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期末质量评估)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 诗句中演绎出来的哲学命题,也是中西哲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所产生的美 好理想。这一理想表明:自然环境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对“诗意栖居” 的追寻,既是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建价值信念的过程,也昭示着人类与自 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然而,现实的生态状况一度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通路,为生命“诗意栖居 提供前提和基础的自然界正在承受不能承受曲破坏。人,从一开始使打量着、好 奇地注视着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人类的生存冲动 构成了已有社会历史的恒久原动力,推动人类不断汲取自然资源、按照自身意志 改变着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伴随着这种改变,农业、工业等迅速发展起来。人, 真切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一切 尽管远古时代的主要命题都围绕着“生存”“汲取”展开,但古圣先贤 也意识到了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并萌发出了许多生态智慧。那是“诗意栖居” 原初的朴素表达,中西哲人都曾对此有所阐发。 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最为深邃,集中体现为视字宙与人自身为一体 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理念。《周易》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强烈的 忧患意识,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倡导把天地万物与人类道德紧密联系等思想, 都反映出先民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地把自然纳入视域进行考量。例如,《易·乾 卦·文言》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 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表 达 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如孟子强调“天”与“人” 相通的特性,要求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张载的 民胞物与”思想直接表达了人对待自然应该有的态度。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 朴质本性,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 础,与之伴生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诗意”情怀 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现为整体性的思 想。古希腊晢学家往往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生命体,认为它是 由许多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其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 “气”。这些整体性观点虽然朴素,但也显示出了生态思想的萌芽。他们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之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人那里 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一一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 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 诗意让栖居更美好,人如果没有了诗意,大地就会遭到蹂躏,不再是家 园;精神就会变得平庸,不再有幸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如何重返“诗 意栖居”?我们栖居的大地是否还能提供诗意的源泉?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
河南省南阳市 2014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期末质量评估)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 诗句中演绎出来的哲学命题,也是中西哲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所产生的美 好理想。这一理想表明:自然环境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对“诗意栖居” 的追寻,既是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建价值信念的过程,也昭示着人类与自 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然而,现实的生态状况一度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通路,为生命“诗意栖居” 提供前提和基础的自然界正在承受不能承受曲破坏。人,从一开始使打量着、好 奇地注视着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人类的生存冲动 构成了已有社会历史的恒久原动力,推动人类不断汲取自然资源、按照自身意志 改变着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伴随着这种改变,农业、工业等迅速发展起来。人, 真切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一切。 尽管远古时代的主要命题都围绕着“生存”“汲取”展开,但古圣先贤 也意识到了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并萌发出了许多生态智慧。那是“诗意栖居” 原初的朴素表达,中西哲人都曾对此有所阐发。 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最为深邃,集中体现为视字宙与人自身为一体 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理念。《周易》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强烈的 忧患意识,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倡导把天地万物与人类道德紧密联系等思想, 都反映出先民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地把自然纳入视域进行考量。例如,《易·乾 卦·文言》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 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表 达。 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如孟子强调“天”与“人” 相通的特性,要求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张载的 “民胞物与”思想直接表达了人对待自然应该有的态度。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 朴质本性,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 础,与之伴生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诗意”情怀。 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现为整体性的思 想。古希腊哲学家往往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生命体,认为它是 由许多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其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 “气”。这些整体性观点虽然朴素,但也显示出了生态思想的萌芽。他们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之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人那里 ——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 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 诗意让栖居更美好,人如果没有了诗意,大地就会遭到蹂躏,不再是家 园;精神就会变得平庸,不再有幸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如何重返“诗 意栖居”?我们栖居的大地是否还能提供诗意的源泉?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
