋成熟之境。 因而宋代诗文情感力度不如唐代,但思想深度则有所超越,不追求高 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2、宋人的审美情趣。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转变,禅 的意味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了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宋代儒 学转向重视内心道德修养,所以宋代上大夫多采取和光同尘、与俗俯 仰的生活态度。随之宋人的审美态度也世俗化了。审美情趣的转变, 促成了宋代文学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梅尧臣、苏轼、黄庭 坚等都曾提出“以俗为雅”的命题,而且宋人扩大诗的题材,使其更 贴近生活等,都与宋人“以俗为雅”的审美观念有直接联系 二、讲解 关于“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1、宋人审美态度的的世俗倾向 ①导致文学从严于雅俗之辨转向以俗为雅,(诗)梅尧臣、苏轼、 黄庭坚“以俗为雅″。 ②还存在变雅为俗柳永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③对于宋词发展来说,情况较为复杂 1)《人间词话》评李煜词“词自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6 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互相排斥,宋人把自我人格修养的完 善作为人生最高目标,而外在事功仅是人格修养的外部表现而已。其 次,宋代文人采取了新型的生活态度,传统观念和结盟结党意识得到 普遍认可。宋人的个体意识不象唐人那样张扬、发舒、人生态度倾向 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生命范式更加冷静理性而趋向成熟之境。 因而宋代诗文情感力度不如唐代,但思想深度则有所超越,不追求高 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 2、宋人的审美情趣。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转变,禅 的意味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了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宋代儒 学转向重视内心道德修养,所以宋代士大夫多采取和光同尘、与俗俯 仰的生活态度。随之宋人的审美态度也世俗化了。审美情趣的转变, 促成了宋代文学从严于雅俗之辩转向以俗为雅,梅尧臣、苏轼、黄庭 坚等都曾提出“以俗为雅”的命题,而且宋人扩大诗的题材,使其更 贴近生活等,都与宋人“以俗为雅”的审美观念有直接联系。 二、讲解 关于“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1、宋人审美态度的的世俗倾向。 ①导致文学从严于雅俗之辨转向以俗为雅,(诗)梅尧臣、苏轼、 黄庭坚“以俗为雅”。 ②还存在变雅为俗 柳永词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③对于宋词发展来说,情况较为复杂: 1)《人间词话》评李煜词“词自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2)晏殊、欧阳修、王安石、张子野、宋祁、苏轼、秦观基本为 土大夫词,尤其是苏轼的主要代表作更具此倾向。 3)柳永“柳七郎风味 4)从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史达祖、沈义父、张炎等又从俗 到雅、主张“乐府雅词”,词的雅化 2、雅与俗的定义:关键在于界定何谓雅、俗。①从士大夫与平 民的精神境界来看,雅指要么追修齐治平人生理想,要么追求清高脱 俗、超然尘俗的精神家园(或者说精神自由状态),要么指具有书卷 气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如香烟环绕,环境雅致,棋琴书画等 此外大致可称为俗。②从人的现实生存来看即作为生命肉体存在), 衣食住行,七情六俗的一般层面(或者说普通人层面),更具有俗的 性质。滚滚江尘、“食人间烟火”是“俗", 不食人间烟火”是 雅。③从文学来看,七大夫文学(时代文人文学)大体可消雅, 平民文学可消俗。如胡适《白话文学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 史》,多俗文学。可举三例人的男女之情(见卡片)来看雅俗之分 3、艺术世俗化:①从宗教神圣宗教世俗化一艺术世俗化 1)魏晋六朝佛教雕塑。大同云岗石窟佛的庄严神圣,拯救人类苦难 的救世主,芸芸众生心目中的神圣上帝。2)宋大足石窟的媚态观音, 则洗去了神的庄严与神圣,更接近世俗人间的美女偶像。②也有艺术 的雅化,如宋代文人画。1)有山水画的高雅。2)亦有画院派的花 鸟。3)郭煕《林泉高致》,4)画院派“柔细工致
7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2)晏殊、欧阳修、王安石、张子野、宋祁、苏轼、秦观基本为 士大夫词,尤其是苏轼的主要代表作更具此倾向。 3)柳永“柳七郎风味”。 4)从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史达祖、沈义父、张炎等又从俗 到雅、主张“乐府雅词”,词的雅化。 2、雅与俗的定义:关键在于界定何谓雅、俗。①从士大夫与平 民的精神境界来看,雅指要么追修齐治平人生理想,要么追求清高脱 俗、超然尘俗的精神家园(或者说精神自由状态),要么指具有书卷 气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如香烟环绕,环境雅致,棋琴书画等)。 此外,大致可称为俗。②从人的现实生存来看(即作为生命肉体存在), 衣食住行,七情六俗的一般层面(或者说普通人层面),更具有俗的 性质。滚滚江尘、“食人间烟火”是“俗”,——“不食人间烟火”是 “雅”。 ③从文学来看,七大夫文学(时代文人文学)大体可消雅, 平民文学可消俗。如胡适《白话文学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 史》,多俗文学。可举三例人的男女之情(见卡片)来看雅俗之分。 3、艺术世俗化:①从宗教神圣——宗教世俗化——艺术世俗化: 1)魏晋六朝佛教雕塑。大同云岗石窟佛的庄严神圣,拯救人类苦难 的救世主,芸芸众生心目中的神圣上帝。2)宋大足石窟的媚态观音, 则洗去了神的庄严与神圣,更接近世俗人间的美女偶像。②也有艺术 的雅化,如宋代文人画。1)有山水画的高雅。2)亦有画院派的花 鸟。3)郭熙《林泉高致》,4)画院派“柔细工致
