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靡有朝矣。(《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3)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5)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6)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 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 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 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 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 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 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 先之。”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 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 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福州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l) ,靡有朝矣。(《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3)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5)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6)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 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 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 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 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 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 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 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 先之。”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 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 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 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 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 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茁曰:“若归 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髙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 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 笞窜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窟胡 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 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 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 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使人厚币请之 币:礼物 B、告舍人趣治行 治:整理 C、参去,属其后相曰 属:嘱咐 D、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3、下列能直接说明曹参采用“清静无为”的管理办法的一组是(3分) ①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②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 ③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 ④惠帝怪相国不治事。 ⑤择郡国吏木拙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垂相史。 ⑥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国⑤D、②承孚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 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 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 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 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 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 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 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 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 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 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人厚币请之 币:礼物 B、告舍人趣治行 治:整理 C、参去,属其后相曰 属:嘱咐 D、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幸:幸运 3、下列能直接说明曹参采用“清静无为”的管理办法的一组是(3分) ①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②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 ③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 ④惠帝怪相国不治事。 ⑤择郡国吏木拙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垂相史。 ⑥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国⑤ D、②承孚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如何治理齐国,曹参采用黄老之术而不采用儒家的办法 B、曹参和萧何在沛县时,关系不错,分别为将相时却关系不好,但都很敬 重对方的才能 C、曹参常常把那些要来提建议的官员灌醉,也不惩罚那些醉酒髙歌、狂呼 乱叫的官吏。 D、惠帝责怪曹参办事情不认真,于是免了曹参的职位,曹参只当了三年的 相国。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3分) (2)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长相思 李煜 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 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3分) (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 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林黛玉因为这个想法而欣
A、关于如何治理齐国,曹参采用黄老之术而不采用儒家的办法。 B、曹参和萧何在沛县时,关系不错,分别为将相时却关系不好,但都很敬 重对方的才能。 C、曹参常常把那些要来提建议的官员灌醉,也不惩罚那些醉酒高歌、狂呼 乱叫的官吏。 D、惠帝责怪曹参办事情不认真,于是免了曹参的职位,曹参只当了三年的 相国。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l)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3分) 译: (2)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l)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 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3分) 答: (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 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林黛玉因为这个想法而欣
赏同样是“水做的骨肉”的贾宝玉。(《红楼梦》) B、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 了爱斯梅拉达住的小屋欲行非礼,吉卜赛女郎高声呼救。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 教士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我 的手心!”(《巴黎圣母院》) C、葛朗台死后,欧也妮才得知,自己财产的总数达到一个令人吃惊的天文 数字。于是,她给了拿侬一笔钱,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高诺阿莱的婚姻;得 知査理要和贵族小姐结婚,就替他还了巨额债务。(《欧也妮·葛朗台》) D、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屠维岳阴 险地宣布开除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査,用计谋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宝 珠被认为是真正的走狗,姚金凤却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维岳 的走狗。(《子夜》) E、冯乐山在髙老太爷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 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 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哪个敢 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家》)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袁绍讨伐曹操时曾令手下起草了一篇檄文,请简述与这篇檄文相关的情 节 (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得到玛丝洛娃减刑的公文,再次去监狱探视她的相 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 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 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
