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合集(西医基础类)汇编2/3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31,文件大小:61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33.0.2 课程名称: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Basic Immunology Pathogeneticbiology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5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5学时,实验教学15学时。 前期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医院管理、中医、骨伤方向) 护理学专业 针推学专业 药学专业 考核方式:期末卷面考试占50%、平时成绩(课堂练习、考勤状况)占30%。实验考核(包 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2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面向中医院校各主要医学专业和部分涉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帮助学生 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 求学生重点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与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重点掌握病原生物 (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 与危害方式。 This is a basic course for the medical science and relative specialties in TCM colleges.It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students who have finished Biology and other basic medical courses.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oretic lectures associated with experimental course,which could help students with integrating and mastering basic theory,knowledge and skills of immunology pathobiolog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the students are particularly required to master all basic concepts on immunology,the fundamental structure of immune system 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pathobiology, including their common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ful ways. This course also focuses on fostering the scientific spirit with preciseness,seriousness, factualism and innovation.It pays attention to knowledge connection with related courses and ·119

·119·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33.0.2 课程名称: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Basic Immunology & Pathogeneticbiology 开课(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5 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 7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55 学时,实验教学 15 学时。 前期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医药结合、医院管理、中医、骨伤方向) 护理学专业 针推学专业 药学专业 考核方式:期末卷面考试占 50%、平时成绩(课堂练习、考勤状况)占 30%。实验考核(包 括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 2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面向中医院校各主要医学专业和部分涉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帮助学生 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 求学生重点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与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重点掌握病原生物 (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 与危害方式。 This is a basic course for the medical science and relative specialties in TCM colleges. It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students who have finished Biology and other basic medical courses.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oretic lectures associated with experimental course, which could help students with integrating and mastering basic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immunology & pathobiolog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students are particularly required to master all basic concepts on immunology, the fundamental structure of immune system 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pathobiology, including their common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ful ways. This course also focuses on fostering the scientific spirit with preciseness, seriousness, factualism and innovation. It pays attention to knowledge connection with related courses and

transition and acceptance for the students.Multi-media courseware is adopted as one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course,and also includes multi-group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helping students with a visual impression about general inspective methods and preventive regularity of pathological microbial. This course is aimed to achiev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Immunology Pathobiology,and reach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 target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ine and the relative specialties.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属于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骨干课程。其中免疫学是关于生物界如何 界定“我”与“非我”,这一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的科学:病原生物学则是有关人类生物性疾 病起因研究的科学。这两门科学系统的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可能 机理与规律。通过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为所有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 疾病学知识,并熟悉与了解这两门学科在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基础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要求】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够重点掌握好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免 疫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 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 基本过程:熟悉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对于病原生物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掌握病原 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遗传变 异等):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熟悉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特点 (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熟悉病原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病原生物的分类学知识 及发现规律。 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5学时,实验教学15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免疫力、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的概念。 2.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主要功能。 3.了解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120·

·120· transition and acceptance for the students. Multi-media courseware is adopted as one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course, and also includes multi-group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helping students with a visual impression about general inspective methods and preventive regularity of pathological microbial. This course is aimed to achiev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Immunology & Pathobiology, and reach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 target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ine and the relative specialties.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属于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骨干课程。其中免疫学是关于生物界如何 界定“我”与“非我”,这一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的科学;病原生物学则是有关人类生物性疾 病起因研究的科学。这两门科学系统的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可能 机理与规律。通过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为所有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 疾病学知识,并熟悉与了解这两门学科在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基础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要求】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能够重点掌握好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免 疫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 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 基本过程;熟悉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对于病原生物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掌握病原 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遗传变 异等);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熟悉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特点 (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熟悉病原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病原生物的分类学知识 及发现规律。 本课程总学时为 7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55 学时,实验教学 15 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免疫力、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的概念。 2.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主要功能。 3.了解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1.免疫现象、免疫与免疫力的概念。 2.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组成与作用。 3.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 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5. 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章抗原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基本属性。 2.掌握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类型。 3.掌握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 4.熟悉抗原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物质。 5.了解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 【教学内容】 1.抗原的概念及基本属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抗原特异性的形成基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概念)。 3.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抗原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抗原 与免疫系统的作用方式)。 4.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决定簇、相似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5.抗原的分类:根据抗原与其识别者间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 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根据B细胞的激活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TDAg、TIAg)。 6.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病原生物、异种血清、红细胞血型抗原、MHC抗原、肿瘤抗原)。 7.佐剂的概念与类型。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 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主要生物学功能。 4.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 ·121·