党和人民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读懂了自然的真、人性的善、和谐的美, 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对我国和世界的环境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构想 我们期待着终有一天,在美丽中国里,你我诗意地栖居。 (选自2013年1月9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于“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意地栖居”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理想,这 种理想把自然环境看作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B.“诗意地栖居”需要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新确立价值信念,从 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 C.“诗意地栖居”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为 了生存,就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疯狂掠夺,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隔断了朝向理 想的道路。 D.“诗意地栖居”曾被古圣先贤所意识到,中国古代哲人视宇宙万物与 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对“诗意栖居”的一种阐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存的本能促使人类一开始就关注着自然界,不断地汲取自然资源 改变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B.《周易》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很丰富,很深刻,其中就有“天人合 ”的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对人类很有启示意义 C.儒家和道家尽管其社会思想观点不同,但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待方 面却有其一致的地方,其中都含有“天人合一”的理念 D.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他们把整个自然界视 为和谐共生的整体,认为自然界的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孟子强调的“天”与“人”相 通的特性只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B.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 哲学基础,所以才有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诗意”情怀。 C.古希腊哲学家把自然界看做是由许多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 的整体,这种朴素的观点虽然显示出生态思想的萌芽,有其进步意义,但也有其 局限性。 D.吸收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把握自然规律,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 相融合,付诸实践,人类就有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诗意地栖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 公辅。”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 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 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竹閤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 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度。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 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起知河阳,召还。帝 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 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党和人民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读懂了自然的真、人性的善、和谐的美, 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对我国和世界的环境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构想。 我们期待着终有一天,在美丽中国里,你我诗意地栖居。 (选自 2013 年 1 月 9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于“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意地栖居”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理想,这 种理想把自然环境看作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B.“诗意地栖居”需要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新确立价值信念,从 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 C.“诗意地栖居”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为 了生存,就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疯狂掠夺,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隔断了朝向理 想的道路。 D.“诗意地栖居”曾被古圣先贤所意识到,中国古代哲人视宇宙万物与 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对“诗意栖居”的一种阐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存的本能促使人类一开始就关注着自然界,不断地汲取自然资源, 改变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B.《周易》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很丰富,很深刻,其中就有“天人合 一”的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对人类很有启示意义。 C.儒家和道家尽管其社会思想观点不同,但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待方 面却有其一致的地方,其中都含有“天人合一”的理念。 D.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他们把整个自然界视 为和谐共生的整体,认为自然界的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孟子强调的“天”与“人”相 通的特性只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B.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 哲学基础,所以才有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诗意”情怀。 C.古希腊哲学家把自然界看做是由许多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 的整体,这种朴素的观点虽然显示出生态思想的萌芽,有其进步意义,但也有其 局限性。 D.吸收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把握自然规律,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 相融合,付诸实践,人类就有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诗意地栖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 公辅。”