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皖西省示范高中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9分) 和谐:目标、准则与过程 和谐”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目标,它也是合乎人的本性的。这个 概念其实可大可小,大至于天、地、人的和谐,国家和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 间的和谐,不同的文明类型之间的和谐,还有社会生活各部分、各领域的和谐 等等;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可以小到人的生活方式、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就是说,即使是独自一人,也有一个和谐问题。比如你的业余生活和你的职业生 活之间的和谐,你的公民身份和私人身份之间的和谐,你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的和谐,等等。所以,应该是整个人的生存状态都追求和谐,和谐原则可以应用 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和谐作为原则虽然比较抽象,但是落实在各个具体的领域,它的含义、它的体现 是很具体的。比如我们拿个人来讲,我们的需求之间的不同层次要有一种和谐, 一方面我要有一种非常紧张的工作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很悠闲、高质量的休 闲活动。我们应该有那种消遣性、娱乐性的文化消费,但是同时也应该培养一种 冥想的、非一次性的文化欣赏和文化趣味。再比如,地方政府在规划自己地方的 发展的时候,工业化和环境的和谐问题,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和谐问题,都会 体现在财政拨款上,难道还不具体?所以,具体到各个领域里面,和谐是很具体 的,不是抽象的 因此,和谐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同时它也是一个准则,当然也是一个过 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是整个世界都承认的,我们也亲 身感受得到。但是其中问题也很多,这些问题假如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不 和谐”或者“不够和谐”,比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国民生 产总值的增长和人的所谓“幸福指数”的增长之间的不和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增长之间的不和谐。还可以发现其他方面的不和谐,比如说人的各 种需求之间的不和谐,物质的欲望和精神的高层次要求之间的不和谐,当然还有 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总之,现在社会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概括起来讲就是缺乏 和谐。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初衷 缺乏和谐的原因之一是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出现了观念上的不均衡和 实践上的不均衡。我们在现代化初期强调的是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四化”包括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包括政治和文化,目标集中于提高经济发展速 度,人对自然的征服。这在现代化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一个温饱还没有 解决的国家,物质的现代化毕毕竟是最迫切的。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深,停 留在这个层面就不行了,社会文化方面和政治方面的现代化滞后所造成的后果会 越来越突出,若不解决,最终连经济的现代化也无法搞好 (选自《学习时报》407期陶东风《和谐的文化哲学意蕴》,有删改) 1.下列对“和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和谐”这个概念其实可大可小,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目标 和谐合乎人的本性 B.独自一人,也有一个和谐问题。和谐体现在你的业余生活和你的职业生活之 间,你的公民身份和私人身份之间,你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之间等等
安徽省六安市皖西省示范高中联盟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9 分) 和谐:目标、准则与过程 “和谐”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目标,它也是合乎人的本性的。这个 概念其实可大可小,大至于天、地、人的和谐,国家和国家之间、民族和民族之 间的和谐,不同的文明类型之间的和谐,还有社会生活各部分、各领域的和谐, 等等;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可以小到人的生活方式、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就是说,即使是独自一人,也有一个和谐问题。比如你的业余生活和你的职业生 活之间的和谐,你的公民身份和私人身份之间的和谐,你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的和谐,等等。所以,应该是整个人的生存状态都追求和谐,和谐原则可以应用 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和谐作为原则虽然比较抽象,但是落实在各个具体的领域,它的含义、它的体现 是很具体的。比如我们拿个人来讲,我们的需求之间的不同层次要有一种和谐, 一方面我要有一种非常紧张的工作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很悠闲、高质量的休 闲活动。我们应该有那种消遣性、娱乐性的文化消费,但是同时也应该培养一种 冥想的、非一次性的文化欣赏和文化趣味。再比如,地方政府在规划自己地方的 发展的时候,工业化和环境的和谐问题,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和谐问题,都会 体现在财政拨款上,难道还不具体?所以,具体到各个领域里面,和谐是很具体 的,不是抽象的。 因此,和谐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同时它也是一个准则,当然也是一个过 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是整个世界都承认的,我们也亲 身感受得到。但是其中问题也很多,这些问题假如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不 和谐” 或者“不够和谐”,比如: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国民生 产总值的增长和人的所谓“幸福指数”的增长之间的不和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增长之间的不和谐。还可以发现其他方面的不和谐,比如说人的各 种需求之间的不和谐,物质的欲望和精神的高层次要求之间的不和谐,当然还有 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总之,现在社会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概括起来讲就是缺乏 和谐。解决这些问题,正是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初衷。 缺乏和谐的原因之一是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出现了观念上的不均衡和 实践上的不均衡。我们在现代化初期强调的是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四化”包括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包括政治和文化,目标集中于提高经济发展速 度,人对自然的征服。这在现代化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一个温饱还没有 解决的国家,物质的现代化毕毕竟是最迫切的。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深,停 留在这个层面就不行了,社会文化方面和政治方面的现代化滞后所造成的后果会 越来越突出,若不解决,最终连经济的现代化也无法搞好。 (选自《学习时报》407 期陶东风《和谐的文化哲学意蕴》,有删改) 1.下列对“和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和谐”这个概念其实可大可小,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目标。 和谐合乎人的本性。 B.独自一人,也有一个和谐问题。和谐体现在你的业余生活和你的职业生活之 间,你的公民身份和私人身份之间,你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之间等等
