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宫中学2009届高三九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永才审核人:张西印 、基础知识(42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恫吓(xia)身陷囹圄(y)沆瀣一气(hdng)量体裁衣( liang) B.告罄(xing)云谲波诡(y)心广体胖(pdn)徇情枉法(xin) C.攻讦(je)风驰电掣(zhi)嗜酒成癖(pi)缄口不语(jian) D.聒噪(kuo)呷一口酒(jia)百舸争流(ε)酩酊大醉(din)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前仆(pu)后继潸(shan)然泪下荫(yin)庇青冢( zhong B.衣(y)锦还乡针砭(bian)时弊埋(man)怨绵亘(geng C.人心叵(p0)测箪食(si)壶浆慰藉(j)投奔(ben) D.爱憎(zeng)分明、淆(xao)乱乾坤梦魇(ydn)熨(yin)帖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劲敌 痉挛 不胫而走 曲径通幽 B.和面 霍乱 豁然开良 祸起萧墙 C.峭拔 讥诮 翘首以待 七窍生烟 D.孝悌 剔除 醍醐灌顶 风流倜傥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刻画抓辫子并行不悖遗害无穷 B.妆饰影牒机故伎重演纷至沓来 C.传诵喝倒彩委曲求全礼义廉耻 D.股份度难关语无伦次流芳千古 5.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编纂 英雄辈出 后世之师 备尝坚辛 民生凋敝 B.对峙 罄竹难书 伏案疾书 入不敷出 蜂涌而上 C.稻秆 举步惟艰 卑躬曲膝 委曲求全 良晨美景 D.坐镇 披肝历胆 声名鹊起 无精打采 万事具备 6.下面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沐猴而冠 头晕目眩 情逸志 死有余辜 B.响誉中外 鞭辟入里 一筹莫展 殒身不恤 C.锲而不舍 历经苍桑 罄竹难书 声名鹊起 D.出神入化 矫揉造作 仓皇失措 锱铢必较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讳莫如深 出奇制胜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B.食不裹腹 矫揉造作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莫名其妙 时过境迁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真知灼见 欢呼鹊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今生我握过的手多得无其数—一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还有唐琬式的红酥手, 但均不曾留下深刻印象。 B.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 也,人皆仰之”而已。 C.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了。长身体时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 城市人口:子女深造时又正好大学自费
河南省南宫中学 2009 届高三九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永才 审核人:张西印 一、基础知识(4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 A.恫吓.(xià) 身陷囹圄.(yǔ) 沆.瀣一气(hàng) 量.体裁衣(liáng) B.告罄.(xīng) 云谲.波诡(yú) 心广体胖.(pán) 徇.情枉法(xùn) C.攻讦.(jié) 风驰电掣.(zhì) 嗜酒成癖.(pǐ) 缄.口不语(jiān) D.聒.噪(kuó) 呷.一口酒(jiā) 百舸.争流(gě) 酩酊.大醉(dǐn)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前仆.(pū)后继 潸.(shān)然泪下 荫.(yìn)庇 青冢.(zhǒng) B.衣.(yī)锦还乡 针砭.(biǎn)时弊 埋.(mán)怨 绵亘.(gèng) C.人心叵.(pǒ)测 箪食.(sì)壶浆 慰藉.(jì) 投奔.(bèn) D.爱憎.(zēng)分明、淆.(xíao)乱乾坤 梦魇.(yǎn) 熨.(yùn)帖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劲.敌 痉.挛 不胫.而走 曲径.通幽 B.和.面 霍.乱 豁.然开良 祸.起萧墙 C.峭.拔 讥诮. 翘.首以待 七窍.生烟 D.孝悌. 剔.除 醍.醐灌顶 风流倜.傥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刻画 抓辫子 并行不悖 遗害无穷 B.妆饰 影牒机 故伎重演 纷至沓来 C.传诵 喝倒彩 委曲求全 礼义廉耻 D.股份 度难关 语无伦次 流芳千古 5.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编纂 英雄辈出 后世之师 备尝坚辛 民生凋敝 B.对峙 罄竹难书 伏案疾书 入不敷出 蜂涌而上 C.稻秆 举步惟艰 卑躬曲膝 委曲求全 良晨美景 D.坐镇 披肝历胆 声名鹊起 无精打采 万事具备 6.下面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 A.沐猴而冠 头晕目眩 闲情逸志 死有余辜 B.响誉中外 鞭辟入里 一筹莫展 殒身不恤 C.锲而不舍 历经苍桑 罄竹难书 声名鹊起 D.出神入化 矫揉造作 仓皇失措 锱铢必较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讳莫如深 出奇制胜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B.食不裹腹 矫揉造作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莫名其妙 时过境迁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真知灼见 欢呼鹊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生我握过的手多得无其数——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还有唐琬式的红酥手, 但均不曾留下深刻印象。 B.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 也,人皆仰之”而已。 C.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了。长身体时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 城市人口;子女深造时又正好大学自费……
D.出版社除了出《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后一种杂志只出了两期,现已很少为人注意 然而是很有分量的一种杂志。)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依次填入下面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说绝对做不 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 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话》)⑤ 2)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 真正做到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和运用,才可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②接到群众的举报后,有关部门开始对赵某进行 ③为了提出高学生的消防意识,学校举行了大型的消防 A.配置侦查演练 B.配置侦察演练 C.安置侦查演示 D.安置侦察演示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由于 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B.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C.俄总统普京将于3月22日到少林寺参观访问,获此消息的各大媒体早已严阵以待 D.菲律宾山区遭受泥石流袭击,村中大部分人被埋在泥石流下,幸存的机会微不足道。 1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目前,科 技界很关心科技投入问题,提出“科教兴国,谁兴科教”的口号,呼吁“国 兴科教”。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够全面。 同时政府才能增加科技投入,发展 科教 ①所以更全面的提法应该是“科教要兴国,兴国要科教”。 ②兴国真正地依靠科教,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国家的含义不同 ④科教兴国的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⑤国兴科教的国,是国家政府 A.⑤④③①②B.③⑤④②①C.①④⑤③②D.