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曼光栅原理及应用 项目名称 达曼光栅原理及应用 二:提名者 中国科学院 三:提名意见 该项目是国际上率先从事达曼光栅研究的课题组之一。从1992年起,就对 达曼光栅开展了前沿探索硏究,在达曼光栅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具体 如下 1.给出了1×2到1×32达曼光栅的完整数值解,现成为达曼光栅领域经典 数据被引用;发明了圆环达曼光栅、三维达曼光栅、扭曲达曼光栅等一系列新型 光栅器件 2.发展了简化模式方法,给出1×2、1×3深刻蚀达曼光栅分束的解析公式 发明了偏振分束、偏振选择以及宽带偏振无关等一系列深刻蚀达曼光栅器件。 3.发明了采用达曼光栅的飞秒测量和分束技术、三维测量技术、并行激光 直写技术等。 该项目系统建立了达曼光栅原理及应用的完整科学体系,撰写达曼光栅领域 第一本学术专著《达曼光栅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7)。8篇论文他人引 用316次(SCI-E他人引用251)。在达曼光栅领域,该项目代表性论文引用次数 排名第一。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相关重要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18次。该项 目研究成果被国际学者在国际主流刊物上明确给予了“第一次”的评价。项目 第一完成人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年被选为美国光学学会Felw(国 内光栅领域唯一获得者),目前担任美国光学学会编辑委员会委员( OSA Board of Editors), Chinese optics letters执行主编,曾应邀担任国际主流学术刊物 Optics Express F副主编, Applied Optics专辑编辑等,多次担任相关国际会议的主席、共 主席、节目委员会主席或委员。 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国内外首次提出,得到国际重要刊物的肯定评价,具有重 大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特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达曼光栅原理及应用 一:项目名称 达曼光栅原理及应用 二:提名者 中国科学院 三:提名意见 该项目是国际上率先从事达曼光栅研究的课题组之一。从 1992 年起,就对 达曼光栅开展了前沿探索研究,在达曼光栅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具体 如下: 1. 给出了 1×2 到 1×32 达曼光栅的完整数值解,现成为达曼光栅领域经典 数据被引用;发明了圆环达曼光栅、三维达曼光栅、扭曲达曼光栅等一系列新型 光栅器件。 2. 发展了简化模式方法,给出 1×2、1×3 深刻蚀达曼光栅分束的解析公式; 发明了偏振分束、偏振选择以及宽带偏振无关等一系列深刻蚀达曼光栅器件。 3.发明了采用达曼光栅的飞秒测量和分束技术、三维测量技术、并行激光 直写技术等。 该项目系统建立了达曼光栅原理及应用的完整科学体系,撰写达曼光栅领域 第一本学术专著《达曼光栅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7)。8 篇论文他人引 用 316 次(SCI-E 他人引用 251)。在达曼光栅领域,该项目代表性论文引用次数 排名第一。授权发明专利 10 项。在相关重要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18 次。该项 目研究成果被国际学者在国际主流刊物上明确给予了 “第一次”的评价。项目 第一完成人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 年被选为美国光学学会 Fellow(国 内光栅领域唯一获得者),目前担任美国光学学会编辑委员会委员(OSA Board of Editors),Chinese Optics Letters 执行主编,曾应邀担任国际主流学术刊物 Optics Express 副主编,Applied Optics 专辑编辑等,多次担任相关国际会议的主席、共 主席、节目委员会主席或委员。 该项目研究成果为国内外首次提出,得到国际重要刊物的肯定评价,具有重 大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特提名该项目申报 2018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四:项目简介 衍射光栅是一个基本的光学器件,在基础物理、化学、天文学、光谱学、激 光光学、集成光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该项目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在达曼光栅领域发明了一系列新型衍射光学器件,取得了 系列创新成果,主要成果如下: 1.发现点一:给出了1×2到1×32达曼光栅的完整数值解,现成为达曼光 栅领域经典数据被引用;发明了圆环达曼光栅、三维达曼光栅、扭曲达曼光栅等 系列新型光栅器件 2.发现点二:发展了简化模式方法,给出二次布拉格角下深刻蚀达曼光栅 的简化公式;给出1×2、1×3深刻蚀达曼光栅分束的解析公式;发明了偏振分 束、偏振选择以及宽带偏振无关等一系列深刻蚀达曼光栅器件 3.发现点三:发明了采用达曼光栅的飞秒测量技术、飞秒分束技术、三维 测量技术、并行激光直写技术等。发明了旋转达曼光栅的激光直写技术,极大提 升系统直写效率与灵活性,为实现复杂编码光栅提供技术方案 该项目发明了一系列基于达曼编码的新型微纳光学器件,发展出了以达曼光栅为 代表的衍射光学的新学科方向。此外,该项目提出的基于各种达曼光栅的激光高 效率分束、激光直写、超快激光信息处理等技术在基础物理、光学微纳加工、精 密计量、光学操控、光通信、飞秒激光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该项目 于1992-2015年主要代表性8篇论文已被他人引用316次(SCIE他引251次)。 在达曼光栅领域,该项目代表论文引用排名第一,得到了国际同行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刊物上高度评价和认可。国际光学 Gabor奖获得者、美国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Poon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Chung等国际同行分别在他 们的发表于国际光学界权威期刊 Applied Optics上的学术论文中明确给予了圆环 达曼光栅“第一次”的评价。四本国际著名学者专著引用了该项目的成果。项目 主要完成人撰写达曼光栅领域的第一本学术专著《达曼光栅原理及应用》(科学 出版社,2017.08)
