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 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角色/崭露头角藤蔓/不蔓不枝维系/不系之舟 B.辟邪/鞭辟入里咀嚼/咬文嚼字隽秀/隽语箴言 C.欺凌/模棱两可炮烙/刨根问底踉跄/琳琅满目 D.挟持/汗流浃背叱咤/姹紫嫣红创伤/满目疮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六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报告令在场的学子们心潮起伏,会场内不时响 起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开拓进取精神的敬意。 B.网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网络文化 C.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 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D.如果不去改变发达经济体单独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仍 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转机,甚至还可能更加严重 3.下面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长情况统计图。请根据下图,概 括结论。(不超过20个字)(4分) 图表四、“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555.5 2010年 口中财政用于“三农”投入口当年新增 4.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对艺术用如下形象的语言进行阐述 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艺术家)在自然界中所能找 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 请你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50个字)(5分)
江苏南通市 2011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 分) A.角.色/崭露头角. 藤蔓./不蔓.不枝 维系./不系.之舟 B.辟.邪/鞭辟.入里 咀嚼./咬文嚼.字 隽.秀/隽.语箴言 C.欺凌./模棱.两可 炮.烙/刨.根问底 踉.跄/琳琅.满目 D.挟.持/汗流浃.背 叱咤./姹.紫嫣红 创.伤/满目疮.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 分) A.六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报告令在场的学子们心潮起伏,会场内不时响 起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开拓进取精神的敬意。 B.网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网络文化。 C.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 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D.如果不去改变发达经济体单独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仍 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转机,甚至还可能更加严重。 3.下面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长情况统计图。请根据下图,概 括结论。(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4.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对艺术用如下形象的语言进行阐述: 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他(艺术家)在自然界中所能找 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 请你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 50 个字)(5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苏廷评行状 苏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 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 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 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 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 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 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 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孑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 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 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 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日操兵乘城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又皆怀慕亲戚乡党 慕:贪恋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成就:成全,造就 6.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 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 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 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 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苏廷评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 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 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 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 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 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 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 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 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 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公之无传, 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日操兵乘.