④⑤③①②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是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 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B.《最后一课》《草叶集》《百年孤独》的作者依次为法国的都德、印度的泰戈尔和哥伦比亚的贝克特 C.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分两种,一种叫“绝句”,每首4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 的简称七绝。一种叫“律诗”,每首8句,分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D.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它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 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词按篇幅长短, 可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出版社除了出《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后一种杂志只出了两期,现已很少为人注意, 然而是很有分量的一种杂志。)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9.依次填入下面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 )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说绝对做不 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 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话》)⑤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D 。” ”。 ” 。”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只有 真正做到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 和运用,才可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②接到群众的举报后,有关部门开始对赵某进行 。 ③为了提出高学生的消防意识,学校举行了大型的消防 。 A.配置 侦查 演练 B.配置 侦察 演练 C.安置 侦查 演示 D.安置 侦察 演示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由于 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 ....,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B.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信手拈来 ....,为文章增色不少。 C.俄总统普京将于 3 月 22 日到少林寺参观访问,获此消息的各大媒体早已严阵以待 ....。 D.菲律宾山区遭受泥石流袭击,村中大部分人被埋在泥石流下,幸存的机会微不足道 ....。 1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目前,科 技界很关心科技投入问题,提出“科教兴国,谁兴科教”的口号,呼吁“国 兴科教”。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够全面。 同时政府才能增加科技投入,发展 科教。 ①所以更全面的提法应该是“科教要兴国,兴国要科教”。 ②兴国真正地依靠科教,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国家的含义不同。 ④科教兴国的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⑤国兴科教的国,是国家政府。 A.⑤④③①② B.③⑤④②① C.①④⑤③② D.④⑤③①② 1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是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 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B.《最后一课》《草叶集》《百年孤独》的作者依次为法国的都德、印度的泰戈尔和哥伦比亚的贝克特。 C.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分两种,一种叫“绝句”,每首 4 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 的简称七绝。一种叫“律诗”,每首 8 句,分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D.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它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 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词按篇幅长短, 可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 )
A.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 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B.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新时期的道 德追求,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C.禽流感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致病 性、感染病毒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类品种有关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 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9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 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 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 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 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 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 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 “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丕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 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 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 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私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 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 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 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是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 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 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 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 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 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 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 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15.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是针对社会转型事情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A.