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阅读题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黄庭坚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之间的区 别,是直觉与法则之间的区别,是“功夫在诗外”与“诗内”的区别。苏轼认为 文学写作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 加以语言表述的事情。苏轼的这种认识,代表了盛宋的风尚。欧阳修、苏辙也都 说,作诗是不能够通过诗法灯传,以法则传授的,而只能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之类的方法来加以修炼。这正是以后陆游“功夫在诗外”的别样说法。其实,又 何止是盛末时期,自华夏文明开蒙以还,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从庄 子的“得意而忘言”,到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再到苏辙的“文不可以学而 能,气可以养而致”,从来就没有人提出可以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使学 习作诗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所以, 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着实使整个诗坛为之震 动。因为,他的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对乃师苏轼的叛逆,而且是 亘古未有的创新。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如此崇高的 礼遇,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都不能不有些嫉妒,颇有些门下弟子都跑到别人门下 的难堪,也就不难理解一时之间天下翕然响应的奇观,不难理解黄庭坚对于后人 所产生的震撼性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为黄庭坚找一个先驱者,那就只有杜甫了。杜甫虽然没有黄 庭坚的明确的作诗法则,但是,他“晚节渐于诗律细”,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 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也就是说,杜甫是以作品演示法则。这也就是江西诗派尊 杜为“一祖”的原因。同样学杜,初宋的王禹偁的学杜,与盛宋梅、欧、王、苏 的学杜又自有内涵上的不同。后者标榜杜甫晚年作品中显示出的“有法之法”的 端倪,而前者所学习的恰恰是杜诗中的“无法之法”的精神。杜甫像是诗史大江 中的一个巨大的枢纽工程,宋代的许多分支都从这里分流而成。尽管黄庭坚所从 杜甫那里分取的是一种有形无形的法则,多少有些勉强,杜甫有些被黄庭坚人为 地塑造,像是苏轼重塑陶渊明一样。黄庭坚提出的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的 说法,其实是不能坐实的,杜甫、韩愈又何尝不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何尝不是通过多读书厚积薄发,养气于诗外,“气盛言宜”,冲口成诗呢?但无 论如何,杜甫可以成为江西诗派存在的一个有力的理论根据。 (节选自《宋诗流变》,有删改) 1.下列有关“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轼讲“无法之法”,黄庭坚讲“有法之法”,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 强调的是 直觉,后者重视的是法则。 B.“无法之法”是说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作诗,“有法 之法”是 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 C.欧阳修、苏辙主张“无法之法”,初宋的王禹偁为创制“有法之法”做出了 努力,并 启发了黄庭坚创制写诗的法则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苏轼、黄庭坚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之间的区 别,是直觉与法则之间的区别,是“功夫在诗外”与“诗内”的区别。苏轼认为 文学写作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 加以语言表述的事情。苏轼的这种认识,代表了盛宋的风尚。欧阳修、苏辙也都 说,作诗是不能够通过诗法灯传,以法则传授的,而只能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之类的方法来加以修炼。这正是以后陆游“功夫在诗外”的别样说法。其实,又 何止是盛宋时期,自华夏文明开蒙以还,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从庄 子的“得意而忘言”,到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再到苏辙的“文不可以学而 能,气可以养而致”,从来就没有人提出可以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使学 习作诗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所以, 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着实使整个诗坛为之震 动。因为,他的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对乃师苏轼的叛逆,而且是 亘古未有的创新。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如此崇高的 礼遇,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都不能不有些嫉妒,颇有些门下弟子都跑到别人门下 的难堪,也就不难理解一时之间天下翕然响应的奇观,不难理解黄庭坚对于后人 所产生的震撼性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为黄庭坚找一个先驱者,那就只有杜甫了。