·121· 【教学内容】 1.免疫现象、免疫与免疫力的概念。 2.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组成与作用。 3.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 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5.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章 抗原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基本属性。 2.掌握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类型。 3.掌握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 4.熟悉抗原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物质。 5.了解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 【教学内容】 1.抗原的概念及基本属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抗原特异性的形成基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概念)。 3.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抗原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抗原 与免疫系统的作用方式)。 4.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决定簇、相似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5.抗原的分类:根据抗原与其识别者间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 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根据 B 细胞的激活是否需要 T 细胞的辅助(TDAg、TIAg)。 6.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病原生物、异种血清、红细胞血型抗原、MHC 抗原、肿瘤抗原)。 7.佐剂的概念与类型。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 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主要生物学功能。 4.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

5.了解抗体的人工制备及医学意义。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肽链组成、C区、V区、超变区、功能区、铰链区的概念、 水解片段)。 3.免疫球蛋白的多聚体形式。 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主要生物学功能)。 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 6.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7.抗体的人工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8.抗体的医学应用与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四章补体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命名原则。 2.掌握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 3.掌握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4.熟悉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及MBL激活途径。 5.了解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 【教学内容】 1.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命名原则。 2.补体系统的组成(固有成份、调节因子、补体受体)。 3.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攻膜复合体)。 4.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 的比较)。 5.补体系统的MBL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 的比较)。 6.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及各调节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7.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122·

·122· 5.了解抗体的人工制备及医学意义。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肽链组成、C 区、V 区、超变区、功能区、铰链区的概念、 水解片段)。 3.免疫球蛋白的多聚体形式。 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主要生物学功能)。 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 6.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7.抗体的人工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8.抗体的医学应用与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命名原则。 2.掌握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 3.掌握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4.熟悉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及 MBL 激活途径。 5.了解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 【教学内容】 1.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命名原则。 2.补体系统的组成(固有成份、调节因子、补体受体)。 3.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攻膜复合体)。 4.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 的比较)。 5.补体系统的 MBL 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 的比较)。 6.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及各调节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7.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五章MHC分子 【目的要求】 1.掌握MHC、MHC分子、HLA复合体、LA的概念。 2.掌握HLA复合体基因组成。 3.掌握LA的分子结构与分布。 4.熟悉MC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与意义。 5.了解MHC的遗传学特点。 【教学内容】 1.MHC、MHC分子的发现及生物学意义。 2.MHC、MHC分子、HLA复合体、LA的基本概念。 3.LA复合体的组成。 4.HLAI、II类分子的结构。 5.LAI、II类分子的分布。 6.HLA分子的生物学意义(抗原提呈、C约束性)与临床意义(器官移植、输血反 应、疾病相关性、亲子鉴定)。 7.MHC的遗传学特点(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六章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概念。 2.掌握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 3.掌握T、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4.掌握APC的概念与组成。 5.熟悉T、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 6.熟悉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7.熟悉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基本概念以及免疫细胞的组成。 2.T、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阴性选择、阳性选择过程)。 3.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TCR复体、BCR复体、共刺激分子、CD4、CD8、FC受 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丝裂原结合蛋白)。 4.T、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Th、Th1、Th2、Tc、B1、B2亚群)。 5.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生物学作用。 ·123·

·123· 第五章 MHC 分子 【目的要求】 1.掌握 MHC、MHC 分子、HLA 复合体、HLA 的概念。 2.掌握 HLA 复合体基因组成。 3.掌握 HLA 的分子结构与分布。 4.熟悉 MHC 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与意义。 5.了解 MHC 的遗传学特点。 【教学内容】 1.MHC、MHC 分子的发现及生物学意义。 2.MHC、MHC 分子、HLA 复合体、HLA 的基本概念。 3.HLA 复合体的组成。 4.HLA I、II 类分子的结构。 5.HLA I、II 类分子的分布。 6.HLA 分子的生物学意义(抗原提呈、MHC 约束性)与临床意义(器官移植、输血反 应、疾病相关性、亲子鉴定)。 7.MHC 的遗传学特点(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六章 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概念。 2.掌握 T、B 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 3.掌握 T、B 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4.掌握 APC 的概念与组成。 5.熟悉 T、B 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 6.熟悉 NK 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7.熟悉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基本概念以及免疫细胞的组成。 2.T、B 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阴性选择、阳性选择过程)。 3.T、B 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TCR 复体、BCR 复体、共刺激分子、CD4、CD8、Fc 受 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丝裂原结合蛋白)。 4.T、B 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Th、Th1、Th2、Tc、B1、B2 亚群)。 5.NK 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生物学作用

