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之阅读 1.(2011·浙江省宁波市) 应聘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 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 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 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 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 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 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 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 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 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 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 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 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 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 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 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 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 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 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 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 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 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 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 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 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 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 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 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第1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之阅读 1.(2011•浙江省宁波市) 应聘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 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 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 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 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 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 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 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 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 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 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 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 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 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 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 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 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 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 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 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 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 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 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 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 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 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 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 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第2页 7.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8.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2)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9.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 说理由。(3分) A.被录取的是母亲B.儿子没被录取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10.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3分) 【答案】 7.①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②替儿子填写表格③替儿子打圆场④陪儿子面试 ⑥替儿子回答问题(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8.(1)“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 感到不满的心理。(2分,意思符合即可)(2)“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 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 印象的心理。(2分,意思符合即可) 9.选择A项,理由可以从文中母亲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着手,也可以从既出 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法着手。选择B项,理由可以从母亲的心理落差着手。 (3分,选择A项得1分,理由2分;选择B项得1分,理由1分;选择C项 能自圆其说得1分) 10.可从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等多个角度提出看法,阐述理由。例:我认为 这种现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等问题。母亲为儿子包办一切,导致儿子缺乏主动性和 责任心。(3分,观点1分,理由阐述2分,意思符合即可) 3.(2011·山东省营市) (三)(8分)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 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 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 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 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 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 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
第2页 7.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 分) 8.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 分) ⑴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⑵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9.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 说理由。(3 分)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10.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3 分) 【答案】 7.①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②替儿子填写表格③替儿子打圆场④陪儿子面试 ⑥替儿子回答问题(3 分,每点 1 分,答出三点即可,语言简洁,意思符合即可) 8.⑴“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 感到不满的心理。 (2 分,意思符合即可) ⑵ “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 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 印象的心理。(2 分,意思符合即可) 9.选择 A 项,理由可以从文中母亲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着手,也可以从既出 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法着手。选择 B 项,理由可以从母亲的心理落差着手。 (3 分, 选择 A 项得 1 分,理由 2 分;选择 B 项得 1 分,理由 1 分;选择 C 项, 能自圆其说得 1 分) 10. 可从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等多个角度提出看法,阐述理由。例:我认为 这种现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等问题。母亲为儿子包办一切,导致儿子缺乏主动性和 责任心。(3 分,观点 1 分,理由阐述 2 分,意思符合即可) 3.(2011•山东省营市) (三)(8 分)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 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 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 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 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 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 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 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