杜甫虽然没有黄 庭坚的明确的作诗法则,但是,他“晚节渐于诗律细”,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 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也就是说,杜甫是以作品演示法则。这也就是江西诗派尊 杜为“一祖”的原因。同样学杜,初宋的王禹偁的学杜,与盛宋梅、欧、王、苏 的学杜又自有内涵上的不同。后者标榜杜甫晚年作品中显示出的“有法之法”的 端倪,而前者所学习的恰恰是杜诗中的“无法之法”的精神。杜甫像是诗史大江 中的一个巨大的枢纽工程,宋代的许多分支都从这里分流而成。尽管黄庭坚所从 杜甫那里分取的是一种有形无形的法则,多少有些勉强,杜甫有些被黄庭坚人为 地塑造,像是苏轼重塑陶渊明一样。黄庭坚提出的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的 说法,其实是不能坐实的,杜甫、韩愈又何尝不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何尝不是通过多读书厚积薄发,养气于诗外,“气盛言宜”,冲口成诗呢?但无 论如何,杜甫可以成为江西诗派存在的一个有力的理论根据。 (节选自《宋诗流变》,有删改) 1.下列有关“无法之法”与“有法之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轼讲“无法之法”,黄庭坚讲“有法之法”,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 强调的是 直觉,后者重视的是法则。 B.“无法之法”是说只可自己通过经验体味而不能通过逻辑思维作诗,“有法 之法”是 将写诗的直觉抽绎成为法则。 C.欧阳修、苏辙主张“无法之法”,初宋的王禹偁为创制“有法之法”做出了 努力,并 启发了黄庭坚创制写诗的法则
D.陆游说“功夫在诗外”强调的是“无法之法”,黄庭坚说杜诗韩文“无一字 无来处” 强调的是杜、韩的“有法之法”。 2.下列表述,不属于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崇高礼遇的原因的一项是 华夏自有文明以来,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而黄庭坚提出了使学 习作诗 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写诗法则。 B.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使学习作诗的 人可以有效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 C.黄庭坚提出的“有法之法”是一种创新,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 对乃师 苏轼的叛逆,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创新。 D.黄庭坚把杜甫作为自己的先驱,用心塑造了杜甫这位大诗人,使杜甫 成为江西诗派存在的一个有力的理论根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针对盛宋的风尚认为写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错误提出的“有法之 法”,是诗 歌写作观念的进步,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黄庭坚的“有法之法”震动了当时的整个诗坛,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的一些 门下弟 子都跑到他的门下,这令苏轼有些难堪而且有些嫉妒。 C.杜甫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他的诗歌既有“无法之法” 的精 神,也在他的晚年作品中显示出了“有法之法”的端倪 D.虽然杜甫、韩愈受到黄庭坚的推崇,但是不能否认他们通过多读书厚积薄发, 养气 于诗外的写作也合乎苏轼“无法之法”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人。以祖荫补将仕郎,两魁法科,累官至大理评 事、提单广南市舶。张子华以赃败,朝廷命濛往鞫之,濛正其罪。又言秦熺、郑 时中受子华赂,计直数千缗。还朝,除大理寺正。吏部火,连坐者数百人,久不 决,命濛治之。濛察其最可疑者留于狱,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 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黄州通判奏亲擒盗五十余人,上命濛穷竟,既至,咸以 冤告。濛命囚去桎梏,引通判至庭,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远近时日悉皆抵牾, 折之,语塞。濛具正犯数人奏上,余释之。上谕辅臣曰:“莫濛非独晓刑狱,可 俾理金谷。”朝廷遣濛措置浙西、江淮沙田芦场,濛多方括责,得二百五十三万 七千余亩。言者论其丈量失实,责监饶州景德镇。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 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时饷馈急,除淮南转运判 官,濛迁延不之任,右司谏梁仲敏劾其慢命,竟罢官。宣谕使汪澈为言于上,复 旧职,召见,上谕曰:“朕常记向措置沙田甚不易。”濛谢曰:“职尔,不敢避 怨。”上曰:“使任责者人人如卿,天下何事不成。”出知扬州。陛辞,上以城 圮,命濛増筑。濛至州,规度城闡,县重赏激劝,阅数月告成。除直宝文阁学士
D.陆游说“功夫在诗外”强调的是“无法之法”,黄庭坚说杜诗韩文“无一字 无来处” 强调的是杜、韩的“有法之法”。 2.下列表述,不属于黄庭坚受到同时代崇高礼遇的原因的一项是 A.华夏自有文明以来,都是直觉的“无法之法”的时代,而黄庭坚提出了使学 习作诗 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写诗法则。 B.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作诗的法则,使学习作诗的 人可以有效地按照法则来“制作”诗歌。 C.黄庭坚提出的“有法之法”是一种创新,这一创新不仅是针对盛宋而言,针 对乃师 苏轼的叛逆,而且是亘古未有的创新。 D.黄庭坚把杜甫作为自己的先驱,用心塑造了杜甫这位大诗人,使杜甫 成为江西诗派存在的一个有力的理论根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针对盛宋的风尚认为写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错误提出的“有法之 法”,是诗 歌写作观念的进步,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黄庭坚的“有法之法”震动了当时的整个诗坛,以至于他的老师苏轼的一些 门下弟 子都跑到他的门下,这令苏轼有些难堪而且有些嫉妒。 