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 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 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竹閤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 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度。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 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起知河阳,召还。帝 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 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 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因试劓、刖,公著曰:“试之 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 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 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俄永乐城陷, 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 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 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 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 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欢呼鼓舞,成以为便。光薨,独当国, 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 怀州。退谓同列曰:“诛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 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元祐三年四 月,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明年二月薨,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理:惩处。 B.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竟:竟然。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 幽:囚禁。 D.公著数白其害 白:陈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吕公著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①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②大臣不敢言,公著数 白其害 ③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④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 ⑤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⑥公著以为言,止罢知 怀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公著自幼好学,为官后敢于进言。他小时候特别爱好学习,以至于 废寝忘食,得到父亲的器重和赞赏。入朝为官后,为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的事多 次向皇上进宫,为司马光说情,因此惹怒皇上而被免职 B.吕公著与神宗谈论为治之道,观点令神宗赞许。他与神宗一起谈论治 国之道时说到尧、舜和唐太宗,以为尧、舜能知人安民,唐太宗能屈己从谏,神 宗认为他说得好 C.吕公著两次建言,对国事有独立见解。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 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兴兵讨伐西夏,他又提出自己的看法,兴兵 后又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 D.吕公著关心时政,进言切中时弊,重视谏官作用。他以侍读身份回朝 廷后,陈述了新法颁布后产生的一些弊端,指出了正直谏官的作用,请求设置谏 员,以广开言路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著对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 (2)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 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因试劓、刖,公著曰:“试之 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 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 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俄永乐城陷, 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 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 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 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 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欢呼鼓舞,成以为便。光薨,独当国, 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 怀州。退谓同列曰:“诛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 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元祐三年四 月,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明年二月薨,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理:惩处。 B.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竟:竟然。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 幽:囚禁。 D.公著数白其害 白:陈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吕公著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①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②大臣不敢言,公著数 白其害 ③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 ④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 ⑤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⑥公著以为言,止罢知 怀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公著自幼好学,为官后敢于进言。他小时候特别爱好学习,以至于 废寝忘食,得到父亲的器重和赞赏。入朝为官后,为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的事多 次向皇上进宫,为司马光说情,因此惹怒皇上而被免职。 B.吕公著与神宗谈论为治之道,观点令神宗赞许。他与神宗一起谈论治 国之道时说到尧、舜和唐太宗,以为尧、舜能知人安民,唐太宗能屈己从谏,神 宗认为他说得好。 C.吕公著两次建言,对国事有独立见解。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 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兴兵讨伐西夏,他又提出自己的看法,兴兵 后又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 D.吕公著关心时政,进言切中时弊,重视谏官作用。他以侍读身份回朝 廷后,陈述了新法颁布后产生的一些弊端,指出了正直谏官的作用,请求设置谏 员,以广开言路。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公著对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 (2)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 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对远在杭州的妻子的思念,写了 这首词。