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08-09年度第二学期九校联考 语文附加题试卷093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6分)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 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 肉妇日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 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世说新语》 20.填写出下面一段话中空缺处的人名。(2分) 魏正始年间,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 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21.《世说新语》这段文字所反映出刘伶的性格特点是:(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十二钗正册》题诗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所暗示的既是妙玉 的外表与内心的矛盾,又是她最后的悲惨结局。 B.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欢。诸如身 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青梅煮酒论英雄和刮骨疗伤等。 C.1929年广东海丰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在牺牲前写下了《绝命书》一诗,诗曰:“急 雨渡江东,狂风入大海。生死总为君,可怜君不解。”这恰可成为鲁迅小说《药》中“夏 瑜”形象的注解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被自己的亲弟弟克劳狄 斯害死的实情:当他按老习惯午后在花园睡觉时,克劳狄斯用水银灌进了他的耳朵和眼睛 里。而克劳狄斯却对哈姆雷特谎称他的父王是被一条蛇咬死的 E.《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遭遇是人类社会现实的写照,社会暴力强大凶残,人 又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桑提亚哥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不向注定的命运屈服。通过这 个形象,作者歌颂了人类勇敢和坚毅,对精神力量唱出了一曲高昂的赞歌。 23.简答题(10分) (1)巴金的《家》中,当三弟觉慧怒斥大哥无能的时候,瑞珏挺身而出说:“他不是这样 的”。请说说你对瑞珏这句话的理解。(5分) (2)请说说郭沫若的《炉中煤》这首诗中,“炉中煤”的喻意是什么?(5分) 南通市九校联考高三语文附加题试卷第1页共2页
南通市九校联考高三语文附加题试卷 第1页 共2页 江苏省南通市 08-09 年度第二学期九校联考 语文附加题试卷 09.3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6 分)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 宜断之!”伶曰:“甚 善 我 不 能 自 禁 唯 当 祝 鬼 神 自 誓 断 之 耳 便 可 具 酒 肉 妇 曰 敬 闻 命 供 酒 肉 于 神 前 请 伶 祝 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 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世说新语》 20.填写出下面一段话中空缺处的人名。(2 分) 魏正始年间,______、______、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 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21.《世说新语》这段文字所反映出刘伶的性格特点是:(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金陵十二钗正册》题诗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所暗示的既是妙玉 的外表与内心的矛盾,又是她最后的悲惨结局。 B.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欢。诸如身 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青梅煮酒论英雄和刮骨疗伤等。 C.1929 年广东海丰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在牺牲前写下了《绝命书》一诗,诗曰:“急 雨渡江东,狂风入大海。生死总为君,可怜君不解。”这恰可成为鲁迅小说《药》中“夏 瑜”形象的注解。 D.《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他被自己的亲弟弟克劳狄 斯害死的实情:当他按老习惯午后在花园睡觉时,克劳狄斯用水银灌进了他的耳朵和眼睛 里。而克劳狄斯却对哈姆雷特谎称他的父王是被一条蛇咬死的。 E.《老人与海》 中桑提亚哥的遭遇是人类社会现实的写照,社会暴力强大凶残,人 又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桑提亚哥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不向注定的命运屈服。通过这 个形象,作者歌颂了人类勇敢和坚毅,对精神力量唱出了一曲高昂的赞歌。 23.简答题(10 分) (1)巴金的《家》中,当三弟觉慧怒斥大哥无能的时候,瑞珏挺身而出说:“他不是这样 的”。请说说你对瑞珏这句话的理解。(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郭沫若的《炉中煤》这首诗中,“炉中煤”的喻意是什么?(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材料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 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 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 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材料三: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 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 涵之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 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 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 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 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 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 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 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 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 利。《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 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 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长。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 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 (材料2、3选自人民网) 24.生态文明具有哪些特点?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什么?(7分) 25.如何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8分) 南通市九校联考高三语文附加题试卷第2页共2页
南通市九校联考高三语文附加题试卷 第2页 共2页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4—25 题。 材料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 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 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 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 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材料三: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 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 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 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 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 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 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 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 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 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 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 利。《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 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 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长。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 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 (材料 2、3 选自人民网) 24.生态文明具有哪些特点?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什么?(7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何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