C.杜甫在诗歌的创作中,有着一套有形无形的法则,他的诗歌既有“无法之法” 的精 神,也在他的晚年作品中显示出了“有法之法”的端倪。 D.虽然杜甫、韩愈受到黄庭坚的推崇,但是不能否认他们通过多读书厚积薄发, 养气 于诗外的写作也合乎苏轼“无法之法”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人。以祖荫补将仕郎,两魁法科,累官至大理评 事、提单广南市舶。张子华以赃败,朝廷命濛往鞫之,濛正其罪。又言秦熺、郑 时中受子华赂,计直数千缗。还朝,除大理寺正。吏部火,连坐者数百人,久不 决,命濛治之。濛察其最可疑者留于狱,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 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黄州通判奏亲擒盗五十余人,上命濛穷竟,既至,咸以 冤告。濛命囚去桎梏,引通判至庭,询窃发之由,斗敌之所,远近时日悉皆抵牾, 折之,语塞。濛具正犯数人奏上,余释之。上谕辅臣曰:“莫濛非独晓刑狱,可 俾理金谷。”朝廷遣濛措置浙西、江淮沙田芦场,濛多方括责,得二百五十三万 七千余亩。言者论其丈量失实,责监饶州景德镇。起知光化军。谍知金渝盟,郡 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时饷馈急,除淮南转运判 官,濛迁延不之任,右司谏梁仲敏劾其慢命,竟罢官。宣谕使汪澈为言于上,复 旧职,召见,上谕曰:“朕常记向措置沙田甚不易。”濛谢曰:“职尔,不敢避 怨。”上曰:“使任责者人人如卿,天下何事不成。”出知扬州。陛辞,上以城 圮,命濛增筑。濛至州,规度城闉,县重赏激劝,阅数月告成。除直宝文阁学士
大理少卿兼详定司敕令官,兼权知临安府。未几,假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金庭 锡宴,濛以本朝忌日不敢簪花听乐,金遣人趣赴,濛坚执不从,竟不能夺。使还, 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以言者罢。起知鄂州。卒于官,年六十 (节选自《宋史·莫濛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于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折之,语塞 折:折 服 B.朕常记向措置沙田甚不易 向:从前。 C.县重赏激劝 劝:鼓 励 D.竟不能夺 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莫濛为官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吏部火,连坐者数百人 ②询窃发之由,斗 敌之所 ③莫濛非独晓刑狱,可俾理金谷 ④濛多方括责,得二百五 十三万七千余亩 ⑤职尔,不敢避怨 ⑥阅数月告 成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濛精于审理案件。他在审理张子华贪污案的时候,不仅将张子华依法治罪, 而且 还查明了秦熺、郑时中受贿的事实 B.莫濛不滥罚无辜。黄州通判上奏捕捉五十多名盗贼,可是莫濛发现其中存在 问题, 最后只将正犯上报朝廷,其余的全部释放。 C.莫濛深得皇帝信任。他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判官却迟迟不赴任,皇帝不但不怪 罪他, 反而称赞他,希望官员们都能像他一样。 D.莫濛忠于大宋朝廷。他奉命出使金国,以在本朝的忌日不敢戴花和听音乐为 由,拒 不赴宴,金朝催促他,他坚持不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 译文: (2)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 译文
大理少卿兼详定司敕令官,兼权知临安府。未几,假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金庭 锡宴,濛以本朝忌日不敢簪花听乐,金遣人趣赴,濛坚执不从,竟不能夺。使还, 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以言者罢。起知鄂州。卒于官,年六十 一。 (节选自《宋史·莫濛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于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折之,语塞 折:折 服。 B.朕常记向措置沙田甚不易 向:从前。 C.县重赏激劝 劝:鼓 励。 D.竟不能夺 夺: 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莫濛为官有才干的一组是(3 分) ①吏部火,连坐者数百人 ②询窃发之由,斗 敌之所 ③莫濛非独晓刑狱,可俾理金谷 ④濛多方括责,得二百五 十三万七千余亩 ⑤职尔,不敢避怨 ⑥阅数月告 成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莫濛精于审理案件。他在审理张子华贪污案的时候,不仅将张子华依法治罪, 而且 还查明了秦熺、郑时中受贿的事实。 B.莫濛不滥罚无辜。黄州通判上奏捕捉五十多名盗贼,可是莫濛发现其中存在 问题, 最后只将正犯上报朝廷,其余的全部释放。 C.莫濛深得皇帝信任。他被任命为淮南转运判官却迟迟不赴任,皇帝不但不怪 罪他, 反而称赞他,希望官员们都能像他一样。 D.莫濛忠于大宋朝廷。他奉命出使金国,以在本朝的忌日不敢戴花和听音乐为 由,拒 不赴宴,金朝催促他,他坚持不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出余人为耳目以踪迹之,约三日复来,遂得其实,系者乃得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谍知金渝盟,郡乏舟,众以为虑,濛力为办集,及敌犯境,民赖以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芜城田李端 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注]芜城:荒芜的城市 8.这首诗的前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这首诗的后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庄子·逍遥游》) (2)轮台东门送君去, ,雪上空留马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擦鞋嫂范立志 朋友昨天找我说,有一个擦鞋的大嫂家里挺困难,今天要来找我,让我 在社区帮帮忙,照顾她家一个低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芜 城[注] 李端 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 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 风吹城上树,草没城边路。 