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专题研究” 教案讲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团队 2021年10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专题研究” 教 案 讲 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团队 2021 年 10 月
专题一“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导论是整个课程的开端,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整 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时,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与时俱进的要在实践中加以深化 和发展,基本原理的作用就体现在指导实践。此部分讲述三个内容:第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第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引入: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 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 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习近平用“三个一生” 评价马克思的人生历程,“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 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 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 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一一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 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改变 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因际影 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
专题一 “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导论是整个课程的开端,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整 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时,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与时俱进的要在实践中加以深化 和发展,基本原理的作用就体现在指导实践。此部分讲述三个内容:第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 ;第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 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引入: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 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 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习近平用“三个一生” 评价马克思的人生历程,“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 的一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 生”;“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 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 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改变 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 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 1
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 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 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 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当代价值。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 义在当代世界的指导意义,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 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它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 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离开了马克 思主义的战略高度和科学方法,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住当今世界的复杂变化。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它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 旗帜,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并引领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中国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最突出展 现。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当今世界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 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世界仍然 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当今时代,人类社 会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仍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智慧。马克思主义致 力于探寻人类社会的奥秘,揭示人类历史的规律,指明人类前进的方向,它的基 本结论和方法中所蕴含的历史洞见和历史智慧,所展现的真理魅力和真理光芒, 对于人类走向未来具有不可缺少的启示和引领价值。 (三)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一定要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将 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为实现 2
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 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 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 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当代价值。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 义在当代世界的指导意义,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是观察当 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它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 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离开了马克 思主义的战略高度和科学方法,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住当今世界的复杂变化。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它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 旗帜,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并引领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中国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最突出展 现。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当今世界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 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世界仍然 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当今时代,人类社 会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仍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智慧。马克思主义致 力于探寻人类社会的奥秘,揭示人类历史的规律,指明人类前进的方向,它的基 本结论和方法中所蕴含的历史洞见和历史智慧,所展现的真理魅力和真理光芒, 对于人类走向未来具有不可缺少的启示和引领价值。 (三)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一定要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将 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为实现 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四、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 2.《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讲话》,新华社2018年4 月24日。 3.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 年第7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四、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 2.《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讲话》,新华社 2018年 4 月24日。 3.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 年第 7期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专题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历程的考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讲解,以及对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人 民性、发展性相统一的分析,其思路都是导向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理 解,引导学生不仅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从“两 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内涵。这“两个维度”,一是马 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其社会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 展。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 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造成了诸如社会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等社会灾难。其阶级基础在于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 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提出了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体 系的时代性要求,同时也积累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所需要的实践经验。其思想渊 源在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 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虽然不可避免地都带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也都不 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想。同时,自 然科学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以及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 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19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发展时期。唯物 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 主义经济关系确立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从而使 科学社会主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中,在与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专题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历程的考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讲解,以及对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人 民性、发展性相统一的分析,其思路都是导向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理 解,引导学生不仅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从“两 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内涵。这“两个维度”,一是马 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 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 19世纪 40年代。其社会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 展。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 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造成了诸如社会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 等社会灾难。其阶级基础在于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 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提出了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体 系的时代性要求,同时也积累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所需要的实践经验。其思想渊 源在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 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虽然不可避免地都带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也都不 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想。同时,自 然科学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以及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 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至 19 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发展时期。唯物 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 主义经济关系确立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从而使 科学社会主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中,在与 4
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观点的斗争中不断发展。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 垄断阶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分析了无产 阶级革命问题,提出了“帝国主义论”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0世纪中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在遭受了苏东剧变的挫折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 段。 (二)马克用主义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政 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军事学等诸多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它反映了马 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2.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即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 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如物质决定 意识,事物矛盾运动规律、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和 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劳动价值论、剩余 价值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 学认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 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 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是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 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