赏同样是“水做的骨肉”的贾宝玉。(《红楼梦》) B、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 了爱斯梅拉达住的小屋欲行非礼,吉卜赛女郎高声呼救。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 教士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我 的手心!”(《巴黎圣母院》) C、葛朗台死后,欧也妮才得知,自己财产的总数达到一个令人吃惊的天文 数字。于是,她给了拿侬一笔钱,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高诺阿莱的婚姻;得 知查理要和贵族小姐结婚,就替他还了巨额债务。(《欧也妮·葛朗台》) D、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屠维岳阴 险地宣布开除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用计谋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宝 珠被认为是真正的走狗,姚金凤却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维岳 的走狗。(《子夜》) E、冯乐山在高老太爷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 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 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哪个敢 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家》)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l)袁绍讨伐曹操时曾令手下起草了一篇檄文,请简述与这篇檄文相关的情 节。 (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得到玛丝洛娃减刑的公文,再次去监狱探视她的相 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 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 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
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 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离娄篇下》 [注⑩①国人:路人。②服:穿丧服,守丧。 (1)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2分) (2)结合以上语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 服矣”进行分析的。(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主题 高和荣 近年来,围绕民生建设问题,社会各界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普遍认为应当以 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但是究竟以何种公平或正义就出现了分歧:有人 主张运用福利国家主义的公平理论,强调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时公 平,实现“高水平、广覆盖、无差别”,所有阶层应该“去商品化”地“被纳入到一个 普救式的保险体系中”,以便保证每个人“过上体面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福利 国家主义经过调整后以“后福利国家”的面目产生了“第三条道路”福利建设理论, 同样被一些学者当成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圣经”;也有人主张吸收新自由主义思 想,反对国家在民生建设中的干预,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因为民 生建设所遵循的公平原则“只有在一般性法律规则和一般性行为规则下的平等,才 是有助于自由的唯一平等,也是我们能够在不摧毁自由的同时所确保的唯一一种 平等”;还有人认为中国的民生建设只能服务于经济建设,成为经济建设的补充, 否则在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时候必将衍生出许多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这 些学者认为效率理论是防止陷入福利主义、避免民生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负担的理 论基础。理论上的分歧以及理论基础的缺憾给中国民生建设的实践带来了诸多难 题 我们认为,民生建设中的公平应该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与原则界限。一方面, 进行以改善与提高民众福利为核心的民生建设,其目的是解决人民最基本生活问
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 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离娄篇下》 [注]①国人:路人。②服:穿丧服,守丧。 (l)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2分) (2)结合以上语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 服矣”进行分析的。(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主题 高和荣 近年来,围绕民生建设问题,社会各界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普遍认为应当以 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但是究竟以何种公平或正义就出现了分歧:有人 主张运用福利国家主义的公平理论,强调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时公 平,实现“高水平、广覆盖、无差别”,所有阶层应该“去商品化”地“被纳入到一个 普救式的保险体系中”,以便保证每个人“过上体面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福利 国家主义经过调整后以“后福利国家”的面目产生了“第三条道路”福利建设理论, 同样被一些学者当成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圣经”;也有人主张吸收新自由主义思 想,反对国家在民生建设中的干预,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因为民 生建设所遵循的公平原则“只有在一般性法律规则和一般性行为规则下的平等,才 是有助于自由的唯一平等,也是我们能够在不摧毁自由的同时所确保的唯一一种 平等”;还有人认为中国的民生建设只能服务于经济建设,成为经济建设的补充, 否则在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时候必将衍生出许多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这 些学者认为效率理论是防止陷入福利主义、避免民生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负担的理 论基础。理论上的分歧以及理论基础的缺憾给中国民生建设的实践带来了诸多难 题。 我们认为,民生建设中的公平应该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与原则界限。一方面, 进行以改善与提高民众福利为核心的民生建设,其目的是解决人民最基本生活问