城里月明时,精灵自来去。 [注]芜城:荒芜的城市。 8.这首诗的前两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9.这首诗的后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2)轮台东门送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 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擦鞋嫂 范立志 朋友昨天找我说,有一个擦鞋的大嫂家里挺困难,今天要来找我,让我 在社区帮帮忙,照顾她家一个低保
听到敲门声,我猜可能是那位大嫂来了。我打开门,只见她拎着一提酒 怯生生地走进来。我打量着她,四十岁左右,黑黝黝的脸,没任何修饰,甚至连 眉也没描。是她?这张脸太熟悉!她把酒放在靠墙边,拘谨地站着。 你请坐。”我对她说。 嗯。”她坐在沙发上,屁股仅探一点沙发沿 请说说,你家有啥困难?” “婆婆七十多岁,前年中了风,半身不能动,瘫在床上;两个孩子都在 上学,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大学。我吧,人笨,除了擦擦皮鞋,不会干其他挣钱 的活儿。”说完,她苦涩地笑了笑。 孩子爸呢?” 过世七八年了 我见她眼神暗淡了许多,连忙转换话题:“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她仔细地看了看我,回答说。 不认识?我十分意外。我到社区工作已有一个多月,每天上下班,都要从 她的擦鞋摊前经过。大多时候,她都会招呼一声:“师傅,擦擦鞋吧!”每隔五 六天,我都会坐在她的擦鞋摊前擦鞋。每次,她见我走近,便用干净毛巾,把那 尺把高的小凳子抹了又抹,然后说:“您请坐!”她擦鞋技术熟练,擦的时间也 长,不像有的人擦三两下完事,她总是把我的皮鞋擦得锃亮锃亮的。我走时,她 会有礼貌地说一句:“您走好!”而刚才,她却说不认识我,这让我很不理解。 你真的不认识我?” 她憨厚地笑了笑说:“对不起,我真的不认识您。”她的神情,坦然中 含有愧疚,好像不认识我是她的错。 你回去后,写一份申请交给社区,我会给你办的。” 谢谢,谢谢!”她一个劲儿地鞠躬。在她告辞后快迈出门的那一刹那 我突然想起那提酒,我连忙对她说:“你等等,把酒带回去。”说着,我把那提 酒递给了她。 “这怎么行呢?”她一个劲儿地推辞着。我见她硬是不肯带回去,便对她 说:“大嫂,这酒你要是不带回去,你那低保我就不办了。” 她愣了愣,冒出一句:“我要是带回去呢?” 你要是带回去,我负责把你的低保办好。” 听了我的话,她打量我许久,把我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丝毫没 有进屋时的拘谨。她接过酒,边走向门外,边念叨:“好人啊,好人啊……” 再次去她的擦鞋摊擦鞋,是一个星期后。她见我来了,热情地打招呼: “第一次来这儿擦鞋吧?只要您不嫌弃,以后鞋脏了,尽管来擦。” “第一次来这儿擦鞋?”她的话,又使我想起了那天她说不认识我,好奇 心使我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大嫂,这以前,我在你这儿已擦四五次鞋了,难道 你一点印象也没有?” 什么?您在我这儿已擦四五次鞋了?”她停下来,怔怔地看着我,满脸 歉意地说:“都怪我眼拙。” 她一边擦鞋,一边对我说:“您知道吗?您别看我们见了过路的人都热情 地招呼‘师傅,来擦擦鞋吧’,其实,我们招呼的并不是过路的人啊!” “什么?,你们招呼的并不是过路的人?”这话听起来挺新鲜,我连忙问 “大嫂,那你们招呼的是什么? “是你们的一双脚啊!
听到敲门声,我猜可能是那位大嫂来了。我打开门,只见她拎着一提酒 怯生生地走进来。我打量着她,四十岁左右,黑黝黝的脸,没任何修饰,甚至连 眉也没描。是她?这张脸太熟悉!她把酒放在靠墙边,拘谨地站着。 “你请坐。”我对她说。 “嗯。”她坐在沙发上,屁股仅探一点沙发沿。 “请说说,你家有啥困难?” “婆婆七十多岁,前年中了风,半身不能动,瘫在床上;两个孩子都在 上学,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大学。我吧,人笨,除了擦擦皮鞋,不会干其他挣钱 的活儿。”说完,她苦涩地笑了笑。 “孩子爸呢?” “过世七八年了。” 我见她眼神暗淡了许多,连忙转换话题:“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她仔细地看了看我,回答说。 不认识?我十分意外。我到社区工作已有一个多月,每天上下班,都要从 她的擦鞋摊前经过。大多时候,她都会招呼一声:“师傅,擦擦鞋吧!”每隔五 六天,我都会坐在她的擦鞋摊前擦鞋。每次,她见我走近,便用干净毛巾,把那 尺把高的小凳子抹了又抹,然后说:“您请坐!”她擦鞋技术熟练,擦的时间也 长,不像有的人擦三两下完事,她总是把我的皮鞋擦得锃亮锃亮的。我走时,她 会有礼貌地说一句:“您走好!”而刚才,她却说不认识我,这让我很不理解。 “你真的不认识我?” 她憨厚地笑了笑说:“对不起,我真的不认识您。”她的神情,坦然中 含有愧疚,好像不认识我是她的错。 “你回去后,写一份申请交给社区,我会给你办的。” “谢谢,谢谢!”她一个劲儿地鞠躬。在她告辞后快迈出门的那一刹那, 我突然想起那提酒,我连忙对她说:“你等等,把酒带回去。”说着,我把那提 酒递给了她。 “这怎么行呢?”她一个劲儿地推辞着。我见她硬是不肯带回去,便对她 说:“大嫂,这酒你要是不带回去,你那低保我就不办了。” 她愣了愣,冒出一句:“我要是带回去呢?” “你要是带回去,我负责把你的低保办好。” 听了我的话,她打量我许久,把我从头看到脚,又从脚看到头,丝毫没 有进屋时的拘谨。她接过酒,边走向门外,边念叨:“好人啊,好人啊……” 再次去她的擦鞋摊擦鞋,是一个星期后。她见我来了,热情地打招呼: “第一次来这儿擦鞋吧?只要您不嫌弃,以后鞋脏了,尽管来擦。” “第一次来这儿擦鞋?”她的话,又使我想起了那天她说不认识我,好奇 心使我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大嫂,这以前,我在你这儿已擦四五次鞋了,难道 你一点印象也没有?” “什么?您在我这儿已擦四五次鞋了?”她停下来,怔怔地看着我,满脸 歉意地说:“都怪我眼拙。” 她一边擦鞋,一边对我说:“您知道吗?您别看我们见了过路的人都热情 地招呼‘师傅,来擦擦鞋吧’,其实,我们招呼的并不是过路的人啊!” “什么?,你们招呼的并不是过路的人?”这话听起来挺新鲜,我连忙问: “大嫂,那你们招呼的是什么?” “是你们的一双脚啊!
