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案 山东工商学院统计系 吴风庆
《统计学》教案 山东工商学院统计系 吴 风 庆
第一章总论 本章学习重点:本章是全课程的总纲,主要讲述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统计的作用 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难点是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与作用 “统计”一词的含义 统计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不论是宏观社会的整体调查研究,还是微观事物的观察 分析,都需要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统计”有着多种含义。例如,开学时,辅导员要统 计一下到校的学生人数;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要统计每个队员的投篮命中率、犯规的次数 农户在农作物收获后统计其产量等。这时“统计”是一个动词,我们一般称其为统计工 作,它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数字资料的工作,具有计数的含义。 统计工作的结果形成一系列的数字资料,也称统计资料或统计数据,这是“统计” 的另一个含义。它和前面讲的统计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是统计工作的结果。例如,我们 班的学生人数120人,女生占30%,男女生的比例为2.33:1等。国家统计局每年出 版统计年鉴,反映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科技发展等情况,这些都是在这个意义上 的统计。 除了上面所讲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之外,“统计”一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作为一门 科学的统计学,它是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科学。 “统计”一词虽有上述三方面的涵义,但它们之间又是具有密切联系的。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统计工作是在统计 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 统计学的性质 1.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早期统计所研究的问题有人口调查 出生与死亡的登记等,后来又扩大到社会经济和生物实验等方面。目前不论社会的、自 然的、或实验的,凡是有大量数据出现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学。凡能以数量来表现的 均可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方法已渗透到其他科学领域,成为当前最活跃的学科 2.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与规律性。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总体的数量特 征及其分布的规律性。总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各个个体在数量特征上受必然和偶然 两种因素的支配,必然因素反映了该总体的特征,但由于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又是有差异
1 第一章 总论 本章学习重点:本章是全课程的总纲,主要讲述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统计的作用 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难点是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统计学的性质与作用 一、“统计”一词的含义 统计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不论是宏观社会的整体调查研究,还是微观事物的观察 分析,都需要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统计”有着多种含义。例如,开学时,辅导员要统 计一下到校的学生人数;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要统计每个队员的投篮命中率、犯规的次数; 农户在农作物收获后统计其产量等。这时“统计”是一个动词,我们一般称其为统计工 作,它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数字资料的工作,具有计数的含义。 统计工作的结果形成一系列的数字资料,也称统计资料或统计数据,这是“统计” 的另一个含义。它和前面讲的统计工作是紧密相连的,是统计工作的结果。例如,我们 班的学生人数 120 人,女生占 30%,男女生的比例为 2.33:1 等 。 国家统计局每年出 版统计年鉴,反映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科技发展等情况,这些都是在这个意义上 的统计。 除了上面所讲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之外,“统计”一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作为一门 科学的统计学,它是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的科学。 “统计”一词虽有上述三方面的涵义,但它们之间又是具有密切联系的。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统计工作是在统计 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 二、统计学的性质 1.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早期统计所研究的问题有人口调查、 出生与死亡的登记等,后来又扩大到社会经济和生物实验等方面。目前不论社会的、自 然的、或实验的,凡是有大量数据出现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学。凡能以数量来表现的 均可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方法已渗透到其他科学领域,成为当前最活跃的学科 之一。 2.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与规律性。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总体的数量特 征及其分布的规律性。总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各个个体在数量特征上受必然和偶然 两种因素的支配,必然因素反映了该总体的特征,但由于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又是有差异
的,如何通过这些个体的差异来描述或推断总体的特征就产生了统计学。 3.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在统计学界对统计学的性质有实质性科学和方法论 科学之争。我们认为统计学是实用性很强的方法论科学,就统计工作来说,它总是研究 实际问题的,统计的方法也是从现实问题中产生的。然而统计学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早 期的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虽然也利用一些统计方法来记述和分析现实问题,但这时 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统计学。随着统计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内容也不断发展和充实, 尤其是概率论的发展为统计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统计的方法相对独立地形成了自已 的科学体系,即统计学。其内容包括如何去搜集资料,如何对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概 括和表示,以及如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等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和原理构成 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目前统计方法已成为科学研究和各种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 年轻而引人入胜的科学,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 三、统计的作用 (1)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构决策和执行服务 (2)为企业单位、社会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服务 (3)为广大人民了解情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高思想水平服务 (4)为科研机构和人员进行理论研究服务; (5)为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服务。 国家管理系统的决策、执行、信息、咨询、监督五个环节中,统计在信息、咨询、 监督三个环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往往将信息、咨询、监督称为统计的三大职能, 其实统计的各项具体作用都是在统计信息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理 论基础。坚持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 情况和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是做好统计工作,发展统计学的根本保证。 、统计的研究方法 1、大量观察法。统计要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性,必须从总体上进行 观察,即对研究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数单位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称为大