第3页 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郑振铎《猫》 13.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2分) 无奈 14.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 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15.根据选文,对“我”做简要评价。(3分) 【答案】 13.答案:愤怒悔恨悲痛 评分:答对一空得1分,答对两空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原因,①“我”的主观臆断。②猫自 身存在的弱点、缺陷 评分:根据1分;原因答对一个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本题共3 分 15.答案:①凭表明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②惩戒邪恶,表明其正义感。 ③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表明其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评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4.(2011·四川省乐山市) 大医仁心周大新 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90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 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90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 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呐,90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90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 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3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 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 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36-60岁。开腹做肝 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9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2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 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 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 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 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 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 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 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CT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 昨天他还亲自去B超室为病人做过B超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
第3页 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郑振铎《猫》 13.梳理选文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下列填空。(2 分) 无奈 14.从选文及课文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 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 分) 15.根据选文,对“我”做简要评价。(3 分) 【答案】 13.答案:愤怒 悔恨 悲痛 评分:答对一空得 1 分,答对两空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原因,①“我”的主观臆断。②猫自 身存在的弱点、缺陷。 评分:根据 1 分;原因答对一个得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本题共 3 分。 15.答案:①凭表明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②惩戒邪恶,表明其正义感。 ③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表明其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评分:答对一个方面得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4.(2011•四川省乐山市) 大医仁心 周大新 我想,你应该见过年近 90 拄杖而行的老人。你在乡村或城市的街头看 见他们,可能会投去惊喜或羡慕的一瞥:嗬,老寿星! 我猜,你可能也见过年近 90 仍能劳作的老人,他们或在田头薅草,或在家 中做饭,你看见后会很意外:天呐,90 岁了还能干活?多精神的老人! 可我估计,我若是告诉你,有一个近 90 岁的外科医生,仍能上手术台为病 人做肝胆外科手术,有时一天还能做 3 台时,你一定会皱起眉头对这话表示怀疑: 太夸张了吧?给我讲神话? 我当初和你一样:不相信!因为谁都知道,外科医生要能做到术前准确诊断, 术中做得精致,术后治疗得当,并不容易,其最佳年龄是 36—60 岁。开腹做肝 胆手术是大手术,一个近 90 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还去做这样的手术? 今年 2 月下旬,我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之后,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去东方 肝胆外科医院看吴孟超做手术。我心中想的是:我一定要看出个真假来! 那一天早饭后,我在一位医生的带领下,到医院手术准备处领取了一套消过 毒的隔离服。随后,走进了手术医生的换衣间。这时,我看见了吴孟超。和照片 上的他相比,他失去了伟岸和威武,真实的他原来就是一个身材不高、体态偏瘦 的普通老人。 我朝他点头致意,他也朝我点头笑笑,他一定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 我注意他换衣服的动作,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但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 的那种“慢”。 换好衣服的他向手术室走去,我急忙跟上。他走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 两脚迈得很快捷。 进了手术室,他一边跟大家打招呼一边掏出手术专用的眼镜戴上,又麻利地 戴上手术手套,然后走到墙前去查看病人的 CT 片子。这片子他已经看过多次, 昨天他还亲自去 B 超室为病人做过 B 超检查。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
第4页 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 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 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 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 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 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乎乎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 病变的胆。 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 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 作,像极了一个50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 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 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 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90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 3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2010年,他就主刀完成 手术196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已主刀完成14000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 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700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20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 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 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 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 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 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 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 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个90高龄的老人! 个罕见的老人! 16.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3分) 17.文章开头3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3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 用?(4分) 18.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 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4分) 19.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 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5人)
第4页 20 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 1.62 米,那木台是为 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 一副昂然冷峻之状。随着他的眼神改变,手术室里的气氛也骤然一变:一股紧张 弥漫开来。 他站的是主刀的位置,看来他是真的要亲自为病人做手术。 他双手伸进病人的腹腔进行探摸,他的眼睛并未看触摸部位,好像全凭手的 感觉…… 他的一只手朝器械护士这儿一伸,一把手术刀已准确地放到了他手中…… 有血喷出来,他威严地说了句什么,喷血骤然停了…… 他把一块血乎乎的东西放到了托盘里。陪我的医生低声告诉我:已切下病人 病变的胆。 吴孟超继续探手在病人的腹腔里忙,他的动作纯熟而有把握。他下命令的样 子像极了战场上掩蔽部里的指挥员,简短、清楚、有力。他的全程表现和全部动 作,像极了一个 50 多岁的外科医生。一个人一下子显得年轻了几十岁,这真是 神了! 又一个病人被推了进来。吴孟超走近前去,亲切地摸了一下病人的脸,轻声 说:“别害怕!”那病人微微一笑,回答说:“有你在,我啥都不怕。”十几分钟以 后,第二台手术又开始了…… 眼见为实。一个近 90 岁的老人在这天上午为两个病人做了肝胆手术,耗时 3 个多小时,而且都非常成功。 我不能不信。我查了一下有关吴老的统计资料,仅 2010 年,他就主刀完成 手术 196 台。他主攻肝脏外科以来,已主刀完成 14000 多台肝脏手术。按每天平 均两台算,他得连续工作 7000 多天。换算一下,是得连续工作 20 年呀! 接下来,我就特别想弄明白:他,吴孟超,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过 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为何还要让自己如此辛苦?为何不歇息 歇息,享享晚年之乐? 他说:我是一个外科医生,我的岗位是手术台,只有在手术台上,我的心里 才踏实,才舒服,才痛快;再说,做手术时,和年轻人在一起,有时说说话,聊 聊天,我很开心;还有一条,我们外科医生要想多带出好学生,必须上手术台; 最后,是有好多病人希望我亲自给他们主刀,他们信任我,我不能辜负了他们。 只要我还能干,就坚持做到最后,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在手术室里,倒在工作岗 位上,那我会感到幸福…… 一个 90 高龄的老人! 一个罕见的老人! 16.文章题目《大医仁心》该如何理解?(3 分) 17.文章开头 3 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这 3 个段落的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 用?(4 分) 18. 文中说吴孟超“那动作里,也有老年人特有的那种‘慢’”,又说“他走 路的动作让我略有些意外:两脚迈得很快捷”,这互相矛盾吗?为什么?(4 分) 19.吴孟超进手术室后作者有两次描写到他的神态,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 的作用是什么?(4 分) 20.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吴孟超是一个怎样的人。(5 人)
