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 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 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 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是“中和”。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和谐、 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 “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人与人之间 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 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法是 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稳定性 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 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是“中正”。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 倚等内涵。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可见,中道即是正道。中正而不偏颇 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 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 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 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 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 公平、正义的价值 三是“时中”。如果前面两层讲的是静态的中道,那么,这里讲的就是 动态的中道。“中和”的稳定、和谐、平衡、秩序,“中正”的适宜、公平、公 正,不是绝对不变、静止不动,也不是因循守旧、掩盖矛盾,而是在动中求稳、 在变中求衡、在发展中求正。这一原则可称之为“时中”。时中,就是依“时” 而处“中”。“时”是流变不居,“中”是持守正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按照 社会发展、时代前进和事物变化的实际情势去把握正确之道。“时中”绝非与时 俯仰、随波逐流、媚世取容的处世晢学。“时中”包含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一系列价值判断和政治艺术,强调始终坚持原则,保持“中 道”,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时世而变易”,“因前人之故典 而开一代之新规”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中道蕴含着高深的智慧,需要我们认真地领会和 借鉴 (摘编自余荣根《中道:传统良法善治之道》,见2017年7月17日《人 民日报》。) 1.下列对于“中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河南省南阳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 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 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 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和谐、 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 “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人与人之间、 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 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法是 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稳定性 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 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 倚等内涵。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可见,中道即是正道。中正而不偏颇 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 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 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 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 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 公平、正义的价值。 三是“时中”。如果前面两层讲的是静态的中道,那么,这里讲的就是 动态的中道。“中和”的稳定、和谐、平衡、秩序,“中正”的适宜、公平、公 正,不是绝对不变、静止不动,也不是因循守旧、掩盖矛盾,而是在动中求稳、 在变中求衡、在发展中求正。这一原则可称之为“时中”。时中,就是依“时” 而处“中”。“时”是流变不居,“中”是持守正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按照 社会发展、时代前进和事物变化的实际情势去把握正确之道。“时中”绝非与时 俯仰、随波逐流、媚世取容的处世哲学。“时中”包含着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一系列价值判断和政治艺术,强调始终坚持原则,保持“中 道”,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时世而变易”,“因前人之故典 而开一代之新规”。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中道蕴含着高深的智慧,需要我们认真地领会和 借鉴。 (摘编自余荣根《中道:传统良法善治之道》,见 2017 年 7 月 17 日《人 民日报》。) 1.下列对于“中道”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道”是中国古代的良法善治之道,它贯穿于礼法、德政、乡治 刑罚等几个方面中,是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B.“中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中和”、“中正”、“时中”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所以说,“中道”就是“和”之道 C.“中道”的另一基本涵义是“中正”,“中正”内涵十分丰富,其核 心是追求公平、正义,所以说,“中道”即公平、正义之道 D.“中道”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人因事而变, 日新月异,变化不定,所以说,“中道”又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和”“中正”“时中”三个方面论述“中道”,因为前两 方面属于“中道”的内涵,所以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 B.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古人的有关言论,使论而有据,论而有 理,论而有力 C.文章论述“时中”时,不仅与“中和”“中正”联系起来,指出了“中 道”动的特点,而且联系了现实,这样写,更有助于阐明“时中”的意思。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层次分明 论述透彻,结构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中国古代统治者真正能用“中道”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和 谐、稳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B.