2 的,如何通过这些个体的差异来描述或推断总体的特征就产生了统计学。 3.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在统计学界对统计学的性质有实质性科学和方法论 科学之争。我们认为统计学是实用性很强的方法论科学,就统计工作来说,它总是研究 实际问题的,统计的方法也是从现实问题中产生的。然而统计学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早 期的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虽然也利用一些统计方法来记述和分析现实问题,但这时 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统计学。随着统计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内容也不断发展和充实, 尤其是概率论的发展为统计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统计的方法相对独立地形成了自己 的科学体系,即统计学。其内容包括如何去搜集资料,如何对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概 括和表示,以及如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等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和原理构成 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目前统计方法已成为科学研究和各种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 年轻而引人入胜的科学,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 三、统计的作用 (1)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构决策和执行服务; (2)为企业单位、社会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服务; (3)为广大人民了解情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高思想水平服务; (4)为科研机构和人员进行理论研究服务; (5)为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服务。 国家管理系统的决策、执行、信息、咨询、监督五个环节中,统计在信息、咨询、 监督三个环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往往将信息、咨询、监督称为统计的三大职能, 其实统计的各项具体作用都是在统计信息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第二节 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理 论基础。坚持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 情况和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是做好统计工作,发展统计学的根本保证。 二、统计的研究方法 1、大量观察法。统计要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性,必须从总体上进行 观察,即对研究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数单位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称为大
量观察法。这是由统计硏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大量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是 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各单位的特征及其数量表现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任意 抽取个别或少数单位进行观察。必须在对被研究对象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对 象的范围,观察全部或足够多数的调査单位,借以对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有所了解。运用 大量观察法对同类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査和综合分析,使次要的、偶然的因素作用相互 抵消,从而排除其影响,以研究主要的共同起作用的因素所呈现的规律性。统计调査中 的许多方法,如统计报表、普査、抽样调査、重点调查等,都是对大量单位进行观察研 究,来了解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情况的。 2、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指对大量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各种综合指标的 方法,以反映总体一般的数量特征,并对综合指标进行分解和对比分析,以研究总体的 差异和数量关系。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各种综合指标,以显示出现象在 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表现的规模、水平、集中趋势和差异程度等, 概括地描述总体的综合特征和变动趋势。常用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 均指标、变异指标、动态指标等。 3、统计分组法。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事物内在的特点,将被研究的社会经济现 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法。分组法是统计整理阶段的专门方法, 也是贯穿统计研究全过程的方法。通过对总体各个不同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可以补充、丰富和深化对总体的认识 4、归纳推断法。所谓归纳是指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归纳法 可以使我们从具体的事实得出一般的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增长新的知识,所以是统计 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概念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又可以简称为总体和个体,是反映统计认识对象的基本概念 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 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称为总体单位。例如,一个工业企业,有以职工为单位组成的职工 总体,有以每台设备组成的设备总体,有以产品为单位组成的产品总体,有以销售行为 为单位组成的销售总体等
