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江苏省沛县中学高一月考 试题命制:杨赟校对:蒋萍2009/12/25 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侥幸/角色车辙/折戟沉沙瞠目/交口称赞B.盘踞/拮据癖好/否极泰来摒弃/ 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蛊惑/余勇可贾诘问/开花结果D.蹩脚别扭干涸/曲高和寡徜徉/ 逢场作戏 【答案】D 【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能力层级为A级。 【解析】A.侥(jiao)角(jue)辙(zhe)/折(zhe)瞠( cheng)称( cheng);B.踞 (ju)/据(ju)癖(pi)餍否(pi)摒(bing)/屏(bing);C.怆( chuang)/创( chuang) 蛊(g0)赝贾(s)诘(je)/结(jie);D.蹩(bie)/别(bie)涸(he)/和(he)徜 ( chang)/场( chang) 【思路分析】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常用的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 字,有形近字,音近字。对于拼音,考生需要平时积累,可采用错题集归类识记法,如A 项“侥幸/角色”,C项“怆然/创伤”中每组的后一字为多音字,前一字为习惯性误读字:D项“干 涸/曲高和寡”,B项“癖好/否极泰来”的前一字为形声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降低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 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2009—2010 年江苏省沛县中学高一月考 语 文 试题命制:杨 赟 校对:蒋 萍 2009/12/25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15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 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 逢场作戏 【答案】D 【考点】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能力层级为 A 级。 【解析】A.侥(jiǎo)/角(jué) 辙(zhé)/折(zhé) 瞠(chēng)/称(chēng); B.踞 (jù)/据(jū) 癖(pǐ)/否(pǐ) 摒(bìng)/屏(bǐng); C.怆(chuàng)/创(chuāng) 蛊(gǔ)/贾(gǔ) 诘(jié)/结(jiē); D.蹩(bié)/别(biè) 涸(hé)/和(hè) 徜 (cháng)/场(chǎng)。 【思路分析】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常用的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 字,有形近字,音近字。对于拼音,考生需要平时积累,可采用错题集归类识记法,如 A 项“侥幸/角色”,C 项“怆然/创伤”中每组的后一字为多音字,前一字为习惯性误读字;D 项“干 涸/曲高和寡”,B 项“癖好/否极泰来”的前一字为形声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降低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 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 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 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 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的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答案】A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B.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C.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 D.两句混杂,“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为“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 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思路分析】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 出现的几类成分: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并列短语、介词(如C项“在 中”)等等 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与律体之辩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 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 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 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 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 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的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答案】A 【考点】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析】B.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少”;C.成分残缺,介词淹没主语,去掉“在”和“中”。 D.两句混杂,“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应为“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广大网 友自发在网上留言”。 【思路分析】辨析语病除要掌握《考试大纲》里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外,还应注意句中可能 出现的几类成分: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并列短语、介词(如 C 项“在…… 中”)等等。 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 分)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与律体之辩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 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载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 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 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答案】⑤①②④③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⑤句“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问题,故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原因 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 在最后。 【思路分析】这是议论性的语段。议论性的语段可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 论的思路来分析(如本题⑤、①提出问题,③得出结论):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 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 4.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50字) 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 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答案】⑤①②④③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析】⑤句“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问题,故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原因, 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 在最后。 【思路分析】这是议论性的语段。议论性的语段可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 论的思路来分析(如本题⑤、①提出问题,③得出结论);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 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 会。 4.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 50 字) 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 50 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
【答案】略 【考点】考查语言的鲜明、得体,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准确、鲜明、生动”是大纲地区2008年新增的考点,以与课标地区考点一致。“鲜 明”是说要主题鲜明、话题集中;“得体”是说要符合母子对话的身份、特定语境。 【思路分析】根据一定的语境及提示,写出相关内容,使所补写内容与原有内容水乳相融, 天衣无缝。要根据题目所给显性要求与语境所给隐性要求(儿子为何分五次,仅仅是加操行 分吗?)仔细思考,表达要注意围绕中心,紧扣语境。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又有一段限制性 的题目,很能考查出考生的语文能力,值得重视 古文阅读(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一)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 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 患之疏而,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 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 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 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 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节选) (二)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立国也,未 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 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选自李桢《六国论》节选)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答案】略 【考点】考查语言的鲜明、得体,能力层级为 D 级。 【解析】“准确、鲜明、生动”是大纲地区 2008 年新增的考点,以与课标地区考点一致。“鲜 明”是说要主题鲜明、话题集中;“得体”是说要符合母子对话的身份、特定语境。 【思路分析】根据一定的语境及提示,写出相关内容,使所补写内容与原有内容水乳相融, 天衣无缝。要根据题目所给显性要求与语境所给隐性要求(儿子为何分五次,仅仅是加操行 分吗?)仔细思考,表达要注意围绕中心,紧扣语境。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又有一段限制性 的题目,很能考查出考生的语文能力,值得重视。 二、古文阅读(共 1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一)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 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 患之疏而,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 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 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 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 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 可不悲哉!(苏辙《六国论》节选) (二)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立国也,未 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 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选自李桢《六国论》节选) 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B、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凭借) C、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完整) D、未有能愈于秦者也(胜过)C(保全) 6、李桢认为“未可专以罪秦也”,非其原因的是() A.六国都想做秦国想做的事情 B六国在沉溺于攻战,惯于欺诈、弱肉强食等方面与秦国没有差别 C.当时,崤山以东的国家没有能胜过秦国的。 D沉溺于攻战的六国最终因为自己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答案】D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苏辙假设“彼秦者将何为哉”的条件是“韩魏无东顾之忧”,四国“阴助其急”。 B.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 以自相屠灭” C.苏洵认为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到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 秦国一样统一天下。【答案】C 【解析】“不赂者以赂者丧”,所以齐、燕、赵的失败也是因为贿赂秦国。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所以不如厚待韩国亲近魏国来抵挡秦国 ②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吞并了他们的国家 ③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只是他们最终不能做秦国所做到的事
A、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B、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凭借) C、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完整) D、未有能愈于秦者也(胜过) C(保全) 6、李桢认为“未可专以罪秦也”,非其原因的是( ) A.六国都想做秦国想做的事情。 B.六国在沉溺于攻战,惯于欺诈、弱肉强食等方面与秦国没有差别。 C.当时,崤山以东的国家没有能胜过秦国的。 D.沉溺于攻战的六国最终因为自己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 【答案】D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苏辙假设“彼秦者将何为哉”的条件是“韩魏无东顾之忧”,四国“阴助其急”。 B.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 以自相屠灭” C.苏洵认为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到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 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答案】C 【解析】“不赂者以赂者丧”,所以齐、燕、赵的失败也是因为贿赂秦国。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所以不如厚待韩国亲近魏国来抵挡秦国。 ②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 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吞并了他们的国家。 ③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只是他们最终不能做秦国所做到的事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10分)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9.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 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10.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6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 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 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 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9-10 题。(10 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9.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4 分)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B 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 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10.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6 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 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 E 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 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 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
