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檐牙高啄;各抱地 势 。(杜牧《阿房宫赋》) (2)小楼昨夜又东 风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 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 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 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 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 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 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 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 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冋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牛无罪者, 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 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 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 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晢宗 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 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 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 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 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福建省福州八县(市)一中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 完卷时间: 150 分钟 满 分: 150 分 一、古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檐牙高啄;各抱地 势, 。(杜牧《阿房宫赋》) (2)小楼昨夜又东 风,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3)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 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 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 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 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 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 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 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 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 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 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 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 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 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 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 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 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 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 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危难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 例 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 狱空耳 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 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 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 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盜者全部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 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 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3分) (2)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莎行 贺铸①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 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 风误。 【注】①贺铸:北宋词人。《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 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 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从词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什么?“当年不肯嫁春风,无 端却被秋风误”表现其什么特点?(2 分)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 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难:危难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3 分)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 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 例 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 狱空耳 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 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 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 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全部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 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 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3 分) (2)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踏莎行 贺铸①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 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 风误。 【注】①贺铸:北宋词人。《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 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 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 (1)从词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什么?“当年不肯嫁春风,无 端却被秋风误”表现其什么特点?(2 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 心苦”简要分析。(4分)[来源:Z#xx#k.Com]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分) A、关羽在进攻樊城时中了毒箭,幸得神医华佗为其刮骨疗毒。华佗用刀刮骨, 悉悉有声,而关羽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被华佗赞为天神 B、曹操病重,招近臣托孤,指定曹丕为继承人,并下令设疑冢七十二座,“勿 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然后死去。之后华歆逼献帝立曹丕为魏 王 C、诸葛亮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叹恐不能生,于是他祈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 七日主灯不灭,就可增寿,不料魏军来袭,魏延闯帐禀事,扑灭主灯,诸葛亮大 怒,拔剑欲斩魏延 D.葛朗台结婚以来第三次请客,这件事轰动了全城,请的客人依然是克罗旭一家 和德·格拉桑一家。客人们盛装前来赴宴。但饭桌上,葛朗台神态严肃,査理沉 默不语,欧也妮也一声不吭,这顿饭成了地地道道的丧宴。 E、做临终法事时,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葛朗台的嘴边,让他吻吻上 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 的生命。 8、简答题(二选一)(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 “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街亭失守后,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杀来,孔明摆下什么计?请简述这 情节。 (②)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行了,孩子,咱们不必为一个盒子弄得伤和气,拿去吧。”箍桶匠把梳妆盒往 床上一扔,气急败坏地嚷道。 请简述围绕梳妆盒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以及梳妆盒的来历与去处。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春对公孙衍等名噪一时的纵横家崇拜不已,认为他们“一怒而诸侯惧” 威震八方,叱咤风云,着实让人羡慕不已,是男子汉大丈夫之所为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 心苦”简要分析。(4 分) [来源:Z#xx#k.Com]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关羽在进攻樊城时中了毒箭,幸得神医华佗为其刮骨疗毒。华佗用刀刮骨, 悉悉有声,而关羽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被华佗赞为天神。 B、曹操病重,招近臣托孤,指定曹丕为继承人,并下令设疑冢七十二座,“勿 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然后死去。之后华歆逼献帝立曹丕为魏 王。 C、诸葛亮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叹恐不能生,于是他祈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 七日主灯不灭,就可增寿,不料魏军来袭,魏延闯帐禀事,扑灭主灯,诸葛亮大 怒,拔剑欲斩魏延。 D.葛朗台结婚以来第三次请客,这件事轰动了全城,请的客人依然是克罗旭一家 和德·格拉桑一家。客人们盛装前来赴宴。但饭桌上,葛朗台神态严肃,查理沉 默不语,欧也妮也一声不吭,这顿饭成了地地道道的丧宴。 E、做临终法事时,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葛朗台的嘴边,让他吻吻上 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努力耗尽了他 的生命。 8、简答题(二选一)(5 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 “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街亭失守后,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杀来,孔明摆下什么计?请简述这一 情节。 (2)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行了,孩子,咱们不必为一个盒子弄得伤和气,拿去吧。”箍桶匠把梳妆盒往 床上一扔,气急败坏地嚷道。 请简述围绕梳妆盒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以及梳妆盒的来历与去处。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景春对公孙衍等名噪一时的纵横家崇拜不已,认为他们“一怒而诸侯惧”, 威震八方,叱咤风云,着实让人羡慕不已,是男子汉大丈夫之所为