城 乘:登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 慕:贪恋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成就:成全,造就 6.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 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 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 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 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 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 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 (3)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4分)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誣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②向子誣:南 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分) (2)“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自知者明。(《老子》) (2) 患不知人也。(《论语》) (3)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5)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稻草人 耿立 父亲把稻草人立在田野里的时候,他十分激动。时当黄昏,他望着夕阳下稻草人所指的 方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稻草人单腿独立在深邃的麦田里,我蓦然觉得它和父亲有点酷肖 兄弟。 然而,稻草人不言语,稻草人什么时候喧哗过呢?它们从不睡眠,也不考虑吃喝,当农 人回家的时候,它们不回家:当收割的日子临近,它们也就支离破碎了! 没人理解稻草人僵硬手指所指的方向,就像没人理解父亲一样。春天的时候,父亲用陈 年的稻草、绳索捆绑稻草人,他对我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 我未置可否,当麦子快要黄熟的时候,我带着侄子去査看稻草人,回来向生病的父亲汇 报。那也是黄昏,一个一个的稻草人在风中挥动着僵硬的手臂,像是鞭笞着什么,从远远的 地方望去,就见一群一群的鸟儿在麦地上空不停地盘桓、寻找,宛似一帮无家可归的落 我得承认,父亲捆绑的稻草人简直完美无缺,它们真实毕肖地做恐怖和威吓状。有一种 鸟儿,每年麦季的时候,都要从家乡的这块平原经过,它们并不美丽,但是平原上一年才能 见到一次 那些鸟儿望着稻草人,久久不敢涉足,它们盘桓着、盘桓着,最后只能无奈地向远方飞 去 侄子从地上抓起一枚土块,狠狠地向稻草人掷去,他说,稻草人混蛋- 我回家告诉父亲,麦子长势不错,鸟儿也不去祸害。父亲听后很忧郁,他说,保不定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 分) (3)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 向子諲②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③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④还? 【注】①公元 1127 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②向子諲:南 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③同:通“彤”。④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⑴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现“断肠”的?(3 分) ⑵“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 分) ⑶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⑴ ,自知者明。(《老子》) ⑵ ,患不知人也。(《论语》) ⑶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庄子《逍遥游》) ⑷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⑸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⑹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⑺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稻草人 耿 立 父亲把稻草人立在田野里的时候,他十分激动。时当黄昏,他望着夕阳下稻草人所指的 方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稻草人单腿独立在深邃的麦田里,我蓦然觉得它和父亲有点酷肖 兄弟。 然而,稻草人不言语,稻草人什么时候喧哗过呢?它们从不睡眠,也不考虑吃喝,当农 人回家的时候,它们不回家;当收割的日子临近,它们也就支离破碎了! 没人理解稻草人僵硬手指所指的方向,就像没人理解父亲一样。春天的时候,父亲用陈 年的稻草、绳索捆绑稻草人,他对我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 我未置可否,当麦子快要黄熟的时候,我带着侄子去查看稻草人,回来向生病的父亲汇 报。那也是黄昏,一个一个的稻草人在风中挥动着僵硬的手臂,像是鞭笞着什么,从远远的 地方望去,就见一群一群的鸟儿在麦地上空不停地盘桓、寻找,宛似一帮无家可归的落魄子 弟。 我得承认,父亲捆绑的稻草人简直完美无缺,它们真实毕肖地做恐怖和威吓状。有一种 鸟儿,每年麦季的时候,都要从家乡的这块平原经过,它们并不美丽,但是平原上一年才能 见到一次。 那些鸟儿望着稻草人,久久不敢涉足,它们盘桓着、盘桓着,最后只能无奈地向远方飞 去。 侄子从地上抓起一枚土块,狠狠地向稻草人掷去,他说,稻草人混蛋—— 我回家告诉父亲,麦子长势不错,鸟儿也不去祸害。父亲听后很忧郁,他说,保不定