②姮娥:嫦娥。 8.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那么,“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 析。(5分) 9.结合全词,说说上片中“飞雪似扬花”和“杨花似雪”能否对换位置,并说 明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大 守行》) (2)放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 学》)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屈原《离骚》)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回味你的酒气 徐立新 四年前,留学莫斯科的我,每个周末的晚上都要到莫斯科一家叫“鲟鱼” 的酒馆里打工,当一个端盘子的服务生。由于酒馆的地理住置非常好,而且价格 也公道,因此每晚的客人都特别多,特别是周末,等待在“鲟鱼”门口的客人总 是要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 但是有一个人永远都不需要排队,她便是酒馆的常客,一位六十多岁的 老妇人伊丽娜大妈。伊丽娜大妈总是在每个周末下午的5:20准时来到“鲟鱼” 然后坐到一个靠窗户的固定座位上,再十分小气地点上两盘最便宜的小菜和一小 壶150亳升的低档酒。“先给我来杯水,7:00准时上酒起菜!”每次她总是这 样对我吩咐道。之后,便打开随身携带的一本书,静静地看了起来,似乎不在乎 外人看她的眼光。 晚上7:00正是“鲟鱼”上客的高峰期,客人们三三两两地彼此推杯换 盏,热闹无比,他们酒量大得惊人,每个人都要喝上好几大壶酒,而与他们相比, 伊丽娜大妈显得很另类一一酒上来时,她会将酒慢慢倒入杯中,然后再将盛满酒 的杯子移放在胸前,接下来她并不急于喝,而是一点一点地品尝桌子上的菜肴 其间还不时地把酒杯端到面前,但却只嗅不喝,一副自我陶醉、始终舍不得喝的 样子 更要命的是,伊丽娜大妈还故意吃得很慢,因此往往等她吃完起身离去 时,“鲟鱼”里也差不多没有什么客人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 因赈济灾民而到了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对远在杭州的妻子的思念,写了 这首词。②姮娥:嫦娥。 8.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那么,“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 析。(5 分) 9.结合全词,说说上片中“飞雪似扬花”和“杨花似雪”能否对换位置,并说 明原因。(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大 守行》) (2)放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 学》)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回味你的酒气 徐立新 四年前,留学莫斯科的我,每个周末的晚上都要到莫斯科一家叫“鲟鱼” 的酒馆里打工,当一个端盘子的服务生。由于酒馆的地理住置非常好,而且价格 也公道,因此每晚的客人都特别多,特别是周末,等待在“鲟鱼”门口的客人总 是要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 但是有一个人永远都不需要排队,她便是酒馆的常客,一位六十多岁的 老妇人伊丽娜大妈。伊丽娜大妈总是在每个周末下午的 5:20 准时来到“鲟鱼”, 然后坐到一个靠窗户的固定座位上,再十分小气地点上两盘最便宜的小菜和一小 壶 150 亳升的低档酒。“先给我来杯水,7:00 准时上酒起菜!”每次她总是这 样对我吩咐道。之后,便打开随身携带的一本书,静静地看了起来,似乎不在乎 外人看她的眼光。 晚上 7:00 正是“鲟鱼”上客的高峰期,客人们三三两两地彼此推杯换 盏,热闹无比,他们酒量大得惊人,每个人都要喝上好几大壶酒,而与他们相比, 伊丽娜大妈显得很另类——酒上来时,她会将酒慢慢倒入杯中,然后再将盛满酒 的杯子移放在胸前,接下来她并不急于喝,而是一点一点地品尝桌子上的菜肴, 其间还不时地把酒杯端到面前,但却只嗅不喝,一副自我陶醉、始终舍不得喝的 样子。 更要命的是,伊丽娜大妈还故意吃得很慢,因此往往等她吃完起身离去 时,“鲟鱼”里也差不多没有什么客人了
作为“鲟鱼”老板的谢尔盖先生对伊丽娜自然是压着一肚子的火,他的 盈利主要来自于售酒,每张桌子上的客人酒喝得越多,谢尔盖也就赚得越多,但 伊丽娜大妈不但每次只买一壶酒馆里分量最少的酒,而且还长时间地占着一个位 置,还是靠窗户能看到外边风景的位置。 但是谢尔盖又不能赶走伊丽娜大妈,因为要尊重每位进来的客人 天,伊丽娜大妈突然把我叫到跟前:“你一定很奇怪,一个只点酒却 又不喝的老太婆,为什么总要来酒馆,是不是?” 我点了点头。 “好吧,那我现在就告诉你,我来这里是为了怀念我逝去的丈夫安德烈, 他非常爱我。”接着,伊丽娜大妈开始跟我讲述起他的丈夫一—“可能是由于我 没能给他生育个一儿半女吧,40岁后的安德烈开始嗜酒如命,而我又激烈地反 对他喝酒,觉得对他身体不好。因为在家里喝不成酒,他就常常谎称晩上要在单 位加班,实际是偷偷地躲进‘鲟鱼’来喝酒。他一身酒气地回到家里,能瞒得了 谁呢?” “为了酒,我对他发过无数次脾气,我多想借机让他休了我,重娶一个, 可是他没有,直到去世的那天,他才说喝酒不是为了解愁,只是喜欢,可是谁信 呢?” 接着伊丽娜大妈又忧伤地说:“现在安德烈不在了,家里再也闻不到一 点点酒气,但我反而觉得非常不自在,愈加思念他了! 其实,我来这里只是想坐一坐,感受一下他生前在这里喝酒的气氛, 还有满屋的酒气,便会觉得安德烈从未离开过我。 这真是一个出乎我意料的故事,不久后,我又将它转述给了谢尔盖 三年后,我学成归国,离开了“鲟鱼”,从此没有了关于伊丽娜大妈的 消息。直到前不久,我因事出差到莫斯科,顺道去“鲟鱼”看望谢尔盖。从他口 中得知伊丽娜大妈已经于一年前去世了,并且在她的遗书中偷偷地将自己的遗产 交由谢尔盖继承,以弥补她生前在“鲟鱼”三年多的时间里,只占着位置不喝酒 对谢尔盖所造成的损失。 直到办完了继承手续后我才知道,伊丽娜大妈遗产的实际价值一一几 乎是‘鲟鱼’15年利润的总和!她还在遗书中说,谢谢我让她一直都感觉始终 跟丈夫在一起。”说这话时,谢尔盖一脸内疚的表情。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第17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伊丽娜大妈之所以每个周末都要到“鲟鱼”酒馆来,一方面是因为酒 馆价格公道,服务态度好;一方面是为了思念丈夫,回味丈夫身上的酒气 B.伊丽娜大妈每次在酒馆的消费都很少,但在酒馆的一个好位置上呆的 时间却很长,这自然影响了酒馆的收入,导致老板谢尔盖很不满。 C.伊丽娜大妈主动把她常来酒馆的原因告诉“我”,不但表明她巳经看 到了谢尔盖对她的不满,也表明她信任“我”不会把她的秘密告诉别人 D.伊丽娜大妈的丈夫安德烈因妻子不能生育而不听劝阻长期酗酒,最后 导致死亡,作者对安德烈的态度是既有同情也有批评。 E.这篇小说取材普通人的生活,主要人物伊丽娜大妈形象丰满;小说情 节并不复杂,但有波澜,故事结局是小说情节的高潮,十分精彩。 (2)小说中的“我”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伊丽娜大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作为“鲟鱼”老板的谢尔盖先生对伊丽娜自然是压着一肚子的火,他的 盈利主要来自于售酒,每张桌子上的客人酒喝得越多,谢尔盖也就赚得越多,但 伊丽娜大妈不但每次只买一壶酒馆里分量最少的酒,而且还长时间地占着一个位 置,还是靠窗户能看到外边风景的位置。 但是谢尔盖又不能赶走伊丽娜大妈,因为要尊重每位进来的客人。 一天,伊丽娜大妈突然把我叫到跟前:“你一定很奇怪,一个只点酒却 又不喝的老太婆,为什么总要来酒馆,是不是?” 我点了点头。 “好吧,那我现在就告诉你,我来这里是为了怀念我逝去的丈夫安德烈, 他非常爱我。”接着,伊丽娜大妈开始跟我讲述起他的丈夫——“可能是由于我 没能给他生育个一儿半女吧,40 岁后的安德烈开始嗜酒如命,而我又激烈地反 对他喝酒,觉得对他身体不好。因为在家里喝不成酒,他就常常谎称晚上要在单 位加班,实际是偷偷地躲进‘鲟鱼’来喝酒。他一身酒气地回到家里,能瞒得了 谁呢?” “为了酒,我对他发过无数次脾气,我多想借机让他休了我,重娶一个, 可是他没有,直到去世的那天,他才说喝酒不是为了解愁,只是喜欢,可是谁信 呢?” 接着伊丽娜大妈又忧伤地说:“现在安德烈不在了,家里再也闻不到一 点点酒气,但我反而觉得非常不自在,愈加思念他了!” “其实,我来这里只是想坐一坐,感受一下他生前在这里喝酒的气氛, 还有满屋的酒气,便会觉得安德烈从未离开过我。” 这真是一个出乎我意料的故事,不久后,我又将它转述给了谢尔盖。 三年后,我学成归国,离开了“鲟鱼”,从此没有了关于伊丽娜大妈的 消息。直到前不久,我因事出差到莫斯科,顺道去“鲟鱼”看望谢尔盖。从他口 中得知伊丽娜大妈已经于一年前去世了,并且在她的遗书中偷偷地将自己的遗产 交由谢尔盖继承,以弥补她生前在“鲟鱼”三年多的时间里,只占着位置不喝酒 对谢尔盖所造成的损失。 “直到办完了继承手续后我才知道,伊丽娜大妈遗产的实际价值一一几 乎是‘鲟鱼’15 年利润的总和!她还在遗书中说,谢谢我让她一直都感觉始终 跟丈夫在一起。”说这话时,谢尔盖一脸内疚的表情。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 年第 17 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伊丽娜大妈之所以每个周末都要到“鲟鱼”酒馆来,一方面是因为酒 馆价格公道,服务态度好;一方面是为了思念丈夫,回味丈夫身上的酒气。 