福娃是北京 2008 年第 29 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 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B.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新时期的道 德追求,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C.禽流感是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致病 性、感染病毒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类品种有关。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 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 9 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 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 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 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 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 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 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 “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 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 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 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私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 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 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思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 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 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是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 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 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 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 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 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 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 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15.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 A.是针对社会转型事情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2 0 0 7 0 1 2 6
16.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 别人有可乘之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 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 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 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17.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 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 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 与弘扬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2分)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剌史丁原以辽武力过 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 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 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吕稀于东海,数 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稀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稀计犹豫, 故不力战。辽欲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稀曰:“公有命,使辽传之。”稀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 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稀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稀家,拜妻子。稀欢喜 随诣太祖。太祖遣稀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稀必 不敢害故也。”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 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 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 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 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天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 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吒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 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 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 威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建安 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16.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列阐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 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坚决反击,不要让 别人有可乘之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 承受。 C.“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 的行为准则。 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 忽视他们相关者的利益。 17.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 人”的关系。 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 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 与弘扬。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 12 分)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剌史丁原以辽武力过 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 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 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吕豨于东海,数 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 故不力战。辽欲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 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 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 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 不敢害故也。”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 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 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 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 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天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 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吒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 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 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 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建安 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2 0 0 7 0 1 2 6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从事:刺史的下属官史 B.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稀必不敢害故也。”谢:感 谢,道谢 C.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比:等到 D.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椎: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椎击 杀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 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B.乃:众心乃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为:布为李傕所败 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D.与:护军勿得与战 吾与汝毕力平险 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辽之所以敢“单身上三公山,入稀家,拜妻子”是因为吕稀已与张辽暗中约降,所以是万 无一失的。 B.张辽约降昌稀一事充分体现了他的见识与胆略,当曹操责怪他“此非大将之法”时,他的回 答表现了他不居功的优秀品质。 C.“‘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充分显示出了将士们对张辽的信任,也传神地 写出了张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后文“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为此作了有力的注脚。 D.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手下做过事,最终在曹操麾下成为一代名将 四、(共18分) 21.将下列文中有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稀必不敢害也。(3分) (2)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2分) (3)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3分)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小题。(6分) 除夜宿石有关当局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从事:刺史的下属官史 B.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谢:感 谢,道谢 C.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比:等到 D.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椎: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椎击 杀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 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B.乃:众心乃.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为:布为.李傕所败 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D.与:护军勿得与.战 吾与.汝毕力平险 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辽之所以敢“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是因为吕豨已与张辽暗中约降,所以是万 无一失的。 B.张辽约降昌豨一事充分体现了他的见识与胆略,当曹操责怪他“此非大将之法”时,他的回 答表现了他不居功的优秀品质。 C.“‘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充分显示出了将士们对张辽的信任,也传神地 写出了张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后文“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为此作了有力的注脚。 D.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手下做过事,最终在曹操麾下成为一代名将。 四、(共 18 分) 21.将下列文中有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也。(3 分) (2)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2 分) (3)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3 分)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小题。(6 分) 除夜宿石有关当局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 分) 答: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4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12分) 24.土区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新浪科技讯:近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撒哈拉沙漠中发掘到一个有着16英尺翼展的能够飞翔 的爬行类动物化石,并将其确定为翼龙的一个新物种。科学家是在尼日尔一条河流沉积物中的白垩纪岩石 中发现的这个奇怪的化石,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出一个翅膀主体和一个长满细小牙齿的剪刀式的喙。 科学家尚未对这个新物种进行命名。他们表示,这只非洲恐龙属于翼龙的一个物种,生活于1.1亿年 前的白垩纪中期,白垩纪是恐龙生活的最后一个纪。 翼龙大约在2.15亿前的三叠纪开始出现,1.5亿年前处于繁荣时期,直到白垩纪末期走向灭绝,翼龙 化石,最早在1700年被发现,当时被误认为是海生物,以至于在化石的妥善保存问题上存在着严重不足 关键词:口口 25.根据要求,发挥想象,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两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 有文采。(每小题2分,共4分) (1)(从运动员角度)表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面貌 (2)(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 答 6.