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 字音(红色字) 褐色红缯紫绡瓤醴酪粗糙龟甲龟裂夤 渣滓浸渍唐羌贮藏萌蘖孽种 、字形(红色字) 花纹与文身 三、字义 退化与蜕化传诵与传颂 四、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 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 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南州六月荔枝丹 一、字音(红色字) 褐色 红缯 紫绡 瓤 醴酪 粗糙 龟甲 龟裂 夤 渣滓 浸渍 唐羌 贮藏 萌蘖 孽种 二、字形(红色字) 花纹与文身 三、字义 退化与蜕化 传诵与传颂 四、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 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 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有关写荔枝的诗句 食荔枝二首(并引)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有关写荔枝的诗句 食荔枝二首(并引)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五、研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第1段) 从对小学时学过的《荔枝图序》质疑写起,引出下 文。 问1:作者幼时的感受与白居易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这 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形成对比,通过比较,提出疑问,为下文进行具体说明 作引子, 问2:白居易对荔枝的描写,是怎样描写说明的?在全 文起什么作用? 由外到内。 文章的中心和总纲
五、研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第1段) 问1:作者幼时的感受与白居易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这 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形成对比,通过比较,提出疑问,为下文进行具体说明 作引子。 问2:白居易对荔枝的描写,是怎样描写说明的?在全 文起什么作用? 由外到内。 文章的中心和总纲。 从对小学时学过的《荔枝图序》质疑写起,引出下 文
(二)第二部分(第2—14段) 问:阅读每一段,作者从哪个角度说明荔枝的? 第2段,外壳 第3段,颜色 外部结构 第4段,形状 第5段,大小 第6段,内膜 由表及里 第7段,果肉 内部结构 第8段,贮藏 第9段,种子 第一层:果实的特点
(二)第二部分(第2-14段) 问:阅读每一段,作者从哪个角度说明荔枝的?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段, 第9段, 外壳 颜色 形状 大小 内膜 果肉 贮藏 种子 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 第一层:果实的特点 由 表 及 里
第10-11段,花与栽植 第12段,栽培史与产地 第13段,古代荔枝谱 第14段,生长习性 第二层:生长特点 第二部分:具体说明荔枝果实特点和生长特点。 第三部分(第15段) 提出建议:大力发展荔枝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第10-11段, 第12段, 第13段, 第14段, 第二部分:具体说明荔枝果实特点和生长特点。 第三部分(第15段) 花与栽植 栽培史与产地 古代荔枝谱 生长习性 第二层:生长特点 提出建议:大力发展荔枝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引子:说明对象—荔枝 外部结构外壳、颜色 形状、大小 果实特点 果实 由表及里 特点 内膜、果肉 和 由主到次 内部结构种子 生长 特点(生长特点 花与栽植、栽培史与产地 生长习性 由由 实古 大力发展荔枝生产到到 提出建议气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虚今
引子:说明对象——荔枝 外部结构 外壳、颜色 形状、大小 内部结构 内膜、果肉 种子 果实特点 生长特点 花与栽植、栽培史与产地 生长习性 由 主 到 次 由 表 及 果实 里 特点 和 生长 特点 提出建议 大力发展荔枝生产 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由 古 到 今 由 实 到 虚
六、探讨问题 问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标题却引用了明朝陈辉 《荔枝》中一句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从这个标题 来看,你能读出哪些说明文的信息?这样有什么作用? 南州,说明产地,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六月,阳历七月,说明成熟的季节 荔枝,说明的对象 丹,说明鲜果的色彩,绚丽如丹 用古诗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不仅说明 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而且充满诗情画意,也与 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六、探讨问题 问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标题却引用了明朝陈辉 《荔枝》中一句诗句“南州六月荔枝丹 ”,从这个标题 来看,你能读出哪些说明文的信息?这样有什么作用? 南州,说明产地,泛指我国南部地区 六月,阳历七月,说明成熟的季节 荔枝,说明的对象 丹,说明鲜果的色彩,绚丽如丹 用古诗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不仅说明 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而且充满诗情画意,也与 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问2:第8段作者引用杜牧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 人知是荔枝来”说明了什么?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又指出了封建统治者飞骑远送荔枝 给人民带来无限痛苦,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无限憎恨。 问3:作者为何说封建统治者为个人口腹如此劳民伤财? 本文写于1979年5月,选自1980年出版《生物学碎锦》 打倒“四人帮”后,贾老已年近八旬,但他人老心不老, 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 唐玄宗为杨贵妃飞骑远送荔枝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形 成对比,这样写不仅使人民了解有关荔枝方面的丰富知识, 而且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人们的憧憬和追求,体现了极其 深刻的内涵
