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校联盟2017届高三3月联考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华夏、华山以及出土于华山之麓的庙底沟玫瑰花彩陶图案,共同昭示出原始意义 上的华夏民族是以美丽的花朵作为其图腾或象征的民族。以此为背景,按照古人 “器以藏礼”的讲法,中国上古政治基本上可称为以礼器作为标识的图像政治。 像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陶、浙江良渚玉器以及后来的九鼎、传国玉玺等,都曾充 当过这种族群、家国一体观念的视觉相等物。同时,这种由图像表征的政治并不 仅仅局限于礼器,而是向人的日常生活广泛蔓延。中国自舜帝时代开始服分五彩 并分别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等自然物象绘制于 人的服装,以图案差异表征人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异。这是中国以审美化的服装 图案建构政治权力阶梯的开端。扩而言之,这种服饰差异也被视为族际、国家差 异的象征形式。据此不难看出,审美的政治化或政治的审美化,是中国传统政治 在发端期的重要特性 中国历代王朝无一不以“兴礼乐”作为政治成功的标志,翻遍二十五史也无一不 讲礼乐,这说明了礼乐政治之于中国传统政治的永恒价值。所谓礼,就个体而言, 指人行为的雅化;就群体而言,指典礼艺术:就礼器而言,则指礼仪美术。也就 是说,审美特性构成了礼的基本特性。所谓乐,就其内在构成而言,指乐德、乐 舞和乐语:;就其艺术表现而言,指诗、乐、舞。据此,所谓礼乐政治,无疑就是 种诉诸审美和艺术的政治。礼乐政治的施行不是来自外在的强制,而是对人内 在善性的发蒙,也意味着顺应人性的教化方式构成了其政治实践的最重要方式 在中国历史上,周王朝以“尚文”为特色,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对人民进行持 之以恒的礼乐教化。这种有类似审美教育的教化方式虽然短时间内难以见出成 效,但由于有接受对象的心理认同作基础,它往往比威权性的强制更有效果。内 基于人性,外发为审美,大成于礼乐,代表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价值。 礼乐对内奠基于从血缘生发的爱敬情感,进而引发为崇礼尚乐的文化价值,最终 显现为由礼仪秩序和音乐和谐共构的美好世界。这一进程,表现出从血缘、文化 认同最终走向审美认同的总体趋势。从中国历史看,从来不能因为铁腕政治的有 效性而轻看礼乐教化的价值。这是因为,礼乐作为一种审美化的政治,它的理想 性保证了它的超越性,并因此成为跨越族际的普遍价值。同时,礼乐因奠基于人 性而对人构成绵长的吸引,因为“明知不可为而为”的特质而成为悬于未来的乌 托邦。在东亚文化圈之内,中华文明之所以能长期占据精神的高度,能对异族或 异域保持长久的吸引力,能历经数千年仍得以有效延续,正是因为这种理想化的 审美政治为人提供了精神的高度和目标。美的本体性和工具性、手段性和目的性 的双重特征,使中国美学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也使中国传统政治因为美的介入 而持续显现出人道的光辉。 (摘编自刘成纪《中国美学与传统政治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意义上的华夏民族是以美丽的花朵作为其图腾或象征的民族,这可以从华 夏、华山 以及出土于华山之麓的庙底沟玫瑰花彩陶图案看出来
河南省百校联盟 2017 届高三 3 月联考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华夏、华山以及出土于华山之麓的庙底沟玫瑰花彩陶图案,共同昭示出原始意义 上的华夏民族是以美丽的花朵作为其图腾或象征的民族。以此为背景,按照古人 “器以藏礼”的讲法,中国上古政治基本上可称为以礼器作为标识的图像政治。 像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陶、浙江良渚玉器以及后来的九鼎、传国玉玺等,都曾充 当过这种族群、家国一体观念的视觉相等物。同时,这种由图像表征的政治并不 仅仅局限于礼器,而是向人的日常生活广泛蔓延。中国自舜帝时代开始服分五彩, 并分别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等自然物象绘制于 人的服装,以图案差异表征人的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异。这是中国以审美化的服装 图案建构政治权力阶梯的开端。扩而言之,这种服饰差异也被视为族际、国家差 异的象征形式。据此不难看出,审美的政治化或政治的审美化,是中国传统政治 在发端期的重要特性。 中国历代王朝无一不以“兴礼乐”作为政治成功的标志,翻遍二十五史也无一不 讲礼乐,这说明了礼乐政治之于中国传统政治的永恒价值。所谓礼,就个体而言, 指人行为的雅化;就群体而言,指典礼艺术;就礼器而言,则指礼仪美术。也就 是说,审美特性构成了礼的基本特性。所谓乐,就其内在构成而言,指乐德、乐 舞和乐语;就其艺术表现而言,指诗、乐、舞。据此,所谓礼乐政治,无疑就是 一种诉诸审美和艺术的政治。礼乐政治的施行不是来自外在的强制,而是对人内 在善性的发蒙,也意味着顺应人性的教化方式构成了其政治实践的最重要方式。 在中国历史上,周王朝以“尚文”为特色,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对人民进行持 之以恒的礼乐教化。这种有类似审美教育的教化方式虽然短时间内难以见出成 效,但由于有接受对象的心理认同作基础,它往往比威权性的强制更有效果。内 基于人性,外发为审美,大成于礼乐,代表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价值。 礼乐对内奠基于从血缘生发的爱敬情感,进而引发为崇礼尚乐的文化价值,最终 显现为由礼仪秩序和音乐和谐共构的美好世界。这一进程,表现出从血缘、文化 认同最终走向审美认同的总体趋势。从中国历史看,从来不能因为铁腕政治的有 效性而轻看礼乐教化的价值。这是因为,礼乐作为一种审美化的政治,它的理想 性保证了它的超越性,并因此成为跨越族际的普遍价值。同时,礼乐因奠基于人 性而对人构成绵长的吸引,因为“明知不可为而为”的特质而成为悬于未来的乌 托邦。在东亚文化圈之内,中华文明之所以能长期占据精神的高度,能对异族或 异域保持长久的吸引力,能历经数千年仍得以有效延续,正是因为这种理想化的 审美政治为人提供了精神的高度和目标。美的本体性和工具性、手段性和目的性 的双重特征,使中国美学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也使中国传统政治因为美的介入 而持续显现出人道的光辉。 (摘编自刘成纪《中国美学与传统政治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始意义上的华夏民族是以美丽的花朵作为其图腾或象征的民族,这可以从华 夏、华山 以及出土于华山之麓的庙底沟玫瑰花彩陶图案看出来
