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西安石油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 填表时间:2005年11月16日 课程名称 管理信息系统 所在院(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 课程负责人刘永爱 职称 副教授出生年月日192年1月 课程基本条件:(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课程特色) 教学队伍 (一)人员的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 所学专业 刘永爱 1962.11硕士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 刘松华 女女男男女男男 1962.01硕士 副教授 财务会计专业 施宏伟 1965.11博士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俊亭 1972.11 硕士讲师计算机辅助技术 李国英 197.01硕士助教管理科学与工程 朱养鹏 1975.05硕士助教 计算机应用 1977. 硕士助教系统与运用工程 (二)人员整体结构 课程负责人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带头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 研能力,一直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思维活跃、知识结 构新、创新能力强的青年教师。 1.教学队伍整体素质高。 7人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硕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3人。 2.教学梯队合理 副教授、讲师、助教职称梯队合理。 3.知识结构科学。 7位教师除了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工作外,还分别侧重研究运筹学、数据库原 理与应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网站设计、会计信息
—1— 附件1: 西安石油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 填表时间:2005年11月16日 课程名称 管理信息系统 所在院(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 课程负责人 刘永爱 职 称 副教授 出生年月日 1962年11月 课程基本条件:(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课程特色) 一、 教学队伍 (一)人员的基本情况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 历 职 称 所学专业 刘永爱 女 1962.11 硕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刘松华 女 1962.01 硕士 副教授 财务会计专业 施宏伟 男 1965.11 博士 副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俊亭 男 1972.11 硕士 讲 师 计算机辅助技术 李国英 女 1977.01 硕士 助 教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朱养鹏 男 1975.05 硕士 助 教 计算机应用 候 柯 男 1977.05 硕士 助 教 系统与运用工程 (二)人员整体结构 课程负责人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带头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 研能力,一直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工作。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思维活跃、知识结 构新、创新能力强的青年教师。 1.教学队伍整体素质高。 7人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硕士生导师2 人。副教授3人。 2.教学梯队合理。 副教授、讲师、助教职称梯队合理。 3.知识结构科学。 7 位教师除了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工作外,还分别侧重研究运筹学、数据库原 理与应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网站设计、会计信息
系统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研究情况 1.教学队伍发表的教改论文情况: []解析“学生逃课”现象,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2004年第10卷 [2]基于灰色关联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年6期 [3]基于布态识别的远距离身份认证,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9期 4]关于会计专业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考,《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1999 年1期(1) 5]用 EXCEL分解混合成本,《上海会计》,2000年12期(1) 阿6]计算机软件业软件开发成本的属性界定问题探讨,《情报杂志》,2000年2期(1) 7计算机教育模式的思考,《陕西农业科学》,2000年12期(1) 8]会计申算化模式探讨,《当代经济科学》,200年(1) [9]基于 EXCEL环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探讨,《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2001 年2期 [10]用EXHL建立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用方法,《西部高新科技》,2000年56期 [l石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教材结构与内容研究,《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西北 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期 [2】基于EXCL的《会计学》账务处理动态演示系统的设计方法探讨,《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10期 2.教学队伍的教改项目 2002-2003年参与“西安石油大学《会计学》课程重点建设”项目,编写《会计学习题集》 三章,编制教学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3.获奖情况 2005年8月论文“《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获陕西教育委员会“现代教育 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二、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和工商管理类、经济 学类学生的基础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目前企业 解决管理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交叉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包括计 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系统科学和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
—2— 系统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研究情况 1.教学队伍发表的教改论文情况: [1] 解析“学生逃课”现象,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2004年第10卷 [2] 基于灰色关联的虚拟企业伙伴选择,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年6期 [3] 基于布态识别的远距离身份认证,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19期 [4] 关于会计专业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思考,《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1999 年1 期(1) [5] 用EXCEL分解混合成本,《上海会计》,2000年12期(1) [6] 计算机软件业软件开发成本的属性界定问题探讨,《情报杂志》,2000年2期(1) [7] 计算机教育模式的思考,《陕西农业科学》,2000年12期(1) [8] 会计电算化模式探讨 ,《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 (1) [9] 基于EXCEL环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探讨,《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2001 年2 期 [10] 用EXCEL建立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用方法,《西部高新科技》,2000年5-6期 [11] 石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教材结构与内容研究,《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西北 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期 [12] 基于EXCEL的《会计学》账务处理动态演示系统的设计方法探讨,《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10期 2.教学队伍的教改项目 2002-2003年参与“西安石油大学《会计学》课程重点建设”项目,编写《会计学习题集》 三章,编制教学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3.获奖情况 2005年8 月论文“《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获陕西教育委员会“现代教育 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二、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和工商管理类、经济 学类学生的基础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目前企业 解决管理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交叉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包括计 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系统科学和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