问2:第8段作者引用杜牧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 人知是荔枝来”说明了什么?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又指出了封建统治者飞骑远送荔枝 给人民带来无限痛苦,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无限憎恨。 问3:作者为何说封建统治者为个人口腹如此劳民伤财? 本文写于1979年5月,选自1980年出版《生物学碎锦》。 打倒“四人帮”后,贾老已年近八旬,但他人老心不老, 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 唐玄宗为杨贵妃飞骑远送荔枝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形 成对比,这样写不仅使人民了解有关荔枝方面的丰富知识, 而且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人们的憧憬和追求,体现了极其 深刻的内涵
贾祖璋(1901-1988) 浙江海宁人。中国科普作家。 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多年笔 耕不止。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 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文学的联姻。他的科普作品对普及 科学知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 凝聚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为描述对 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用生动的独具风格的科 学小品体裁,向读者描绘了奇妙的生物世界中的种种珍闻趣事 他平生的著作出版了《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物素 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花与 文学》、《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贾祖璋科普文选》等等科学小 品集和科普读物26种还编著过《开明新编高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纲要》 等中小学教材。他奋斗一生,向人民奉献了大量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科普作 品。同时,贾祖璋又是著名的出版家,曾编了10种自然、动物、植物、生物、 博物方面的中、小学教科书,使几代学子从中受到启蒙教育。他从1936年开始 期刊编辑工作,其中著名的期刊有《中学生》、《进步青年》、《旅行家》、 《农村青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学科学》等,这也是他献 身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祖璋(1901-1988) 浙江海宁人。中国科普作家。 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多年笔 耕不止。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 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文学的联姻。他的科普作品对普及 科学知识,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 凝聚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以绚丽多彩的自然界为描述对 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用生动的独具风格的科 学小品体裁,向读者描绘了奇妙的生物世界中的种种珍闻趣事。 他平生的著作出版了《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物素 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花与 文学》、《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贾祖璋科普文选》等等科学小 品集和科普读物26种,还编著过《开明新编高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纲要》 等中小学教材。他奋斗一生,向人民奉献了大量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科普作 品。同时,贾祖璋又是著名的出版家,曾编了10种自然、动物、植物、生物、 博物方面的中、小学教科书,使几代学子从中受到启蒙教育。他从1936年开始 期刊编辑工作,其中著名的期刊有《中学生》、《进步青年》、《旅行家》、 《农村青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学科学》等,这也是他献 身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祖璋原先是位小学教师。1924年,他从报上看到商 务印书馆要招收一批剥制动植物标本的工人,便急忙赶到 上海报考,结果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该馆录取。旧上海 是个花花世界,不少青年人迷恋于洋场里的熙熙攘攘、霓 虹灯的五彩缤纷;而且剥制动植物标本,在一般人眼里是 不值一顾、低人一等的工作,可年轻的贾祖璋却爱上了这 个职业。他爱惜光阴,不善“交际”,工作之余,悉心读 书写作。那时,商务印书馆有个植物园,由一位工人管理 贾祖璋“毛遂自荐”,搬进去和工人住在一起。植物园里, 人只有两个,而花草树木却有千百种。有人问他:“住在 园里不感到寂寞吗?”他笑笑回答:“我喜欢安静。不妨 碍别人,别人也不妨碍我,何况还有这许多花草做伴。” 就这样,他一边当工人,一边精心观察,详细记录,积累 了大量创作素材,并参考日文资料,编著了《鸟类研究》 《普通鸟类》《世界禽鸟物语》等书。和别人合撰的六十 万字巨著《中国植物图鉴》,也是在这时开始准备的
贾祖璋原先是位小学教师。1924年,他从报上看到商 务印书馆要招收一批剥制动植物标本的工人,便急忙赶到 上海报考,结果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该馆录取。旧上海 是个花花世界,不少青年人迷恋于洋场里的熙熙攘攘、霓 虹灯的五彩缤纷;而且剥制动植物标本,在一般人眼里是 不值一顾、低人一等的工作,可年轻的贾祖璋却爱上了这 个职业。他爱惜光阴,不善“交际”,工作之余,悉心读 书写作。那时,商务印书馆有个植物园,由一位工人管理。 贾祖璋“毛遂自荐”,搬进去和工人住在一起。植物园里, 人只有两个,而花草树木却有千百种。有人问他:“住在 园里不感到寂寞吗?”他笑笑回答:“我喜欢安静。不妨 碍别人,别人也不妨碍我,何况还有这许多花草做伴。” 就这样,他一边当工人,一边精心观察,详细记录,积累 了大量创作素材,并参考日文资料,编著了《鸟类研究》 《普通鸟类》《世界禽鸟物语》等书。和别人合撰的六十 万字巨著《中国植物图鉴》,也是在这时开始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