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 来。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 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 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那刚柔相 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 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 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 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 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 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 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 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契 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 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 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 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同时,进 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 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 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 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 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 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 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 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 画外。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需要向京剧演员学习, 以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为鞭策,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冲动, 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 (摘编自靳国君《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剧表演通过动态的表演动作刻画人物性格,演绎剧情,形成一种刚柔相济 的飘逸之美。 B.京剧摄影源于舞台,髙于舞台,是京剧艺术的二度创作,拓宽了读者欣赏与 想象的空间。 C.即使技术精湛的摄影家也需对戏剧本身多做功课并且随机应变,方可从容得 神来之笔 D.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真实展现社会生活真善美,体现了很多中华民 族民族传统
安徽省亳州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 来。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 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 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那刚柔相 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 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 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 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 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 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 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 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契 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 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 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 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同时,进 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 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 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 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 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 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 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 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 画外。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需要向京剧演员学习, 以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为鞭策,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冲动, 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 (摘编自靳国君《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京剧表演通过动态的表演动作刻画人物性格,演绎剧情,形成一种刚柔相济 的飘逸之美。 B.京剧摄影源于舞台,高于舞台,是京剧艺术的二度创作,拓宽了读者欣赏与 想象的空间。 C.即使技术精湛的摄影家也需对戏剧本身多做功课并且随机应变,方可从容得 神来之笔。 D.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真实展现社会生活真善美,体现了很多中华民 族民族传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层层论述基础上,论证了京剧摄影要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需画外 功这个观点。 B.文章以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为立论前提,由此指 向京剧摄影。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了京剧表演中形和眼的重要性,以此来强调形和眼对京剧摄 影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两段使用了类比论证手法,强调京剧摄影要向京剧表演学习,并不 能急于求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剧摄影对象是京剧表演,对京剧表演的精彩瞬间的抓拍可完美表现摄影艺 术的特质。 B.京剧摄影作品的灵魂、灵动和灵气,完全来自于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 恐惊的变化。 C.画外功既包括对剧本、剧情、人物等方面的了解,还包括多种摄影手法和技 术的运用 D.京剧表演艺术之美内涵丰富,既是京剧摄影丰富多彩的素材,也是激发创作 灵感的要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兵 胡玲 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 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站在 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 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 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 我是来应聘门卫的。男人朝我讨好一笑。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 可怕。 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 男人扯了扯身上的军装,走了进去。 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路。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赵经理面带愠色。男人像 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 你是哪里人?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 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 带证件了吗?赵经理问。 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男人将 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 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 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 才出来打工的。