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月考试卷 姓名 得分 、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文学常识(4分) (1)山水名胜,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文。醉翁亭因一文化名人而 名满天下,请指出这一文化名人是谁。(2分)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田园诗派开创者的诗风 请说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 2.成语积累(4分)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写景游记的古代散文名篇。文字精练优美 许多有生命力的语言沿用至今成为成语,请写出四条这样的成语 3.名句积累(8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欲渡黄河塞川 采菊东篱下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醉翁亭记》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 二、阅读理解(74分)
八年级月考试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平台(16 分) 1.文学常识(4 分) (1)山水名胜,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文。醉翁亭因一文化名人而 名满天下,请指出这一文化名人是谁。(2 分)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田园诗派开创者的诗风, 请说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 2.成语积累(4 分)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是写景游记的古代散文名篇。文字精练优美, 许多有生命力的语言沿用至今成为成语,请写出四条这样的成语。 3.名句积累(8 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 ______。 _______ 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欲渡黄河塞川,___ ______。 采菊东篱下,______ ___。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中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7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 己,曰奉壹。 1.本文作者 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他曾被贬为永州 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山水游记多篇,合称 本文是其 中的 篇。(3分 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蒙络摇缀(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斗折蛇行( (4)悄怆幽邃( 3文中第2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写作的妙处何在? 分) 4.文中高度概括潭中氛围的是哪八个字?(2分) 5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4分)
(一)文言文阅读(16 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 己,曰奉壹。 1.本文作者_________,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他曾被贬为永州 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山水游记多篇,合称____ _____,本文是其 中的_________篇。(3 分) 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蒙络.摇缀(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斗折蛇.行( ) (4)悄怆..幽邃( ) 3.文中第 2 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写作的妙处何在? (3 分) 4.文中高度概括潭中氛围的是哪八个字?(2 分) 5.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 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周遭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 个大圆是重合着的,是天和地热吻时留下的痕迹。自己作孩童的时候 这个大圆就 种底护感、安全感;后来年罗洲 了的是 以为它是 烂漫的奇思和惑 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 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 至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到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 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这样 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刺痛了一个 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 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摩它们。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 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暗天 气中就不是;在孩子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原来 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已的 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 遭的地平线 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 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的面积大些,谁就得 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 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 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圈子的 存在,才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伸,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无边广大世界 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事阅人 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 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 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们地平线之外
(二)现代文阅读(26 分) 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 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周遭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 个大圆是重合着的,是天和地热吻时留下的痕迹。自己作孩童的时候, 看到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 鸟之笼、骥之辔了。反正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和憨拙的气力,在一 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 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及 至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到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 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这样 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刺痛了一个 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越是诅恨它,就越要揣摩它们。我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 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暗天 气中就不是;在孩子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原来, 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 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的 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 遭的地平线。 诅恨一个原来没有的事物,其实是在诅恨你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 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的面积大些,谁就得 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 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 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子吧。人,只有感到圈子的 存在,才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伸,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无边广大世界, 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事阅人 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 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 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们地平线之外;