B、孟子则嘲讽公孙衍等人只会摇唇鼓舌,在诸侯面前竟像妻妾顺从丈夫一样, 不问是非,一味顺从,没有仁义道德的准则,只是“妾妇之道”,根本称不上大 丈夫。 C、孟子的语言含蓄而幽默,他以“礼”设譬,通过对女子出嫁时母亲的训导, 来说明把顺从当作正理的做法很不可取 D、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 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点不谋而合。 (2)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孟子的“大丈夫”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 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质疑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 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 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 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 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 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 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 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 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 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 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 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 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 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之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 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 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 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 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 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 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 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 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 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屏幕上的选手应该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 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 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 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
B、孟子则嘲讽公孙衍等人只会摇唇鼓舌,在诸侯面前竟像妻妾顺从丈夫一样, 不问是非,一味顺从,没有仁义道德的准则,只是“妾妇之道”,根本称不上大 丈夫。 C、孟子的语言含蓄而幽默,他以“礼”设譬,通过对女子出嫁时母亲的训导, 来说明把顺从当作正理的做法很不可取。 D、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与 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点不谋而合。 (2)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孟子的“大丈夫”的理解。(3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0~12 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 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质疑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 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 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 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 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 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 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 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 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 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 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 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 后”、“90 后,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 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 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之处。选秀节目尚未从这 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 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 更艰苦地磨炼,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 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 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 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 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 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 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屏幕上的选手应该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 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 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 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
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 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 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 10、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嬴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 这些争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 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 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 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 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 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个更高 的要求是社会对《中国好声音》节目以及今后出现的新的选秀节目的必然要求。 D、《中国好声音》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是一个走 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但只有那些成功的选手才有幸获得 这种幸福感。 12、根据原文内容,请指出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的意义指向。(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 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 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 了。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 身影。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他拼命挣扎着,骂着: 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 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他像 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 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
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 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 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 10、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 这些争议值得反思, 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 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 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 后”、“90 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 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 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 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个更高 的要求是社会对《中国好声音》节目以及今后出现的新的选秀节目的必然要求。 D、《中国好声音》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是一个走 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但只有那些成功的选手才有幸获得 这种幸福感。 12、根据原文内容,请指出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的意义指向。(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l5 题。 透明的红萝卜 莫 言 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 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 了。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 身影。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他拼命挣扎着,骂着:" 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 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他像 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 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
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褂子是用崭新的、又厚又重 的小帆布缝的。这种布非常结实,五年也穿不破。那条大裤头子在褂子下边露出 很短的一截,好像褂子的一个花边。黑孩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由于 鞋子太大,只好紧紧地系住鞋带,球鞋变得像两条丑陋的胖头鲇鱼, ″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 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 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走着走着,他停住脚。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 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 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 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 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 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 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 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 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 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 下端详,他又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 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 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捉一个用 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 睡觉的队长。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 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他恍然 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 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 ″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 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 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 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 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甲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对着黑孩的屁股他 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 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 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谁让你来搞破坏? 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 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 你爹叫什么名字?” 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他娘的,是个小哑巴 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 ″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瘦老头说。 ″放了他?"队长笑着说,"是要放了他
