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银川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蹊跷(q1) 饮马(yin) 惩罚( cheng) 韦编三绝 (wei) B.拘泥(ni) 挑剔(ti) 痉挛(jing 翘首以 待(qio) C.应届(ying) 柏油(bai) 晕车(yn) 如法炮制 pao D.着眼(zhu6) 狡黠(xia) 哨卡(qia) 椎心泣血 (zhui 1.B/A韦编三绝(wei);C应届(ying);D椎心泣血(chu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发轫 骠勇 山清水秀 真知灼见 B.仓皇 抱憾 穷而后功 皓首穷经 C.神采 文身 立杆见影 钟灵毓秀 D.宣泄 熨帖 以身作则 积众难返 2.AB功→工;C杆→竿;D众→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凡身体健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 具有同等 者,都可以申请参加2010年高考。 (2)新来的局长姓李,并不如先前我们所揣想的那样可怕,他业务能力很强, 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3)有些公司过于强调执行与服从,却忽视员工的意见沟通机制建设,并对提 出 的员工进行报复与打击,缺乏应有的宽容
2009-2010 银川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 文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蹊跷(qī) 饮马(yìn) 惩罚(chénɡ) 韦编三绝 (wěi) B.拘泥(nì) 挑剔(tī) 痉挛(jìng) 翘首以 待(qiáo) C.应届(yìnɡ) 柏油(bǎi) 晕车(yùn) 如法炮制 (páo) D.着眼(zhuó) 狡黠(xiá) 哨卡(qiǎ) 椎心泣血 (zhuī) 1.B/A 韦编三绝(wéi);C 应届(yīnɡ);D 椎心泣血(chu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发轫 骠勇 山清水秀 真知灼见 B.仓皇 抱憾 穷而后功 皓首穷经 C.神采 文身 立杆见影 钟灵毓秀 D.宣泄 熨帖 以身作则 积众难返 2.A/B 功→工;C 杆→竿;D 众→重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凡身体健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 具有同等_______者,都可以申请参加 2010 年高考。 (2)新来的局长姓李,并不如先前我们所揣想的那样可怕,他业务能力很强, _______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3)有些公司过于强调执行与服从,却忽视员工的意见沟通机制建设,并对提 出_______的员工进行报复与打击,缺乏应有的宽容
A.学历 处世 异议 B.学历 处事 疑 义 C.学力 处世 疑义 D.学力 处事 异 议 3.D/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没有在某一等级的学校毕业 或者没有在某一班级肄业而具有相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学历:学习的经历, 指曾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如:大学学历。处事:处理事物。处世:在社会上 活动,跟人往来相处:立身处世,处世为人。疑义:可以怀疑的道理,可疑之点。 异议:不同的意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3G手机价格不低廉,信号不稳定,所以目前在我国手机市场方兴未艾,并未 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 B.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连配角 也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C.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有些国家提髙关税壁垒,实施以邻为壑式的自保政策, 最终也将损害本国利益。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军还只是个中学生,犯了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 你也不要太过责备。 4.C以邻为壑: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来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A项中,方兴未艾: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 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B项中,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 的一样。用来形容电视人物角色不妥。D项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 范。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不值得教训某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8月22日,北京奥组委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正式宣布依法解散,个别未 尽事宜将由北京奥组委善后办公室继续处理。 B.各国都将保护水资源和加强水资源的开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是具有重大 意义的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 C.执法人员在处理杭州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看到 加强公安队伍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D.这次寒假学术研讨班的学员,除我们本校的教师外,还有来自其他高校和研 究机构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A.学历 处世 异议 B.学历 处事 疑 义 C.学力 处世 疑义 D.学力 处事 异 议 3.D/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如:同等学力(没有在某一等级的学校毕业 或者没有在某一班级肄业而具有相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学历:学习的经历, 指曾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如:大学学历。处事:处理事物。处世:在社会上 活动,跟人往来相处:立身处世,处世为人。疑义:可以怀疑的道理,可疑之点。 异议:不同的意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3G 手机价格不低廉,信号不稳定,所以目前在我国手机市场方兴未艾,并未 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 B.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角色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连配角 也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C.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有些国家提高关税壁垒,实施以邻为壑式的自保政策, 最终也将损害本国利益。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军还只是个中学生,犯了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 你也不要太过责备。 4.C 以邻为壑:把邻国当成排洪水的沟壑,后来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A 项中,方兴未艾: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 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B 项中,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 的一样。用来形容电视人物角色不妥。D 项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 范。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不值得教训某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8 月 22 日,北京奥组委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正式宣布依法解散,个别未 尽事宜将由北京奥组委善后办公室继续处理。 B.各国都将保护水资源和加强水资源的开发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这是具有重大 意义的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举措。 C.执法人员在处理杭州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看到 加强公安队伍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 D.