3 量观察法。这是由统计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大量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是 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各单位的特征及其数量表现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任意 抽取个别或少数单位进行观察。必须在对被研究对象的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对 象的范围,观察全部或足够多数的调查单位,借以对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有所了解。运用 大量观察法对同类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使次要的、偶然的因素作用相互 抵消,从而排除其影响,以研究主要的共同起作用的因素所呈现的规律性。统计调查中 的许多方法,如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都是对大量单位进行观察研 究,来了解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情况的。 2、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指对大量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运用各种综合指标的 方法,以反映总体一般的数量特征,并对综合指标进行分解和对比分析,以研究总体的 差异和数量关系。对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各种综合指标,以显示出现象在 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表现的规模、水平、集中趋势和差异程度等, 概括地描述总体的综合特征和变动趋势。常用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 均指标、变异指标、动态指标等。 3、统计分组法。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事物内在的特点, 将被研究的社会经济现 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法。分组法是统计整理阶段的专门方法, 也是贯穿统计研究全过程的方法。通过对总体各个不同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可以补充、丰富和深化对总体的认识。 4、归纳推断法。所谓归纳是指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 归纳法 可以使我们从具体的事实得出一般的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增长新的知识,所以是统计 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概念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又可以简称为总体和个体,是反映统计认识对象的基本概念。 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 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称为总体单位。例如,一个工业企业,有以职工为单位组成的职工 总体,有以每台设备组成的设备总体,有以产品为单位组成的产品总体,有以销售行为 为单位组成的销售总体等
总体和个体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要有两种,即: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实体为单位 组成的总体,如以个人、家庭、学校、设备、产品、商品等为单位组成的总体称作实体 总体;以某种行为、事件为单位组成的总体,如买卖行为、工伤事故、犯罪事件、体育 活动等为单位组成的总体称作行为总体 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总体单位数可以是无限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也 可以是有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在社会经济现象中统计总体大多是有限的。在统计调 查中,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单位,据以推断总体。对 有限总体既可作全面调查,也可只调查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如职工普查(全面)及职工 抽查(小部分)。凡是调查总体的一小部分单位时,往往要根据局部资料来推算全体 为了保证推算的准确性,必须设法使局部资料具有较髙的代表性。提髙这种代表性的 个重要方法,就是使局部资料尽量能多包括一些单位。因为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太少, 就会出现偏高或偏低的偶然现象,降低了代表性,如果单位数增多,这种偶然偏差就趋 于互相抵消,从而提高了代表性,有可能据以显现出总体的真象来。例如,某市职工是 个总体,每个职工是一个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该市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只抽查少 数几个职工是不行的,因为所抽査的那几个职工的工资可能偏高或偏低,不能代表全体。 但如果抽查足够多的职工求其平均工资,则偶然性的偏差就会大大减少,就可得出比较 可靠的数据。 (二)特点 统计总体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统计研究具体对象的统计总体,其形成 条件主要有三条 第一,同质性。组成统计总体的所有单位必须是在某些性质上是相同的,例如工业 企业总体,必须是由进行工业生产经营的基层单位组成的。如果是国有工业企业总体 便又多了一个所有制性质上的相同标志,它的范围便小于工业企业总体了。或数量标志 数值 第二,大量性。统计总体是由许多总体单位构成的。小型总体(抽样总体)的单位 数要足够多 第三,差异性。构成总体的各单位除了同质性一面还必须有差异性一面,否则便不 需要进行统计调查研究了。例如职工总体中的每个职工,在工种、性别、年龄、文化程 度、工资等方面都有差异,这样才构成社会经济统计调查的内容。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形成统计总体
4 总体和个体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要有两种,即:以某种客观存在的实体为单位 组成的总体,如以个人、家庭、学校、设备、产品、商品等为单位组成的总体称作实体 总体;以某种行为、事件为单位组成的总体,如买卖行为、工伤事故、犯罪事件、体育 活动等为单位组成的总体称作行为总体。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总体单位数可以是无限的,这样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也 可以是有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在社会经济现象中统计总体大多是有限的。在统计调 查中,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单位,据以推断总体。对 有限总体既可作全面调查,也可只调查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如职工普查(全面)及职工 抽查(小部分)。凡是调查总体的一小部分单位时,往往要根据局部资料来推算全体。 为了保证推算的准确性,必须设法使局部资料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提高这种代表性的一 个重要方法,就是使局部资料尽量能多包括一些单位。因为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太少, 就会出现偏高或偏低的偶然现象,降低了代表性,如果单位数增多,这种偶然偏差就趋 于互相抵消,从而提高了代表性,有可能据以显现出总体的真象来。例如,某市职工是 一个总体,每个职工是一个总体单位,如果要了解该市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只抽查少 数几个职工是不行的,因为所抽查的那几个职工的工资可能偏高或偏低,不能代表全体。 但如果抽查足够多的职工求其平均工资,则偶然性的偏差就会大大减少,就可得出比较 可靠的数据。 (二)特点 统计总体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统计研究具体对象的统计总体,其形成 条件主要有三条: 第一,同质性。组成统计总体的所有单位必须是在某些性质上是相同的,例如工业 企业总体,必须是由进行工业生产经营的基层单位组成的。如果是国有工业企业总体, 便又多了一个所有制性质上的相同标志,它的范围便小于工业企业总体了。或数量标志 数值; 第二,大量性。统计总体是由许多总体单位构成的。小型总体(抽样总体)的单位 数要足够多; 第三,差异性。构成总体的各单位除了同质性一面还必须有差异性一面,否则便不 需要进行统计调查研究了。例如职工总体中的每个职工,在工种、性别、年龄、文化程 度、工资等方面都有差异,这样才构成社会经济统计调查的内容。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形成统计总体