第5页 【答案】 16.(3分) 答:意思是真正的名医不仅医术精湛,同时还应该具备一颗仁慈善良之心 (意思相近即可) 17.(4分) 答:递进关系(2分);这3段放在文章开头层层深入,逐步引出文章主人公 吴孟超,给读者以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分) 18.(4分) 答:不矛盾。(1分)“慢”是说吴孟超作为老人平时正常的动作特点,因为 毕竟他已近90高龄;(1分)而“快捷”是说他进入工作状态时的动作特点,表 现了他对工作极大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让他年轻了许多。(2分) 19.(4分,各2分,酌情给分) 答:神态描写:“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 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 作用:准确地反映了吴孟超对工作严肃认真、投入工作时精神抖擞、自信 沉着、全神贯注和忘我工作的状态。 20.(5分) 答:从外表看,吴孟超是一个相貌平平的普通老人;(1分)但他更是一个 德艺双馨的著名医学专家。(1分)他医术高超,虽年事已高,仍热爱工作,热 爱病人,乐于培养后进,希望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才华和毕生精力。(3 分) 5.(2011·四川省眉山市)《母亲的病友名单》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 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 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 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 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 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 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 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 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 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 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 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 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第5页 【答案】 16.(3 分) 答:意思是真正的名医不仅医术精湛,同时还应该具备一颗仁慈善良之心。 (意思相近即可) 17.(4 分) 答:递进关系(2 分);这 3 段放在文章开头层层深入,逐步引出文章主人公 吴孟超,给读者以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 分) 18.(4 分) 答:不矛盾。(1 分)“慢”是说吴孟超作为老人平时正常的动作特点,因为 毕竟他已近 90 高龄;(1 分)而“快捷”是说他进入工作状态时的动作特点,表 现了他对工作极大的热情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让他年轻了许多。(2 分) 19.(4 分,各 2 分,酌情给分) 答:神态描写:“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 “老态一扫而光,一副昂然冷峻之状。” 作用:准确地反映了吴孟超对工作严肃认真、投入工作时精神抖擞、自信 沉着、全神贯注和忘我工作的状态。 20.(5 分) 答:从外表看,吴孟超是一个相貌平平的普通老人;(1 分)但他更是一个 德艺双馨的著名医学专家。(1 分)他医术高超,虽年事已高,仍热爱工作,热 爱病人,乐于培养后进,希望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才华和毕生精力。(3 分) 5.(2011•四川省眉山市) 《母亲的病友名单》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 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 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 12 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 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 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 11 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 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 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 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 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 24 小时开着。 杨姨是 12 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 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 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 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第6页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 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妺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昨天去医院复査,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 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 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 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 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 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 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 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 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 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 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 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 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 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 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 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髙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 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 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 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起初:悲观 后来 近来 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又甲的表达作用。(4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 笔巨额财产。 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 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 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3分) 【答案】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 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
第6页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 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 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 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 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 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 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 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 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 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 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 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 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 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 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 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 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 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 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 年 8 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 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 分)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 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 11 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 一笔巨额财产。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 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 分)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 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 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3 分) 【答案】 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 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 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 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 起初:悲观 后来: 近来:
第7页 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 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 可) 19.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 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 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 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 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 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 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 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 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 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 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 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 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 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 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 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3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O黎明 1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 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 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 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3年了,想 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 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 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 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3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 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 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 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 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 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
第7页 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 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修辞 1 分,含义理解 1 分,意同即 可) 19.示例 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 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 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 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 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 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 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 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 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 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 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 1 分,作用 2 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 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 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 给 1 分,不充分,不给分。(赞同或不赞同 1 分,理由 2 分)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 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 分,意近即可)。我作为 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 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 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 分,意近即可) (四)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13 分) 味蕾上绽放的爱 ○黎 明 1 记得一位老同事,每次就餐让他点菜时,他总是首点“糖醋排骨”。结果 每次都是吃者甚少,唯独他吃得津津有味,这让我很不解。在一次出差的时候, 我们俩不经意间聊起了这件事。他告诉我,糖醋排骨是他前女友最爱吃的菜,也 是她最擅长做的菜,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能吃上几顿。分手 3 年了,想 念她的同时,也想念她做的糖醋排骨的味道。 2 想必这就是味道的魔力,它不仅能烙进人的记忆里,也能渗入人的情感, 甚至成为贯穿人一生的印记。 3 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 4 喜欢吃咸花生,似乎是我天生的嗜好。小时候,家里虽然每年能收上四五 担花生,但吃咸花生对我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儿。因为家里穷,父母指望着能 多卖点钱给我们兄妹 3 个凑学费。只有在我们兄妹仨,眼巴巴地看着邻居家小孩 吃咸花生馋得直流口水的时候,妈妈于心不忍才勉强给我们煮一小把。煮好后我 负责分成 3 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虽然每堆只有几颗,却能让我们兄妹仨乐上 好几天,因为我们都非常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味道。 5 妈妈煮咸花生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可是我们这些爱吃咸花生的孩子们却 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甚至两三年都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 花生晒干分成 3 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的手上。每当在异地他乡吃着妈妈千
第8页 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 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 父母。 6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 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 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 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 10、第4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 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你1、分析“一且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 【答案】 (三)6.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2分) 7、(1)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需要的人。(2分)(2)她从丧子 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 用处。(2分) 8.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了守墓人诚实善良、富有爱心的性格特征,表现了 老妇人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转变过程,提示了生活的真谛。其次,还通过神态描 写刻画了老妇人前后不同的神态。(指出手法2分,阐述合理2分,共4分) 四)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 花生两件事。(线索1分,两件事各1分。共3分) 10、“我负责分成3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 好,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1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1分。共3 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 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分,点明“上承什么”1分,“下启什么” 1分,共3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 的爱”是引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 存储的爱的赞美。(“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1分,“爱的赞美”2分,共4分 8.2011年江苏省泰州市《拥你入睡》 (五)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完成18一21题。(20分)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
第8页 里迢迢寄来的咸花生,心里总是暖洋洋的,舌尖上的味蕾也总能准确地识别那种 熟悉的味道,一种被爱的味道。品着这爱的味道,也使我们更加惦念家中年迈的 父母。 6 出门在外,也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买咸花生解馋,但我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 那种味道。妈妈煮的咸花生和买来的咸花生味道确实不一样。因为这正如歌中所 唱,妈妈煮的花生里夹杂着“爱的味道”。 7 味道通常蕴含着人生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让人无法抗拒。味蕾上绽 放出来的爱,会让我们感怀一种特别的情愫,想念一位深爱的人,抑或怀念一段 难忘的往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 分) 10、第 4 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 3 大包,分别寄到我们 三兄妹的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 分) 11、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3 分) 12、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分) 【答案】 (三)6.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2 分) 7、(1)把鲜花送给爱花的活着的人,送给需要的人。(2 分)(2)她从丧子 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需要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 用处。(2 分) 8.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了守墓人诚实善良、富有爱心的性格特征,表现了 老妇人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转变过程,提示了生活的真谛。其次,还通过神态描 写刻画了老妇人前后不同的神态。(指出手法 2 分,阐述合理 2 分,共 4 分) (四)9、文章以味道为线索,记叙了朋友爱点“糖醋排骨”和自己爱吃咸 花生两件事。(线索 1 分,两件事各 1 分。共 3 分) 10、“我负责分成 3 小堆,三兄妹各占一堆”。说明一家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 好,妈妈对孩子的思念越来越重。(前一问 1 分,后一问两层意思各 1 分。共 3 分) 11、承上启下。上承味道不仅烙有人的记忆,也渗有人的情感;下启对咸花 生这种特殊味道的回忆。(“承上启下”1 分,点明“上承什么”1 分,“下启什么” 1 分,共 3 分。) 12、“绽放”本是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这里的“绽放 的爱”是引申义,以此为题有点明主题,统领全文的作用,意在表达作者对味蕾 存储的爱的赞美。(“点明主题”“统领全文”各 1 分,“爱的赞美”2 分,共 4 分 8.2011 年江苏省泰州市 《拥你入睡》 (五)阅读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一文,完成 18 一 21 题。(20 分)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