我心里一酸,终于明白了大嫂为什么不认识我 对大嫂的进一步认识是半年后。 那天,市团委和各社区联合组织捐资助学,有一个贫困生的发言,令我 们很感动。他说,他虽然很贫穷,但又很富有,一是他读书有好心人资助,令他 无比温暖:二是有来自妈妈的大爱。他向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七年前,一个男子 骑摩托车回家,途中发生车祸,不但自己当场身亡,而且还撞死了一个男人。几 天后,当被撞死男人的女人找上门索赔时,才知道他家里除了两间破房子外,就 剩下一个四岁多的孤儿。女人不但没索到一分钱赔偿,还掏钱为孤儿买了许多吃 的。这以后,女人总感到有一双饥饿的眼睛看着她,令她吃不安,睡不宁。女人 在第五次来看望孤儿时,带走了孤儿,认孤儿为儿子。从此,那孤儿又有了一个 更温馨的家。 讲完故事,贫困生泣不成声地告诉我们,那孤儿就是他,那收养孤儿的 女人,就是他现在的母亲! 听了贫困生的故事,我决定去拜访那位母亲。我按照那位学生提供的地 址找到他的母亲时,我愣在那里,因为她不是别人,正是我认识的擦鞋嫂。 (选自《东风文艺》2012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擦鞋嫂刚进门的时候非常拘谨,但看到“我”并不怪罪她竟然不认识“我” 这个曾 经多次让她擦鞋的人,离开的时候丝毫不再拘谨。 B.虽然“我”让擦鞋嫂擦了四五次鞋,可是她竟然不认得“我”,因为她从来 就不看前 来让她擦鞋的顾客,而只专注于让她擦的鞋。 C.贫困生的母亲正是擦鞋嫂,这样的结尾看似出入意料,其实并不突兀,因为 前文擦 鞋嫂说的话和孤儿讲的故事都对此作了铺垫 D.“我”在小说中既是一个性格人物,也是一个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 和感受串 联起了小说的情节内容,使小说紧凑,条理分明 E.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塑造擦鞋嫂的形象,尤其善于捕捉 她的神 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贫困生的发言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中的擦鞋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我心里一酸,终于明白了大嫂为什么不认识我。 对大嫂的进一步认识是半年后。 那天,市团委和各社区联合组织捐资助学,有一个贫困生的发言,令我 们很感动。他说,他虽然很贫穷,但又很富有,一是他读书有好心人资助,令他 无比温暖;二是有来自妈妈的大爱。他向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七年前,一个男子 骑摩托车回家,途中发生车祸,不但自己当场身亡,而且还撞死了一个男人。几 天后,当被撞死男人的女人找上门索赔时,才知道他家里除了两间破房子外,就 剩下一个四岁多的孤儿。女人不但没索到一分钱赔偿,还掏钱为孤儿买了许多吃 的。这以后,女人总感到有一双饥饿的眼睛看着她,令她吃不安,睡不宁。女人 在第五次来看望孤儿时,带走了孤儿,认孤儿为儿子。从此,那孤儿又有了一个 更温馨的家。 讲完故事,贫困生泣不成声地告诉我们,那孤儿就是他,那收养孤儿的 女人,就是他现在的母亲! 听了贫困生的故事,我决定去拜访那位母亲。我按照那位学生提供的地 址找到他的母亲时,我愣在那里,因为她不是别人,正是我认识的擦鞋嫂。 (选自《东风文艺》2012 年第 6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擦鞋嫂刚进门的时候非常拘谨,但看到“我”并不怪罪她竟然不认识“我” 这个曾 经多次让她擦鞋的人,离开的时候丝毫不再拘谨。 B.虽然“我”让擦鞋嫂擦了四五次鞋,可是她竟然不认得“我”,因为她从来 就不看前 来让她擦鞋的顾客,而只专注于让她擦的鞋。 C.贫困生的母亲正是擦鞋嫂,这样的结尾看似出入意料,其实并不突兀,因为 前文擦 鞋嫂说的话和孤儿讲的故事都对此作了铺垫。 D.“我”在小说中既是一个性格人物,也是一个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 和感受串 联起了小说的情节内容,使小说紧凑,条理分明。 E.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塑造擦鞋嫂的形象,尤其善于捕捉 她的神 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2)贫困生的发言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小说中的擦鞋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这篇小说题为“擦鞋嫂”,但也有人认为命名为“认识”更好,你认为呢?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子恺漫画 从日本回来,在潜心译述介绍西洋文艺理论的同时,“子恺漫画”也诞 生了。 读的书多了,看的画多了,觉得以前在浙一师时所确信的“师自然”的 忠实写生画法,其实与幼年时所热衷的“印”《芥子园画谱》,相去不过五十步。 都是“依样画葫芦”。“葫芦不愿再画下去,非葫芦的画不出来”,于是只好“读 读书,看看别人的画罢休了”。“我想看看书再画,但越看书越不会再画了。 其实正是在这苦闷时期,一种新的画风已不期然而然地在他的思绪中孕育着了。 有一次,春晖中学开校务会议的时候,丰子恺对会议的内容茫无头绪, 却独自观看“那垂头拱手而伏在议席上的各同事的倦怠的姿态”。回家后用毛笔 把这校务会议的印象画了出来,又恐被学生看见了不好,便把画贴在门背后独自 欣赏。这幅画引起了他的兴味,从此之后,丰子恺不断地把他平时所萦心的琐事 细故一一乘兴描出。 起初作的大批小画,都是由于受到当前景象的感触,觉得有如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非立即画下不可。一旦画出之后,便“得到和产母产子后所感到的同 样的欢喜”。