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 • (一)主要教学内容: 1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 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 3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分类。 4 下述各科的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三白草科、桑科、马兜铃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木兰科、 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 木犀科、夹竹桃科、萝摩科、旋花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葫芦科、 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 (二)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 区别、原始花被亚纲与后生花被亚纲的区别。 2 掌握桑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 豆科、芸香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萝摩科、唇形科、茄科、玄 参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的特征和主要 药用植物。 3 熟悉三尖杉科、三白草科、马兜铃科、大戟科、锦葵科、夹竹桃 科、旋花科、禾本科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4 熟悉野外实习常见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 5 了解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和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分类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 • (一)主要教学内容: 1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 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 3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分类。 4 下述各科的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三白草科、桑科、马兜铃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木兰科、 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 木犀科、夹竹桃科、萝摩科、旋花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葫芦科、 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 (二)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 区别、原始花被亚纲与后生花被亚纲的区别。 2 掌握桑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 豆科、芸香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萝摩科、唇形科、茄科、玄 参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的特征和主要 药用植物。 3 熟悉三尖杉科、三白草科、马兜铃科、大戟科、锦葵科、夹竹桃 科、旋花科、禾本科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4 熟悉野外实习常见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 5 了解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和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分类
概述 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适应 性最强的类群。全世界约有20—25万种, 超过植物界总种数的一半。我国被子植物 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近3万种。被 子植物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两个主要类群。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 介绍,药用被子植物有213科,1957属, 10027种(含种下分类等级),占我国药用 植物总数的90%,中药资源总数的78.5%, 因此被子植物是药用种类最多的类群,大 多数中药和民间药物都来自被子植物
概述 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适应 性最强的类群。全世界约有20—25万种, 超过植物界总种数的一半。我国被子植物 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约近3万种。被 子植物通常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两个主要类群。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 介绍,药用被子植物有213科,1957属, 10027种(含种下分类等级),占我国药用 植物总数的90%,中药资源总数的78.5%, 因此被子植物是药用种类最多的类群,大 多数中药和民间药物都来自被子植物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⒈具有真正的花:能适应虫媒、鸟媒、风媒、水 媒等传粉条件由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等构成。 ⒉胚珠包藏在心皮形成的子房内,受到良好的保 护作用,发育成种子和果实。 ⒊具双受精现象:在受精过程中1个精子与卵细胞 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另1个精子与2个极核结合, 发育成三倍体的胚乳。这种胚乳为幼胚发育提供营养, 具有双亲的特性,能为新植物提供较强的活力。 ⒋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度退化,具有多种 习性和类型,如水生、陆生、自养或寄生、木本、草 本、直立或藤本,常绿或落叶,一年生、二年生或多 年生。 5、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 :输导组织中的木质部 出现了导管,韧皮部出现了筛管和伴胞,加强了水分 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力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⒈具有真正的花:能适应虫媒、鸟媒、风媒、水 媒等传粉条件由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等构成。 ⒉胚珠包藏在心皮形成的子房内,受到良好的保 护作用,发育成种子和果实。 ⒊具双受精现象:在受精过程中1个精子与卵细胞 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另1个精子与2个极核结合, 发育成三倍体的胚乳。这种胚乳为幼胚发育提供营养, 具有双亲的特性,能为新植物提供较强的活力。 ⒋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度退化,具有多种 习性和类型,如水生、陆生、自养或寄生、木本、草 本、直立或藤本,常绿或落叶,一年生、二年生或多 年生。 5、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 :输导组织中的木质部 出现了导管,韧皮部出现了筛管和伴胞,加强了水分 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力
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规律 • 初生的原始性状 次生的进化性状 • 根 直根系 须根系 • 茎 木本 草本 • 直立 直立 • 有管胞无导管 有导管 • 叶 常绿 落叶 • 单叶全缘 叶形复杂 • 互生或螺旋状 对生或轮生 • 生活型 多年生 一年生 • 绿色自养植物 寄生、腐生植物 • 花 单生 形成花序 • 两性花 单性花 • 雌雄同株 雌雄异株 •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或不对称 • 虫媒花 风媒花 • 双被花 单被花或无花被 • 花被离生 花被合生
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规律 • 初生的原始性状 次生的进化性状 • 根 直根系 须根系 • 茎 木本 草本 • 直立 直立 • 有管胞无导管 有导管 • 叶 常绿 落叶 • 单叶全缘 叶形复杂 • 互生或螺旋状 对生或轮生 • 生活型 多年生 一年生 • 绿色自养植物 寄生、腐生植物 • 花 单生 形成花序 • 两性花 单性花 • 雌雄同株 雌雄异株 •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或不对称 • 虫媒花 风媒花 • 双被花 单被花或无花被 • 花被离生 花被合生