第四节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 要点 1、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滋生了各类以 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词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首先宋王 朝朝野纵情享乐之风盛行,歌台舞椈蠍儿舞女成为土大夫生活的重要 内容,滋生于这种土壤的词自然是异常兴盛。其次,宋代文人的生活 态度也有利于词的兴盛。宋人明确诗文主要述志,词则用来娱情,这 种观念对宋词发展大有好处。此外,宋代社会对词作的广泛需求也促 进了词的繁荣与发展。 第五节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要点 1、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发展。宋代散文继承和发展了唐代散 文,唐代散文家韩柳在散文艺术方面为宋代作家提供了有益启示,然 而唐代古文排斥骈文,使骈文作家和读者都感到不满,而且韩愈古文 已有艰涩占奥倾向,所以古文并没有取代骈文的地位,至晩唐五代骈 文又重新占据优势。宋代作家看到了唐代古文的得失,于是欧阳修等 人既采取古文作为主要文体又反对占奥险怪倾向,从而为宋代古文发 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宋代散文发展出现了多样化趋势,欧苏等人注 意吸收骈文长处以构筑古文节奏韵律之美,同时又借鉴古文手法对骈 文进行改造,创造出参用散文单行的四六和文赋。古文和骈文互取短
8 第四节 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 一、要点: 1、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滋生了各类以 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词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首先宋王 朝朝野纵情享乐之风盛行,歌台舞榭歌儿舞女成为士大夫生活的重要 内容,滋生于这种土壤的词自然是异常兴盛。其次,宋代文人的生活 态度也有利于词的兴盛。宋人明确诗文主要述志,词则用来娱情,这 种观念对宋词发展大有好处。此外,宋代社会对词作的广泛需求也促 进了词的繁荣与发展。 第五节 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 一、要点: 1、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发展。宋代散文继承和发展了唐代散 文,唐代散文家韩柳在散文艺术方面为宋代作家提供了有益启示,然 而唐代古文排斥骈文,使骈文作家和读者都感到不满,而且韩愈古文 已有艰涩古奥倾向,所以古文并没有取代骈文的地位,至晚唐五代骈 文又重新占据优势。宋代作家看到了唐代古文的得失,于是欧阳修等 人既采取古文作为主要文体又反对古奥险怪倾向,从而为宋代古文发 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宋代散文发展出现了多样化趋势,欧苏等人注 意吸收骈文长处以构筑古文节奏韵律之美,同时又借鉴古文手法对骈 文进行改造,创造出参用散文单行的四六和文赋。古文和骈文互取短
长各自获得了新的活力。此外还出现了独具一格轻松活泼的笔记文, 这也是古文文体解放的标志。 2、散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散文的议论、叙事、抒情 三种功匍更加完善且融为-体,使散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得到更好 结合。特别发达的宋代政论文和学术论文中议论功能臻于完善,欧阳 修史论中渗透了强烈的情感色彩,苏轼亭台记把叙事与议论结合得天 衣无缝。《秋声赋》、《赤壁赋》等散文各种表达功能已水乳交融,颇 富诗的意境,是经典的美文 3、散文风格变化与古文普及。宋文的总体风格是趋于平易畅达、 简洁明快,在唐朝韩柳散文的雄肆、峻切之外别开新的艺术风格。宋 文风格的变化是朝着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趑的,所形成 的文从字顺、如行云流水的散文显然更切于实用,也更易于为作者和 读者所接受,因而宋代古文成为用途最广的文体。 4、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宋诗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 诗歌在题材和语言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并用 俚字俗语,这种趋势是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 及晚唐皮日休、罗隐等人又有新发展,而宋代诗人则沿其流扬其波。 又如在诗歌中发议论,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在晩唐杜牧、李商隐 的诗中已屡见不鲜,至宋代则发展为诗坛的普遍风气。宋代诗人正是 充分吸收了唐诗的营养,才创造了一代诗风。宋人的开拓包含两个方 面,第一,宋诗在题材方面的开拓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第二,宋人总 体追求的平淡,那是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
9 长各自获得了新的活力。此外,还出现了独具一格轻松活泼的笔记文, 这也是古文文体解放的标志。 2、散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整合。散文的议论、叙事、抒情 三种功能更加完善且融为一体,使散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得到更好 结合。特别发达的宋代政论文和学术论文中议论功能臻于完善,欧阳 修史论中渗透了强烈的情感色彩,苏轼亭台记把叙事与议论结合得天 衣无缝。《秋声赋》、《赤壁赋》等散文各种表达功能已水乳交融,颇 富诗的意境,是经典的美文。 3、散文风格变化与古文普及。宋文的总体风格是趋于平易畅达、 简洁明快,在唐朝韩柳散文的雄肆、峻切之外别开新的艺术风格。宋 文风格的变化是朝着更加自然、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的,所形成 的文从字顺、如行云流水的散文显然更切于实用,也更易于为作者和 读者所接受,因而宋代古文成为用途最广的文体。 