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观点的斗争中不断发展。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 垄断阶段,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分析了无产 阶级革命问题,提出了“帝国主义论”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0 世纪中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在遭受了苏东剧变的挫折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 段。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政 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军事学等诸多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它反映了马 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2.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即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 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如物质决定 意识,事物矛盾运动规律、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和 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劳动价值论、剩余 价值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 学认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 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 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是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 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 5 一
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任务和使命。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充分吸收和利用了人类取得的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成果,从而使自 己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它不带有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 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认识世界,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 界。它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 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 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不断发展。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 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它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植根人 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 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 力量。它把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 动。它对一切否定实践、沉酒于纯粹思想领域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总是给予无情的 批判。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它不断与 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它永 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四、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 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 民出版社2009年版。 4.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 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任务和使命。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充分吸收和利用了人类取得的一切有价值的科学成果,从而使自 己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它不带有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 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认识世界,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 界。它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 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 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不断发展。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 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 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它公开申明自己的阶级性,植根人 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 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 力量。它把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 动。它对一切否定实践、沉湎于纯粹思想领域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总是给予无情的 批判。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它不断与 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它永 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四、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卷,人民出 版社 2009年版。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卷,人 民出版社 2009年版。 4.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专题文集 论马克 思主义》,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 6
5.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版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
5.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版。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
专题三辩证唯物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哲学本体论问题出发,揭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及理论意义,阐明人类哲学思想史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对立, 始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揭示哲学物质观的历 史演变及其时代基础。系统阐明辩证唯物主义所坚持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 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科学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宇宙 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一)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党性原则 闸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理论意义,揭示哲学的党性原则是划分哲学基本 派别的理论依据。结合中西方哲学史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及其根 源,阐释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揭示人类哲 学思想的发展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长期斗争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揭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特征及其 根本缺陷。阐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是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的划时代革命,揭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 法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光辉运用及理论深化。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阐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及 局限性。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内容及理论意义,揭示现代科学对“物 质”认识的新成果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验证和丰富发展。阐明运动是 物质的根本属性,揭示“静止”的内涵以及承认“相对静止”的认识论意义,分析 批判运动观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及诡辩论。阐明时间和空 8
专题三 辩证唯物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哲学本体论问题出发,揭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及理论意义,阐明人类哲学思想史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对立, 始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揭示哲学物质观的历 史演变及其时代基础。系统阐明辩证唯物主义所坚持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 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科学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宇宙 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本质。 二、教学时数 教学计划 4学时。 三、教学主要内容 (一)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党性原则 阐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理论意义,揭示哲学的党性原则是划分哲学基本 派别的理论依据。结合中西方哲学史揭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及其根 源,阐释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揭示人类哲 学思想的发展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长期斗争的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揭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特征及其 根本缺陷。阐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是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的划时代革命,揭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 法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光辉运用及理论深化。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阐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及 局限性。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内容及理论意义,揭示现代科学对“物 质”认识的新成果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验证和丰富发展。阐明运动是 物质的根本属性,揭示“静止”的内涵以及承认“相对静止”的认识论意义,分析 批判运动观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及诡辩论。阐明时间和空 8
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揭示“时间”和“空间”的内涵及特点,分析批判唯心 主义的时空观和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从意识的产生、本质以及能动作用三个方面完整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 观”。从本源上揭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揭示意识对人脑 和对客观世界的根本依赖性。阐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以及意识对物质的能动 反作用,有针对性地批判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阐明尊重客观规律与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阐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揭示自然存在与 社会存在的联系与区别,阐明物质世界是自然界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统一。 阐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 路线的哲学基础。阐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本专题的教学方法 本专题可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开展教学。在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物 质、运动、时间、空间、意识等基本概念时,可以结合中西方哲学史上一些代表人 物的典型论述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理性。在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 上学、相对主义以及错误的时空观、错误的意识观进行批判时,可列举历史上相 关代表人物的观点,并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增强论证的战斗性 和说服力。 (二)本专题的重点难点 本专题涉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有:对物质的本质属性一一客观实在性的 分析:对物质世界无限性的理解和论证:对运动问题上的形而上学与相对主义、 诡辩论的分析:对时间、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的分析:对意识是人 脑的机能以及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辨析,等等。 (三)结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大论断
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揭示“时间”和“空间”的内涵及特点,分析批判唯心 主义的时空观和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从意识的产生、本质以及能动作用三个方面完整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 观”。从本源上揭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揭示意识对人脑 和对客观世界的根本依赖性。阐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以及意识对物质的能动 反作用,有针对性地批判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阐明尊重客观规律与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五)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阐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揭示自然存在与 社会存在的联系与区别,阐明物质世界是自然界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统一。 阐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 路线的哲学基础。阐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本专题的教学方法 本专题可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开展教学。在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物 质、运动、时间、空间、意识等基本概念时,可以结合中西方哲学史上一些代表人 物的典型论述进行分析,以增强学理性。在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 上学、相对主义以及错误的时空观、错误的意识观进行批判时,可列举历史上相 关代表人物的观点,并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以增强论证的战斗性 和说服力。 (二)本专题的重点难点 本专题涉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有:对物质的本质属性——客观实在性的 分析;对物质世界无限性的理解和论证;对运动问题上的形而上学与相对主义、 诡辩论的分析;对时间、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的分析;对意识是人 脑的机能以及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辨析,等等。 (三)结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大论断,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