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第三次次调考(语文) 编辑:南阳一中校对:蒙匿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拌脚石渗透(shen) 孽债(nie)命运多舛( chuan) B.闭门羹着迷(zhoo) 挣揣( zhuai)更相为命(geng) C.顶梁柱哄骗(hong)桀骜(jie)长歌当哭(dang) D.楷油水侵渍(ze) 赊账(she)茕茕孑立( qio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某些地方官员有“要、等、靠”的思想和“乱花钱”的倾向 甚至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态度,一味请求上级财政倾斜,不主动自力更生 谋思路求发展 B.互联网新时代一群代表人物共同呼吁推行“博客行为准则”,旨在实现网络言论规范 化,将文明规则引入网络生活。这一“准则”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专家和网民中 引起一场辩论 C.中国拥有优秀的冰壶队、实力强劲的速滑和短道速滑选手。总的来说,中国在奖牌上 的推进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现在是冬奥会团体十强有力的竞争者 D.在沉寂了13年后,摩罗的新作《中国站起来》上个月问世,但这却将他推上了有口 皆碑的风口浪尖,粉丝讨伐,朋友发绝交信,一个精神战士陡然间印上了耻辱的标记 3、下列句各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海南“毒豇豆”事件,前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 院士钟南山在此间称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症结是在于“多头管理”。 B.随着猪肉价格上涨,农贸市场上货物的价格都有所上涨,除各种应时的蔬菜外,肉类 蛋类、鱼、虾等海鲜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C.在中国,每一代人的成熟多半都依赖上一代人的品质,上一代人如果能够坚守正确的 人生价值、道德和精神信仰,那么当这些优秀品质沉淀在社会进程中时,依托于此的 后代人就可以成长得更优秀 D.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粮食的种植效益仍然偏低,自 然灾害频发,粮食供求依然保持长期偏紧的态势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昨日午夜,朔风骤然而起,犹如脱缰的马群传来了阵阵的嘶鸣。 幅经典的雪中美 景图,映入了我的眼帘,似梦非梦 ①许多原来色彩各异的建筑都披上了银装 ②窗外已是白茫茫的一片 ③黎明,窗棂上挂满了晶莹的霜花
河南省南阳一中 2010 届高三第第三次次调考(语文) 编辑:南阳一中 校对:蒙曌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拌脚石 渗.透(shèn) 孽.债(niè) 命运多舛.(chuǎn) B. 闭门羹 着.迷(zháo) 挣揣.(zhuài) 更.相为命(gēng) C. 顶梁柱 哄.骗(hǒng) 桀.骜(jié) 长歌当.哭(dàng) D. 楷油水 侵渍.(zé) 赊.账(shē) 茕.茕孑立(qió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某些地方官员有“要、等、靠”的思想和“乱花钱”的倾向, 甚至抱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的态度,一味请求上级财政倾斜,不主动自力更生, 谋思路求发展。 B. 互联网新时代一群代表人物共同呼吁推行“博客行为准则”,旨在实现网络言论规范 化,将文明规则引入网络生活。这一“准则”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网络专家和网民中 引起一场辩论。 C. 中国拥有优秀的冰壶队、实力强劲的速滑和短道速滑选手。总的来说,中国在奖牌上 的推进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 ....地进行,中国现在是冬奥会团体十强有力的竞争者。 D. 在沉寂了 13 年后,摩罗的新作《中国站起来》上个月问世,但这却将他推上了有口.. 皆碑..的风口浪尖,粉丝讨伐,朋友发绝交信,一个精神战士陡然间印上了耻辱的标记。 3、下列句各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海南“毒豇豆”事件,前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 院士钟南山在此间称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症结是在于“多头管理”。 B. 随着猪肉价格上涨,农贸市场上货物的价格都有所上涨,除各种应时的蔬菜外,肉类、 蛋类、鱼、虾等海鲜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C. 在中国,每一代人的成熟多半都依赖上一代人的品质,上一代人如果能够坚守正确的 人生价值、道德和精神信仰,那么当这些优秀品质沉淀在社会进程中时,依托于此的 后代人就可以成长得更优秀。 D. 虽然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粮食的种植效益仍然偏低,自 然灾害频发,粮食供求依然保持长期偏紧的态势。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昨日午夜,朔风骤然而起,犹如脱缰的马群传来了阵阵的嘶鸣。 , 。 , , , ,一幅经典的雪中美 景图,映入了我的眼帘,似梦非梦。 ①许多原来色彩各异的建筑都披上了银装 ②窗外已是白茫茫的一片 ③黎明,窗棂上挂满了晶莹的霜花
④风伴着雪,雪随着风 ⑤精雕细琢的图案带来了几分难得的惊喜 ⑥狂吼的寒风仍然在急速地行走 A.⑥④①②③⑤ B.③⑤②⑥④① C.⑥②③⑤④① D.③①⑤⑥④②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07年11月,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一座古城遗址一—良渚古城。考古学界测定,良 渚文化时期距今约4000-5300年,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尧舜禹时代早期。这个时期由于 没有确切的史料留存于世,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良渚文化的一鳞半爪,都是来自先前出土的文 物。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前还从未发 现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古城遗址,作为实证中华五千 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古城的发现,有助于厘清史料中没有记载的夏 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 古城的南北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城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 北两侧流过,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位于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城墙底部铺垫的石头都很尖 锐,由人工开凿而成。上部用纯净的黄土一部分一部分夯筑而成,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 色淤泥,应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古城面积约290万平方米,与颐和园相当,而颐和园四 分之三为水域。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石料量、土方量及工匠数量可想而知。明代修建的故宫 占地只有72万多平方米,却也要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时间 在良渚文化的大型墓葬中,发现了琮、璧、钺等玉器。琮是用来祭祀大地的礼器,形状 外方内圆,象征着天地的贯穿。对良渚人来说,琮是象征王权、神权的法器。璧发现的数量 众多,其像天圆的形状表示它是祭天的礼器,但众多的璧更像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关于钺, 《说文解字》说它是从斧发展而来的砍伐或打仗用的武器。研究表明,琮、璧的形状和刻纹 最早出现在良渚文化时期,而钺在良渚文化时期早期己完成了由石钱向玉钱的转变。钺由石 质变成了玉质,功能应该已转化,可能转化成了军权的象征 关于古代用玉等级制度,《周礼》称:“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郑 玄注曰:“全,纯色也;龙、瓒、将,皆杂色也。”经鉴定,在城内反山大墓中出土的玉器, 均为真玉中的透闪石软玉:规模稍次一级的上海福泉山九号墓出土的玉器,则真玉居多而杂 有假玉:而较一般的浙江海宁荷叶地则真假玉参半。由此可以推断,良渚古城应该是处于当 时最高阶层居住的地方,良渚文化已经基本形成用玉的等级制度,被称为夏商周“三代之礼 ”的用玉等级制度完全可以上溯到良渚文化时代 在良渚出土的黑陶器上发现过不少的刻划符号,这些刻划符号,都表达了一定的内涵 已经具有文字的性质,在文字的发展历程中,应当处于从原始记事符号到文字产生之间的过 渡阶段,是初期象形文字,在后世的甲骨文中能看到它的影子。专家指出,文字是人类思想 成熟的表现,只有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社会结构完善、统一,才能为文字的出现营造 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5.下列不能作为“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前还从未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 B.有助于厘清史料中没有记载的夏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 C.可以进一步了解良渚文化时代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结构 使原先一鳞半爪的文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变得完整全面 6.下列最能体现良渚古城建筑特点的一项是()