男人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凉之色。 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工作应该可以的。男人憨厚地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在层层论述基础上,论证了京剧摄影要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需画外 功这个观点。 B.文章以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为立论前提,由此指 向京剧摄影。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了京剧表演中形和眼的重要性,以此来强调形和眼对京剧摄 影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两段使用了类比论证手法,强调京剧摄影要向京剧表演学习,并不 能急于求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京剧摄影对象是京剧表演,对京剧表演的精彩瞬间的抓拍可完美表现摄影艺 术的特质。 B.京剧摄影作品的灵魂、灵动和灵气,完全来自于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 恐惊的变化。 C.画外功既包括对剧本、剧情、人物等方面的了解,还包括多种摄影手法和技 术的运用。 D.京剧表演艺术之美内涵丰富,既是京剧摄影丰富多彩的素材,也是激发创作 灵感的要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老兵 胡玲 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 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站在 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 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 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 我是来应聘门卫的。男人朝我讨好一笑。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 可怕。 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 男人扯了扯身上的军装,走了进去。 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路。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赵经理面带愠色。男人像 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 你是哪里人?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 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 带证件了吗?赵经理问。 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男人将 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 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 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 才出来打工的。男人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凉之色。 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工作应该可以的。男人憨厚地说
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 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 工作的!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哆嗦了!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 作。男人带着央求的语气。 对不起,这里不慈善机构。赵经理冷冷地说 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轻轻 地装进包里。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 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 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单位后面有座桥 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好运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 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 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有活儿吗?多少钱?给我做吧! 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我问道 钱太少了,做不了。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 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这活儿我干。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 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 还没找到工作吗?我问他。 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 嫌我脸上有疤。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 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找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 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 湿透了。 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说好了五十块的。男人朴实地笑 着说 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 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 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 见上面的字迹: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1994年4月光荣退伍。一本 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 伤了脸。 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差 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男人说。 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 把包递到男人手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说第一段交代单位没招到门卫的原因,为下文中老兵出现、前来应聘做铺 垫,也暗含了社会环境。 B.赵经理见到老兵时的神态描写、询问老兵时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从内心里 对老兵的轻视和冷漠
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 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 工作的!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哆嗦了!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 作。男人带着央求的语气。 对不起,这里不慈善机构。赵经理冷冷地说。 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轻轻 地装进包里。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 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 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单位后面有座桥, 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好运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 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 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有活儿吗?多少钱?给我做吧! 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我问道。 钱太少了,做不了。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 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这活儿我干。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 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 还没找到工作吗?我问他。 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 嫌我脸上有疤。