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 一、字音(红色字) 徘徊低徊长歌当哭菲薄芳菲绯红诽谤斐然 洗涤桀骜胡同赁屋授课黯然不惮喋血尸骸 攒射积攒惩创创伤创造屠戮山阿殒身不恤 二、字形(红色字) 尸骸与骇人听闻屠戮与邮戳殒身不恤与陨首记念 与纪念 字义 长歌当哭踌躇与踯躅桀骜殒身不恤
记念刘和珍君 一、字音(红色字) 徘徊 低徊 长歌当哭 菲薄 芳菲 绯红 诽谤 斐然 洗涤 桀骜 胡同 赁屋授课 黯然 不惮 喋血 尸骸 攒射 积攒 惩创 创伤 创造 屠戮 山阿 殒身不恤 二、字形(红色字) 尸骸与骇人听闻 屠戮与邮戳 殒身不恤与陨首 记念 与纪念 三、字义 长歌当哭 踌躇与踯躅 桀骜 殒身不恤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 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 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 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豫才,1898年 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鲁迅”是他1918年 《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 崇敬的笔名。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 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坟》 《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 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 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 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 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 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 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豫才,1898年 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鲁迅”是他1918年为 《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 崇敬的笔名。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 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坟》 《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 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 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 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
四、文本解读 (一)、解题 问1: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 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记叙文。 问2:题目中的“记念”应为“纪念”,鲁迅这样用, 是否有什么含义? 关于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字,并不是另有其 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成“记叙、怀念”。在白话 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 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那”实为“哪”字,鲁迅当时 用“记念”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君:是对人的尊称
四、文本解读 (一)、解题 问1: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 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记叙文。 问2:题目中的“记念”应为“纪念”,鲁迅这样用, 是否有什么含义? 关于题目中的“记”字相当于“纪”字,并不是另有其 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成“记叙、怀念”。在白话 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 里还能有什么言语?”中“那”实为“哪”字,鲁迅当时 用“记念”一词,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纪念”。 君:是对人的尊称
(二)、写作背景 课文中写到的 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 接导火线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12日,为 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消灭冯玉祥统帅的倾向革命的国民 军,日本海军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舰被迫退往塘沽。大沽口事件发生后,3月16日,日本 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借口国 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 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日本等帝国 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 的强烈愤慨。3月17日,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国务院请 愿,执政府卫队竞用刺刀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 怒。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 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
(二)、写作背景 课文中写到的“三·一八”惨案是继“五卅惨案”后,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大屠杀,它的直 接导火线是3月12日的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12日,为 了帮助奉系军阀张作霖消灭冯玉祥统帅的倾向革命的国民 军,日本海军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 日舰被迫退往塘沽。大沽口事件发生后,3月16日,日本 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借口国 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 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日本等帝国 主义国家悍然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 的强烈愤慨。3月17日,部分学校、团体代表到国务院请 愿,执政府卫队竟用刺刀刺伤代表多人,广大群众更加愤 怒。3月18日,北京人民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 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
