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 2012届高三3月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满地黄花堆积, ,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5)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廉耻 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 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 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日:“行 己有耻。”孟子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日:“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 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 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袞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土夫 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 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 曹为之。"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
福建省福州市 2012 届高三 3 月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廉耻 [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 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 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 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 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 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 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 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 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 曹为之。”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
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 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日:“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 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 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日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故礼者, 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 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 鏮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 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 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注释]①之推:即颜之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己有耻 行:行事 B.弃礼义,捐廉耻 捐:放弃 C.则可以死易生 易:替换 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率:带领 3.下列属于直接讨论“廉耻”问题的一组是(3分) ①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②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③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④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⑤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义廉耻”四者是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羞耻之心。 B.如果一个人没有廉耻之心,会导致失败,灾祸甚至死亡。 C.颜之推否定了齐国一士夫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做官。 D.张奂是个廉洁的人,他把羌人的财货退还,使威望教化得到了发扬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3分) 译:
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 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 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 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故礼者, 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 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 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 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 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注释] ①之推:即颜之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行.己有耻 行:行事 B.弃礼义,捐.廉耻 捐:放弃 C.则可以死易.生 易:替换 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率:带领 3.下列属于直接讨论“廉耻”问题的一组是(3 分) ①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②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③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④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⑤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义廉耻”四者是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羞耻之心。 B.如果一个人没有廉耻之心,会导致失败,灾祸甚至死亡。 C.颜之推否定了齐国一士夫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做官。 D.张奂是个廉洁的人,他把羌人的财货退还,使威望教化得到了发扬。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3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唐)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②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 ①秦韬玉,出身寒素,累举不第。 共怜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1)结合诗句分析贫女的形象。