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褂子是用崭新的、又厚又重 的小帆布缝的。这种布非常结实,五年也穿不破。那条大裤头子在褂子下边露出 很短的一截,好像褂子的一个花边。黑孩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由于 鞋子太大,只好紧紧地系住鞋带,球鞋变得像两条丑陋的胖头鲇鱼。 "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 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 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走着走着,他停住脚。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 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 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 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 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 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 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 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 圈金色的光芒。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 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 下端详,他又失望了。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他膝行一步。拔两个萝卜。 举起来看看。扔掉。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 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捉一个用 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 睡觉的队长。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 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叭哽叭哽"响。他恍然 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 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 卜。 "作孽啊!"老头子大叫一声。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 阳。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 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 "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 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对着黑孩的屁股他 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 "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 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谁让你来搞破坏?" 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 "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 "你爹叫什么名字?" 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他娘的,是个小哑巴。" 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 "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瘦老头说。 "放了他?"队长笑着说,"是要放了他
队长把黑孩的新褂子、新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 ″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滚吧! 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 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来。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 阳光照。 黑孩一一黑孩 (节选自《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 注:《透明的红萝卜》创作于1984年冬天,主要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人民公社社 员的生活,黑孩儿跟着同村的小石匠去帮公社加宽村后的滞洪闸,黑孩砸过石头, 到铁匠那去拉风箱,小铁匠不仅让黑孩儿高强度地干活,还时常指使黑孩儿去偷 工地附近的农场的地瓜和萝卜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铁匠自称是杂技英豪,还叫黑孩去拔萝卜,可见小铁匠骄傲自负,倚老卖 老,与黑孩的淳朴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 B、小铁匠随意就叫黑孩去偷萝卜,根本没想过这样做对小孩子来说究竟对不对。 “文革”的到来造成了农村价值体系的崩溃,人们已经找不到平常支撑自己生活 的某种东西。 C、文中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 里看了看”紧承上文,“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则引领下文 D、老头子发现黑孩偷萝卜后,不客气地揪着他,队长对他又打又踢,揭示了“文 革”时期社会人情的冷漠,没有一丝温情可言。 E、小说后面还写到黑孩去偷萝卜被抓,全身衣服被剥下来,“起初他还好像害 羞似的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这一细节有很深的含义,透露 出黑孩的绝望,因绝望而无所谓的态度。 14、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黑孩的形象。(4分) 15、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透明的红萝卜”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 10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 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 里买的馒头 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 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 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 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队长把黑孩的新褂子、新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 "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滚吧!" 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 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来。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 ,明晃晃秋天 阳光照。 黑孩——黑孩——。 (节选自《中国作家》1985 年第 2 期) 注:《透明的红萝卜》创作于 1984 年冬天,主要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人民公社社 员的生活,黑孩儿跟着同村的小石匠去帮公社加宽村后的滞洪闸,黑孩砸过石头, 到铁匠那去拉风箱,小铁匠不仅让黑孩儿高强度地干活,还时常指使黑孩儿去偷 工地附近的农场的地瓜和萝卜。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小铁匠自称是杂技英豪,还叫黑孩去拔萝卜,可见小铁匠骄傲自负,倚老卖 老,与黑孩的淳朴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 B、小铁匠随意就叫黑孩去偷萝卜,根本没想过这样做对小孩子来说究竟对不对。 “文革”的到来造成了农村价值体系的崩溃,人们已经找不到平常支撑自己生活 的某种东西。 C、文中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 里看了看”紧承上文,“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则引领下文。 D、老头子发现黑孩偷萝卜后,不客气地揪着他,队长对他又打又踢,揭示了“文 革”时期社会人情的冷漠,没有一丝温情可言。 E、小说后面还写到黑孩去偷萝卜被抓,全身衣服被剥下来,“起初他还好像害 羞似的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这一细节有很深的含义,透露 出黑孩的绝望,因绝望而无所谓的态度。 14、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黑孩的形象。(4 分) 15、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以“透明的红萝卜”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15 题。 何泽慧: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 10 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 80 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 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 里买的馒头。 2006 年,92 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 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 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 90 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 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 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 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硏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 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硏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 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 的名字一一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一一钱三强。两人是清 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 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 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 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 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 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 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 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 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 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髙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 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她以 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 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 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 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年, 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 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 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20l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 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 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 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1932年何泽 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 “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 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1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何泽慧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硏 究所、法国巴黎法 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过研究工作,因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 1936 年毕业于清 华大学物理系,1940 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 年起在德 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 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 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 夫人”。