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温 里 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性能特点、 用法用量和禁忌。 2.掌握药物4味、熟悉药物4味、了解药物3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与学时】 掌握: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熟悉:花椒(附:椒目) 丁香(附:母丁香) 小茴香(附: 八角茴香) 了解:荜茇 荜澄茄 胡椒 4学时
第十四章 温 里 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性能特点、 用法用量和禁忌。 2.掌握药物4味、熟悉药物4味、了解药物3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与学时】 掌握: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熟悉:花椒(附:椒目) 丁香(附:母丁香) 小茴香(附: 八角茴香) 了解:荜茇 荜澄茄 胡椒 4学时
概述 第十四章 温里药 一、温里药定义: 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又叫祛寒药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 辛散温通、 偏走脏腑 温里散寒、温经止痛 助阳、回阳 里寒证 (个别药物) 功能 主治病证
概述 第十四章 温里药 一、温里药定义: 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又叫祛寒药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 辛散温通、 偏走脏腑 温里散寒、温经止痛 助阳、回阳 里寒证 (个别药物) 功能 主治病证
里寒证的成因有二: 一是寒邪内侵,如脾胃阳气受损,脘腹冷痛泻利;肺寒咳喘; 寒滞肝脉,疝气腹痛,痛经闭经;风寒痹证,关节冷痛等 二是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或大汗亡阳,心肾阳衰,四肢厥冷, 脉微欲脱
里寒证的成因有二: 一是寒邪内侵,如脾胃阳气受损,脘腹冷痛泻利;肺寒咳喘; 寒滞肝脉,疝气腹痛,痛经闭经;风寒痹证,关节冷痛等 二是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或大汗亡阳,心肾阳衰,四肢厥冷, 脉微欲脱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 主入脾胃经者 温中散寒止痛 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 主入肺经者 温肺化饮 肺寒痰饮证 (痰鸣咳喘、痰白清稀, 舌淡苔白滑等) 主入肝经者 温肝散寒止痛 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 痛或厥阴头痛等 主入肾经者 温肾助阳 肾阳不足证 (阳萎宫冷、腰膝冷痛、 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 主入心肾两经者 温阳通脉 心肾阳虚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 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 回阳救逆 亡阳厥逆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 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 主入脾胃经者 温中散寒止痛 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寒证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 主入肺经者 温肺化饮 肺寒痰饮证 (痰鸣咳喘、痰白清稀, 舌淡苔白滑等) 主入肝经者 温肝散寒止痛 肝经受寒少腹痛、寒疝作 痛或厥阴头痛等 主入肾经者 温肾助阳 肾阳不足证 (阳萎宫冷、腰膝冷痛、 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 主入心肾两经者 温阳通脉 心肾阳虚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 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 回阳救逆 亡阳厥逆证(畏寒踡卧、汗出神疲、 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外寒内侵,表寒未解者 发散风寒药 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 行气活血药 寒湿内阻者 芳香化湿或温燥去湿药 脾肾阳虚者 温补脾肾药 气虚欲脱者 大补元气药 二、温里药的配伍应用:
外寒内侵,表寒未解者 发散风寒药 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 行气活血药 寒湿内阻者 芳香化湿或温燥去湿药 脾肾阳虚者 温补脾肾药 气虚欲脱者 大补元气药 二、温里药的配伍应用:
三、温里药使用注意: 温里药辛热燥烈 耗阴助火 实热证、阴虚火旺、 津血亏虚者忌用 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三、温里药使用注意: 温里药辛热燥烈 耗阴助火 实热证、阴虚火旺、 津血亏虚者忌用 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附子 一、药用来源: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 子根的加工品 (掌握)
附子 一、药用来源: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 子根的加工品 (掌握)
二、性味归经、功效 : 功 效 主治病证 歌括:附子辛热,回阳救逆,补火散寒,止痛疗痹。 附子 回阳救逆 助阳补火 散寒止痛 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亡阳证 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 泄泻,水肿等证 寒痹证
二、性味归经、功效 : 功 效 主治病证 歌括:附子辛热,回阳救逆,补火散寒,止痛疗痹。 附子 回阳救逆 助阳补火 散寒止痛 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亡阳证 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 泄泻,水肿等证 寒痹证
三、临床应用: ⒈亡阳证 附子 ⒉虚寒性的阳萎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 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 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 与干姜、甘草同用 配人参 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 助阳补火
三、临床应用: ⒈亡阳证 附子 ⒉虚寒性的阳萎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 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 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 与干姜、甘草同用 配人参 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 助阳补火
附子 ⒊寒痹证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所致阳萎宫冷,腰膝 冷痛,夜尿频多 与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同用 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 冷痛,大便溏泻 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 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 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 与茵陈、白术、干姜同用 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 配麻黄、细辛同用 阳虚感寒 散寒止痛 善治寒痹痛剧者
附子 ⒊寒痹证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所致阳萎宫冷,腰膝 冷痛,夜尿频多 与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同用 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 冷痛,大便溏泻 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 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 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 与茵陈、白术、干姜同用 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 配麻黄、细辛同用 阳虚感寒 散寒止痛 善治寒痹痛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