这次寒假学术研讨班的学员,除我们本校的教师外,还有来自其他高校和研 究机构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5.A/B项中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是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C项成分残缺,句首当添加“透过”。D项结构 杂糅,可将“也参加了学习”去掉。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科学界最伟大的革命,往往由现实和预期之间最细微的差异所引发。16世纪, 哥白尼提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他的立论基础在当时许多人看来,不过是天体运 动中一些深奥难懂的细枝末节。今天,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已经随着1年前宇 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而拉开序幕。超新星亮度上的细微差异,曾让天文学家得出结 论:构成宇宙的所有物质成分当中,有70%是完全未知的。也就是说,空间中充 斥着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成分—一它们始终推动着宇宙膨胀,而不像其他 物质那样阻碍膨胀。这种成分被称为暗能量( dark energy)。 10多年过去了,一些宇宙学家依然对暗能量的存在感到不可思议,甚至开始重 新思考那些最初令他们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其中一个假设正是早期科学革 命的产物一一哥白尼原理。这个原理认为,地球所处的位置既不是宇宙中心,也 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如果我们抛弃这一基本原理,一套能够解释这些观测现象而 又不需要借助暗能量的宇宙图景,就会令人惊讶地显现出来 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这样一个观念:我们这颗行星不过是一粒宇宙微尘,在一个 毫不起眼的星系边缘附近,围绕着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旋转。在我们这个宇宙当 中,类似的星系至少有数十亿,分布之广甚至超过我们的宇宙视界(我们能够观 测到的最远边界)一一这使我们相信,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没有任何独一无二之 处。不过,有什么证据能够支持如此谦卑的宇宙观?我们又如何才能确定自己是 否处在一个特殊位置上呢?天文学家通常会跳过这些问题,假定我们的微不足道 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或许真的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的位置 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正是世界各 地一些物理学家小组最近正在认真思考的观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假设自己在宇宙中无足轻重,恰恰给宇宙学家提供了强大的 解释能力。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学原理声称:任何时刻,从空间中的 任意一点朝任意方向看去,宇宙的模样都是一样的。这个假设让我们可以把自己 在宇宙一隅看到的东西外推到整个宇宙。宇宙学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宇 宙学原理为基础,构建起了代表科学最髙水准的宇宙学模型。结合现代科学对空 间、时间和物质的理解,宇宙学原理暗示:空间正在膨胀,宇宙正在变冷,其中 充斥着来自炽热宇宙开端的遗迹一一所有这些预言都被天文观测一一证实 比如说,天文学家发现,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这种 被称为“红移”的现象就能够用空间膨胀来巧妙解释,因为光波也会随空间的膨 胀而被相应地拉长。微波探测器还发现了宇宙极早期发出的辐射一一宇宙微波背 景。这种大爆炸原始火球的遗迹,像一层帷幕包裹在空间各个方向,平滑得几乎 完美无瑕。公平地讲,能成功解释这些现象,我们自视谦卑的态度实在功不可没 假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越不重要,我们就越能够“全面”地探讨宇宙
5.A/B 项中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是一项增强创新优势、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C 项成分残缺,句首当添加“透过”。D 项结构 杂糅,可将“也参加了学习”去掉。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科学界最伟大的革命,往往由现实和预期之间最细微的差异所引发。16 世纪, 哥白尼提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他的立论基础在当时许多人看来,不过是天体运 动中一些深奥难懂的细枝末节。今天,一场新的科学革命,已经随着 11 年前宇 宙加速膨胀的发现而拉开序幕。超新星亮度上的细微差异,曾让天文学家得出结 论:构成宇宙的所有物质成分当中,有 70%是完全未知的。也就是说,空间中充 斥着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成分——它们始终推动着宇宙膨胀,而不像其他 物质那样阻碍膨胀。这种成分被称为暗能量(dark energy)。 10 多年过去了,一些宇宙学家依然对暗能量的存在感到不可思议,甚至开始重 新思考那些最初令他们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其中一个假设正是早期科学革 命的产物——哥白尼原理。这个原理认为,地球所处的位置既不是宇宙中心,也 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如果我们抛弃这一基本原理,一套能够解释这些观测现象而 又不需要借助暗能量的宇宙图景,就会令人惊讶地显现出来。 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这样一个观念:我们这颗行星不过是一粒宇宙微尘,在一个 毫不起眼的星系边缘附近,围绕着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旋转。在我们这个宇宙当 中,类似的星系至少有数十亿,分布之广甚至超过我们的宇宙视界(我们能够观 测到的最远边界)——这使我们相信,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没有任何独一无二之 处。不过,有什么证据能够支持如此谦卑的宇宙观?我们又如何才能确定自己是 否处在一个特殊位置上呢?天文学家通常会跳过这些问题,假定我们的微不足道 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进一步探讨。我们或许真的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的位置 ——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这正是世界各 地一些物理学家小组最近正在认真思考的观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假设自己在宇宙中无足轻重,恰恰给宇宙学家提供了强大的 解释能力。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学原理声称:任何时刻,从空间中的 任意一点朝任意方向看去,宇宙的模样都是一样的。这个假设让我们可以把自己 在宇宙一隅看到的东西外推到整个宇宙。宇宙学家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宇 宙学原理为基础,构建起了代表科学最高水准的宇宙学模型。结合现代科学对空 间、时间和物质的理解,宇宙学原理暗示:空间正在膨胀,宇宙正在变冷,其中 充斥着来自炽热宇宙开端的遗迹——所有这些预言都被天文观测一一证实。 比如说,天文学家发现,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这种 被称为“红移”的现象就能够用空间膨胀来巧妙解释,因为光波也会随空间的膨 胀而被相应地拉长。微波探测器还发现了宇宙极早期发出的辐射——宇宙微波背 景。这种大爆炸原始火球的遗迹,像一层帷幕包裹在空间各个方向,平滑得几乎 完美无瑕。公平地讲,能成功解释这些现象,我们自视谦卑的态度实在功不可没 ——假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越不重要,我们就越能够“全面”地探讨宇宙
(选自《环球科学》2009年第5期,有删改) 6.下列关于“暗能量”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有天文学家认为,暗能量是一种充斥在宇宙空间中的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 特殊成分。 B.在有些科学家看来,暗能量始终推动着宇宙空间的膨胀,而不像其他物质那 样阻碍宇宙膨胀 C.一些宇宙学家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早期科学革命的产物一一哥白 尼原理。 D.让一些宇宙学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暗能量,目前已成为解释许多天文现象的重 要依据 6.D/此项的说法在原文无据。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哥白尼认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这一观点太过深奧,所以被认为是天体运动 中的细枝末节。 B.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学原理,帮助科学家们构建起了代表科学最 高水准的宇宙学模型 C.科学家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宇宙空间正在膨胀、变冷以及大爆炸原始火球 遗迹已经消失等预言。 D.科学家观测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主要是因为其 光源有强弱之分。 7.B/A项中,被认为是“细枝末节”的是哥白尼观点的立论基础,“观点太深 奥”不是“被认为是天体运动中的细枝末节”的原因。C项中,“大爆炸原始火 球遗迹已经消失”一说有误。D项中,“主要是因为其光源有强弱之分”在原文 并未提及,这种“红移”现象可以用空间膨胀的观点来巧妙解释。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其它数十亿类似于太阳系的星系中,存在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 生物生存的行星。 B.根据宇宙学原理,我们站在南极、北极或者赤道仰望天空,所看到的宇宙模 样都是一样的