从 2005 年到 2010 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 的名字一一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 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 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 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 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 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 25 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 年春天,何泽慧离开 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 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 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 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 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 年清华毕业后, 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 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 年,她以 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1948 年夏,何泽慧同钱 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 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 于 1956 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 年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 年, 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 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 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2011 年初夏,97 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 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 14 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 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 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 1932 年何泽 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 2006 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 ——“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 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1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何泽慧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 究所、法国巴黎法 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过研究工作,因而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B.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 在说明总是赞扬科 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C.1943年,因为身在德国无法与家人联系,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 强写了一封信,让他 代自己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他们也从这封短信开始了自己美好的姻缘。 D.何泽慧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 我恋着你,是山是 海我拥抱着你”这些歌词当初就是写来赞颂何泽慧的。 E.本文运用平实的语言,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描写了何泽慧在求学 家庭、工作、生活 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一位老一代科学家的绝代风范 14、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章最后写道:“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 仰。”请你结合何泽慧的一生,从“朴素”和“信仰”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 解。(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人们对于春晚已经审美疲劳。如今爆出的最大新闻,莫过于赵本山退出今年的春 晚了。客观地讲,长达20年的漫长时间里,②赵本山不仅成为了当下中国大 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而目成为了春晩的一块醒目的招牌,他将一种二人 转民间艺术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人无可取代。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 席,天下没有不散的赵本山。大众和生产商①并马不停蹄地寻找自己的“新 欢”,③这就是大众文化,道是无情却有情。④它让我们有些伤感,却也有了新 的期待。⑤就像俗语所说:缺了穿红的还有挂绿的,缺了梅兰芳还有马连 良 (1)请在横线①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2)划线句子②有语病,请改正 (3)从衔接来看,材料中③④⑤的语序要适当调整,它们 是 17、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 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3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 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 意 应 对
B.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 在说明总是赞扬科 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C.1943 年,因为身在德国无法与家人联系,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 强写了一封信,让他 代自己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他们也从这封短信开始了自己美好的姻缘。 D.何泽慧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 我恋着你,是山是 海我拥抱着你”这些歌词当初就是写来赞颂何泽慧的。 E.本文运用平实的语言,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描写了何泽慧在求学、 家庭、工作、生活 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一位老一代科学家的绝代风范。 14、为什么说何泽慧“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请简要分析。(4 分) 15、文章最后写道:“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 仰。”请你结合何泽慧的一生,从“朴素”和“信仰”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 解。(6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人们对于春晚已经审美疲劳。如今爆出的最大新闻,莫过于赵本山退出今年的春 晚了。 客观地讲,长达 20 年的漫长时间里,②赵本山不仅成为了当下中国大 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而且成为了春晚的一块醒目的招牌,他将一种二人 转民间艺术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任何人无可取代。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 席,天下没有不散的赵本山。大众和生产商 ①并马不停蹄地寻找自己的“新 欢”,③这就是大众文化,道是无情却有情。④它让我们有些伤感,却也有了新 的期待。 ⑤ 就像俗语所说:缺了穿红的还有挂绿的,缺了梅兰芳还有马连 良。 (1)请在横线①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__________ (2)划线句子②有语病,请改正: (3)从衔接来看,材料中③④⑤的语序要适当调整,它们 是: 17、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 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3 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 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言外之 意: 应 对: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据报道,2012年的“双十一”,淘宝网的销售额高达191亿元,这让人们再度 惊叹网络购物的庞大需求与电商的迅猛发展。但在这背后,诸如商品货不对板、 货品与宣传的图片不一致、服务态度差、缺乏实体购物的体验感与生活味等问题 也逐渐暴露在人们眼前。在未来的消费生活中,实体店与网络电商将会给我们的 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自然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思考 对于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请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数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与恒心,也常激 励人们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标,必须能够坚忍“十年寒窗”的寂寞与辛苦, 我们一直生活在种种的执著之中 而大自然是不执著的。天空里的水汽积聚多,云便成形;风吹过来了,云便飘动, 变幻着各种不同的样子;风大了,云便消散无踪,一切的变化都顺应自然,毫不 坚持某一种形态。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留恋,树木 才有春天的新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二年。语文_科参考答案 1、(1)廊腰缦回钩心斗角(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3)门衰祚薄(4)落霞与孤鹜齐飞 2、D(难:认为困难。) 3、C(①⑥有误) 4、B(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5、(1)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 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治”1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1分,“因”1分) (2)章惇与蔡卞一同大肆虚构罪名,降职流放元祐党的大臣,并上奏要挖司马 光坟墓。(“罗织”1分;“发”1分,句意通顺1分) 附:[译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据报道,2012 年的“双十一”,淘宝网的销售额高达 191 亿元,这让人们再度 惊叹网络购物的庞大需求与电商的迅猛发展。但在这背后,诸如商品货不对板、 货品与宣传的图片不一致、服务态度差、缺乏实体购物的体验感与生活味等问题 也逐渐暴露在人们眼前。在未来的消费生活中,实体店与网络电商将会给我们的 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自然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思考。 对于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请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 五、写作(7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数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与恒心,也常激 励人们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标,必须能够坚忍“十年寒窗”的寂寞与辛苦, 我们一直生活在种种的执著之中。 而大自然是不执著的。天空里的水汽积聚多,云便成形;风吹过来了,云便飘动, 变幻着各种不同的样子;风大了,云便消散无踪,一切的变化都顺应自然,毫不 坚持某一种形态。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留恋,树木 才有春天的新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 二 年 语文 科参考答案 1、(1)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 (3)门衰祚薄(4)落霞与孤鹜齐飞 2、D(难:认为困难。) 3、C(①⑥有误) 4、B(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5、(1)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 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治”1 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 1 分,“因”1 分) (2)章惇与蔡卞一同大肆虚构罪名,降职流放元祐党的大臣,并上奏要挖司马 光坟墓。( “罗织”1 分; “发”1 分, 句意通顺 1 分) 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