题,以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这种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均等, 只能优先解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问题,而不可能追求业已被福利国家所抛弃 的“高标准、无差别的结果公平,也不是安德森等人所批评的“过分商品化”的效 率主义公平。它强调政府有责任帮助民众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与生存机会,使 他们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这是政府不可推却的前提责 任与责任底线。另一方面,我们是在人口总量世界第一、未富先老日趋严峻、人 均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国家所进行的民生建设,其目的主要在于“雪中送炭”而不 是“锦上添花”:底线之下体现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底线之上可以发挥市场的力 量,努力实现政府、社会与个人责任的统一,确保将有限的民生建设资金发挥出 最大效应,在政府、市场、社会以及个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样,底线公平理 论可以成为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 (选自《经济纵横》2011年第6期,有删减) 10、下列关于“民生建设”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社会各界一致认为应当以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 B、有人强调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保证每个人“过上体 面的生活”。 C、有人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国家应该予以引领和指导。 D、有人认为民生建设能成为经济建设的补充,在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时候, 可以解决许多民生问题。 11、文章作者对“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的观点,持赞成 还是反对的意见,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2、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请客
题,以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这种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均等, 只能优先解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困难问题,而不可能追求业已被福利国家所抛弃 的“高标准、无差别”的结果公平,也不是安德森等人所批评的“过分商品化”的效 率主义公平。它强调政府有责任帮助民众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与生存机会,使 他们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这是政府不可推却的前提责 任与责任底线。另一方面,我们是在人口总量世界第一、未富先老日趋严峻、人 均收入水平仍然较低的国家所进行的民生建设,其目的主要在于“雪中送炭”而不 是“锦上添花”:底线之下体现政府不可回避的责任,底线之上可以发挥市场的力 量,努力实现政府、社会与个人责任的统一,确保将有限的民生建设资金发挥出 最大效应,在政府、市场、社会以及个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样,底线公平理 论可以成为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 (选自《经济纵横》2011年第6期,有删减) 10、下列关于“民生建设”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社会各界一致认为应当以公平正义作为民生建设的基础。 B、有人强调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保证每个人“过上体 面的生活”。 C、有人主张运用市场的力量进行民生建设,国家应该予以引领和指导。 D、有人认为民生建设能成为经济建设的补充,在经济增长出现波动的时候, 可以解决许多民生问题。 11、文章作者对“民生建设应当促进结果公平与绝对公平”的观点,持赞成 还是反对的意见,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2、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 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请客
张扬其实是一个很内敛的人。 可能他的父母想通过名字来改变他的个性吧。但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是什 么人就是什么人。张扬走到哪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不苟言笑。行为做派一点也 不像他的名字。 张扬干活很认真,处事也很认真。和他在一块,虽然总有那么一点距离感, 但就像是被油覆盖的热汤。虽然不冒热气,但你真试试的话,说不定就会烫了你 的嘴! 般人都不和他开玩笑,实在人认真不得。但就有人开了张扬的玩笑。一天, 干活歇息的空,有人就叫起来:“唉!张工,哪天你请客啊!”--说者无心,听者 有意。一句玩笑话,张扬就记在了心上。他心想啊:在一起上班都好几年了,也 确实该和大家联络联络感情了。 想到做到。张扬抽时间找空子准备请客事宜。可事与愿违,偏偏连着好段日 子,不是没有时间,就是人员凑不齐。等到有了时间,张扬早几天就跟大家打了 招呼。后来一碰到张扬又会叮咛一番,生怕人们忘了。大家都说,张扬啊,你太 客气了。到时一定到。 到了预定的那天,张扬挨个打了一圈电话,相当重视。下午下班,该到的都 到了。酒菜上桌,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时间酒过三巡,有人就大着舌头 问了:“唉,张哥。有事吧,有事你吭气。张扬连连摆手,笑道:“没事,没事, 就是大家聚聚。真没事?没事就好。哈!”问的人打着哈哈. 场饭局直吃 到深夜,宾主尽欢 本来,事到这就完了。可偏有不死心的人,过后又打来了电话:“张哥吗?有 事吗?你不要不好意思。有事你就说。咱兄弟….….’张扬对着手机解释了半天, 时间心情就有些低落 这天,张扬下班晚了些。来到更衣室的时侯,房里面已经没几个人了。无意 间,他就听到了一段对话。“唉,张扬那天为啥请客?”我也不知道,那天我问了, 他说没什么就是大家聚聚。聚一聚?真的吗?他傻啊?唉,我好像听说他老 婆怀孕了,八成是男孩,他髙兴 张扬直挺挺的立在门口,像根桩子,半天都没挪窝。他咋也想不明白,没事