B以礼器作为标识的图像政治是中国上古政治的基本特点,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 陶等,都 曾充当过这种族群、家国一体观念的视觉相等物。 C中国自舜帝时开始服分五彩,将自然物象绘制于人的服装,以图案差异表征人 的社会政 治地位的差异,这表明由图像表征的政治扩大到了日常生活 D.中国传统政治在发端期的重要特征是将审美政治化,以审美化的服装图案建 构政治权 力阶梯,服饰差异也被视为族际、国家差异的象征形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乐政治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具有永恒价值,正史书籍都有礼乐的内容,中国历 代王朝都 以“兴礼乐”作为政治成功的标志。 B.礼的基本特性是审美特性。乐,指乐德、乐舞和乐语,这是就其内在构成而 言;也可以指诗、乐、舞,这是就其艺术表现而言。 C中国周王朝对人民进行持之以恒的礼乐教化,因为往往比威权性的强制更有效 果,所以 接受者从心理上认同这种教化方式。 D.礼乐政治是一种诉诸审美和艺术的政治,依靠启蒙人性的善来施行,其政治 实践的最重 要方式是顺应人性的教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乐奠基于从血缘生发的爱敬情感,进而引发为崇礼尚乐的文化价值,最终显 现为由礼 仪秩序和音乐和谐共构的美好世界。 B.礼乐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的特质,重视务实,与现实紧密相连,使中华 文明在东亚文 化圈长期占据精神的高度。 C作为一种审美化的政治,礼乐的理想性保证了它的超越性,成为跨越族际的普 遍价值, 因此不能轻视礼乐教化的价值 D.中国美学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国传统政治持续显现出人道的光辉,与美 的本体性和 工具性、手段性和目的性特征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以新的方式参与中国篮球 访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姚明 薛原 36岁的姚明,正迎来篮球生涯的又一次转型。 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与其说是一个“头衔”,不如说是一份责任 份从未有过的重大责任。如姚明自己所言,他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参与中国篮 球事业的发展
B 以礼器作为标识的图像政治是中国上古政治的基本特点,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 陶等,都 曾充当过这种族群、家国一体观念的视觉相等物。 C 中国自舜帝时开始服分五彩,将自然物象绘制于人的服装,以图案差异表征人 的社会政 治地位的差异,这表明由图像表征的政治扩大到了日常生活。 D.中国传统政治在发端期的重要特征是将审美政治化,以审美化的服装图案建 构政治权 力阶梯,服饰差异也被视为族际、国家差异的象征形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礼乐政治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具有永恒价值,正史书籍都有礼乐的内容,中国历 代王朝都 以“兴礼乐”作为政治成功的标志。 B.礼的基本特性是审美特性。乐,指乐德、乐舞和乐语,这是就其内在构成而 言;也可以指诗、乐、舞,这是就其艺术表现而言。 C 中国周王朝对人民进行持之以恒的礼乐教化,因为往往比威权性的强制更有效 果,所以 接受者从心理上认同这种教化方式。 D.礼乐政治是一种诉诸审美和艺术的政治,依靠启蒙人性的善来施行,其政治 实践的最重 要方式是顺应人性的教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乐奠基于从血缘生发的爱敬情感,进而引发为崇礼尚乐的文化价值,最终显 现为由礼 仪秩序和音乐和谐共构的美好世界。 B.礼乐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的特质,重视务实,与现实紧密相连,使中华 文明在东亚文 化圈长期占据精神的高度。 C 作为一种审美化的政治,礼乐的理想性保证了它的超越性,成为跨越族际的普 遍价值, 因此不能轻视礼乐教化的价值。 D.中国美学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国传统政治持续显现出人道的光辉,与美 的本体性和 工具性、手段性和目的性特征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以新的方式参与中国篮球 ——访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姚明 薛原 36 岁的姚明,正迎来篮球生涯的又一次转型。 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与其说是一个“头衔”,不如说是一份责任—一一 份从未有过的重大责任。如姚明自己所言,他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参与中国篮 球事业的发展
15年前的秋天,姚明飞往美国征战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开创了属于他自己 的“大场面”。6年前的夏天,姚明在家乡上海宣布退役,成为上海大鲨鱼俱乐 部的投资人,以新的身份拥抱篮球。这个冬天,他接过了一面新的旗帜,为中国 篮球去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春天 6年前退役时,他曾说:“我只不过换了块球场。”如今,筹备中的新一届中国 篮协将承担起推动中国篮球迈向新高度的使命,站在潮头的姚明,也将迈入人生 中一块更大的球场。 ①记者:接过这份职责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姚明:兴奋,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很多感受都混杂在一起,压力巨大 同时也信心十足。这个挑战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终要接过来的。 ②记者:中国篮协换届筹备阶段的工作思路是什么,打算做哪些事? 姚明:坦率地说,目前还没有十分成熟的思路和具体工作的安排,还需要认真谋 划。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篮协换届一定要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对于篮球 改革发展的各项要求,同时一定要凝聚起篮球界有识之士的力量,以及全社会关 心篮球、支持篮球人士的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篮球事业发展。 ③记者:以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为标志,篮球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现 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眼下的换届筹备中,怎么把握和体现未来改革发展的趋 姚明: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在新形势下,怎样厘清政府和社团组 织之间的关系,怎样调动各自最有效、最有优势的一面去取得新成就,需要我们 积极探索 换届筹备主要从人员和机制两方面去入手,体现改革意图,做好准备工作。 改革意图方面,我的理解是,政府是整个社会的最后一道保险,就像银行里的保 险柜,对社会事务有一种兜底的功能。但如果每一件事都用“最后一道保险”的 思路去处理,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影响活力。毕竟钱都放在保险柜里也不是办法 所以这是个社会分工问题,政府与社团组织应当承担不同的角色。就像理财 部分钱可以放在银行里,一部分可以拿出去尝试获取更多收益的可能 我认为,篮球改革应当承上启下,在原有基础上摸索出一些创新的模式。