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逻辑 Digital Logic》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参考)第三章 门电路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4,文件大小:7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三章习题 、填空题 TIL与非门输入端采用多发射极管的主要作用是 2.TIL与非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是 3.TTL或非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是 TIL与非门输出端采用推拉式输出的主要作用是 5.T∏L与非门的灌电流负载发生在输出电平情况下,负载电流越大,则输出电平越 6.门电路输入端个数称为门的 系数,门电路带同类门数量的多少称为门的 系数。 7.TTL三态门的三种可能的输出状态分别是 8.在TIL三态门、OC门、与非门和异或门电路中,能实现线与功能的门电路有 能实现总线连接方式的门电路有 9.CMOS门电路与TTL门电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10.用工作速度来评价TTL和CMOS集成电路,速度快的集成电路为 二、选择题 TTL与非门的噪声容限用VM表示,CMOS与非门的噪声容限用Ⅴc表示,在Vc=ⅤD 条件下,你认为()。 A. VNTEV NC C. VNT> VNC 个三输入TIL或非门,有两个输入端分别接A和B,另一个输入端经10kΩ电阻接 地,该或非门的输出( A.为0 B为1 C.为A十B 3.一个三输入CMOS或非门,有两个输入端分别接A和B,另一个输入端经10kg电阻接 地,该或非门的输出( A.为低电平B.为A+BC.没有输出 4.能够传输模拟信号的是( A.三态门 B.OC门 C.CMOS传输门 5.可以与总线相接的逻辑门是( ) AOC门 B.OD门 C.CMOS三态门 6.可以实现线与的逻辑门是

第三章习题 一、填空题 1.TTL 与非门输入端采用多发射极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TTL 与非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TTL 或非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TL 与非门输出端采用推拉式输出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TTL 与非门的灌电流负载发生在输出____电平情况下,负载电流越大,则输出电平越 _______。 6.门电路输入端个数称为门的________系数,门电路带同类门数量的多少称为门的_________ 系数。 7. TTL 三态门的三种可能的输出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在 TTL 三态门、OC 门、与非门和异或门电路中,能实现线与功能的门电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实现总线连接方式的门电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CMOS 门电路与 TTL 门电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工作速度来评价 TTL 和 CMOS 集成电路,速度快的集成电路为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TTL 与非门的噪声容限用 V NT表示,CMOS 与非门的噪声容限用 VNC表示,在 VCC=VDD 条件下,你认为( ) 。 A. VNT=V NC B. VNTVNC 2. 一个三输入 TTL 或非门,有两个输入端分别接 A 和 B,另一个输入端经 10k  电阻接 地,该或非门的输出( ) 。 A. 为 0 B.为 1 C.为 A 十 B 3.一个三输入 CMOS 或非门,有两个输入端分别接 A 和 B,另一个输入端经 10k  电阻接 地,该或非门的输出( ) 。 A. 为低电平 B. 为 A  B C. 没有输出 4. 能够传输模拟信号的是( )。 A.三态门 B. OC 门 C. CMOS 传输门 5.可以与总线相接的逻辑门是( )。 A.OC 门 B. OD 门 C. CMOS 三态门 6. 可以实现线与的逻辑门是( )

A.OC门 B.三态门 C.传输门 三、简答题 1.TTL标准与非门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2.TI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说明什么问题?从特性曲线上可以得到UoH、UoL、Um和Um 等参数,这些参数代表什么意义 3.TIL电路实现线与逻辑功能可以采用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说明其原理。 4.抗饱和TTL电路为什么可以提高开关速度? 5.CMOS门电路与TIL门电路相比有哪些优点? 6.CMOS门电路不使用的输入端不允许悬空,为什么? 7.当TIL门电路驱动CMOS门电路时,是否需要增加接口电路?为什么 8.为什么说电压、电流参数是门电路之间实现正确连接的主要参数? 四、应用题 二极管限幅电路如下图(a)、(b)所示,已知E=6V,输入信号电压v=10 Sin ot(),二极 管的正向电压可以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Vo的波形 R V D D + E E (a) 2.二极管双限限幅电路如下图所示,若输入信号电压v=15 sin or(),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可以 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Vo的波形。 10k 10 k Q2 Ike E1 2V lavO (b) 3.在下图所示电路中,如果R1=43Kg,R2=16Kg,Rc=1.5Kg2,Vc=12V,VBB=8V,Vc1=5V