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 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找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 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 湿透了。 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说好了五十块的。男人朴实地笑 着说。 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 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 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 见上面的字迹: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 1994 年 4 月光荣退伍。一本 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 伤了脸。 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差 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男人说。 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 把包递到男人手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第一段交代单位没招到门卫的原因,为下文中老兵出现、前来应聘做铺 垫,也暗含了社会环境。 B.赵经理见到老兵时的神态描写、询问老兵时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从内心里 对老兵的轻视和冷漠
C.三个用红绸布包的红本本被老兵视为毕生珍宝,说明老兵一直以自己曾经的 士兵身份和贡献为荣。 D.小说中一个相貌丑陋、做出贡献的老兵,在生活中却处处碰壁,始终无人认 可,这种遭遇引人深思 5.小说是怎样塑造老兵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分) 6.“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 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伴生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 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渴望脱贫,老 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 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散,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显。 地区沖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甚嚣尘上· 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中菌,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 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一一时代之问! (摘编自2017年7月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 材料二: 注:专家普遍认为,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国内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大 背景下,“七上八下”的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正因为如此,“十二五”规划 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7%,2013年的预期增长目标是7.5%左右。这个增速并 未对就业等带来太大冲击,经济结构还出现了积极变化,说明“换挡期”的中国 经济,增长动力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相关材料摘编自2016年央视网《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调査报 告》) 材料三: 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对 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而形象的描述。结构调整面临 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2011年以来很多地方持续出现 的雾霾天气,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刻不落缓。而当前金融与经济数据的不同步现象,其 主要根源也在于结构性问题。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长期化、各 国应对危机加快结枃调整的积极成效,増强了我们用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 的紧迫感 (摘编自2016年《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六大特征及理念》) 材料四 问:中国发展是否会跌入“第二梯队”? 2014年,中国7.4%的经济增速创24年来新低。与之相伴,近期不断有国际机 构和境外媒体预测,2015至2017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主 要经济体
C.三个用红绸布包的红本本被老兵视为毕生珍宝,说明老兵一直以自己曾经的 士兵身份和贡献为荣。 D.小说中一个相貌丑陋、做出贡献的老兵,在生活中却处处碰壁,始终无人认 可,这种遭遇引人深思。 5.小说是怎样塑造老兵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5 分) 6.“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30 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 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伴生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 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 万人口渴望脱贫,老 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 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散,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显。 地区沖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甚嚣尘上…… 世界,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中菌,该如何走向未来?中国,怎么办? 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摘编自 2017 年 7 月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解说词) 材料二: 注:专家普遍认为,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国内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大 背景下,“七上八下”的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正因为如此,“十二五”规划 确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是 7%,2013 年的预期增长目标是 7.5%左右。这个增速并 未对就业等带来太大冲击,经济结构还出现了积极变化,说明“换挡期”的中国 经济,增长动力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 (相关材料摘编自 2016 年央视网《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调查报 告》) 材料三: “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对 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而形象的描述。结构调整面临 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2011 年以来很多地方持续出现 的雾霾天气,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刻不落缓。而当前金融与经济数据的不同步现象,其 主要根源也在于结构性问题。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长期化、各 国应对危机加快结构调整的积极成效,增强了我们用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 的紧迫感。 (摘编自 2016 年《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六大特征及理念》) 材料四: 一问:中国发展是否会跌入“第二梯队”? 2014 年,中国 7.4%的经济增速创 24 年来新低。与之相伴,近期不断有国际机 构和境外媒体预测,2015 至 2017 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主 要经济体