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规律 花 花各部螺旋状排列 轮状排列 花各部多数而不固定 花各部数目不多,有定数 子房上位 子房下位 雌雄蕊分离 合生成合蕊柱 边缘胎座、中轴胎座 侧膜胎座、特立中央胎座 胚珠多数 胚珠少数 花粉粒具单沟 具3沟或多孔 果实 单果、聚合果 聚花果 真果 假果 种子 胚小、胚乳发达 胚大,无胚乳 子叶二枚 子叶1枚
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规律 花 花各部螺旋状排列 轮状排列 花各部多数而不固定 花各部数目不多,有定数 子房上位 子房下位 雌雄蕊分离 合生成合蕊柱 边缘胎座、中轴胎座 侧膜胎座、特立中央胎座 胚珠多数 胚珠少数 花粉粒具单沟 具3沟或多孔 果实 单果、聚合果 聚花果 真果 假果 种子 胚小、胚乳发达 胚大,无胚乳 子叶二枚 子叶1枚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 概 述 • 1.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为 建立一个“自然”的分类系统作出了巨大的努 力。 2.他们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提出 了数十个分类系统。 3.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 识特别是化石的证据不足,直到现在还没有一 个比较完善的系统。 4.目前世界上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哈钦松 系统和恩格勒系统,在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 克郎奎斯特系统和塔赫他间系统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 概 述 • 1.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为 建立一个“自然”的分类系统作出了巨大的努 力。 2.他们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提出 了数十个分类系统。 3.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 识特别是化石的证据不足,直到现在还没有一 个比较完善的系统。 4.目前世界上运用比较广泛的是哈钦松 系统和恩格勒系统,在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 克郎奎斯特系统和塔赫他间系统
恩格勒系统简介 • 1.德国分类学家恩格勒A.Engler 和勃兰特K.Prantl于 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类志〉巨著中所使用的系统。 2.是比较完整的一个分类系统,将植物界分为13门。 3.将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将合瓣花植物归 并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类植物,将葇荑花序作为双子叶植物 中最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认为是进化的类别。 4.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已经半把双 子叶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之前,共有62目,344科,其中双子 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 5.本教材被子植物分类部分采用修订的恩格勒系统,但 有的内容有变动
恩格勒系统简介 • 1.德国分类学家恩格勒A.Engler 和勃兰特K.Prantl于 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类志〉巨著中所使用的系统。 2.是比较完整的一个分类系统,将植物界分为13门。 3.将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将合瓣花植物归 并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类植物,将葇荑花序作为双子叶植物 中最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认为是进化的类别。 4.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已经半把双 子叶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之前,共有62目,344科,其中双子 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 5.本教材被子植物分类部分采用修订的恩格勒系统,但 有的内容有变动
哈钦松系统简介 • 1.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 A.Cronquist)y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 志〉Ⅰ、Ⅱ中建立的系统。 2.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 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 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 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 系统位置上相隔很远,如伞形科和山茱萸科、五加 科,唇形科和马鞭草科等。 3.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 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目69 科
哈钦松系统简介 • 1.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 A.Cronquist)y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 志〉Ⅰ、Ⅱ中建立的系统。 2.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 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 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 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 系统位置上相隔很远,如伞形科和山茱萸科、五加 科,唇形科和马鞭草科等。 3.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 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目69 科
塔赫他间系统简介 • 1.前苏联植物塔赫他间学家A.Takhtajan于1954 年在其〈被子植物起源〉一书中所公布的系统。 2.首先打破了传统把双子叶植物分为离瓣花亚 纲和合瓣花亚纲的分类。 3.在植物分类等级上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 单元。 4.将原属毛茛科的芍药属独立为芍药科等,都 和现代植物分类学、孢粉学、植物细胞学和化学分类 学的发展相吻合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类植物,将葇 荑花序作为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 毛茛目等认为是进化的类别。 5.在1980年修订版中,共有28超目,92目,416 科,其中双子叶植物木兰纲20超目,71目333科,单子 叶植物百合纲8超目21目,77科
塔赫他间系统简介 • 1.前苏联植物塔赫他间学家A.Takhtajan于1954 年在其〈被子植物起源〉一书中所公布的系统。 2.首先打破了传统把双子叶植物分为离瓣花亚 纲和合瓣花亚纲的分类。 3.在植物分类等级上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 单元。 4.将原属毛茛科的芍药属独立为芍药科等,都 和现代植物分类学、孢粉学、植物细胞学和化学分类 学的发展相吻合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类植物,将葇 荑花序作为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 毛茛目等认为是进化的类别。 5.在1980年修订版中,共有28超目,92目,416 科,其中双子叶植物木兰纲20超目,71目333科,单子 叶植物百合纲8超目21目,77科
克朗奎斯特系统简介 • 1.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 A.Cronquist于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 类和演化〉一书中发表的系统。 2.与塔赫他间系统类似,但取消了 ‘超目’ 一级分类单元。 3.在1981年修订版中共有83目, 38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64目328科,单子 叶植物19目65科
克朗奎斯特系统简介 • 1.美国植物学家克朗奎斯特 A.Cronquist于1968年在其〈有花植物的分 类和演化〉一书中发表的系统。 2.与塔赫他间系统类似,但取消了 ‘超目’ 一级分类单元。 3.在1981年修订版中共有83目, 383科,其中双子叶植物64目328科,单子 叶植物19目65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