A. OC 门 B.三态门 C.传输门 三、简答题 1.TTL 标准与非门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2. TTL 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说明什么问题?从特性曲线上可以得到 UOH、UOL、UIH和 UIL 等参数,这些参数代表什么意义? 3.TTL 电路实现线与逻辑功能可以采用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说明其原理。 4.抗饱和 TTL 电路为什么可以提高开关速度? 5.CMOS 门电路与 TTL 门电路相比有哪些优点? 6. CMOS 门电路不使用的输入端不允许悬空,为什么? 7.当 TTL 门电路驱动 CMOS 门电路时,是否需要增加接口电路?为什么? 8.为什么说电压、电流参数是门电路之间实现正确连接的主要参数? 四、应用题 1.二极管限幅电路如下图(a)、(b)所示,已知 E=6V,输入信号电压V 10 sin t(V ) I   ,二极 管的正向电压可以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 Vo 的波形。 2.二极管双限限幅电路如下图所示,若输入信号电压V 15sin t(V ) I   ,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可以 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 Vo 的波形。 3.在下图所示电路中,如果 R1=4.3 K ,R2=16 K ,RC=1.5 K ,VCC=12V,VBB=8V,VC1=5V, VI VO VI VO

输入信号V1的高电平为5.5V,低电平为0.3V,试问 (1)当半导体三极管β=30时,三极管能否可靠地饱和与截止? (2)为了保证半导体三极管在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能可靠饱和,三极管的B值最小应为多 (3)为了保证半导体三极管在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能可靠截止,VBB的最低值应为多少? 4.如下图所示电路。已知G1、G2均为TIL与非门,其输出高电平VoH=36V,输出低电平 Ⅴou=0.3V,最大允许拉电流I灬M=400μA,最大允许灌电流LM=10mA:三极管工作在开关状 态,导通时VB=07V,饱和时VcEs=0.3V,β=40:发光二极管导通压降VD=2V,发光时正 向电流ID=5~10mA。试问: (1)G1、G2工作在什么状态时发光二极管可能发光? (2)三极管的集电极电阻Rc的取值范围有多大? (3)若Rc=3009,则基极电阻RB的取值范围有多大? qVc 业彡

输入信号 VI的高电平为 5.5V,低电平为 0.3V,试问: (1)当半导体三极管  =30 时,三极管能否可靠地饱和与截止? (2)为了保证半导体三极管在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能可靠饱和,三极管的  值最小应为多 少? (3)为了保证半导体三极管在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能可靠截止,VBB的最低值应为多少? 4.如下图所示电路。已知 G1、G2均为 TTL 与非门,其输出高电平 VOH=3.6V,输出低电平 VOL=0.3V,最大允许拉电流 IHM=400µA,最大允许灌电流 ILM=10mA;三极管工作在开关状 态,导通时 VBE=0.7V,饱和时 VCES=0.3V,  =40;发光二极管导通压降 VD=2V,发光时正 向电流 ID=5~10mA。试问: (1)G1、G2工作在什么状态时发光二极管可能发光? (2)三极管的集电极电阻 RC的取值范围有多大? (3)若 RC=300  ,则基极电阻 RB 的取值范围有多大? VO VI VCC VC1 -VBB R2 R1 RC

5.测试电路如下图所示,电压表使用5V量程,内阻为20KΩ/V,试说明TIL与非门输入 端B在下列情况下电压表所测得的输入端A的电压值各为多少 (1)A端悬空。 TTL (2)A端接低电平0.3V。 A (3)A端接高电平32V。 (4)A端经51g电阻接地。 (5)A端经5KΩ电阻接地

5.测试电路如下图所示,电压表使用 5V 量程,内阻为 20K  /V,试说明 TTL 与非门输入 端 B 在下列情况下电压表所测得的输入端 A 的电压值各为多少。 (1)A 端悬空。 (2)A 端接低电平 0.3V。 (3)A 端接高电平 3.2V。 (4)A 端经 51  电阻接地。 (5)A 端经 51K  电阻接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