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生理学》教学大纲 (Nutrition Physiology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039412 学分:2 总课时:32(其中实验6课时)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营养生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正常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了解营养成分和功能性因子对人体 生理功能的影响和调节,使学生掌握营养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硏究方法,为 学生今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从事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为主,辅以适当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根据本课程特点,采用“讲授式十启发式”进行教学。讲授采用板书和多媒体 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在侧重讲解的内容用板书、讲课,多数内容课 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使用教学课件和视听教材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且开展了 问题式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要求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熟悉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 反馈控制系统;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了解营养生理学的 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硏究的三个水平;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 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控制系统等;营养素生理等。 重点内容:1.机体的内环境2.生理功能的调节3.反馈控制系统 难点内容1.生理功能的调节2.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生理学基础 要求掌握跨膜物质转运的基本功能中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机制。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 http:/spxy.zjgsu.edu.cn
http://spxy.zjgsu.edu.cn 《营养生理学》教学大纲 (Nutrition Physiology)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039412 学 分:2 总 课 时:32(其中实验 6 课时)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 二、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营养生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正常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了解营养成分和功能性因子对人体 生理功能的影响和调节,使学生掌握营养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为 学生今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从事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为主,辅以适当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根据本课程特点,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进行教学。讲授采用板书和多媒体 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在侧重讲解的内容用板书、讲课,多数内容课 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使用教学课件和视听教材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且开展了 问题式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要求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熟悉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 反馈控制系统;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了解营养生理学的 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 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控制系统等;营养素生理等。 重点内容:1.机体的内环境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反馈控制系统 难点内容 1. 生理功能的调节 2. 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 细胞生理学基础 要求掌握跨膜物质转运的基本功能中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机制。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
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它们的产生机制;阈电位的概念;兴奋在同一细胞 上的传导机制。;熟悉单纯扩散;局部兴奋及其特性。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细胞的微 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的运动:了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继发性主动转 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 联 重点内容:跨膜物质转运的基本功能;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它们的产生机 制,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难点内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和兴奋在同 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第三章普通生理学基础 要求掌握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等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及其神经、 体液调节;熟悉红细胞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肺通气及肺换气的原理、肾内自身调节机 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激素的作用机制。了解凝血过程:三阶段,两途径凝血因子;心肌的生理特性、动脉血压 的调节、淋巴液的生成及其循环,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肺牵张反射的概念、呼吸中枢 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率的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突触基本结构、突触兴奋传递的 特点,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神经递质和受体。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条件反射活动 的基本规律;激素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重点内容: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红细胞生成的原料、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小板数 量和功能。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功能;凝血过程的三阶段、两途径;心泵功能的调节,窦 房结细胞AP的波形及形成机制;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减压反射,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胸膜腔内压概念、形成及作用 肺泡表面张力的形成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作用;CO2、H、O2对呼吸的调节机制:肾小球的 滤过率的及影响因素,Na、HCO、H2O及葡萄糖的重吸收,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调节;兴 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后抑制;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儿茶酚胺及其受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下丘脑调节肽,腺垂体作用,甲状腺激素的 功能及其调节。 难点内容: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小板止血功能;血液凝固与 抗凝、纤溶间的关系;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AP与自律性,兴奋性与心肌收 缩活动的关系,动脉血压的成因,微循环生理特点及其调节;胸膜腔内压概念、形成及作 用,CO2、H、O对呼吸的调节机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抑制 神经递质与受体。激素作用机制、下丘脑调节肽作用: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影响、甲状腺激 素的反馈调节。 第四章消化与吸收 http:/spxy.zjgsu.edu.cn
