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语言文字运用(共14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绮(y1)筵捣衣砧(zhen)碣(ji)石江渚(zhi) B.搅扰(rao)草檄(xi) 颀(q1)长 恣欢谑(xue) C.天姥(lao)澹澹(chan) 深情绵邈(miao)殷岩泉(yin) D.勖(x)勉感喟(wei) 粲(can)征铎(y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回到住所后,我饶有兴趣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 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 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生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邪 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 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每月只拿50元工资 的代课教师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 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C.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 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 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4.请以“老师的目光”为重点,仿造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
1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14 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绮.(yǐ)筵 捣衣砧.(zhēn) 碣.(ji)石 江渚.(zhǜ) B.搅扰.(rǎo) 草檄.(xí) 颀.(qí)长 恣欢谑.(xuè) C.天姥.(lǎo) 澹澹.(chán) 深情绵邈.(miǎo) 殷.岩泉(yǐn) D.勖.(xù)勉 感喟.(wèi) 粲.(càn) 征铎.(y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回到住所后,我饶有兴趣 ....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 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 ....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 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生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 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 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每月只拿 50 元工资 的代课教师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一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B.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 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C.侵入我国的寒潮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 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 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4.请以“老师的目光”为重点,仿造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
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2分) 老师的目光是那悠悠的小桥,桥的一端连着现实,一端连着希望 5.近日,苏大附中就期中考试后是否要去春游举行了听证会。学校想广泛地征求 学生的意见,也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己的意愿。事后,很多同学对学校 此举很是赞赏,普遍认为自己真正地享有了一次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的民主权 利。可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此举毫无必要。你是如何看待该校这一举措的,请就此写 段文字阐述你的观点。(不超过60字)(3分) 文言文阅读(共18分)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 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 孙子谓田忌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干金。 及临质,孙子日:“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 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干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 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日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 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 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 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 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 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 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 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 斫大树白而书之日:“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 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
2 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2 分) 老师的目光是那悠悠的小桥,桥的一端连着现实,一端连着希望。 -—————————————————————————————— 5.近日,苏大附中就期中考试后是否要去春游举行了听证会。学校想广泛地征求 学生的意见,也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己的意愿。事后,很多同学对学校 此举很是赞赏,普遍认为自己真正地享有了一次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管理的民主权 利。可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此举毫无必要。你是如何看待该校这一举措的,请就此写 一段文字阐述你的观点。(不超过 60 字)(3 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18 分)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 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 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 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 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 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 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 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 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 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 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 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 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 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
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 吴起列传》)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于齐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②门虽设而常关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8.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 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 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 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 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译文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译文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译文: 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棚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社日”是农村祭礼土神的日子,每年春秋两次。诗歌通过春社情景的描绘
3 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 吴起列传》)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于.齐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②门虽设而.常关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8.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 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 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 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 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译文: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译文: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译文: 三.古诗鉴赏。(8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棚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社日”是农村祭礼土神的日子,每年春秋两次。诗歌通过春社情景的描绘
表现了什么? (2)试分析诗歌末句的艺术特色 四、11.名句名篇默写。(15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 ②淑气催黄鸟, ③年年岁岁花相似, ④战士军前半死生, ⑤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 ⑥明月松间照 莲动下渔舟。 ⑦海上生明月, 情人怨遥夜 ⑧ 但愿长醉不复醒 惟有饮者留其名。 ⑨云横秦岭家何在 ⑩星垂平野阔, ①D牵衣顿足拦道哭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 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 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 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 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 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 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 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 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 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 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 《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
4 表现了什么? (2)试分析诗歌末句的艺术特色。 四、11.名句名篇默写。(15 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 。 ②淑气催黄鸟,______________。 ③年年岁岁花相似, 。 ④战士军前半死生, ! ⑤江天一色无纤尘,___ ________。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 __ __。 ⑥明月松间照, 。 ,莲动下渔舟。 ⑦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情人怨遥夜,______________。 ⑧ 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___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 ⑨云横秦岭家何在, 。 ⑩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 ⑾牵衣顿足拦道哭, 。 五.现代文阅读(16 分)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 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 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 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 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 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 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 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 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 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 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 《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
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朝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 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 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僧命达的命意所在,是 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 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 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 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 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 甫上台,唐王朝也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 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 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 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一潭州,同时他 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 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 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 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 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 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 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2.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3分) 答 13.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3分) 答 14、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5 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朝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 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 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 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 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 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 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 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 甫上台,唐王朝也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 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 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 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 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 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 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 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 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 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 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2.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 30 个字)(3 分) 答: 13.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3 分) 答: 14、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 1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 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了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又择取杜甫著名诗 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λ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 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 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 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ˆ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 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书朱湘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 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 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 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己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 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 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 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 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 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 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 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 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硃色的印章,有的 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
6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 1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 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了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又择取杜甫著名诗 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 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 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 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 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18 分) 书 朱湘 拿起—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 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 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 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 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 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 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 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 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 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 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 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硃色的印章,有的 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
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硃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 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硃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 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 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 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 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 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硃笔,在清 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 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 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像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 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 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 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 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 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 不得意时,有的樵采,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然而,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 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 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 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己花了,头发 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16.“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 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3分) 答 17.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3分) 答 7
7 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硃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 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硃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 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 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 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 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 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硃笔,在清 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 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 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像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 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 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 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 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 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 不得意时,有的樵采,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然而,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 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 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 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 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16.“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 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3 分) 答: 17.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3 分) 答:
1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6分) 答 19.本文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切入点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 然?(6分) 答 七.作文(70分) 20.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8 1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6 分) 答: 19.本文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切入点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 然?(6 分) 答: 七.作文(70 分) 20.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