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42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8MB 文档页数:7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T91钢的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为1100~1250℃、应变速率为0.01~1 s-1时该钢的变形行为,分析了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计算了高温变形时应力指数和变形激活能,并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法构建该钢高温塑性变形的本构关系,绘制了动态再结晶图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在试验变形条件范围内,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呈双峰特征;钢中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且再结晶类型属于连续动态再结晶.T91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484 kJ.mol-1,利用加工图确定了热变形的流变失稳区,结合力学性能,可以优先选择的变形温度为1200~1 250℃,应变速率不高于0.1 s-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2KB 文档页数:24
一、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有机化学(Ⅱ)是高师化学(师范)专业和化学(商品与检验分析)专业的一 门学位课。本课程在讲授有机化学(Ⅰ)的基础上,选择了有机反应机理为核心内 容。因为对于构成有机化学众多反应来说,机理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采用较少的 指导原则,不但可以理解有机的反应事实,使之不相联系的反应联系起来,而且 可以预测已知反应在改变条件后的结果,也对一些新反应可能出现的产物做出一 些上述原则并指出是怎样起作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机反应机制,培养科学 思维方法,会运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来解决一些有机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不断发展的有机化学,为从事有机化学基础教育, 开展有机化学研究打下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8MB 文档页数:66
8.1 概论 8.2.1 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8.2.2 微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与富集 8.2 沉淀分离法 8.3 溶剂萃取分离法 8.3.1 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 8.3.2 萃取分离的类型及条件 8.3.3 萃取分离的实验方法 8.3.4 萃取分离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8.3.5 萃取分离技术的发展(自主研究学习) 8.4 离子交换分离法 8.4.1 离子交换树脂 8.4.2 离子交换亲合力 8.4.3 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方法 8.4.4 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8.5 色谱分离法 8.5.1 柱色谱 8.5.2 纸色谱 8.5.3 薄层色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5
利用CaCl2为氯源与含锌冶金粉尘的重要组分ZnFe2O4进行反应,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了ZnFe2O4粉体与CaCl2反应面和反应产物微观形貌的变化,讨论了ZnFe2O4与CaCl2的反应机理.认为反应过程包括一个固液反应和气体挥发过程.ZnFe2O4颗粒被熔融CaCl2包裹,在固液界面发生氯化反应,生成的ZnCl2溶解在CaCl2液膜中,并在气液界面挥发逸出,而CaFe2O4的产物层不断增大,同时伴随着多个颗粒间的黏结和融合长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3.93KB 文档页数:7
为降低P110级石油套管淬火冷却过程中的内应力,提出\水淬—空冷—水淬\的优化冷却方式,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冷却过程中温度、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状态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冷却至7.5s出水时,横截面上最大温差为104℃,空冷结束时断面温度均匀;再次水冷的最大温差为80℃,与7.5s时相比,温差降低了24℃.对于应力,在最初的水冷阶段,从开始到2.5s,切向应力增大,2.5~5.5s,切向应力降低,冷却至5.5s时发生组织转变,此后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共存,切向应力随冷却进行迅速升高,并在7.5s时达到最大,为563MPa;出水空冷阶段,热应力减小,组织应力消失,13s空冷结束时切向应力分布较均匀,为-11~27MPa;再次入水冷却至13.6s,切向应力再次达到最大,为451MPa,比7.5s时的563MPa降低了112MPa,达到了优化冷却工艺的目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KB 文档页数: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GPS定位的误差按来源不同,可分为与()有关的误差、与()有关的误差和与()有关的误差。 2、按所选参考点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定位和()定位;按接收机所处状态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18KB 文档页数:13
数学分析补充 第一部分:极限与连续 1数列极限的证明与计算 知识点回顾: 极限定义与性质的应用。 单调有界原理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MB 文档页数:220
本章要掌握超滤和反渗透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膜材料与膜的制造 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 第四节 膜分离过程 第五节 膜分离装置 第六节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2KB 文档页数: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GPS定位的误差按来源不同,可分为与()有关的误差、与()有关的误差和与()有关的误差。 2、按所选参考点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定位和()定位;按接收机所处状态不同,定位方法可分为()定位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4.57KB 文档页数:7
当前低碳高炉冶炼条件下使得炉内焦炭层变薄,恶化了料柱的透气透液性,焦炭在炉缸高温区石墨化过程中产生的焦粉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焦炭在高炉下部的石墨化过程对其在炉缸内的冶金性能影响,研究了1100~1500℃不同温度下焦炭的石墨化度改变;同种焦炭石墨化程度与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之间的关系;不同石墨化度焦炭与碱金属侵蚀之间的关系;观察并分析了试验后不同焦炭试样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焦炭石墨化程度加深,且温度每升高100℃,焦炭石墨化度约提高1.8倍,层间距d002值约降低2%,微晶结构层片直径La值约提高3%,层片堆积高度Lc值约提高15%;焦炭的表面气孔减少,特别是大气孔减少,焦炭表面镶嵌组织减少,各向同性组织增多,焦炭的结构有序化程度增强.随着焦炭石墨化程度的加深,焦炭的反应性逐渐减小、反应后强度逐渐提高,焦炭表面的劣化情况减弱,生成的大气孔减少,气孔壁破坏趋势减弱.碱金属对焦炭的反应性有促进作用,使焦炭的反应性提高,反应后强度降低.而焦炭的石墨化对焦炭的碱侵害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降低了焦炭表面的劣化程度
首页上页13413513613713813914014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42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