http://spxy.zjgsu.edu.cn 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它们的产生机制;阈电位的概念;兴奋在同一细胞 上的传导机制。;熟悉单纯扩散;局部兴奋及其特性。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细胞的微 细结构;肌丝的分子组成和横桥的运动;了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继发性主动转 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细胞的兴奋一收缩耦 联。 重点内容:跨膜物质转运的基本功能;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它们的产生机 制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难点内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和兴奋在同 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第三章 普通生理学基础 要求掌握血液、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等器官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及其神经、 体液调节; 熟悉红细胞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肺通气及肺换气的原理、肾内自身调节机 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激素的作用机制。了解凝血过程:三阶段,两途径,凝血因子;心肌的生理特性、动脉血压 的调节、淋巴液的生成及其循环,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肺牵张反射的概念、呼吸中枢; 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率的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突触基本结构、突触兴奋传递的 特点,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神经递质和受体。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条件反射活动 的基本规律;激素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重点内容: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红细胞生成的原料、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小板数 量和功能。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功能;凝血过程的三阶段、两途径;心泵功能的调节, 窦 房结细胞AP的波形及形成机制;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减压反射,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胸膜腔内压概念、形成及作用; 肺泡表面张力的形成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作用;CO2、H+ 、O2对呼吸的调节机制;肾小球的 滤过率的及影响因素,Na+ 、HCO3 - 、H2O及葡萄糖的重吸收,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调节;兴 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后抑制;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儿茶酚胺及其受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下丘脑调节肽,腺垂体作用,甲状腺激素的 功能及其调节。 难点内容: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小板止血功能;血液凝固与 抗凝、纤溶间的关系;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AP与自律性,兴奋性与心肌收 缩活动的关系,动脉血压的成因.,微循环生理特点及其调节;胸膜腔内压概念、形成及作 用,CO2、H+ 、O2对呼吸的调节机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抑制, 神经递质与受体。激素作用机制、下丘脑调节肽作用;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影响、甲状腺激 素的反馈调节。 第四章 消化与吸收
要求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普通生理特性,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胆汁、胰液的作 用:胆盐的肠-肝循环的概念;胆汁分泌、排出和胰液分泌的调节。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 用:熟悉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释放和作用。小肠运 动的形式。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小肠液的分泌;吸收的机制。 重点内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释放和作用 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胆汁、胰液的作用:胆汁分泌、排出和胰液分泌的调节。 难点内容: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头期、胃期、肠期胃液分泌及调节,胆汁分泌、排出和 胰液分泌的调节 第五章蛋白质 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需要;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 酸;蛋白质互补作用;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熟悉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必要的氮损 失,氮平衡;参考蛋白。了解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评价,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代谢 重点内容: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消化吸收及 转运,氮平衡。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的三个方面(含量、消化率、利用率),蛋白质营养 评价的各个指标: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 难点内容:蛋白质营养评价。 第六章脂类 要求掌握脂类的分类与功能;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熟悉脂类的食物来源与供给 量:脂肪酸;总脂肪、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适宜摄入量。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磷脂、固醇类的功能、缺乏与过剩的危害。 重点内容:脂类功能;必需脂肪酸及n-3、n-6系列脂肪酸的概念、种类,磷脂的特点 和功能,固醇类。 难点内容:消化吸收及转运。脂肪的营养评价。 第七章碳水化合物 要求掌握碳水化物的分类、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熟悉碳水化物的适宜供给 ;乳糖不耐受性。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和食物来源 重点内容:分类、食物来源;功能,膳食纤维概念、种类及作用。 难点内容:乳糖不耐受性概念、原因和克服方法 第八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要求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特点、生理意义:钙、铁、锌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吸收的 因素。熟悉钙、铁、锌的食物来源、供给量,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碘、硒、磷、氟的营养需 要、代谢特点、缺乏与过量的危害,需要量与中毒量的临界值及与地方病的关系。了解矿物 质的吸收与代谢,其他矿物质的人体需要量、食物来源、缺乏与过量的危害,膳食供给量。 重点内容:钙:分布;生理功能;吸收的影响因素与代谢;缺乏病;食物来源。铁: http:/spxy.zjgsu.edu.cn
http://spxy.zjgsu.edu.cn 要求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普通生理特性,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胆汁、胰液的作 用;胆盐的肠-肝循环的概念;胆汁分泌、排出和胰液分泌的调节。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 用;熟悉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释放和作用。小肠运 动的形式。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小肠液的分泌;吸收的机制。 重点内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释放和作用; 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胆汁、胰液的作用;胆汁分泌、排出和胰液分泌的调节。 难点内容: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头期、胃期、肠期胃液分泌及调节,胆汁分泌、排出和 胰液分泌的调节。 第五章 蛋白质 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需要;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 酸;蛋白质互补作用;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熟悉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必要的氮损 失,氮平衡;参考蛋白。