(选自《环球科学》2009 年第 5 期,有删改) 6.下列关于“暗能量”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有天文学家认为,暗能量是一种充斥在宇宙空间中的不同于其他任何物质的 特殊成分。 B.在有些科学家看来,暗能量始终推动着宇宙空间的膨胀,而不像其他物质那 样阻碍宇宙膨胀。 C.一些宇宙学家推导出暗能量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早期科学革命的产物——哥白 尼原理。 D.让一些宇宙学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暗能量,目前已成为解释许多天文现象的重 要依据。 6.D/此项的说法在原文无据。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哥白尼认为地球并非宇宙中心,这一观点太过深奥,所以被认为是天体运动 中的细枝末节。 B.根据哥白尼原理归纳而成的宇宙学原理,帮助科学家们构建起了代表科学最 高水准的宇宙学模型。 C.科学家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了宇宙空间正在膨胀、变冷以及大爆炸原始火球 遗迹已经消失等预言。 D.科学家观测遥远星系发的光似乎比邻近星系发的光更红一些,主要是因为其 光源有强弱之分。 7.B/A 项中,被认为是“细枝末节”的是哥白尼观点的立论基础,“观点太深 奥”不是“被认为是天体运动中的细枝末节”的原因。C 项中,“大爆炸原始火 球遗迹已经消失”一说有误。D 项中,“主要是因为其光源有强弱之分”在原文 并未提及,这种“红移”现象可以用空间膨胀的观点来巧妙解释。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其它数十亿类似于太阳系的星系中,存在和地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 生物生存的行星。 B.根据宇宙学原理,我们站在南极、北极或者赤道仰望天空,所看到的宇宙模 样都是一样的
C.经过世界各地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 位置的观点必将被证实。 D.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能很好地解释宇宙微波背景、太 阳系迷你黑洞等现象 8.B/A项中,由太阳系外存在数十亿类似于它的星系,不能推断出“存在和地 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的结论。C项中,“必将被证实” 的说法太绝对。D项中,“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前提是错 误的。 三、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察今 《吕氏春秋》 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 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成而来者 ②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 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 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 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厨肉,而知 镬之味,一鼎之调。 ③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臃水。擁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 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 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 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④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 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 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⑤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 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C.经过世界各地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处在宇宙中一个特殊 位置的观点必将被证实。 D.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能很好地解释宇宙微波背景、太 阳系迷你黑洞等现象。 8.B/A 项中,由太阳系外存在数十亿类似于它的星系,不能推断出“存在和地 球一样围绕恒星旋转的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的结论。C 项中,“必将被证实” 的说法太绝对。D 项中,“运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极其重要的观点”前提是错 误的。 三、文言文阅读(23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察 今 《吕氏春秋》 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 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②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 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 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 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 镬之味,一鼎之调。 ③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 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 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 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④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 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 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⑤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 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⑥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 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 有似于此。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审堂下之阴 审:察看 B.军惊而坏都舍 都:都城 C.守法弗变则悖 悖:背谬 D.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惑:糊涂 9.B/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有过于江上者 乃设九宾礼于廷 10.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语气词,用在判断句中; 代词,……的人。C项,连词,就;副词,加强判断语气。D项,介词,从;介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先王之法本身的变化和其已不适用于今时这两个角度,对“先王之成 去”与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予以了否定 B.“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三个故事,从不同角度讽刺了墨守 成规、拘泥古法的人,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⑥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 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 有似于此。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审堂下之阴 审:察看 B.军惊而坏都舍 都:都城 C.守法弗变则悖 悖:背谬 D.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惑:糊涂 9.B/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有过于江上者 乃设九宾礼于廷 10.