春天父亲扎制稻草人时,侄子曾偷偷地毁掉几个,父亲很恼火,他说,“不喜欢土地的人, 才不喜欢稻草人 麦子临熟的几日,每到黄昏,我都要到麦田巡查,然后向父亲报告麦子和稻草人的消息。 天,侄子偷偷地问我,你知道鸟儿到哪里去了吗? 我摇摇头。 侄子说,鸟儿不在平原上停留了,平原上的人可恶,鸟儿让稻草人吓跑了! 过了一会,侄子告诉我,他不能让鸟儿在平原上不吃一点东西就走。 我有点好笑,对侄子说,人应该感恩稻草人才对,它们保护了粮食和土地,难道人不应 该热爱粮食和土地? 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子?”侄子说, 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 到了晚上,侄子出去了,许久没归,不知什么时辰,父亲在屋里很急地唤我:天空怎么 发红呢?父亲的房子正对着麦田,他见夜空里火的光芒正燎燎地飞向天际,一堆、两堆、三 堆..我蓦然有所警悟,立马向麦田跑去,麦田里火焰渐渐地萎弱了,稻草人化为一团灰烬。 翌日,我和侄子站在黄熟的麦田里,父亲来了,他抚摸一下侄子的前额,然后闭上眼睛, 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我有点惶惑,没有了稻草人,还有谁来指点生活的方向、温 饱的方向呢? 与稻草人握别,大地沉默不语. (选自《雨花》1995年1期) 1l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稻草人和鸟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12.文中侄子说,“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 子?”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全文结构看,这段话 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中父亲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 有了”。请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刻含意。(6分) 14.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史学界的异数—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应算是史学界的异数。他半路出家,发愤苦攻,以一介白首而成为有所成就 的历史学者,其学术之毅力,令人敬佩。他年五十七始发表第一部著作,到今以八二高龄谢 世,凡二十五年,勤奋终始,笔耕不辍,学术造诣日臻深厚,而其谨严的治学态度,亦足垂 范后人。 黄仁宇先生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其史观自然难免会杂有两派之特点。两派 观点虽有差异,但都不愿拘泥于历史之片断,试图厘清整个历史发展之脉络,有汤因比“大 历史观”之特点。黄仁宇先生亦自称信奉大历史观,试图“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 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中国大历史》),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这个特点在《中国大 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著作中得到了体现。然而治大历史必要有扎实之史学功底, 穿透时空隔阂之强劲功力,和敏锐把握历史命脉之深刻透视力。而要把此三者用到纯熟精炼 之地步,殊为不易,即便博学宏识如汤因比,也不能说是成功。黄仁宇因受后天限制,治大 历史更是难免力不从心。因此,虽然先生其志可钦,其情可叹,这两部著作却显得力度不够, 我以为他的努力基本可归为失败。 然而黄仁宇先生的史家地位,并不定乎此。他之必可在史界占一席之地,在二十年前之 《万历十五年》,甚至更早的《明代十六世纪的财政与税收》中,即已奠定。在此二著作中, 先生自称“不斤斤计较书中人物短时片面的贤愚得失,其重点在将这些事迹与我们今日的处 境互相印证”(《万历十五年·自序》),同时还试图把那个狭小的历史切片放诸一个被人为拉
春天父亲扎制稻草人时,侄子曾偷偷地毁掉几个,父亲很恼火,他说,“不喜欢土地的人, 才不喜欢稻草人。” 麦子临熟的几日,每到黄昏,我都要到麦田巡查,然后向父亲报告麦子和稻草人的消息。 一天,侄子偷偷地问我,你知道鸟儿到哪里去了吗? 我摇摇头。 侄子说,鸟儿不在平原上停留了,平原上的人可恶,鸟儿让稻草人吓跑了! 过了一会,侄子告诉我,他不能让鸟儿在平原上不吃一点东西就走。 我有点好笑,对侄子说,人应该感恩稻草人才对,它们保护了粮食和土地,难道人不应 该热爱粮食和土地? “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子?”侄子说, “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 到了晚上,侄子出去了,许久没归,不知什么时辰,父亲在屋里很急地唤我:天空怎么 发红呢?父亲的房子正对着麦田,他见夜空里火的光芒正燎燎地飞向天际,一堆、两堆、三 堆……我蓦然有所警悟,立马向麦田跑去,麦田里火焰渐渐地萎弱了,稻草人化为一团灰烬。 翌日,我和侄子站在黄熟的麦田里,父亲来了,他抚摸一下侄子的前额,然后闭上眼睛, 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我有点惶惑,没有了稻草人,还有谁来指点生活的方向、温 饱的方向呢? 与稻草人握别,大地沉默不语。 (选自《雨花》1995 年 1 期) 11.文中画线句子描写稻草人和鸟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 分) 12.文中侄子说,“我热爱粮食,我也热爱鸟儿,它们每年才在平原歇息一次,能消耗多少麦 子?”“我怕有一天,一睁开眼,平原上再也见不到鸟儿啦……”从全文结构看,这段话 有什么作用?(4 分) 13.文中父亲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 有了”。请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刻含意。(6 分) 14. 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史学界的异数——黄仁宇 黄仁宇先生应算是史学界的异数。他半路出家,发愤苦攻,以一介白首而成为有所成就 的历史学者,其学术之毅力,令人敬佩。他年五十七始发表第一部著作,到今以八二高龄谢 世,凡二十五年,勤奋终始,笔耕不辍,学术造诣日臻深厚,而其谨严的治学态度,亦足垂 范后人。 黄仁宇先生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其史观自然难免会杂有两派之特点。两派 观点虽有差异,但都不愿拘泥于历史之片断,试图厘清整个历史发展之脉络,有汤因比 “大 历史观”之特点。黄仁宇先生亦自称信奉大历史观,试图“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 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中国大历史》),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这个特点在《中国大 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著作中得到了体现。然而治大历史必要有扎实之史学功底, 穿透时空隔阂之强劲功力,和敏锐把握历史命脉之深刻透视力。而要把此三者用到纯熟精炼 之地步,殊为不易,即便博学宏识如汤因比,也不能说是成功。黄仁宇因受后天限制,治大 历史更是难免力不从心。因此,虽然先生其志可钦,其情可叹,这两部著作却显得力度不够, 我以为他的努力基本可归为失败。 然而黄仁宇先生的史家地位,并不定乎此。他之必可在史界占一席之地,在二十年前之 《万历十五年》,甚至更早的《明代十六世纪的财政与税收》中,即已奠定。在此二著作中, 先生自称“不斤斤计较书中人物短时片面的贤愚得失,其重点在将这些事迹与我们今日的处 境互相印证”(《万历十五年·自序》),同时还试图把那个狭小的历史切片放诸一个被人为拉