(3分) 答 (2)“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千古名句,请说说诗人借此表达了哪些情感。(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周瑜死后,诸葛亮带赵云前往东吴吊丧。周瑜部将皆欲杀诸葛亮,但畏惧赵云不敢 下手。诸葛亮亲自祭酒,读祭文后伏地大哭,哀恸不已。鲁肃见状,也认为是周瑜量窄。 自寻死路。(《三国演义》 B.冯云卿使用“美人计”,打听赵伯韬内部消息。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 说了一个“多头”,而赵伯韬做的是“空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人财两空。(《子夜》) C.梅主动找到瑞珏交谈。瑞珏推心置腹,表示完全理解她和觉新的爱情悲剧,梅被她 的大度和善良深深打动。此后,她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家》) D.聂赫柳多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婔,向她问起了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讶 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了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了十卢布的烟 酒店钱以麻痹自己。(《复活》) E.葛朗台要抢夺夏尔送给欧也妮的金梳妆匣,并准备用刀撬下一块金板时,欧也妮坚 决反抗,她声称父亲如果敢碰这匣子,她就拿这把刀杀了他。(《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的“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是小说精彩章节之一。请简述紫 鹃是怎样三试宝玉的 (2)爱斯梅拉达是怎样被骗出巴黎圣母院的,之后又被带到何处?请简述有关情节
(2)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3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贫女 (唐)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②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释] ①秦韬玉,出身寒素,累举不第。 ②共怜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1)结合诗句分析贫女的形象。(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千古名句,请说说诗人借此表达了哪些情感。(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周瑜死后,诸葛亮带赵云前往东吴吊丧。周瑜部将皆欲杀诸葛亮,但畏惧赵云不敢 下手。诸葛亮亲自祭酒,读祭文后伏地大哭,哀恸不已。鲁肃见状,也认为是周瑜量窄。 自寻死路。(《三国演义》 B.冯云卿使用“美人计”,打听赵伯韬内部消息。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 说了一个“多头”,而赵伯韬做的是“空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人财两空。(《子夜》) C.梅主动找到瑞珏交谈。瑞珏推心置腹,表示完全理解她和觉新的爱情悲剧,梅被她 的大度和善良深深打动。此后,她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家》) D.聂赫柳多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了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讶, 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了几句,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了十卢布的烟 酒店钱以麻痹自己。(《复活》) E.葛朗台要抢夺夏尔送给欧也妮的金梳妆匣,并准备用刀撬下一块金板时,欧也妮坚 决反抗,她声称父亲如果敢碰这匣子,她就拿这把刀杀了他。(《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的“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是小说精彩章节之一。请简述紫 鹃是怎样三试宝玉的。 (2)爱斯梅拉达是怎样被骗出巴黎圣母院的,之后又被带到何处?请简述有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 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 语·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1)下列对选择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 B.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 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 不同。(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教育是何种善 王洪才 教育作为人类一项特别的事务,它能够满足人类的特别需要,因此教育具有善性。但教 育究竟属于何种善呢?这在学界并没有定论。传统上,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善的”,就在 于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和培养人的活动”,而传授知识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因此也必然是 善的;而培养人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从而也一定是善的。显然这一切都是从应然角度出 发的。但教育能否真正地传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却成为一个问 题。长期以来,教育活动之所以屡屡受到人们的指责,其原因就在于它并不一定能够传授符 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培养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这说明,尽管教育目标或志向是善的,但它 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未必尽然是善的。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所面临的真正难题就在于:它如果还不能选择出社会最为需要的知 识并按照最符合人自身的发展方向培养人才那么其培养方案和所培养的人才并非都是理想 的。我们知道,理想的方案是建立在人们对规律的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 能的。理想人才又是按照理想方案培养岀来,他至少应该表现岀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 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 语·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1)下列对选择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 B.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 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 不同。(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0-12 题。 教育是何种善 王洪才 教育作为人类一项特别的事务,它能够满足人类的特别需要,因此教育具有善性。但教 育究竟属于何种善呢?这在学界并没有定论。传统上,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善的”,就在 于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和培养人的活动”,而传授知识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因此也必然是 善的;而培养人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从而也一定是善的。