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 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 么感情:橛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 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 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析】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 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 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 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岀类拔萃, 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 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 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 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 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 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 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3)苟以天下之大,_▲,是又在六国下也。(苏洵《六国论》) (4)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 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 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 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 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析】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正 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 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 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 也自有其独到之处。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雪 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在基本认同“雪 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词的下 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 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 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此词语言 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 (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3)苟以天下之大, ▲ ,是又在六国下也。(苏洵《六国论》) (4)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5)人间如梦,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寒沙梅影路,▲—。(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则孤陋而寡闻。(《学记三则》)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取之无禁(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弃掷逦迤 (5)一樽还酹江月(6)佛狸祠下(7)微雪酒香村。 (8)独学而无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3分) 魔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1)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 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 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2)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 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 的感觉 (3)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4)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 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5)“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 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 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5)人间如梦,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6)可堪回首, ▲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寒沙梅影路, ▲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8) ▲ ,则孤陋而寡闻。(《学记三则》) (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取之无禁 (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弃掷逦迤 (5)一樽还酹江月 (6)佛狸祠下 (7)微雪酒香村。 (8)独学而无友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23 分) 魔 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1)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 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 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2)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 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 的感觉。 (3)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4)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 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5)“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 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 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6)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 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7)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 所驱散了 (8)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 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 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 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9)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 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10)“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 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一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 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 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 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12)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 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 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 么也没有!” (14)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 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6)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 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7)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 所驱散了。 (8)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 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 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 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9)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 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10)“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 1912 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 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 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 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 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12)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 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 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 么也没有!” (14)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 40 年之久呢? 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15)“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 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16)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17)“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 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 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18)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 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19)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 (20)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 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 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 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 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本文有删节) 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5分) 【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考点】考查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鉴赏,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叙事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 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 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15)“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 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16)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17)“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 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 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 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18)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 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19)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 中。 (20)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 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 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 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 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5 分) 【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考点】考查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鉴赏,能力层级为 E 级。 【解析】叙事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 节发展,暗示(深化)文章主旨。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 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