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不超过15个字。(4分) 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神奇的“天路”正成为海内外媒体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的战场。“每天要 求采访的电话络绎不绝,人手少的时候接都接不过来。”驻扎在拉萨西藏宾馆的铁道部工作人员说。新华 社地青海格尔木和西藏分别设立了采编平台,抽调近120名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在一线进行文字、图片、 音视频报道。据了解,除了铁路部门确认的600名媒体记者外,云集在青藏铁路沿线的国内外其它媒体记 者也超过了400人。一场争夺观众、读者、网民眼球的新闻大战已经开始 七、(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 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 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哲学家萨拉斯特也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 分) 答: 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4 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 。(杜甫《兵车行》) (3)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司马迁《屈原列传》) 五、(12 分) 24.土区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 分) 新浪科技讯:近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撒哈拉沙漠中发掘到一个有着 16 英尺翼展的能够飞翔 的爬行类动物化石,并将其确定为翼龙的一个新物种。科学家是在尼日尔一条河流沉积物中的白垩纪岩石 中发现的这个奇怪的化石,到目前为止,已发掘出一个翅膀主体和一个长满细小牙齿的剪刀式的喙。 科学家尚未对这个新物种进行命名。他们表示,这只非洲恐龙属于翼龙的一个物种,生活于 1.1 亿年 前的白垩纪中期,白垩纪是恐龙生活的最后一个纪。 翼龙大约在 2.15 亿前的三叠纪开始出现,1.5 亿年前处于繁荣时期,直到白垩纪末期走向灭绝,翼龙 化石,最早在 1700 年被发现,当时被误认为是海生物,以至于在化石的妥善保存问题上存在着严重不足。 关键词:□□ □□ □□□ □□ 25.根据要求,发挥想象,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拟两条标语。语言要亲切、友善、生动活泼、富 有文采。(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从运动员角度)表现各国运动员的精神面貌。 答: (2)(从观众角度)表现观众对运动员的热情期待。 答: 26.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神奇的“天路”正成为海内外媒体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的战场。“每天要 求采访的电话络绎不绝,人手少的时候接都接不过来。”驻扎在拉萨西藏宾馆的铁道部工作人员说。新华 社地青海格尔木和西藏分别设立了采编平台,抽调近 120 名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在一线进行文字、图片、 音视频报道。据了解,除了铁路部门确认的 600 名媒体记者外,云集在青藏铁路沿线的国内外其它媒体记 者也超过了 400 人。一场争夺观众、读者、网民眼球的新闻大战已经开始。 答: 七、(60 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 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 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哲学家萨拉斯特也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 高峰
你有过“唤醒”的体味或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 立意自定。 月考参考答案 1.DA恫吓(he)量体裁衣(ling);B告罄(qing)云谲波诡(jue);C风驰电掣 (che);D聒噪(gu)呷一口酒(xi)酩酊大醉(ding) 2.AB,绵亘(gen)C慰藉(jie)D熨(yu)帖 3.A(A都读jngB“和”读huo,其余读huoC“翘”读quo,其余读qioD“剔”读t“醍”读t,其 余读ti) 4.C(A 应为“贻”;B“牒”应为“碟”:D“度”应为“渡”) 5.CA后事之师备尝艰辛B蜂拥而上C举步维艰卑躬屈膝良辰美景 D披肝沥胆万事俱备 6.、DA闲情逸致B享誉中外C历经沧桑 7.C.A.淹一掩B.裹一果D.鹊一雀 8.B(A嫩手、白手后用逗号。C三个分号改逗号。D括号里的“杂志”后却掉句号。) 9、B【诠释】文中对恩格斯的话是完全引用,所以①处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故可排除A、 C,对毛泽东的话是部分引用,所以②处的句号应在后引号外。③处句子不必停顿,加个 后引号就可,据此可得出答案为B,还可以从④⑤处得到验证,括号内内容是对所引语 句的注释,应紧跟其后,所以④处应加后引号,⑤处应加句号 10.A(配置:配备布置。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侦查: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 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査。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演练:训 练演习;操练。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11.B(“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A.“十室九空”形容天灾或人 祸使得人们流离失所的悲惨场面。此处属望文生义。C.“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 敌。此处褒贬不分。D.“微不足道”指事物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此处不合语境,应改成“微乎 其微”)
你有过“唤醒”的体味或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文体、 立意自定。 月考参考答案 1.D A 恫吓.(hè)量.体裁衣(liàng);B 告罄.(qìng)云谲.波诡(jué);C 风驰电掣. (chě);D 聒.噪(guō) 呷.一口酒(xiā) 酩酊.大醉(dǐng) 2.A B,绵亘(gèn) C 慰藉(jìe) D 熨(yù)帖 3.A(A 都读 jìng B“和”读 huó, 其余读 huò C“翘”读 qiáo, 其余读 qiào D“剔”读 tī“醍”读 tí,其 余读 tì) 4.C(A“遗”应为“贻”;B“牒”应为“碟”;D“度”应为“渡”) 5.C A 后事之师 备尝艰辛 B 蜂拥而上 C 举步维艰 卑躬屈膝 良辰美景 D 披肝沥胆 万事俱备 6.、D A 闲情逸致 B 享誉中外 C 历经沧桑 7.C.A. 淹—掩 B.裹—果 D.鹊—雀 8.B(A 嫩手、白手后用逗号。C 三个分号改逗号。D 括号里的“杂志”后却掉句号。) 9、B【诠释】文中对恩格斯的话是完全引用,所以①处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故可排除 A、 C,对毛泽东的话是部分引用,所以②处的句号应在后引号外。③处句子不必停顿,加个 后引号就可,据此可得出答案为 B ,还可以从④⑤处得到验证,括号内内容是对所引语 句的注释,应紧跟其后,所以④处应加后引号,⑤处应加句号。 10.A(配置:配备布置。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侦查: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 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演练:训 练演习;操练。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11.B(“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A.“十室九空”形容天灾或人 祸使得人们流离失所的悲惨场面。此处属望文生义。C.“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 敌。此处褒贬不分。D.“微不足道”指事物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此处不合语境,应改成“微乎 其微”) y c y