显然这一切都是从应然角度出 发的。但教育能否真正地传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却成为一个问 题。长期以来,教育活动之所以屡屡受到人们的指责,其原因就在于它并不一定能够传授符 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培养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这说明,尽管教育目标或志向是善的,但它 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未必尽然是善的。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所面临的真正难题就在于:它如果还不能选择出社会最为需要的知 识并按照最符合人自身的发展方向培养人才,那么其培养方案和所培养的人才并非都是理想 的。我们知道,理想的方案是建立在人们对规律的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 能的。理想人才又是按照理想方案培养出来,他至少应该表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
其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二,其已经具备了服务于社会的本领;第三,其已经具有 了团结协作的友爱之心;第四,其已经具有了实践自己理想的意志。可以说,这四点决定了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范,也常常是人们评价教育活动效益的出发点。 在这四点中,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活动应遵守的最基本的法则,如 果不遵循它就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活动也就不可能是善的;使受教育者个 体具有服务于社会的本领是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指向,从而也是社会实践善的主要载体;使 受教育者形成友爱之心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标志,故而是教育之所以为善的具体表现;而使 受教育者具有实践自己理想的意志是教育实践善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结 果,理想教育就是要培养毎一个受教育个体具有行善的动力。所以,教育的善必须体现在教 育活动全过程中。 在这里,“健康发展是指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而言,但我们常常因为急功近利而违背 这一规律。这说明,尽管教育的目的本身是善的,但教育行为的结果未必一定是善的。之所 以如此,就在于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而我们对每个个体的认识都不可能达到完满的程度 当我们试图制定一个统一的方案来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施教时就必然会出现违背人的自然发 展规律的状况。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按照毎个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具体的教育方案,那么教 育效果就不可能是非常理想的。这也说明,在教育活动中,人永远是目的,教育活动只是促 进人发展的手段,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使一个统一的模式得到贯彻,而在于使每一个个 体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因此,只有按照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教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这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逻 (摘自《新华文摘》2011年第十六期) 10.下列有关“教育与善”的论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3分) A.人们认为教育是善的,因为它传授知识、培养人,这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B.教育能否传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为社会培养满意的人才,是评判它善与不善的根据
其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二,其已经具备了服务于社会的本领;第三,其已经具有 了团结协作的友爱之心;第四,其已经具有了实践自己理想的意志。可以说,这四点决定了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范,也常常是人们评价教育活动效益的出发点。 在这四点中,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活动应遵守的最基本的法则,如 果不遵循它就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活动也就不可能是善的;使受教育者个 体具有服务于社会的本领是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指向,从而也是社会实践善的主要载体;使 受教育者形成友爱之心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标志,故而是教育之所以为善的具体表现;而使 受教育者具有实践自己理想的意志是教育实践善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结 果,理想教育就是要培养每一个受教育个体具有行善的动力。所以,教育的善必须体现在教 育活动全过程中。 在这里,“健康发展”是指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而言,但我们常常因为急功近利而违背 这一规律。这说明,尽管教育的目的本身是善的,但教育行为的结果未必一定是善的。之所 以如此,就在于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而我们对每个个体的认识都不可能达到完满的程度, 当我们试图制定一个统一的方案来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施教时,就必然会出现违背人的自然发 展规律的状况。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按照每个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具体的教育方案,那么教 育效果就不可能是非常理想的。这也说明,在教育活动中,人永远是目的,教育活动只是促 进人发展的手段,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使一个统一的模式得到贯彻,而在于使每一个个 体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因此,只有按照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教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这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逻 辑。 (摘自《新华文摘》2011 年第十六期) 10.下列有关“教育与善”的论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认为教育是善的,因为它传授知识、培养人,这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B.教育能否传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为社会培养满意的人才,是评判它善与不善的根据