四:项目简介 衍射光栅是一个基本的光学器件,在基础物理、化学、天文学、光谱学、激 光光学、集成光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该项目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在达曼光栅领域发明了一系列新型衍射光学器件,取得了 系列创新成果,主要成果如下: 1. 发现点一:给出了 1×2 到 1×32 达曼光栅的完整数值解,现成为达曼光 栅领域经典数据被引用;发明了圆环达曼光栅、三维达曼光栅、扭曲达曼光栅等 一系列新型光栅器件。 2. 发现点二:发展了简化模式方法,给出二次布拉格角下深刻蚀达曼光栅 的简化公式;给出 1×2、1×3 深刻蚀达曼光栅分束的解析公式;发明了偏振分 束、偏振选择以及宽带偏振无关等一系列深刻蚀达曼光栅器件。 3.发现点三:发明了采用达曼光栅的飞秒测量技术、飞秒分束技术、三维 测量技术、并行激光直写技术等。发明了旋转达曼光栅的激光直写技术,极大提 升系统直写效率与灵活性,为实现复杂编码光栅提供技术方案。 该项目发明了一系列基于达曼编码的新型微纳光学器件,发展出了以达曼光栅为 代表的衍射光学的新学科方向。此外,该项目提出的基于各种达曼光栅的激光高 效率分束、激光直写、超快激光信息处理等技术在基础物理、光学微纳加工、精 密计量、光学操控、光通信、飞秒激光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该项目 于 1992-2015 年主要代表性 8 篇论文已被他人引用 316 次(SCI-E 他引 251 次)。 在达曼光栅领域,该项目代表论文引用排名第一,得到了国际同行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刊物上高度评价和认可。国际光学 Gabor 奖获得者、美国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Poon 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Chung 等国际同行分别在他 们的发表于国际光学界权威期刊 Applied Optics 上的学术论文中明确给予了圆环 达曼光栅“第一次”的评价。四本国际著名学者专著引用了该项目的成果。项目 主要完成人撰写达曼光栅领域的第一本学术专著《达曼光栅原理及应用》(科学 出版社,2017.08)
五:客观评价 项目第一完成人周常河在衍射光栅领域二十余年来的主要科学发现得到国 际和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他们在国际权威光学刊物上多次明确 给予这些发现“第一次”等重要评价。周常河是衍射光栅领域的杰出青年基金获 得者;因“在衍射光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包括发明圆环达曼光栅和深刻蚀石英 光栅”,入选2017年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OSA Fellow),是国内在衍射光栅领域 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学者。 对发现点1的引用 1)1995年,周常河首次给出了达曼光栅1×2到1×32完整数值解。该工作 成为达曼光栅领域权威数据,一直被国内外同行作为设计达曼光栅原始数据所引 用。例如,美国科学家Davs等人(App.Opt.52,3637,2013)引用:“达曼光栅位 相点被精确控制实现期望的衍射级次和效率[4],其中引用文献[4为该项目代表 性论文,全文所设计达曼光栅数据均采用该代表性论文的经典数据;西班牙 Garcia- Martinez和美国教授Davs的合作论文(App.Opt.51,1375,2012);以色列 科学家Lewy等人利用该项目达曼光栅数据来确认他们的计算结果(Opt.Exp.21 3746,2013)。美国科学家2016年在国际权威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11088 (2016)发表的论文大篇幅引用该项目代表性论文。 2)国际专著的引用:2013年世界著名出版社wley-vCH出版的 Coherent Laser beam Combining第13章,法国著名科学家Blom等人大篇幅引用了该项 目代表性论文 3)发明了圆环达曼光栅。该工作不仅被多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用“首次(提 出)”的描述评价,并且国际同行在这个成果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开展一系列相 关研究工作。例如,国际全息光学界著名的 Gabor奖获得者,美国三维计算机全 息会议主席T.C.Poon评价:“ Circular Dammann gratings(DG) were first proposed by Zhou et al in2003(圆环达曼光栅由周等人于2003年第一次提出)” (App.Opt.48,134,2009)以色列科学家U.Levy等人在光学界国际权威刊物 ( Opt. Lett35,880,2010)引用了该项目发明的圆环达曼光栅 以达曼光栅( Dammann grating)为检索词,在 Web of science可以查到403篇