B.伊丽娜大妈每次在酒馆的消费都很少,但在酒馆的一个好位置上呆的 时间却很长,这自然影响了酒馆的收入,导致老板谢尔盖很不满。 C.伊丽娜大妈主动把她常来酒馆的原因告诉“我”,不但表明她巳经看 到了谢尔盖对她的不满,也表明她信任“我”不会把她的秘密告诉别人。 D.伊丽娜大妈的丈夫安德烈因妻子不能生育而不听劝阻长期酗酒,最后 导致死亡,作者对安德烈的态度是既有同情也有批评。 E.这篇小说取材普通人的生活,主要人物伊丽娜大妈形象丰满;小说情 节并不复杂,但有波澜,故事结局是小说情节的高潮,十分精彩。 (2)小说中的“我”在作品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伊丽娜大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结尾写伊丽娜大妈把遗产交由“鲟鱼”酒店老板谢尔盖继承,作者这 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文俊:从古代走向未来的数学家 连绵数千公里的美国大草原在科罗拉多州被中部的洛基山所阻遏。在终 年积雪的山脉的映村之下,州府丹佛显得格外洁净端庄。 1984年,“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在丹佛近郊的格里美大学城召开, 这是个不大不小的会议,与会者100余人,全是国际数学自动推理领域的精英。 会议上,周成青交了一篇题为《用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的论文,同时在现场用 电脑演示,短短的十几分钟证明了几百务几何定理,整个会场顿时轰动 吴方法?是文俊?吴文俊何许人也?闻所未闻,与会的年轻精英们搔首皱 眉:似曾相知,老一代的精英们却依稀记得:三四十年前,在巴黎有个叫吴文俊 的中国人,对示性类平方运算及其流形给出了明确的表达式,这个表述式被国际 上誉为“吴公式”。销声匿迹多少年,这一次又以“吴方法”重露头角,再现辉 煌。学术会后,美国《自动推理》杂志主编致信吴文俊,希望能在该杂志上重新 发表他的奠基之作《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这一来,吴文俊的声名再 次鹊起,各方邀请信纷至沓来。吴文俊欣然前往。1986年,67岁的他到了美国。 在阿格纽国家实验室,他看到专家们对用电脑从开普勒定律推导牛顿定律一筹莫 展,就用自己带来的电脑软件,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自动推导工作,使 亲睹者惊讶不已 1940年,吴文俊以出色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上海当时是日本占领的沦陷 区。日本人早已注意到这个貌不惊人、聪慧异常的学生。他们愿提供奖学金,让 他到日本去深造,或者,他也可去日本的数学研究所工作,由吴文俊自己选择 吴文俊的选择非常简单:留上海。而留上海意味着穷困潦倒,也意味着从此告别 神圣的数学研究殿堂。他到处奔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郊区的一所中学找 到了一个位置。此后的整整五年半,他再也没有接触数学研究,只是长夜梦醒, 才浮现依稀模糊的a、b、c…… 命运之神再一次惠顾了他:抗战胜利,吴文俊结识了陈省身教授,他被安排在中 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吴文俊不负师望,在一年半的短短时间内,就在新兴 的拓扑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这个迷离晦涩的领域有了突破:对惠 特尼提出的对偶定理做出了简单新颖的证明。陈省身对此大喜过望,在赞叹之余 立刻把他送往国外留学。于是在1947年,吴文俊到了法。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 科学博士学位后,他继续全力向拓扑学进军。1950年,他提出了“吴公式”和 吴文俊示性类”,这一让他崭露头角的新成果使当时欧洲数学界为之瞩目。然 而,吴文俊又面临着不是选择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他心里引起了持 久的激动。义无反顾一一爱国不用喧嚷,甚至不用表白,他一声不响地回来了, 这是1951年的冬天。他开始任教于北京大学,仅半年,就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 研究所任研究员。 吴文俊现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他凭着自己年富力强和满腹经纶,在拓扑学的 领域里横冲直撞,左右开弓。1958年,他开始对策论的研究,1967年,他专注 于示嵌类理论与线性图平面的相关问题;1970年,又提出了I量度的概念… 到了1974年,突如其来地,他开始涉足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也许这是命运之 神的最大恩赐: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成果与现代电脑相结合
(4)小说结尾写伊丽娜大妈把遗产交由“鲟鱼”酒店老板谢尔盖继承,作者这 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吴文俊:从古代走向未来的数学家 连绵数千公里的美国大草原在科罗拉多州被中部的洛基山所阻遏。在终 年积雪的山脉的映村之下,州府丹佛显得格外洁净端庄。 1984 年,“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在丹佛近郊的格里美大学城召开, 这是个不大不小的会议,与会者 100 余人,全是国际数学自动推理领域的精英。 会议上,周成青交了一篇题为《用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的论文,同时在现场用 电脑演示,短短的十几分钟证明了几百务几何定理,整个会场顿时轰动。 吴方法?是文俊?吴文俊何许人也?闻所未闻,与会的年轻精英们搔首皱 眉;似曾相知,老一代的精英们却依稀记得:三四十年前,在巴黎有个叫吴文俊 的中国人,对示性类平方运算及其流形给出了明确的表达式,这个表述式被国际 上誉为“吴公式”。销声匿迹多少年,这一次又以“吴方法”重露头角,再现辉 煌。学术会后,美国《自动推理》杂志主编致信吴文俊,希望能在该杂志上重新 发表他的奠基之作《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这一来,吴文俊的声名再 次鹊起,各方邀请信纷至沓来。吴文俊欣然前往。1986 年,67 岁的他到了美国。 在阿格纽国家实验室,他看到专家们对用电脑从开普勒定律推导牛顿定律一筹莫 展,就用自己带来的电脑软件,三下五除二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自动推导工作,使 亲睹者惊讶不已。 1940 年,吴文俊以出色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上海当时是日本占领的沦陷 区。日本人早已注意到这个貌不惊人、聪慧异常的学生。他们愿提供奖学金,让 他到日本去深造,或者,他也可去日本的数学研究所工作,由吴文俊自己选择。 吴文俊的选择非常简单:留上海。而留上海意味着穷困潦倒,也意味着从此告别 神圣的数学研究殿堂。他到处奔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郊区的一所中学找 到了一个位置。此后的整整五年半,他再也没有接触数学研究,只是长夜梦醒, 才浮现依稀模糊的 a、b、c…… 命运之神再一次惠顾了他:抗战胜利,吴文俊结识了陈省身教授,他被安排在中 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吴文俊不负师望,在一年半的短短时间内,就在新兴 的拓扑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在这个迷离晦涩的领域有了突破:对惠 特尼提出的对偶定理做出了简单新颖的证明。陈省身对此大喜过望,在赞叹之余 立刻把他送往国外留学。于是在 1947 年,吴文俊到了法。1949 年获得法国国家 科学博士学位后,他继续全力向拓扑学进军。1950 年,他提出了“吴公式”和 “吴文俊示性类”,这一让他崭露头角的新成果使当时欧洲数学界为之瞩目。然 而,吴文俊又面临着不是选择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他心里引起了持 久的激动。义无反顾——爱国不用喧嚷,甚至不用表白,他一声不响地回来了, 这是 1951 年的冬天。他开始任教于北京大学,仅半年,就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 研究所任研究员。 吴文俊现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他凭着自己年富力强和满腹经纶,在拓扑学的 领域里横冲直撞,左右开弓。1958 年,他开始对策论的研究,1967 年,他专注 于示嵌类理论与线性图平面的相关问题;1970 年,又提出了 I 量度的概念…… 到了 1974 年,突如其来地,他开始涉足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史。也许这是命运之 神的最大恩赐: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成果与现代电脑相结合
