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 文精神的体现,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它给 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宗教的认同感。这种 认同感是文化亲和力、国家凝聚力、民族生命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 比悠久的历史、光彩夺目的创造、绚丽多姿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与伦比 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的服饰可溯源到旧石器时代的用树叶、兽皮遮体,“上古穴居而野处, 衣毛而冒皮”。后世的人们用丝麻的织品来替代兽皮,将丝麻织品染成五色,制 成服饰,这便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 故上表玄,下裳黄”。上衣下裳样式的确立,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体现 了中华民族将宇宙天地、乾坤阴阳等形而上的道理寓于形而下的服饰之中的“天 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的服饰从一开始,便被视为一种文化 现象和民族精神的表征。 殷周以后,服饰“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五色的不同颜色服饰表示不同等级, 衣服上不同的纹饰亦体现不同等级,把服饰当作礼仪的内容之一。服饰作为社会 政治典章制度、等级名分、贵贱之别的表征,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人际 关系的功能,所以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汉以后,历代冕服制度都有所改革,到 隋唐而历宋元明清,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灿烂美观,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又 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占鳌头,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无 限的魅力,为人们所赞扬敬服。隋唐服饰沿袭汉魏,有所改革,但无论男士都分 礼服与便服两种。隋文帝扬坚制定《衣服令》,规定皇帝服饰有衮冕、通天冠、 白纱帽等,后又有所増加,皇太子、百官的服饰也各有规定。唐初髙祖李渊制定 《衣服令》,对皇帝、皇太子、皇后、妃嫔等都做了规定;官员的常服服色基本 按品级分为紫绯、绿、青等。宋代的服饰崇尚素雅,天子、后妃、诸臣、士庶之 服都有一定之规。历代士大夫、思想家对服饰非常重视,他们或参与制定,或进 行改革,作为其制礼工作的一部分。假如不按规定穿着,便被视为是逾僭和非礼 的行为。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民袭人文精神的体现,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 发展,它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的各民 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 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其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 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显著特点。尽管这些特点中,有的 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但都是创造新的服饰 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闪光的方方面,在当下古今中西服饰文化 的融突和舍中可转生为既体现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又能体现现代中国人精神面 貌和审美观念的新国服。 摘编自张立文《国服与民族人文精神》 【注】①文:色彩交错。②章:花纹
安徽省六安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 文精神的体现,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它给 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宗教的认同感。这种 认同感是文化亲和力、国家凝聚力、民族生命力的源泉。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 比悠久的历史、光彩夺目的创造、绚丽多姿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与伦比, 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的服饰可溯源到旧石器时代的用树叶、兽皮遮体,“上古穴居而野处, 衣毛而冒皮”。后世的人们用丝麻的织品来替代兽皮,将丝麻织品染成五色,制 成服饰,这便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 故上表玄,下裳黄”。上衣下裳样式的确立,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体现 了中华民族将宇宙天地、乾坤阴阳等形而上的道理寓于形而下的服饰之中的“天 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的服饰从一开始,便被视为一种文化 现象和民族精神的表征。 殷周以后,服饰“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五色的不同颜色服饰表示不同等级, 衣服上不同的纹饰亦体现不同等级,把服饰当作礼仪的内容之一。服饰作为社会 政治典章制度、等级名分、贵贱之别的表征,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人际 关系的功能,所以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汉以后,历代冕服制度都有所改革,到 隋唐而历宋元明清,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灿烂美观,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又 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占鳌头,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无 限的魅力,为人们所赞扬敬服。隋唐服饰沿袭汉魏,有所改革,但无论男士都分 礼服与便服两种。隋文帝扬坚制定《衣服令》,规定皇帝服饰有衮冕、通天冠、 白纱帽等,后又有所增加,皇太子、百官的服饰也各有规定。唐初高祖李渊制定 《衣服令》,对皇帝、皇太子、皇后、妃嫔等都做了规定;官员的常服服色基本 按品级分为紫绯、绿、青等。宋代的服饰崇尚素雅,天子、后妃、诸臣、士庶之 服都有一定之规。历代士大夫、思想家对服饰非常重视,他们或参与制定,或进 行改革,作为其制礼工作的一部分。假如不按规定穿着,便被视为是逾僭和非礼 的行为。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作为民袭人文精神的体现,随中华民族的诞生而诞生、发展而 发展,它经历了从简朴到复杂再到易简的过程,它广泛吸收了本土和外来的各民 族服饰的特点,在大化流行、融突互补中不断化生新的服饰,使中华民族的服饰 文化在世界服饰文化中呈现其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独特魅力,形成了唯变所适 性、等级制度性、多样并蓄性、民族人文性等显著特点。尽管这些特点中,有的 需要放弃,有的需要淡化,有的需要改革,有的需要继承,但都是创造新的服饰 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闪光的方方面,在当下古今中西服饰文化 的融突和舍中可转生为既体现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又能体现现代中国人精神面 貌和审美观念的新国服。 (摘编自张立文《国服与民族人文精神》) 【注】①文:色彩交错。②章:花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蕴涵着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 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 B.