“有时把平日所信口低吟的古诗句词也试译出来”,“译作小画, 粘在座右,随时欣赏”,并在画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的英文缩写TK。画这些小画 时,根本没有想到要去发表。有一次被夏丐尊发现了,连声赞赏说:“好!再画! 再画!”丰子恺受到鼓舞,“心中私下欢喜,以后描的时候就觉得更大胆了”。 是朱自清第一个把丰子恺的画稿拿去发表的。那时,白马湖畔的朱自清 与远在北京的俞平伯合办了一个不定期的文艺刊物,丰子恺不仅为这刊物设计封 面,还在《我们的七月》上首次公开发表了一幅画,画题是“人散后,一钩新月 天如水”。被郑振铎发现,他对这幅画及其作者感到莫大的兴趣。朱自清到白马 湖去,郑振铎便向他打听丰子恺的消息。1925年,丰子恺到上海创办立达学园, 这时《文学周报》恰好要用插图,郑振铎便通过胡愈之向丰子恺索画,陆续发表 在《文学周报》上,他给这些画冠以“漫画”的题头。从此中国始有“漫画”这 名称了。后来郑振铎要求为丰子恺出一个集子,便在一个星期日和叶圣陶、胡愈 之一同到江湾立达学园去看他的画。他回到上海后,与叶圣陶、沈雁冰共同挑选, 把绝大部分都选进了集子,于1925年12月以文举周报社的名义结集出版。这册 最初出版的画集得到朋友们的热情支持,为之作序写跋的有郑振铎、夏丐尊、来 自清、俞平伯等人。夏丐尊在序中赞叹说:“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 力。”朱自清说:“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一一带核儿的小诗。”俞
(4)这篇小说题为“擦鞋嫂”,但也有人认为命名为“认识”更好,你认为呢?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子恺漫画 从日本回来,在潜心译述介绍西洋文艺理论的同时,“子恺漫画”也诞 生了。 读的书多了,看的画多了,觉得以前在浙一师时所确信的“师自然”的 忠实写生画法,其实与幼年时所热衷的“印”《芥子园画谱》,相去不过五十步。 都是“依样画葫芦”。“葫芦不愿再画下去,非葫芦的画不出来”,于是只好“读 读书,看看别人的画罢休了”。“我想看看书再画,但越看书越不会再画了。” 其实正是在这苦闷时期,一种新的画风已不期然而然地在他的思绪中孕育着了。 有一次,春晖中学开校务会议的时候,丰子恺对会议的内容茫无头绪, 却独自观看“那垂头拱手而伏在议席上的各同事的倦怠的姿态”。回家后用毛笔 把这校务会议的印象画了出来,又恐被学生看见了不好,便把画贴在门背后独自 欣赏。这幅画引起了他的兴味,从此之后,丰子恺不断地把他平时所萦心的琐事 细故一一乘兴描出。 起初作的大批小画,都是由于受到当前景象的感触,觉得有如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非立即画下不可。一旦画出之后,便“得到和产母产子后所感到的同 样的欢喜”。“有时把平日所信口低吟的古诗句词也试译出来”,“译作小画, 粘在座右,随时欣赏”,并在画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的英文缩写 TK。画这些小画 时,根本没有想到要去发表。有一次被夏丐尊发现了,连声赞赏说:“好!再画! 再画!”丰子恺受到鼓舞,“心中私下欢喜,以后描的时候就觉得更大胆了”。 是朱自清第一个把丰子恺的画稿拿去发表的。那时,白马湖畔的朱自清 与远在北京的俞平伯合办了一个不定期的文艺刊物,丰子恺不仅为这刊物设计封 面,还在《我们的七月》上首次公开发表了一幅画,画题是“人散后,一钩新月 天如水”。被郑振铎发现,他对这幅画及其作者感到莫大的兴趣。朱自清到白马 湖去,郑振铎便向他打听丰子恺的消息。1925 年,丰子恺到上海创办立达学园, 这时《文学周报》恰好要用插图,郑振铎便通过胡愈之向丰子恺索画,陆续发表 在《文学周报》上,他给这些画冠以“漫画”的题头。从此中国始有“漫画”这 名称了。后来郑振铎要求为丰子恺出一个集子,便在一个星期日和叶圣陶、胡愈 之一同到江湾立达学园去看他的画。他回到上海后,与叶圣陶、沈雁冰共同挑选, 把绝大部分都选进了集子,于 1925 年 12 月以文举周报社的名义结集出版。这册 最初出版的画集得到朋友们的热情支持,为之作序写跋的有郑振铎、夏丐尊、来 自清、俞平伯等人。夏丐尊在序中赞叹说:“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 力。”朱自清说:“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俞
平伯在跋中说:“您是学西洋画的,然而画格旁通于诗。所谓‘漫画’,在中国 实是一创格;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法的活泼憨恣。 1926年,《子恺漫画》又以开明书店的版本继续出版,并且多次再版。 关于“漫画”这个名称,丰子恺后来这样说:“国人皆以为漫画在中国 由吾创始。实则陈师曾在《太平洋报》所载毛笔略画,实为中国漫画之始。” 陈师曾的画究竟是不是中国漫画之始,这有待于学术界研究讨论,但丰 子恺的画确实是受了中国画家陈师曾的启发,再加上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画风的影 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西洋画派中,丰子恺最喜爱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尤其是 《初步》一画,给丰子恺的创作以直接的影响。 然而丰子恺认为自己的画“不是正式的绘画,只是绘画之一种。至于这 种画价值如何,那我自己实在想不出答语。我仿佛具有一种癖瘾,情不自禁地要 作这种画”。 朱光潜认为,这位漫画家善于“从纷纭世态中挑出人所熟知而却不注意 的一鳞一爪”来加以点染。又认为“他的画品就是他的人品的表现。子恺从顶到 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数量既多,发表的范围又广。由于画材来自现实生活, 而且主要来自平凡的劳动大众的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读者遍及工、农、商、学 兵各界。