C.教育的目的与行为结果是一个统一体,只要目的是善的,行为结果也是善的 D.使受教育者形成友爱之心,是教育为善的具体表现,它贯穿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 11.为什么说“理想的方案是建立在人们对规律的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 能的”,请简要分析。(3分) 12.简述你对“只有按照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教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这句话的理解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汉字,完成13-15题。 幸福和痛苦的领悟 前敏洪 有一次在黄河边上,我用瓶子灌了一瓶河水。泥沙混杂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 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昏黄的世界。在瓶子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 对这样的水,我感到痛苦和绝望,感到黄河河床不断升高带来灾难,感到人们在这种灾难中 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一段时间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了。浑浊的泥沙开始沉 淀,瓶子上部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到整个瓶子 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看到 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在匆忙和浮躁中,我们拼命地摇晃着自己的生活 直到生活变得一片浑浊,所有的幸福都掺上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 那我们一生的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 因为我们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毎一个角落。因 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活,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如果 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它会不会消失,都只让它占据我们心里
C.教育的目的与行为结果是一个统一体,只要目的是善的,行为结果也是善的。 D.使受教育者形成友爱之心,是教育为善的具体表现,它贯穿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 11.为什么说“理想的方案是建立在人们对规律的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 能的”,请简要分析。(3 分) 12.简述你对“只有按照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教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这句话的理解。 (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汉字,完成 13-15 题。 幸福和痛苦的领悟 俞敏洪 有一次在黄河边上,我用瓶子灌了一瓶河水。泥沙混杂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 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昏黄的世界。在瓶子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 对这样的水,我感到痛苦和绝望,感到黄河河床不断升高带来灾难,感到人们在这种灾难中 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一段时间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了。浑浊的泥沙开始沉 淀,瓶子上部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到整个瓶子 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看到 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在匆忙和浮躁中,我们拼命地摇晃着自己的生活, 直到生活变得一片浑浊,所有的幸福都掺上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 那我们一生的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 因为我们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 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活,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如果 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它会不会消失,都只让它占据我们心里
的一小片空间,其余的大部分空间就会被幸福所充满。自出生伊始,每一个人一辈子所经历 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差不多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原来不 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想到这里,我把水瓶晃动了· 下,已经变得非常清澈的水在一瞬间就又变得浑浊不堪了 生活的难处是,我们无法让生命静止不动,由此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把痛苦彻底沉淀 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让它不再翻滚。在我们的生活中,痛苦和幸福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 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最本质的意义。那么说,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 生活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滔滔的河水翻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 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涵 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能把人的生命不断放大,放大到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 天边走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不用再斤斤计较于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 成了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黄河交响曲。 (摘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三期,有删减)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作者看到瓶子中泥沙混杂的水感到痛苦和绝望,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差不多的,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 的人更幸福 C.匆忙和浮躁的生活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一片浑浊,所有的幸福都渗上了痛苦的成分 D.我们无法让生命静止不动,因此也就无法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无法彻底摆脱痛 E.作者从黄河的壮阔中,领悟到人生要扩大自己的视野,不要斤斤计较一时的幸福和 痛苦。 14..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中“生命中的幸福与痛苦”的理解。(4分) 15.就“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谈谈你的看法。(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汉字,完成13-15题。 蔡国强:穿 Prada的农民