④风伴着雪,雪随着风 ⑤精雕细琢的图案带来了几分难得的惊喜 ⑥狂吼的寒风仍然在急速地行走 A. ⑥④①②③⑤ B. ③⑤②⑥④① C. ⑥②③⑤④① D. ③①⑤⑥④②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2007 年 11 月,良渚文化核心区域发现一座古城遗址——良渚古城。考古学界测定,良 渚文化时期距今约 4000—5300 年,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尧舜禹时代早期。这个时期由于 没有确切的史料留存于世,我们所知道的关于良渚文化的一鳞半爪,都是来自先前出土的文 物。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前还从未发 现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古城遗址,作为实证中华五千 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古城的发现,有助于厘清史料中没有记载的夏 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 古城的南北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城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 北两侧流过,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位于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城墙底部铺垫的石头都很尖 锐,由人工开凿而成。上部用纯净的黄土一部分一部分夯筑而成,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 色淤泥,应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古城面积约 290 万平方米,与颐和园相当,而颐和园四 分之三为水域。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石料量、土方量及工匠数量可想而知。明代修建的故宫 占地只有 72 万多平方米,却也要役使百万夫役,历经 14 年时间。 在良渚文化的大型墓葬中,发现了琮、璧、钺等玉器。琮是用来祭祀大地的礼器,形状 外方内圆,象征着天地的贯穿。对良渚人来说,琮是象征王权、神权的法器。璧发现的数量 众多,其像天圆的形状表示它是祭天的礼器,但众多的璧更像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关于钺, 《说文解字》说它是从斧发展而来的砍伐或打仗用的武器。研究表明,琮、璧的形状和刻纹 最早出现在良渚文化时期,而钺在良渚文化时期早期已完成了由石钱向玉钱的转变。钺由石 质变成了玉质,功能应该已转化,可能转化成了军权的象征。 关于古代用玉等级制度,《周礼》称:“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郑 玄注曰:“全,纯色也;龙、瓒、将,皆杂色也。”经鉴定,在城内反山大墓中出土的玉器, 均为真玉中的透闪石软玉;规模稍次一级的上海福泉山九号墓出土的玉器,则真玉居多而杂 有假玉;而较一般的浙江海宁荷叶地则真假玉参半。由此可以推断,良渚古城应该是处于当 时最高阶层居住的地方,良渚文化已经基本形成用玉的等级制度,被称为夏商周“三代之礼 一”的用玉等级制度完全可以上溯到良渚文化时代。 在良渚出土的黑陶器上发现过不少的刻划符号,这些刻划符号,都表达了一定的内涵, 已经具有文字的性质,在文字的发展历程中,应当处于从原始记事符号到文字产生之间的过 渡阶段,是初期象形文字,在后世的甲骨文中能看到它的影子。专家指出,文字是人类思想 成熟的表现,只有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社会结构完善、统一,才能为文字的出现营造 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5. 下列不能作为“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前还从未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 B. 有助于厘清史料中没有记载的夏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 C. 可以进一步了解良渚文化时代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结构。 D. 使原先一鳞半爪的文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变得完整全面。 6. 下列最能体现良渚古城建筑特点的一项是( )
A.古城筑于天目山脉的支脉,城的南北两侧有苕溪和良清港流过 B.城墙底部铺垫着由人工开凿而成的尖石,上部用纯净黄土夯筑。 C.古城占地面积虽与颐和园相当,但建筑规模却超过了颐和园 D.工程浩大,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历经多年时间 7.下列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功用和用玉等级制度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在良渚文化时期不仅是祭祀的礼器和法器,也可能代表着良渚人的财富 B.钺由石质变成了玉质后,不再是砍伐和打仗的武器,玉钺已经成为了军权的象征 C.从古城大墓中出土的玉器均为真玉推断,良渚古城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统治中心 D.中国古代用玉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之前的良渚文化时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 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 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 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 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 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 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 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 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 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 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 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 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 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 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 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士民丐留不获 丐:乞丐 B.登条十余事告之条:分列项目、条目 C.谋中以危法 中:中伤 D.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A. 古城筑于天目山脉的支脉,城的南北两侧有苕溪和良清港流过。 B. 城墙底部铺垫着由人工开凿而成的尖石,上部用纯净黄土夯筑。 C. 古城占地面积虽与颐和园相当,但建筑规模却超过了颐和园。 D. 工程浩大,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历经多年时间。 7. 下列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功用和用玉等级制度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在良渚文化时期不仅是祭祀的礼器和法器,也可能代表着良渚人的财富。 B. 钺由石质变成了玉质后,不再是砍伐和打仗的武器,玉钺已经成为了军权的象征。 C. 