中国篮 球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大,运动成绩有保障,有能力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完善 在篮球项目上,推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去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为我们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过去篮球管理 体制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一个办法、一个思路。现在,我们 将努力去协调、创造一种协会自治、善治的思路和模式,推动篮球事业发展在更 高层面、更大范围形成良性循环。 ④记者:你这些年一直在积极呼吁并推动中国篮球深化改革,现在是不是更有信 心和决心了 姚明:中国篮球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参与改革的人们,信心和决心自然 都受到鼓舞。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谨慎周密的思路。决心和策略要彼此兼容,相辅 相成。我们更要注重团结合作,凝聚人心,不分体制内外,人尽其才各展所长。 这才是推动事业健康发展最稳定的基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问题①之前的文字,类似于通讯中的导语,交代了访谈的背景,概括了访谈的 主要内容
15 年前的秋天,姚明飞往美国征战 NBA(美国男篮职业联赛),开创了属于他自己 的“大场面”。6 年前的夏天,姚明在家乡上海宣布退役,成为上海大鲨鱼俱乐 部的投资人,以新的身份拥抱篮球。这个冬天,他接过了一面新的旗帜,为中国 篮球去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春天。 6 年前退役时,他曾说:“我只不过换了块球场。”如今,筹备中的新一届中国 篮协将承担起推动中国篮球迈向新高度的使命,站在潮头的姚明,也将迈入人生 中一块更大的球场。 ①记者:接过这份职责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姚明:兴奋,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很多感受都混杂在一起,压力巨大, 同时也信心十足。这个挑战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终要接过来的。 ②记者:中国篮协换届筹备阶段的工作思路是什么,打算做哪些事? 姚明:坦率地说,目前还没有十分成熟的思路和具体工作的安排,还需要认真谋 划。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篮协换届一定要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对于篮球 改革发展的各项要求,同时一定要凝聚起篮球界有识之士的力量,以及全社会关 心篮球、支持篮球人士的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篮球事业发展。 ③记者:以 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为标志,篮球改革已经进行了 20 多年,现 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眼下的换届筹备中,怎么把握和体现未来改革发展的趋 势? 姚明: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在新形势下,怎样厘清政府和社团组 织之间的关系,怎样调动各自最有效、最有优势的一面去取得新成就,需要我们 积极探索。 换届筹备主要从人员和机制两方面去入手,体现改革意图,做好准备工作。 改革意图方面,我的理解是,政府是整个社会的最后一道保险,就像银行里的保 险柜,对社会事务有一种兜底的功能。但如果每一件事都用“最后一道保险”的 思路去处理,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影响活力。毕竟钱都放在保险柜里也不是办法。 所以这是个社会分工问题,政府与社团组织应当承担不同的角色。就像理财,一 部分钱可以放在银行里,一部分可以拿出去尝试获取更多收益的可能。 我认为,篮球改革应当承上启下,在原有基础上摸索出一些创新的模式。中国篮 球群众基础好,社会影响大,运动成绩有保障,有能力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完善。 在篮球项目上,推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去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为我们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过去篮球管理 体制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一个办法、一个思路。现在,我们 将努力去协调、创造一种协会自治、善治的思路和模式,推动篮球事业发展在更 高层面、更大范围形成良性循环。 ④记者:你这些年一直在积极呼吁并推动中国篮球深化改革,现在是不是更有信 心和决心了? 姚明:中国篮球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参与改革的人们,信心和决心自然 都受到鼓舞。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谨慎周密的思路。决心和策略要彼此兼容,相辅 相成。我们更要注重团结合作,凝聚人心,不分体制内外,人尽其才各展所长。 这才是推动事业健康发展最稳定的基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问题①之前的文字,类似于通讯中的导语,交代了访谈的背景,概括了访谈的 主要内容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照应标题;加点词“更大的球场”的意思是姚明将在 筹备中的新 届中国篮协中有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C姚明以“银行里的保险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篮球改革中,政府是整个社会 的最后 道保险,具有兜底功能 D.姚明认为,在篮球项目上,推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 同的问题,可能对篮球的发展有利。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为了推动中国篮球事业的进步,十多年前,姚明去美国男篮职业联赛打球,后 来姚明退 役成为篮球投资人,他始终没有离开篮球 B.对于担任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姚明很兴奋也充满谢意,感受很复 杂,压力很 大,他挑战这份工作还需要增强信心。 C中国篮协换届筹备工作目前还处在前期阶段,还要认真谋划思路和工作,但姚 明认为, 中国篮协换届已经积极落实上级的要求 D.姚明认为,凝聚篮球界有识之士和社会人士对篮球的支持,以及中国篮球群 众基础好 社会影响大,运动成绩有保障,这些是中国篮球的机遇 E.姚明认为,厘清政府和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调动各自最有效、最有优势的 面取得新 成就,这是中国篮协换届筹备组面临的任务 6.这则访谈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和引导式提问相结合的提问方式,请指出记者的 四个问题分别属于哪种提问方式,并分别分析两种提问方式的作用。(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万鞋墙 梁衡 陕北多山,千山万壑。