大的历史时空之大视境中去考察。从前者看,黄仁宇先生的努力是颇成功的;然而在后者上 则并非无懈可击 黄仁宇先生作为史家之另一贡献,还在于他努力将历史研究从陈寅恪式的纯学术之高台 楼阁中解放出来,以相对通俗易懂之方式进行普及,使大众能有兴趣去了解本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之为人景仰者,当然还远不止乎此。其人侨居海外,而心怀故国,以探索民 族前途为第一要务,其炎黄赤子之心,天可为鉴。 黄仁宇先生的学术观点或可商榷,其史学地位或可再辨析,他所从事之事业虽未竟,然 而,他之为一今已鲜见的有良知之真正的民族学者,他之为探索思考民族前途而付出的不懈 努力,都足可为后人纪念 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黄仁宇先生史学研究的突出成就。(6分) 16.从文中看,黄仁宇先生为人敬仰的原因有哪些?(6分) 17作者既说黄仁宇先生之“治大历史”的“努力基本可归为失败”,又说黄仁宇先生“可为后人 纪念”,对此应当如何理解?(6分) 七、作文(70分) 18.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并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 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 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Ⅱ(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 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 之光。故每诗 人欺 语决不能欺天下后世究之阅其全帙其陋必呈。其人既陋, 其气必茶,安能振其辞乎? (选自叶燮《原诗》,有删节) 20.叶燮的这段话强调了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条基本原则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 述。(2分) 21.受这段文字启发,刘熙载在其最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中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观 点。请写出刘熙载这部论著的名称。(2分)。 二、名篇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采纳了司马懿联合东吴攻取荆州的计策,孙权任命陆逊为大 都督,统领东吴大军同曹军合击关羽,关羽被射伤,华佗为其刮骨疗毒 B.《端午节》的主人公方玄绰在发现自己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愤愤然却于事无补时, 便通过幻想来平复自己内心深处激荡着的不满情绪,以寻求内心的宁静 C.《边城》中,船总的两个儿子都喜欢翠翠,他们相约采用“走车路”的方式,让翠翠 选择,结果,天保在竞争中落败,心灰意冷的他驾船外出闯滩,意外身亡 D.《哈姆莱特》中,克劳迪斯曾两度采用借刀杀人的诡计企图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次想借英王之手除去心腹之患;一次是想借雷欧提斯之手谋杀哈姆莱特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发迹史反映了政权更迭时期暴发户不择手段的发 家过程,查理的发迹史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掠夺的罪恶。 23.简答题(10分) (1)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探舂各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分别体现了她们怎样的个性? (5分) (2)《家》的主人公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其性格的成
大的历史时空之大视境中去考察。从前者看,黄仁宇先生的努力是颇成功的;然而在后者上, 则并非无懈可击。 黄仁宇先生作为史家之另一贡献,还在于他努力将历史研究从陈寅恪式的纯学术之高台 楼阁中解放出来,以相对通俗易懂之方式进行普及,使大众能有兴趣去了解本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之为人景仰者,当然还远不止乎此。其人侨居海外,而心怀故国,以探索民 族前途为第一要务,其炎黄赤子之心,天可为鉴。 黄仁宇先生的学术观点或可商榷,其史学地位或可再辨析,他所从事之事业虽未竟,然 而,他之为一今已鲜见的有良知之真正的民族学者,他之为探索思考民族前途而付出的不懈 努力,都足可为后人纪念。 1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黄仁宇先生史学研究的突出成就。(6 分) 16. 从文中看,黄仁宇先生为人敬仰的原因有哪些?(6 分) 17.作者既说黄仁宇先生之“治大历史”的“努力基本可归为失败”,又说黄仁宇先生“可为后人 纪念”,对此应当如何理解?(6 分) 七、作文(70 分) 18.有这样一则广告语:“人生就像一段路程,重要的并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有 的人直奔目的地,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的人流连沿途的风景,忘记了目的地;有的人 赶路途中,偶尔驻足,美丽的风景让他忘却疲劳更好地奔向目的地。 请以“沿途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6 处)(6 分) 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 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 之光。故 每 诗 以 人 见 人 又 以 诗 见 使 其 人 其 心 不 然 勉 强 造 作 而 为 欺 人 欺 世 之 语 决 不 能 欺 天 下 后 世 究 之 阅 其 全 帙 其 陋 必 呈。其人既陋, 其气必苶,安能振其辞乎? (选自叶燮《原诗》,有删节) 20.叶燮的这段话强调了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条基本原则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 述。(2 分) 21.受这段文字启发,刘熙载在其最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中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观 点。请写出刘熙载这部论著的名称。(2 分)。 二、名篇名著阅读题(15 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是(5 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采纳了司马懿联合东吴攻取荆州的计策,孙权任命陆逊为大 都督,统领东吴大军同曹军合击关羽,关羽被射伤,华佗为其刮骨疗毒。 B.《端午节》的主人公方玄绰在发现自己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愤愤然却于事无补时, 便通过幻想来平复自己内心深处激荡着的不满情绪,以寻求内心的宁静。 C.《边城》中,船总的两个儿子都喜欢翠翠,他们相约采用“走车路”的方式,让翠翠 选择,结果,天保在竞争中落败,心灰意冷的他驾船外出闯滩,意外身亡。 D.《哈姆莱特》中,克劳迪斯曾两度采用借刀杀人的诡计企图置哈姆莱特于死地:一 次想借英王之手除去心腹之患;一次是想借雷欧提斯之手谋杀哈姆莱特。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发迹史反映了政权更迭时期暴发户不择手段的发 家过程,查理的发迹史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掠夺的罪恶。 23.简答题(10 分) ⑴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探春各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分别体现了她们怎样的个性? (5 分) ⑵《家》的主人公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其性格的成