从古城大墓中出土的玉器均为真玉推断,良渚古城是当时社会的政治统治中心。 D. 中国古代用玉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之前的良渚文化时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 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 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 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 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 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 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 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 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 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 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 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 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 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 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 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 A. 士民丐.留不获 丐:乞丐 B. 登条.十余事告之 条:分列项目、条目 C. 谋中.以危法 中:中伤 D. 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 ① 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 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 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 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 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 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5分) 译文 (2)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 4分)
③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 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 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 ①④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 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 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 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 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 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 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 把第 1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5 分) 译文: (2) 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 (5 分) 译文: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 分)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 (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工欲善其事, (《论语》 《师说》中表明择师标准的句 ”(《师说》) 昔我往 矣 杨 柳依 依 。(《采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 ,故忧愁幽思 而作《离骚》。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古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 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 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 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遺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 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 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 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 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 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 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 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 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 变成树,变成精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工欲善其事, 。(《论语》) 《 师 说 》 中 表 明 择 师 标 准 的 句 子 是 “ , , , 。”(《师说》) ( 2 ) 昔 我 往 矣 , 杨 柳 依 依。 , 。(《采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____________,邪曲之害公也,____________ ,故忧愁幽思 而作《离骚》。 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2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17 题。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 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 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 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 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 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 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 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 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 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 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 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 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 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 占 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 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 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 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 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 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 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 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 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 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 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 会突然颓毀。