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项,语气词,用在判断句中; 代词,……的人。C 项,连词,就;副词,加强判断语气。D 项,介词,从;介 词,在。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先王之法本身的变化和其已不适用于今时这两个角度,对“先王之成 法”与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予以了否定。 B.“循表夜涉”“刻舟求剑”“引婴投江”三个故事,从不同角度讽刺了墨守 成规、拘泥古法的人,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本文运用寓言故事形象说理时,在写法上都是先叙述一个寓言故事,然后评 论故事本身,最后引出要讽喻的事理 D.本文围绕“察今”这一中心论点,多方说理,反复论证,阐述了制定法令制 度必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11.A/原文未对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予以否定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译文: (2)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译文: (3)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12.(1)即使人们没有增补删减它,也还是不能取法它。(2)楚国人还是照着 原来的标记渡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3)他急忙在船上刻个记号,说: “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3.第④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一观点? 请简要分析。(5分) 13.答:(1)比喻论证。以良医的比喻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阐明时与法的关系, 说明“变法者”应“因时而化”;又以良剑与良马的比喻形象地阐明先王以“成 功名”(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而不是追求同古代一样的法令制度,从而证明 今人要因时变法。(3分)(2)举例论证。以七十一圣人法皆不同的事例有力 地证明了时势不同而法令不一的观点。(2分) 【译文】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它不可能取 法。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 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补删减它,也还是不能取法它
C.本文运用寓言故事形象说理时,在写法上都是先叙述一个寓言故事,然后评 论故事本身,最后引出要讽喻的事理。 D.本文围绕“察今”这一中心论点,多方说理,反复论证,阐述了制定法令制 度必须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 11.A/原文未对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予以否定。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1)即使人们没有增补删减它,也还是不能取法它。(2)楚国人还是照着 原来的标记渡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3)他急忙在船上刻个记号,说: “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3.第④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一观点? 请简要分析。(5 分) 13.答:(1)比喻论证。以良医的比喻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阐明时与法的关系, 说明“变法者”应“因时而化”;又以良剑与良马的比喻形象地阐明先王以“成 功名”(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而不是追求同古代一样的法令制度,从而证明 今人要因时变法。(3 分)(2)举例论证。以七十一圣人法皆不同的事例有力 地证明了时势不同而法令不一的观点。(2 分) 【译文】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它不可能取 法。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 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补删减它,也还是不能取法它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 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 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 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从人出发,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 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 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 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 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 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调味的好坏。 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蓱水里设立标记。蓱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 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 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 水的,现在水位己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 水,这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象这种情况。 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 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 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 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而药 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鬼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 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 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 样了。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 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完成功名,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标 啊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上刻记号 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 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 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 个(故事)相同。时代已经变了,而法令制度不变,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岂不 太难了吗!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抱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 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 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 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象这种情况。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4分) 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法令制度(的 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 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 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从人出发,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 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 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 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 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 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调味的好坏。 