“中道”在今天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这种良法善治之道, “中道”是现代社会制定法律法规应该认真借鉴的重要思想。 C.“中道”是儒家之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的言论及主 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中道”精神,所以,孔子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最好的思想 D.近年来,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经 济领域实行改革开放,文化领域坚持守正创新,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中道” 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盏马灯 薛培政 我到某市干休所采访“老边防”梁英才,发现他家卧室的墙壁上,挂着一盏老式 马灯,看上去与室内的现代陈设极不协调。 梁老的老伴打趣道,自打老头子回到内地后,这盏马灯就再没点燃过。老头子却 拿它当宝贝,隔几天就拿下来擦拭一番,还捧在手里左右端详,像欣赏宝贝似的 见我对这盏马灯好奇,梁老便将马灯从墙上摘下来捧在手中,给我讲了一段往事 那是20世纪70年代初,26岁的我担任了连指导员。暮春的一天早上,尚未吹 起床号,通信员便将我推醒,通知我到团部接受一项紧急任务。 当我快步赶到团部时,团长已在那里等候我了。团长告诉我,根据气象预测,今 年天山天池冰面解冻可能要提前。他随即命令由我带队,以最快的速度将山上伐 下的木材,用马匹通过天池冰面运到对岸,为战备施工备足木料。 当我带领两个排的兵力赶到天池边时,才发现作业的艰难程度,已远远超出了我 们的想象。这次要往山下运送的木材,都是6至10米长,粗的一个人都抱不过
A.“中道”是中国古代的良法善治之道,它贯穿于礼法、德政、乡治、 刑罚等几个方面中,是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B.“中道”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中和”、“中正”、“时中”;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所以说,“中道”就是“和”之道。 C.“中道”的另一基本涵义是“中正”,“中正”内涵十分丰富,其核 心是追求公平、正义,所以说,“中道”即公平、正义之道。 D.“中道”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人因事而变, 日新月异,变化不定,所以说,“中道”又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之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和”“中正”“时中”三个方面论述“中道”,因为前两 方面属于“中道”的内涵,所以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 B.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多次引用古人的有关言论,使论而有据,论而有 理,论而有力。 C.文章论述“时中”时,不仅与“中和”“中正”联系起来,指出了“中 道”动的特点,而且联系了现实,这样写,更有助于阐明“时中”的意思。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层次分明, 论述透彻,结构谨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中国古代统治者真正能用“中道”来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和 谐、稳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有了法律上的保证。 B.“中道”在今天有现实意义,现代社会仍然需要这种良法善治之道, “中道”是现代社会制定法律法规应该认真借鉴的重要思想。 C.“中道”是儒家之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的言论及主 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中道”精神,所以,孔子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最好的思想。 D.近年来,我国在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经 济领域实行改革开放,文化领域坚持守正创新,这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中道” 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一盏马灯 薛培政 我到某市干休所采访“老边防”梁英才,发现他家卧室的墙壁上,挂着一盏老式 马灯,看上去与室内的现代陈设极不协调。 梁老的老伴打趣道,自打老头子回到内地后,这盏马灯就再没点燃过。老头子却 拿它当宝贝,隔几天就拿下来擦拭一番,还捧在手里左右端详,像欣赏宝贝似的。 见我对这盏马灯好奇,梁老便将马灯从墙上摘下来捧在手中,给我讲了一段往事 —— 那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26 岁的我担任了连指导员。暮春的一天早上,尚未吹 起床号,通信员便将我推醒,通知我到团部接受一项紧急任务。 当我快步赶到团部时,团长已在那里等候我了。团长告诉我,根据气象预测,今 年天山天池冰面解冻可能要提前。他随即命令由我带队,以最快的速度将山上伐 下的木材,用马匹通过天池冰面运到对岸,为战备施工备足木料。 当我带领两个排的兵力赶到天池边时,才发现作业的艰难程度,已远远超出了我 们的想象。这次要往山下运送的木材,都是 6 至 10 米长,粗的一个人都抱不过
来的松木。近似原始的运输方式,是在木材的一头钉上数个铁钯,用绳索系牢套 上马匹拖过冰面。要将堆积如山的木材全部运到天池对面,至少需要一个月。但 我二话没说,马上组织战士开始运输,再困难也要完成任务。 当运输进入后期时,我们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天池出现 了解冻的迹象:放眼望去,湖面上的裂纹清晰可见,并不时发出阵阵冰裂的声音 天池平均水深60余米,最深处约105米,因属高山湖泊,水温较低,假如人或 马匹不慎坠湖,几乎就没有抢救的可能。 任务紧急,情况突变,向上级请示已经来不及了。如果停止运输,剩余的木材只 能等到冬季封冻时才能运出,势必会影响战备工程的进度;若是按照原来的运输 方式作业,造成伤亡怎么办?我心急如焚,在天池边踱来踱去,虽有寒风吹过, 但仍感到身上一阵阵燥热。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利用夜间气温低,浮冰间再次形成连接,天池冰面 相对固定的时机,组织展开夜间作业。 夜幕渐渐降临,呼啸的寒风夹着雪花扑面而来。漆黑一片的冰面上,别说战士难 以行进,就连拉木头的马匹都扭动着身子不愿前行。 见此情景,我瞬间便做出第二个决定:由我提着马灯走在前面开路,大家看着灯 光,跟我保持距离连成一线行进。如果一旦看不见灯光,要赶紧卸下木材,立即 返回原地,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了一一”在这罕无人迹的天山上,战士们那悲怆的回答响彻旷野,我感到 肩头上有千钧的压力。 我提着这盏马灯在前挪动,身后运木材的人员马匹形成一条长龙,渐渐向天池对 岸靠近。 经过两个整夜的紧张抢运,终于将所有木材运到对岸。这时人困马乏,都盼着早 点返回营区休整。 两天后,当我站在营区门口,看着所有人员和马匹安全进入营区后,竟一头晕倒 在地…… 若干年之后,当那些身处天南地北、已是子孙满堂的老战友,偶尔与我见面或电 话联系时,总少不了提起这档子事,都认为我当年提着马灯在前开路,颇有些“壮 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情。 “其实,当时我也有顾虑。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即将分娩的妻子,倘若我那夜 掉进湖去,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可是,想想担负的任务,再看看身边的战士, 作为指挥员,我别无选择。所幸的是,我把他们一个个安全的带回来了……” 抚摸着那盏马灯,诉说完那段往事,梁英才老人微眯的眼里充满了笑意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4期,略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就扣合了题目“一盏马灯”,并用梁老老伴的话作铺垫,而后自然 引出有关马灯的一段往事。 B.梁老之所以把已经没有实际用途的马灯当作宝贝,珍爱有加,是因为马灯见 证了当年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往事,保存了那段珍贵的记忆 C.