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MS涉及的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研究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和应用;反过来在开发和应用的实践中形成理论。其学科内容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进 步和完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时代背景和专业 要求。进一步深入地学习管理学、信息学、系统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更深刻地认识管理 信息系统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概论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分类等方面内容的理解。是学习本课程的总论,重点要理清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信息时代与现代化管理的特点;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 统的结构;了解制造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规划。 第三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计算机 软件、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为在系统设计中了解所涉及的有关信息技术 的概念打好基础。理解并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掌握信息模型的设计与应用;掌握ER图 的绘制、转换。掌握数据库设计规范化设计方法;掌握INF、2NF、3NF的应用。 第四部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 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开发阶段。 通过学习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和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以及这些方 法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步骤;并能了解现代软件工程中新开发管理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 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能够将现实的业务需求汇总、整理并分析出来,能够利用相关工具, 表达现实业务的逻辑关系。掌握一些初步的系统设计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进一步地将 系统分析的结果转换到系统设计。了解信息系统实施的内容与方法,掌握信息系统的测试方 法;理解系统的评价指标,并能运用指标对信息系统的性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第五部分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并对信息系 统做出合理的评价。介绍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 了解电子商务给企业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并了解电子商务的安全、支付等问题。了解 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行为,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基本模式与功能,以及电子政
—3— 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MIS涉及的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论研究指导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和应用;反过来在开发和应用的实践中形成理论。其学科内容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而进 步和完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绪论 主要介绍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时代背景和专业 要求。进一步深入地学习管理学、信息学、系统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更深刻地认识管理 信息系统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分类等方面内容的理解。是学习本课程的总论,重点要理清概念,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了解信息时代与现代化管理的特点;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 统的结构;了解制造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规划。 第三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计算机 软件、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为在系统设计中了解所涉及的有关信息技术 的概念打好基础。理解并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掌握信息模型的设计与应用;掌握 E-R 图 的绘制、转换。掌握数据库设计规范化设计方法;掌握 1NF 、 2NF 、 3NF 的应用。 第四部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 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开发阶段。 通过学习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和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以及这些方 法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步骤;并能了解现代软件工程中新开发管理方法。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 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能够将现实的业务需求汇总、整理并分析出来,能够利用相关工具, 表达现实业务的逻辑关系。掌握一些初步的系统设计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进一步地将 系统分析的结果转换到系统设计。了解信息系统实施的内容与方法,掌握信息系统的测试方 法;理解系统的评价指标,并能运用指标对信息系统的性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第五部分 信息系统的管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并对信息系 统做出合理的评价。介绍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 了解电子商务给企业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并了解电子商务的安全、支付等问题。了解 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行为,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基本模式与功能,以及电子政
务系统的结构及其建设情况。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并了解信息系统对未来组织和社会 将产生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条件: 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解,利用学院电子商务实验室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和系统模拟 四、教学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针对本科生,主要采用案例和理论介绍为主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效果: 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作用、技术基础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管理 信息系统观点来分析企业和组织,来开发企业和组织的信息系统;使学生理解现代信息技术 的潜能,理解现代组织和企业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及潜能解决企业管理问题,从而获得企 业和组织的核心能力。 六、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在讲述清楚基本知 识和原理的基础上,加强案例教学。釆用多媒体形式教学,以深入浅出、实用高效、互动互 助为原则进行精心编排,全方面提升学习效率和实际操作能力。 1.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本科生类似课程中书本知识与专家经验、现实世界相 脱节的问题;课程内容丰富,结合任课教师开发经验,以企业资源计划(ERP)、 Intemet、电 子贸易和电子商业的内容贯穿全课程,并以多家企业和组织为实例,实际讲解了企业中的管 理、组织与技术应用及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来学习理论知识; 2.建立一个以组织、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为指导,以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实践 为核心,以信息系统项目组织与管理为保障,以相关技术发展为支撑的完整的与时俱进的课 程内容体系; 3.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而且还强调培养合作精神,提倡团队合作, 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核心 课程,也是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 销等专业的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涉及范围较广。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