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技艺的提升,人们逐渐用丝麻等织品取代一些天 然物品,并将这些丝麻织品染色后缝制成衣服 C.上古时期,人们在野外的洞穴里居住,用树叶、兽皮等遮蔽身体、抵御寒气, 这些树叶、兽皮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衣着服饰 D.服饰是一种文化载体,它可以强化人们对国家、民族、文化以及宗教的认同 感,同时服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今的“衣服”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古人将上衣称为“衣”、下衣 称为“裳”,还根据“天玄而地黄”的理念来确定上衣和下裳的颜色。 B.殷周以后,传统服饰在体现实用价值的同时,还注重色彩的搭配,色彩绚丽、 纹饰精美的衣服表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 C.上衣下裳的服饰样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这些传统 服饰可以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特征。 D.尽管中华服饰文化意蕴深厚,特点鲜明,受到世人的普遍赞誉,但我们也应 该以理性的眼光,对民族服饰文化传统进行合理扬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周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服饰大都具有礼仪的功能,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社会价 值,这也是历代统治者重视制定服饰典章制度和相关法令的主要原因。 B.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隋唐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同 时对汉魏以来的服饰进行了改革,明确规定了礼服与便服的样式。 C.在珍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之间 的交流借鉴,这样中华服饰文化才能进一步繁荣发展 D.服饰是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 结合现实的需要形成符合现代中国人审美观念的新国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鞋匠菩子 沙克 寒风就像冰箱里拿出的快刀,往所有的缝隙里戳着,嗖嗖的冷。鞋匠菩子用老式 的三块瓦棉帽捂住头和脸,把小区大门外的鞋摊挪到墙角处。鞋匠的家什包括 台手摇修鞋机,一只带轱辘的铁柜子,两只小木凳,还有一把遮阳遮雨的可口可 乐大广告伞。 我把穿了六年多的一双磨砂牛皮鞋递给菩子。这双鞋已被他修补过几次,鞋跟磨 塌了他给打上鞋掌,鞋底和鞋帮间脱口了他手工用针线缝合。这次还是让他打鞋 掌。我右脚的鞋跟磨得厉害,每年都要给皮鞋打一次右掌,不然走路时脚底往外 侧歪。菩子用一只半椭圆形的黑色橡皮掌在鞋跟上试试,又换一个小些的试试, 都觉得不满意。他从铁柜子中拿出一个小木盒,翻了个底,找出一块与鞋底同质 顺色的马蹄形牛筋掌。不过太大了,形状与鞋跟的磨塌处不相干,于是他用剪刀 把它剪成半椭圆形,用锉子把鞋跟磨塌处的灰尘锉掉,表面稍稍锉毛,用黄胶涂 抹鞋跟与鞋掌,放到脚边风干一两分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蕴涵着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 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 B.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技艺的提升,人们逐渐用丝麻等织品取代一些天 然物品,并将这些丝麻织品染色后缝制成衣服。 C.上古时期,人们在野外的洞穴里居住,用树叶、兽皮等遮蔽身体、抵御寒气, 这些树叶、兽皮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衣着服饰。 D.服饰是一种文化载体,它可以强化人们对国家、民族、文化以及宗教的认同 感,同时服饰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当今的“衣服”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古人将上衣称为“衣”、下衣 称为“裳”,还根据“天玄而地黄”的理念来确定上衣和下裳的颜色。 B.殷周以后,传统服饰在体现实用价值的同时,还注重色彩的搭配,色彩绚丽、 纹饰精美的衣服表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 C.上衣下裳的服饰样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这些传统 服饰可以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特征。 D.尽管中华服饰文化意蕴深厚,特点鲜明,受到世人的普遍赞誉,但我们也应 该以理性的眼光,对民族服饰文化传统进行合理扬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周以后的中国古代的服饰大都具有礼仪的功能,体现出非常重要的社会价 值,这也是历代统治者重视制定服饰典章制度和相关法令的主要原因。 B.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隋唐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同 时对汉魏以来的服饰进行了改革,明确规定了礼服与便服的样式。 C.在珍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之间 的交流借鉴,这样中华服饰文化才能进一步繁荣发展。 D.服饰是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 结合现实的需要形成符合现代中国人审美观念的新国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鞋匠菩子 沙克 寒风就像冰箱里拿出的快刀,往所有的缝隙里戳着,嗖嗖的冷。鞋匠菩子用老式 的三块瓦棉帽捂住头和脸,把小区大门外的鞋摊挪到墙角处。鞋匠的家什包括一 台手摇修鞋机,一只带轱辘的铁柜子,两只小木凳,还有一把遮阳遮雨的可口可 乐大广告伞。 我把穿了六年多的一双磨砂牛皮鞋递给菩子。这双鞋已被他修补过几次,鞋跟磨 塌了他给打上鞋掌,鞋底和鞋帮间脱口了他手工用针线缝合。这次还是让他打鞋 掌。我右脚的鞋跟磨得厉害,每年都要给皮鞋打一次右掌,不然走路时脚底往外 侧歪。菩子用一只半椭圆形的黑色橡皮掌在鞋跟上试试,又换一个小些的试试, 都觉得不满意。他从铁柜子中拿出一个小木盒,翻了个底,找出一块与鞋底同质 顺色的马蹄形牛筋掌。不过太大了,形状与鞋跟的磨塌处不相干,于是他用剪刀 把它剪成半椭圆形,用锉子把鞋跟磨塌处的灰尘锉掉,表面稍稍锉毛,用黄胶涂 抹鞋跟与鞋掌,放到脚边风干一两分钟
一阵旋风像水流一样冲过来,被我从头包到腿的大棉衣挡着。菩子的身体似乎歪 了一下,鼻涕流到嘴唇上,他撩起蓝布围裙的一角擦掉鼻涕。“你凑合着打个掌 就行了,旧皮鞋值不着用功。”我有点替他着急。“那不行,靠手艺吃饭马虎不 得的。”一两分钟的空隙里,菩子看到左脚那只鞋子的侧面有一点点绽缝,拿到 修鞋机上哒哒哒地缝好, 然后,他把涂过胶的鞋掌和右鞋跟压在一起,接着,再把残剩的牛筋掌剪下一小 块,先用锉子把两面使劲锉毛,锉下来的粉末落在他腿上铺着的帆布上,再用削 刀削成扁扁的楔状,两面涂上胶用嘴巴吹一吹,塞进鞋掌与鞋跟间合不拢的三角 缝中,再放在铁鞋托上用小钉锤给锤实了。在楔状小块塞进去之前,他已经把帆 布上的粉末撮起来撒进三角缝中,这样鞋掌、楔状小块和鞋跟间就粘得严密实在 了 贴着鞋跟侧面的弧度,他用削刀把鞋掌和楔状小块削平。“好了。”他把鞋子递 给我查看。 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不用了,拿走吧。”我说,“那不行,你得收钱。” 他说,“给两块钱吧。”我说,“给你五块。”他摆摆手说,“打个小鞋掌就两 块,对哪个都一样。” 这是午饭后,没什么人拿鞋子来修,菩子修补着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堆鞋子。我没 什么事,穿那么多衣服不怕冷,和菩子聊天也不影响他做事。 “我爸爸有一双在部队时发的军皮鞋,从1948年穿到1977年,我接着穿就是穿 不坏。现在的皮鞋连布鞋都不如,像草鞋,几个月就穿坏了,穿年把就得换新的。” 我起了话头。 过去的军皮鞋是厚牛皮做的,是头层皮,鞋头还衬着钢板,能不结实么。现在 的牛皮鞋,是用剥离过几层的牛皮做的,有的薄得像牛皮纸,黏衬上别的仿皮材 料,看起来厚实一点,其实吃不住穿的。”菩子答着话。 “再薄的真皮鞋,也不至于穿半载一年就坏了啊。” “现在的做工哪能和过去比,糊弄出鞋样子,表面好看就行。好多皮鞋说是真皮 鞋,其实是合成革的材料……” 菩子扶着鞋摊柜站起来,伸展一下腰身。他只有一米四几,被小儿麻痹症致残的 腿根本伸不直。他摸着裤腰上的牛皮带说:“你看过去的东西,是没剥层的牛皮 做的,用两代人都断不了。我父亲十八岁时开始用的,用到他死,我又用了三十 多年。”他的牛皮带表面像蜘蛛网似的,跟他皴裂的手掌一模一样,连颜色都 样,灰不拉几中带点黄 “哎,菩子,假如皮鞋都像过去那么牢固,皮鞋厂和皮鞋店就完蛋了,产量销量 要减少几倍。 “呵呵,那我做鞋匠的也完蛋了,养不活老婆儿子了。” 菩子的老婆是个身强力壮的哑巴。他的儿子在职业技术学院读建筑工程专业,是 个能说会道的大块头,还在学校的业余拳击队里当队长。菩子特别为儿子骄傲: “我们家原来有五口人,四个是残疾人,父母死了儿子长大了,我也老了,五十 九岁了。以后我们家再有五口人时,健康人就占多数啦。” 每天进出小区的门时,我都要从菩子的鞋摊旁经过。菩子一天不落地上班下班: 早八晚六。他的身边常常坐着蹲着站着一些人,等他修补鞋子,或者修补衣包拉 链什么的