“我”只是对马灯好奇,并没问什么,梁老却主动给“我”讲那段往事,表 明梁老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那段与马灯有关的故事。 D.小说以十分简洁的细节描写结尾,梁老那抚摸马灯的动作表现了他对马灯的 深情,那微眯的笑眼则表现了他回忆往事时的欣慰 5.“老边防”梁英才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来的松木。近似原始的运输方式,是在木材的一头钉上数个铁钯,用绳索系牢套 上马匹拖过冰面。要将堆积如山的木材全部运到天池对面,至少需要一个月。但 我二话没说,马上组织战士开始运输,再困难也要完成任务。 当运输进入后期时,我们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天池出现 了解冻的迹象:放眼望去,湖面上的裂纹清晰可见,并不时发出阵阵冰裂的声音。 天池平均水深 60 余米,最深处约 105 米,因属高山湖泊,水温较低,假如人或 马匹不慎坠湖,几乎就没有抢救的可能。 任务紧急,情况突变,向上级请示已经来不及了。如果停止运输,剩余的木材只 能等到冬季封冻时才能运出,势必会影响战备工程的进度;若是按照原来的运输 方式作业,造成伤亡怎么办?我心急如焚,在天池边踱来踱去,虽有寒风吹过, 但仍感到身上一阵阵燥热。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利用夜间气温低,浮冰间再次形成连接,天池冰面 相对固定的时机,组织展开夜间作业。 夜幕渐渐降临,呼啸的寒风夹着雪花扑面而来。漆黑一片的冰面上,别说战士难 以行进,就连拉木头的马匹都扭动着身子不愿前行。 见此情景,我瞬间便做出第二个决定:由我提着马灯走在前面开路,大家看着灯 光,跟我保持距离连成一线行进。如果一旦看不见灯光,要赶紧卸下木材,立即 返回原地,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了——”在这罕无人迹的天山上,战士们那悲怆的回答响彻旷野,我感到 肩头上有千钧的压力。 我提着这盏马灯在前挪动,身后运木材的人员马匹形成一条长龙,渐渐向天池对 岸靠近。 经过两个整夜的紧张抢运,终于将所有木材运到对岸。这时人困马乏,都盼着早 点返回营区休整。 两天后,当我站在营区门口,看着所有人员和马匹安全进入营区后,竟一头晕倒 在地…… 若干年之后,当那些身处天南地北、已是子孙满堂的老战友,偶尔与我见面或电 话联系时,总少不了提起这档子事,都认为我当年提着马灯在前开路,颇有些“壮 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情。 “其实,当时我也有顾虑。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即将分娩的妻子,倘若我那夜 掉进湖去,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可是,想想担负的任务,再看看身边的战士, 作为指挥员,我别无选择。所幸的是,我把他们一个个安全的带回来了……” 抚摸着那盏马灯,诉说完那段往事,梁英才老人微眯的眼里充满了笑意。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 年第 14 期,略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就扣合了题目“一盏马灯”,并用梁老老伴的话作铺垫,而后自然 引出有关马灯的一段往事。 B.梁老之所以把已经没有实际用途的马灯当作宝贝,珍爱有加,是因为马灯见 证了当年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往事,保存了那段珍贵的记忆。 C.“我”只是对马灯好奇,并没问什么,梁老却主动给“我”讲那段往事,表 明梁老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那段与马灯有关的故事。 D.小说以十分简洁的细节描写结尾,梁老那抚摸马灯的动作表现了他对马灯的 深情,那微眯的笑眼则表现了他回忆往事时的欣慰。 5.“老边防”梁英才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的基本情节完全由主人公梁英才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就在写杨振宁的两本传记相继在中国大陆出版之际,《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①记者:上个月,三联书店刚刚出版了《杨振宁传》。台湾作家江才健 于2002年写就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最近也在大陆公开出版。你对 这两本传记评价如何? 杨振宁:我想再三地讲,中国对于人物传记的写作,历史很长,但现在 像西方写人物传记那样去做的,却是很少的。西方人写传记,最大的特点是求真 实。而中国当代的很多传记,比如关于华罗庚的、陈景润的,都有失真之处,是 “传记文学”,与文学相关,有空想的成分在里头。而这两本,比较像西方的写 这两本书相当不一样,《杨振宁传》的作者杨建邺是物理学教授,他的 物理知识很多,又读了大量的文献,对我的工作有很多详细的、半通俗的描写。 江才健的好处是,他在美国访问了很多人,可能有100多人,都是我人生不同时 代的朋友,所以也有他的特色。 个人的一生是很复杂的。如果把这两本书加起来的话,我人生经历过 的,有80%都在里头了。因为我还有很多很熟的朋友,其中有些人已经不在了 两位作者没有机会跟这些人接触,所以两本书的内容都不那么全面 ②记者:今年的诺贝尔奖刚刚颁布,获得诺贝尔奖,对你的生活有什么 影响? 杨振宁:多半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获奖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他们都 是在科学前沿非常专注地做研究,获奖之后,也还是继续做下去。有没有少数人 的注意力转移了呢?是有的,但也是少数的。我以为,我得诺奖最大的作用,就 是改变了长久以来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③记者:但目前中国的科技界,也有很多不好的风气和弊端。因此有人 认为即使再过很多年,中国依然没有人能够拿到诺贝尔奖。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 问题? 杨振宁:中国科技界的问题,我归纳起来有两点:第一点是,社会上风 气不好,作假很多。这个风气已经从商业领域蔓延到学校、科研机构。为什么会 有这个现象,原因很复杂,但这是不是就会影响中国科技的发展?我认为肯定是 会的。第二点是关于资金的分配。国家现在有钱了,在资金分配的问题上,吵得 很凶。这些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改正。可是因为有这些问题,就否定中国科技发展 的前景,是不对的 ④记者:你投身于理论物理的硏究,将物理与数学结合得很好。但这些 学科在外人看来不仅非常难以理解,而且是很枯燥的。你从中体会到的美妙之处, 和获得的乐趣。能够给我们描述出来,让我们分享吗? 杨振宁:我曾经专门撰写过一篇文章,叫《美与物理学》。物理学是非 常美的,整个世界的基本结构是非常美的。研究物理你就会感到,在世界复杂的 表象之下,有非常简洁的秩序和规律可循。举个例子,现在的网络通讯、X光、 伽马射线,所有这些非常复杂的技术和现象,都是基于几个非常简单的方程式。 当年,麦克斯韦用了四行方程式,就定下无线电、网络通讯的基础。学物理的人
6.小说的基本情节完全由主人公梁英才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就在写杨振宁的两本传记相继在中国大陆出版之际,《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①记者:上个月,三联书店刚刚出版了《杨振宁传》。台湾作家江才健 于 2002 年写就的《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最近也在大陆公开出版。你对 这两本传记评价如何? 杨振宁:我想再三地讲,中国对于人物传记的写作,历史很长,但现在 像西方写人物传记那样去做的,却是很少的。西方人写传记,最大的特点是求真 实。而中国当代的很多传记,比如关于华罗庚的、陈景润的,都有失真之处,是 “传记文学”,与文学相关,有空想的成分在里头。而这两本,比较像西方的写 法。 这两本书相当不一样,《杨振宁传》的作者杨建邺是物理学教授,他的 物理知识很多,又读了大量的文献,对我的工作有很多详细的、半通俗的描写。 江才健的好处是,他在美国访问了很多人,可能有 100 多人,都是我人生不同时 代的朋友,所以也有他的特色。 一个人的一生是很复杂的。如果把这两本书加起来的话,我人生经历过 的,有 80%都在里头了。因为我还有很多很熟的朋友,其中有些人已经不在了。 两位作者没有机会跟这些人接触,所以两本书的内容都不那么全面。 ②记者:今年的诺贝尔奖刚刚颁布,获得诺贝尔奖,对你的生活有什么 影响? 杨振宁:多半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获奖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他们都 是在科学前沿非常专注地做研究,获奖之后,也还是继续做下去。