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近年有退休回村的 干部老高,下决心搜集本地藏品,建起一农耕博物馆。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 犁、耧、耙、车、斗、磨、碾之类,也未有见奇。当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 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长。我问: “有多少双?”答道:“13000双。”我脱口而出:“好一堵万鞋墙!” 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 穿之不觉,弃之不惜,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 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伟大。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 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了薄片。仔细看,还能依稀辨岀原来的形状、 针脚、颜色。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 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长大的, 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一段甜蜜或辛酸的回忆。这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照应标题;加点词“更大的球场”的意思是姚明将在 筹备中的新 一届中国篮协中有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C 姚明以“银行里的保险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篮球改革中,政府是整个社会 的最后一 道保险,具有兜底功能。 D.姚明认为,在篮球项目上,推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 同的问题,可能对篮球的发展有利。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为了推动中国篮球事业的进步,十多年前,姚明去美国男篮职业联赛打球,后 来姚明退 役成为篮球投资人,他始终没有离开篮球。 B.对于担任中国篮协换届会议筹备组组长,姚明很兴奋也充满谢意,感受很复 杂,压力很 大,他挑战这份工作还需要增强信心。 C 中国篮协换届筹备工作目前还处在前期阶段,还要认真谋划思路和工作,但姚 明认为, 中国篮协换届已经积极落实上级的要求。 D.姚明认为,凝聚篮球界有识之士和社会人士对篮球的支持,以及中国篮球群 众基础好, 社会影响大,运动成绩有保障,这些是中国篮球的机遇。 E.姚明认为,厘清政府和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调动各自最有效、最有优势的 一面取得新 成就,这是中国篮协换届筹备组面临的任务。 6.这则访谈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和引导式提问相结合的提问方式,请指出记者的 四个问题分别属于哪种提问方式,并分别分析两种提问方式的作用。(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万鞋墙 梁衡 陕北多山,千山万壑。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近年有退休回村的 干部老高,下决心搜集本地藏品,建起一农耕博物馆。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 犁、耧、耙、车、斗、磨、碾之类,也未有见奇。当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一 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长。我问: “有多少双?”答道:“13000 双。”我脱口而出:“好一堵万鞋墙!” 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 穿之不觉,弃之不惜,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 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伟大。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 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了薄片。仔细看,还能依稀辨出原来的形状、 针脚、颜色。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 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布鞋长大的, 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一段甜蜜或辛酸的回忆。这
鞋墙就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 竟有点潮湿。 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想不到这个最普通的穿戴之物,经今天这样 上墙,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中国革命是穿着 草鞋和布鞋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现脚上还穿着延安的 布鞋,匆忙到委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北方 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做的布鞋,小时穿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布鞋 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我想,做鞋也成了 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时学纳鞋底开始,一直到为妇为母,满头白发 满脸皱纹,她们一针一线地纳着青春,纳着生命。遇孩子多的人家,做鞋成了女 人的沉重负担。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上鞋, 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小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每年农历正月 穿新鞋是孩子们永远的企盼,也是母亲笑容最灿烂的时刻。要说乡愁、亲情、家, 布鞋是最好的标志。 鞋不但是人情关系的标志,还是社会进步的符号。有人说,看一个人富不富,就 看他家地上摆的鞋。我是1963年进大学的,同班有一位从湘西大山里考来的同 学,赤着脚上课。老师问,为什么不穿鞋。他说长这么大,就没有穿过鞋。1968 年大学毕业,按那时的规矩,我到内蒙古农村当农民劳动一年。生产队饲养院的 热炕,是冬季的晚上村民们聚会、抽烟、说事的热闹地方。腾腾的烟雾和昏暗的 灯光中,炕沿下总是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其中有一双就是我从北京 穿来的,上面已补了13个补丁。