五:客观评价 项目第一完成人周常河在衍射光栅领域二十余年来的主要科学发现得到国 际和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他们在国际权威光学刊物上多次明确 给予这些发现“第一次”等重要评价。周常河是衍射光栅领域的杰出青年基金获 得者;因“在衍射光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包括发明圆环达曼光栅和深刻蚀石英 光栅”,入选 2017 年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是国内在衍射光栅领域 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学者。 对发现点 1 的引用 1) 1995 年,周常河首次给出了达曼光栅 12 到 132 完整数值解。该工作 成为达曼光栅领域权威数据,一直被国内外同行作为设计达曼光栅原始数据所引 用。例如,美国科学家 Davis 等人(Appl. Opt. 52, 3637, 2013)引用:“达曼光栅位 相点被精确控制实现期望的衍射级次和效率[4]”, 其中引用文献[4]为该项目代表 性论文,全文所设计达曼光栅数据均采用该代表性论文的经典数据;西班牙 García-Martínez 和美国教授 Davis 的合作论文(Appl. Opt. 51, 1375, 2012);以色列 科学家 Levy 等人利用该项目达曼光栅数据来确认他们的计算结果(Opt. Exp. 21, 3746, 2013)。美国科学家 2016 年在国际权威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088 (2016)发表的论文大篇幅引用该项目代表性论文。 2) 国际专著的引用:2013 年世界著名出版社 Wiley-VCH 出版的 Coherent Laser Beam Combining 第 13 章,法国著名科学家 Bloom 等人大篇幅引用了该项 目代表性论文。 3) 发明了圆环达曼光栅。该工作不仅被多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用“首次(提 出)”的描述评价,并且国际同行在这个成果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开展一系列相 关研究工作。例如,国际全息光学界著名的 Gabor 奖获得者,美国三维计算机全 息会议主席 T. C. Poon 评价:“Circular Dammann gratings (CDG) were first proposed by Zhou et al in 2003(圆环达曼光栅由周等人于 2003 年第一次提出)” (Appl. Opt. 48, 134, 2009)。以色列科学家 U. Levy 等人在光学界国际权威刊物 (Opt. Lett. 35, 880, 2010)引用了该项目发明的圆环达曼光栅。 以达曼光栅(Dammann grating)为检索词,在 Web of Science 可以查到 403 篇
论文,该项目代表性论文1被引用151次,引用排名第一;代表性论文2被引用 73次数,引用排名第五(截至2017年9月28日)。 对发现点2的引用 该项目首次将简化模式方法应用于三角光栅与正弦光栅。德国Jena大学著 名教授 Tunnermann的评价“减少菲涅尔反射一个方法就是采用三角或正弦形状 而不是采用二值有垂直壁的形状”,(Opt.Exp.23,17955,2015).清华大学金国藩 院士课题组多次在国际主流光学刊物上引用该项目成果( Appl. Opt.51,2172, 2012):“周和他的合作者利用这个方法设计了分束器和偏振分束器”(Appl.Opt 53,6290,2014) 六: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8篇) 论文专著 年卷页码/发表 SCI|他论文署 讯第 时间 他引名单位 影响(xx年x 作者作者国内作 名称/刊名 是否包 /作者 因子卷 次次含国外 xx页) 共同)共同) 数数单位 Numerical study of 1995年341995 Dammann I illuminators/Applie1650 年09周常周常周常河 5961-596月10河 河刘立人5980是 9页 Zhou, Liren liu Circular Dammann 2003年282003 周常河 grating/Optics 2 3.416 年1周常周常贾佳|340 Letters 2174-217月15河 刘立人 Jia, L. Liu 6页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of a deep 2007年322007 王博 etched fused-silica 年05周常 3.416 王博周常河 51 1299-130月15河 王顺权 1页 冯吉 Zhou. s
论文,该项目代表性论文 1 被引用 151 次,引用排名第一;代表性论文 2 被引用 73 次数,引用排名第五(截至 2017 年 9 月 28 日)。 对发现点 2 的引用 该项目首次将简化模式方法应用于三角光栅与正弦光栅。德国 Jena 大学著 名教授 Tunnermann 的评价“减少菲涅尔反射一个方法就是采用三角或正弦形状 而不是采用二值有垂直壁的形状”, (Opt. Exp. 23, 17955, 2015). 清华大学金国藩 院士课题组多次在国际主流光学刊物上引用该项目成果(Appl. Opt. 51, 2172, 2012);“周和他的合作者利用这个方法设计了分束器和偏振分束器”(Appl. Opt. 53, 6290, 2014)。 六: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 8 篇) 序 号 论文专著 名称/刊名 /作者 影 响 因子 年卷页码 (xx年xx 卷 xx 页) 发 表 时 间 ( 年 月 日) 通 讯 作 者 ( 含 共同) 第 一 作 者 ( 含 共同) 国内作 者 SCI 他 引 次 数 他 引 总 次 数 论文署 名单位 是否包 含国外 单位 1 Numerical study of Dammann array illuminators/Applie d Optics/Changhe Zhou, Liren Liu 1.650 1995年34 卷 5961-596 9 页 1995 年 09 月 10 日 周 常 河 周 常 河 周常河 刘立人 59 80 是 2 Circular Dammann grating/Optics Letters /C. Zhou,J. Jia, L. Liu 3.416 2003年28 卷 2174-217 6 页 2003 年 11 月 15 日 周 常 河 周 常 河 周常河 贾佳 刘立人 34 40 是 3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of a deep etched fused-silica grating/Optics Letters/B. Wang, C. Zhou, S. Wang, J. Feng 3.416 2007年32 卷 1299-130 1 页 2007 年 05 月 15 日 周 常 河 王博 王博 周常河 王顺权 冯吉军 45 51 是