“中国龙”要被“印度象”赶超了吗?进入减速换挡周期的中国经济,是否发展 会落入“第二梯队”,增速在全球不再“一枝独秀”?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看来,21世纪初,中国经济 高增长时,就有和印度经济的“龙象之争”说法,如今这一话题被重提,不排除 是“中国威胁论”的一种“障眼法”。“从增速上看,印度在不远的未来肯定会 超过中国,但在经济总量上,二者并不具备可比性。” 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测算显示,年均增长速度只要%左 右就够了。这样的增速也为调整经济结构留下空间。中国更注重经济提质增效, 力争在经济发展质量上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节选自2015年人民网《五问中国发展》) 注:英国《经济学家》将新兴经济体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中国、巴西、印 度和俄罗斯,也称“金砖四国”;第二梯队包含墨西哥、韩国、南非等国家 7.下列中国经济新常态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经济新常态有着深厚的实力基础,如巨大的经济总量、国力提升和人 民生活的改善。 B.“三期叠加”是我国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形象描述,是对近十多年经 济特点的概括 C.经济新常态不仅和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关系密切,也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有着 紧密的联系。 D.经济新常态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赋予了中国经济多 新的特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也有很多发展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全世界的经济形势艰难。 B.2004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GDP增速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三期叠 加”从2004年就开始了。 C.“换挡期”的中国经济在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格局两个方面都有变化,但两 者变化的程度又不尽相同 D.经济发展速度并不必然反映经济发展健康状态,正确分析经济发展速度是经 济新常态阶段的重要工作。 E.上面四则材料首先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然后对“三期叠加”中三个 不同时期逐一进行了阐释。 9.请根据四则材料提供的信息,阐述你对中国经济是否会跌入“第二梯队”的 理解。(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 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 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 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十少有全者籍由是 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 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 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
“中国龙”要被“印度象”赶超了吗?进入减速换挡周期的中国经济,是否发展 会落入“第二梯队”,增速在全球不再“一枝独秀”?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看来,21 世纪初,中国经济 高增长时,就有和印度经济的“龙象之争”说法,如今这一话题被重提,不排除 是“中国威胁论”的一种“障眼法”。“从增速上看,印度在不远的未来肯定会 超过中国,但在经济总量上,二者并不具备可比性。” 要实现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测算显示,年均增长速度只要 7%左 右就够了。这样的增速也为调整经济结构留下空间。中国更注重经济提质增效, 力争在经济发展质量上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节选自 2015 年人民网《五问中国发展》) 注:英国《经济学家》将新兴经济体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中国、巴西、印 度和俄罗斯,也称“金砖四国”;第二梯队包含墨西哥、韩国、南非等国家。 7.下列中国经济新常态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的经济新常态有着深厚的实力基础,如巨大的经济总量、国力提升和人 民生活的改善。 B.“三期叠加”是我国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特征的形象描述,是对近十多年经 济特点的概括。 C.经济新常态不仅和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关系密切,也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有着 紧密的联系。 D.经济新常态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赋予了中国经济多 新的特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实也有很多发展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全世界的经济形势艰难。 B.2004 年至 2014 年上半年的 GDP 增速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三期叠 加”从 2004 年就开始了。 C.“换挡期”的中国经济在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格局两个方面都有变化,但两 者变化的程度又不尽相同。 D.经济发展速度并不必然反映经济发展健康状态,正确分析经济发展速度是经 济新常态阶段的重要工作。 E.上面四则材料首先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然后对“三期叠加”中三个 不同时期逐一进行了阐释。 9.请根据四则材料提供的信息,阐述你对中国经济是否会跌入“第二梯队”的 理解。(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 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 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 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 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 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 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
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 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簪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 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 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 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 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 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 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 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 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B.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泄事遂酣饮为 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C.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 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D.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 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时一般对人称字, 对己称名 B.有司文中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古代朝廷中设立官爵或官府,分派职权, 各有其专司。 C.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人的车马、衣服等九种礼器,是 最高的礼遇。 D.景元是帝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拥 有多个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籍生于名门,生性孤傲不羁。他举止有时难以被人理解,任何时候喜怒不 表现在脸上,人们说他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文才髙超。他在酩酊大醉中也能很快清醒,写岀让世人叹服 的文章,才华也得到族兄的认可 C.阮籍不拘礼教,自然任情。他得知母亲去世却仍然继续下棋饮酒,对于固守 礼教者往往只以白眼表达态度。 D.阮籍志向远大,自视甚高。文帝很赏识他,他本有治国安民的志向,并对刘 邦、项羽在历史上建功留名很是不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2)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 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 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 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 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 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 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 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 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 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B.