有没有少数人 的注意力转移了呢?是有的,但也是少数的。我以为,我得诺奖最大的作用,就 是改变了长久以来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③记者:但目前中国的科技界,也有很多不好的风气和弊端。因此有人 认为即使再过很多年,中国依然没有人能够拿到诺贝尔奖。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 问题? 杨振宁:中国科技界的问题,我归纳起来有两点:第一点是,社会上风 气不好,作假很多。这个风气已经从商业领域蔓延到学校、科研机构。为什么会 有这个现象,原因很复杂,但这是不是就会影响中国科技的发展?我认为肯定是 会的。第二点是关于资金的分配。国家现在有钱了,在资金分配的问题上,吵得 很凶。这些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改正。可是因为有这些问题,就否定中国科技发展 的前景,是不对的。 ④记者:你投身于理论物理的研究,将物理与数学结合得很好。但这些 学科在外人看来不仅非常难以理解,而且是很枯燥的。你从中体会到的美妙之处, 和获得的乐趣。能够给我们描述出来,让我们分享吗? 杨振宁:我曾经专门撰写过一篇文章,叫《美与物理学》。物理学是非 常美的,整个世界的基本结构是非常美的。研究物理你就会感到,在世界复杂的 表象之下,有非常简洁的秩序和规律可循。举个例子,现在的网络通讯、X 光、 伽马射线,所有这些非常复杂的技术和现象,都是基于几个非常简单的方程式。 当年,麦克斯韦用了四行方程式,就定下无线电、网络通讯的基础。学物理的人
了解了这些像诗一样的方程式的意义以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而又十分 复杂的。那是一种庄严感、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奧秘的畏惧感。物理学家从中 体会到的美,我想正像筹建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师们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 最终极的美。 ⑤记者:1999年5月,你的好友、普林斯顿高等硏究院教授弗里曼·戴 森称你是“保守的革命者”,你对他这个说法怎么看? 杨振宁:他说得非常对!当年我发现了“宇称不守恒”,这不是物理学 的局部问题,而是改变了整个物理学的前沿的问题,因此是“革命性的”。同时, 我又是比较保守的。比如,清末民初,钱玄同和傅斯年发表文章说,中国落后的 原因是汉字导致的,因此他们主张废除中文,要用拼音文字,对于这样的一些过 于激进的做法,我是完全不同意的。所以总的来说,我的确是一个“保守的革命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振宁认为,中国的人物传记写作历史很长,但是现在的很多传记却 写得不如西方的好,即便是写著名科学家的传记也存在严重问题 B.杨振宁认为,中国科技界的两点问题确实需要改正,但并不能因为有 问题就否定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景 C.在文章中,杨振宁对于枯燥的物理学作了优美而富有诗意的描述,让 人充分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 D.好友弗里曼·戴森批评杨振宁是“保守的革命者”,杨振宁表示接受, 这表明杨振宁很虚心,有自知之明。 8.从杨振宁对两本传记的评价来看,人物传记写作有什么要求?请简要陈 述 (5分) 9.杨振宁同意别人说他是“保守的革命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保守的 革命者”的理解和认识。(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 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 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 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 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 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 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 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三年,授卫辉路总管。 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 祀典。卫为之安。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 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 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 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 不敢弄法。迕蔡间有巨盜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
了解了这些像诗一样的方程式的意义以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而又十分 复杂的。那是一种庄严感、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物理学家从中 体会到的美,我想正像筹建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师们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 最终极的美。 ⑤记者:1999 年 5 月,你的好友、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 森称你是“保守的革命者”,你对他这个说法怎么看? 杨振宁:他说得非常对!当年我发现了“宇称不守恒”,这不是物理学 的局部问题,而是改变了整个物理学的前沿的问题,因此是“革命性的”。同时, 我又是比较保守的。比如,清末民初,钱玄同和傅斯年发表文章说,中国落后的 原因是汉字导致的,因此他们主张废除中文,要用拼音文字,对于这样的一些过 于激进的做法,我是完全不同意的。所以总的来说,我的确是一个“保守的革命 者”。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振宁认为,中国的人物传记写作历史很长,但是现在的很多传记却 写得不如西方的好,即便是写著名科学家的传记也存在严重问题。 B.杨振宁认为,中国科技界的两点问题确实需要改正,但并不能因为有 问题就否定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景。 C.在文章中,杨振宁对于枯燥的物理学作了优美而富有诗意的描述,让 人充分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 D.好友弗里曼·戴森批评杨振宁是“保守的革命者”,杨振宁表示接受, 这表明杨振宁很虚心,有自知之明。 8.从杨振宁对两本传记的评价来看,人物传记写作有什么要求?请简要陈 述。 (5 分) 9.杨振宁同意别人说他是“保守的革命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保守的 革命者”的理解和认识。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 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 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 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 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 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 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 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三年,授卫辉路总管。 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 祀典。卫为之安。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 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 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 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 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
