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年12月18日 授课题目:尿路感染 授课教师:刘玲(讲师) 授课对象:2005级影像、生物医学工程系 学时: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 重点: 本病的临床表现,尿细菌学检查,尿路感染的治疗 难点:尿路感染的治疗 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 ·、概念(5分钟)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炎症则为尿路感染,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 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发病率约占人口2%。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20分钟) 1、病因 致病菌:G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占70%以上,依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主气杆菌等)片G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厌氧菌:真菌。 2、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常为上行感染。从尿道一膀胱一输尿管一肾脏少数为血行感染。 (2)机体抗病能力:尿液的流动作用:前列腺液的杀菌作用:尿路粘膜分泌有机酸,1gG IgA具有杀菌能力:尿液的特殊理化性质不利于细菌生长。 (3)易感因素:尿路梗阻,尿流不畅: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异常:尿路器械的使用:尿 道内及尿道口炎症:机体抵抗力低下;遗传因素。 (4)细菌的致病力:与细菌抗原的血清型相关,还与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有 关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08 年 12 月 18 日 授课题目:尿路感染 授课教师:刘玲(讲师) 授课对象:2005 级影像、生物医学工程系 学 时:2 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 重点: 本病的临床表现,尿细菌学检查,尿路感染的治疗 难点:尿路感染的治疗 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方法及时间分配: 一、概念(5 分钟)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炎症则为尿路感染,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 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发病率约占人口 2%。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20 分钟) 1、病因 致病菌:G-阴性杆菌(大肠杆菌占 70%以上,依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主气杆菌等);G+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厌氧菌;真菌。 2、发病机制: (1)感染途径:常为上行感染。从尿道 →膀胱→ 输尿管→肾脏 少数为血行感染。 (2)机体抗病能力:尿液的流动作用;前列腺液的杀菌作用;尿路粘膜分泌有机酸,IgG、 IgA 具有杀菌能力;尿液的特殊理化性质不利于细菌生长。 (3)易感因素:尿路梗阻,尿流不畅;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异常;尿路器械的使用;尿 道内及尿道口炎症;机体抵抗力低下;遗传因素。 (4)细菌的致病力:与细菌抗原的血清型相关,还与细菌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有 关
(5)流行病学:本病女性居多,其发病率一一未婚少女为2%,已婚女性5%,孕妇7%, 老年女性和男性为10%。 三、临床表现(10分钟) 1、膀胱炎:占尿感的60%。表现为尿路刺激征,可伴血尿。 2、急性肾盂肾炎:表现除尿路刺激征外,伴有腰痛、肋脊触压痛或叩痛以及全身感染性 症状。 3、无症状细菌尿:为隐匿性尿感。常在健康人群进行筛选或因其他肾脏病作尿细菌学检 查时发现。60岁以上的妇女可达10%,孕妇中约有7%。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10分钟) 1、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沉渣内白细胞显著增加。清洁尿沉渣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为白细胞 尿,有时可见白细胞管型。尿红细胞可增加,极少数可有肉眼血尿, (2)尿细菌学检查:惧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定量培养。 临床意义 含菌量≥10/m1为阳性:10-10/m1为可疑阳性:<10/m1可能是污 浆。 尿涂片镜检细菌:清洁中段尿涂片作革兰染色,油镜找细菌,如平均每个视野≥1 个细菌即为有意义。 (3)亚硝盐试验:细菌消耗尿中的硝酸盐产生亚硝酸盐。诊断敏感性是70.4%,特异性 是99.5%. (4)其他检查:急性肾盂孟肾炎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血沉可增快。 2、影像学检查:尿或急性期不宜做IP IVP适应症:女性有①再发的尿感:②疑为复杂性尿感;③临床考虑为肾盂肾炎 ④少见细菌感染:⑤妊娠期曾有无症状菌尿或尿感者:⑥感染持续存在,疗效差。 男性首次尿感也应作IVP: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5分钟; 1、诊断:临床症状及体征、尿细菌学检查。 注意细菌与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2、定位诊断: 方法:①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②免疫荧光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③其他,如尿 渗透压,尿BMG④治疗性诊断:3天抗菌药治疗如能治愈,常为膀胱炎。 3、鉴别诊断:全身感染性缺铁病:②慢性肾盂肾炎 ③肾结核:④尿道综合征,分感染性,非感染性。 六、治疗与预后(20分钟) 1、抗菌素的选择: 选用原则:①参考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②选用杀菌剂:③选在血中或尿中浓度高的 药物:④对肾脏无损害或损害轻的、副作用少的药物