C.和谐作为原则比较抽象。比如我们拿个人来讲,我们的需求之间的不同层次 要有一种和谐,一方面我要有一种非常紧张的工作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很悠 闲、高质量的休闲活动。 D.地方政府在规划自己地方的发展的时候,工业化和环境的和谐问题,经济发 展和教育发展的和谐问题,都会具体地体现在财政拨款上。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其中问题也很多,也就是 说还有较多的“不和谐”或者“不够和谐” B.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的 所谓“幸福指数”的增长之间的不和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增长之间 的不和谐。 C.现在社会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概括起来讲就是缺乏和谐。其原因是在我们的 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出现了观念上的不均衡和实践上的不均衡。 D.在一个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国家,物质的现代化毕竟是最迫切的,这就意味着 我们在现代化初期,目标只能集中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人对自然的征服。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整个人的生存状态应该都追求和谐,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应该追求和谐, 和谐原则可以应用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B.地方政府在处理诸如工业化和环境的问题、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问题的时 候,应把和谐作为一个准则。 C.解决物质的欲望和精神的高层次要求之间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问 题,正是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初衷。 D.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深,停留在器物层面就不行了,社会文化方面和政治方 面的现代化滞后所造成的后果会越来越突出,若不解决,最终也无法搞好经济的 现代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事故之后 韩少功 有个村庄的两个后生惨遭大祸。一个电工,一个帮手,架设外线的时候,不知为 什么突然啊呀一声,双双翻倒在水田里,水淋淋的身体抽搐不已。 有人怀疑他们违章操作。有人怀疑另有第三者肇事,比方说在配电间贸然合闸。 到最后,几乎所有人却一口咬定了供电公司:施工前缺少培训,施工时没有监督 材料质量也可疑……总之他们应对死人负责。当时公司总经理把汽车停在村口 不打算进村了。村民们将汽车团团围住,七手八脚要连车带人抬进村去,抬到惨 兮兮的灵堂前去。如果不是村干部及时赶来,人们的扁担和锄头还要砸在车上 总经理只是不想惹麻烦,但不合人情的躲闪犯了众怒。也许正是这一点使舆论全 面恶化,使他陷入了是非难辨的泥潭。人们异口同声要求供电公司对事故负责, 相干和不相干的恶语都一齐砸过来。加上死者的亲属在场号啕大哭,人见人怜 人见人悲,妇人们泣声纷起,急得总经理满头大汘,钻地无缝,插翅难飞,捐出 了200元还不够,向所有人赔笑脸还不够,最后只得答应承担责任,一咬牙,给 两家各赔12万。 到了这一步,乡长才出现,连声说自己来迟了,来迟了,劝退了几个吵闹的后生, 然后接总经理去吃饭,算是压惊和联谊
C.和谐作为原则比较抽象。比如我们拿个人来讲,我们的需求之间的不同层次 要有一种和谐,一方面我要有一种非常紧张的工作生活,但是另一方面又有很悠 闲、高质量的休闲活动。 D.地方政府在规划自己地方的发展的时候,工业化和环境的和谐问题,经济发 展和教育发展的和谐问题,都会具体地体现在财政拨款上。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其中问题也很多,也就是 说还有较多的“不和谐”或者“不够和谐”。 B.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人的 所谓“幸福指数”的增长之间的不和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增长之间 的不和谐。 C.现在社会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概括起来讲就是缺乏和谐。其原因是在我们的 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出现了观念上的不均衡和实践上的不均衡。 D.在一个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国家,物质的现代化毕竟是最迫切的,这就意味着 我们在现代化初期,目标只能集中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人对自然的征服。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整个人的生存状态应该都追求和谐,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应该追求和谐, 和谐原则可以应用在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B.地方政府在处理诸如工业化和环境的问题、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问题的时 候,应把和谐 作 为一个准则。 C.解决物质的欲望和精神的高层次要求之间的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问 题,正是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初衷。 D.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深,停留在器物层面就不行了,社会文化方面和政治方 面的现代化滞后所造成的后果会越来越突出,若不解决,最终也无法搞好经济的 现代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事故之后 韩少功 有个村庄的两个后生惨遭大祸。一个电工,一个帮手,架设外线的时候,不知为 什么突然啊呀一声,双双翻倒在水田里,水淋淋的身体抽搐不已。 有人怀疑他们违章操作。有人怀疑另有第三者肇事,比方说在配电间贸然合闸。 到最后,几乎所有人却一口咬定了供电公司:施工前缺少培训,施工时没有监督, 材料质量也可疑……总之他们应对死人负责。当时公司总经理把汽车停在村口, 不打算进村了。村民们将汽车团团围住,七手八脚要连车带人抬进村去,抬到惨 兮兮的灵堂前去。如果不是村干部及时赶来,人们的扁担和锄头还要砸在车上。 总经理只是不想惹麻烦,但不合人情的躲闪犯了众怒。也许正是这一点使舆论全 面恶化,使他陷入了是非难辨的泥潭。人们异口同声要求供电公司对事故负责, 相干和不相干的恶语都一齐砸过来。加上死者的亲属在场号啕大哭,人见人怜, 人见人悲,妇人们泣声纷起,急得总经理满头大汗,钻地无缝,插翅难飞,捐出 了 200 元还不够,向所有人赔笑脸还不够,最后只得答应承担责任,一咬牙,给 两家各赔 12 万。 到了这一步,乡长才出现,连声说自己来迟了,来迟了,劝退了几个吵闹的后生, 然后接总经理去吃饭,算是压惊和联谊