90年代我已在北京中央国家机关工作,那时的 会议通知常会附一句话:请着正装。“正装”什么意思?就是要穿皮鞋。 那几天在县里采访,虽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脑子里总是转着那些鞋。立一堵墙 以之纪念,是人们常用的方法,最著名的如巴黎公社墙、犹太人的哭墙,还有国 内外经常看到的烈士人名墙,但集鞋为墙,还是第一次见到。鞋虽踩在脚下,不 像帽子风光,却要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 我们常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却很少人说到“游子脚下鞋”。做鞋, 首要是结实。先要用布浆成“衬”,裁成帮,裹成底。将麻搓成绳,锥一下,纳 针。记得幼时,深夜油灯下,我躺在母亲身旁,是听着纳鞋底的刺刺声入睡的 现在市面上已找不到人工布鞋了,那天我在县里托人找了一双,不为穿,是想数 下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你猜多少?2500针。那堵鞋墙共有13000双鞋,你 算一下,总共有多少针呀!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事业轰轰烈烈,走过的道路艰苦 曲折,又有谁想到脚下千针万线的慈母鞋呢? 鞋墙不朽。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开头一段写赤牛村名不见经传和老高建起的农耕博物馆也未有见奇,以此 来反衬 “一堵万鞋墙”给“我”的惊奇感受。 B.第二段通过“隆重聚会”和“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这两个比喻, 把无生命的鞋写活了,一个“请”字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C以“赤着脚上课”反映出湘西的贫困,以“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 反映出农村的落后,以“着正装”反映城市的富裕
鞋墙就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 竟有点潮湿。 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想不到这个最普通的穿戴之物,经今天这样一 上墙,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中国革命是穿着 草鞋和布鞋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现脚上还穿着延安的 布鞋,匆忙到委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大约在上世纪 60 年代以前,北方 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做的布鞋,小时穿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布鞋 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我想,做鞋也成了 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时学纳鞋底开始,一直到为妇为母,满头白发, 满脸皱纹,她们一针一线地纳着青春,纳着生命。遇孩子多的人家,做鞋成了女 人的沉重负担。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上鞋, 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小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每年农历正月 穿新鞋是孩子们永远的企盼,也是母亲笑容最灿烂的时刻。要说乡愁、亲情、家, 布鞋是最好的标志。 鞋不但是人情关系的标志,还是社会进步的符号。有人说,看一个人富不富,就 看他家地上摆的鞋。我是 1963 年进大学的,同班有一位从湘西大山里考来的同 学,赤着脚上课。老师问,为什么不穿鞋。他说长这么大,就没有穿过鞋。1968 年大学毕业,按那时的规矩,我到内蒙古农村当农民劳动一年。生产队饲养院的 热炕,是冬季的晚上村民们聚会、抽烟、说事的热闹地方。腾腾的烟雾和昏暗的 灯光中,炕沿下总是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其中有一双就是我从北京 穿来的,上面已补了 13 个补丁。90 年代我已在北京中央国家机关工作,那时的 会议通知常会附一句话:请着正装。“正装”什么意思?就是要穿皮鞋。 那几天在县里采访,虽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脑子里总是转着那些鞋。立一堵墙 以之纪念,是人们常用的方法,最著名的如巴黎公社墙、犹太人的哭墙,还有国 内外经常看到的烈士人名墙,但集鞋为墙,还是第一次见到。鞋虽踩在脚下,不 像帽子风光,却要承一身之重,走一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 我们常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却很少人说到“游子脚下鞋”。做鞋, 首要是结实。先要用布浆成“衬”,裁成帮,裹成底。将麻搓成绳,锥一下,纳 一针。记得幼时,深夜油灯下,我躺在母亲身旁,是听着纳鞋底的刺刺声入睡的。 现在市面上已找不到人工布鞋了,那天我在县里托人找了一双,不为穿,是想数 一下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你猜多少?2500 针。那堵鞋墙共有 13000 双鞋,你 算一下,总共有多少针呀!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事业轰轰烈烈,走过的道路艰苦 曲折,又有谁想到脚下千针万线的慈母鞋呢? 鞋墙不朽。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作品开头一段写赤牛村名不见经传和老高建起的农耕博物馆也未有见奇,以此 来反衬 “一堵万鞋墙”给“我”的惊奇感受。 B.第二段通过“隆重聚会”和“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这两个比喻, 把无生命的鞋写活了,一个“请”字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C 以“赤着脚上课”反映出湘西的贫困,以“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 反映出农村的落后,以“着正装”反映城市的富裕