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楚国人不知道, 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 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 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 水,这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象这种情况。 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 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 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 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而药 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鬼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 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 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 一样了。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 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完成功名,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标 啊。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上刻记号, 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 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 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 个(故事)相同。时代已经变了,而法令制度不变,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岂不 太难了吗!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抱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 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 孩 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 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象这种情况。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4 分) 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 分)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张。炎0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 喜闲身、重渡西泠。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 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注:①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室南渡后举家迁至临安(今杭州)。宋亡以后, 落拓而终。本诗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②西泠:西泠桥,西湖胜景之 (1)词的上片描写了诗人即将归杭时怎样复杂的心情?下片诗人为什么不要朋 友折柳相送?(5分) (2)请简要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技巧。(3分) 14.(1)上片既表现了诗人即将别四明诸友的离情,又表现了因为即将回到故 乡的喜悦心情和归乡时已是“鬓丝断雪”的迟暮之人的悲伤之情。(3分)折柳 送别本是古代的风俗,然而作者却劝朋友不要去折柳,因为深秋之际的杨柳正落 叶纷纷、不堪再折,正如我辈一样,都有着“飘零”的身世。(2分)(2)“疏 篱……渊明”一句运用了典故(1分),含蓄地写出了自己的生活境况,以陶渊 明自比,表明自己未曾变节,形象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故国之思和甘为大宋遗民 的思想。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古文默写。(任选一段默写) 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浩 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 壁赋》) 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
张 炎①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 喜闲身、重渡西泠②。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 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注:①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室南渡后举家迁至临安 (今杭州)。宋亡以后, 落拓而终。本诗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②西泠:西泠桥,西湖胜景之一。 (1)词的上片描写了诗人即将归杭时怎样复杂的心情?下片诗人为什么不要朋 友折柳相送?(5 分) (2)请简要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技巧。(3 分) 14.(1)上片既表现了诗人即将别四明诸友的离情,又表现了因为即将回到故 乡的喜悦心情和归乡时已是“鬓丝断雪”的迟暮之人的悲伤之情。(3 分)折柳 送别本是古代的风俗,然而作者却劝朋友不要去折柳,因为深秋之际的杨柳正落 叶纷纷、不堪再折,正如我辈一样,都有着“飘零”的身世。(2 分)(2)“疏 篱……渊明”一句运用了典故(1 分),含蓄地写出了自己的生活境况,以陶渊 明自比,表明自己未曾变节,形象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故国之思和甘为大宋遗民 的思想。 15.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古文默写。(任选一段默写) 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 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 壁赋》) ②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
(贾谊《过秦 论》) 15.(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2)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从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法国)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 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 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一乔木、香树和蟾蜍 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 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 地爱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 “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 来绕去 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
。 , 。(贾谊《过秦 论》) 15.(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2)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从。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法国)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 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 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 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 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 地爱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 “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 来绕去。 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