又因为他一生慷慨待人,对于来信来访的读者,不拘职业、身份,有求 必应,因此散存在人民中间的画不计其 数 (选自《丰子恺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随着视野的开阔,见识的增多,丰子恺不愿再沿用“师自然”的忠实写生画 法,可 是新的画法又一时找不到,所以内心非常苦闷。 B.丰子恺在春晖中学任教时,喜欢把自己平日所萦心的琐事细故乘兴描出,并 置于身 旁,随时欣赏,感到非常欢喜 C.文中引用朱光潜的话,一方面说明丰子恺作漫画的艺术手法,另一方面称赞 丰子恺 艺术家的品质,从他的人品可以看出他的画品 D.丰子恺为人慷慨大方,而且漫画多表现平凡大众的现实生活,所以他的漫画 虽然缺 乏浪漫主义热情,但还是得到了各界民众的广泛喜爱。 E.文章叙述了“子恺漫画”由酝酿到诞生到大放异彩的过程,展现了丰子恺执 着于绘 画艺术的情怀和成名之后仍然保持淳朴谦逊的品格 (2)“子恺漫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
平伯在跋中说:“您是学西洋画的,然而画格旁通于诗。所谓‘漫画’,在中国 实是一创格;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不失西洋画法的活泼憨恣。” 1926 年,《子恺漫画》又以开明书店的版本继续出版,并且多次再版。 关于“漫画”这个名称,丰子恺后来这样说:“国人皆以为漫画在中国 由吾创始。实则陈师曾在《太平洋报》所载毛笔略画,实为中国漫画之始。” 陈师曾的画究竟是不是中国漫画之始,这有待于学术界研究讨论,但丰 子恺的画确实是受了中国画家陈师曾的启发,再加上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画风的影 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西洋画派中,丰子恺最喜爱 19 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尤其是 《初步》一画,给丰子恺的创作以直接的影响。 然而丰子恺认为自己的画“不是正式的绘画,只是绘画之一种。至于这 种画价值如何,那我自己实在想不出答语。我仿佛具有一种癖瘾,情不自禁地要 作这种画”。 朱光潜认为,这位漫画家善于“从纷纭世态中挑出人所熟知而却不注意 的一鳞一爪”来加以点染。又认为“他的画品就是他的人品的表现。子恺从顶到 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丰子恺的漫画创作数量既多,发表的范围又广。由于画材来自现实生活, 而且主要来自平凡的劳动大众的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读者遍及工、农、商、学、 兵各界。又因为他一生慷慨待人,对于来信来访的读者,不拘职业、身份,有求 必应,因此散存在人民中间的画不计其 数。 (选自《丰子恺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随着视野的开阔,见识的增多,丰子恺不愿再沿用“师自然”的忠实写生画 法,可 是新的画法又一时找不到,所以内心非常苦闷。 B.丰子恺在春晖中学任教时,喜欢把自己平日所萦心的琐事细故乘兴描出,并 置于身 旁,随时欣赏,感到非常欢喜。 C.文中引用朱光潜的话,一方面说明丰子恺作漫画的艺术手法,另一方面称赞 丰子恺 艺术家的品质,从他的人品可以看出他的画品。 D.丰子恺为人慷慨大方,而且漫画多表现平凡大众的现实生活,所以他的漫画 虽然缺 乏浪漫主义热情,但还是得到了各界民众的广泛喜爱。 E.文章叙述了“子恺漫画”由酝酿到诞生到大放异彩的过程,展现了丰子恺执 着于绘 画艺术的情怀和成名之后仍然保持淳朴谦逊的品格。 (2)“子恺漫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丰子恺画漫画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有人说,中国有漫画,丰子恺功劳居首。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 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于酒驾危害成本的警方告示出现在江苏省宿迁市城乡各建筑工地的宣传板 报上 其别出心裁的“计算”方式引来不少建筑工人的围观。 B.一些商家煞费苦心先以模糊的广告词来请君入瓮,然后再用若干霸王条款限 制消费 者,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C.为了慈善足球赛,罗纳尔多在环球电视台的节目中公开表示自己减肥的决心。 他的 减肥行动多少带着几分将自己逼上梁山的味道 D.上海大学不分专业的招生政策,其实是邯郸学步,恐怕不但达不到外国不分 专业招 生模式的效果,反而会产生严重后果。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10年来,湖南安仁县37岁的农民工王贱华把打工创业赚来的近 1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和五保老人及农村公益事业,被人们称为热心“慈善打工 仔 B.从美国大选历史看,外交议题的重要性向来排在经济议题之后,算是竞选人 的“第 二战场”,但“9·11”事件后,竞选人的外交政策日益受到选民重视。 C.黎巴嫩总统苏莱曼在爆炸发生后发表声明,呼吁黎巴嫩人以国家最髙利益和 人民的 安全为重,坚决制止黎巴嫩人成为外部势力争斗的牺牲品的图谋。 D.领导干部被称为“老板”,不仅仅是称谓不适当、不严肃,而且反映了有的 单位政治 生活中“一言堂”色彩浓厚,“家长制”作风严重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3)丰子恺画漫画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有人说,中国有漫画,丰子恺功劳居首。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 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关于酒驾危害成本的警方告示出现在江苏省宿迁市城乡各建筑工地的宣传板 报上, 其别出心裁的“计算”方式引来不少建筑工人的围观。 