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技产品与突出科技进展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6,文件大小:8.88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技产品与突出科技进展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联合办公室(筹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联合办公室(筹)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科技产品与突出科技进展

实验场第一代科学产品示范 产出方式:提名邀请、同行评议、修改、公示征求意见

产出方式:提名邀请、同行评议、修改、公示征求意见 实验场第一代科学产品示范

“第一代科学产品示范”目录: 实验场公共模型: 实验场基础数据集 1.0版速度模型 重新定位地震目录 断层模型 震源机制解目录 形变模型 去丛”地震目录 流变模型 实验场科学预测模型: 30年尺度强地面运动概率预测模型

“第一代科学产品示范”目录: • 实验场公共模型: 1.0版速度模型 断层模型 形变模型 流变模型 • 实验场基础数据集: 重新定位地震目录 震源机制解目录 “去丛”地震目录 • 实验场科学预测模型: 30年尺度强地面运动概率预测模型

实验场公共模型之一:1.0版速度模型 (DO:10.12093/02md02201901v1) Vp = rs Vs“ 50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华建教授团队完成。 综合体波走时与噪声面波频散走时联合反演3-D地壳v及∨s模型 SWChinavp∨s2019; 模型40km之上50km的横向分辨率,垂向分辨率优于10km;40km之下约70km的横向 分辨率,垂向分辨率10-15km;模型数据已实际应用于基于A的地震自动观测系统等

实验场公共模型之一:1.0版速度模型 (DOI:10.12093/02md.02.2019.01.v1) •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华建教授团队完成。 • 综合体波走时与噪声面波频散走时联合反演 3-D地壳Vp及Vs模型 SWChinaVpVs_2019; 模型40km 之上50km的横向分辨率,垂向分辨率优于10km;40km 之下约70km的横向 分辨率,垂向分辨率10-15km;模型数据已实际应用于基于AI的地震自动观测系统等。 Vp Vs

实验场公共模型之二:断层模型 (DO:10.12093/04md.022019.02v1) 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静硏究员、鲁人齐硏究员团队完成。 综合地表活断层迹线(同震地表破裂)、人工地震剖面、震源机制解、小震重定位、地震 波速度、大地电磁测深、数字高程、地质图、遥感图、钻井/孔等数据,搭建了系统的数 据库,构建了三维活动断层模型,并在重点断裂上分析三维断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场公共模型之二:断层模型 (DOI:10.12093/04md.02.2019.02.v1) • 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静研究员、鲁人齐研究员团队完成。 • 综合地表活断层迹线(同震地表破裂)、人工地震剖面、震源机制解、小震重定位、地震 波速度、大地电磁测深、数字高程、地质图、遥感图、钻井/钻孔等数据,搭建了系统的数 据库,构建了三维活动断层模型,并在重点断裂上分析三维断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场公共模型之三:形变模型 (DO:10.12093/03md022019.04v1) A-- 10698 由广东工业大学王华教授团队完成 获得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517个测站的GPS观测速度场;依据上述GPS观测结果,计算得 到实验场区域的速度场模型和应变率场模型,为硏究实验场其他地震科学冋题和地震预测 提供形变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撑

实验场公共模型之三:形变模型 (DOI:10.12093/03md.02.2019.04.v1) • 由广东工业大学王华教授团队完成。 • 获得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517个测站的GPS观测速度场;依据上述GPS观测结果,计算得 到实验场区域的速度场模型和应变率场模型,为研究实验场其他地震科学问题和地震预测 提供形变基础数据和模型支撑

实验场公共模型之四:流变模型 (DO:10.12093/04md.022019.031) ·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邵志刚硏究员、第二监测中心徐晶团队共同完成。 ·建立实验场地区壳幔粘滞结构模型,获得了不同深度粘滞系数分布初步结果(20km 40km,60km,80km)以及横跨川滇菱形地块东边界带不同位置的粘滞系数剖面结果, 为区域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提供流变结构的参考

实验场公共模型之四:流变模型 (DOI:10.12093/04md.02.2019.03.v1) • 由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邵志刚研究员、第二监测中心徐晶团队共同完成。 • 建立实验场地区壳幔粘滞结构模型,获得了不同深度粘滞系数分布初步结果(20km, 40km,60km,80km)以及横跨川滇菱形地块东边界带不同位置的粘滞系数剖面结果, 为区域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提供流变结构的参考

实验场基础数据集之一:重新定位地震目录 (DO:10.12093/01md.022019.051) Longitude [del 2<436k 由四川省地震局龙锋团队等完成。 ·已完成2009年1月至2019年3月南北地震带ML15级以上127009条地震的重新定位,其结 果已在小震稀疏段判断、闭锁段判定、发震构造分析等方面得以应用

实验场基础数据集之一:重新定位地震目录 (DOI:10.12093/01md.02.2019.05.v1) • 由四川省地震局龙锋团队等完成。 • 已完成2009年1月至2019年3月南北地震带ML1.5级以上127009条地震的重新定位,其结 果已在小震稀疏段判断、闭锁段判定、发震构造分析等方面得以应用

实验场基础数据集之二:震源机制解目录 (DO:10.12093/01md.022019.07.y1) 怎 ·由中国地质大学郑勇教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硏究所储日升硏究员团队等完成。 对实验场区域的40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硏究,给岀了硏究区域的地震震源性质和深度, 以及断层特征,可为建立实验场综合模型的构建提供关键性的攴撑。3个硏究组独立开展硏究 3家结果在较大地震(M>4.5级)上一致性很好,4.0~4.5级地震总体上比较致,结果可靠

实验场基础数据集之二:震源机制解目录 (DOI:10.12093/01md.02.2019.07.v1) • 由中国地质大学郑勇教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储日升研究员团队等完成。 • 对实验场区域的4.0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研究,给出了研究区域的地震震源性质和深度, 以及断层特征,可为建立实验场综合模型的构建提供关键性的支撑。3个研究组独立开展研究, 3家结果在较大地震(Ml>4.5级)上一致性很好,4.0~4.5级地震总体上比较一致,结果可靠

实验场基础数据集之三:“去丛″地震目录 (DO:10.12093/01md.022019.061) 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硏究所蒋长胜硏究员团队等完成。 利用“除丛″( decluster)的统计地震学技术方法,获得地震科学实验场区內的背景地震 目录,共享并提供实验场,为区域内开展地震预测建模、地震活动分析和工程地震学硏究 等使用

实验场基础数据集之三:“去丛”地震目录 (DOI:10.12093/01md.02.2019.06.v1) • 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蒋长胜研究员团队等完成。 • 利用“除丛”(decluster)的统计地震学技术方法,获得地震科学实验场区内的背景地震 目录,共享并提供实验场,为区域内开展地震预测建模、地震活动分析和工程地震学研究 等使用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