4、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宋诗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 诗歌在题材和语言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并用 俚字俗语,这种趋势是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 及晚唐皮日休、罗隐等人又有新发展,而宋代诗人则沿其流扬其波。 又如在诗歌中发议论,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在晚唐杜牧、李商隐 的诗中已屡见不鲜,至宋代则发展为诗坛的普遍风气。宋代诗人正是 充分吸收了唐诗的营养,才创造了一代诗风。宋人的开拓包含两个方 面,第一,宋诗在题材方面的开拓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第二,宋人总 体追求的平淡,那是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
的美学境界。唐诗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显 然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这也是宋代诗人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5、唐诗和宋诗的美学风范。唐诗和宋诗是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 两大典范。唐宋诗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南宋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诗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辩》),实 即总结了宋诗异于唐诗的一些特征,但这些归纳还停留在表层。近代 学者才有了更为深刻的阐述,如缪钺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 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 故丰腴;宋诗之美在骨气,故瘦劲(《诗词散论》),钱钟书说“唐诗 多以丰腴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谈艺录》)相对而言, 宋诗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咩样热 烈、外扬;宋诗外貌平淡劲瘦,不如唐诗色泽丰美;宋诗长处不在情 韵而在思理。它是宋人对时代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 6、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作为有宋代文学之胜的是宋词, 宋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其成就在词史上无与伦比。宋词的总体成 就十分突出,首先,完成了词体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无论是小 令还是长调,最常见的词调都定型于宋代。宋词的独特魅力是五七言 诗难以达到的,它为丰富的古典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次,宋词 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晚唐五代词大多为艳 词,风格柔婉,宋词继承并改造这个传统,创造岀大量抒情意识更浓 的美丽动人的爱情词,弥补了古代诗歌爱情题材的不足,此外,苏轼 辛弃疾等人努力使宋词的题材范围扩大到几乎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
10 的美学境界。唐诗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显 然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这也是宋代诗人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 5、唐诗和宋诗的美学风范。唐诗和宋诗是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 两大典范。唐宋诗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南宋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诗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辩》),实 即总结了宋诗异于唐诗的一些特征,但这些归纳还停留在表层。近代 学者才有了更为深刻的阐述,如缪钺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 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 故丰腴;宋诗之美在骨气,故瘦劲”(《诗词散论》),钱钟书说“唐诗 多以丰腴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谈艺录》)。相对而言, 宋诗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 烈、外扬;宋诗外貌平淡劲瘦,不如唐诗色泽丰美;宋诗长处不在情 韵而在思理。它是宋人对时代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 6、宋词在词史上的巅峰地位。作为有宋一代文学之胜的是宋词, 宋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其成就在词史上无与伦比。宋词的总体成 就十分突出,首先,完成了词体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无论是小 令还是长调,最常见的词调都定型于宋代。宋词的独特魅力是五七言 诗难以达到的,它为丰富的古典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次,宋词 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晚唐五代词大多为艳 词,风格柔婉,宋词继承并改造这个传统,创造出大量抒情意识更浓 的美丽动人的爱情词,弥补了古代诗歌爱情题材的不足,此外,苏轼、 辛弃疾等人努力使宋词的题材范围扩大到几乎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