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灵堂里的调解已经完成。但这算什么调解?我私下里己隐 隐约约知道肇事的第三者是谁。这就是说,肇事者并没有承担责任,供电公司却 在相当程度上代人受过。在全面推行法制建设的今天,这一结果出人意料 乡长对我说:“是不是有人肇事,这不难查。但查出来又如何呢?他赔得出二十 多万吗?赔不出。査来査去的结果,不但要毁掉两家人,还要毁掉第三家,你说 是不是?” “但事实总归是事实……”我支吾着 “事实是:现在三个家庭都有了活路,有什么不好?” “那……供电公司是不是有点儿太……” “你是说冤枉?是有点儿,但他们放点儿血,也是九牛一毛,更不过是酒楼里少 埋几张单,麻将桌上少点几个炮。你还不知道他们?” 我无话可说。我以前只知法度的重要,但眼下不得不承认,法外有法,非法法也。 村民们心目中自有一套更为重要的潜规则。这种规则在后果与动机之间更关切动 机,比如考虑到肇事者并无恶意,因此须从轻发落;在死者与生者之间更关切生 者,比如考虑到两家遗孤都要活人,那么补偿就比查案更重要。他们还怀恨供电 公司赚得太多,太容易,太霸气,这次切不可放过。这一切算计如果不是颠倒黑 白,至少也是颠倒主次,活脱脱造出了一个假案。但村民们认为此事办得天理昭 昭无可置疑。他们不约而同不假思索地胡言乱语,乡村干部也不约而同不假思索 地两面三刀,反正是要逼供电公司掏银子 我不大能接受这种胡来和恶搞,但三个贫困家庭(受害两家加肇事者一家)由此 免了灭顶之灾,在没有工伤保险的情况下能继续活命,又不能不说是各种结果中 最让人心安的结果。我又能说什么?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村民们对结局十分满意 有人说:“他们死得好啊!你想想看,一没有吃药,二没有打针,三没有动刀子, 什么苦都没有吃,就像一觉睡过去了。这种死法哪里去找?” 另一个说:“哪里死了呢?明明还活着呵。老人还由他们养,妻子还由他们养, 连娃崽的学费也还是由他们出,只是家里少了一个影子。没关系的,同外出打工 差不多 还有一个更是无限憧憬:“我下次一定要给供电公司打工去!上吊也要挑棵大树 不是?跳河也要选条大河不是?” 东一句,西一句,事情就真的这样过去了 (选自2015年第9期《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但事实总归是事实 中的两个“事实”含义相同,均指事故不可改 变的真相,即供电公司不应承担事故责任。 B.乡村干部与村民们心贴心,在处理触电事故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逼 供电公司赔钱,使受害两家与肇事者一家免除灭顶之灾 C.小说开篇即点明事故,对肇事原因和死者情况不作赘述,而是集中笔力写供 电公司和乡村干部如何处理,这样既呼应标题,又利于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D.“我”在小说中起着故事见证者、讲述人和评论员的作用。通过“我”的视 角可以观察、思考法纪人生和民族心理。 5.“乡长”是小说中唯一用墨较多的人物形象。你是如何评价这个人物形象的? (5分)
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灵堂里的调解已经完成。但这算什么调解?我私下里已隐 隐约约知道肇事的第三者是谁。这就是说,肇事者并没有承担责任,供电公司却 在相当程度上代人受过。在全面推行法制建设的今天,这一结果出人意料。 乡长对我说:“是不是有人肇事,这不难查。但查出来又如何呢?他赔得出二十 多万吗?赔不出。查来查去的结果,不但要毁掉两家人,还要毁掉第三家,你说 是不是?” “但事实总归是事实……”我支吾着。 “事实是:现在三个家庭都有了活路,有什么不好?” “那……供电公司是不是有点儿太……” “你是说冤枉?是有点儿,但他们放点儿血,也是九牛一毛,更不过是酒楼里少 埋几张单,麻将桌上少点几个炮。你还不知道他们?” 我无话可说。我以前只知法度的重要,但眼下不得不承认,法外有法,非法法也。 村民们心目中自有一套更为重要的潜规则。这种规则在后果与动机之间更关切动 机,比如考虑到肇事者并无恶意,因此须从轻发落;在死者与生者之间更关切生 者,比如考虑到两家遗孤都要活人,那么补偿就比查案更重要。他们还怀恨供电 公司赚得太多,太容易,太霸气,这次切不可放过。这一切算计如果不是颠倒黑 白,至少也是颠倒主次,活脱脱造出了一个假案。但村民们认为此事办得天理昭 昭无可置疑。他们不约而同不假思索地胡言乱语,乡村干部也不约而同不假思索 地两面三刀,反正是要逼供电公司掏银子。 我不大能接受这种胡来和恶搞,但三个贫困家庭(受害两家加肇事者一家)由此 免了灭顶之灾,在没有工伤保险的情况下能继续活命,又不能不说是各种结果中 最让人心安的结果。我又能说什么?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村民们对结局十分满意。 有人说:“他们死得好啊!你想想看,一没有吃药,二没有打针,三没有动刀子, 什么苦都没有吃,就像一觉睡过去了。这种死法哪里去找?” 另一个说:“哪里死了呢?明明还活着呵。老人还由他们养,妻子还由他们养, 连娃崽的学费也还是由他们出,只是家里少了一个影子。没关系的,同外出打工 差不多。” 还有一个更是无限憧憬:“我下次一定要给供电公司打工去!上吊也要挑棵大树 不是?跳河也要选条大河不是?” 东一句,西一句,事情就真的这样过去了。 (选自 2015 年第 9 期《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但事实总归是事实....中的两个“事实”含义相同,均指事故不可改 变的真相,即供电公司不应承担事故责任。 B.乡村干部与村民们心贴心,在处理触电事故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逼 供电公司赔钱,使受害两家与肇事者一家免除灭顶之灾。 C.小说开篇即点明事故,对肇事原因和死者情况不作赘述,而是集中笔力写供 电公司和乡村干部如何处理,这样既呼应标题,又利于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D.“我”在小说中起着故事见证者、讲述人和评论员的作用。通过“我”的视 角可以观察、思考法纪人生和民族心理。 5.“乡长”是小说中唯一用墨较多的人物形象。你是如何评价这个人物形象的? (5 分)
6.故事到“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村民们对结局十分满意”时就已经结束了,但 作者又写了四段文字,请谈谈这样写的意图。(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红楼精神的守望者 赵建忠 能够为了一部作品及其作者耗费65年心血进行研究并卓有建树,在200多年来 的这支红楼“寻梦”之旅中,可以说唯周汝昌一人而已。在先生诞辰百年即将来 临之际,我不禁又想起这住红楼精神的痴情守望者的一些往事 我有幸同周先生相识,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所研究 生不久。记得是一个黄昏,我去他位于北京红庙的寓所拜访。一进门就惊呆了: 水泥地面竟没有经过装修,家具非常陈旧,书房陈设也极为简陋,杂乱的书籍几 乎占据了全部的空间,有些常用的书还摊在餐桌上,面对这一幕,当时我真难以 想象:这就是一位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学者的生活环境!那次见面给我印象最 深的还有客厅书橱里陈设的刻有“为芹辛苦”字样的瓷盘,因为这也正是周先生 毕生为曹雷芹、为《红楼梦》奋斗的真实写照 周先生对年轻一代的红学新人都予以奖掖扶持。我每次去看望他,都能得到事先 为我准备好的签名本。记得我研究生临毕业之际,他还特别郑重地为我的就业问 题向有关单位写过推荐信。首届全国中青年《红楼梦》学者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周先生国年事已高身体不适未能亲临,但仍然抱病为我题词留念:“薪传日期, 俊彦多贤。学积山崇,后来居上。“我把这看做不仅是对我,也是对《红楼梦》 年轻一代研究者的谆谆勉励 周先生周公解梦,独上红楼,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曹学、版本学、脂学、 探佚学”各个分支均有独到见解,晚年还倡导红学委定位于“新国学”。即使到 了生命的最后一周,他还计划再写部《梦悟红楼》的书,连“大纲”都列出了 他耗到了“蚕丝尽、蜡泪干”的程度。只有对《红楼梦》具有宗教般的感情,才 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周汝昌先生正是红楼精神的痴情守望者,痴速到宁可自己和 家人的生日不过,也要坚持每年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心香一瓣祭曹侯” 也算是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真正知音了 周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 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 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 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 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 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 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 “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 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的红学研究也并不是他一生学术成就的全部,他的兰亭辨伪、诗词赏会 京剧曲艺、英译《文赋》 构成一道道靚丽的文化风景线,丰富了中国文 化的宝库。