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 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都在遇害者之列。 3月18日下午,鲁迅先生正在西三条寓所写《无花的 蔷薇之二》,噩耗传来他无比愤怒,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时 间,并把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3月 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 德群烈士,鲁迅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 对反动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 4月1日,他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下了 《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本文最初发 表于《语丝》周刊1926年4月12日第4期,后由作者编人 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之中
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制造了屠杀爱国 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都在遇害者之列。 3月18日下午,鲁迅先生正在西三条寓所写《无花的 蔷薇之二》,噩耗传来他无比愤怒,在文末特地注明了时 间,并把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3月 25日,女师大师生和北京各界人民隆重追悼刘和珍、杨 德群烈士,鲁迅亲自参加了追悼活动。对烈士牺牲的悼念, 对反动罪行的愤慨,对未来战斗的渴望,交织在鲁迅心中。 4月1日,他饱蘸着血泪,用愠怒而悲愤的笔调,写下了 《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本文最初发 表于《语丝》周刊1926年4月12日第4期,后由作者编人 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之中
(三)、理清文脉 1第一部分 说明写本文的起因、意图,抒发了作者的悲愤感情 (祭死者) 第1段,写作者参加刘、杨烈士开追悼会那天的情形 第2段,写刘和珍预订《莽原》的事。 第3段,写作者悲愤的感情。 2第二部分 进一步说明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目的。(醒庸人) 第1段,赞扬猛士,批判庸人,以及黑暗的世界。 第2段,写文章唤醒庸人
(三)、理清文脉 1.第一部分 说明写本文的起因、意图,抒发了作者的悲愤感情。 (祭死者) 第1段,写作者参加刘、杨烈士开追悼会那天的情形。 第2段,写刘和珍预订《莽原》的事。 第3段,写作者悲愤的感情。 2.第二部分 进一步说明写作本文的最主要目的。(醒庸人) 第1段,赞扬猛士,批判庸人,以及黑暗的世界。 第2段,写文章唤醒庸人
3第三部分 通过对刘和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爱憎分明的精神品 格的描绘,表现作者对她的“哀悼和崇敬”。(学潮中) 第1段,从师生关系谈起,指出刘和珍“为中国而死的 青年”,给予崇高的评价。 刘和珍,是一名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英文系的学生。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发生。18日清晨,身为学 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中午她扛着白底 黑字大校旗,冲入段棋瑞执政府左边大门,昂立人群中。突然身中 七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第2段,写“我”了解的有关刘和珍的事。 初见姓名,反抗校长,听课交谈,虑及母校而黯然泣下
3.第三部分 通过对刘和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爱憎分明的精神品 格的描绘,表现作者对她的“哀悼和崇敬”。(学潮中) 第1段,从师生关系谈起,指出刘和珍“为中国而死的 青年”,给予崇高的评价。 刘和珍,是一名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英文系的学生。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发生。18日清晨,身为学 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中午她扛着白底 黑字大校旗,冲入段棋瑞执政府左边大门,昂立人群中。突然身中 七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第2段,写“我”了解的有关刘和珍的事。 初见姓名,反抗校长,听课交谈,虑及母校而黯然泣下
4第四部分 写听到噩耗后的愤慨心情,控诉反动派的凶残和学者文 人“流言”的卑劣。(惨案中概况) 问:这一部分,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 听到噩耗怀疑见到尸骸听到诬蔑悲叹怒吼 5第五部分 记述惨案发生的情景,赞扬爱国青年的英勇友爱,痛斥 了反动派的凶残无耻。(惨案中细节) 第1段,承上启下。 第2段,写三个女子前仆后继,在弹雨中互相救助的壮 烈情景。 第3、4段,写三个女子的死,以及揭露反动派的凶残和 表达作者的哀痛
4.第四部分 写听到噩耗后的愤慨心情,控诉反动派的凶残和学者文 人“流言”的卑劣。(惨案中概况) 问:这一部分,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 听到噩耗 怀疑 见到尸骸 听到诬蔑 悲叹怒吼 5.第五部分 记述惨案发生的情景,赞扬爱国青年的英勇友爱,痛斥 了反动派的凶残无耻。(惨案中细节) 第1段,承上启下。 第2段,写三个女子前仆后继,在弹雨中互相救助的壮 烈情景。 第3、4段,写三个女子的死,以及揭露反动派的凶残和 表达作者的哀痛
6第六部分 评述请愿,指出惨案的社会影响。(请愿不足取) 第1段,请愿的意义“寥寥”。 第2段,刘和珍烈士将永远受到人们的纪念。 7第七部分 总结全文,指出死难烈士的意义,鼓舞人们奋勇前进。 (精神显希望) 第1段,写“我”的意外。 第2段,赞扬中国女子及烈士死难的意义。 第3段,“苟活者”看到微茫希望,要奋然前行。 第4段,呼应前文,结束全文
6.第六部分 评述请愿,指出惨案的社会影响。(请愿不足取) 第1段,请愿的意义“寥寥”。 第2段,刘和珍烈士将永远受到人们的纪念。 7.第七部分 总结全文,指出死难烈士的意义,鼓舞人们奋勇前进。 (精神显希望) 第1段,写“我”的意外。 第2段,赞扬中国女子及烈士死难的意义。 第3段,“苟活者”看到微茫希望,要奋然前行。 第4段,呼应前文,结束全文
五、探讨问题 问1:这篇课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作者不止纪 念了刘和珍,还纪念了哪些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惨案中的死 伤群众 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对“三·一八”惨案发表评述
五、探讨问题 问1:这篇课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作者不止纪 念了刘和珍,还纪念了哪些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还纪念了杨德群、张静淑以及“三·一八”惨案中的死 伤群众。 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对“三·一八”惨案发表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