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 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 14.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4 分) 1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的"品读"?(6分) 16.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17.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六、(15分) 18.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按要求介绍“木棉花”。(8分) 木棉又名红棉、攀枝花。中国关于木棉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西汉 时,南越王赵佗向汉帝进贡烽火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据说烽火树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 点。 因也就想到,一位 90 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 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 6 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 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 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 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 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 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 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 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 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 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 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 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 第 16 版) 14. 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4 分) 15.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的"品读"?(6 分) 16. 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 分) 17.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六、(15 分) 18.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按要求介绍“木棉花”。(8 分) 木棉又名红棉、攀枝花。中国关于木棉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西汉 时,南越王赵佗向汉帝进贡烽火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据说烽火树
就是木棉树。 木棉通常3、4月份开花,木棉花较大,色彩橙红,极为美丽,可供欣赏。 广东人常以木棉花的花序或纤维作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垫;木棉花还可以做药,每 逢春末采集,晒干,经拣除杂质和清理洁净后,用水煎服,可清热去湿:木棉的材质轻软, 可供蒸笼、包装箱之用。广东人对木棉有着特殊的情感,就是因为它一直造福岭南 木棉是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形有阳刚之美,树高可达25米 树冠常高出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因为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木棉被人誉为英雄树、 英雄花 木棉花是广州市和高雄市的市花,阿根廷的国花。 假如你以导游的身份带第一次到岭南的游客在广州旅游,在花朵盛开的木棉树旁经过, 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木棉?(不超过80字) 19.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3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 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答:恰当的顺序是 (只填序号) 20.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4分)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 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人道主义是 分) 21.(1)《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有人说:“追赶大象的人,不会停下来去打鸟。” 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 自选。不得抄袭
就是木棉树。 木棉通常 3、4 月份开花,木棉花较大,色彩橙红,极为美丽,可供欣赏。 广东人常以木棉花的花序或纤维作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垫;木棉花还可以做药,每 逢春末采集,晒干,经拣除杂质和清理洁净后,用水煎服,可清热去湿;木棉的材质轻软, 可供蒸笼、包装箱之用。广东人对木棉有着特殊的情感,就是因为它一直造福岭南。 木棉是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形有阳刚之美,树高可达 25 米, 树冠常高出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因为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木棉被人誉为英雄树、 英雄花。 木棉花是广州市和高雄市的市花,阿根廷的国花。 假如你以导游的身份带第一次到岭南的游客在广州旅游,在花朵盛开的木棉树旁经过, 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木棉?(不超过 80 字) 19. 把下面 4 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3 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 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再一 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 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答:恰当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0. 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4 分)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 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人道主义是 七、(60 分) 21.(1)《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有人说:“追赶大象的人,不会停下来去打鸟。” 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 自选。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A项,“拌”应为“绊”;B项,“揣”应读作 chuai:D项,“楷”应为“揩”,“渍”应 读作zi 2、D,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A项,会哭的孩子有奶 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B项,一石激起千层浪,就 是一句话或一件事引起很大的反响,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激起很大的浪花。