一阵旋风像水流一样冲过来,被我从头包到腿的大棉衣挡着。菩子的身体似乎歪 了一下,鼻涕流到嘴唇上,他撩起蓝布围裙的一角擦掉鼻涕。“你凑合着打个掌 就行了,旧皮鞋值不着用功。”我有点替他着急。“那不行,靠手艺吃饭马虎不 得的。”一两分钟的空隙里,菩子看到左脚那只鞋子的侧面有一点点绽缝,拿到 修鞋机上哒哒哒地缝好。 然后,他把涂过胶的鞋掌和右鞋跟压在一起,接着,再把残剩的牛筋掌剪下一小 块,先用锉子把两面使劲锉毛,锉下来的粉末落在他腿上铺着的帆布上,再用削 刀削成扁扁的楔状,两面涂上胶用嘴巴吹一吹,塞进鞋掌与鞋跟间合不拢的三角 缝中,再放在铁鞋托上用小钉锤给锤实了。在楔状小块塞进去之前,他已经把帆 布上的粉末撮起来撒进三角缝中,这样鞋掌、楔状小块和鞋跟间就粘得严密实在 了。 贴着鞋跟侧面的弧度,他用削刀把鞋掌和楔状小块削平。“好了。”他把鞋子递 给我查看。 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不用了,拿走吧。”我说,“那不行,你得收钱。” 他说,“给两块钱吧。”我说,“给你五块。”他摆摆手说,“打个小鞋掌就两 块,对哪个都一样。” 这是午饭后,没什么人拿鞋子来修,菩子修补着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堆鞋子。我没 什么事,穿那么多衣服不怕冷,和菩子聊天也不影响他做事。 “我爸爸有一双在部队时发的军皮鞋,从 1948 年穿到 1977 年,我接着穿就是穿 不坏。现在的皮鞋连布鞋都不如,像草鞋,几个月就穿坏了,穿年把就得换新的。” 我起了话头。 “过去的军皮鞋是厚牛皮做的,是头层皮,鞋头还衬着钢板,能不结实么。现在 的牛皮鞋,是用剥离过几层的牛皮做的,有的薄得像牛皮纸,黏衬上别的仿皮材 料,看起来厚实一点,其实吃不住穿的。”菩子答着话。 “再薄的真皮鞋,也不至于穿半载一年就坏了啊。” “现在的做工哪能和过去比,糊弄出鞋样子,表面好看就行。好多皮鞋说是真皮 鞋,其实是合成革的材料……” 菩子扶着鞋摊柜站起来,伸展一下腰身。他只有一米四几,被小儿麻痹症致残的 腿根本伸不直。他摸着裤腰上的牛皮带说:“你看过去的东西,是没剥层的牛皮 做的,用两代人都断不了。我父亲十八岁时开始用的,用到他死,我又用了三十 多年。”他的牛皮带表面像蜘蛛网似的,跟他皴裂的手掌一模一样,连颜色都一 样,灰不拉几中带点黄。 “哎,菩子,假如皮鞋都像过去那么牢固,皮鞋厂和皮鞋店就完蛋了,产量销量 要减少几倍。” “呵呵,那我做鞋匠的也完蛋了,养不活老婆儿子了。” 菩子的老婆是个身强力壮的哑巴。他的儿子在职业技术学院读建筑工程专业,是 个能说会道的大块头,还在学校的业余拳击队里当队长。菩子特别为儿子骄傲: “我们家原来有五口人,四个是残疾人,父母死了儿子长大了,我也老了,五十 九岁了。以后我们家再有五口人时,健康人就占多数啦。” 每天进出小区的门时,我都要从菩子的鞋摊旁经过。菩子一天不落地上班下班, 早八晚六。他的身边常常坐着蹲着站着一些人,等他修补鞋子,或者修补衣包拉 链什么的
我拿起装着磨砂牛皮鞋的塑料袋起身离开。走到小区门口时,想起什么,就又走 了回来。菩子坐在那里,埋头摇着修鞋机补鞋子,矮小的身子被鞋摊柜遮得没了 影子。多少年来,他一直被鞋摊柜挡在后面。 “菩子,你坐得偏一些,别让鞋摊柜挡住你的人。” 菩子乐意接受我的意见。我帮他把鞋摊柜往大广告伞的旁边移了几十厘米,对着 马路现出菩子的身体 (选自2015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了残疾人鞋匠菩子用诚意和认真得到了修鞋 客的认可和赞美,这是呼吁社会大众不要歧视残疾人。。 B.菩子的老婆是个哑巴,她身强力壮,耕种几亩田地,家里粮食和农副产品自 给自足,家务活儿都是她一个人揽着,不让菩子操心 C.“鞋匠菩子”是小说主人公,他身高只有一米四几,是患小儿麻痹症致残的 人,他靠修补鞋为生,以诚信经营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D.作者用“试”“换”“翻”“找”“剪”“锉”“涂抹”等动词,准确地描 写鞋匠补鞋的过程,表现了其高超的技术。 5.开头第一段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6.鞋匠菩子这个人物身上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白鹿原上寻找陈忠实 “世间已无陈忠实,天地白鹿魂永存。”白鹿原不仅是陈忠实代表作《白鹿原》 的名字,也是确有其实的地名。1942年,陈忠实就出生在这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文化寻根”的热潮。关中处于陕西的中心, 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近代的兴衰起落,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与探究。他在西 安周边的几个县查阅县志、文史资料,与乡人聊天,查访民间奇闻野史 关中民俗,亡者入殓,头下要有垫头物。陈忠实最担心的就是他写不出一部作品 来当“枕头”。那些年,陈忠实一直待在白鹿原上的老家。妻子在西安照顾一家 老小,他一人在村里,吃饭只能靠从城里背馍。西安陈忠实文学馆的工作人员权 伦告诉《环球人物》记者:“陈忠实这一生,年少时是为读书,把馍馍从乡下往 城里背;中年时,为写作,又把馍馍从城里往乡下背 1988年4月1日,陈忠实在草稿本上写下《白鹿原》的第一行字。他的整个心 理状态已进入“我的父辈、爷爷辈、老爷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 云之中了”。写作的那四年,陈忠实身在老家的白鹿原,心在笔下的白鹿原,穿 行于清末、革命、抗日、内战的不同时期。故事写到1949年,书中的白鹿原解 放了,陈忠实自己也解放了。 《白鹿原》快写完时,妻子来给他送蒸馍和擀好的面条,送妻子出小院时,他告 诉妻子这些面和馍吃完,就写完了。妻子突然停住脚问:“要是发不了咋办?” 他毫不迟疑地说:“我就去养鸡。” 手稿交给出版社的同时,陈忠实也复印了一份送给陕西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10 多天都没消息,陈忠实内心忐忑地进城。李星正买菜回来,见了陈忠实啥也不说 就说到屋里谈,陈忠实被吓着了,从一楼到五楼,一进书房,李星猛然回身,像
我拿起装着磨砂牛皮鞋的塑料袋起身离开。走到小区门口时,想起什么,就又走 了回来。菩子坐在那里,埋头摇着修鞋机补鞋子,矮小的身子被鞋摊柜遮得没了 影子。多少年来,他一直被鞋摊柜挡在后面。 “菩子,你坐得偏一些,别让鞋摊柜挡住你的人。” 菩子乐意接受我的意见。我帮他把鞋摊柜往大广告伞的旁边移了几十厘米,对着 马路现出菩子的身体。 (选自 2015 年 12 月 14 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了残疾人鞋匠菩子用诚意和认真得到了修鞋 客的认可和赞美,这是呼吁社会大众不要歧视残疾人。。 B.菩子的老婆是个哑巴,她身强力壮,耕种几亩田地,家里粮食和农副产品自 给自足,家务活儿都是她一个人揽着,不让菩子操心。 C.“鞋匠菩子”是小说主人公,他身高只有一米四几,是患小儿麻痹症致残的 人,他靠修补鞋为生,以诚信经营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D.作者用“试”“换”“翻”“找”“剪”“锉”“涂抹”等动词,准确地描 写鞋匠补鞋的过程,表现了其高超的技术。 5.开头第一段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6.鞋匠菩子这个人物身上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白鹿原上寻找陈忠实 “世间已无陈忠实,天地白鹿魂永存。”白鹿原不仅是陈忠实代表作《白鹿原》 的名字,也是确有其实的地名。1942 年,陈忠实就出生在这里。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文化寻根”的热潮。