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00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9.72KB 文档页数:4
为提高决策树的适用性,以决策树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为背景提出一种多标准的剪枝方法,使决策树程序能在参数调整后适应不同的应用.给出了用于描述决策树不同性能的一些参量,如稳定性、复杂度、分类能力等,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向量各分量的权重进行调整,逐步得到满足要求的决策树.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根据入侵检测系统的具体需要,快速地构建相应的决策树,从而程序可被用于不同情况.该方法把由程序员决定决策树变成了由用户决定决策树,程序更通用,结果更合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4.63KB 文档页数:4
采用喷射沉积成形方法制备了La62Al15.7(Cu,Ni)22.3块体非晶合金.结果表明,沉积态La62Al15.7(Cu,Ni)22.3非晶合金比以往报道的采用甩带法制备的同成分非晶合金具有更大的约化玻璃转变温度和更宽的过冷液相区.非晶的晶化实验表明,晶化初期多种晶相同时结晶析出.483K退火时,在非晶基体中析出Al和AlNi.503K退火时进一步析出La和未知相.La62Al15.7(Cu,Ni)22.3非晶合金在573K退火没有新相产生,合金晶化态组织由Al、AlNi、La和未知相组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0.71KB 文档页数:5
针对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数据压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形态小波的轧机电气信号压缩方法.结合电气信号的形态特征,采用中值算子作为形态小波的更新算子对信号进行分解,从而实现根据信号的局部形态特征,自适应地调整形态小波分解的更新算子.工业现场实际轧机电气信号的数据压缩实验证明:利用这种形态小波信号压缩方法,可以获得高压缩比的信号,并能保留信号的形态特征;同时,这种形态小波信号压缩方法运算量小,可以应用到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在线监测系统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6.39KB 文档页数:5
为了解决齿轮故障诊断中传统的声振信号分析方法容易受到周围设备及环境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独立分量分析和自相关分析相结合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首先用独立分量分析分离特征信号和干扰信号,然后用自相关分析提取特征信号中的周期成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在强背景噪声干扰下的齿轮故障特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0.69KB 文档页数:4
提出了流变应力的描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热变形时组织演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金属热变形时组织演化的模拟方法,并确定了组织演化模拟程序中一些关键性因素,还讨论了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和性能预报问题.对Q235低碳钢的双道次压缩过程的组织演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5
采用SEM、XRD和矿相分析方法对几件战国带虎斑纹的巴蜀兵器样品进行分析.样品基体为铸态组织且铸后经过加热;斑纹与基体有明显的界面,斑纹是高锡的铜锡合金,厚度在20~40μm;斑纹主要是由SnO2与Cu41Sn11组成.根据分析结果并分别用镀高锡合金法、热镀锡法进行模拟实验,初步认为虎斑纹系人工表面处理得到,处理工艺应为热镀锡.组织观察到从基体向镀层方向生长的柱状晶,应是铜向液态锡中溶解扩散所致;镀层中δ相的存在,可能热镀锡后又经过退火的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2.65KB 文档页数:5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试了宝钢生产的易出现角横裂纹缺陷的中碳铝硅镇静钢GR4151连铸坯的高温延塑性,并通过金相、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拉断后试样的断口及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GR4151钢在熔点~700℃的温度区间存在2个脆性区域,即熔点~1330℃的第Ⅰ脆性区和860~740℃的第Ⅲ脆性区,第Ⅲ脆性区内,γ单相域AlN等氮化物在γ晶界析出和在γ+α两相区先共析铁素体呈网状并在γ晶界析出是造成脆化的主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避免产生角横裂纹缺陷的措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2.01KB 文档页数:4
在模拟氨氮废水中进行磷酸铵镁(MAP)沉淀实验,研究回收MAP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8.0~11.0之间时生成的沉淀主要成分为MAP;当pH值为10.0,离子配比n(NH4+):n(Mg2+):n(PO43-)控制在1:1.4:1时得到的晶体纯度较高,沉淀量可达3.14g·L-1,此时氨氮去除率为91.5%.分析表明回收MAP可以大幅度降低化学沉淀法的成本,有利于该方法的实际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1MB 文档页数:5
通过急冷凝固及加铬合金化的方法,改善了金属间化合物Fe3Al的室温塑性。实验结果表明:急冷凝固降低了合金有序度,细化了晶粒,而合金元素铬的添加,使铁铝合金的室温延伸率由2%提高到5.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7.62KB 文档页数:8
分析了岩石强度理论中现有应力破坏判据的合理性与局限性;阐明发展应变破坏判据对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根据实验资料作出应变判据曲线;并介绍围岩稳定性“直接应变分析”的一般方法。最后指出:两类判据的结合,将是完整的岩石强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首页上页16216316416516616716816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00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