因。(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尽 管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已达到的10%以上的水 平,但不少地方文化产业已成为节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的朝阳行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北京、湖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生产总值的5%。这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文化产 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化工企业广西维尼纶集团参与投资制作的全球第一部山水实 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名片: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 业也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文化自身也在改变。享誉上海世博会的动感名画《清明上河图》 颠覆了文化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认识,文化已成为新技术应用与集成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的现象悄然而生。不少风景区都拟上马大型实景演 出。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还不够有力。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 收入,还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24.从材料看,文化产业一般具有怎样的特性?(3分) 25.我国现阶段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26.结合材料,说说今后应当如何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6分) 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bi/pi、jue/jiao、juin/juan。A项,jue/jiao、wan/man、xi;C项,ing /leng、pao、 liang/lang;D项,xie/ja、zha/cha、 chuang) 2.(3分)B(A项,成分残缺,“表达”缺少主语,可在“响起”后加“的”;C项,不合逻辑 “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D项,“问题.得到转机”搭配不当) 3.(4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 评分建议:如表意不完整酌情扣分 4.(5分)示例:艺术要通过作品与世界交流,但这种作品并不是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的客 观呈现,而是融入了他的主观因素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D(成材,成器) 6.(3分)C(①表现其为人洒脱:③表现其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⑥表现的不是苏序,而 是苏洵) 7.(3分)A(“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8.(1)(3分)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 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径与欢笑造极,省主语,1分;输发府藏( fu zang,肺腑), (2)(3分)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 来讥刺官吏。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素,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1分。 (3)(4分)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 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非独.亦 1分:僻远自放,1分;过,1分。如 将“公之无传”译为“祖父的声名、事迹没有流传”,亦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因。(5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文化产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尽 管其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 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已达到的 10%以上的水 平,但不少地方文化产业已成为节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的朝阳行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北京、湖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生产总值的 5%。这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文化产 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化工企业广西维尼纶集团参与投资制作的全球第一部山水实 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名片;华谊兄弟传媒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 业也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文化自身也在改变。享誉上海世博会的动感名画《清明上河图》, 颠覆了文化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认识,文化已成为新技术应用与集成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的现象悄然而生。不少风景区都拟上马大型实景演 出。