关中处于陕西的中心, 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近代的兴衰起落,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与探究。他在西 安周边的几个县查阅县志、文史资料,与乡人聊天,查访民间奇闻野史。 关中民俗,亡者入殓,头下要有垫头物。陈忠实最担心的就是他写不出一部作品 来当“枕头”。那些年,陈忠实一直待在白鹿原上的老家。妻子在西安照顾一家 老小,他一人在村里,吃饭只能靠从城里背馍。西安陈忠实文学馆的工作人员权 伦告诉《环球人物》记者:“陈忠实这一生,年少时是为读书,把馍馍从乡下往 城里背;中年时,为写作,又把馍馍从城里往乡下背。” 1988 年 4 月 1 日,陈忠实在草稿本上写下《白鹿原》的第一行字。他的整个心 理状态已进入“我的父辈、爷爷辈、老爷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 云之中了”。写作的那四年,陈忠实身在老家的白鹿原,心在笔下的白鹿原,穿 行于清末、革命、抗日、内战的不同时期。故事写到 1949 年,书中的白鹿原解 放了,陈忠实自己也解放了。 《白鹿原》快写完时,妻子来给他送蒸馍和擀好的面条,送妻子出小院时,他告 诉妻子这些面和馍吃完,就写完了。妻子突然停住脚问:“要是发不了咋办?” 他毫不迟疑地说:“我就去养鸡。” 手稿交给出版社的同时,陈忠实也复印了一份送给陕西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10 多天都没消息,陈忠实内心忐忑地进城。李星正买菜回来,见了陈忠实啥也不说, 就说到屋里谈,陈忠实被吓着了,从一楼到五楼,一进书房,李星猛然回身,像
吼秦腔般说道:“咋叫咱把事弄成了!”当时李星还有三个预言:你不用找评论 家,评论家会来找你;十年之内,没有人能超过你;《白鹿原》能得茅盾文学奖。 这三个预言一一应验 在《陈忠实传》作者、白鹿书院副院长邢小利看来,《白鹿原》自问世以来能历 经二十四年不衰,缘于故事里的“仁”“义”二字。千古文人侠客梦,“他所描 写的这个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就有‘仁义村’之称。那些仁义古风,是陈 忠实这类耕读之家走出来的人的理想,也是这方水土里千百年来最深厚积淀的美 德。这才是《白鹿原》的灵魂。”邢小利说。 1996年,陈忠实在清明时写了一首故乡诗:“忆昔悄然归故园,无意出世图清 闲。骊山北眺熄烽火,古原南倚灼血幡。魂系绿野跃白鹿,身浸滋水濯汘斑。从 来浮尘难化铁,十年无言还无言。”当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住在省城,但很 快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和龌龊,复归田园,乐于为乡党写对联、当执事先生。他 来自乡野,魂也在乡野。 白鹿书院是陈忠实晚年的一个心愿。2002年,他和几位学者讨论问题时,有人 提议可以在白鹿原上创建一个书院。2005年,白鹿书院成立,创办当天陈忠实 说:“白鹿最终回到了白鹿原上 八百里秦川上,有一种代代相传的老腔,既不是传统秦腔戏,也不同于现代摇滚, 古朴悲壮,粗犷豪放,白鹿原上的陈忠实,就是那一笔老腔。 (摘自《环球人物》2016年第13期,有删节)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陈忠实刚开始时担心自己写不出一部能当“枕头”的作品,但最终凭着文人 所特有的气性和个人才华完成了可以垫头作枕的《白鹿原》。 B.陈忠实少年读书时,从乡下背馍吃,而中年写《白鹿原》时,吃饭又是靠从 城里背馍,可见陈忠实家庭困难,经济拮据 C.文艺评论家李星有关《白鹿原》的一系列言行以及三个预言的应验,从侧面 衬托出该书的非凡价值和陈忠多出类拔萃的才华。 D.在白鹿原上成功创建白鹿书院,了却了陈忠实晚年的心愿,他当天的讲话反 映出一个文人对白鹿原的挚爱之情。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坛兴起了“文化寻根”热潮,这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 和探究,他决定也写一部寻根的著作。 B.白鹿原不仅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陈忠实的故乡,而《白鹿原》一书记载了 从清末到I949年白鹿原地区沉重历史烟云。 C.《白鹿原》快写完时,来送饭的妻子问写完的书稿发不了怎么办,陈忠实的 回答表明了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 D.文中引用陈忠实的诗句,从正面展现了陈忠实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突出 其“来自乡野,魂也在乡野”的恋乡情结。 E.就像八百里秦川上古朴悲壮、粗犷豪放的老腔,陈忠实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而这种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作品 9.陈忠实的《白鹿原》能成功问世且获得大奖,除了其文学才华与时代机遇外 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吼秦腔般说道:“咋叫咱把事弄成了!”当时李星还有三个预言:你不用找评论 家,评论家会来找你;十年之内,没有人能超过你;《白鹿原》能得茅盾文学奖。 这三个预言一一应验。 在《陈忠实传》作者、白鹿书院副院长邢小利看来,《白鹿原》自问世以来能历 经二十四年不衰,缘于故事里的“仁”“义”二字。千古文人侠客梦,“他所描 写的这个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就有‘仁义村’之称。那些仁义古风,是陈 忠实这类耕读之家走出来的人的理想,也是这方水土里千百年来最深厚积淀的美 德。这才是《白鹿原》的灵魂。”邢小利说。 1996 年,陈忠实在清明时写了一首故乡诗:“忆昔悄然归故园,无意出世图清 闲。骊山北眺熄烽火,古原南倚灼血幡。魂系绿野跃白鹿,身浸滋水濯汗斑。从 来浮尘难化铁,十年无言还无言。”当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住在省城,但很 快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和龌龊,复归田园,乐于为乡党写对联、当执事先生。他 来自乡野,魂也在乡野。 白鹿书院是陈忠实晚年的一个心愿。2002 年,他和几位学者讨论问题时,有人 提议可以在白鹿原上创建一个书院。2005 年,白鹿书院成立,创办当天陈忠实 说:“白鹿最终回到了白鹿原上。” 八百里秦川上,有一种代代相传的老腔,既不是传统秦腔戏,也不同于现代摇滚, 古朴悲壮,粗犷豪放,白鹿原上的陈忠实,就是那一笔老腔。 (摘自《环球人物》2016 年第 13 期,有删节)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陈忠实刚开始时担心自己写不出一部能当“枕头”的作品,但最终凭着文人 所特有的气性和个人才华完成了可以垫头作枕的《白鹿原》。 B.陈忠实少年读书时,从乡下背馍吃,而中年写《白鹿原》时,吃饭又是靠从 城里背馍,可见陈忠实家庭困难,经济拮据。 C.文艺评论家李星有关《白鹿原》的一系列言行以及三个预言的应验,从侧面 衬托出该书的非凡价值和陈忠多出类拔萃的才华。 D.在白鹿原上成功创建白鹿书院,了却了陈忠实晚年的心愿,他当天的讲话反 映出—个文人对白鹿原的挚爱之情。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20 世纪 80'年代中期文坛兴起了“文化寻根”热潮,这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 和探究,他决定也写一部寻根的著作。 B.白鹿原不仅是―本书的名字,也是陈忠实的故乡,而《白鹿原》一书记载了 从清末到 I949 年白鹿原地区沉重历史烟云。 C.《白鹿原》快写完时,来送饭的妻子问写完的书稿发不了怎么办,陈忠实的 回答表明了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 D.文中引用陈忠实的诗句,从正面展现了陈忠实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突出 其“来自乡野,魂也在乡野”的恋乡情结。 E.就像八百里秦川上古朴悲壮、粗犷豪放的老腔,陈忠实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而这种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作品。 9.