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3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绰约/泥淖蠕动/孺子牛瞳仁/摩肩接踵 B.鹿茸/作揖镂空/露马脚潜伏/潸然泪下 C.庖厨/炮制蝼蚁/捅娄子胥吏/长吁短叹 D.湍流/挣揣蝉联/口头禅颐养/心旷神怡 1. C(C. pdo, 16u, xQ; A. chuo/ndo, ru, tong/ zhong; B. rong/yI 1ou, qian/shan; D. tuan/chudi, chan, y1)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呱呱堕地舞谢歌台卷帙浩繁浩如烟海 B.孜孜以求乔装打扮虚无飘渺沧海一粟 C.光怪陆离羽扇官巾貌合神离披肝沥胆 D.轰堂大笑面面相觑敷衍塞责偶断丝连 1.B(A“呱呱坠地”,“舞榭歌台”;C“羽扇纶巾”;D“哄堂大笑 “藕断丝连”) 3.下列词语注音和字形错误正确的一项是( A.倥偬(cong) 针灸(jiu) 炷香 广袤千里 B.禀性(lin) 犄角(j) 出奇不意 联昧而至 C.扎(zha)钢 咋(ze)舌 乳臭未干 金欧无缺 D.木讷(ne) 椽笔( chuan) 余勇可贾 顺蔓 摸瓜 27、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哥”杨达才的名表、天价眼镜、金属手镯及各式皮带被网友曝光后,细 心的网民还盘点了杨达才的装备价值,估计全身装备17万左右。真是让人叹为 观止! B.8月24日5时30分左右,通车不到1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断裂,致 使4辆大货车坠桥。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真是耸人听闻 C.日美之间围绕钓鱼岛问题,精心合作,再次上演了一幕“双簧戏”。一个在 台前强势髙唱夺岛论调,另一个在幕后,暗中借助一连串动作唆使怂恿、推波助 D.苏湘渝系列枪击案嫌犯周克华在渝被警方击毙,此消息一出,各地百姓弹冠 相庆 2.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不少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管,其实等于无为而治, 社会应当给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B.他主演过十几部电影,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在国内影视界乃至 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C.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 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3 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7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绰约/泥淖 蠕动/孺子牛 瞳仁/摩肩接踵 B. 鹿茸/作揖 镂空/露马脚 潜伏/潸然泪下 C. 庖厨/炮制 蝼蚁/捅娄子 胥吏/长吁短叹 D. 湍流/挣揣 蝉联/口头禅 颐养/心旷神怡 1. C(C. páo, lóu,xū;A. chuò/ nào,rú,tóng/ zhǒng;B. róng/ yī, lòu,qián/ shān;D.tuān/ chuài,chán,y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呱呱堕地 舞谢歌台 卷帙浩繁 浩如烟海 B.孜孜以求 乔装打扮 虚无飘渺 沧海一粟 C.光怪陆离 羽扇官巾 貌合神离 披肝沥胆 D.轰堂大笑 面面相觑 敷衍塞责 偶断丝连 1.B ( A “呱呱坠地”, “舞榭歌台”;C “羽扇纶巾”;D “哄堂大笑”, “藕断丝连”) 3.下列词语注音和字形错误正确的一项是( ) A.倥偬(cōng) 针灸(jiu) 一炷香 广袤千里 B.禀性(lǐn) 犄角(jī) 出奇不意 联昧而至 C.扎(zhá)钢 咋(zé)舌 乳臭未干 金欧无缺 D.木讷(nè) 椽笔(chuan) 余勇可贾 顺蔓 摸瓜 27、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表哥”杨达才的名表、天价眼镜、金属手镯及各式皮带被网友曝光后,细 心的网民还盘点了杨达才的装备价值,估计全身装备 17 万左右。真是让人叹为 观止! B.8 月 24 日 5 时 30 分左右,通车不到 1 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断裂,致 使 4 辆大货车坠桥。目前已造成 3 人死亡、5 人受伤。真是耸人听闻! C.日美之间围绕钓鱼岛问题,精心合作,再次上演了一幕“双簧戏”。一个在 台前强势高唱夺岛论调,另一个在幕后,暗中借助一连串动作唆使怂恿、推波助 澜。 D.苏湘渝系列枪击案嫌犯周克华在渝被警方击毙,此消息一出,各地百姓弹冠 相庆。 2.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不少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管,其实等于无为而治, 社会应当给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B.他主演过十几部电影,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在国内影视界乃至 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C.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 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D.徽州的老房子,除了粉墙黛瓦外,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也以其抑扬顿挫 的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感。 2.D(D.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句中用来叙说建筑的韵律感, 符合语境。A.无为而治:(1)指不施用刑罚,通过任用贤人、用道德感化老 百姓,从而使天下安定的治国方针。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2)一切顺应自然 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这是道家的治国方针。(3)比喻不费力就把 事情办好。均不合语境。B.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 权势很大。不合语境。C.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到了别人所达不 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感情色彩不当)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首届湄公河峰会将于泰国著名旅游胜地华欣举行。泰国、老挝、越南、柬埔 寨四个委员会成员国将有高层与会。作为观察员国的中国和缅甸派了代表出席 B.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中美都面临巩固经济、复苏成果、 保住经济平稳发展的艰巨任务,保持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 益 C.瑞典文学院日前宣布,德国作家赫塔·米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 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米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 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D.3G手机的问世,无疑将会掀起一场手机电视的收看浪潮。你可以在闲暇时观 看你喜欢的连续剧,可以了解最及时的新闻动态,极大地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 式,加速社会文明 2、C(3分)(A.前面说“峰会将要举行”,后面说“中国派了代表出席” 时态矛盾。B.“巩固经济、复苏成果、保住经济平稳发展”,“复苏”“保 住”搭配不当。“巩固”用的也可疑。D.“加速”缺宾语,可改为“加速社 会文明的进程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 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 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 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B((A语序不当,“虽然”放在主语“宁浩”之前;D“如果”与“万 重复;C“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表意有误) 8.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3分)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B(A项不能突出教师职业特点,花甲是指60岁;D不能体现寿辰之意;C项是 挽联,用于死去的人,不合语境;)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徽州的老房子,除了粉墙黛瓦外,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也以其抑扬顿挫 的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感。 2. D(D.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句中用来叙说建筑的韵律感, 符合语境。A.无为而治:(1)指不施用刑罚,通过任用贤人、用道德感化老 百姓,从而使天下安定的治国方针。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2)一切顺应自然, 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这是道家的治国方针。(3)比喻不费力就把 事情办好。均不合语境。B.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 权势很大。不合语境。C.