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还不够有力。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 收入,还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24.从材料看,文化产业一般具有怎样的特性?(3 分) 25.我国现阶段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6 分) 26.结合材料,说说今后应当如何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6 分)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3 分)B(bì/pì、jué/jiáo、jùn /juàn。A 项,jué/jiǎo、wàn/màn、xì;C 项,líng /léng、páo、liàng/láng;D 项,xié/jiā、zhà/chà、chuāng) 2.(3 分)B(A 项,成分残缺,“表达”缺少主语,可在“响起”后加“的”;C 项,不合逻辑, “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 D 项,“问题……得到转机”搭配不当) 3.(4 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 评分建议:如表意不完整酌情扣分。 4.(5 分)示例:艺术要通过作品与世界交流,但这种作品并不是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的客 观呈现,而是融入了他的主观因素。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3 分)D(成材,成器) 6.(3 分)C(①表现其为人洒脱;③表现其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⑥表现的不是苏序,而 是苏洵) 7.(3 分)A(“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8.(1) (3 分)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 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 分;径与欢笑造极,省主语,1 分;输发府藏(fǔ zàng,肺腑), 1 分。 (2) (3 分)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 来讥刺官吏。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 分;素,1 分;缘是大扰,省略句,1 分。 (3) (4 分)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 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 分;“非独……亦……”,1 分;僻远自放,1 分;过,1 分。如 将“公之无传”译为“祖父的声名、事迹没有流传”,亦可。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1)(3分)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②展开联想,吐露悲 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密布,关山重重 肝肠寸断 评分建议:每点1分 (2)(3分)反衬。(1分)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2分) 评分建议:如答“衬托”亦可。如答“化用”并能作简要说明,得2分。如答“对比”,不得 分 (3)(4分)①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1分)②对“靖康之耻”难以忘怀 难以洗雪的痛切之情:(2分)③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8分)(1)知人者智(2)不患人之不己知(3)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4)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5)归雁入胡天(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7)庄生晓梦迷蝴蝶 评分建议:每句1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①拟人,②比喻,③变换视角,④表现稻草人的“尽职尽责”,鸟儿的无奈无助 评分建议:每点1分 12.(4分)强调侄子富有爱心,表现侄子有着不同于传统的观念、认识,与上文父亲的“忧 郁”、侄子“掷土块”时的言行等相照应,为下文侄子烧毁稻草人作铺垫。 评分建议:答到“照应”并作相应的阐述,得2分;答到“铺垫”并作相应的阐述,得2分 13.(6分)①新生代对土地的情感日渐淡薄、依赖感削弱,父亲感到隐忧;②传统生活方式、 思想观念等在新生代身上难以传承,父亲感到落寞:③“稻草人”即将聪慧大地上消遁而 永不再有,父亲感到无奈。 评分建议:每点2分 4.(6分) ①父亲倚重稻草人:反映了上辈人对土地、粮食感情深厚,而这种情感却得不到后辈的 理解 ②侄子焚毁稻草人:体现新生代具有众生平等的观念和率真善良、敢想敢做的品格 ③稻草人存废问题:表现三代人在思想认识、生存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④我的“惶惑”:显示一贯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村人在社会转型时期,一时找不到生活方向 的复杂心理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15.(6分)①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历史,从而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②以通俗 易懂的方式激发大众了解本国历史的兴趣。 评分建议:①4分。答“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历史”,2分:答“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 特的视角”,2分。②2分 16.(6分)①勤奋终始的学术毅力,②谨慎严密的治学态度,③心怀故国的赤子之心,④ 日臻深厚的学术造诣,⑤古今印证的治学方法,⑥坚守良知的人格风范 评分建议:每点1分。 17.(6分)①“治大历史”对学者的要求很高,黄仁宇的力不从心是可以理解的:②黄仁宇“治 大历史”的失败丝毫不影响他在史学界的地位:③黄仁宇的学术成就、人格魅力等令人 敬佩,值得人们纪念 评分建议:每点2分。 七、作文题(70分) 18.参照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9.⑴(3 分)①起笔设境,渲染氛围:江南江北,大雪漫天,阴冷苍凉。②展开联想,吐露悲 意:易水清寒,国家蒙难,其悲不堪。③即景述怀,强化情感:彤云密布,关山重重, 肝肠寸断。 评分建议:每点 1 分。 ⑵(3 分)反衬。(1 分)以“天可老”“海能翻”反衬“此恨”难消。(2 分) 评分建议:如答“衬托”亦可。如答“化用”并能作简要说明,得 2 分。如答“对比”,不得 分。 ⑶(4 分)①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1 分)②对“靖康之耻”难以忘怀、 难以洗雪的痛切之情;(2 分)③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1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8 分)⑴知人者智 ⑵不患人之不己知 ⑶而御六气之辩 彼且恶乎待哉 ⑷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 ⑸归雁入胡天 ⑹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⑺庄生晓梦迷蝴蝶 评分建议:每句 1 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11. (4 分)①拟人,②比喻,③变换视角,④表现稻草人的“尽职尽责”,鸟儿的无奈无助。 评分建议:每点 1 分。 12.(4 分)强调侄子富有爱心,表现侄子有着不同于传统的观念、认识,与上文父亲的“忧 郁”、侄子 “掷土块”时的言行等相照应,为下文侄子烧毁稻草人作铺垫。 评分建议:答到“照应”并作相应的阐述,得 2 分;答到“铺垫”并作相应的阐述,得 2 分。 13.(6 分)①新生代对土地的情感日渐淡薄、依赖感削弱,父亲感到隐忧;②传统生活方式、 思想观念等在新生代身上难以传承,父亲感到落寞;③“稻草人”即将聪慧大地上消遁而 永不再有,父亲感到无奈。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 14.(6 分) ①父亲倚重稻草人:反映了上辈人对土地、粮食感情深厚,而这种情感却得不到后辈的 理解。 ②侄子焚毁稻草人:体现新生代具有众生平等的观念和率真善良、敢想敢做的品格。 ③稻草人存废问题:表现三代人在思想认识、生存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④我的“惶惑”:显示一贯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村人在社会转型时期,一时找不到生活方向 的复杂心理。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 分) 15.(6 分)①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历史,从而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②以通俗 易懂的方式激发大众了解本国历史的兴趣。 评分建议:①4 分。答“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历史”,2 分;答“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 特的视角”,2 分。②2 分。 16. (6 分)①勤奋终始的学术毅力,②谨慎严密的治学态度,③心怀故国的赤子之心,④ 日臻深厚的学术造诣,⑤古今印证的治学方法,⑥坚守良知的人格风范。 评分建议:每点 1 分。 17.(6 分)①“治大历史”对学者的要求很高,黄仁宇的力不从心是可以理解的;②黄仁宇“治 大历史”的失败丝毫不影响他在史学界的地位;③黄仁宇的学术成就、人格魅力等令人 敬佩,值得人们纪念。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 七、作文题(70 分) 18.参照 2010 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6分)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使其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欺世之语决不能 欺天下后世/究之阅其全帙/其陋必呈 20.(2分)文学创作要表现真情实感 21.(2分)《艺概》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5分)A、C(A项,不是“陆逊”,而是“吕蒙”。C项,不是采用“走车路”的方式,而 是采用“走水路”的方式:同时,天保、傩送兄弟俩也没有“竞争”。) 23.(1)(5分)晴雯掀翻自己的箱子并当面冲撞领头抄检的王善保家的,体现了晴雯对封建 主子及其帮凶的蔑视和自尊自重、敢于反抗的刚烈个性。(2分) 探春主动迎击,“秉烛开门而待”;不仅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和预言,而且当面顶撞凤 姐,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这说明她有胆有识(或:眼光敏锐,头脑清醒),自尊 敏感,敢作敢当。(3分) (2)(5分)一方面受“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叛逆行为;(2分)另一方面 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让他养成怯弱忍让、逆来顺受的性格,接受包办的 婚姻,被迫送瑞珏去乡下生产,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3 分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3分)能耗少(1分),产出高(2分) 5.(6分)①文化产业成为不少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②文化产业出现了多元化的投 资格局;③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使文化成为新技术应用与集成最广泛的领域之 评分建议:每点2分 26.(6分)①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②促进地 区间文化产业的平衡发展;③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解决资源浪费等问题(或:消除文化 产业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的现象;或:推动文化产业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④加快文 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得6分 参考译文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 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 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 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 (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 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 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 (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 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 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 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 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 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 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6 分)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使其人其心不然/勉强造作而为欺人欺世之语/决不能 欺天下后世/究之阅其全帙/其陋必呈 20.