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泄事遂酣饮为 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C.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 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D.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 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时一般对人称字, 对己称名。 B.有司文中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古代朝廷中设立官爵或官府,分派职权, 各有其专司。 C.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人的车马、衣服等九种礼器,是 最高的礼遇。 D.景元是帝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拥 有多个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阮籍生于名门,生性孤傲不羁。他举止有时难以被人理解,任何时候喜怒不 表现在脸上,人们说他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文才高超。他在酩酊大醉中也能很快清醒,写出让世人叹服 的文章,才华也得到族兄的认可。 C.阮籍不拘礼教,自然任情。他得知母亲去世却仍然继续下棋饮酒,对于固守 礼教者往往只以白眼表达态度。 D.阮籍志向远大,自视甚高。文帝很赏识他,他本有治国安民的志向,并对刘 邦、项羽在历史上建功留名很是不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 (2)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 陈鹤 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 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 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 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 【注】①朱仲开、张瓯江是作者的友人。②落花,指灯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写了诗人深夜久坐时的感受,以动衬静,同时也照应了标题中的“夜 坐”二字 B.颔联写自己客居他乡、双鬓染白让人发愁,点明了乡愁这个主旨,奠定全诗 感情基调。 CL颈联首句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既写出树林静寂的景象,也突岀林中空荡 荡的特点。 D.颈联第二句转入写屋内情景,“寒”字营造了场景氛围,暗示了诗人此时孤 寂的心境。 E.这首律诗语言含蓄、深沉,韵味深长,“夜坐”之中蕴含着诗人细腻真实的 人生体验。 15.本诗尾联“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 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曹操《沧海》中“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 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 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山城人喜欢在悠闲的喝茶时光中,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学区房”“养老 金”“反腐败”等和生活联系紧密的话题 ②在人工智能兴盛的大背景下,某些人为一己私利,大肆唱衰新一轮科技革命, 与时代发展背离,令人大跌眼镜 ③在解决叙利亚问题过程中,有的国家谋求私利,有的国家置身事外,有的国家 则浑水摸鱼,甚至企图火中取栗。 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原本偌大的村庄现在只有十几户人家了,过去春节热闹得 不可开交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 ⑤相较于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九华山,紫蓬山似乎名不见经传,但谁又能想到 历史上它曾是淮军将领的摇篮。 ⑥新时期,央企重组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应慎之又慎,因为任何风吹草动 都一定会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 A.②④⑥B.①③⑤C.②⑤⑥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保护区为了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力度,许多视频监控设备将被安装在霍山 石斛和银梅集中分布区周边
夜坐见白发寄别朱仲开、张瓯江① 陈鹤 坐久北风起,江声带远沙。 客愁初到鬓,乡梦不离家。 林静无残叶,灯寒有落花。 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 【注】①朱仲开、张瓯江是作者的友人。②落花,指灯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首联描写了诗人深夜久坐时的感受,以动衬静,同时也照应了标题中的“夜 坐”二字。 B.颔联写自己客居他乡、双鬓染白让人发愁,点明了乡愁这个主旨,奠定全诗 感情基调。 CL 颈联首句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既写出树林静寂的景象,也突出林中空荡 荡的特点。 D.颈联第二句转入写屋内情景,“寒”字营造了场景氛围,暗示了诗人此时孤 寂的心境。 E.这首律诗语言含蓄、深沉,韵味深长,“夜坐”之中蕴含着诗人细腻真实的 人生体验。 15.本诗尾联“怀君夜难寐,别绪转如麻”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 之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曹操《沧海》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 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 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山城人喜欢在悠闲的喝茶时光中,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学区房”“养老 金”“反腐败”等和生活联系紧密的话题。 ②在人工智能兴盛的大背景下,某些人为一己私利,大肆唱衰新一轮科技革命, 与时代发展背离,令人大跌眼镜。 ③在解决叙利亚问题过程中,有的国家谋求私利,有的国家置身事外,有的国家 则浑水摸鱼,甚至企图火中取栗。 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原本偌大的村庄现在只有十几户人家了,过去春节热闹得 不可开交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 ⑤相较于享誉中外的佛教圣地九华山,紫蓬山似乎名不见经传,但谁又能想到, 历史上它曾是淮军将领的摇篮。 ⑥新时期,央企重组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应慎之又慎,因为任何风吹草动 都一定会牵动资本市场的神经。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保护区为了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力度,许多视频监控设备将被安装在霍山 石斛和银梅集中分布区周边
B.全球约70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射线等波段开展观测,确认引力波 信号来自距地球约1.3亿光年。 C.随着近些年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业,已经从中国制造走向 了中国创造,甚至是中国创新。 D.在2017年榜单中,中国进入百强榜单的项目数量比2016年减少了一倍,但 入选项目的质量却远高于往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王小明见到李教授就说:“感谢教授您一直以来对家弟的帮助,他已顺利完 成课题。 B.班长在毕业典礼上激动地说:“同学们今后有事,只要我能帮得上,一定鼎 力相助 C.张涛同学,我们对你递交的应聘材料十分满意,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来与我 们洽谈。 D.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高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征服了与会的各位专 家学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纳兰性德活在世间的岁月,①。纳兰性德全身心投入到这种文化隔阂的消除工作 之中,成为满族上层向汉文化迅猛冲击过程中涌现出的文苑骁将。②,但也未摒 弃满族文化的优秀基因,他的词作中流露的是满汉交融的文化特质。③,可以更 好地传承和传播纳兰文化。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果条件成熟,我 们一定要推广使用新能源,因为只要使用了新能源就能迈进新的时代。而迈进了 新的时代,我们就能开发出各种新的能源,进而也就将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清洁能源。 ①不是使用了新能源就能迈进新时代。 ② ③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分 ①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孔子) ②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③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岑参) ④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B.