所开创的中国别具一格的数学机械化领域,铸成了吴文俊人生之途的第二块里程 碑 平心而论,吴文俊起初对中国古代数学也了解不多,但不久他便发现中 国古代数学自成一体,不仅与西方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思路,而且对现代数学 也有启迪。他深入了,忘情了,而且激情澎湃了。1977年,他发表了《中国古 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在10年之后的1987年,他发表了更加重要的 《中国传统数学的再认识》,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兴趣 吴文俊目光敏锐,当世界电脑发展初露端倪之时,他立剜把电脑与自已 所研究的中国古代算术思想联系起来,从而开辟了一条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数学机 械化一定理机器证明的道路。在“吴方法”为世人所推崇之后,1989年吴文俊 任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他即把他创造的方法用于不等式证明,从而使它在 机器人学和非线性规划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也许是吴文俊太兴奋了,有一天,一向谦虚谨慎的他竟然口吐“狂言” 我是真正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人。”同时又补上了一句:“我国古代机械 化和代数化的光辉思想和伟大成就是无法磨灭的。”这两句话刻画出一个完整的 吴文俊:从古代走向未来的数学家 (摘编自樊洪业《院士故事》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触描写美丽的大草原、终年积雪的山 脉、洁净端庄的丹佛城,这些描写为吴文俊的出场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了优美 欢快的基调 B.1984年在丹佛近郊格里美大学城召开的“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 精英云集,吴文俊虽然没有与会,但一篇《用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的论文和现 场演示在会场引起强烈反响。 C.吴文俊在几十年前就巳经在巴黎因“吴公式”而崭露头角,所以老一代的数 学精英对他记忆犹新;几十年后,又以“吴方法”再现辉煌,又一次声名鹊起 D.吴文俊大学毕业后,面对日本人提供的优厚待遇,不为所动,毅然选择留在 当时条件很差的上海工作,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炽热的爱国之心 E.陈省身教授是发现并着力培养吴文俊的伯乐,如果没有陈省身教授的 精心栽培和大力帮助、支持,吴文俊就不可能在国际教学研究领域取得那么多项 尖的学术成果。 (2)文章开篇从1984年的“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简要 分析。(6分) (4)为什么说吴文俊是一个从古代走向未来的数学家?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 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再一次来到病房时,他脸上完全没有了一个重症病人的期期艾艾 的表情,好像我们不是在病房里,而是在一个咖啡馆里,一群年轻人围着一个长 者谈笑风生
所开创的中国别具一格的数学机械化领域,铸成了吴文俊人生之途的第二块里程 碑。 平心而论,吴文俊起初对中国古代数学也了解不多,但不久他便发现中 国古代数学自成一体,不仅与西方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思路,而且对现代数学 也有启迪。他深入了,忘情了,而且激情澎湃了。1977 年,他发表了《中国古 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在 10 年之后的 1987 年,他发表了更加重要的 《中国传统数学的再认识》,引起了数学界的极大兴趣。 吴文俊目光敏锐,当世界电脑发展初露端倪之时,他立剜把电脑与自已 所研究的中国古代算术思想联系起来,从而开辟了一条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数学机 械化一定理机器证明的道路。在“吴方法”为世人所推崇之后,1989 年吴文俊 任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他即把他创造的方法用于不等式证明,从而使它在 机器人学和非线性规划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也许是吴文俊太兴奋了,有一天,一向谦虚谨慎的他竟然口吐“狂言”: “我是真正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第一人。”同时又补上了一句:“我国古代机械 化和代数化的光辉思想和伟大成就是无法磨灭的。”这两句话刻画出一个完整的 吴文俊:从古代走向未来的数学家。 (摘编自樊洪业《院士故事》)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开篇,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触描写美丽的大草原、终年积雪的山 脉、洁净端庄的丹佛城,这些描写为吴文俊的出场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了优美 欢快的基调。 B.1984 年在丹佛近郊格里美大学城召开的“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 精英云集,吴文俊虽然没有与会,但一篇《用吴方法证明几何定理》的论文和现 场演示在会场引起强烈反响。 C.吴文俊在几十年前就巳经在巴黎因“吴公式”而崭露头角,所以老一代的数 学精英对他记忆犹新;几十年后,又以“吴方法”再现辉煌,又一次声名鹊起。 D.吴文俊大学毕业后,面对日本人提供的优厚待遇,不为所动,毅然选择留在 当时条件很差的上海工作,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炽热的爱国之心。 E.陈省身教授是发现并着力培养吴文俊的伯乐,如果没有陈省身教授的 精心栽培和大力帮助、支持,吴文俊就不可能在国际教学研究领域取得那么多项 尖的学术成果。 (2)文章开篇从 1984 年的“全美定理机器学术会议”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 分) (3)作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简要 分析。(6 分) (4)为什么说吴文俊是一个从古代走向未来的数学家?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 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再一次来到病房时,他脸上完全没有了一个重症病人的期期艾艾 的表情,好像我们不是在病房里,而是在一个咖啡馆里,一群年轻人围着一个长 者谈笑风生
B.近年来,社会上一些热点事件发生后;网上帖文沸沸扬扬,而权威信 息却慢慢吞吞,导致各种谣言和恐慌情绪蔓延,影响了社会安定。 C.香港《大公报》近日发表评论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不仅重创中日关系,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会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D.尽管当前平板电脑销售火爆,但专家预计,另外一个新兴的概念产品 “超级本”,将在今年下半年崭露头角,成为市场的新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各级共青团组织团员青年举行联欢会、 舞会、报告会等各种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同时还积极吸收新团员入团,扩大 团的组织。 B.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网络谣言一方面仍然沿着传统谣言的一些传播途 径,另一方面又借助网络平台等新媒体的传播实现了传播效率的飞跃发展。 根据美俄双方9月14日在联合国总部就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达成的 框架协议,叙利亚必须在一周内向有关方面提交一份有关化学武器的详尽说明。 D.今年以来,连续发生的一些地方的性侵、虐童、摔婴等未成年人侵害 事件,其残忍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给公众心灵蒙上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 的 ,用今天的语音去读,有些地方好像不押韵,实 际上它是用韵的 ①如《诗经》中的作品 ②或者原本就是歌词 ③绝大多数是有韵的 ④所以并没有特别的诗律规定⑤只不过由于今音不同于古音⑥其音乐性 主要表现在节拍和押韵等方面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⑥④②③⑤ C.②⑥④①⑤③ D ④⑥①③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建筑的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 能有多样的表现。①,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 性的创作,如文章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 也可因不同的命题,②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 山亭、水榭、一轩、一阁。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 的。 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它们都具有中国建筑的特性 17.下面是一幅漫画,请说明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 70个字。(5分)