6.APC的概念与组成。 7.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8.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9.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七章免疫应答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 2.掌握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熟悉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过程。 4.熟悉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学说。 5.熟悉免疫应答的主要分类方式。 6.熟悉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与规律。 7.熟悉免疫耐受的概念。 【教学内容】 1.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特点)。 2.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活化的“双信号”学说、效 应T细胞的作用方式)。 3.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D、TI抗原的识别、TD、TI抗原介导的活化过程、抗 体的抗原清除机制)。 4.免疫应答的主要分类方式(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概念、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 点与规律、正向应答与负向应答的概念)。 5.免疫应答的结局(免疫保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免疫耐受现象)。 6.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八章超敏反应 【目的要求】 1.掌握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了解各型超敏反应引起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124·

·124· 6.APC 的概念与组成。 7.白细胞分化抗原(CD 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8.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9.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七章 免疫应答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 2.掌握 T、B 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熟悉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过程。 4.熟悉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学说。 5.熟悉免疫应答的主要分类方式。 6.熟悉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与规律。 7.熟悉免疫耐受的概念。 【教学内容】 1.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特点)。 2.T 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活化的“双信号”学说、效 应 T 细胞的作用方式)。 3.B 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D、TI 抗原的识别、TD、TI 抗原介导的活化过程、抗 体的抗原清除机制)。 4.免疫应答的主要分类方式(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概念、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 点与规律、正向应答与负向应答的概念)。 5.免疫应答的结局(免疫保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免疫耐受现象)。 6.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八章 超敏反应 【目的要求】 1.掌握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了解各型超敏反应引起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教学内容】 1.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定义、分型原则、Coombs&Ge11分型)。 2.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参与成分和细胞、发生过程、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作 用机制)。 3.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4.I工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细胞抗原的类型、靶细胞破坏机制)。 5.I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6.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清除机制、影响免疫复合物沉积 的因素、免疫复合物的致病机制)。 7,I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8.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CD4+T细胞与CD8+T细胞介导免疫损伤的机制与特点)。 9.IV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九章免疫学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免疫预防与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基本概念。 3.掌握免疫诊断的基本概念与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4.熟悉常用生物制品的应用原则与计划免疫的概念。 5.熟悉凝集、沉淀反应的类型、原理。 6.了解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了解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 1,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免疫诊断的概念)。 2.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计划免疫的基本概念。 3.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常用生物制剂(疫苗、类毒素)应用原则。 4.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常用生物制剂(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应用原则。 5.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6.凝集反应的类型、原理。 7.沉淀反应的类型、原理。 8.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荧光抗体法、ELISA、放射免疫分析)。 9.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细胞毒试验)。 ·125·

·125· 【教学内容】 1.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定义、分型原则、Coombs & Gell 分型)。 2.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参与成分和细胞、发生过程、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作 用机制)。 3.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4.I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细胞抗原的类型、靶细胞破坏机制)。 5.I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6.III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清除机制、影响免疫复合物沉积 的因素、免疫复合物的致病机制)。 7.II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8.IV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CD4+T 细胞与 CD8+T 细胞介导免疫损伤的机制与特点)。 9.IV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九章 免疫学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免疫预防与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基本概念。 3.掌握免疫诊断的基本概念与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4.熟悉常用生物制品的应用原则与计划免疫的概念。 5.熟悉凝集、沉淀反应的类型、原理。 6.了解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了解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 1.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免疫诊断的概念)。 2.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计划免疫的基本概念。 3.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常用生物制剂(疫苗、类毒素)应用原则。 4.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常用生物制剂(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应用原则。 5.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6.凝集反应的类型、原理。 7.沉淀反应的类型、原理。 8.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荧光抗体法、ELISA、放射免疫分析)。 9.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细胞毒试验)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章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微生物的类型、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类型与分布状况(自然界分布、人体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的概念。 3.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3.了解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分类及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 1,细菌的基本形态(典型形态与非典型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结构、功能、G+菌与G-菌细胞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细胞膜(结构、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组成、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的概念): 核质(基因组DNA)。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化学组成、功能、形成条件、染色特点):鞭毛(化学组 成、功能分类意义):菌毛(化学组成、类别与功能):芽胞(结构、功能、形成条件)。 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5.细菌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二章细菌的生理与培养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营养要求与生长方式。 ·126-