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十俘虏温、 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 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 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 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有《节齐集》。 (节选自《元史·陈祐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 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 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 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 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史,我国古代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经部包括《诗》 《书》、《礼》、《易》、《春秋》五部书,通称“五经”;史部则包括各类历 史书和法典、职官、地理、时令等方面的书。 B.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 吏初到任所。 C.颜子,是孔子的弟予颜回,颜回非常贤良,品德高尚,曾受到孔子的 赞赏,后人以颜子代指有良好品行的人,文中即为此义。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 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祐礼贤下士,虚心求教。他到任河南府总管的当天,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 名士李国维、薛玄,向他们询问治理政事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敢于担当。他任南京路治中时,当地发生蝗灾,因担 心捕蝗损坏成熟的庄稼,他令先收庄稼后捕蝗,有人反对这样做,他说,为百姓 利益获罪也甘心。 C.陈祐治政有方,受到敬仰。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担任 卫辉路总管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使卫辉得以安定,他离职后,百姓为他 立碑颂德 D.陈祐为官公正,震慑了官吏。他任南京总管并兼开封府尹时,下属官 员多惊慌失措,他告诉官吏们,不必惊慌,他会公正地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因 此官员们严于律己,不敢违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5分) (2)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鲁山山行
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 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 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 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 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有《节齐集》。 (节选自《元史·陈祐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 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B.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 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C.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 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D.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 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史,我国古代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经部包括《诗》、 《书》、《礼》、《易》、《春秋》五部书,通称“五经”;史部则包括各类历 史书和法典、职官、地理、时令等方面的书。 B.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 吏初到任所。 C.颜子,是孔子的弟予颜回,颜回非常贤良,品德高尚,曾受到孔子的 赞赏,后人以颜子代指有良好品行的人,文中即为此义。 D.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 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忠定”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祐礼贤下士,虚心求教。他到任河南府总管的当天,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 名士李国维、薛玄,向他们询问治理政事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敢于担当。他任南京路治中时,当地发生蝗灾,因担 心捕蝗损坏成熟的庄稼,他令先收庄稼后捕蝗,有人反对这样做,他说,为百姓 利益获罪也甘心。 C.陈祐治政有方,受到敬仰。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担任 卫辉路总管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使卫辉得以安定,他离职后,百姓为他 立碑颂德。 D.陈祐为官公正,震慑了官吏。他任南京总管并兼开封府尹时,下属官 员多惊慌失措,他告诉官吏们,不必惊慌,他会公正地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因 此官员们严于律己,不敢违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5 分) (2)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首联运用了倒装的语序,意思是说,群山高高低低恰好与我喜爱 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契合。 B.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诗人在山中行走,眼前的山峰自然移步换形, 呈现出不同的模样,着一“好”字,写出了诗人美的感受 C.在幽深寂静的山路上独自行走是容易迷路的,一个“独”字流露出诗 人的孤独感,一个“迷”字又表现出诗人的迷惘和惶恐 D.颈联写山行所见,“霜落”和“林空”点出了时令,“熊升树”和“鹿 饮溪”是动景,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了山林的幽静 E.这首诗与杜牧的《山行》一样,都是写在山路上行走时的所见所闻和 心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诗的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无穷余味。(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拿“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学”重于“思 的两句是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几句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赤壁雄 奇壮丽的景象荀子在《劝学》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语 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位于半山腰的采石场每天定时放炮炸石,那炮声如雷贯耳,震得山脚 下的一些民房墙壁都裂了缝,扬起的灰尘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②作者对三国故事的描写采取了全景式叙事方式,在这种宏大的叙事方 式中,芸芸众生只是一种人心向背的象征,重要的是前台的英雄豪杰。 ③这台经过精心筹备的晚会古色古香,有古琴、陶笛伴奏,有太极、唐 装表演,就连互动环节的奖品,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④当年他独闯天下,身无长物,完全是凭着超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 神,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挣下了这份财富 ⑤9月16日,研究世界多元文化的专家学者和海外华文媒体人等60余 位嘉宾在登封济济一堂,共赴一场文化盛宴一一嵩山论坛。 ⑥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费里曼在这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 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②④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现在就职于一所职业中专工作,学校环境优美,教学硬件齐全,职 工福利待遇好,我很珍惜这份工作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诗的首联运用了倒装的语序,意思是说,群山高高低低恰好与我喜爱 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契合。 B.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诗人在山中行走,眼前的山峰自然移步换形, 呈现出不同的模样,着一“好”字,写出了诗人美的感受。 C.在幽深寂静的山路上独自行走是容易迷路的,一个“独”字流露出诗 人的孤独感,一个“迷”字又表现出诗人的迷惘和惶恐。 D.颈联写山行所见,“霜落”和“林空”点出了时令,“熊升树”和“鹿 饮溪”是动景,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了山林的幽静。 E.这首诗与杜牧的《山行》一样,都是写在山路上行走时的所见所闻和 心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诗的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无穷余味。(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荀子《劝学》中拿“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学”重于“思” 的两句是:“ ,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 , ”几句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赤壁雄 奇壮丽的景象荀子在《劝学》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语 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位于半山腰的采石场每天定时放炮炸石,那炮声如雷贯耳,震得山脚 下的一些民房墙壁都裂了缝,扬起的灰尘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②作者对三国故事的描写采取了全景式叙事方式,在这种宏大的叙事方 式中,芸芸众生只是一种人心向背的象征,重要的是前台的英雄豪杰。 ③这台经过精心筹备的晚会古色古香,有古琴、陶笛伴奏,有太极、唐 装表演,就连互动环节的奖品,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④当年他独闯天下,身无长物,完全是凭着超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 神,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挣下了这份财富。 ⑤9 月 16 日,研究世界多元文化的专家学者和海外华文媒体人等 60 余 位嘉宾在登封济济一堂,共赴一场文化盛宴——嵩山论坛。 ⑥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费里曼在这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 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我现在就职于一所职业中专工作,学校环境优美,教学硬件齐全,职 工福利待遇好,我很珍惜这份工作
B.这篇文章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刻画了一位心怀祖国、顾念家庭,将 国家需要与个人价值、爱国之心与亲情乡情融为一体。 C.加拿大一大学研究小组调查后发现,那些家有宠物的孩子,肠道中两 种与降低过敏和肥胖风险相关的微生物的含量显著髙出没有宠物陪伴的孩子, D.近年来,国家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职业院校将进一步 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热门专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今天是本人60华诞,各位嘉宾光临祝贺,我感到不胜荣幸! B.鄙人才疏学浅,恐难当此任,辜负重托,还是另请高明吧。 C.惊悉令爱考上名牌大学,十分高兴,特表恭贺! D.您当年送我的那枚南京雨花石,很漂亮,我一直惠存着,它象征着我 们的友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目前“人脸识别”考勤机的价位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价格越 高 。就拿这款价位在千元左右的产品来说,只要从脸部采集到的 数据能吻合到六成以上, 。不过相对而言,由于采集时拍摄下来的 些特征相对单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人所共知。不吸烟就能保证身体健康。我们小区的 老李从来不吸烟,正因如此,人家的身体棒棒的,从来没生过什么病。老王是个 瘾君子,经常烟不离手,身体非常差,家里人也跟着受害。如果老王彻底戒烟 他的身体肯定会很快好起来。吸烟害人害己,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快戒烟 远离烟草。 ①不吸烟不一定就能保证身体健康。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著名作家刘震云在母校北京大学给2017届毕业生作演讲时讲了两个小 故事。一个故事关于他的外祖母。外祖母割麦子割得非常快,是因为“只要扎下 腰”就“从来不直腰”,“因为你想直一次腰时就会想直十次、二十次腰,我无 非是在别人直腰时仍在割。”外祖母说。另一个故事是关于他的舅舅。舅舅的木 匠活特别好,远近闻名。舅舅说:“别人打一只箱子花三天时间,我花六天时 间。”“我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选择原料时,更喜欢那些长得虽慢,但 品质更好的树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D(“因人因事而变,日新月异”为无中生有,对“时中”理解有偏颇。)
B.这篇文章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刻画了一位心怀祖国、顾念家庭,将 国家需要与个人价值、爱国之心与亲情乡情融为一体。 C.加拿大一大学研究小组调查后发现,那些家有宠物的孩子,肠道中两 种与降低过敏和肥胖风险相关的微生物的含量显著高出没有宠物陪伴的孩子。 D.近年来,国家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职业院校将进一步 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热门专业。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今天是本人 60 华诞,各位嘉宾光临祝贺,我感到不胜荣幸! B.鄙人才疏学浅,恐难当此任,辜负重托,还是另请高明吧。 C.惊悉令爱考上名牌大学,十分高兴,特表恭贺! D.您当年送我的那枚南京雨花石,很漂亮,我一直惠存着,它象征着我 们的友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目前“人脸识别”考勤机的价位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价格越 高, ① 。就拿这款价位在千元左右的产品来说,只要从脸部采集到的 数据能吻合到六成以上, ② 。