D.这篇散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构思手法,通过塑造“穿之不觉,弃之不惜”的鞋 这个意象,表达了深刻的主旨,形成幽默的风格 8.梁衡的散文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5分) 9.作品结尾说“鞋墙不朽”,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作品以这句话结尾有什么 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觌,字明叟,泰州如皋人。第进士。为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不乐久居职,求 润州推官。二浙旱,郡遣吏视苗伤,承监司风旨,不敢多除税。觌受檄覆按,叹 曰:“旱势如是,民食已绝,倒廪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责以赋邪?”行数日, 尽除之。监司怒,捃摭[注]百岀。会朝廷遣使振贷,觌请见,为言民间利病。使 者喜,归荐之,除司农寺主簿。 哲宗立,吕公著、范纯仁荐其可大任,擢右正言,进司谏。上疏言:“国家安危 治乱,系于大臣。今执政八人,而奸邪居半,使一二元老,何以行其志哉?”因 极论蔡确、章悖等朋邪害正。章数十上,相继斥去。又劾窜吕惠卿。朝论以大奸 既黜,虑人情不安,将下诏慰释之,且戒止言者。觌言:“诚出于此,恐海内有 识之士,得以轻议朝廷。诚为陛下惜之。”觌言虽切,然不能止也。 觌在言路,欲深破朋党之说。朱光庭讦苏轼试馆职策问,吕陶辩其不然,遂起洛 蜀二党之说。觌言:“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 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帝深然之,置 不问。 知苏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觌穷其奸状,置于法, 郡肃然。民歌咏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镜心”之语。绍圣初,以宝文阁直 学士知成都府。蜀地膏腴,亩千金,无闲田以葬,觌索侵耕官地,表为墓田。江 水贯城中为渠,岁久湮塞,积苦霖潦而多水灾,觌疏治复故,民德之,号“王公 渠 日食四月朔,帝下诏责躬,觌当制。觌清修简澹,人莫见其喜愠。持正论 始终,再罹谴逐,不少变。无疾而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王觌传》,有删改) 【注】捃摭( jun zhi):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 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B.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 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C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 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D.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 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文中指檄文。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D.这篇散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构思手法,通过塑造“穿之不觉,弃之不惜”的鞋 这个意象,表达了深刻的主旨,形成幽默的风格。 8.梁衡的散文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5 分) 9.作品结尾说“鞋墙不朽”,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作品以这句话结尾有什么 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觌,字明叟,泰州如皋人。第进士。为编修三司令式删定官。不乐久居职,求 润州推官。二浙旱,郡遣吏视苗伤,承监司风旨,不敢多除税。觌受檄覆按,叹 曰:“旱势如是,民食已绝,倒廪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责以赋邪?”行数日, 尽除之。监司怒,捃摭[注]百出。会朝廷遣使振贷,觌请见,为言民间利病。使 者喜,归荐之,除司农寺主簿。 哲宗立,吕公著、范纯仁荐其可大任,擢右正言,进司谏。上疏言:“国家安危 治乱,系于大臣。今执政八人,而奸邪居半,使一二元老,何以行其志哉?”因 极论蔡确、章悖等朋邪害正。章数十上,相继斥去。又劾窜吕惠卿。朝论以大奸 既黜,虑人情不安,将下诏慰释之,且戒止言者。觌言:“诚出于此,恐海内有 识之士,得以轻议朝廷。诚为陛下惜之。”觌言虽切,然不能止也。 觌在言路,欲深破朋党之说。朱光庭讦苏轼试馆职策问,吕陶辩其不然,遂起洛、 蜀二党之说。觌言:“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 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帝深然之,置 不问。 知苏州。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觌穷其奸状,置于法, 一郡肃然。民歌咏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镜心”之语。绍圣初,以宝文阁直 学士知成都府。蜀地膏腴,亩千金,无闲田以葬,觌索侵耕官地,表为墓田。江 水贯城中为渠,岁久湮塞,积苦霖潦而多水灾,觌疏治复故,民德之,号“王公 渠”。 日食四月朔,帝下诏责躬,觌当制。觌清修简澹,人莫见其喜愠。持正论 始终,再罹谴逐,不少变。无疾而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王觌传》,有删改) 【注】捃摭(jùn zhí):指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 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B.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 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C 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 党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D.轼之辞/不过失轻重之体尔/若悉考同异深究/嫌疑则两岐/遂分党 论滋炽/夫学士命词/失指其事/尚小/使士大夫有朋党之名/大患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檄,文中指檄文。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 为对帝王的尊称。 C.言路,文中指谏官。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朔,文中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觌体恤民情,实事求是。二浙闹旱灾,有人迎合上司不敢过多减税, 他去后免除全部赋税,得罪上司而被刁难,他向朝廷使者报告实情。 B.王觌忠于职守,敢于向权臣开刀。他上奏疏认为,主政的权臣中超过 半是奸臣,这样不行。几十个人和他同时上奏章支持他,但最终没有结果 C.王觌兴利除弊,造福人民。他惩处苏州恶人获得尊敬,百姓歌颂他的 政绩;他把要回的官府土地设为墓地,方便群众;他整治水利,百姓感激 D.王觌敢于直言,坚持正确意见。有人揭发苏轼的问题,兴起朋党之争, 他忧虑这种做法,皇帝支持他:他因坚持己见而屡遭贬谪却不后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倒廪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责以赋邪?(5分) (2)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① 杜牧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 岭桃花红锦黦②,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③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注】①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初居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被元稹 排挤,遂至淮南,隐居以终。