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到了别人所达不 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感情色彩不当)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首届湄公河峰会将于泰国著名旅游胜地华欣举行。泰国、老挝、越南、柬埔 寨四个委员会成员国将有高层与会。作为观察员国的中国和缅甸派了代表出席。 B.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中美都面临巩固经济、复苏成果、 保住经济平稳发展的艰巨任务,保持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 益。 C.瑞典文学院日前宣布,德国作家赫塔·米勒获得 2009 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 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米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 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 D.3G 手机的问世,无疑将会掀起一场手机电视的收看浪潮。你可以在闲暇时观 看你喜欢的连续剧,可以了解最及时的新闻动态,极大地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 式,加速社会文明。 2、C (3 分)(A.前面说“峰会将要举行”,后面说“中国派了代表出席”, 时态矛盾。 B.“巩固经济、复苏成果、保住经济平稳发展”,“复苏”“保 住”搭配不当。“巩固”用的也可疑。 D.“加速”缺宾语,可改为“加速社 会文明的进程”。)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 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 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 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 B((A 语序不当,“虽然”放在主语“宁浩”之前;D“如果”与“万一” 重复;C“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表意有误) 8.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 70 岁寿辰的一联是( )(3 分) 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B(A 项不能突出教师职业特点,花甲是指 60 岁;D 不能体现寿辰之意;C 项是 挽联,用于死去的人,不合语境;)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 ②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 ③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④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 ⑤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 A、④⑤③①⑥②B、①⑤⑥④②③ ③①⑥④②⑤ ③②④⑥⑤① 31、C 二、文言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 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 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 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 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 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 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 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髙,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旦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 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 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 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 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 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匱,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 泄【。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 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an),当中挖空的木头。匱(du):小棺材。藟(li),藤。嗅 (chou),腐臭的气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必亡易吾意 易:改变 B.重废父命 废: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指示 将以矫世也 矫:欺骗 11.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3分)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②重废父命 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 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①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 ②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 ③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④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 ⑤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 A、④⑤③①⑥② B、①⑤⑥④②③ C、③①⑥④②⑤ D、 ③②④⑥⑤① 31、C 二、文言文阅读(3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 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 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 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 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 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 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 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 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 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 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 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 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 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木为匵,葛藟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 泄殠【注】。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今费财厚 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 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匵(dú):小棺材。藟(lěi),藤。殠 (chòu),腐臭的气味。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必亡易吾意 易: 改变 B.重废父命 废: 废除 C.窃闻王孙先令裸葬 先令:指示 D.将以矫世也 矫: 欺骗 11.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王孙“吾欲裸葬”一组的是(3 分) ①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②重废父命 ③王孙苦疾 ④将以矫世也 ⑤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⑥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杨王孙在病重将要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入葬,以还我 真身,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B.杨王孙的儿子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做人 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来的规矩一一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 盖被子的。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次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髙、向别人炫耀、 浪费钱财的世风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3分) (2)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5分) 5.A(B.