他虽然离去了,但那疲倦的身影永远屹立在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心中, 以《红楼梦》代表的中华文化也必将永远传承下去。 (2017年08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6.故事到“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村民们对结局十分满意”时就已经结束了,但 作者又写了四段文字,请谈谈这样写的意图。(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红楼精神的守望者 赵建忠 能够为了一部作品及其作者耗费 65 年心血进行研究并卓有建树,在 200 多年来 的这支红楼“寻梦”之旅中,可以说唯周汝昌一人而已。在先生诞辰百年即将来 临之际,我不禁又想起这住红楼精神的痴情守望者的一些往事。 我有幸同周先生相识,还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所研究 生不久。记得是一个黄昏,我去他位于北京红庙的寓所拜访。一进门就惊呆了: 水泥地面竟没有经过装修,家具非常陈旧,书房陈设也极为简陋,杂乱的书籍几 乎占据了全部的空间,有些常用的书还摊在餐桌上,面对这一幕,当时我真难以 想象:这就是一位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学者的生活环境! 那次见面给我印象最 深的还有客厅书橱里陈设的刻有“为芹辛苦”字样的瓷盘,因为这也正是周先生 毕生为曹雷芹、为《红楼梦》奋斗的真实写照。 周先生对年轻一代的红学新人都予以奖掖扶持。我每次去看望他,都能得到事先 为我准备好的签名本。记得我研究生临毕业之际,他还特别郑重地为我的就业问 题向有关单位写过推荐信。首届全国中青年《红楼梦》学者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周先生国年事已高身体不适未能亲临,但仍然抱病为我题词留念:“薪传日期, 俊彦多贤。学积山崇,后来居上。“我把这看做不仅是对我,也是对《红楼梦》 年轻一代研究者的谆谆勉励。 周先生周公解梦,独上红楼,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曹学、版本学、脂学、 探佚学”各个分支均有独到见解,晚年还倡导红学委定位于“新国学”。即使到 了生命的最后一周,他还计划再写部《梦悟红楼》的书,连“大纲”都列出了。 他耗到了“蚕丝尽、蜡泪干”的程度。只有对《红楼梦》具有宗教般的感情,才 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周汝昌先生正是红楼精神的痴情守望者,痴速到宁可自己和 家人的生日不过,也要坚持每年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心香一瓣祭曹侯”, 也算是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真正知音了。 周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 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那是 1947 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 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 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 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 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 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 “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 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的红学研究也并不是他一生学术成就的全部,他的兰亭辨伪、诗词赏会、 京剧曲艺、英译《文赋》....构成一道道靚丽的文化风景线,丰富了中国文 化的宝库。他虽然离去了,但那疲倦的身影永远屹立在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心中, 以《红楼梦》代表的中华文化也必将永远传承下去。 (2017 年 08 月 26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是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 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他一生著作等身,满载荣 誉,但身体却早早地透支,他不到四十岁就失去了听力,不到六十岁的时候,视 力已经开始急剧下降,右眼只有0.01的视力,到了年届八旬之后,已经全盲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靠着口述完成了著作,直到95岁髙龄去世。 ②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7.下列关于周妆昌所取得的成就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汝昌一著作等身,满载荣誉,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曹学、版本学、 脂学、探佚学”各个分支均有独到见解。 B.周汝昌晚年还计划再写部《梦悟红楼》的书,连“大纲”都列出了:他还主 张红学要定位于“新国学”,为以后的红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C.周妆昌根据兄长的嘱咐,遍査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咏芹 诗》。他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D.周汝昌的红学研究、兰亭辨伪、诗词赏会、京剧曲艺、英译《文赋.》...,构 成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周妆昌是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之后新中 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 B.周汝昌算是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真正知音,因为宁可自己和家人的生日不 过,也要坚持每年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 C.周汝昌早早地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他不到四十岁就失去了听力,年届八旬之 后,已经全盲,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靠着口述完成了著作,如果对《红 楼梦》没有宗教般的感情是做不到的。 D.周汝昌把“我”看成他的衣钵传人,一直对我谆谆勉励、奖掖扶持,譬如为 我推荐工作,抱病为我题词留念 E.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 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 单纯。 9.回顾周汝昌守望红楼精神的一生,你读了周老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全 文及相关链接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 特薄其道,徒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 家塞上。会北敌款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 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汉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 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 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獻。