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南方科技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9,文件大小:308.7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南方科技大学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代码 0809 适用对象 2020级 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2020年8月17日

南方科技大学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代码 0809 适用对象 2020 级 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2020 年 8 月 17 日

、培养目标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事业心 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 的实验技能;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科研方法和技能,深入了解国内外本学科领 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向 3.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教学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成 为具有创知、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 二、主要学科方向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科方向主要研究 1.能源光子学 2.信息显示与照明 物理电子学 3.微纳光子学 4.太赫兹光子学 5.先进光子学材料和器件 6.量子器件 该学科方向主要研究 1.第三代半导体器件 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纳米压印及微流控器件 3.MEMS和微纳传感器 4.三维集成 该学科方向主要研究: 1.大规模集成电路 2.智能系统 电路与系统 3.机器学习 4.大数据分析 5.物联网 6.无线网络和通信 7.机器人与控制 学习年限 类型 基本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年

一、培养目标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事业心 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 的实验技能;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科研方法和技能,深入了解国内外本学科领 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向; 3.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教学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成 为具有创知、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 二、主要学科方向 序号 学科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 物理电子学 该学科方向主要研究: 1. 能源光子学 2. 信息显示与照明 3. 微纳光子学 4. 太赫兹光子学 5. 先进光子学材料和器件 6. 量子器件 2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该学科方向主要研究: 1. 第三代半导体器件 2. 纳米压印及微流控器件 3. MEMS 和微纳传感器 4. 三维集成 3 电路与系统 该学科方向主要研究: 1. 大规模集成电路 2. 智能系统 3. 机器学习 4. 大数据分析 5. 物联网 6. 无线网络和通信 7. 机器人与控制 三、学习年限 类型 基本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三年

四、应修学分 类别 学分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 公共课 英语课 学术用途英语课 公共核心课 专业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学术讲座( Seminar) 32276622 实践环节 总学分 30 五、实践环节 内容:实践环节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的培养环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校内课程助教、横向科研项目、产学研项目、企事业单位等实习实践活动 时间:申请论文送审前完成 方式:实践环节计划由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并报由院系备案。实践环节 结束后,学生应提交课题报告、论文、专利等形式的结题材料,由所在实践(实 习)单位考核,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挡,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获 得该环节学分,需重新参加实践环节。 六、年度考核 内容:考核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科研精力投入和已取得成果等情况: 时间:学习年限为3年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考 核。研究生每延长学习年限一年须增加一次考核,延长半年及以上、不满一年 的,按一年计算 方式:提交年度研究进展报告 组织:考核小组至少由3名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可包括导师; 结果:考核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或以上同意 方可通过。两次或两次以上考核不通过者,应予以退学

四、应修学分 类别 学分要求 公共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3 英语课 2 学术用途英语课 2 专业课 公共核心课 7 专业核心课 6 专业选修课 6 学术讲座(Seminar) 2 实践环节 2 总学分 30 五、实践环节 内容:实践环节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的培养环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校内课程助教、横向科研项目、产学研项目、企事业单位等实习实践活动; 时间:申请论文送审前完成; 方式:实践环节计划由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并报由院系备案。实践环节 结束后,学生应提交课题报告、论文、专利等形式的结题材料,由所在实践(实 习)单位考核,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挡,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获 得该环节学分,需重新参加实践环节。 六、年度考核 内容:考核研究生论文工作进展、科研精力投入和已取得成果等情况; 时间:学习年限为 3 年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考 核。研究生每延长学习年限一年须增加一次考核,延长半年及以上、不满一年 的,按一年计算; 方式:提交年度研究进展报告; 组织:考核小组至少由 3 名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可包括导师; 结果:考核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或以上同意 方可通过。两次或两次以上考核不通过者,应予以退学

七、学位论文总体要求 学术水平: 、能够分析总结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对于所研究课题提出创新性解决 方案,具有创新性,从事论文课题研究的工作量不少于1年 2、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 位论文应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使用国际认可 的查重标准和软件工具,查重率不超过5%,严禁任何形式抄袭,一旦在“查重” 中发现抄袭现象,将立即终止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并提交学术委员会处理 质量: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作者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 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的能力,具有先进性、 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完成: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语言:论文摘要部分要求用中英文双语书写,其中中文部分不少于500字 查重:原则上“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低于5%,导师在查重报告上 签字后视为查重通过;复制比在5%10%之间,须填写说明,导师、系主任(或 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副系主任)签字确认同意后,视为通过;复制比高于等于10%, 视为不通过 八、学位论文开题考核 内容:考核硕士研究生所选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计划及创新点、预期成 果等 时间: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一年完成开题考核; 方式:提交书面报告加答辩; 组织:硕士开题考核的答辩环节时长不少于0.5小时。开题考核委员会至 少由3名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其中至少包含1名非本系的相关专 家,委员总人数为奇数,可包括导师; 结果:考核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或以上同意 方可通过。考核通过的硕士研究生应根据考核意见修改开题报告。考核未通过 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六个月内进行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应予以退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有重大变动时,应重新进 行开题考核