废:违背;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 6.D(“②重废父命”和“③王孙苦疾”,两项与王孙“吾欲裸葬”无关。) 7.B(B项正确意思应该是父命难违,又不忍心给父亲裸葬。) 8.(1)况且人的死,是生命结束时的转化,像物体的回归自然一样 (3)如今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不得“归”,设置障碍不得“至”,死 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战马记[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 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 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 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 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 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 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 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 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 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 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 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 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髮尽赤,众始骇公 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 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距殓 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莖°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 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 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杨王孙在病重将要临终时,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想死后裸身入葬,以还我 真身,你一定不要违背我的心意。 B.杨王孙的儿子认为父亲的想法难以理解,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办,自己不好做人。 于是就去找杨王孙的朋友祁侯请教。 C.祁侯希望王孙仔细考虑圣人留下来的规矩——死者是要装内外棺材,穿衣服, 盖被子的。 D.杨王孙裸葬是想以次来改变世俗之人越礼厚葬、互相攀比抬高、向别人炫耀、 浪费钱财的世风。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 (1)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3 分) (2)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5 分) 5.A(B.废:违背;C.先令:事先立言;D.矫:矫正、改变。) 6.D(“②重废父命”和“③王孙苦疾”,两项与王孙“吾欲裸葬”无关。) 7.B(B 项正确意思应该是父命难违,又不忍心给父亲裸葬。) 8.(1)况且人的死,是生命结束时的转化,像物体的回归自然一样。 (3)如今浪费钱财实施厚葬,阻留死者不得“归”,设置障碍不得“至”,死 去的人什么也不知道,活着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这叫做双重的糊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 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 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 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 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 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 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 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 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 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 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 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 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髮尽赤,众始骇公 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 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距殓 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② 已,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 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 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 可不戒哉 [注]①莖(cuo):铡碎的草。∂②绐(dai):欺骗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 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王命秣者加莖豆,不为止为:因为 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3分)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 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②③⑥ D.①③④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 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 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 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 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17.把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3分) (2)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 其言。(4分 8.A(部,统辖的,辖制的 9.B(①为引出话题,未表现“义”;③对象错误,说的是“王公”。) 10.A(“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是对“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的误读。) 11.(共7分) 1)(3分)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 忍心把黎民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面数委) (2)(4分)这天(商人)将要回家,听见有东西在山中长啸,商人很惊骇地祷告 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啸三声后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 那样。(是祝为尔) 参考译文: 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在平乱中战死。王桢在剿匪中战死,被朝廷追封, 留下一个儿子,名叫广。吉水称得上忠义的人家,没有比得上王家的。至于他家 战马的故事,更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 先前,王桢以太学生的身份担任夔州府通判。五月,恰逢荆襄之地的盗 匪进入夔州劫掠,(他们)烧毁了巫山县衙。这时,苏州同知王某接到抓捕盗匪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 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 可不戒哉! [注]①莝(cuõ):铡碎的草。ò②绐(dài ):欺骗。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 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 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 1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3 分)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 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①⑤⑥ B.②④⑤ C .②③⑥ D.