12.D(与“科教要兴国,兴国要科教”相对应,先④后⑤;与下文相衔接,先①后②:C项①句开头有 个“所以”,是结果,不宜放在开头。) 13.D(A、《罗密欧与朱丽叶》改《奥賽罗》。B、“福楼拜”应改为“都德”。C、应该是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4.C.A.重复(山川大地、江河湖海)B.前后不一致D.语序不当(解放和发展) 15.C(依据是文中第一段“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针对“戒是人人 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原则”这句话。A项说“黄金道德律”是指“针对社会转型提出的”,不符合原文意 思。B、D项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16.A(“……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与原文文意不符。正确意是“……那么你就不用这种行 为对待别人。”) 17.B(作者在文中没有强调“必须确立和推行”的意思) 18.B(谢:道歉) 19.D都是“和,同”(A用:来B才:于是,就C被动;替) 20.A(吕稀与张辽并未约降,是张辽看出吕稀“犹豫”“不力战”有归降的意思) 21.(1)因为您的威信在四海之内都很著名,我奉您的旨意,吕稀一定不敢害我们。(3分) (2)主公出征到远方,等到救军到了,敌人一定会打破我们的。(2分) (3)自早上一到战斗到中午,吴军士气大落,退兵修建防守工事(做准备)去了,众人的心才安定下 来,众将都服了张辽(3分) 22.(1)用得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1分)作者追忆往 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2分) (2)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3 分) 23.(1)以手抚膺坐长叹(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12分) 24.发掘(发现)/翼龙/新物种化石(4分,每个关键词1分) 25.(4分,每题2分)示例 (1)我们微笑着走进这片多情的土地 信心百倍精神抖擞奥运赛场勇争第 (2)北京拥抱你;古老的民族永远为你喝彩:热情的北京企盼你闪亮出场 6.青藏铁路开通采访记者云集凊青藏铁路开通引发新闻大战。(4分,答案必须包含两个要点:青藏 铁路)(开通)、新闻大战(记者云集),(每个要点2分,表达不能顺,扣1分) 七、作文:参照高考标准 27.写作提示:作文时要注意话题“唤醒自己”的隐含义。自己的某种意识,如,目标意识、拚搏意识、 自信意识,还没有引起特别重视,进而影响了自己的人生之旅。因而必须经常警醒自己。“只有不断 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这句话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话题具有导向作用。 附文言文译文: 张辽宇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是聂壹(西汉武帝时商人,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 可惜失败告终)之后人,为了避乖辟怨,遂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使。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于原以 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其得千余人。辽募兵未还 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於吕布,迁任骑 都尉(相当於骑兵队长,地位略低於将军)。后来,吕布为李傕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徐州,领 鲁相、北地太守等任,时年二十八岁。又后来,曹操破吕布於下邳,张辽部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 及曹操献策败袁绍时,别遣张辽镇治鲁国诸县。后来张辽与夏侯渊同围吕稀於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 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数日以来,辽每次行於重围外时,吕稀都会特别看著我。而
12.D(与“科教要兴国,兴国要科教”相对应,先④后⑤;与下文相衔接,先①后②;C 项①句开头有 个“所以”,是结果,不宜放在开头。) 13.D(A、《罗密欧与朱丽叶》改《奥赛罗》。B、“福楼拜”应改为“都德”。C、应该是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 ) 14.C.A.重复(山川大地、江河湖海)B.前后不一致 D.语序不当(解放和发展) 二、 15.C(依据是文中第一段“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针对“戒 是人人 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原则”这句话。A 项说“黄金道德律”是指“针对社会转型提 出的”,不符合原文意 思。B、D 项缩小了概念的外延。) 16.A(“……坚决反击,不要让别人有可乘之机”与原文文意不符。正确意是“……那么你就不用这种行 为对待别人。”) 17. B(作者在文中没有强调“必须确立和推行”的意思) 三、 18. B(谢:道歉) 19.D 都是“和,同”(A 用;来 B 才;于是,就 C 被动;替) 20.A(吕豨与张辽并未约降,是张辽看出吕豨“犹豫”“不力战”有归降的意思) 四、 21.(1)因为您的威信在四海之内都很著名,我奉您的旨意,吕豨一定不敢害我们。(3 分) (2)主公出征到远方,等到救军到了,敌人一定会打破我们的。(2 分) (3)自早上一到战斗到中午,吴军士气大落,退兵修建防守工事(做准备)去了,众人的心才安定下 来,众将都服了张辽(3 分) 22.(1)用得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1 分)作者追忆往 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2 分) (2)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3 分) 23.(1)以手抚膺坐长叹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六、(12 分) 24.发掘(发现)/翼龙/新物种/化石(4 分,每个关键词 1 分) 25.(4 分,每题 2 分)示例: (1)我们微笑着走进这片多情的土地 信心百倍精神抖擞 奥运赛场勇争第一 (2)北京拥抱你;古老的民族永远为你喝彩;热情的北京企盼你闪亮出场。 26.青藏铁路开通 采访记者云集/青藏铁路开通 引发新闻大战。(4 分,答案必须包含两个要点:青藏 铁路)(开通)、新闻大战(记者云集),(每个要点 2 分,表达不能顺,扣 1 分) 七、作文:参照高考标准 27.写作提示:作文时要注意话题“唤醒自己”的隐含义。自己的某种意识,如,目标意识、拚搏意识、 自信意识,还没有引起特别重视,进而影响了自己的人生之旅。因而必须经常警醒自己。“只有不断 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这句话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话题具有导向作用。 附文言文译文: 张辽宇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是聂壹(西汉武帝时商人,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 可惜失败告终)之后人,为了避乖辟怨,遂改张姓。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使。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于原以 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其得千余人。辽募兵未还, 而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於吕布,迁任骑 都尉(相当於骑兵队长,地位略低於将军)。后来,吕布为李傕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徐州,领 鲁相、北地太守等任,时年二十八岁。又后来,曹操破吕布於下邳,张辽部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 郎将,赐爵关内侯。一代名将张辽,至此方觅明主。张辽从曹操以后,随军征讨,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 及曹操献策败袁绍时,别遣张辽镇治鲁国诸县。后来张辽与夏侯渊同围吕豨於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 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数日以来,辽每次行於重围外时,吕豨都会特别看著我。而