陈忠实的《白鹿原》能成功问世且获得大奖,除了其文学才华与时代机遇外, 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 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遺捕骑迹获 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 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 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 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 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 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 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 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 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 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 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丕 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平”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 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冶乎?” 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 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 que gu):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 (cha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 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 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考察民情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祖祭天、科举考试、礼仪制定、迎接外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 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 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 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 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 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 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 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 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 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 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 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 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 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 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冶乎?” 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 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 (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 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 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考察民情。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祖祭天、科举考试、礼仪制定、迎接外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 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裴谞务实为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 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來,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 C.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 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D.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 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 处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5分)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夜宴左氏庄 杜甫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注】①此诗为杜甫漫游齐、赵时所写,时间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36年)之 后。②扁舟意:作者曾在二十到二十四岁时游吴越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既点明夜景,又紧承宴事,在林风、纤月的映衬下,悠扬的琴声油然升 起,意境超然。 B.颔联描绘奇幻夜景:暗水沿着花径流转,春星映带茅橡草堂。不仅雅致非常, 而且富有野趣。 C.颈联上句检书恬淡虚静,下句看剑引杯挥洒灵动,紧扣诗题,而宾主欢洽之 情透在字间。 D.尾联写席上杜甫听到有人咏唱吴地歌谣,顿时勾念起自己曾经泛舟游览吴越 的美好记忆。 E.全诗取象自然脱俗,叙事极切于情景,工于炼字,语句沉郁顿挫,堪称杜甫 早期诗作典范。 15.这首诗抒发了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两句,沉痛地写出了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 行为前后不一致的情形。 (2)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就不要在乎别是是不了解自己的心志。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 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第II卷表达题