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 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俵播上下震恐媗 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是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 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他一生著作等身,满载荣 誉,但身体却早早地透支,他不到四十岁就失去了听力,不到六十岁的时候,视 力已经开始急剧下降,右眼只有 0.01 的视力,到了年届八旬之后,已经全盲, 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靠着口述完成了著作,直到 95 岁高龄去世。 ②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7.下列关于周妆昌所取得的成就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汝昌一著作等身,满载荣誉,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曹学、版本学、 脂学、探佚学”各个分支均有独到见解。 B.周汝昌晚年还计划再写部《梦悟红楼》的书,连“大纲”都列出了:他还主 张红学要定位于“新国学”,为以后的红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C.周妆昌根据兄长的嘱咐,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咏芹 诗》。他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D.周汝昌的红学研究、兰亭辨伪、诗词赏会、京剧曲艺、英译《文赋.》....构 成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周妆昌是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之后新中 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 B.周汝昌算是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真正知音,因为宁可自己和家人的生日不 过,也要坚持每年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 C.周汝昌早早地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他不到四十岁就失去了听力,年届八旬之 后,已经全盲,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靠着口述完成了著作,如果对《红 楼梦》没有宗教般的感情是做不到的。 D.周汝昌把“我”看成他的衣钵传人,一直对我谆谆勉励、奖掖扶持,譬如为 我推荐工作,抱病为我题词留念。 E.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 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 单纯。 9.回顾周汝昌守望红楼精神的一生,你读了周老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全 文及相关链接简要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 特薄其道,徒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 家塞上。会北敌款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 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汉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 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 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 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 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
未几,顾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③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 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日: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升》 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 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 矜其志。犹日“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 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簣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襄次之, 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而跃塞垣战十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l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 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 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节选自《四库全书》。 注:①馘(guo):割下的左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记功。② 阃(kn)寄:戍边将领。③裒(pou):收集、聚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 罢去 B.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 罢去 C.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 罢去 D.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 罢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衣经历:锦衣卫经历官。经历,官名,掌文案,正八品。 B.什:《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颂》以十篇诗编为一卷,叫做“什” 后代用以泛指诗篇或文卷。 C.荐绅:又作搢绅、缙绅。原意思是插笏于带,旧时宦官的装束,专用为宦官 的代称。 D.采风:古代统治者派人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考察民情的一种举措 1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简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 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 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 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 的积极意义