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吕稀心内犹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战。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 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吕稀下山,不是很好吗?於是命人向吕稀说:“曹公有命,使辽为其传达”。吕稀 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怀兼四方之众,所以称依附曹公者皆能受人赏。] 於是吕稀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吕稀家中,并拜候其家人。吕稀见辽如诚而 无诈,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曹操先遣吕稀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莽然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 大将所为。]张辽却拜答道:國因为辽凭著明公照著四海的威信,既奉旨以往,相信吕稀必不敢加害,所以 才会这样做的。] 当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时,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余人马屯守於合肥。后来曹操往征张鲁 先教护军薛悌,付其一书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张辽,上有字样云[贼至乃发](贼军来到便拆信阅之)。不久东 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合肥诸守将乃共同拆信视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孙权军一到,张、李将 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 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来合便逆(迎)而击之,摧折笔军锋锐,以安 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而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於是张辽 在夜间募集敢於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於是开剥牛只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尚未亮,张辽 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於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 权麾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己。张辽 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於是忽 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 出。但阵中尚有作众末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余众。孙 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没有敢当张辽之将。自朝辰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魏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 守备,众心方才安然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叹服。孙权攻击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於是还军退师 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差点可以再有擒获孙权的机会。曹操闻此,大壮张辽的表现,拜辽为征东将军。建 安二十一年,曹操复征孙权 军一合肥,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於是增加张辽手下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说明:本资料来源于人人教育网,网址:htt//vww.rriyw.com。人人教育网拥有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教 案、课件、试题等资料,欢迎访问下载使用
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吕豨心内犹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战。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 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吕豨下山,不是很好吗?於是命人向吕豨说:“曹公有命,使辽为其传达”。吕豨 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怀兼四方之众,所以称依附曹公者皆能受人赏。] 於是吕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吕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吕豨见辽如诚而 无诈,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曹操先遣吕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莽然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 大将所为。]张辽却拜答道:[因为辽凭著明公照著四海的威信,既奉旨以往,相信吕豨必不敢加害,所以 才会这样做的。] 当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时,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余人马屯守於合肥。后来曹操往征张鲁, 先教护军薛悌,付其一书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张辽,上有字样云[贼至乃发](贼军来到便拆信阅之)。不久东 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合肥诸守将乃共同拆信视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孙权军一到,张、李将 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 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来合便逆(迎)而击之,摧折笔军锋锐,以安 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而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於是张辽 在夜间募集敢於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於是开剥牛只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尚未亮,张辽 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於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 权麾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己。张辽 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於是忽 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 出。但阵中尚有作众末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余众。孙 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没有敢当张辽之将。自朝辰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魏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 守备,众心方才安然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叹服。孙权攻击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於是还军退师。 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差点可以再有擒获孙权的机会。曹操闻此,大壮张辽的表现,拜辽为征东将军。建 安二十一年,曹操复征孙权。 军一合肥,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於是增加张辽手下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说明:本资料来源于人人教育网,网址:http://www.rrjyw.com。人人教育网拥有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教 案、课件、试题等资料,欢迎访问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