了解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评价,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代谢。 重点内容: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消化吸收及 转运,氮平衡。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的三个方面(含量、消化率、利用率),蛋白质营养 评价的各个指标;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难点内容:蛋白质营养评价。 第六章 脂类 要求掌握脂类的分类与功能;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 熟悉脂类的食物来源与供给 量;脂肪酸;总脂肪、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适宜摄入量。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 磷脂、固醇类的功能、缺乏与过剩的危害。 重点内容:脂类功能;必需脂肪酸及 n-3、n-6 系列脂肪酸的概念、种类,磷脂的特点 和功能,固醇类。 难点内容:消化吸收及转运。脂肪的营养评价。 第七章 碳水化合物 要求掌握碳水化物的分类、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熟悉碳水化物的适宜供给 量;乳糖不耐受性。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和食物来源。 重点内容:分类、食物来源;功能,膳食纤维概念、种类及作用。 难点内容:乳糖不耐受性概念、原因和克服方法。 第八章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要求掌握矿物质的概念、分类、特点、生理意义;钙、铁、锌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吸收的 因素。熟悉钙、铁、锌的食物来源、供给量,缺乏与过量的危害。碘、硒、磷、氟的营养需 要、代谢特点、缺乏与过量的危害,需要量与中毒量的临界值及与地方病的关系。了解矿物 质的吸收与代谢,其他矿物质的人体需要量、食物来源、缺乏与过量的危害,膳食供给量。 重点内容:钙:分布;生理功能;吸收的影响因素与代谢;缺乏病;食物来源。铁:
生理功能;吸收的影响因素,缺乏病,食物来源。碘:生理功能,缺乏病、病因;食物来 源。锌:生理功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代谢:缺乏病及过量:供给量计算与食物来源。 难点内容:影响和促进矿物质的各种因素。 第九章维生素 要求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与命名;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生理 功能,缺乏与过量危害,食物来源及适宜供给量;熟悉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C 的理化性质、吸收代谢、缺乏与过量、供给量与食物来源。了解叶酸、维生素B6的生理功能、 缺乏与过量:食物来源及参考供给量,机体营养状况评价。 重点内容:维生素共同特点;分类及各自的特点;维生素A: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 乏病、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主要食物来源。维生素D:理化性质,分类及各自特 点;;生理功能;缺乏病与过量;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维生 素E:分类、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硫胺素:理化性质;吸 收与代谢特点,生理功能:缺乏病;食物来源。核黄素: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与过 量;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烟酸: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食物来源。维生素B6:生 理功能,缺乏病;叶酸: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参考摄λ量和食物来源。抗坏血 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与过多症,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食物来源 难点内容:各维生素营养状况评价,吸收和代谢特点 五、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课时 实验一:胰岛素惊厥及其抢救(2课时) 本实验内容属于第3章,为验证性实验。 通过实验,要求掌握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功能;熟悉记录胰岛素惊厥临床反应的方法;了 解动物实验分组等基本实验方法 实验二:哺乳动物胆汁分泌及其调节(4课时) 本实验内容属于第4章,为验证性实验。 通过实验,要求掌握影响胆汁分泌的理化因素和神经体液因素。熟悉哺乳动物在体急性 实验的实验方法;了解动物实验腹腔手术和胆管插管的手术方法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验个数实验时数总参考时数 1绪论 2细胞生理学基础 3普通生理学基础 3 4消化与吸收 http:/spxy.zjgsu.edu.cn
http://spxy.zjgsu.edu.cn 生理功能;吸收的影响因素,缺乏病,食物来源。碘:生理功能,缺乏病、病因;食物来 源。锌:生理功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代谢;缺乏病及过量;供给量计算与食物来源。 难点内容:影响和促进矿物质的各种因素。 第九章 维生素 要求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与命名;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D、维生素E生理 功能,缺乏与过量危害,食物来源及适宜供给量; 熟悉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C 的理化性质、吸收代谢、缺乏与过量、供给量与食物来源。了解叶酸、维生素B6的生理功能、 缺乏与过量;食物来源及参考供给量,机体营养状况评价。 重点内容:维生素共同特点;分类及各自的特点;维生素 A: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 乏病、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主要食物来源。维生素 D:理化性质,分类及各自特 点;;生理功能;缺乏病与过量;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维生 素 E:分类、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硫胺素:理化性质;吸 收与代谢特点,生理功能;缺乏病;食物来源。核黄素: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与过 量;供给量和食物来源。烟酸: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食物来源。维生素 B6:生 理功能,缺乏病;叶酸: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抗坏血酸: 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病与过多症,机体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食物来源。 难点内容:各维生素营养状况评价,吸收和代谢特点。 五、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课时 实验一:胰岛素惊厥及其抢救(2 课时) 本实验内容属于第 3 章,为验证性实验。 通过实验,要求掌握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功能;熟悉记录胰岛素惊厥临床反应的方法;了 解动物实验分组等基本实验方法。 实验二:哺乳动物胆汁分泌及其调节(4 课时) 本实验内容属于第 4 章,为验证性实验。 通过实验,要求掌握影响胆汁分泌的理化因素和神经体液因素。熟悉哺乳动物在体急性 实验的实验方法;了解动物实验腹腔手术和胆管插管的手术方法。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 内 容 实验个数 实验时数 总参考时数 1 绪论 2 2 细胞生理学基础 4 3 普通生理学基础 1 3 8 4 消化与吸收 1 3 8
5蛋白质 6脂类 7|碳水化合物 8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9维生素 6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成绩评定为百分制。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孙庆伟、王东吉等,医用生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1版,2004.8. 参考书目 [1]、刘志皋,食品营养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2版,2004.4 [2]、凌文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0.7 [3]、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03.8 执笔人:王南舟 http:/spxy.zjgsu.edu.cn
http://spxy.zjgsu.edu.cn 5 蛋白质 2 6 脂类 2 7 碳水化合物 2 8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2 9 维生素 2 合 计 2 6 32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占 20%,期末考试成绩占 80%;成绩评定为百分制。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孙庆伟、王东吉等,医用生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 1 版,2004.8. 参考书目: [1]、刘志皋,食品营养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 2 版,2004.4 [2]、凌文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1 版,2000.7 [3]、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03.8 执笔人:王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