不过相对而言,由于采集时拍摄下来的 一些特征相对单一,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 分)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人所共知。不吸烟就能保证身体健康。我们小区的 老李从来不吸烟,正因如此,人家的身体棒棒的,从来没生过什么病。老王是个 瘾君子,经常烟不离手,身体非常差,家里人也跟着受害。如果老王彻底戒烟, 他的身体肯定会很快好起来。吸烟害人害己,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快戒烟, 远离烟草。 ①不吸烟不一定就能保证身体健康。 ② ③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著名作家刘震云在母校北京大学给 2017 届毕业生作演讲时讲了两个小 故事。一个故事关于他的外祖母。外祖母割麦子割得非常快,是因为“只要扎下 腰”就“从来不直腰”,“因为你想直一次腰时就会想直十次、二十次腰,我无 非是在别人直腰时仍在割。”外祖母说。另一个故事是关于他的舅舅。舅舅的木 匠活特别好,远近闻名。舅舅说:“别人打一只箱子花三天时间,我花六天时 间。”“我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选择原料时,更喜欢那些长得虽慢,但 品质更好的树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D(“因人因事而变,日新月异”为无中生有,对“时中”理解有偏颇。)
2.A(“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说法不准确,其实,三方面平均用墨。 3.C(“孔子思想 最好的思想”说法太绝对。) 4.C(“表明梁老希望 有关的故事”理解分析不当。) 5.(6分)①有强烈的责任感,勇于担当。上级下达紧急而艰巨的任务,为国 防建设,他坚决完成任务。②果断应变,指挥有方。湖面冰裂,情况突变,及时 改变运输方式,决定组织夜间作业和人员保持距离行进。③勇敢无畏,有牺牲精 神。他冒着生命危险,以马灯为信号为战士们探路,具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 豪情。(每点2分,意合即可。) 6.(5分)①使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拉近了小说主人公 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感动。(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5 分。意合即可。) 7.D(“批评”之说错,“虚心”“自知之明”说法也不当。) 8.(5分)①要务求真实、客观,不要用文学手法进行虚构;②要对传主的专 业、工作等有较多的了解;③要多做调査走访工作,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④尽 可能地做到内容全面。(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 9.(4分)作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宁在科学研究上勇于创新和发现,做 出革命性(开创性)的贡献,他是真正的“革命者”;②他反对废除中文的激进 做法,重视对传统母语的坚守和传承,这种“保守”值得肯定。(每点2分,意 合即可。) 10.C 11.A(经部包括内容很多,不限于“五经”。) 12.D(“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说法错,是用不同的标准、区别地对待好人和 坏人。) 13.(10分)(1)(5)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 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重点词“以”“清慎”“见”各1分, 句意通顺2分) (2)(5)当时江南百姓刚刚归附,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的男女几千人,陈祐全 部强行要回让他们回家。(重点词“附”“悉”“还”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4.(5分)CE(C项对“独”和“迷”分析错,E项“都是写 所见所闻” 错,杜牧的《山行》没写“闻”的内容。) 15.(6分)①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巧妙地暗示远处有人家居住;②未见其物, 只闻其声,给人以想象的空间;③强化了诗人行走山间的喜悦之情。(每点2 分,答“以动衬静,突出山中的幽静”也可给分。) 16.(5分)(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每句1分,句中有误不得分。) 18.C(A项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D项搭配不当) 19 20.(6分)①识别的精确度就越高 ②便能认定是同一个人 ③所以精确度也会受到影响 (每空2分,基本意思一致即可) 21.(5分)②老李身体棒并不全是因为不吸烟 ③老王彻底戒烟,身体不一定就会很快好起来
2.A(“论述要比后一方面深入细致”说法不准确,其实,三方面平均用墨。) 3.C(“孔子思想------最好的思想”说法太绝对。) 4.C(“表明梁老希望------有关的故事”理解分析不当。) 5.(6 分)①有强烈的责任感,勇于担当。上级下达紧急而艰巨的任务,为国 防建设,他坚决完成任务。②果断应变,指挥有方。湖面冰裂,情况突变,及时 改变运输方式,决定组织夜间作业和人员保持距离行进。③勇敢无畏,有牺牲精 神。他冒着生命危险,以马灯为信号为战士们探路,具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 豪情。(每点 2 分,意合即可。) 6.(5 分)①使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拉近了小说主人公 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来让人倍感亲切感动。(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5 分。意合即可。) 7.D(“批评”之说错,“虚心”“自知之明”说法也不当。) 8.(5 分)①要务求真实、客观,不要用文学手法进行虚构;②要对传主的专 业、工作等有较多的了解;③要多做调查走访工作,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④尽 可能地做到内容全面。(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 9.(4 分)作为一名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宁在科学研究上勇于创新和发现,做 出革命性(开创性)的贡献,他是真正的“革命者”;②他反对废除中文的激进 做法,重视对传统母语的坚守和传承,这种“保守”值得肯定。(每点 2 分,意 合即可。) 10.C 11.A(经部包括内容很多,不限于“五经”。) 12.D(“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说法错,是用不同的标准、区别地对待好人和 坏人。) 13.(10 分)(1)(5)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 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重点词“以”“清慎”“见”各 1 分, 句意通顺 2 分) (2)(5)当时江南百姓刚刚归附,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的男女几千人,陈祐全 部强行要回让他们回家。(重点词“附”“悉”“还”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 14.(5 分)CE(C 项对“独”和“迷”分析错,E 项“都是写------所见所闻” 错,杜牧的《山行》没写“闻”的内容。) 15.(6 分)①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巧妙地暗示远处有人家居住;②未见其物, 只闻其声,给人以想象的空间;③强化了诗人行走山间的喜悦之情。(每点 2 分,答“以动衬静,突出山中的幽静”也可给分。) 16.(5 分)(1)吾尝终日 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每句 1 分,句中有误不得分。) 17.B 18.C(A 项句式杂糅,B 项成分残缺,D 项搭配不当) 19.B 20.(6 分)①识别的精确度就越高 ②便能认定是同一个人 ③所以精确度也会受到影响 (每空 2 分,基本意思一致即可) 21.(5 分)②老李身体棒并不全是因为不吸烟。 ③老王彻底戒烟, 身体不一定就会很快好起来