C项,有条不 紊,指有条有理,有次序,一点不乱 3、DA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是”或“在于”;B项,并列不当,“肉类”和“蛋类”不 属于“海鲜”:C项,语序不当,应将“如果”放到“上一代人”的前面。 4、B答案:首先,根据首句中的“昨日午夜”可推断出③应填入第一处横线,显然⑤应紧 跟③后:其次,根据观察角度的变化可判断②应紧跟⑤后,根据“一幅经典……·”可判断① 应填入最后一处横线;最后⑥和④很容易判断出⑥在④前。 5.D(“文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变得完整全面”原文无表述,属无中生有) 6.B(此题要求选择的是“最”能体现古城建筑特点的一项,综合比较来看,b项“最”能 体现) 7.B(原文说是“可能转化成了军权的象征”) 8.A(丐:乞求) 9.B(③表清廉。⑥表示至死关心国事。) 10.B(汪藻并没有直接告诉他) 11.(1)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 (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辞”、“可”、“谢”各1分,大意2分。) (2)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 的。(“尝识君于太学”句式1分,“且”1分,“徒”1分,大意2分) 12.(1)"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2分);"酒痕"表达 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分)。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2分)这 里不是壮阔的″秋风大散关",而是凄冷的″细雨蒙蒙",不是″铁马冰河″而是″骑驴入剑门", 色调凄迷,有力的烘托出诗人凄凉无奈的心境。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 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饮酒做个诗人。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不能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 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2分) 13.(1)必先利其器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容也 14.①作者原以为许多颗藤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但主人说只是一棵藤 ②这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顽强地生存了上千年。(4分) 15.①受过无尽的苦痛,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经历1300年风霜雨雪而直立不倒。 ②藤,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有真气色,历久弥新,枯枝仍孕育新生 ③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藤就以藤的坚强、独立、不屈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 腾。(6分) 16.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 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年老的女人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只 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6分) 17.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对古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 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6分) 18.(8分)答案示例:看,那开满美丽的橙红色的花朵的,就是广州市市花木棉了。木棉
参考答案 1、C A 项,“拌”应为“绊”;B 项,“揣”应读作 chuài;D 项,“楷”应为“揩”,“渍”应 读作 zì。 2、D,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A 项,会哭的孩子有奶 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B 项,一石激起千层浪,就 是一句话或一件事引起很大的反响,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激起很大的浪花。C 项,有条不 紊,指有条有理,有次序,一点不乱。 3、D A 项,句式杂糅,应删去“是”或“在于”;B 项,并列不当,“肉类”和“蛋类”不 属于“海鲜”;C 项,语序不当,应将“如果”放到“上一代人”的前面。 4、B 答案:首先,根据首句中的“昨日午夜”可推断出③应填入第一处横线,显然⑤应紧 跟③后;其次,根据观察角度的变化可判断②应紧跟⑤后,根据“一幅经典……”可判断① 应填入最后一处横线;最后⑥和④很容易判断出⑥在④前。 5. D(“文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变得完整全面”原文无表述,属无中生有) 6. B(此题要求选择的是“最”能体现古城建筑特点的一项,综合比较来看,b 项“最”能 体现) 7. B(原文说是“可能转化成了军权的象征”) 8. A(丐:乞求) 9. B(③表清廉。⑥表示至死关心国事。) 10. B(汪藻并没有直接告诉他) 11.(1)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 (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辞”、“可”、“谢”各 1 分,大意 2 分。) (2)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 的。(“尝识君于太学”句式 1 分,“且”1 分,“徒”1 分,大意 2 分) 12. (1)"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2 分); "酒痕"表达 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 分)。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2 分)这 里不是壮阔的"秋风大散关",而是凄冷的"细雨蒙蒙",不是"铁马冰河"而是"骑驴入剑门", 色调凄迷,有力的烘托出诗人凄凉无奈的心境。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 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饮酒做个诗人。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不能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 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2 分) 13.(1)必先利其器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谗谄之蔽明也 方正之不容也 14.①作者原以为许多颗藤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但主人说只是一棵藤。 ②这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顽强地生存了上千年。(4 分) 15.①受过无尽的苦痛,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经历 1300 年风霜雨雪而直立不倒。 ②藤,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有真气色,历久弥新,枯枝仍孕育新生。 ③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藤就以藤的坚强、独立、不屈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 腾。(6 分) 16.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 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年老的女人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只 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6 分) 17.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对古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 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6 分) 18. (8 分)答案示例:看,那开满美丽的橙红色的花朵的,就是广州市市花木棉了。木棉