A.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 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裴谞务实为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 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來,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 动。 C.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 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D.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 只会被—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 处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5 分)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夜宴左氏庄 杜甫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注】①此诗为杜甫漫游齐、赵时所写,时间在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36 年)之 后。②扁舟意:作者曾在二十到二十四岁时游吴越。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既点明夜景,又紧承宴事,在林风、纤月的映衬下,悠扬的琴声油然升 起,意境超然。 B.颔联描绘奇幻夜景:暗水沿着花径流转,春星映带茅橡草堂。不仅雅致非常, 而且富有野趣。 C.颈联上句检书恬淡虚静,下句看剑引杯挥洒灵动,紧扣诗题,而宾主欢洽之 情透在字间。 D.尾联写席上杜甫听到有人咏唱吴地歌谣,顿时勾念起自己曾经泛舟游览吴越 的美好记忆。 E.全诗取象自然脱俗,叙事极切于情景,工于炼字,语句沉郁顿挫,堪称杜甫 早期诗作典范。 15.这首诗抒发了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沉痛地写出了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 行为前后不一致的情形。 (2)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就不要在乎别是是不了解自己的心志。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 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第 II 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賦》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被告显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 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C.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 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D.张国立表示,“我们的创作者还要面对大量的金科玉律。很多现实的、反腐 的事件本身就是‘大片’,创作者却不能拍,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参加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由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 出的优秀选手组成的,是一支新老结合、充满希望的队伍 B.历代改革的督行者大都是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广泛社会认可度、丰富的治 政经验、渊博的学识和鲜明的个人意志于一体的“政治强人”。 C.针对春运期间长途行车路况复杂、驾驶员容易疲劳及拼车人相互不熟悉等情 况,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大家出行注意安全。 D.土耳其政府军对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进攻早有准备,从上月底就 开始向土伊边界一带集结部队,并部署了大量重型武器 1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分为 雅 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 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与《敕勒歌》并称为“乐 府双璧”。 C.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著作是《左 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D.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代表作 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传统书店陷入困境的当下,新型实体书店出现了。它们改变了传统书店肃静的 气氛和单一的卖书功能,变成了,在这里,人们能淘到各种文创产品,还可以 随时来杯咖啡。然而,这类书店虽暂时提高了经济效益,,改变了书店的本质, 同样难以为继。书店经营者需要明白,,书店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答:①②③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題。(5 分) 经常伏案工作的人,一定会得颈椎病。颈椎病往往不单是颈椎问題,还可能是身 体整体出了一些状况,只是表现出颈推病症而已。所以,要颈椎健康,就一定不 要伏案工作。只有颈椎健康了,才能活得更轻松,更健康。 (1)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并非一定会得颈椎病。 (2) (3)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句是(3 分)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陚》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被告显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 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C.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 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D.张国立表示,“我们的创作者还要面对大量的金科玉律。很多现实的、反腐 的事件本身就是‘大片’,创作者却不能拍,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3 分) A.参加 2018 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是由十六名集训队员中挑选 出的优秀选手组成的,是一支新老结合、充满希望的队伍。 B.历代改革的督行者大都是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广泛社会认可度、丰富的治 政经验、渊博的学识和鲜明的个人意志于一体的“政治强人”。 C.针对春运期间长途行车路况复杂、驾驶员容易疲劳及拼车人相互不熟悉等情 况,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大家出行注意安全。 D.土耳其政府军对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进攻早有准备,从上月底就 开始向土伊边界一带集结部队,并部署了大量重型武器。 1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 分为“风”、 “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 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与《敕勒歌》并称为“乐 府双璧”。 C.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著作是《左 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D.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代表作 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在传统书店陷入困境的当下,新型实体书店出现了。它们改变了传统书店肃静的 气氛和单一的卖书功能,变成了 ,在这里,人们能淘到各种文创产品,还可以 随时来杯咖啡。然而,这类书店虽暂时提高了经济效益, ,改变了书店的本质, 同样难以为继。书店经营者需要明白, ,书店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答:① ②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題。(5 分) 经常伏案工作的人,一定会得颈椎病。颈椎病往往不单是颈椎问題,还可能是身 体整体出了一些状况,只是表现出颈推病症而已。所以,要颈椎健康,就一定不 要伏案工作。只有颈椎健康了,才能活得更轻松,更健康。 (1)经常伏案工作的人并非一定会得颈椎病。 (2) (3)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强化”一词欠准确;“服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错。 1.B“色彩绚丽、纹饰精美的衣服表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错 3.B“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缺乏依据,“明确规定了 礼服与便服的样式”错。 4CA项,“这是在呼吁社会大众不要歧视残疾人”的表述错误,不符合文本内容, 小说表现的是菩子的心灵美好、手艺精湛。B项,“耕种几亩田地,家里粮食和 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家务活儿都是她一个人揽着,不让菩子操心”的表述于文无 据。D项,“表现了其髙超的技术”不准确,应是表现其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 5.交代了鞋匠菩子工作环境的艰苦,渲染天寒地冻的氛围:以寒风冷冽反衬鞋 匠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暗示鞋匠菩子家境贫寒;把寒风比喻成鞋匠的'劳动工 具刀子,形象生动,切合人物职业特征。(答对2点,即可得4分) 6.他心地善良,干活认真,注重质量,童叟无欺,修好鞋后不要“我”付钱, 而且认为修鞋不能马虎:他能吃苦,勤劳、敬业,“一天不落地上班下班,早八 晚六”;虽然家境贫寒,但谈起妻儿,他对前景充满希望,“以后我们家再有五 口人时,健康人就占多数啦。”(能联系文中情节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7.B“可见陈忠实家庭困难,经济拮据”于文无据,写《白鹿原》时,陈忠实吃 饭靠从城里背馍主要体现的是他写书时的专注与刻苦,“家庭困难,经济拮据” 的判断太过主观。 8.ACA项,触发陈忠实思索和探究的,主要是关中地区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及近代的兴衰起落。C项,从陈忠实的话“我就去养鸡”并不能看出陈忠实对 自己作品的自信 9.①远离喧嚣,潜心写作。陈忠实离开城市,远离喧嚣,一个人待在村里,不 畏煎熬,刻苦专心,致力于创作。②准备充分。从文史资料到奇闻野史,陈忠实 广泛搜集,长期积累,素材丰富,数年构思写稿。③题材独特,风格厚重。《白 鹿原》聚焦关中平原,浓缩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展现历史变化,具有令人震撼的 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全给5分。 如有其他探析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A句中“尚父”“上”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不恃权”是“明”的宾 语,不要断开;“以”连词,后面是目的,句子较长,从中间断开;“事”是 “侍奉”的意思,不要和“君”断开。 II.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12.D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 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说“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和原 文矛盾 13.(1)史思明从前担任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感激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听 说裴谞名声,派遣骑兵根据裴谞的行迹找到他,非常髙兴。 (2)裴谞痛恨执法官员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 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 【参考译文】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B“强化”一词欠准确;“服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原动力”错。 1.B “色彩绚丽、纹饰精美的衣服表明穿着者具有很高的身份地位”错。 3.B“在隋唐以前,传统服饰没有礼服与便服的区分”缺乏依据,“明确规定了 礼服与便服的样式”错。 4CA 项,“这是在呼吁社会大众不要歧视残疾人”的表述错误,不符合文本内容, 小说表现的是菩子的心灵美好、手艺精湛。B 项,“耕种几亩田地,家里粮食和 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家务活儿都是她一个人揽着,不让菩子操心”的表述于文无 据。D 项,“表现了其高超的技术”不准确,应是表现其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 5.交代了鞋匠菩子工作环境的艰苦,渲染天寒地冻的氛围;以寒风冷冽反衬鞋 匠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暗示鞋匠菩子家境贫寒;把寒风比喻成鞋匠的'劳动工 具刀子,形象生动,切合人物 职业特征。(答对 2 点,即可得 4 分) 6.他心地善良,干活认真,注重质量,童叟无欺,修好鞋后不要“我”付钱, 而且认为修鞋不能马虎:他能吃苦,勤劳、敬业,“一天不落地上班下班,早八 晚六”;虽然家境贫寒,但谈起妻儿,他对前景充满希望,“以后我们家再有五 口人时,健康人就占多数啦。”(能联 系文中情节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7.B“可见陈忠实家庭困难,经济拮据”于文无据,写《白鹿原》时,陈忠实吃 饭靠从城里背馍主要体现的是他写书时的专注与刻苦,“家庭困难,经济拮据” 的判断太过主观。 8.ACA 项,触发陈忠实思索和探究的,主要是关中地区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及近代的兴衰起落。C 项,从陈忠实的话“我就去养鸡”并不能看出陈忠实对 自己作品的自信。 9.①远离喧嚣,潜心写作。陈忠实离开城市,远离喧嚣,一个人待在村里,不 畏煎熬,刻苦专心,致力于创作。②准备充分。从文史资料到奇闻野史,陈忠实 广泛搜集,长期积累,素材丰富,数年构思写稿。③题材独特,风格厚重。《白 鹿原》聚焦关中平原,浓缩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展现历史变化,具有令人震撼的 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两点给 4 分,答全给 5 分。 如有其他探析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A 句中“尚父” “上”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不恃权”是“明”的宾 语,不要断开; “以”连词,后面是目的,句子较长,从中间断开;“事”是 “侍奉”的意思,不要和“君” 断开。 II.C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12.D 原文“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是说裴谞认为设置谏鼓、 谤木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纳正直的话,选项说“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和原 文矛盾。 13.(1)史思明从前担任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感激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听 说裴谞名声,派遣骑兵根据裴谞的行迹找到他,非常高兴。 (2)裴谞痛恨执法官员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旧怨随意判定刑罪 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 【参考译文】