(三)关系 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研究目的不同,它们是可以变换的。例如,我 们研究某市机械工业状况,每个机械厂则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单位。如果我们把研究领 域扩大为以工业局为单位的全部工业,则机械工业局即为总体单位。 、标志与指标 (一)概念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例如,当我们研究的总体是我国煤炭工业 的状况时,每个煤炭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企业的经济类型、职工人数、产量等都是每 个煤炭工业企业具有的标志。 标志按其表现形式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两种。凡是表示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 志,称数量标志。它能用数量来表示,如企业的职工人数、产量、产值;职工的年龄、 工龄、工资等。凡是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标志,称品质标志。如职工的性别、企业 的经济类型、工人的工种等。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 如某职工的性别是女,民族是汉族。这里的“性别”和“民族”是品质标志名称。而“女” 和“汉族”是这类标志的属性的具体表现。又如该工人的年龄是35岁,工资是96元 则“年龄”和“工资”是数量标志的名称,而“35岁”和“96元”则是它们的数值表 现 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对统计指标的概念,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种情 况是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如全国总人口、工资总额、谷物总产量等等叫做统计 指标。这是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我们在讨论统计理论和进行统计设计时所说的统计指 标,就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把指标名称和具体时间地点的统计数值结合起来,如某年 末全国总人口118517万人,北京市职工工资总额202.5亿元,河北省谷物总产量2136.4 万吨等等,叫做统计指标。这是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在实际工作中对统计数据进行加 工整理、分析研究时所说的统计指标是指后一种。 (二)关系 1.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 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2.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5 (三)关系 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研究目的不同,它们是可以变换的。例如,我 们研究某市机械工业状况,每个机械厂则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单位。如果我们把研究领 域扩大为以工业局为单位的全部工业,则机械工业局即为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指标 (一)概念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例如,当我们研究的总体是我国煤炭工业 的状况时,每个煤炭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企业的经济类型、职工人数、产量等都是每 个煤炭工业企业具有的标志。 标志按其表现形式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两种。凡是表示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 志,称数量标志。它能用数量来表示,如企业的职工人数、产量、产值;职工的年龄、 工龄、工资等。凡是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标志,称品质标志。如职工的性别、企业 的经济类型、工人的工种等。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 如某职工的性别是女,民族是汉族。这里的“性别”和“民族”是品质标志名称。而“女” 和“汉族”是这类标志的属性的具体表现。又如该工人的年龄是 35 岁,工资是 96 元, 则“年龄”和“工资”是数量标志的名称,而“35 岁”和“96 元”则是它们的数值表 现。 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对统计指标的概念,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种情 况是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如全国总人口、工资总额、谷物总产量等等叫做统计 指标。这是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我们在讨论统计理论和进行统计设计时所说的统计指 标,就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把指标名称和具体时间地点的统计数值结合起来,如某年 末全国总人口 118517 万人,北京市职工工资总额 202.5 亿元,河北省谷物总产量 2136.4 万吨等等,叫做统计指标。这是统计指标的完成形态,在实际工作中对统计数据进行加 工整理、分析研究时所说的统计指标是指后一种。 (二)关系 1.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 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2.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如一个煤炭 工业局(公司)的煤炭总产量,是从所属各煤炭工业企业的产量汇总出来的。 (2)指标与标志(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原来 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亦然 三、变异与变量 统计中的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如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表 现为不同的年岁,劳动生产率标志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水平等,这种差别称作变异,变异 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有变异才有统计,没有变异就用不着统计。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作变量值。如年龄 这个数量标志,其标志值可以是20,30,40,50等。在这里把数量标志年龄称为变量, 而把标志值20,30,40,50等称为变量值。某地区职工工资总额为指标(变量),其指 标值1200万元为变量值 变量按其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连续性变量与离散性变量。连续变量的数值都是连续 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例如,煤层厚度,煤层生产能力,产值等都是连 续变量,其数值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离散变量的数值都是不连续的整数值,例 如,职工人数、企业数、机器台数等,其数值的取得只能用计数的方法 第五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在社会经济统计活动中,对事物的定量认识是从定性认识开始,并以定性为基础的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过渡需要一架“桥梁”,这架“桥梁”便是统计指标、统计指 标体系等。 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和社会经济统计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统计正是用 统计指标来反映总体的实际情况,并用统计指标来研究认识总体的发展变化情况、总体 内部以及它和外部的数量关系。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统计指标占有中心地位,许多统计 方法都是围绕统计指标而产生的 (-)统计指标的概念和要素 统计指标的概念如前所述,它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种情况是指说明总体数量 特征的名称;一种情况是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和指标数值