B.一些商家煞费苦心先以模糊的广告词来请君入瓮,然后再用若干霸王条款限 制消费 者,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C.为了慈善足球赛,罗纳尔多在环球电视台的节目中公开表示自己减肥的决心。 他的 减肥行动多少带着几分将自己逼上梁山的味道。 D.上海大学不分专业的招生政策,其实是邯郸学步,恐怕不但达不到外国不分 专业招 生模式的效果,反而会产生严重后果。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近 10 年来,湖南安仁县 37 岁的农民工王贱华把打工创业赚来的近 100 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和五保老人及农村公益事业,被人们称为热心“慈善打工 仔”。 B.从美国大选历史看,外交议题的重要性向来排在经济议题之后,算是竞选人 的“第 二战场”,但“9·11”事件后,竞选人的外交政策日益受到选民重视。 C.黎巴嫩总统苏莱曼在爆炸发生后发表声明,呼吁黎巴嫩人以国家最高利益和 人民的 安全为重,坚决制止黎巴嫩人成为外部势力争斗的牺牲品的图谋。 D.领导干部被称为“老板”,不仅仅是称谓不适当、不严肃,而且反映了有的 单位政治 生活中“一言堂”色彩浓厚,“家长制”作风严重。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国的雕塑艺术主要是佛像,罗汉尤为杰出的代表。 。这是一宗非常重要的文 化遗产。 ①只觉得他们是一些人,至少比较接近人 ②当然,他们也是会引起善男善女顶礼皈依的虔敬感的 ③他们是介乎佛、菩萨和人之间的那么一种理想的化身 ④罗汉表现了较多的生活气息,较多的人性 ⑤我们看彩塑罗汉,不大感觉他们是上座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 ⑥不像三世佛那样超越了人性,只有佛性 A.③⑥④⑤①② B.③①②⑤⑥④C.④⑥⑤①③② D.④③⑥⑤①② 16.把下面的一组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为“贫困村互助资金”下定义,可以适 当增减一些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贫困村互助资金是一种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 展资金。 ②贫困村互助资金在贫困村设立 ③贫困村互助资金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 ④贫困村互助资金以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 ⑤贫困村互助资金以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缴纳的互助金为依托 答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大海不拒绝流水,所以成就了它的浩瀚;森林不拒绝树木,所 以成就了它的茂密;春天不拒绝花朵,所以成就了它的灿烂。 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鸡:“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于是问母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
中国的雕塑艺术主要是佛像,罗汉尤为杰出的代表。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宗非常重要的文 化遗产。 ①只觉得他们是一些人,至少比较接近人 ②当然,他们也是会引起善男善女顶礼皈依的虔敬感的 ③他们是介乎佛、菩萨和人之间的那么一种理想的化身 ④罗汉表现了较多的生活气息,较多的人性 ⑤我们看彩塑罗汉,不大感觉他们是上座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 ⑥不像三世佛那样超越了人性,只有佛性 A.③⑥④⑤①②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⑥⑤①③② D.④③⑥⑤①② 16.把下面的一组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为“贫困村互助资金”下定义,可以适 当增减一些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 分) ①贫困村互助资金是一种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 展资金。 ②贫困村互助资金在贫困村设立。 ③贫困村互助资金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 ④贫困村互助资金以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 ⑤贫困村互助资金以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缴纳的互助金为依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 分) 大海不拒绝流水,所以成就了它的浩瀚;森林不拒绝树木,所 以成就了它的茂密;春天不拒绝花朵,所以成就了它的灿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小鸡看见一只苍鹰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问母 鸡:“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为什么不能像鹰那样高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