张扬其实是一个很内敛的人。 可能他的父母想通过名字来改变他的个性吧。但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是什 么人就是什么人。张扬走到哪都是一本正经的样子。不苟言笑。行为做派一点也 不像他的名字。 张扬干活很认真,处事也很认真。和他在一块,虽然总有那么一点距离感, 但就像是被油覆盖的热汤。虽然不冒热气,但你真试试的话,说不定就会烫了你 的嘴! 一般人都不和他开玩笑,实在人认真不得。但就有人开了张扬的玩笑。一天, 干活歇息的空,有人就叫起来:“唉!张工,哪天你请客啊!”---说者无心,听者 有意。一句玩笑话,张扬就记在了心上。他心想啊:在一起上班都好几年了,也 确实该和大家联络联络感情了。 想到做到。张扬抽时间找空子准备请客事宜。可事与愿违,偏偏连着好段日 子,不是没有时间,就是人员凑不齐。等到有了时间,张扬早几天就跟大家打了 招呼。后来一碰到张扬又会叮咛一番,生怕人们忘了。大家都说,张扬啊,你太 客气了。到时一定到。 到了预定的那天,张扬挨个打了一圈电话,相当重视。下午下班,该到的都 到了。酒菜上桌,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时间酒过三巡,有人就大着舌头 问了:“唉,张哥。有事吧,有事你吭气。”张扬连连摆手,笑道:“没事,没事。 就是大家聚聚。”“真没事?没事就好。哈!”问的人打着哈哈……,一场饭局直吃 到深夜,宾主尽欢。 本来,事到这就完了。可偏有不死心的人,过后又打来了电话:“张哥吗?有 事吗?你不要不好意思。有事你就说。咱兄弟……”张扬对着手机解释了半天,一 时间心情就有些低落。 这天,张扬下班晚了些。来到更衣室的时侯,房里面已经没几个人了。无意 间,他就听到了一段对话。“唉,张扬那天为啥请客?”“我也不知道,那天我问了, 他说没什么就是大家聚聚。”“聚一聚?真的吗?他傻啊?”“唉,我好像听说他老 婆怀孕了,八成是男孩,他高兴。”“……” 张扬直挺挺的立在门口,像根桩子,半天都没挪窝。他咋也想不明白,没事
请客也有错吗? (选自《读者论坛》2011年5月14日)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一开始介绍张扬的名字,是为了说明他的名字和性格的差异,为下 文写他的请客做铺垫。 B、张扬想借请客和大家联络感情,所以对请客一事特别重视,小说从正反 两面反复渲染他的这种认真态度。 C、人们再三询问张扬请客有什么事,是由于现在社会上大多请客都事出有 因,都是为了某些事。 D、张扬无意间听到同事们的对话,他终于明白了,现在这个社会没事是不 需要请客的。 E、小说以小见大,通过“请客”这件事揭示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启 发人们思考。 14、在“请客”这件事上体现了张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5、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你认为张扬该不该请客?(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我很犀利,我很善良 专访李承鹏 作家李承鹏,“前身”是位足球记者。 曾是八千“足记”大军中一员的李承鹏,至今不能忘记1996年自己第一次被封 杀的经历,是年9月1日,如今的中超当时还叫甲A,山东主场对阵四川全兴。当值 主裁判一次有争议的判罚,导致四川全兴被攻入一球。 隔了五六米远,裁判居然能吹越位,大家都很愤怒,说:“小李,你写,你 文笔好一一我们明天都写 第二天,《斩断黑手》和《改革改到哪里去》两篇文章登载在《四川体育报·足 球风》头版上。报纸刚上市便在成都街头销售一空。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当然是 李承鹏。此外,再无其他批判“黑哨”的文章
请客也有错吗? (选自《读者论坛》2011年5月14日)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一开始介绍张扬的名字,是为了说明他的名字和性格的差异,为下 文写他的请客做铺垫。 B、张扬想借请客和大家联络感情,所以对请客一事特别重视,小说从正反 两面反复渲染他的这种认真态度。 C、人们再三询问张扬请客有什么事,是由于现在社会上大多请客都事出有 因,都是为了某些事。 D、张扬无意间听到同事们的对话,他终于明白了,现在这个社会没事是不 需要请客的。 E、小说以小见大,通过“请客”这件事揭示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启 发人们思考。 14、在“请客”这件事上体现了张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5、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你认为张扬该不该请客?(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我很犀利,我很善良 ——专访李承鹏 作家李承鹏,“前身”是位足球记者。 曾是八千“足记”大军中一员的李承鹏,至今不能忘记1996年自己第一次被封 杀的经历,是年9月1日,如今的中超当时还叫甲 A,山东主场对阵四川全兴。当值 主裁判一次有争议的判罚,导致四川全兴被攻入一球。 “隔了五六米远,裁判居然能吹越位,大家都很愤怒,说:‘小李,你写,你 文笔好——我们明天都写。’” 第二天,《斩断黑手》和《改革改到哪里去》两篇文章登载在《四川体育报·足 球风》头版上。报纸刚上市便在成都街头销售一空。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当然是 李承鹏。此外,再无其他批判“黑哨”的文章