(2 分)文学创作要表现真情实感 21.(2 分)《艺概》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5 分)A、C(A 项,不是“陆逊”,而是“吕蒙”。C 项,不是采用“走车路”的方式,而 是采用“走水路”的方式;同时,天保、傩送兄弟俩也没有“竞争”。) 23. ⑴(5 分)晴雯掀翻自己的箱子并当面冲撞领头抄检的王善保家的,体现了晴雯对封建 主子及其帮凶的蔑视和自尊自重、敢于反抗的刚烈个性。(2 分) 探春主动迎击,“秉烛开门而待”;不仅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和预言,而且当面顶撞凤 姐,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这说明她有胆有识(或:眼光敏锐,头脑清醒),自尊 敏感,敢作敢当。(3 分) ⑵(5 分)一方面受“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叛逆行为;(2 分)另一方面, 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让他养成怯弱忍让、逆来顺受的性格,接受包办的 婚姻,被迫送瑞珏去乡下生产,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3 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24.(3 分)能耗少(1 分),产出高(2 分) 25.(6 分)①文化产业成为不少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②文化产业出现了多元化的投 资格局;③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使文化成为新技术应用与集成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 26.(6 分)①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②促进地 区间文化产业的平衡发展;③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解决资源浪费等问题(或:消除文化 产业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的现象;或:推动文化产业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④加快文 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得 6 分。 参考译文: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 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 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 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 (或:使人受困)。”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 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 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 (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 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 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 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 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 “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 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
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 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 官。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 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 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 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 习)。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 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假使(他) 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在当时还没有声望。 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传) 的人啊。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 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 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
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 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 官。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 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 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 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 习)。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 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假使(他) 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在当时还没有声望。 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传) 的人啊。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 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 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