high-density fused silica transmission 2006年452006 gratings with high 王顺权 年04周常 efficiency at a1.65 周常河3337是 wavelength of 1550 2567-257月20河 张妍妍 1页 Optics/S. Wang, C. Zhou, Y. Zhang, H. Ru Polarizing 2008年332008 郑将军 triangular-groove 年07周常郑将周常河 5fusedsilica 3.416 1554-155月15河 士 6页 etters/J. Zheng, Zhou feng Three-port 冯吉军 周常河 fused-silica 2008年472008 王博 6 grating/Applied 年12周常冯吉 1.650 郑将军2429是 663864月10河 贾伟 3页 日 曹红超 heng, W. Jia, H 吕鹏 Cao, and P. ly nsiona 余俊杰 Dammann 周常河 array/Applied 年4周常余俊曹武刚 C.1.650 王少卿1015是 1619-163月1|河杰 Zhou, w. Jia, W. Cao 麻健勇 0页 曹红超 splitting of low-contrast binary 20085252008周常郑将周常河 郑将军 gratings 8 second Bragg angle[1.621 1075-108年5 王博 incidence/JOSA A/J. 页 冯吉军 251316
4 Deep -etched high -density fused silica transmission gratings with high efficiency at a wavelength of 1550 nm/Applied Optics/S. Wang, C. Zhou, Y. Zhang, H. Ru 1.650 2006 年45 卷 2567 -257 1 页 2006 年 04 月 20 日 周 常 河 王 顺 权 王顺权 周常河 张妍妍 33 37 是 5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of deep etched triangular -groove fusedsilica gratings/Optics Letters/J. Zheng, C. Zhou, J. Feng, B. Wang 3.416 2008 年33 卷 1554 -155 6 页 2008 年 07 月 15 日 周 常 河 郑 将 军 郑将军 周常河 冯吉军 王博 28 41 是 6 Three -port beam splitter of a binary fused -silica grating/Applied Optics/ J . Feng, C . Zhou,B . Wang , J. Zheng, W. Jia, H. Cao, and P. Lv 1.650 2008 年47 卷 6638 -664 3 页 2008 年 12 月 10 日 周 常 河 冯 吉 军 冯吉军 周常河 王博 郑将军 贾伟 曹红超 吕鹏 24 29 是 7 Three -dimensional Dammann array/Applied Optics/J . Yu, C . Zhou, W . Jia,W . Cao, S . Wang, J . Ma, and H . Cao 1.650 2012 年51 卷 1619 - 163 0 页 2012 年 4 月 1 日 周 常 河 余 俊 杰 余俊杰 周常河 曹武刚 王少卿 麻健勇 曹红超 10 15 是 8 Beam splitting of low -contrast binary gratings under second Bragg angle incidence/JOSA A/J . Zheng,C . Zhou, B . Wang, J . Feng 1.621 2008 年25 卷 1075 -108 3 页 2008 年 5 月 周 常 河 郑 将 军 郑将军 周常河 王博 冯吉军 18 23 是 合 计 251 316
七:主要完成人悄况 姓名周常河性别男排名1 国籍中国 对该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本人是该项目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学术思想、研究思路、研 究方案及创新点的主要提出者,也是该项目主要科学发现成果的首要贡献者,是八 篇代表性论文的通信作者,对应发现点1,2,3。 姓名余俊杰性别男排名2 国籍中国 对该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本人是该项目三维达曼光栅理论和实验研究创新点的合作 提出者,也是该项目三维达曼光栅主要科学发现成果的首要贡献者,是代表性论文 7的第一作者,对应发现点1。 姓名贾伟 性别男排名3 国籍|中国 对该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本人是是该项目达曼光栅实验研究的学术思想、研究思路、 研究方案的重要贡献者,是第六、七篇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对应发现点3 姓名曹红超性别男排名4 国籍中国 对该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本人是该项目达曼光栅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学术思想、研究 思路、研究方案的重要贡献者,是第六、七篇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对应发现点2
七: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 名 周常河 性别 男 排 名 1 国 籍 中国 对该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本人是该项目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学术思想、研究思路、研 究方案及创新点的主要提出者,也是该项目主要科学发现成果的首要贡献者,是八 篇代表性论文的通信作者,对应发现点 1,2,3。 姓 名 余俊杰 性别 男 排 名 2 国 籍 中国 对该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本人是该项目三维达曼光栅理论和实验研究创新点的合作 提出者,也是该项目三维达曼光栅主要科学发现成果的首要贡献者,是代表性论文 7 的第一作者,对应发现点 1。 姓 名 贾伟 性别 男 排 名 3 国 籍 中国 对该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本人是是该项目达曼光栅实验研究的学术思想、研究思路、 研究方案的重要贡献者,是第六、七篇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对应发现点 3。 