①③④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 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 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 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 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17.把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⑴ 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3 分) ⑵ 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 其言。(4 分) 8. A(部,统辖的,辖制的 ) 9. B(①为引出话题,未表现“义”; ③对象错误,说的是“王公”。) 10. A(“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是对“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的误读。) 11.(共 7 分) ⑴(3 分)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 忍心把黎民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面 数 委) ⑵(4 分)这天(商人)将要回家,听见有东西在山中长啸,商人很惊骇地祷告 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啸三声后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 那样。(是 祝 为 尔) 参考译文: 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在平乱中战死。王桢在剿匪中战死,被朝廷追封, 留下一个儿子,名叫广。吉水称得上忠义的人家,没有比得上王家的。至于他家 战马的故事,更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 先前,王桢以太学生的身份担任夔州府通判。五月,恰逢荆襄之地的盗 匪进入夔州劫掠,(他们)烧毁了巫山县衙。这时,苏州同知王某接到抓捕盗匪
的文书,(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阴险奸猾,因此借口有病不敢派出一兵一卒。 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忍心把黎 民百姓丢饥饿的老虎的口中吗?”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了 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在山中集结,王桢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死那些善 战的盜贼三十人,余下的全部逃走。过了三天,盗贼又劫掠了治下的大昌邑,王 桢催促王某,王某又不带兵出发,而瞿塘卫指挥曹能、荣成二人,一向和王勾结 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王某),而且鼓动王桢说:“你 真为国家出力的话,愿意再次慷慨地出征吗?”王桢立马出声答应。当日点阅民 兵,带着曹、柴二人赶赴那里(大昌),和盗贼隔水摆开战阵。很快(王桢)指 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曹、柴二人看到就逃跑了。王振陷入包围之中,误入 充满淤泥的稻田中,不能脱身。盗贼想使他投降,王公大声地用力责骂他们。贼 兵很生气地用刀砍断了他的喉咙和右胳膊,把他丢到烂泥中,他的战马(则得以) 逃离 先前,王桢赴任大昌道(官名),住在一个贩卖木头的商人家中。商人 很熟悉王桢(的才能),知道贼兵打不过王桢,不敢(多)说话。这天,商人将 要离开,有东西在山中长啸,商人很震惊地祷告说:“是王公吗?确实是你(的 话),就长啸三声(再)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商人秘密地和家人 背着竹席到乱尸中寻找,看到有个穿着白纱,只有半只胳膊的,正是王桢。商人 把他放到竹席上,让他不至于沉没。从(王桢)死的地方到他家中三百多里路 马跑回家中,大门关着,马长声嘶鸣把门都踢扁了,好像要说急事的样子。守门 人让它进来,(发现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的,众人才震惊 地知道王桢已经战死,而贼人还不放过(它)。之后,王桢去世的第二十五天 他的儿子广才跟着贩卖木头的商人去收殓尸骨,(王桢)脸像活人,没有因为天 热腐烂。然而王广很穷,没有能力回去,就把行李和马全部卖了作为盘缠。而王 某心思在马上,不按它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收殓之后第二十五天, 快到半夜的时候,马发出很不一样的哀鸣。王某命令喂马者添加铡碎的操和豆子 马没有因此停止哀叫。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自己起床去马厩査看。马突 然跑到前面啃住他的脖子,不松口,过了很久王某才脱离马口。马又抬起头撞他 的胸膛,把他弄倒在地上,他(已经)不省人事了。第二天,王某吐血好几升, 去世了。贼寇平定之后,有司判定功劳和过错,曹、柴二人也被诛杀。 哎!以前流传下来的义马的故事不止 都说面对危难的时候,马能 救人。人们常说最有灵性的是人,牲畜中应该没有像狗和马一样低贱的了。(马) 戴着辔头被管制,被鞭子所驱赶,本身竟有文人武士比不上的地方。啊!能不敬 服(它)吗!能不敬服(它)吗!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8(1)登斯楼 也 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 (3)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4)落红不是无情物
的文书,(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阴险奸猾,因此借口有病不敢派出一兵一卒。 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掌管什么事务,忍心把黎 民百姓丢饥饿的老虎的口中吗?”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了 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在山中集结,王桢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死那些善 战的盗贼三十人,余下的全部逃走。过了三天,盗贼又劫掠了治下的大昌邑,王 桢催促王某,王某又不带兵出发,而瞿塘卫指挥曹能、荣成二人,一向和王勾结 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王某),而且鼓动王桢说:“你 真为国家出力的话,愿意再次慷慨地出征吗?”王桢立马出声答应。当日点阅民 兵,带着曹、柴二人赶赴那里(大昌),和盗贼隔水摆开战阵。很快(王桢)指 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曹、柴二人看到就逃跑了。王振陷入包围之中,误入 充满淤泥的稻田中,不能脱身。盗贼想使他投降,王公大声地用力责骂他们。贼 兵很生气地用刀砍断了他的喉咙和右胳膊,把他丢到烂泥中,他的战马(则得以) 逃离。 先前,王桢赴任大昌道(官名),住在一个贩卖木头的商人家中。商人 很熟悉王桢(的才能),知道贼兵打不过王桢,不敢(多)说话。这天,商人将 要离开,有东西在山中长啸,商人很震惊地祷告说:“是王公吗?确实是你(的 话),就长啸三声(再)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商人秘密地和家人 背着竹席到乱尸中寻找,看到有个穿着白纱,只有半只胳膊的,正是王桢。商人 把他放到竹席上,让他不至于沉没。从(王桢)死的地方到他家中三百多里路, 马跑回家中,大门关着,马长声嘶鸣把门都踢扁了,好像要说急事的样子。守门 人让它进来,(发现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的,众人才震惊 地知道王桢已经战死,而贼人还不放过(它)。之后,王桢去世的第二十五天, 他的儿子广才跟着贩卖木头的商人去收殓尸骨,(王桢)脸像活人,没有因为天 热腐烂。然而王广很穷,没有能力回去,就把行李和马全部卖了作为盘缠。而王 某心思在马上,不按它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收殓之后第二十五天, 快到半夜的时候,马发出很不一样的哀鸣。王某命令喂马者添加铡碎的操和豆子, 马没有因此停止哀叫。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自己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 然跑到前面啃住他的脖子,不松口,过了很久王某才脱离马口。马又抬起头撞他 的胸膛,把他弄倒在地上,他(已经)不省人事了。第二天,王某吐血好几升, 去世了。贼寇平定之后,有司判定功劳和过错,曹、柴二人也被诛杀。 哎!以前流传下来的义马的故事不止一二,都说面对危难的时候,马能 救人。人们常说最有灵性的是人,牲畜中应该没有像狗和马一样低贱的了。(马) 戴着辔头被管制,被鞭子所驱赶,本身竟有文人武士比不上的地方。啊!能不敬 服(它)吗!能不敬服(它)吗! 三、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8(1)登斯楼 也, , ,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 洁, 。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可怜白发生。 (4)落红不是无情物,