6 (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如一个煤炭 工业局(公司)的煤炭总产量,是从所属各煤炭工业企业的产量汇总出来的。 (2)指标与标志(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原来 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亦然。 三、变异与变量 统计中的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如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表 现为不同的年岁,劳动生产率标志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水平等,这种差别称作变异,变异 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有变异才有统计,没有变异就用不着统计。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作变量值。如年龄 这个数量标志,其标志值可以是 20,30,40,50 等。在这里把数量标志年龄称为变量, 而把标志值 20,30,40,50 等称为变量值。某地区职工工资总额为指标(变量),其指 标值 1200 万元为变量值。 变量按其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连续性变量与离散性变量。连续变量的数值都是连续 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例如,煤层厚度,煤层生产能力,产值等都是连 续变量,其数值要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取得。离散变量的数值都是不连续的整数值,例 如,职工人数、企业数、机器台数等,其数值的取得只能用计数的方法。 第五节 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在社会经济统计活动中,对事物的定量认识是从定性认识开始,并以定性为基础的。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的过渡需要一架“桥梁”,这架“桥梁”便是统计指标、统计指 标体系等。 一、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和社会经济统计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统计正是用 统计指标来反映总体的实际情况,并用统计指标来研究认识总体的发展变化情况、总体 内部以及它和外部的数量关系。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统计指标占有中心地位,许多统计 方法都是围绕统计指标而产生的。 (一)统计指标的概念和要素 统计指标的概念如前所述,它有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一种情况是指说明总体数量 特征的名称;一种情况是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名称和指标数值
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以下要素构成:第一,定性范围。包括指标名称 和指标涵义。指标涵义要明确总体现象的质的规定性,包括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例如, 我国人口普査的总人口,其指标涵义是:指在规定的时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在国内一定区域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指标涵义比较复杂,指标名称是它的表现形 式。第二,定量方法。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是指标涵义的量化规范。例如,总人 口的计量单位是一个人,全国总人口的计算方法是各地区人口加上现役军人的人口总 数。第三,指标数值。根据定性规范和定量方法,经过实际调査和数据处理所取得的具 体时间、具体空间的统计数值 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只包括定性范围和定量方法两个要素,不包括指标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同质事物的可量性。没有质的规定性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了质的规定性而 不能用数量来表示也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些抽象度较高的社会经济概念是难以量化 的,不能直接用来作为统计指标的名称,必须将它分解或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概念才能成 为统计指标。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生活正在发生又温饱上升到小康的阶段性变 化,为了衡量是不是达到了小康水平,只有人均收入水平或人均消费水平是不够的,党 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提出“生活质量达到或超过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要求。“生活质量” 是怎样衡量呢?可以把它分解为: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婴儿死亡率、每人 每日摄取热量等等可以量化的概念,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加以综合计算。这样,“生活质 量”便成为一个统计指标了。 第二,量的综合性。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量,它是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 结果。一个职工的工资不能成为统计指标,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的工资总额或平均工资 才成为统计指标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1.统计指标按它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 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例如,某一地区的总人口、工业企业总数、国民生产总 值等等。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结构、工作质量等,例如,人口密 度、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等。这类指标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这些质量指标 的数值并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例如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 总值所占的比重也可能小于某个30万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
7 统计指标,就其完成形态而言,由以下要素构成:第一,定性范围。包括指标名称 和指标涵义。指标涵义要明确总体现象的质的规定性,包括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例如, 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其指标涵义是:指在规定的时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在国内一定区域居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指标涵义比较复杂,指标名称是它的表现形 式。第二,定量方法。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是指标涵义的量化规范。例如,总人 口的计量单位是一个人,全国总人口的计算方法是各地区人口加上现役军人的人口总 数。第三,指标数值。根据定性规范和定量方法,经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处理所取得的具 体时间、具体空间的统计数值。 统计指标的设计形态只包括定性范围和定量方法两个要素,不包括指标数值。 (二)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同质事物的可量性。没有质的规定性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了质的规定性而 不能用数量来表示也不能成为统计指标。有些抽象度较高的社会经济概念是难以量化 的,不能直接用来作为统计指标的名称,必须将它分解或转化为可以量化的概念才能成 为统计指标。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生活正在发生又温饱上升到小康的阶段性变 化,为了衡量是不是达到了小康水平,只有人均收入水平或人均消费水平是不够的,党 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提出“生活质量达到或超过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要求。“生活质量” 是怎样衡量呢?可以把它分解为: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婴儿死亡率、每人 每日摄取热量等等可以量化的概念,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加以综合计算。这样,“生活质 量”便成为一个统计指标了。 第二,量的综合性。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量,它是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 结果。一个职工的工资不能成为统计指标,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的工资总额或平均工资 才成为统计指标。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1.统计指标按它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 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例如,某一地区的总人口、工业企业总数、国民生产总 值等等。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结构、工作质量等,例如,人口密 度、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等。这类指标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这些质量指标 的数值并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例如一个 100 万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 总值所占的比重也可能小于某个 30 万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