惩罚他的是箴言式的十六个字:停职反省,深刻检查,回家待命,以观后效。 不仅如此,当初的那些共谋者”反戈一击,对他群起而攻之。 此后多年,他又被上峰封杀了18次。但他想说的话,坚决要说,像决堤的洪 水,挡都挡不住。足球评论、杂文都太短小,他要开辟新的战场,他要写小说。 因为我得创造一个世界,我是这个世界的王。这个世界中,坏人总是不得好 我是王,我来决定好人才能得好。” 李承鹏的小说在畅销之列,但在技艺上并不被圈内人认可。李承鹏对此很“感 冒”,急于争辩、驳斥。评论家谢有顺为李承鹏的新作《李可乐抗拆记》写了一篇 书评《让无声的中国发声》,文中说:“李承鹏以他的直接和凌厉,用暴力拆迁做 引子,说出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也说出了当代中国的匮乏。他在《李可乐抗拆记》 书叙事上的粗疏和过度漫画化,有时会使阅读变得太具娱乐效果,但这并不能 掩饰此书的风骨。尤其是在一个喧嚣和静默尖锐对立的年代。正视现实,说出真 话,肯定比艺术修辞上的打磨、雕琢更重要,因为一句真话有时比一个世界还重。” 这篇评论,声援之中,不失公允。 李承鹏在微博上转载了这篇文章。 李承鹏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点儿善事,必是自然而然的。 5·12汶川大地震,李承鹏开着车冲到灾区,在死人堆里扛人。“一身都是 鲜血,哪个作家那时候像我这样?”当时,李承鹏只有8万元存款,他捐了20万元, 其他都是借来的 谈起公益,李承鹏不愿多说,这是他内心的“秘密”,还因为,“闷了那么多年 现在才说,人家说你出新书了炒作。不说了,做了就做了”。 少见的温和。 温和之外的李承鹏,对看不惯的事情,对不同的意见,一定要发声,甚至是 讨伐,而且不遮掩、不文饰,像匕首投枪,带着血溅三步的决绝和勇猛。从刚走 出校门到混迹社会多年,这一点,在李承鹏身上似乎未曾改变。“我就是太犀利, 太尖锐,”他说,“但是我很善良。” (选自《读者·原创版》2011年第3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惩罚他的是箴言式的十六个字:停职反省,深刻检查,回家待命,以观后效。 不仅如此,当初的那些“共谋者”反戈一击,对他群起而攻之。 此后多年,他又被上峰封杀了18次。但他想说的话,坚决要说,像决堤的洪 水,挡都挡不住。足球评论、杂文都太短小,他要开辟新的战场,他要写小说。 “因为我得创造一个世界,我是这个世界的王。这个世界中,坏人总是不得好。 我是王,我来决定好人才能得好。” 李承鹏的小说在畅销之列,但在技艺上并不被圈内人认可。李承鹏对此很“感 冒”,急于争辩、驳斥。评论家谢有顺为李承鹏的新作《李可乐抗拆记》写了一篇 书评《让无声的中国发声》,文中说:“李承鹏以他的直接和凌厉,用暴力拆迁做 引子,说出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也说出了当代中国的匮乏。他在《李可乐抗拆记》 一书叙事上的粗疏和过度漫画化,有时会使阅读变得太具娱乐效果,但这并不能 掩饰此书的风骨。尤其是在一个喧嚣和静默尖锐对立的年代。正视现实,说出真 话,肯定比艺术修辞上的打磨、雕琢更重要,因为一句真话有时比一个世界还重。” 这篇评论,声援之中,不失公允。 李承鹏在微博上转载了这篇文章。 李承鹏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点儿善事,必是自然而然的。 “5·12”汶川大地震,李承鹏开着车冲到灾区,在死人堆里扛人。“一身都是 鲜血,哪个作家那时候像我这样?”当时,李承鹏只有8万元存款,他捐了20万元, 其他都是借来的。 谈起公益,李承鹏不愿多说,这是他内心的“秘密”,还因为,“闷了那么多年, 现在才说,人家说你出新书了炒作。不说了,做了就做了”。 少见的温和。 温和之外的李承鹏,对看不惯的事情,对不同的意见,一定要发声,甚至是 讨伐,而且不遮掩、不文饰,像匕首投枪,带着血溅三步的决绝和勇猛。从刚走 出校门到混迹社会多年,这一点,在李承鹏身上似乎未曾改变。“我就是太犀利, 太尖锐,”他说,“但是我很善良。” (选自《读者·原创版》2011年第3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足球记者的同行们鼓动李承鹏写文章批判“黑哨”,自己却不写,甚至 在他受处罚时落井下石,体现了人心的险恶 B、登载李承鹏两篇批判“黑哨”文章的报纸刚上市便在成都街头销售一空, 取决于李承鹏的文笔而不是其他因素。 C、李承鹏不惜举债救灾,做了许多公益的事,也不愿多说,说明他是一个 善良的人 D、圈内人对李承鹏小说的技艺并不认可。李承鹏对此很感义愤,但他却认 同评论家谢有顺对他的小说的评价 E、作者对李承鹏决绝勇猛敢说真话持似是而非的态度,现实中李承鹏这样 做只会给自己带来无谓的牺牲而于事无补。 14、李承鹏原来是一位足球记者,后来他为什么写起了小说?(4分) 15、李承鹏说“我就是太犀利,太尖锐”“但是我很善良”,结合文本分析 这句话是否矛盾?(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在先秦,主要有这几种人格理想:“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孔子人格 锋芒必露、正义在胸的孟子人格;独往独来、不(lin)去留的庄子人格。这些人 格是值得后人效尤的 项目 指出原处 回答问题 错别字 锋芒必露: 订正: 拼音 li 用词不当 效尤: 订正: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潜藏着教育资源,必须让它们都 会说话。那就是一校园隐形文化 材料二:走进温州市实验中学的校园,随处可见精心的环境艺术布景:用木 雕展现的校训墙、园艺造型的春草池、刻着《爱莲说》的休闲庭院的石桌、架空
A、足球记者的同行们鼓动李承鹏写文章批判“黑哨”,自己却不写,甚至 在他受处罚时落井下石,体现了人心的险恶。 B、登载李承鹏两篇批判“黑哨”文章的报纸刚上市便在成都街头销售一空, 取决于李承鹏的文笔而不是其他因素。 C、李承鹏不惜举债救灾,做了许多公益的事,也不愿多说,说明他是一个 善良的人。 D、圈内人对李承鹏小说的技艺并不认可。李承鹏对此很感义愤,但他却认 同评论家谢有顺对他的小说的评价。 E、作者对李承鹏决绝勇猛敢说真话持似是而非的态度,现实中李承鹏这样 做只会给自己带来无谓的牺牲而于事无补。 14、李承鹏原来是一位足球记者,后来他为什么写起了小说?(4分) 15、李承鹏说“我就是太犀利,太尖锐”“但是我很善良”,结合文本分析 这句话是否矛盾?(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在先秦,主要有这几种人格理想:“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孔子人格; 锋芒必露、正义在胸的孟子人格;独往独来、不(lìn)去留的庄子人格。这些人 格是值得后人效尤的。 项目 指出原处 回答问题 错别字 锋芒必露: 订正: 拼音 lìn: 填写: 用词不当 效尤: 订正: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潜藏着教育资源,必须让它们都 会说话。那就是―校园隐形文化。 材料二:走进温州市实验中学的校园,随处可见精心的环境艺术布景:用木 雕展现的校训墙、园艺造型的春草池、刻着《爱莲说》的休闲庭院的石桌、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