(5)多歧路,今安 在 四、现代文阅读(21分)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 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 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广,文化益普及, 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 也。”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 《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 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 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 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 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汉、唐两代,国家的 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 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 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 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 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 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 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 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 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 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 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 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 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 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 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 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 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 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 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 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 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 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5)多歧路,今安 在? , 。 四、现代文阅读(21 分)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 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 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广,文化益普及, 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 也。”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 《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 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 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 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 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汉、唐两代,国家的 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 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 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 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 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 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 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 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 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 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 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 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 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 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 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 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 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 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 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 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 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 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9.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7.答案:B【解析:原文是“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 书生”,B项“以天下为己任,……狂热的宗教热忱”言过其实了。A项可根据 信息“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 判断正确。C、D项,可根据信息“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 见衰替。……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判断正确。】 20.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 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 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 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 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8.答案:C【解析:A项,根据信息“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 详备,学员亦极盛…”“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 州县学均有”可以判断,选项将某一时期的特点说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教育 可以说是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错误。B项根据信息“书院的开始,多在名 山胜地……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仿佛寺而产生的”,可知古代的书院大多 修建在名山胜地的原因是模仿佛寺讲学而来的;D项“唯一的教育形式”错,根 据信息“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可 判断国家办的公立学校一直存在。】 21.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 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 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 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 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 9.答案:D【解析:A项,根据文中信息“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 判断正确;B项,根据信息“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 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判断正确。C项,根 据信息 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 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等信息判断正确。D项原文 是“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根据信息, 东林党本身只是学术团体而不是政治团体,而是被人们视为“政治集团”。】 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
