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薯类作物病害)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薯类作物病害)
第四章薯类病害 SWEET POTATO AND POTATO DISEASES 本章学习量点: 1.甘薯黑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甘薯茎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3.甘薯贮藏期病害种类、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马铃薯病毒病的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第四章 薯类病害 SWEET POTATO AND POTATO DISEASES 本章学习重点: 1. 甘薯黑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 甘薯茎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3. 甘薯贮藏期病害种类、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4.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 5. 马铃薯病毒病的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薯类作物包括甘薯和马铃薯等,是 我省乃至我国的重要粮食和蔬菜作物
薯类作物包括甘薯和马铃薯等,是 我省乃至我国的重要粮食和蔬菜作物
概述 世界已报道甘薯病害50多种,我国已发现近30种,河南省有 10多种。发生普遍而危害较重的有: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 病和贮藏期病害等,每年因病害减产20%左右。 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害有100多种,我国约有40种,河南 省14种。主要病害为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等。一般因病害 减产10-30%
概述 世界已报道甘薯病害50多种,我国已发现近30种,河南省有 10多种。发生普遍而危害较重的有: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 病和贮藏期病害等,每年因病害减产20%左右。 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害有100多种,我国约有40种,河南 省14种。主要病害为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等。一般因病害 减产10-30%
甘薯黑斑病 Sweet potato black rot 又称甘薯黑疤病,属世界性病害。1890年首先发现于美国 1937年由日本传入我国辽宁省。随后,该病逐渐由北向南蔓延 危害,已成为我国甘薯产区危害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 我国每年由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10 病薯中可产生甘薯黑疱霉酮等物质,家畜食用后,可引起 中毒,严重者死亡
甘薯黑斑病 Sweet Potato Black Rot 又称甘薯黑疤病,属世界性病害。1890年首先发现于美国, 1937年由日本传入我国辽宁省。随后,该病逐渐由北向南蔓延 危害,已成为我国甘薯产区危害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 我国每年由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10%。 病薯中可产生甘薯黑疱霉酮等物质,家畜食用后,可引起 中毒,严重者死亡
二.症状 Symptom: 苗期、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 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苗期症状:受侵染的幼芽基部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 后逐渐纵向扩大至3-5mm,重时则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 部病苗衰弱,矮小,叶片发黄,重病苗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 产生灰色霉状物或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生长期症状:病苗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遇干旱易枯死, 造成缺苗断垄。即使成活,结薯也少。薯蔓上的病斑可蔓延到新 结的薯块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稍凹陷,圆形或不规则 形,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苗期症状:受侵染的幼芽基部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 后逐渐纵向扩大至3-5mm,重时则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 部病苗衰弱,矮小,叶片发黄,重病苗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 产生灰色霉状物或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生长期症状:病苗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遇干旱易枯死, 造成缺苗断垄。即使成活,结薯也少。薯蔓上的病斑可蔓延到新 结的薯块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稍凹陷,圆形或不规则 形,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二 .症状 Symptom : 苗期、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 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贮藏期症状:贮藏期薯块上的病斑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 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 斑,稍凹陷。病部组织坚硬,可深入薯肉2-3m,薯肉呈黑绿 色,味苦。温湿度适宜时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 刺状物,顶端常附有黄白色蜡状小点。 黑斑病 黑痣病
贮藏期症状:贮藏期薯块上的病斑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 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 斑,稍凹陷。病部组织坚硬,可深入薯肉2-3mm,薯肉呈黑绿 色,味苦。温湿度适宜时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 刺状物,顶端常附有黄白色蜡状小点。 黑斑病 黑痣病
病原物( Pathogen): 1病原学名和分类地位: 病原为薯长喙壳 Ceratocystis fimbriata,k< 属子囊菌亚门长喙壳属真菌 图41甘薯黑斑病菌 分生孢子2厚垣孢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4子囊壳
三 .病原物( Pathogen): 1 病原学名和分类地位: 病原为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 属子囊菌亚门长喙壳属真菌。 图4-1 甘薯黑斑病菌 1.分生孢子 2厚垣孢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 4子囊壳
病原形态 菌丝体初无色透明,老熟后深褐色或黑 褐色 无性繁殖产生内生分生孢子和内生厚 垣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 棍棒形。孢子可随时萌发生出芽管,芽管 顶端再串生次生内生孢子,可连续产生2 内生厚姐子是孢子暗褐色,球形成不 椭圆形,具厚壁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子囊壳呈长颈烧 图4-1甘薯黑斑病菌 分生孢子2厚垣孢子 瓶状,基部球形;颈部极长,称壳喙。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4子囊壳 囊梨形或卵圆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 囊壁薄,成熟后自溶,子囊孢子散生在子 囊壳内。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形
病原形态 菌丝体初无色透明,老熟后深褐色或黑 褐色。 无性繁殖产生内生分生孢子和内生厚 垣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 棍棒形。孢子可随时萌发生出芽管,芽管 顶端再串生次生内生孢子,可连续产生2- 3次,然后生成菌丝,也可在萌发后形成 内生厚垣孢子。厚垣孢子暗褐色,球形或 椭圆形,具厚壁。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壳,子囊壳呈长颈烧 瓶状,基部球形;颈部极长,称壳喙。子 囊梨形或卵圆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 囊壁薄,成熟后自溶,子囊孢子散生在子 囊壳内。子囊孢子无色单胞,钢盔形 。 图4-1 甘薯黑斑病菌 1.分生孢子 2厚垣孢子 3.子囊和子囊孢子 4子囊壳
病原生物学: 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6℃,适温为25 30℃。 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1-53℃
病原生物学: 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温度范围为9-36℃,适温为25- 30℃。 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