姓 名 曹红超 性别 男 排 名 4 国 籍 中国 对该项目主要学术贡献:本人是该项目达曼光栅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学术思想、研究 思路、研究方案的重要贡献者,是第六、七篇论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对应发现点 2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周常河是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余俊杰、贾伟、曹红超曾是周常 河指导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周常河课题组工作至今。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 余俊杰博士、贾伟博士、曹红超博士参与了周常河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中科 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大尺寸衍射光学元件直写仪器设备”(Y2201239, 2012.11.01~2014.10.30),在该项目期间,项目完成人之间展开深入合作,取 得了5项共同授权专利。列举其一:周常河,余俊杰,贾伟,麻建勇,王少卿, 曹红超,“三维达曼阵列产生器,”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388316。作为 项目主要参与人员,贾伟博士、余俊杰博士、曹红超博士参与了周常河研究员作 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装备项目“多路并行激光直写光栅装置” (61127013,2012.01.01~2015.12.30)。在该项目期间,项目完成人之间展开 深入合作,取得了6项共同授权专利和12项共同作者研究论文。列举其一:周 常河,余俊杰,贾伟,麻建勇,曹武刚,王少卿,“延长焦深的并行激光直写装 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187540.1。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贾伟博 士、余俊杰博士、曹红超博士参与了周常河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基金面 上项目“深刻蚀光栅的归一化设计方法”(61078050,2011.01.01~2013.12.30) 在该项目期间,项目完成人之间展开深入合作,取得了5项共同发明及12项共 同作者研究论文。列举其一:贾伟,周常河,“基于深刻蚀透射式石英光栅的啁 啾控制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298062.1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周常河是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余俊杰、贾伟、曹红超曾是周常 河指导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周常河课题组工作至今。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 余俊杰博士、贾伟博士、曹红超博士参与了周常河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中科 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大尺寸衍射光学元件直写仪器设备”(Y2201239, 2012.11.01~2014.10.30),在该项目期间,项目完成人之间展开深入合作,取 得了 5 项共同授权专利。列举其一:周常河,余俊杰,贾伟,麻建勇,王少卿, 曹红超,“三维达曼阵列产生器,”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388316。作为 项目主要参与人员,贾伟博士、余俊杰博士、曹红超博士参与了周常河研究员作 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装备项目“多路并行激光直写光栅装置” (61127013,2012.01.01~2015.12.30)。在该项目期间,项目完成人之间展开 深入合作,取得了 6 项共同授权专利和 12 项共同作者研究论文。列举其一:周 常河,余俊杰,贾伟,麻建勇,曹武刚,王少卿,“延长焦深的并行激光直写装 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187540.1。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贾伟博 士、余俊杰博士、曹红超博士参与了周常河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基金面 上项目“深刻蚀光栅的归一化设计方法”(61078050,2011.01.01~2013.12.30); 在该项目期间,项目完成人之间展开深入合作,取得了 5 项共同发明及 12 项共 同作者研究论文。列举其一:贾伟,周常河,“基于深刻蚀透射式石英光栅的啁 啾控制装置”,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298062.1
九:知情同意证明 知情同意证明 同意项目完成人使用该论文专著报奖,并已知晓“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 不得再次用于申报国家科技奖、未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不得连续两年使用” 等有关规定 王顺权 75x 卫7 日期: 知情同意证明 同意项目完成人使用该论文专著报奖,并已知晓“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 不得再次用于申报国家科技奖、未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不得连续两年使用” 等有关规定 王博 日期:2017.11.29
九:知情同意证明