19.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7.答案:B【解析:原文是“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 书生”,B 项“以天下为己任,……狂热的宗教热忱”言过其实了。A 项可根据 信息“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 判断正确。C、D 项,可根据信息“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 见衰替。……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判断正确。】 20.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 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 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 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 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8.答案:C【解析:A 项,根据信息“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 详备,学员亦极盛……”“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 州县学均有”可以判断,选项将某一时期的特点说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教育, 可以说是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错误。B 项根据信息“书院的开始,多在名 山胜地……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仿佛寺而产生的”,可知古代的书院大多 修建在名山胜地的原因是模仿佛寺讲学而来的;D 项“唯一的教育形式”错,根 据信息“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可 判断国家办的公立学校一直存在。】 21.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 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 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 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 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 9.答案:D【解析:A 项,根据文中信息“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 判断正确;B 项,根据信息“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 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判断正确。C 项,根 据信息“……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 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等信息判断正确。D 项原文 是“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根据信息, 东林党本身只是学术团体而不是政治团体,而是被人们视为“政治集团”。】 严文井:一口柔和的井
林天宏 严文井爱猫。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他 回答道:“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 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 “妻看着我,日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 路上相遇,然后相爱,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 个老头,怎么能写出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 “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 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 宜。尽管长期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 缘化的角色”。“文革”中,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 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 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儿,晚上接受批斗。 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水果糖,使 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 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 伤害许多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剖自己,并郑重地钤上了自己的印章, 分赠给同事和朋友。于是,这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和他同 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严文井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不到300字的散文。向他约稿的编辑回忆 严文井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他用这样的笔调写道:“我本来就很 贫乏,干过许多错事。但我的心是柔和的,不久前我还看见了归来的燕子。” 2005年,严文井离世。一个前去他家采访的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儿童文 学泰斗的家,只是一套不到70平方米的“陋室”。除了老旧的单人床和书桌, 剩余的空间都被书本占满。屋内能见着的唯一光亮,就是窗外的一棵绿树。树下, 埋着他亲手安葬的爱猫。 (选自2007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有改 动) 注:严文井(1915-2005),湖北武昌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22.下列不能反映严文井“柔和”的一项是(3分) A.对妻子的爱久远而深沉,用唯美、感性的文字纪念妻子 B.善于发现诗意和美,甚至在检讨书的开头描写了一位红衣少女。 C.乐于助人,用善意温暖了难友原本绝望的心 D.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 2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本文借用“一口井”的比喻,赞美了严文井以作品和人格魅力滋润读者的心 灵 B.严文井“刻意被权力边缘化”,既写了他在文革中被夺权,又写出了他主动远 离权力,和恶势力正面交锋,表现了文人应有的气节
林天宏 严文井爱猫。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他 回答道:“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 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 “妻看着我,目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 路上相遇,然后相爱,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 一个老头,怎么能写出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 “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 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 宜。尽管长期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 缘化的角色”。“文革”中,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 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 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儿,晚上接受批斗。一 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水果糖,使 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 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 伤害许多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剖自己,并郑重地钤上了自己的印章, 分赠给同事和朋友。于是,这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和他同 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严文井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不到 300 字的散文。向他约稿的编辑回忆, 严文井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他用这样的笔调写道:“我本来就很 贫乏,干过许多错事。但我的心是柔和的,不久前我还看见了归来的燕子。” 2005 年,严文井离世。一个前去他家采访的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儿童文 学泰斗的家,只是一套不到 70 平方米的“陋室”。除了老旧的单人床和书桌, 剩余的空间都被书本占满。屋内能见着的唯一光亮,就是窗外的一棵绿树。树下, 埋着他亲手安葬的爱猫。 (选自 2007 年 12 月 12 日《中国青年报》,有改 动) 注:严文井(1915-2005),湖北武昌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22.下列不能反映严文井“柔和”的一项是(3 分) A.对妻子的爱久远而深沉,用唯美、感性的文字纪念妻子。 B.善于发现诗意和美,甚至在检讨书的开头描写了一位红衣少女。 C.乐于助人,用善意温暖了难友原本绝望的心。 D.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 2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借用“一口井”的比喻,赞美了严文井以作品和人格魅力滋润读者的心 灵。 B.严文井“刻意被权力边缘化”,既写了他在文革中被夺权,又写出了他主动远 离权力,和恶势力正面交锋,表现了文人应有的气节