未几,顾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③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 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日: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升》 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 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 矜其志。犹日“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 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蕢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襄次之, 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 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 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嘉 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节选自《四库全书》。 注:①馘(guò) :割下的左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记功。② 阃(kǔn) 寄:戍边将领。③裒(pòu):收集、聚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 罢去 B.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 罢去 C.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 罢去 D.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 罢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锦衣经历:锦衣卫经历官。经历,官名,掌文案,正八品。 B.什:《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颂》 以十篇诗编为一卷,叫做“什”。 后代用以泛指诗篇或文卷。 C.荐绅:又作搢绅、缙绅。原意思是插笏于带,旧时宦官的装束,专用为宦官 的代称。 D.采风: 古代统治者派人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考察民情的一种举措。 1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简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 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 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 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 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 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髙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 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 烈的感染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5分) (2)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大热五首(其一) 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注:戴复古(16717-?)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 自号石屏、石屏樵院。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 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 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 现实意义。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将气候描写与悯农的内容结合起来,前代诗人不乏其例,但将它们和理 趣结合,则是戴复古此诗的特点 B.开头两句,把天地比作一座炽热的大窑,把暑热炎蒸比作阳光下的炭火在猛 烈燃烧。 C.开头两句,比喻形象、贴切,暗用典故。《庄子)中有“今以天地为大炉” 的说法,贾谊《鹏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更 直接为戴诗所本。 D.“烹“字生动地展现出暑热犹如炭火的烹烧,给人以炎威灼人之感,诗人用 字精当。 E.七八两句写六月农民水田劳动的辛苦,虽然是寻常话,却非有实际体会不能 道,与唐人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相媲美,都是本色的语言,而戴诗 却比李诗更接近现实生活。 15.按开头两句所写的情况,人是不能不“怨炎热”的,但三四两句突转新意, 从大处高处者着眼,把“怨”从个人范围中解脱出来。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在求学过程中应做到及时解惑,其中体现教师解惑 重要性的句子 是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 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 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 烈的感染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5 分) (2) 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大热五首(其一) 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注:戴复古(16717-?)7 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 自号石屏、石屏樵院。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 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 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 现实意义。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诗将气候描写与悯农的内容结合起来,前代诗人不乏其例,但将它们和理 趣结合,则是戴复古此诗的特点。 B.开头两句,把天地比作一座炽热的大窑,把暑热炎蒸比作阳光下的炭火在猛 烈燃烧。 C.开头两句,比喻形象、贴切,暗用典故。《庄子) 中有“今以天地为大炉” 的说法,贾谊《鹏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更 直接为戴诗所本。 D.“烹“字生动地展现出暑热犹如炭火的烹烧,给人以炎威灼人之感,诗人用 字精当。 E.七八两句写六月农民水田劳动的辛苦,虽然是寻常话,却非有实际体会不能 道,与唐人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相媲美,都是本色的语言,而戴诗 却比李诗更接近现实生活。 15.按开头两句所写的情况,人是不能不“怨炎热”的,但三四两句突转新意, 从大处高处者着眼,把“怨”从个人范围中解脱出来。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在求学过程中应做到及时解惑,其中体现教师解惑 重要性的句子 是: , ,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两个对仗工整而又极其雄 健的句子是 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展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一些西方消费者的观念里,“中国制造”仍意味着质量低劣。但美国的一些 媒体近日推出,“中国制造“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产业已变得高度专业 化 ②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时代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 就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反,它是 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近来,新版“阿法狗”横扫当今棋坛顶尖棋手。