全球约 70 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 射线等波段开展观测,确认引力波 信号来自距地球约 1.3 亿光年。 C.随着近些年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业,已经从中国制造走向 了中国创造,甚至是中国创新。 D.在 2017 年榜单中,中国进入百强榜单的项目数量比 2016 年减少了一倍,但 入选项目的质量却远髙于往年。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A.王小明见到李教授就说:“感谢教授您一直以来对家弟的帮助,他已顺利完 成课题。” B.班长在毕业典礼上激动地说:“同学们今后有事,只要我能帮得上,一定鼎 力相助。” C.张涛同学,我们对你递交的应聘材料十分满意,如果你有时间,可以来与我 们洽谈。 D.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高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征服了与会的各位专 家学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纳兰性德活在世间的岁月,①。纳兰性德全身心投入到这种文化隔阂的消除工作 之中,成为满族上层向汉文化迅猛冲击过程中涌现出的文苑骁将。②,但也未摒 弃满族文化的优秀基因,他的词作中流露的是满汉交融的文化特质。③,可以更 好地传承和传播纳兰文化。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果条件成熟,我 们一定要推广使用新能源,因为只要使用了新能源就能迈进新的时代。而迈进了 新的时代,我们就能开发出各种新的能源,进而也就将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清洁能源。 ①不是使用了新能源就能迈进新时代。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孔子) ②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③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岑参) ④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 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1.C(A京剧表演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并不只是“动态的表演”。B不是 “京剧艺术的二度创作”,而是摄影家自己的二度创作。D京剧艺术并不是对社 会生活的真实展现,而是艺术形式的展现。) 2.D(倒数第二段没有采用类比论证。) 3.B(不是完全来自眼睛,还应该来自“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 4.D(小说最后“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说明还是有人认可他的) 5.①正面描写:老兵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②侧面描写:文章 第一段其他人不愿意来应聘侧面烘托老兵的形象;赵经理的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 描写等。③对比(欲扬先抑):文章前面侧重体现老兵相貌的丑陋,而结尾部分 又说伤疤像美丽的鲜花,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6.①讲述故事:作为目击者,我见证了老兵在城里求职的遭遇以及他的坚持, 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表现人物:通过我的感受和言行, 表现了对老兵高尚人格的尊重与肯定。③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 于“我”的几次行为,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④升华主题,通过我对老兵的敬重, 表现了朴实善良的正能量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主题。(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7.B【解析】原文的表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而不是近十多年。 8.CD【解析】A原文只能看到中国的经济内外都有困难,但没有内容说全世界 的经济形势艰难是主要原因。B上面材料并没有确定“三期叠加”的具体开始时 间。E文章后面三则材料只是阐释了增长速度换挡器、经济结构调整期两个方面 没有把三个时期都谈到。 9.中国经济不会跌入“第二梯队”。理由:①经济增长持续乏力是当前全球经 济现状,不能以此来分析中国经济现状。②中国“七上八下”的经济增速处于合 理区间,增长动力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③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 正在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④中国更注重经济提质增效,经 济总量上远超印度,不会跌入“第二梯队”。(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10.C 11.B(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12.A(“任何时候”错,后面母亲去世时他是表现情感的) 13.(1)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劝进书),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 (劝进书),看见阮籍正在醉眠。(“沉醉”“诣”“方”各1分,句意2分 (2)阮籍时常随意驾车独行,不顺着道路走,直到到了尽头无法走了,就痛哭 而回。 “率意”“由”“穷”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的丞相椽,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 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 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 意时,竟会忘记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很多人说他痴呆,只有他的同族兄长阮 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才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阮 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名士,阮 籍因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起初想替武帝司马炎向阮籍家 求婚,阮籍醉了60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 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都以大醉而幸免。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 从事中郎。主管官员谈到一件儿子杀害母亲的事情,阮籍说:“唉,杀死父亲可
1.C(A 京剧表演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并不只是“动态的表演”。B 不是 “京剧艺术的二度创作”,而是摄影家自己的二度创作。D 京剧艺术并不是对社 会生活的真实展现,而是艺术形式的展现。) 2.D(倒数第二段没有采用类比论证。) 3.B(不是完全来自眼睛,还应该来自“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 4.D(小说最后“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说明还是有人认可他的) 5.①正面描写:老兵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②侧面描写:文章 第一段其他人不愿意来应聘侧面烘托老兵的形象;赵经理的神态描写和我的心理 描写等。③对比(欲扬先抑):文章前面侧重体现老兵相貌的丑陋,而结尾部分 又说伤疤像美丽的鲜花,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6.①讲述故事:作为目击者,我见证了老兵在城里求职的遭遇以及他的坚持, 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表现人物:通过我的感受和言行, 表现了对老兵高尚人格的尊重与肯定。③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 于“我”的几次行为,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④升华主题,通过我对老兵的敬重, 表现了朴实善良的正能量具有强大感染力的主题。(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7.B【解析】原文的表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而不是近十多年。 8.CD【解析】A 原文只能看到中国的经济内外都有困难,但没有内容说全世界 的经济形势艰难是主要原因。B 上面材料并没有确定“三期叠加”的具体开始时 间。E 文章后面三则材料只是阐释了增长速度换挡器、经济结构调整期两个方面, 没有把三个时期都谈到。 9.中国经济不会跌入“第二梯队”。理由:①经济增长持续乏力是当前全球经 济现状,不能以此来分析中国经济现状。②中国“七上八下”的经济增速处于合 理区间,增长动力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③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 正在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会更有利于经济发展。④中国更注重经济提质增效,经 济总量上远超印度,不会跌入“第二梯队”。