C.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写到“归来的燕子”,表现了这位老人在生命的尽头,仍 保持着浪漫精神和乐观态度。 D.结尾写到树下埋着严文井的爱猫,与开头相照应,又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 穷 1.D(表现其严谨的态度) 2.B(“恶势力正面交锋”无中生有,下文的检讨书表现其韧的战斗精神,而 且正面交锋也不符合他柔和的特点 布衣学者张中行 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 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1936年北大毕业,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建国后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 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直到耄耋之年,才获 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 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著述宏富。谓其学者,名副 其实。 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 闯了出来,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 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 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见晴。到85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 自称“都市柴门”。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 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书房也不甚雅 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石头,像仓库。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 着。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 年代农家常用的大花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糊着报纸 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 席毕若有剩莱,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张中行为人古朴,文亦如其人。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 水。不似今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 启功说张氏的“散文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也有人说张氏 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 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 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斯言诚哉。 周汝昌先生对其文也有贴切的评论:“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 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读他老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 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 24.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理由不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张中行出身低微,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 B.张中行本人北大毕业后一直吃笔墨饭,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 C.张中行评级仅属低级,直到老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 D.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为人古朴,尚古风 25.对于张中行文章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他的文章开头一般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逐步展 现自己的思考,将哲思融入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
C.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写到“归来的燕子”,表现了这位老人在生命的尽头,仍 保持着浪漫精神和乐观态度。 D.结尾写到树下埋着严文井的爱猫,与开头相照应,又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 穷。 1. D(表现其严谨的态度) 2. B(“恶势力正面交锋”无中生有,下文的检讨书表现其韧的战斗精神,而 且正面交锋也不符合他柔和的特点。 布衣学者张中行 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 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1936 年北大毕业,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建国后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1956 年,他所在的出版社 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直到耄耋之年,才获 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 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著述宏富。谓其学者,名副 其实。 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80 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 闯了出来,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 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 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见晴。到 85 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 自称“都市柴门”。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 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书房也不甚雅 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石头,像仓库。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 着。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 年代农家常用的大花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糊着报纸。 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 席毕若有剩莱,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张中行为人古朴,文亦如其人。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 水。不似今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 启功说张氏的“散文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也有人说张氏 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 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 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斯言诚哉。 周汝昌先生对其文也有贴切的评论:“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 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读他老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 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 24.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理由不贴切的一项是( )(3 分) A.张中行出身低微,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 B.张中行本人北大毕业后一直吃笔墨饭,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 C.张中行评级仅属低级,直到老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 D.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为人古朴,尚古风。 25.对于张中行文章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他的文章开头一般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逐步展 现自己的思考,将哲思融入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