②黦(yue):污迹。③仲蔚:“张仲蔚者,平陵 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 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来南亭所看到的美好风光 B.“独步长堤不见人”,这“人”可指任何人,也可指诗人的朋友张祜 C第三句写桃花满山遍野开放,就像红锦一样美丽灿烂,没有污迹 D.第五句写会唱歌的百舌鸟站在高枝上婉转歌唱,赞扬像百舌一样口才好的人。 E.“独送春”运用拟人手法,以梨花送春,照应题目中的“残春”二字 15.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对张祜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中,“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诗中女 子容颜憔悴衰老。 (2)李白《蜀道难》中, 句写行人面对路途的艰难、山的高危, 只好手按胸膛而无可奈何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 为对帝王的尊称。 C.言路,文中指谏官。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朔,文中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觌体恤民情,实事求是。二浙闹旱灾,有人迎合上司不敢过多减税, 他去后免除全部赋税,得罪上司而被刁难,他向朝廷使者报告实情。 B.王觌忠于职守,敢于向权臣开刀。他上奏疏认为,主政的权臣中超过 一半是奸臣,这样不行。几十个人和他同时上奏章支持他,但最终没有结果。 C.王觌兴利除弊,造福人民。他惩处苏州恶人获得尊敬,百姓歌颂他的 政绩;他把要回的官府土地设为墓地,方便群众;他整治水利,百姓感激。 D.王觌敢于直言,坚持正确意见。有人揭发苏轼的问题,兴起朋党之争, 他忧虑这种做法,皇帝支持他;他因坚持己见而屡遭贬谪却不后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倒廪赡之,犹惧不克济,尚可责以赋邪?(5 分) (2)州有狡吏,善刺守将意以挠权,前守用是得讥议。(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① 杜牧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②,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③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注】①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初居姑苏,后至长安,辟诸侯府,被元稹 排挤,遂至淮南,隐居以终。②黦(yuè):污迹。③仲蔚:“张仲蔚者,平陵 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 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第一句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来南亭所看到的美好风光。 B.“独步长堤不见人”,这“人”可指任何人,也可指诗人的朋友张祜。 C 第三句写桃花满山遍野开放,就像红锦一样美丽灿烂,没有污迹。 D.第五句写会唱歌的百舌鸟站在高枝上婉转歌唱,赞扬像百舌一样口才好的人。 E.“独送春”运用拟人手法,以梨花送春,照应题目中的“残春”二字。 15.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对张祜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诗经•氓》中,“ ▲ , ▲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诗中女 子容颜憔悴衰老。 (2)李白《蜀道难》中,“ ▲ ”一句写行人面对路途的艰难、山的高危, 只好手按胸膛而无可奈何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两句是全文的核心命意, 为写景扦情定 下了基调。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为提高本刊的质量,现面向广大读者征集文章,请读者不吝赐稿,谢绝文字粗 劣的不刊之论。 ②白银集团在秘鲁成立了一家公司,从事有色金属、矿产品贸易,生意做得风生 水起 ③在大力反腐的形势之下,建在景区周边的培训中心,毕竟有瓜田李下之嫌,生 意惨淡 ④作为一个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人,我深知只有鼎力相助的责任,没有任何推辞的 理由。 ⑤民间活力、人才培养等都是中国保持增长的重要着眼点,必须未雨绸缪,抢占 先机 ⑥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创造,无疑都取决于艺术家们处心积虑、孜孜不倦地耕耘 和探索。 A②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农民工欠薪问题涉及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和市场秩序等各个方面,要把长效机 制落到实 处,就应该针对现实情况出真招。 B.面对技术基础薄弱、品牌影响力有限等,国内企业必须苦练内功、迎头赶上, 相关产业政策、财政扶持政策也应适时调整。 C新闻发言人指出,受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自2014年以 来,东北地 区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持续回落。 D.从表面上看,国际金价的震荡起伏,不过是商品价格的涨跌,而在其背后, 不仅有鲜为人知的战略考量,还有市场因素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把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作为重要发展目标,①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 “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的强健, 更是生理心理②生存环境、社会福祉的和谐状态。从这种“大卫生、大健 康”的视野去看,③更清醒地意识到,影响国民健康的多重因素和复杂局 面。除了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④有水、空气、土壤污染的新威 胁,⑤包括髙强度生活节奏带来的亚健康问题。⑥“感觉身体被掏 空”的无力感,某种程度上也是健康问题的另一种表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传统文人常用“腹 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① 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 ▲ ”两句是全文的核心命意, 为写景扦情定 下了基调。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为提高本刊的质量,现面向广大读者征集文章,请读者不吝赐稿,谢绝文字粗 劣的不刊之论。 ②白银集团在秘鲁成立了一家公司,从事有色金属、矿产品贸易,生意做得风生 水起。 ③在大力反腐的形势之下,建在景区周边的培训中心,毕竟有瓜田李下之嫌,生 意惨淡。 ④作为一个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人,我深知只有鼎力相助的责任,没有任何推辞的 理由。 ⑤民间活力、人才培养等都是中国保持增长的重要着眼点,必须未雨绸缪,抢占 先机。 ⑥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创造,无疑都取决于艺术家们处心积虑、孜孜不倦地耕耘 和探索。 A②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农民工欠薪问题涉及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和市场秩序等各个方面,要把长效机 制落到实 处,就应该针对现实情况出真招。 B.面对技术基础薄弱、品牌影响力有限等,国内企业必须苦练内功、迎头赶上, 相关产业政策、财政扶持政策也应适时调整。 C 新闻发言人指出,受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自 2014 年以 来,东北地 区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持续回落。 D.从表面上看,国际金价的震荡起伏,不过是商品价格的涨跌,而在其背后, 不仅有鲜为人知的战略考量,还有市场因素。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把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作为重要发展目标, ① 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 “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健康不仅是指身体的强健, 更是生理心理 ② 生存环境、社会福祉的和谐状态。从这种“大卫生、大健 康”的视野去看, ③ 更清醒地意识到,影响国民健康的多重因素和复杂局 面。除了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 ④ 有水、空气、土壤污染的新威 胁, ⑤ 包括高强度生活节奏带来的亚健康问题。 ⑥ “感觉身体被掏 空”的无力感,某种程度上也是健康问题的另一种表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传统文人常用“腹 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 ① ,“气自 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 如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② 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③。 21.下面是某市“循环经济开展前后居民废弃物处理措施选择情况”统计图表, 请根据图表内容写出统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不超过110个字。(6分) 样本人数个 □开展前 2500 一开展后 20041985 1546 1000 直接丢弃自己回收部分卖给二手市场分类后丢弃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粉色封面、便携皮套、小开本、轻型纸,还有好妹妹乐队演唱的主题曲、阅读陪 伴APP 以及“可以一起拍照”一一近日,某微信公众号推出青春版《红楼梦》,并宣称: 这是“《红楼梦》225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 岂料,“最优质版本”在出版圈和读者中引起轩然大波,豆瓣网友甚至对该书发 出“一星”集体差评。当明星们拿着粉红色封面的青春版<红楼梦》拍照时,有 人感叹,这果然不是一套属于读者的《红楼梦》,而是一部属于观众的《红楼梦》, 所谓青春版《红楼梦》不是文化出版的书,看起来更像是娱乐业的产物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 如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 ② , 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 ③ 。 21.下面是某市“循环经济开展前后居民废弃物处理措施选择情况”统计图表, 请根据图表内容写出统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不超过 11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粉色封面、便携皮套、小开本、轻型纸,还有好妹妹乐队演唱的主题曲、阅读陪 伴 APP, 以及“可以一起拍照”——近日,某微信公众号推出青春版《红楼梦》,并宣称: 这是“《红楼梦》225 年出版史上的最优质版本”。 岂料,“最优质版本”在出版圈和读者中引起轩然大波,豆瓣网友甚至对该书发 出“一星”集体差评。当明星们拿着粉红色封面的青春版<红楼梦》拍照时,有 人感叹,这果然不是一套属于读者的《红楼梦》,而是一部属于观众的《红楼梦》, 所谓青春版《红楼梦》不是文化出版的书,看起来更像是娱乐业的产物。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1.D“中国传统政治在发端期的重要特征是将审美政治化”表沭不完整参见原文“审美的政治化或政治的审美 化 2.C因果颠倒) 3.B(从原文“干未来的乌托邦”理想化的审美政治”等内容看,“重视务实,与现实紧密相连”错) 4.A(没有“概括了访谈的主要内容”) 5.DEA“为了推动中国篮球事业的讲步,十多年前,姚明去美国男篮职业联赛打球”干文无据;B俄操战这份 工作还需要增强信心”错参见原文“同时信心十足C“中园篮协换届已经积极落实上级的要求”错,未然 当已然) 6.开放式据问,问①;引导式提问问②、③、④.(1分) 作用:(1)(开放式据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提出问颗,能使对方一听就明白要回答什么。(2分)(2)(引导式 提问)围绕中小话顯,与采访对象就其最关心、熟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顯讲行对话营浩一种和谐融洽的采 访气,便干沟涌与交流,讲而获得更多的信息。(2分) 7.A(B隆重聚会”不是比喻,是比拟,C作者以赤着脚上课和“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到开会“着正 装”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讲步。D形成幽默的风格”不准确,应是“形成庄重的风格”) 8.①从鞋墙联想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联想到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匆忙买一双旧皮鞋上路的情形(1 分)②想象农村妇女纳鞋的情景和男人们珍惜鞋子的情景等.(1分)③这些联想与想象,拓窠了思路,丰富 了内容深化了主.(3分) 9第一问:鞋子所象征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代表的社会讲步,所象征的乡愁、亲情、家等应永远缅怀,永远传 承。(3分)第二问:照应颗目与开头使作品结构严谨;揭示作品的主顯表达了作者对万鞋墙的赞美之情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