第9页 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 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 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 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 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 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 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惜惜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 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 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 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 玩着玩膩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 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 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 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 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 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 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 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 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 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 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 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 着了 ⑧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 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 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 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⑩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 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 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⑩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8.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第9页 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 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 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 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 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 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 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惜惜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 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 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 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 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 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 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 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 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 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 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 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 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 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 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 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 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 着了。 ⑧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 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 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 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 ⑩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 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 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 ⑩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 ,有删改) 18.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19.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 分)
第10页 (1)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2分) (2)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0.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4分) 21.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 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6分)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 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背 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 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 参考答案 18.(1)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2)开始长胡须,出现了 喉结;(3)与父母欲近还远的青春期心理。(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19.(1)一是指儿子不期而至的亲昵行为带给“我”的惊喜(1分);二是 指“我”对儿子短暂易逝的亲昵行为的珍惜(1分)。 (2)①以比喻(“儿子”像“小鸟”蹦上枝头)来表现此前儿子的纯真、可 爱、调皮和父子亲昵的温馨情景(2分);②表现了对儿子因为长大而不再与“我” 亲昵的惋惜、怅惘的心理(2分)。 20.①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 而紧凑;②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③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 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答到两点即可得4分) 21.示例一: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 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丰子恺先生的做法则过于简 单粗暴。 示例二: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 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本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而不忘亲近儿子;丰子 恺先生在伤害孩子心灵之后,能善于自省与自责。 (作出欣赏或不欣赏的判断并陈述理由,得2分;在比较中陈述对另外两位 父亲的看法,各得2分) 9.(2011年大连市)《回家去问妈妈》 (二)阅读《回家去问妈妈》,完成20-24题。(22分)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冋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
第10页 ⑴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2 分) ⑵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20.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4 分) 21.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 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6 分)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 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 背 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 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 参考答案: 18.(1)躲着换内裤,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2)开始长胡须,出现了 喉结;(3)与父母欲近还远的青春期心理。(答到两点即可得 4 分) 19.(1)一是指儿子不期而至的亲昵行为带给“我”的惊喜(1 分);二是 指“我”对儿子短暂易逝的亲昵行为的珍惜(1 分)。 (2)①以比喻(“儿子”像“小鸟”蹦上枝头)来表现此前儿子的纯真、可 爱、调皮和父子亲昵的温馨情景(2 分);②表现了对儿子因为长大而不再与“我” 亲昵的惋惜、怅惘的心理(2 分)。 20. ①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 而紧凑;②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象空间;③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 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答到两点即可得 4 分) 21.示例一: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 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丰子恺先生的做法则过于简 单粗暴。 示例二: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 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本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而不忘亲近儿子;丰子 恺先生在伤害孩子心灵之后,能善于自省与自责。 (作出欣赏或不欣赏的判断并陈述理由,得 2 分;在比较中陈述对另外两位 父亲的看法,各得 2 分) 9.(2011 年大连市 )《回家去问妈妈》 (二)阅读《回家去问妈妈》,完成 20-24 题。(22 分)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