的一小片空间,其余的大部分空间就会被幸福所充满。自出生伊始,每一个人一辈子所经历 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差不多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原来不 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想到这里,我把水瓶晃动了一 下,已经变得非常清澈的水在一瞬间就又变得浑浊不堪了。 生活的难处是,我们无法让生命静止不动,由此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把痛苦彻底沉淀 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让它不再翻滚。在我们的生活中,痛苦和幸福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 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最本质的意义。那么说,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 生活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滔滔的河水翻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 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涵 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能把人的生命不断放大,放大到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 天边走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不用再斤斤计较于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 成了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黄河交响曲。 (摘自《青年文摘》2006 年第三期,有删减)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 分) A.作者看到瓶子中泥沙混杂的水感到痛苦和绝望,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差不多的,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 的人更幸福。 C.匆忙和浮躁的生活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一片浑浊,所有的幸福都渗上了痛苦的成分。 D.我们无法让生命静止不动,因此也就无法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无法彻底摆脱痛 苦。 E.作者从黄河的壮阔中,领悟到人生要扩大自己的视野,不要斤斤计较一时的幸福和 痛苦。 14..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中“生命中的幸福与痛苦”的理解。(4 分) 15.就“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汉字,完成 13-15 题。 蔡国强:穿 Prada 的农民
张彦武 都说,城里人往上数三代,都可能是农民。不过,我听过的为农民做的最有力辩护来自 艺术家蔡国强,他说:“80年代末我出国时,中国人在外国人看来都不是城里人,都是农民。 那次去他由清末四合院改建的工作室拜访,他正吃着早餐,一碗白粥、一碟酱菜。此前, 他是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核心创意小组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他在办公室供了尊岭南 观音。 蔡国强的精神气质是农民式的,其精神资源大量来自故乡。说蔡国强像农民或者干脆就 是个农民,并非对他的污名化。 古城泉州是蔡国强的出生地,他“文革”期间因入选市宣传队而避开了上山下乡,但是, 家住环城河边,母亲常在河边浣洗衣服,河对面就是农村。少年习武的蔡国强毎天早上沿着 环城河跑步,对岸的农村风物尽收眼底。逢年过节,乡下的穷亲戚会送来很多土特产。这些 让“国际蔡”在与农民交往时并无隔膜。 2001年上海APEC大型景观焰火表演及北京奥运会夜空的“大脚印”,让蔡国强的火药 及爆破创作更是家喻户晓,这ˉ“乱搞的艺术″其实部分源于“福建乡下很喜欢放鞭炮的”那 种少年记忆 1986年他东渡日本,1995年转战纽约并在东村设立工作室,拿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大奖 与徐冰、谷文达、黄永砒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海外四大金刚”。可以说,蔡国强足够洋 但是,在美国住了十多年的他能说的英文也就那么几句。助手去上卫生间时,如果恰好 有外国人来访,他就会非常紧张,只能敷衍几句或拖到助手回来。初到日本时,蔡国强去语 言学校很快学会了日语。到美国后,也报了英语课,但借助英日字典的学习非常吃力。一次 与太太在一家低档餐厅用餐,一名黑人说了声" Excuse me",便顺走了他放在椅背上的书包
张彦武 都说,城里人往上数三代,都可能是农民。不过,我听过的为农民做的最有力辩护来自 艺术家蔡国强,他说:“80 年代末我出国时,中国人在外国人看来都不是城里人,都是农民。” 那次去他由清末四合院改建的工作室拜访,他正吃着早餐,一碗白粥、一碟酱菜。此前, 他是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核心创意小组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他在办公室供了尊岭南 观音。 蔡国强的精神气质是农民式的,其精神资源大量来自故乡。说蔡国强像农民或者干脆就 是个农民,并非对他的污名化。 古城泉州是蔡国强的出生地,他“文革”期间因入选市宣传队而避开了上山下乡,但是, 家住环城河边,母亲常在河边浣洗衣服,河对面就是农村。少年习武的蔡国强每天早上沿着 环城河跑步,对岸的农村风物尽收眼底。逢年过节,乡下的穷亲戚会送来很多土特产。这些, 让“国际蔡”在与农民交往时并无隔膜。 2001 年上海 APEC 大型景观焰火表演及北京奥运会夜空的“大脚印”,让蔡国强的火药 及爆破创作更是家喻户晓,这“乱搞的艺术”其实部分源于“福建乡下很喜欢放鞭炮的”那 种少年记忆。 1986 年他东渡日本,1995 年转战纽约并在东村设立工作室,拿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大奖, 与徐冰、谷文达、黄永砯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海外四大金刚”。可以说,蔡国强足够洋 气了。 但是,在美国住了十多年的他能说的英文也就那么几句。助手去上卫生间时,如果恰好 有外国人来访,他就会非常紧张,只能敷衍几句或拖到助手回来。初到日本时,蔡国强去语 言学校很快学会了日语。到美国后,也报了英语课,但借助英日字典的学习非常吃力。一次, 与太太在一家低档餐厅用餐,一名黑人说了声“Excuse me”,便顺走了他放在椅背上的书包
报警时,解释了大半天,警察才明白事情原委。循着指点去路边垃圾桶找书包,却并没有那 么好的运气。 此后,蔡国强放弃了英语学习,也因此减少了不少社交活动。业余,他订阅日文版《国 家地理杂志》、《新闻周刊》及中文版《亚洲周刊》,常看晚十点的中文电视新闻。《纽约时报》 也是他长期订阅的,常在周末拿出一大叠来集中阅读,当然是以看新闻照片、报纸版式为主 语言局限逼着他“从视觉上寻找作品意涵”。 祖母和毛泽东是对蔡国强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他的风水观、对火药的创造性借用,都与 祖母的影响很有关系。当年初到东京,主动送到各画廊的画作乏人问津,毛泽东“农村包围 城市”的战略鼓励了他,让他转从磐城那样的海边小村镇办起展览。为了吸引普通民众参与 他把海报贴在磐城的餐厅和咖啡馆,“十美金就可以买一米来炸 十余年来,“威尼斯收租院”(1999)和“农民达芬奇”(2010)成为蔡国强的两大代表 性农民题材创作:在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他邀请1965年版《收租院》作者之一龙绪 理,由其带领几位年轻雕塑家及当地雕塑系学生,现场展示《收租院》的雕塑过程。这-备 受争议的装置荣获金狮奖后,在世界各地持续巡展 蔡国强是最能理解中国农民、最愿为之代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去年3月,他在中 国寻访了9位农民发明家,收购了他们的飞碟、飞机和潜水艇,将其搬进上海外滩美术馆的 开幕首展上。 