知情同意证明 司意项目完成人使用该论文专著报奖,并已知晓“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 不得再次用于申报国家科技奖,未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不得连续两年使用 等有关规定 起将军 日期:2o17/1/30 知情同意证明 同意项日完成人使用该论文专著报奖,并已知晓“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 不得再次用于中报国家科技奖、未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不得连续两年使用 等有关规定。 方 日期:201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及其重大安全监测应用 项目名称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及其重大安全监测应用 二:提名者 中国科学院 三:提名意见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在国家核心区域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防范领域 有着迫切的应用需求,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发明了基于相 位解调相敏光时域反射计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突破和集成多项核心关键 创新技术,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其中基于相位解调的振动信号定量化探测技术及其实际安防应用技术居国 际领先地位,并成功实施产业化,产品已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安防中获得重要 应用,近三年共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23亿人民币,此外还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项目成果近年来已应用到多项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上,包括高速铁路 中石油西气东输油气管线、国网海底电缆等。尤其重要的是,项目成果成功应用 于我国最高安全防范要求的核心区域安防工程中,为国家核心区域的安全保卫提 供了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意义重大。 本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10项,制 定国家标准1项、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76篇,作特邀报告13 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各1部。项目获得2016年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及 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该项目实现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在分 布式光纤振动传感及其安防应用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特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及其重大安全监测应用 一:项目名称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及其重大安全监测应用 二:提名者 中国科学院 三:提名意见 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在国家核心区域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防范领域 有着迫切的应用需求,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发明了基于相 位解调相敏光时域反射计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突破和集成多项核心关键 创新技术,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其中基于相位解调的振动信号定量化探测技术及其实际安防应用技术居国 际领先地位,并成功实施产业化,产品已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安防中获得重要 应用,近三年共取得直接经济效益 1.23 亿人民币,此外还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项目成果近年来已应用到多项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上,包括高速铁路、 中石油西气东输油气管线、国网海底电缆等。尤其重要的是,项目成果成功应用 于我国最高安全防范要求的核心区域安防工程中,为国家核心区域的安全保卫提 供了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意义重大。 本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 26 项,实用新型专利 21 项,软件著作权 10 项,制 定国家标准 1 项、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1 项;发表论文 76 篇,作特邀报告 13 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各 1 部。项目获得 2016 年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及 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该项目实现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在分 布式光纤振动传感及其安防应用领域起到了引领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特提名该项目申报 2018 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