B.近年来,社会上一些热点事件发生后;网上帖文沸沸扬扬,而权威信 息却慢慢吞吞,导致各种谣言和恐慌情绪蔓延,影响了社会安定。 C.香港《大公报》近日发表评论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不仅重创中日关系,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会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D.尽管当前平板电脑销售火爆,但专家预计,另外一个新兴的概念产品 “超级本”,将在今年下半年崭露头角,成为市场的新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各级共青团组织团员青年举行联欢会、 舞会、报告会等各种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同时还积极吸收新团员入团,扩大 团的组织。 B.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网络谣言一方面仍然沿着传统谣言的一些传播途 径,另一方面又借助网络平台等新媒体的传播实现了传播效率的飞跃发展。 C.根据美俄双方 9 月 14 日在联合国总部就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达成的 框架协议,叙利亚必须在一周内向有关方面提交一份有关化学武器的详尽说明。 D.今年以来,连续发生的一些地方的性侵、虐童、摔婴等未成年人侵害 事件,其残忍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给公众心灵蒙上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 的, , , 。 , , ,用今天的语音去读,有些地方好像不押韵,实 际上它是用韵的。 ①如《诗经》中的作品 ②或者原本就是歌词 ③绝大多数是有韵的 ④所以并没有特别的诗律规定 ⑤只不过由于今音不同于古音 ⑥其音乐性 主要表现在节拍和押韵等方面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⑥④②③⑤ C.②⑥④①⑤③ D.② ④⑥①③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建筑的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 能有多样的表现。 ① ,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 性的创作,如文章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 也可因不同的命题, ②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 山亭、水榭、一轩、一阁。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 的。 ③ ,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它们都具有中国建筑的特性。 17.下面是一幅漫画,请说明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 70 个字。(5 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同情好不好?亚当·斯密和叔本华说好,视为最重要的道德;尼采说不好, 认为会损害被同情者的尊严和痛苦的价值;周国平则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各有道 理,不妨结合起来。一方面,作为个人,在遭遇痛苦的时候,要尽量自己忍受和 解决,不向别人诉说,不博取同情,这是自尊,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 作为社会和他人,在帮助弱者的时候,不要伤害受助者的自尊心,也不要压抑受 助者的自强意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C(“疯狂掠夺”用语过重,“隔断”与原文“一度隔断”不符。) 2、D(以偏概全,后两句表述的是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不能代表整个西方古 代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 3、B(强加因果,二者为并列关系。) 4、B(最终) 5、C 6、A(“说情”“惹怒”之说与文意不符。) 7、(10分)(1)(5分)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 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关键词“封 还”“举”“是”译错一个扣1分) (2)(5分)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 应该不难。(关键词“诚”“中正”“利病”“宜”译错一个扣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父亲吕夷简对他很器重,认为他 与众不同,说:“今后必定为王公辅臣。”凭恩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 职,没有赴任。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 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 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 直接交给閤门使,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 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 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同情好不好?亚当·斯密和叔本华说好,视为最重要的道德;尼采说不好, 认为会损害被同情者的尊严和痛苦的价值;周国平则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各有道 理,不妨结合起来。一方面,作为个人,在遭遇痛苦的时候,要尽量自己忍受和 解决,不向别人诉说,不博取同情,这是自尊,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 作为社会和他人,在帮助弱者的时候,不要伤害受助者的自尊心,也不要压抑受 助者的自强意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C(“疯狂掠夺”用语过重,“隔断”与原文“一度隔断”不符。) 2、 D(以偏概全,后两句表述的是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不能代表整个西方古 代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 3、 B(强加因果,二者为并列关系。) 4、 B(最终) 5、 C 6、 A(“说情”“惹怒”之说与文意不符。) 7、(10 分)(1)(5 分)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 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关键词“封 还”“举”“是”译错一个扣 1 分) (2)(5 分)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 应该不难。(关键词“诚”“中正”“利病”“宜”译错一个扣 1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父亲吕夷简对他很器重,认为他 与众不同,说:“今后必定为王公辅臣。”凭恩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 职,没有赴任。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 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 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 直接交给閤门使,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 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 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