·126·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章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微生物的类型、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类型与分布状况(自然界分布、人体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的概念。 3.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3.了解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分类及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 1.细菌的基本形态(典型形态与非典型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结构、功能、G+菌与 G-菌细胞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细胞膜(结构、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组成、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的概念); 核质(基因组 DNA)。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化学组成、功能、形成条件、染色特点);鞭毛(化学组 成、功能分类意义);菌毛(化学组成、类别与功能);芽胞(结构、功能、形成条件)。 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5.细菌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二章 细菌的生理与培养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营养要求与生长方式

2.掌握细菌的人工培养及人工培养状态下的生长状态与生长规律。 3.熟悉细菌主要的合成代谢产物。 4.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过程及其鉴别意义。 5.了解细菌基本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状。 【教学内容】 1.细菌基本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状。 2.细菌的基本营养要求与生长条件(环境因素、营养要求、营养类型、营养摄取方式)。 3.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 4.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细菌各类生化鉴定的反应基础与意义)。 5.细菌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 生素)。 6.细菌的生长方式与人工培养(生长方式、生长速度、人工培养下的生长曲线)。 7.细菌培养基(人工培养基的类型、人工培养基的使用、人工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 3.熟悉噬菌体的结构、生物学作用及分类。 4.熟悉细菌变异的类型。 5.了解细菌变异的医学意义。 【教学内容】 1.细菌变异的现象与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变异)。 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组DNA、质粒的类型与特点、转座子、噬菌体)。 3.噬菌体的结构、生物学作用与分类(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 4.细菌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转 化的概念与机制)。 5.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及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概念。 ·127·

·127· 2.掌握细菌的人工培养及人工培养状态下的生长状态与生长规律。 3.熟悉细菌主要的合成代谢产物。 4.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过程及其鉴别意义。 5.了解细菌基本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状。 【教学内容】 1.细菌基本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状。 2.细菌的基本营养要求与生长条件(环境因素、营养要求、营养类型、营养摄取方式)。 3.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 4.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细菌各类生化鉴定的反应基础与意义)。 5.细菌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 生素)。 6.细菌的生长方式与人工培养(生长方式、生长速度、人工培养下的生长曲线)。 7.细菌培养基(人工培养基的类型、人工培养基的使用、人工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 3.熟悉噬菌体的结构、生物学作用及分类。 4.熟悉细菌变异的类型。 5.了解细菌变异的医学意义。 【教学内容】 1.细菌变异的现象与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变异)。 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组 DNA、质粒的类型与特点、转座子、噬菌体)。 3.噬菌体的结构、生物学作用与分类(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 4.细菌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转 化的概念与机制)。 5.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及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概念

2.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以及毒力概念。 3.掌握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 4.熟悉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与类型。 5.熟悉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 6.熟悉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7.了解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其作用原理。 【教学内容】 1.感染的概念。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3.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致病性、毒力、侵袭性的概念、外毒素、内毒素的概念与 作用机制)。 4.细菌性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的概念)。 5.细菌性感染的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创口、接触、叮咬传播)。 6.细菌性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菌血症、败血症、 毒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7.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先天性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作用、获得性抗细菌免疫的 组成与作用)。 8.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 9.消毒灭菌的主要方法(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五章常见致病细菌(一) 【目的要求】 1.掌握致病性球菌的概念、类型。 2.掌握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3.掌握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4.掌握肠道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各主要代表菌种的致病性。 5.掌握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6.熟悉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7.了解志贺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 1.致病性球菌的概念、类型(G+球菌、G-球菌)。 2.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3.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128·

·128· 2.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以及毒力概念。 3.掌握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 4.熟悉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与类型。 5.熟悉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 6.熟悉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7.了解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其作用原理。 【教学内容】 1.感染的概念。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3.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致病性、毒力、侵袭性的概念、外毒素、内毒素的概念与 作用机制)。 4.细菌性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的概念)。 5.细菌性感染的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创口、接触、叮咬传播)。 6.细菌性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菌血症、败血症、 毒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7.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先天性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作用、获得性抗细菌免疫的 组成与作用)。 8.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 9.消毒灭菌的主要方法(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五章 常见致病细菌(一) 【目的要求】 1.掌握致病性球菌的概念、类型。 2.掌握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3.掌握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4.掌握肠道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各主要代表菌种的致病性。 5.掌握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6.熟悉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7.了解志贺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 1.致病性球菌的概念、类型(G+球菌、G-球菌)。 2.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3.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1页,可试读3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