七、学位论文总体要求 学术水平: 1、能够分析总结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对于所研究课题提出创新性解决 方案,具有创新性,从事论文课题研究的工作量不少于 1 年。 2、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 位论文应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使用国际认可 的查重标准和软件工具,查重率不超过 5%,严禁任何形式抄袭,一旦在“查重” 中发现抄袭现象,将立即终止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并提交学术委员会处理。 质量: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作者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 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的能力,具有先进性、 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完成: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语言:论文摘要部分要求用中英文双语书写,其中中文部分不少于 500 字; 查重:原则上“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低于 5%,导师在查重报告上 签字后视为查重通过;复制比在 5%~10%之间,须填写说明,导师、系主任(或 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副系主任)签字确认同意后,视为通过;复制比高于等于 10%, 视为不通过; 八、学位论文开题考核 内容:考核硕士研究生所选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计划及创新点、预期成 果等; 时间: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一年完成开题考核; 方式:提交书面报告加答辩; 组织:硕士开题考核的答辩环节时长不少于 0.5 小时。开题考核委员会至 少由 3 名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其中至少包含 1 名非本系的相关专 家,委员总人数为奇数,可包括导师; 结果:考核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或以上同意 方可通过。考核通过的硕士研究生应根据考核意见修改开题报告。考核未通过 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六个月内进行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应予以退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有重大变动时,应重新进 行开题考核

九、学位论文评审 时间:通过学位论文的形式审查和论文重合度检查后,可申请学位论文评 审 方式: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所有评阅专家应具备硕士 研究生导师资格或副高及以上职称。 结果:硕士研究生通过评审后应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论文。评审中有1名专 家不同意答辩,被评审人可于一个月内修改论文后提交该名专家或另聘1名专 家再次评审;有2名专家不同意答辩,则取消本次评审申请。硕士研究生两次 申请学位论文评审的时间至少间隔三个月,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者,应予以退 学 十、学位论文答辩 时间: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评审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组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5名或7名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含 至少1名论文评审专家);委员总人数为奇数,其中应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 委员会主席一般由副教授、教授、讲席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的副高及以上专家 担任。所有委员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导师应该担任答辩委员,但不能 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且在评议阶段可不回避 结果:参照《南方科技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办法》执行。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可在一年内(不超过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 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答辩前需要按照硕士学位论文送审要求进行再次送 审,送审通过者方可答辩。二次答辩仍未通过者,学校不再受理其学位论文答 辩申请 十一、学术成果要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满足学校相关要求,并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 可以申请硕士学位: 1.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在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本领域顶尖学术会议论 文集上发表(含被正式录用的论文,需提供录用通知书)与所研究课题有关的 学术论文,文章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方科技大学,学生需为第一作者(含共同一 作),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发表的文章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学 位论文的一部分

九、学位论文评审 时间:通过学位论文的形式审查和论文重合度检查后,可申请学位论文评 审; 方式:须有 2 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所有评阅专家应具备硕士 研究生导师资格或副高及以上职称。 结果:硕士研究生通过评审后应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论文。评审中有 1 名专 家不同意答辩,被评审人可于一个月内修改论文后提交该名专家或另聘 1 名专 家再次评审;有 2 名专家不同意答辩,则取消本次评审申请。硕士研究生两次 申请学位论文评审的时间至少间隔三个月,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者,应予以退 学。 十、学位论文答辩 时间: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评审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组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由5名或7名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含 至少 1 名论文评审专家);委员总人数为奇数,其中应至少有 1 名校外专家。 委员会主席一般由副教授、教授、讲席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的副高及以上专家 担任。所有委员应具备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导师应该担任答辩委员,但不能 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且在评议阶段可不回避。 结果:参照《南方科技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办法》执行。 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可在一年内(不超过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 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答辩前需要按照硕士学位论文送审要求进行再次送 审,送审通过者方可答辩。二次答辩仍未通过者,学校不再受理其学位论文答 辩申请。 十一、学术成果要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满足学校相关要求,并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 可以申请硕士学位: 1.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在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或本领域顶尖学术会议论 文集上发表(含被正式录用的论文,需提供录用通知书)与所研究课题有关的 学术论文,文章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方科技大学,学生需为第一作者(含共同一 作),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发表的文章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学 位论文的一部分

2.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以第一或第二申请人 (导师为第一申请人)申报的专利,专利的第一单位必须为南方科技大学。发 表的专利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部分 3.获得本学科主要竞赛奖项(个人或团队) 4.硕士提交的材料(学术成果),由导师审阅认可、并提交所在院系学术 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 十二、其他说明 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签章) 2020年月日 校学位评定委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签章) 2020年月日