—4— 务系统的结构及其建设情况。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并了解信息系统对未来组织和社会 将产生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条件: 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解,利用学院电子商务实验室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和系统模拟 演示。 四、教学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针对本科生,主要采用案例和理论介绍为主的教学模式。 五、 教学效果: 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作用、技术基础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管理 信息系统观点来分析企业和组织,来开发企业和组织的信息系统;使学生理解现代信息技术 的潜能,理解现代组织和企业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及潜能解决企业管理问题,从而获得企 业和组织的核心能力。 六、课程特色: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在讲述清楚基本知 识和原理的基础上,加强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形式教学,以深入浅出、实用高效、互动互 助为原则进行精心编排,全方面提升学习效率和实际操作能力。 1.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本科生类似课程中书本知识与专家经验、现实世界相 脱节的问题;课程内容丰富,结合任课教师开发经验,以企业资源计划(ERP)、Internet、电 子贸易和电子商业的内容贯穿全课程,并以多家企业和组织为实例,实际讲解了企业中的管 理、组织与技术应用及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来学习理论知识; 2.建立一个以组织、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为指导,以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实践 为核心,以信息系统项目组织与管理为保障,以相关技术发展为支撑的完整的与时俱进的课 程内容体系; 3.教学过程中不仅强调知识学习、技能掌握,而且还强调培养合作精神,提倡团队合作, 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4.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核心 课程,也是经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 销等专业的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涉及范围较广。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 能之一
课程建设内容: 针对本科生没有企业管理和组织的切身经验,学习的驱动力相对较被动,注重学科的系统 性和知识性及有较多的时间用于看书和讨论的特点。本课程建设的内容为: 1.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教学大纲 针对管理科学、工商管理和经济类学生的特点,在现有教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借鉴 其他同行做法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认真地研究,进一步地完善 2.选定或自编相应的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重视教材建设的问题,主讲教师可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并选定 相关的参考书。 3.进行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 根据教学大纲中各个章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收集、整理实际的案例,进行汇编,制作幻灯 片等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设计出适合教学过程中相应的课程设计题目,并利用现有的实验室 进行系统模拟演示,以此为模板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4.着手进行题库的建设,争取使其中比较规范化的内容实现无纸化考试。将学生动手实验 的能力纳入课程考核中。 5.收集整理相应的教学模型库和知识库,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积累更丰富的资料。 200512-20061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选定相应的教材;针对管理科学、 工商管理和经济类学生的特点,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广泛认真地研究, 进一步完善。并选定相应的教材,选定参考书 20062-20067进行教学案例的收集、分析及整理工作。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的题目及相应的内容 2006720061进行试题库的建设,并设计无纸化考试系统。 2006l1-20071进行题库的建设和无纸化考试系统的测试。 20071~2007集成所收集的教学案例,形成相应的模型库和知识库;实现课程中规范化 的知识进行无纸化考试。并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纳入课程考试中
—5— 课程建设内容: 针对本科生没有企业管理和组织的切身经验,学习的驱动力相对较被动,注重学科的系统 性和知识性及有较多的时间用于看书和讨论的特点。本课程建设的内容为: 1.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教学大纲 针对管理科学、工商管理和经济类学生的特点,在现有教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借鉴 其他同行做法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认真地研究,进一步地完善。 2.选定或自编相应的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重视教材建设的问题,主讲教师可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并选定 相关的参考书。 3.进行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 根据教学大纲中各个章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收集、整理实际的案例,进行汇编,制作幻灯 片等多媒体教学课件。同时设计出适合教学过程中相应的课程设计题目,并利用现有的实验室 进行系统模拟演示,以此为模板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4.着手进行题库的建设,争取使其中比较规范化的内容实现无纸化考试。将学生动手实验 的能力纳入课程考核中。 5.收集整理相应的教学模型库和知识库,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积累更丰富的资料。 2005.12~2006.1 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选定相应的教材;针对管理科学、 工商管理和经济类学生的特点,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广泛认真地研究, 进一步完善。并选定相应的教材,选定参考书。 2006.2~2006.7 进行教学案例的收集、分析及整理工作。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的题目及相应的内容。 2006.7~2006.11 进行试题库的建设,并设计无纸化考试系统。 2006.11~2007.1 进行题库的建设和无纸化考试系统的测试。 2007.1~2007.7 集成所收集的教学案例,形成相应的模型库和知识库;实现课程中规范化 的知识进行无纸化考试。并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纳入课程考试中
经费预算及建设措施: 本课程在一年半时间内: 资料及案例整理、汇编并制作幻灯片: 5000元 教材的选定或自编 000元 题库的收集、整理: 1000元 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5000元 模型库和知识库的建立: 000元 共计15000元 院、系意见:(院、系对该课程经费支持额度) 院、系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签字:
—6— 经费预算及建设措施: 本课程在一年半时间内: 资料及案例整理、汇编并制作幻灯片: 5000元 教材的选定或自编: 2000元 题库的收集、整理: 1000元 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5000元 模型库和知识库的建立: 2000元 共计15000元 院、系意见:(院、系对该课程经费支持额度) 院、系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签字:
二、校级精品课程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K) 级指标 值4) ABCD 1.0.0.0.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学术造诣高, 课程负责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8分 B 主讲教师教学范色鲜明。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具有团 教学队伍0分 教学队伍年龄结构 队协作精神: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 4分A 龄结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 整体素质人员配置 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教学思想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 硏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教学改革教研活动获得过校级持等奖以上教学成果奖励8分 B 教学研究教学成果或省部级教学表彰在公开刊物上发 表过高质理的教改教研论文。 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 *21 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 课程框架课程框架|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10分 B 教学内容内容设计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 教 与相关课程内容衔接处理得当。 学 内22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 容内容织教学进度养素质教育于体课内外结合:6分 B 22教学安排内容安排教书有人效果明显。 分 实践活动能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 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 6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己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显著成效
—7— 二、校级精品课程评价指标 一 级 指 标 二级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分值(Mi) 评价等级(Ki) A 1. 0 B 0. 8 C 0. 6 D 0. 4 教 学 队 伍 20 分 *1-1 课程负责 主讲教师 学术水平 教学风范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学术造诣高, 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 色鲜明。 8分 B 1-2 教学队伍 整体素质 年龄结构 人员配置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具有团 队协作精神;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 龄结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 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4分 A 1-3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 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 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获得过校级特等奖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或省部级教学表彰;在公开刊物上发 表过高质理的教改教研论文。 8分 B 教 学 内 容 22 分 *2-1 课程框架 教学内容 课程框架 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 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 教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 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本课程 与相关课程内容衔接处理得当。 10分 B 2-2 内容组织 教学安排 教学进度 内容安排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 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外结合; 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6分 B 2-3 实践环节 教学方法 实践环节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能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 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 显著成效。 6分 C
匚评价等级《) 级指标 ABC D 1.0.0.0 086|4 选用优秀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 *3-1 教材建设数用枯为学的白学习和研光性学习8分 B 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 相关资料建设水平 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教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 求:能够进行综合性实验,且效果明 条实验项目实践环境显对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开设高水平6分 件教学条件先进开放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 分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 能经常保持更新;具备运行机制良好 网络应用网格建设的硬件不竟有选编、制作软件资源。|6分 教学境教学资源「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 确实发挥了作用。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 教|教学方法加法使用|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生,进学10分 学老核施考试改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 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法 /8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 分电化教学电化技术 8分 手段运用应用效果 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 得实效。 专家评教 教同价见反演证明真实可靠,评价优系 6分 学生评教 学教|信息反馈|学生评价材料真可靠评价优良。 6分 果 2|53课堂教学|仪杏游声备富有教学 分教学效果实际状况 课堂教学气氛活,学生参与程度高,8分 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课程特色 专家依据课程组申报特色打分。 10分
—8— 一 级 指 标 二级指标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分值(Mi) 评价等级(Ki) A 1. 0 B 0. 8 C 0. 6 D 0. 4 教 学 条 件 20 分 *3-1 教材建设 相关资料 教材选用 建设水平 选用优秀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 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 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8分 B 3-2 实验项目 教学条件 实践环境 先进开放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 求;能够进行综合性实验,且效果明 显;对实验教学要求具有开设高水平 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 术。 6分 C 3-3 网络应用 教学环境 网格建设 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 能经常保持更新;具备运行机制良好 的硬件环境;有选编、制作软件资源。 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 确实发挥了作用。 6分 C 教 学 方 法 18 分 *4-1 教学方法 考核措施 方法使用 考试改革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 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 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注 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10分 B 4-2 电化教学 手段运用 电化技术 应用效果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 得实效。 8分 B 教 学 效 果 20 分 *5-1 同行评价 专家评教 意见反馈 证明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秀。 6分 *5-2 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 信息反馈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良。 6分 5-3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 实际状况 仪态端庄、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 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8分 课 程 特 色 专家依据课程组申报特色打分。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