(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5分。大意正确即可。 22.(60分)参考2017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①做事要肯下笨(苦、慢)功夫,不偷懒,不投机 ②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 ③做事要有工匠精神 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⑤好的客观条件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附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陈祐自幼好学,家贫,母亲张氏曾剪发卖钱,为他 买书让他读,长大后便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任官属,穆王府任陈祐为该府尚 书。穆王的封藩地在陕、洛,任陈祐为河南总管。他去上任当天,首先去拜访金 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向他们求教治世之道,他又奏请免征西军数百家的各种赋 税,提出二十余件有利于人民的事,请朝廷施行,这些都得到朝廷的采纳。世祖 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1260),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 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官府未给俸禄,多贪婪暴虐,而唯有陈祐以清廉谨慎著称 在此为官八年,始终如一。至元二年(1265),调任南京路治中。(当时)正逢 河南东部发生严重蝗灾,以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令百姓捕捉。陈祐率几万 民工到灾区,对手下说:“捕蝗恐伤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已熟,不如早开 镰收割,可省力又有所得。”有人认为不请示上级,不可擅自行动。陈祐说:“为 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即令捕蝗的人回去收割,两州的百姓都依靠他而生存 至元三年,朝廷授予陈祐卫辉路总管职务。卫辉是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一向难以 治理。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且向朝廷请示举行祭 祀。卫地从此平安。他离任后,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颂德。朝廷大举攻打南宋, 派陈祐征调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闻陈祐来,都出来应征,都说:“陈按察到 来,一定没有私心。”于是都出来了,如期办好征调事宜。十三年,授陈祐为南 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官吏为此多惊慌失措。陈祐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你 们以前为盗跖(坏人),而今为颜渊(好人),我就把你们当好人对待;若前为 颜渊(好人),而今为盗跖(坏人),我就会把你们当盗跖(坏人)对待。”于 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许蔡之间有大盗,聚众抢劫,陈祐紧急追捕, 盗贼则逃入宋朝境内。宋亡后,这些人随制置使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 们,呵斥他们下马,将他们当街杖杀,百姓安然。十四年,调浙东道宣慰使。当 时江南刚刚归附,元军俘虏了数千温州、台州男女,陈祐全部强行要回让他们回 家。不久,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战争之后,对于遭受战乱 之苦的百姓,应宽大怜恤。”但这意见未上报给朝廷。朝廷派他去查核台州的民 田。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乡盗贼,他猝不及防,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被 追封为河南郡公,谥号忠定。江浙父老要求把他安葬在会稽,未获批准,便立祠 纪念他
(写出一点得 2 分,写出两点得 5 分。大意正确即可。) 22.(60 分)参考 2017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①做事要肯下笨(苦、慢)功夫,不偷懒,不投机 ②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 ③做事要有工匠精神 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⑤好的客观条件是成功 的重要因素 附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陈祐自幼好学,家贫,母亲张氏曾剪发卖钱,为他 买书让他读,长大后便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任官属,穆王府任陈祐为该府尚 书。穆王的封藩地在陕、洛,任陈祐为河南总管。他去上任当天,首先去拜访金 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向他们求教治世之道,他又奏请免征西军数百家的各种赋 税,提出二十余件有利于人民的事,请朝廷施行,这些都得到朝廷的采纳。世祖 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1260),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 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官府未给俸禄,多贪婪暴虐,而唯有陈祐以清廉谨慎著称。 在此为官八年,始终如一。至元二年(1265),调任南京路治中。(当时)正逢 河南东部发生严重蝗灾,以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令百姓捕捉。陈祐率几万 民工到灾区,对手下说:“捕蝗恐伤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已熟,不如早开 镰收割,可省力又有所得。”有人认为不请示上级,不可擅自行动。陈祐说:“为 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即令捕蝗的人回去收割,两州的百姓都依靠他而生存。 至元三年,朝廷授予陈祐卫辉路总管职务。卫辉是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一向难以 治理。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且向朝廷请示举行祭 祀。卫地从此平安。他离任后,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颂德。朝廷大举攻打南宋, 派陈祐征调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闻陈祐来,都出来应征,都说:“陈按察到 来,一定没有私心。”于是都出来了,如期办好征调事宜。十三年,授陈祐为南 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官吏为此多惊慌失措。陈祐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你 们以前为盗跖(坏人),而今为颜渊(好人),我就把你们当好人对待;若前为 颜渊(好人),而今为盗跖(坏人),我就会把你们当盗跖(坏人)对待。”于 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许蔡之间有大盗,聚众抢劫,陈祐紧急追捕, 盗贼则逃入宋朝境内。宋亡后,这些人随制置使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 们,呵斥他们下马,将他们当街杖杀,百姓安然。十四年,调浙东道宣慰使。当 时江南刚刚归附,元军俘虏了数千温州、台州男女,陈祐全部强行要回让他们回 家。不久,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战争之后,对于遭受战乱 之苦的百姓,应宽大怜恤。”但这意见未上报给朝廷。朝廷派他去查核台州的民 田。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乡盗贼,他猝不及防,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被 追封为河南郡公,谥号忠定。江浙父老要求把他安葬在会稽,未获批准,便立祠 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