但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 能战胜人类”显然失之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威胁、取代甚至控制人类,同 样为时过早。 ⑤只要上下一致,戮力同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人民必定能打赢精准扶 贫攻坚战,确保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 ⑥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淡青丝不言愁。每个生命个体都有他独到的思维方式和运 行轨迹。有人热衷于独占鳌头,一枝独秀:亦有人倾心隐于花丛,如坐春风。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我们只要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B.日前,印度研究卫星地图的专家卫纳夜格通过阅读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 司厂区卫星图像,揭示了中国强大的核潜艇生产 C.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通过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 在星系和宇宙的测度上可能是有瑕疵的 D.合六区域快线是带动合六发展轴沿线的产业发展,提高合肥与六安的产业联 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和“1小时生活圈”的必要 保障。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获悉贵公司明天开业,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告知。 B.拙作《皋城名人汇编》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C.家慈大人今年高寿?身体是否安康?久在他乡甚为牵挂,适逢明日回乡,我 定登门看望 D.明天小女周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1月6日,首届“JD-2017京东金融全球数据探索者大会”在北京拉开大幕 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做了主题发言 他说他从来不认为 人类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人类的灭亡,从来不认为人工智能有一天会真的把人类干 掉。人工智能再先进,机器人学习能力再强, 技术的创 新不会和人类的文明走向对立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两个对仗工整而又极其雄 健的句子是: , 。 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展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第 II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在一些西方消费者的观念里,“中国制造”仍意味着质量低劣。但美国的一些 媒体近日推出,“中国制造“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产业已变得高度专业 化。 ②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时代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 就。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反,它是 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近来,新版“阿法狗”横扫当今棋坛顶尖棋手。但凭借围棋比赛就说“人工智 能战胜人类”显然失之偏颇,而断言人工智能将要威胁、取代甚至控制人类,同 样为时过早。 ⑤只要上下一致,戮力同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人民必定能打赢精准扶 贫攻坚战,确保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 ⑥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淡青丝不言愁。每个生命个体都有他独到的思维方式和运 行轨迹。有人热衷于独占鳌头,一枝独秀;亦有人倾心隐于花丛,如坐春风。 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我们只要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B.日前,印度研究卫星地图的专家卫纳夜格通过阅读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 司厂区卫星图像,揭示了中国强大的核潜艇生产。 C.从上世纪 20 年代开始,人们通过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 在星系和宇宙的测度上可能是有瑕疵的。 D.合六区域快线是带动合六发展轴沿线的产业发展,提高合肥与六安的产业联 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合肥都市圈“1 小时通勤圈”和“1 小时生活圈”的必要 保障。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获悉贵公司明天开业,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告知。 B.拙作《皋城名人汇编》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C.家慈大人今年高寿? 身体是否安康? 久在他乡甚为牵挂,适逢明日回乡,我 一定登门看望。 D.明天小女周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11 月 6 日,首届“JDD-2017 京东金融全球数据探索者大会”在北京拉开大幕, 京东集团 CEO 刘强东做了主题发言。 ,他说他从来不认为 人类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人类的灭亡,从来不认为人工智能有一天会真的把人类干 掉。人工智能再先进,机器人学习能力再强, 。技术的创 新不会和人类的文明走向对立,
21.人们在写文章和讲话中,往往喜欢用典故来强化表达力,增强说理效果。实 践证明,典用得好,形象恰当,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和人文素养。 习主席的讲话中,随处可见他用典之巧、用典之活的例子,这向全世界 展示了大国领袖的博学、睿智、包容、亲和的人格魅力。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了北京大学,与学生们亲切交谈。下 面是他在交谈时所用的典故,请参照示例,说说另外两处用典所要表达的意思 不要求句式一致。(5分) 示例:关于人生奋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勉励年轻人要勤于省身,不断创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①关于学识才能,“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②关于道德修养:“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 恶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我是最长图 天生我才必有 用。缺了我 就是疾 东西 数我最灵巧 我善于耳朵 我障预有力!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年皖西高中教学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学科答案及评分细则
21.人们在写文章和讲话中,往往喜欢用典故来强化表达力,增强说理效果。实 践证明,典用得好,形象恰当,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和人文素养。 习 主 席的讲话中,随处可见他用典之巧、用典之活的例子,这向全世界 展示了大国领袖的博学、睿智、包容、亲和的人格魅力。 2014 年 5 月 4 日,习 近 平来到了北京大学,与学生们亲切交谈。下 面是他在交谈时所用的典故,请参照示例,说说另外两处用典所要表达的意思, 不要求句式一致。(5 分) 示例: 关于人生奋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勉励年轻人要勤于省身,不断创新,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①关于学识才能,“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②关于道德修养:“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 恶。”。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 年皖西高中教学联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学科答案及评分细则