种植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它代表了一种奤发向上的精神,被誉为“英雄花”。(评分标准: 语言得体1分;表达连贯1分:划线内容每点1分:超出字数酌情扣1-2分。) 20.答案:(4分)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而提出的 用以反封建和反宗教,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思想体系。 [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 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无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 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 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 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 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 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 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 ″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 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 《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 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 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 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 被他屈服。髙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琥有私人请 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 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 处置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 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象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 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髙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 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登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 恰逢髙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 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 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 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 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 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独 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作文
种植历史悠久,用途广泛。它代表了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被誉为“英雄花”。(评分标准: 语言得体 1 分;表达连贯 1 分;划线内容每点 1 分;超出字数酌情扣 1—2 分。) 19. 答案:③④①② 20. 答案:(4 分)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而提出的 用以反封建和反宗教,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一种思想体系。 [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 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无有什么顾忌回避的,主管部 门厌恶他的正直,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州学过去有田舍,州 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 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紧急,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弃,读书人与 堂下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长官!"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 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可以抛弃,还说什么!"太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最终听从了 他。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就相约馈赠钱币五十万,不留姓名,告诉太守说: "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 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想留他一起修 订《徽宗实录》,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意下不想 这样。"就出发了。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如何治理县事,高登条列十余事告诉他。沈晦 说:"这是古人的做法,今人奸诈,恐怕不可行。"回答说:"忠信可在蛮貊之地推行,说不 能行,是诚心不到罢了。"豪民秦琥雄霸乡里,挟持官吏把柄,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都 被他屈服。高登到达,他颇有改变,高登也喜其变好,增补他担任学职。一日,琥有私人请 求,高登拒绝了他,秦琥心生怨愤,企图通过诬陷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州学 钱财,高登喊秦琥来到,当面责备他,声气严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中及主管部门按法律 处置他,秦琥气忿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快意。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 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象样,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抓住秦 琥一事,调荔浦丞康宁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病离去。舜陟遂建起秦桧的祠堂并自己写了记, 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登到静江府监狱。舜陟派遣健卒逮捕高登, 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舟中,高等把她草草葬在水边,航海回朝廷上书,请求纳官赎罪。故交中 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在太学认识你,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 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不久中书衙门上奏 说按照惯例没有纳官赎罪的,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监狱。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 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 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其治学把慎独 作为根本,有《东溪集》刊行于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