(5)流行病学:本病女性居多,其发病率——未婚少女为 2%,已婚女性 5%,孕妇 7%, 老年女性和男性为 10%。 三、临床表现(10 分钟) 1、膀胱炎:占尿感的 60%。表现为尿路刺激征,可伴血尿。 2、急性肾盂肾炎:表现除尿路刺激征外,伴有腰痛、肋脊触压痛或叩痛以及全身感染性 症状。 3、无症状细菌尿:为隐匿性尿感。常在健康人群进行筛选或因其他肾脏病作尿细菌学检 查时发现。60 岁以上的妇女可达 10%,孕妇中约有 7%。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10 分钟) 1、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尿沉渣内白细胞显著增加。清洁尿沉渣白细胞≥5 个/高倍视野为白细胞 尿,有时可见白细胞管型。尿红细胞可增加,极少数可有肉眼血尿, (2)尿细菌学检查:惧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定量培养。 临床意义——含菌量≥105 /ml 为阳性;104 -105 /ml 为可疑阳性:<104 /m l 可能是污 染。 尿涂片镜检细菌:清洁中段尿涂片作革兰染色,油镜找细菌,如平均每个视野≥1 个细菌即为有意义。 (3)亚硝盐试验:细菌消耗尿中的硝酸盐产生亚硝酸盐。诊断敏感性是 70.4%,特异性 是 99.5%. (4)其他检查:急性肾盂肾炎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血沉可增快。 2、影像学检查:尿或急性期不宜做 IVP IVP 适应症:女性有①再发的尿感;②疑为复杂性尿感;③临床考虑为肾盂肾炎; ④少见细菌感染;⑤妊娠期曾有无症状菌尿或尿感者;⑥感染持续存在,疗效差。 男性首次尿感也应作 IVP;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15 分钟) 1、诊断:临床症状及体征、尿细菌学检查。 注意细菌与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2、定位诊断: 方法:①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②免疫荧光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③其他,如尿 渗透压,尿β2-MG④治疗性诊断:3 天抗菌药治疗如能治愈,常为膀胱炎。 3、鉴别诊断:全身感染性缺铁病;②慢性肾盂肾炎 ③肾结核;④尿道综合征,分感染性,非感染性。 六、治疗与预后(20 分钟) 1、抗菌素的选择: 选用原则:①参考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②选用杀菌剂;③选在血中或尿中浓度高的 药物;④对肾脏无损害或损害轻的、副作用少的药物
2、疗效评定标准 见效一一治疗后复查细菌尿阴转:治愈一一用药完及停药后1周,1月复查无细菌尿 治疗失败一一治疗后仍有菌或追踪期内复发。 3、急性期膀胱炎的治疗 初诊用药:可用单剂疗法和3天疗法(不宜用于复杂性尿感或肾孟肾炎) 复诊时处理:①无症状如尿菌阴性1月后复查。尿菌阳性,且为同一致病菌,表示尿感 复发,给予14天抗菌治疗。②有症状:如有白细胞尿、菌尿,为肾盂肾炎。给予14天 抗菌治疗无效,应给予敏感抗菌素6周,同时做IVP找病因。尿菌阴性有白细胞尿,考 虑为感染性尿道综合症,无白细胞尿为非感染性尿道综合症,无白细胞尿为非感染性厅 道综合岸。 4、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轻型:口服敏感抗菌素,疗程14天。 较严重的:肌肉或静脉注射抗南素,疗程14天。 重症:全身感染症重疑为革兰阴性败血症。应联合用药,同时作有关的尿路影像学 检查。 5、无症状性菌尿的治疗 妊娠妇女学龄前儿童必须治疗 6、并发症及预后 并发症: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 预后:急性非复杂性尿感9%以上可治愈:急性复杂性尿感治愈率低,部分可演变为 慢性肾盂肾炎。 本课复习要点: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尿细菌学检查,诊 断及治疗
2、疗效评定标准 见效——治疗后复查细菌尿阴转;治愈——用药完及停药后 1 周,1 月复查无细菌尿; 治疗失败——治疗后仍有菌或追踪期内复发。 3、急性期膀胱炎的治疗 初诊用药:可用单剂疗法和 3 天疗法(不宜用于复杂性尿感或肾盂肾炎) 复诊时处理:①无症状如尿菌阴性 1 月后复查。尿菌阳性,且为同一致病菌,表示尿感 复发,给予 14 天抗菌治疗。②有症状:如有白细胞尿、菌尿,为肾盂肾炎。给予 14 天 抗菌治疗无效,应给予敏感抗菌素 6 周,同时做 IVP 找病因。尿菌阴性有白细胞尿,考 虑为感染性尿道综合症,无白细胞尿为非感染性尿道综合症,无白细胞尿为非感染性尿 道综合症。 4、急性肾盂肾炎的治疗: 轻型:口服敏感抗菌素,疗程 14 天。 较严重的:肌肉或静脉注射抗菌素,疗程 14 天。 重症:全身感染症重疑为革兰阴性败血症。应联合用药,同时作有关的尿路影像学 检查。 5、无症状性菌尿的治疗 妊娠妇女 学龄前儿童必须治疗 6、并发症及预后 并发症: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 预后:急性非复杂性尿感 90%以上可治愈:急性复杂性尿感治愈率低,部分可演变为 慢性肾盂肾炎。 本课复习要点: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尿细菌学检查,诊 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