1.答案:C(“比如”后的举例是为了说明“落实在各个具体的领域,它的含 义、它的体现是很具体的”) 2.答案:A(B项中后面两句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是并 列关系,而不是对前一句的阐释;C项原文是其“原因之一”:D项“只能”太 绝对。) 3.答案:C(文本第三段解决“这些问题”指代本段列举的所有问题,而不仅仅 是C项列举的问题。) 4.B(“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错,村民是自私而愚昧的,乡村干部则是违心而非 法的,他们坚持的不是什么原则,而是“法外之法”,是特定情形下的无奈之举; 况且,乡干部并没有逼供电公司赔钱,而是见风使舵,两边安抚。) 5.示例①“乡长”是一个社会底层的管理者形象,他性格复杂多面。(1分) ②一方面,他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秩序,保全了三个濒临毁灭的家庭;另一方面, 他处事圆滑,无视事实和法律,操纵本案,模糊是非。(2分)③作为地方管理 者,他没有坚守原则与法律,与建设真正的法制社会、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格格 不入。(2分)(言之成理即可) 6.示例①让情节更完整。这四段文字可以看成是故事的尾声,既使故事有个看 似圆满的结尾,又呼应了小说的标题,结构上完满严谨。(2分)②对乡民损公 利己自以为“正当、合法”的病态心理挖掘得更深刻,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推进社 会主义法治建设所面临的艰难局面。(2分)③让主题更深刻。如果说在对“事 故”本身的处理中村民们出卖了淳朴是出于某种“无奈”,那么村民们对“事 故”结局的羡慕心理则完全是出于灵魂的猥琐;神圣的法律,终为所谓的“乡规 民约”甚至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所替代,“真的这样过去了”表达了作者对 民族畸形心态的无奈和痛心。(2分)(言之成理即可) 7.B(只是周汝昌的“倡导”,“为以后的红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无中生有。) 8.CE(A相关链接①“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B强 加因果:D“把‘我’看成他的衣钵传人”错。) 9.①学问广博、执着痴迷。周汝昌宁可自己和家人的生日不过,也要坚持每年 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晩年身体状况很糟糕,他依然为硏究《红楼梦》笔耕 不辍。②治学严谨、认真细致。作査证,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③善于继 承、努力创新。善于继承名家的研究成果,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各个分支 均有独到见解,晚年还倡导红学要定位于“新国学”。④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周汝昌蛰居小楼,陈设简陋,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⑤奖掖后进、薪火相 传。他积极推荐学生,谆谆勉励年轻一代研究者。(一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 11.C(“宦官”改为“官宦”即可 12.A(“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应为“着重表现他忧国忧民的 情怀”。) 13.(1)而沈君的老朋友俞先生,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 流传。 (“故”“刻”“传”各1分,句意2分) (2)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心惊胆战,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激发起同仇敌忾的 义愤, 那是肯定的!(“寒”“跃”“忾”各1分,句意2分)
1.答案:C(“比如”后的举例是为了说明“落 实在各个具体的领域,它的含 义、它的体现是很具体的”) 2.答案:A(B 项中后面两句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和谐”是并 列关系,而不是对前一句的阐释;C 项原文是其“原因之一”;D 项“只能”太 绝对。) 3.答案:C(文本第三段解决“这些问题”指代本段列举的所有问题,而不仅仅 是 C 项列举的问题。) 4.B(“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错,村民是自私而愚昧的,乡村干部则是违心而非 法的,他们坚持的不是什么原则,而是“法外之法”,是特定情形下的无奈之举; 况且,乡干部并没有逼供电公司赔钱,而是见风使舵,两边安抚。) 5.示例①“乡长”是一个社会底层的管理者形象,他性格复杂多面。(1 分) ②一方面,他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秩序,保全了三个濒临毁灭的家庭;另一方面, 他处事圆滑,无视事实和法律,操纵本案,模糊是非。(2 分)③作为地方管理 者,他没有坚守原则与法律,与建设真正的法制社会、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格格 不入。(2 分)(言之成理即可) 6.示例①让情节更完整。这四段文字可以看成是故事的尾声,既使故事有个看 似圆满的结尾,又呼应了小说的标题,结构上完满严谨。(2 分)②对乡民损公 利己自以为“正当、合法”的病态心理挖掘得更深刻,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推进社 会主义法治建设所面临的艰难局面。(2 分)③让主题更深刻。如果说在对“事 故”本身的处理中村民们出卖了淳朴是出于某种“无奈”,那么村民们对“事 故”结局的羡慕心理则完全是出于灵魂的猥琐;神圣的法律,终为所谓的“乡规 民约”甚至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所替代,“真的这样过去了”表达了作者对 民族畸形心态的无奈和痛心。(2 分)(言之成理即可) 7.B (只是周汝昌的“倡导”,“为以后的红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无中生有。 ) 8.CE (A 相关链接①“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B 强 加因果;D“把‘我’看成他的衣钵传人”错。) 9.①学问广博、执着痴迷。周汝昌宁可自己和家人的生日不过,也要坚持每年 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晚年身体状况很糟糕,他依然为研究《红楼梦》笔耕 不辍。②治学严谨、认真细致。作查证,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③善于继 承、努力创新。善于继承名家的研究成果,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各个分支 均有独到见解,晚年还倡导红学要定位于“新国学”。④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周汝昌蛰居小楼,陈设简陋,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⑤奖掖后进、薪火相 传。他积极推荐学生,谆谆勉励年轻一代研究者。(一点 1 分,答对四点即可) 10.B 11.C(“宦官”改为“官宦”即可) 12.A (“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应为“着重表现他忧国忧民的 情怀”。) 13.(1)而沈君的老朋友俞先生,于是收集编辑了他一生的著述若干卷,刊刻 流传。 (“故”“刻”“传”各 1 分,句意 2 分) (2)它们足以使奸臣贼子心惊胆战,使边塞战士跃马奋进,激发起同仇敌忾的 义愤, 那是肯定的! (“寒”“跃”“忾”各 1 分,句意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