2.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以第一或第二申请人 (导师为第一申请人)申报的专利,专利的第一单位必须为南方科技大学。发 表的专利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部分。 3.获得本学科主要竞赛奖项(个人或团队)。 4.硕士提交的材料(学术成果),由导师审阅认可、并提交所在院系学术 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 十二、其他说明 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签章) 2020 年 月 日 校学位评定委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签章) 2020 年 月 日

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附录 附录一:课程设置 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周学时/ 代码 开课学期学分总学时 GC50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32 公共课 GC5017自然辩证法概论 l/16 GC5046南科大研究生英语 GGC5006 「工程师道德(或其他写作类英文授课通 秋秋秋春 识课) EE551电子科学与技术科学前沿 公共核心课EE5062计算方法 EE558信息技术基础 秋春春秋秋秋秋秋秋秋 3/48 EEE5046 现代信号处理 EE7电子功能材料与元器件 EE553高等固体物理 EE549高等电磁理论 EE63半导体光电子学 专业核心课 EE506薄膜材料及技术 EE567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EE05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 EE59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EE5060集成电路设计与EDA 4/ EE天线理论与技术 EE65计算电磁学 SE51高级人工智能 CSE5003高级算法 EE50非线性光学 EEE5011 BioMEMS And Lab-on-a-Chip 3/4 48 EE521高级非线性优化技术 专 EE图像与视频处理 EE08无线通信导论 3333333333333333333 4/64 选r微纳传感器与应用 EE5024高级微波工程 秋秋秋春春春春春秋秋秋秋秋秋秋秋春春春春夏 EE502微电子材料与工艺 EE5039功率器件和开关电源设计 3/48 EE5O68现代通信光电子技术 EE45电子材料先进表征技术 l/16

电子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附录 附录一: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周学时/ 总学时 公 共 课 GGC50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秋 2 2/32 GGC5017 自然辩证法概论 秋 1 1/16 GGC5046 南科大研究生英语 秋 2 2/32 GGC5006 工程师道德(或其他写作类英文授课通 识课) 春 2 2/32 公共核心课 EEE5051 电子科学与技术科学前沿 秋 1 1/16 EEE5062 计算方法 春 3 3/48 EEE5058 信息技术基础 春 3 3/48 专 业 核 心 课 EEE5046 现代信号处理 秋 3 3/48 EEE5057 电子功能材料与元器件 秋 3 3/48 EEE5053 高等固体物理 秋 3 3/48 EEE5049 高等电磁理论 秋 3 3/48 EEE5063 半导体光电子学 秋 3 3/48 EEE5066 薄膜材料及技术 秋 3 3/48 EEE5067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秋 3 3/48 EEE5055 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 春 3 3/48 EEE5059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春 3 3/48 EEE5060 集成电路设计与 EDA 春 3 4/64 EEE5064 天线理论与技术 春 3 4/64 EEE5065 计算电磁学 春 3 3/48 CSE5001 高级人工智能 秋 3 3/48 CSE5003 高级算法 秋 3 3/48 专 业 选 修 课 EEE5003 非线性光学 秋 3 3/48 EEE5011 BioMEMS And Lab-on-a-Chip 秋 3 3/48 EEE5021 高级非线性优化技术 秋 3 4/64 EEE5022 图像与视频处理 秋 3 4/64 EEE5028 无线通信导论 秋 3 4/64 EEE5047 微纳传感器与应用 秋 3 3/48 EEE5024 高级微波工程 春 3 4/64 EEE5002 微电子材料与工艺 春 3 4/64 EEE5039 功率器件和开关电源设计 春 3 3/48 EEE5068 现代通信光电子技术 春 3 3/48 EEE5045 电子材料先进表征技术 夏 1 1/16

学术讲座 ACA6001硕士 Seminar 全年 *在征得导师同意的情况下,可在培养方案附录内进行跨专业/跨系选课 *在满足总学分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用专业核心课学分代替专业选修课学分。 附录四:相关研究方向推荐课程 课程类别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学分周学时 总学时 MEE5105工程优化基础 现代控制与最优估计 3/48 MEE5107微加工与微系统 秋秋秋秋 3333 MEE5101机器人与自动化基础 4/64 ME13机器人创新与应用 E515自主机器人系统 MEE102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 ME514高等机器人控制 MEE52机器人操作系统 BE5101高级显微镜:基础与应用 3/48 BME004声音与听觉 BME5013自适应光学 BME5012人脑智能和机器智能 专 BME56生物医学成像 业 CSE505高级计算机网络与大数据 选 CSE507创新教学实践1* CSE5009机器学习 课 SE5013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CSE015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 SE5019数据压缩与编码 3/48 CSE5011分布与并行计算 4/64 CE2演化计算及其应用 CSE5002智能数据分析 4/64 CSE004创新教学实践I CSE5006计算机图形学 4/64 CSE008社交网络与推荐系统 CSE5010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春秋秋春春春秋秋秋秋秋秋秋秋春春春春春春春春春 3/ CSE501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CSE5016智能机器人 3/ CSE5018高级优化算法 4/64 CSE5020高级软件工程 3/