裴谞,字士明,明经科及第,调任河南参军事。他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 多次升官做到京兆仓曹参军。适逢史思明叛乱,裴谞逃到山谷里躲藏。史思明曾 是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因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闻裴谞名声,于是 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之后,高兴得连呼“郎君”,授以伪职御史中丞。叛贼 在洛阳大肆残害唐室宗亲,裴谞暗中予以宽解拖延,使数百人赖以保全性命。他 曾向朝廷报告叛贼内部虚实,事情泄漏后,史思明愤恨得连声责骂,几乎要把他 杀死。安史叛乱平定后,官拜太子中允,又升为考功郎中,多次被唐肃宗设宴召 见 唐代宗避乱陕州,裴谞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行营,代宗感叹地说: “疾风知劲草,果然值得信赖。”官拜河东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大旱,裴谞 入朝议事,皇帝把他叫到便殿,问他制酒业全年的利润和收支情况,裴谞迟迟未 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谞说:“我正在想问题。”唐代宗问说:“想什么?” 裴谞答道:“我从河东到京师,行经的三百里之内,农民们愁苦忧叹,庄稼全部 未能种上。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 到却拿营利多少询问我。孟子说过:‘治理国家,讲仁义就可以了,干嘛还谈论 利字’。所以我没敢马上回答。”代宗说:“如果没有你这番话,我也听不到这 样的道理。”授官左司郎中,代宗多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由于元载的忌 恨,外调做虔州刺史,历任饶、卢、亳三州刺史,后调回做右金吾将军。 唐德宗刚刚登基,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满朝文武震恐顺服。当时,唐代宗的丧 事行将结束,而禁屠杀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却在家宰羊,裴谞将 此事向皇帝陈奏,唐德宗认为他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责问裴谞说:“尚 父郭子仪为江山社稷建立功勋,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庇护他?”裴谞笑道: “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处功高位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 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 仗势。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何乐而不为呢?” 当时特地在朝堂之上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审决民间狱讼,凡有争辩不服者 就来击登闻鼓。裴谞上奏说:“谏鼓、谤木的设置,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 纳正直的话。如今诡谲狡猾之徒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所争不过是一些细微小 事,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干什么?”德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各类案件又复 归于有关机构处理。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 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警戒。因为朋友受罚受到 牵连,被贬为阆州司马。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 尹、东都副留守。裴谞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河南尹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 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去世时,年七十五,追赠礼部尚书 14.DED项,“听到有人咏唱吴地歌谣”错,“吴咏”应是“诗成后听客以吴音 吟咏”;E项“语句沉郁顿挫”错,应是“清新明快”,因为本诗是杜甫早期 清丽诗篇代表作品之 15.(1)首联、颔联写夜之美景:林风初月,夜露静琴,暗水花径,春星草堂, 脱俗而奇幻,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2)颈联写夜宴欢愉场景,“看剑引杯” 体现了诗人胸有大志、抱负满怀的情感。(3)尾联写诗人听到宴会上有人以吴 音咏诗,顿时想起了自己泛舟吴越的美好经历,又体现了他热爱山水、归隐自然 的超脱心境。 16.(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不吾知其亦己兮,苟余情其信芳。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裴谞,字士明,明经科及第,调任河南参军事。他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 多次升官做到京兆仓曹参军。适逢史思明叛乱,裴谞逃到山谷里躲藏。史思明曾 是裴谞父亲裴宽的部将,因感念裴宽旧日的恩德,并且早就听闻裴谞名声,于是 派出骑兵追踪行迹,找到之后,高兴得连呼“郎君”,授以伪职御史中丞。叛贼 在洛阳大肆残害唐室宗亲,裴谞暗中予以宽解拖延,使数百人赖以保全性命。他 曾向朝廷报告叛贼内部虚实,事情泄漏后,史思明愤恨得连声责骂,几乎要把他 杀死。安史叛乱平定后,官拜太子中允,又升为考功郎中,多次被唐肃宗设宴召 见。 唐代宗避乱陕州,裴谞带上考功南曹的印鉴徒步奔赴皇帝行营,代宗感叹地说: “疾风知劲草,果然值得信赖。”官拜河东租庸、盐铁使。当时关中大旱,裴谞 入朝议事,皇帝把他叫到便殿,问他制酒业全年的利润和收支情况,裴谞迟迟未 予回答。唐代宗又问,裴谞说:“我正在想问题。”唐代宗问说:“想什么?” 裴谞答道:“我从河东到京师,行经的三百里之内,农民们愁苦忧叹,庄稼全部 未能种上。本以为陛下悲念天下百姓,见臣后必定首先问老百姓的疾苦,哪曾料 到却拿营利多少询问我。孟子说过:‘治理国家,讲仁义就可以了,干嘛还谈论 利字’。所以我没敢马上回答。”代宗说:“如果没有你这番话,我也听不到这 样的道理。”授官左司郎中,代宗多次向他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由于元载的忌 恨,外调做虔州刺史,历任饶、卢、亳三州刺史,后调回做右金吾将军。 唐德宗刚刚登基,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满朝文武震恐顺服。当时,唐代宗的丧 事行将结束,而禁屠杀的命令尚未撤消,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却在家宰羊,裴谞将 此事向皇帝陈奏,唐德宗认为他不畏强权,对他很有好感。有人责问裴谞说:“尚 父郭子仪为江山社稷建立功勋,难道你连一点小过也不肯庇护他?”裴谞笑道: “这里的奥秘你就不懂了。尚父正处功高位尊、隆盛无比之时,天子初即位,一 定以为结党亲附他的人很多。如今他有小错我即举发,恰好证明了尚父并不恃权 仗势。对上我尽了为臣之道,对下则维护了大臣的安全,这何乐而不为呢?” 当时特地在朝堂之上设置了一个三司合议机构,审决民间狱讼,凡有争辩不服者 就来击登闻鼓。裴谞上奏说:“谏鼓、谤木的设置,本是用来洗雪沉冤、引进采 纳正直的话。如今诡谲狡猾之徒随随便便就来惊动皇帝,所争不过是一些细微小 事,这样下去,还要各级官吏干什么?”德宗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各类案件又复 归于有关机构处理。裴谞憎恨各级执法官员往往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有的带着 旧怨随意判定刑罪的轻重,于是献上《狱官箴》来讽劝警戒。因为朋友受罚受到 牵连,被贬为阆州司马。不久即召还为太子右庶子,后升任兵部侍郎,做到河南 尹、东都副留守。裴谞因先祖曾有四代都曾担任过河南尹这个职务,所以上任后, 一直不肯坐在主位上处理公务。去世时,年七十五,追赠礼部尚书。 14.DED 项,“听到有人咏唱吴地歌谣”错,“吴咏”应是“诗成后听客以吴音 吟咏” ;E 项 “语句沉郁顿挫”错,应是“清新明快”,因为本诗是杜甫早期 清丽诗篇代表作品之―。 15.(1)首联、颔联写夜之美景:林风初月,夜露静琴,暗水花径,春星草堂, 脱俗而奇幻,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2)颈联写夜宴欢愉场景,“看剑引杯” 体现了诗人胸有大志、抱负满怀的情感。(3)尾联写诗人听到宴会上有人以吴 音咏诗,顿时想起了自己泛舟吴越的美好经历,又体现了他热爱山水、归隐自然 的超脱心境。 16.(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不吾知其亦己兮,苟余情其信芳。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