重 2.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和作用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结果。例如上述 的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便是。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相比较 的结果,又分两种情况:同一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对比可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如人 口增长率、成本降低率;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相比说明事物的内部结构,如三 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 的统计指标,如平均工资、平均成本等等。 3.按指标的时间标准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前者如职工人数,后者 如工资总额 4按指标的用途不同可以分为观察指标和考核指标。 二、统计指标体系 (一)概念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统计指标系统叫做统计指标体 系 (二)种类 (三)编制原则 关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将在本书第九章做以详细讲解
8 重。 2.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和作用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结果。例如上述 的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便是。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相比较 的结果,又分两种情况:同一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对比可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如人 口增长率、成本降低率;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相比说明事物的内部结构,如三 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 的统计指标,如平均工资、平均成本等等。 3.按指标的时间标准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前者如职工人数,后者 如工资总额。 4.按指标的用途不同可以分为观察指标和考核指标。 二、统计指标体系 (一)概念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统计指标系统叫做统计指标体 系。 (二)种类 (三)编制原则 关于统计指标及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将在本书第九章做以详细讲解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本章重点内容:本章主要讲授统计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统计调查的组织、统计资料 的整理的方法及技术和统计表。难点讲授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整理技术。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种类和内容 、统计调查的意义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任务和要求,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 有组织地及时搜集各项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和科学试验成果的原始资料的过程。 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对调查单位搜集的没有经过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 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所有的统计计算 和统计研究都是在原始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 础环节,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只有搞好统计调査,才能保证统计工作达到对于客观事物 规律性的认识。并从而预测未来,统计资料还是制定政策的依据,并据此检査和监督政 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统计调査的要求 根据统计制度方法的统一规定,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及时两个基本要求,做到 数字准、情况明、反映及时 1.准确性 统计调査的准确性是指提供的统计资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保证各项统计资料 真实可靠。 2.及时性 各项调查资料不但要求准确,而且需要及时,这是很明显的,因为过实的资料落在 了形势发展的后面,失去时效,犹如“雨后送伞”起不到统计的真实作用。 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①全面调查: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的调查。如:普查 ②非全面调査:构成总体的一部分单位的调査。如典型调査、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9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本章重点内容:本章主要讲授统计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统计调查的组织、统计资料 的整理的方法及技术和统计表。难点讲授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整理技术。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种类和内容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调查的任务和要求,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 有组织地及时搜集各项反映社会经济活动和科学试验成果的原始资料的过程。 所谓原始资料是指对调查单位搜集的没有经过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 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所有的统计计算 和统计研究都是在原始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 础环节,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只有搞好统计调查,才能保证统计工作达到对于客观事物 规律性的认识。并从而预测未来,统计资料还是制定政策的依据,并据此检查和监督政 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根据统计制度方法的统一规定,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及时两个基本要求,做到 数字准、情况明、反映及时。 1.准确性 统计调查的准确性是指提供的统计资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保证各项统计资料 真实可靠。 2.及时性 各项调查资料不但要求准确,而且需要及时,这是很明显的,因为过实的资料落在 了形势发展的后面,失去时效,犹如“雨后送伞”起不到统计的真实作用。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划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①全面调查: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的调查。如:普查。 ②非全面调查:构成总体的一部分单位的调查。如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