学术讲座 (Seminar) ACA6001 硕士 Seminar 全年 2 2/32 * 在征得导师同意的情况下,可在培养方案附录内进行跨专业/跨系选课。 * 在满足总学分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用专业核心课学分代替专业选修课学分。 附录四:相关研究方向推荐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分 周学时/ 总学时 专 业 选 修 课 MEE5105 工程优化基础 秋 3 3/48 MEE5106 现代控制与最优估计 秋 3 3/48 MEE5107 微加工与微系统 秋 3 3/48 MEE5101 机器人与自动化基础 秋 3 4/64 MEE5113 机器人创新与应用 秋 3 4/64 MEE5115 自主机器人系统 秋 3 3/48 MEE5102 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 春 3 4/64 MEE5114 高等机器人控制 春 3 3/48 MEE5112 机器人操作系统 春 3 4/64 BME5101 高级显微镜:基础与应用 秋 3 3/48 BME5004 声音与听觉 秋 2 2/32 BME5013 自适应光学 春 3 3/48 BME5012 人脑智能和机器智能 春 3 3/48 BME5006 生物医学成像 春 3 3/48 CSE5005 高级计算机网络与大数据 秋 3 3/48 CSE5007 创新教学实践 I* 秋 1 1/16 CSE5009 机器学习 秋 3 3/48 CSE5013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 秋 3 3/48 CSE5015 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 秋 3 3/48 CSE5019 数据压缩与编码 秋 3 3/48 CSE5011 分布与并行计算 秋 3 4/64 CSE5012 演化计算及其应用 秋 3 3/48 CSE5002 智能数据分析 春 3 4/64 CSE5004 创新教学实践 II* 春 1 1/16 CSE5006 计算机图形学 春 3 4/64 CSE5008 社交网络与推荐系统 春 3 3/48 CSE5010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春 3 3/48 CSE5014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春 3 3/48 CSE5016 智能机器人 春 3 3/48 CSE5018 高级优化算法 春 3 4/64 CSE5020 高级软件工程 春 3 3/48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4/64 SME5008先进微纳半导体器件物理 SME5006微型计算机处理器设计 4/64 SME5004片上系统集成电路设计 3333 SME016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设计 4/64 SME002集成电路材料与工艺 SME001先进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SME5015微电子研究及应用报告 l/16 SME5005深度学习芯片设计 4/64 SME009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与可靠性 SME5017微机电系统设计 SME5010高阶CM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32333 SME5011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4/64 SME013先进电源转换器分析与设计 SME014氮化镓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SDM5001电子封装结构中的高分子材料失效行为 SDM5002移动机器人的智能感知系统 SDM5005机器人学的几何基础 秋秋秋秋秋秋秋春春春春春春春春春春春秋秋秋春 3/48 4/64 3 S50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QS5001量子信息前沿选讲 PHY5005物理实验仪器原理和应用 4/64 MSE5017固态化学与电学性能 附录修订日期2020年8月17日

SME5012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秋 3 4/64 SME5008 先进微纳半导体器件物理 秋 3 3/48 SME5006 微型计算机处理器设计 秋 3 4/64 SME5004 片上系统集成电路设计 秋 3 4/64 SME5016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设计 秋 3 4/64 SME5002 集成电路材料与工艺 秋 3 4/64 SME5001 先进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秋 3 3/48 SME5015 微电子研究及应用报告 春 1 1/16 SME5005 深度学习芯片设计 春 3 4/64 SME5009 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与可靠性 春 2 2/32 SME5017 微机电系统设计 春 3 3/48 SME5010 高阶 CMOS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春 3 4/64 SME5011 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春 3 4/64 SME5013 先进电源转换器分析与设计 春 3 3/48 SME5014 氮化镓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春 3 3/48 SDM5001 电子封装结构中的高分子材料失效行为 春 3 4/64 SDM5002 移动机器人的智能感知系统 春 3 4/64 SDM5005 机器人学的几何基础 春 3 3/48 SDM5004 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秋 3 4/64 IQS5001 量子信息前沿选讲 秋 3 3/48 PHY5005 物理实验仪器原理和应用 秋 4 4/64 MSE5017 固态化学与电学性能 春 3 3/48 附录修订日期 2020 年 8 月 17 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