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悠闲时同 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 说吗?”神宗说:“尧、舜难道不知?”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 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 术智谋驾驭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 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不久,(与人)共同执掌枢密院事。有人打 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 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宋朝趁机) 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 适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 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元丰五年(1082),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被授予资 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不久永乐城陷落,神宗临朝叹息说:“边地百姓疲敝如 此,只有吕公著向朕说过而已。”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 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 作为第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 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 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 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 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 行。百姓欢呼鼓舞,都认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 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 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 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 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没有不叹服的。元 祐三年四月,恳请辞去职位,被授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第二年二月去世,终 年七十二岁。 8、(5分)本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 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2分)上片以思妇之 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 怅的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3分) 9、(6分)不能对换。(1)词的格式所限。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句式和押韵的需要,不能调换;(2)节令所限。离别时“飞雪似杨花”,是冬 天,而如今“杨花似雪”是春末。(3)感情所限。“飞雪似杨花”正面烘托亲 人离别时思妇内心的凄苦,“杨花似雪”则乐景写哀情,表现春将尽时思妇对末 归丈夫的深深思念。(任答两点即可,每点3分) 10、(6分)(1)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每句1分,句中有误不得分) 11、(25分 (1)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A得1分,选C、D不得分。 (2)(6分)①“我”是小说故事的见证人,使故事和人物显得真实可信: ②“我”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作者借“我”的叙述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 象;③“我”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连接故事情节,使作品结构严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悠闲时同 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 说吗?”神宗说:“尧、舜难道不知?”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 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 术智谋驾驭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 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不久,(与人)共同执掌枢密院事。有人打 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 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宋朝趁机) 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 适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 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元丰五年(1082),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被授予资 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不久永乐城陷落,神宗临朝叹息说:“边地百姓疲敝如 此,只有吕公著向朕说过而已。”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 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 作为第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 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 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 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 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 行。百姓欢呼鼓舞,都认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 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 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 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 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没有不叹服的。元 祐三年四月,恳请辞去职位,被授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第二年二月去世,终 年七十二岁。 8、(5 分)本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以“代人寄远”的形式,从对方着笔,借 思妇想念奔波在外的丈夫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思归之情。(2 分)上片以思妇之 口,诉说丈夫离家已久,当归未归;下片写思妇对酒邀月以慰寂寞,不意反惹惆 怅的情景。这样写就把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表达得婉曲动人。(3 分) 9、(6 分)不能对换。(1)词的格式所限。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句式和押韵的需要,不能调换;(2)节令所限。离别时“飞雪似杨花”,是冬 天,而如今“杨花似雪”是春末。(3)感情所限。“飞雪似杨花”正面烘托亲 人离别时思妇内心的凄苦,“杨花似雪”则乐景写哀情,表现春将尽时思妇对末 归丈夫的深深思念。(任答两点即可,每点 3 分) 10、(6 分)(1)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每句 1 分,句中有误不得分) 11、(25 分) (1)选 E 得 3 分,选 B 得 2 分,选 A 得 1 分,选 C、D 不得分。 (2)(6 分)①“我”是小说故事的见证人,使故事和人物显得真实可信; ②“我”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作者借“我”的叙述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 象;③“我”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连接故事情节,使作品结构严谨。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