针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他喊出了“不知如何降下"、“重要的 不在飞起来”和“农民,让城市更美好”三个口号—这可是很国际化很形而上的“农民” 才能折腾出来的哦 回忆那场开幕式,"农民”蔡国强的坦诚让我为之动容:“我不会刻意地穿很朴实的衣服 我也会穿 Prada(编者注:著名国际奢侈品牌),会穿名牌,我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报警时,解释了大半天,警察才明白事情原委。循着指点去路边垃圾桶找书包,却并没有那 么好的运气。 此后,蔡国强放弃了英语学习,也因此减少了不少社交活动。业余,他订阅日文版《国 家地理杂志》、《新闻周刊》及中文版《亚洲周刊》,常看晚十点的中文电视新闻。《纽约时报》 也是他长期订阅的,常在周末拿出一大叠来集中阅读,当然是以看新闻照片、报纸版式为主, 语言局限逼着他“从视觉上寻找作品意涵”。 祖母和毛泽东是对蔡国强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他的风水观、对火药的创造性借用,都与 祖母的影响很有关系。当年初到东京,主动送到各画廊的画作乏人问津,毛泽东“农村包围 城市”的战略鼓励了他,让他转从磐城那样的海边小村镇办起展览。为了吸引普通民众参与, 他把海报贴在磐城的餐厅和咖啡馆,“十美金就可以买一米来炸”。 十余年来,“威尼斯收租院”(1999)和“农民达芬奇”(2010)成为蔡国强的两大代表 性农民题材创作:在第 48 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他邀请 1965 年 版《收租院》作者之一龙绪 理,由其带领几位年轻雕塑家及当地雕塑系学生,现场展示《收租院》的雕塑过程。这一备 受争议的装置荣获金狮奖后,在世界各地持续巡展。 蔡国强是最能理解中国农民、最愿为之代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去年 3 月,他在中 国寻访了 9 位农民发明家,收购了他们的飞碟、飞机和潜水艇,将其搬进上海外滩美术馆的 开幕首展上。 针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他喊出了“不知如何降下”、“重要的 不在飞起来”和“农民,让城市更美好”三个口号——这可是很国际化很形而上的“农民” 才能折腾出来的哦。 回忆那场开幕式,“农民”蔡国强的坦诚让我为之动容:“我不会刻意地穿很朴实的衣服, 我也会穿 Prada(编者注:著名国际奢侈品牌),会穿名牌,我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16日,有删减)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蔡国强在办公室供了尊岭南观音,体现出了他的农民色彩和朴素的农民意识 B.“国强蔡”在与农民交往时并无隔膜,因为他熟知农村风物,是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农 民 C.蔡国强北京奥运会夜空“大脚印”的爆破创意,部分源于他“福建乡下很喜欢放鞭 炮的”少年记忆 D.蔡国强转从磐城的海边小村镇办起展览最后大获成功,与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 战略思想有很大关系,毛泽东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E.蔡国强针对上海世博会主题喊出的三个口号说明他关注农民生活,认为只有农民才 是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的人。 14.“80年代末我出国时,中国人在外国人看来都不是城里人,都是农民”文章开头引用蔡 国强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 15.“我不会刻意地穿很朴实的衣服,我也会穿 Prada,会穿名牌,我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对于蔡国强化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人说,语文是 的气势,语文是 的激情,语文是 雄浑,语文是 的婉约,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 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 ①春江潮水②大江东去③春意阑珊④浪遏飞舟 ⑤大漠孤烟⑥铁马秋风⑦春花秋月⑧小桥流水 A.①③⑤⑦ ①④⑥⑧ C.②③⑥ ②④⑤⑧ 17.模仿下列句子的写法,以“名师授课”为陈述对象,与前两句构成一组主旨一致的句子。 (3分) 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观者自去遐想 乐手演奏,抑扬顿挫,有时骤然无声,任听众随意体味 名师授课,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民航局决定从2011年12月1日起,国内电子机票行程单启用中文显示主要信息,并新 增航站楼提示。而此前的行程单基本上采用英文显示。内容主要涉及:“承运人”栏 由原来只显示航空公司两字代码,改为显示航空公司中文简称。“航班号”栏,也显示 含有承运人两字代码在内完整的航班号。“日期”栏,将原来英文表达格式“日一月” 改为中国人习惯的“年一月一日”。另一大变化是增加航站楼“提示信息”栏,显示“某 航班在某航站楼乘机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不少于150字)(7分) 五、写作(70分) 19.请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1 年 11 月 16 日,有删减)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 分) A.蔡国强在办公室供了尊岭南观音,体现出了他的农民色彩和朴素的农民意识。 B.“国强蔡”在与农民交往时并无隔膜,因为他熟知农村风物,是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农 民。 C.蔡国强北京奥运会夜空“大脚印”的爆破创意,部分源于他“福建乡下很喜欢放鞭 炮的”少年记忆。 D.蔡国强转从磐城的海边小村镇办起展览最后大获成功,与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 战略思想有很大关系,毛泽东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E.蔡国强针对上海世博会主题喊出的三个口号说明他关注农民生活,认为只有农民才 是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的人。 14.“80 年代末我出国时,中国人在外国人看来都不是城里人,都是农民”文章开头引用蔡 国强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 分) 15.“我不会刻意地穿很朴实的衣服,我也会穿 Prada,会穿名牌,我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对于蔡国强化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有人说,语文是 __________的气势,语文是__________的激情,语文是__________的 雄浑,语文是__________的婉约,语文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叹服,语文是 对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注解。 ①春江潮水 ②大江东去 ③春意阑珊 ④浪遏飞舟 ⑤大漠孤烟 ⑥铁马秋风 ⑦春花秋月 ⑧小桥流水 A.①③⑤⑦ B.①④⑥⑧ C.②③⑥⑦ D.②④⑤⑧ 17.模仿下列句子的写法,以“名师授课”为陈述对象,与前两句构成一组主旨一致的句子。 (3 分) 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观者自去遐想; 乐手演奏,抑扬顿挫,有时骤然无声,任听众随意体味; 名师授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民航局决定从 2011 年 12 月 1 日起,国内电子机票行程单启用中文显示主要信息,并新 增航站楼提示。而此前的行程单基本上采用英文显示。内容主要涉及:“承运人”栏, 由原来只显示航空公司两字代码,改为显示航空公司中文简称。“航班号”栏,也显示 含有承运人两字代码在内完整的航班号。“日期”栏,将原来英文表达格式“日-月” 改为中国人习惯的“年-月-日”。另一大变化是增加航站楼“提示信息”栏,显示“某 航班在某航站楼乘机”。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不少于 150 字)(7 分) 五、写作(70 分) 19.请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