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又会知道,我 们脚下的大地每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 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向导,走出 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 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 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一世如藏身巨蚌一隅,或许,是他 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的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 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 看得见地平线,但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见地 平线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1)庇护()(2)憨拙()(3)诅恨() (4)巨蚌() 文章第1段中,“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你认为这句话在文章中 起什么作用?(2分) 3读罢第2段的画线句,你一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请用一段话把你 成长历程中类似的感受或当时的想法,真实生动地描写出来。(4分) 4作者在少年时追随地平线而对其产生诅恨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 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5随着自己认识的加深,作者对地平线又有新的认识,所以作者说 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分)
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又会知道,我 们脚下的大地每处都是地平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 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向导,走出 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 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 阳花又叫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谢忱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一世如藏身巨蚌一隅,或许,是他 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的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 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 看得见地平线,但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见地 平线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 分) (1)庇.护( ) (2)憨拙.( ) (3)诅.恨( ) (4)巨蚌.( ) 2.文章第 1 段中,“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你认为这句话在文章中 起什么作用?(2 分) 3.读罢第 2 段的画线句,你一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请用一段话把你 成长历程中类似的感受或当时的想法,真实生动地描写出来。(4 分) 4.作者在少年时追随地平线而对其产生诅恨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 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3 分) 5.随着自己认识的加深,作者对地平线又有新的认识,所以作者说: “人,只有感到圈子的存在,才能走出圈子。”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 分)
6.作者由对地平线的诅恨,转化为对地平线的谢忱,你认为这种感情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3分) 7.作者以地平线为象征,认为人应该认识自己的局限性,从而不断扩 展自己的胸襟,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段话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不 少于50字)(6分) (三)文言文阅读(32分) 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 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箱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B) 往来而不绝着,滁游人也。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 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2分) A.(A处B.(B)处C.(0)处D.①)处 2.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 娛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3.能表明本段内容的核心的一项是(3分)( A.滁人游B.太守宴C.众宾欢D.太守醉 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 形
6.作者由对地平线的诅恨,转化为对地平线的谢忱,你认为这种感情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3 分) 7.作者以地平线为象征,认为人应该认识自己的局限性,从而不断扩 展自己的胸襟,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段话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不 少于 50 字)(6 分) 。 (三)文言文阅读(32 分) 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 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B) 往来而不绝着,滁游人也。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 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射者中,弈者胜,(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D)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2 分)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 之一。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 娱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3.能表明本段内容的核心的一项是 ( 3 分) ( ) A.滁人游 B.太守宴 C.众宾欢 D.太守醉 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 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 的情形 5.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段描写暗示了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B.本段描写了太守与 民同乐的场面。 C.本段刻画了一个嗜酒如命、整日沉迷于宴饮之中的太守形象。 D.本段暗示了太守与下属融洽、无拘无束的亲密关系 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日出而林霏开( (2)伛偻提携( (3)弈者胜( (4)觥筹交错( 7.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写山间夏季之景的句子是: (2)写太守与民同乐时醉态的句子是: 8.第2自然段作者着力刻画了哪几幅欢乐图?其中重点是什么(3分) 9.文中写太守的“醉态”,很有特色,那么,太守是因何而醉的?他 为何要就此深深陶醉呢?(4分) 10.欧阳修这位作家的人生经历你熟悉吗?请根据你所搜集的有关作 家的资料,谈谈你从欧阳修身上所得到的人生启示。(4分) 作文:阅读下面材料,请以“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为话 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5分) 材料1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2苏格拉底说:“不要将任何让你生气的行为施于别人。” 材料3希伯来圣人说:“你厌倦的不要给同伴,这就是一部完整 的人类道德法典。 附:卷面书写5分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 的情形 5.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 ) A.本段描写暗示了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B.本段描写了太守与 民同乐的场面。 C.本段刻画了一个嗜酒如命、整日沉迷于宴饮之中的太守形象。 D.本段暗示了太守与下属融洽、无拘无束的亲密关系。 6.解释下列加点词。(4 分) (1)日出而林霏..开( ) (2)伛偻..提携( ) (3)弈.者胜( ) (4)觥筹..交错( ) 7.按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4 分) (1)写山间夏季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太守与民同乐时醉态的句子是:__ _____,___ ______。 8.第 2 自然段作者着力刻画了哪几幅欢乐图?其中重点是什么(3 分) 9.文中写太守的“醉态”,很有特色,那么,太守是因何而醉的?他 为何要就此深深陶醉呢?(4 分) 10.欧阳修这位作家的人生经历你熟悉吗?请根据你所搜集的有关作 家的资料,谈谈你从欧阳修身上所得到的人生启示。(4 分) 三、作文:阅读下面材料,请以“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为话 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5 分) 材料 1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 2 苏格拉底说:“不要将任何让你生气的行为施于别人。” 材料 3 希伯来圣人说:“你厌倦的不要给同伴,这就是一部完整 的人类道德法典。” 附:卷面书写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