(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即可) 10.C 11.B(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12.A(“任何时候”错,后面母亲去世时他是表现情感的) 13.(1)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劝进书),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 (劝进书),看见阮籍正在醉眠。(“沉醉”“诣”“方”各 1 分,句意 2 分) (2)阮籍时常随意驾车独行,不顺着道路走,直到到了尽头无法走了,就痛哭 而回。 (“率意”“由”“穷”各 1 分,句意 2 分) 译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的丞相椽,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 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 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 意时,竟会忘记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很多人说他痴呆,只有他的同族兄长阮 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才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阮 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名士,阮 籍因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起初想替武帝司马炎向阮籍家 求婚,阮籍醉了 60 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 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都以大醉而幸免。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 从事中郎。主管官员谈到一件儿子杀害母亲的事情,阮籍说:“唉,杀死父亲可
以,怎么可以杀死母亲呢?”在座的人都怪他失言。文帝说:“杀死自己的父亲, 是天下最大的罪恶,你怎么却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知道自己的母亲而 不知道父亲,杀死自己的父亲,是禽兽一类的人。而杀死自己的母亲,就连禽兽 都不如了。”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到了司马昭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 劝说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 让人来取,见阮籍正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 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雄辩,被当时的人所推崇。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 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 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 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 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失 了性命。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 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髙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 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髙兴,便现出青眼。因此礼义世俗之 士如仇人般嫉恨他,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他。阮籍时常随意驾车独行,不顺着 道路走,直到到了尽头无法走了,就痛哭而回。阮籍曾经登临广武山,观看楚汉 战场,感慨地说:“当时没有真正的英雄,才让刘邦这小子成了名!”登临武牢 山,观望洛阳都城而慨叹,于是又写了《豪杰诗》。景元四年冬,阮籍去世,终 年五十四岁。 14.BE(B这首诗乡愁只是其中一种愁情,并不是主旨,诗歌还有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E这首诗整体上是平实、自然的。) 15.①“怀君”“别绪”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两位友人的思念之情。②“转如麻” 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写出羁旅、思乡、念友等多种愁情交织的状态。 16.(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7.C(①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与“谈论”重复,且其后常不加宾语, 常作“对……津津乐道”。②意思是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 非常惊讶。③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和原文意 思不对。④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只做“得”后面的补语。⑤名不见 经传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没有名气和名声或者太隐秘、太偏僻的意思 ⑥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18.C【解析】A中途易辙,可以删除“保护区”;B成分残缺,应该在结尾部分 加上“的星系”这类的中心语:D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 19.D(A面对他人称呼自己家里的长辈或亲戚中的长辈,在称谓前加一“家 字,这里是“弟弟”,不能使用“家”。B鼎力相助是敬辞,只能用在别人身上, 而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接洽商谈。一般用于商业活动等较正式的场合。使用场 合不对。) 20.满汉两族文化隔阂还没有消除纳兰性德虽热爱汉族文化认清这种文化特质 21.②不是迈进新时代就必然能开发出各种新能源。③不是有了新能源就必然能 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22.(1)每句可以提炼出如下关键词:①坚守节操,拒绝诱惑。②守善难、从 恶易,坚守、坚持。③正确处理家国之间复杂关系,报国为先。④自信自立。⑤ 担当,爱国爱家。⑥不畏严寒、艰险,顽强地傲立于天地间
以,怎么可以杀死母亲呢?”在座的人都怪他失言。文帝说:“杀死自己的父亲, 是天下最大的罪恶,你怎么却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知道自己的母亲而 不知道父亲,杀死自己的父亲,是禽兽一类的人。而杀死自己的母亲,就连禽兽 都不如了。”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到了司马昭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 劝说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 让人来取,见阮籍正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 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雄辩,被当时的人所推崇。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 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 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 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 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失 了性命。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 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 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礼义世俗之 士如仇人般嫉恨他,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他。阮籍时常随意驾车独行,不顺着 道路走,直到到了尽头无法走了,就痛哭而回。阮籍曾经登临广武山,观看楚汉 战场,感慨地说:“当时没有真正的英雄,才让刘邦这小子成了名!”登临武牢 山,观望洛阳都城而慨叹,于是又写了《豪杰诗》。景元四年冬,阮籍去世,终 年五十四岁。 14.BE(B 这首诗乡愁只是其中一种愁情,并不是主旨,诗歌还有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E 这首诗整体上是平实、自然的。) 15.①“怀君”“别绪”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两位友人的思念之情。②“转如麻” 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写出羁旅、思乡、念友等多种愁情交织的状态。 16.(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17.C(①津津乐道:饶有兴味地谈论。与“谈论”重复,且其后常不加宾语, 常作“对……津津乐道”。②意思是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 非常惊讶。③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和原文意 思不对。④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只做“得”后面的补语。⑤名不见 经传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不出名、没有名气和名声或者太隐秘、太偏僻的意思。 ⑥风稍一吹,草就摇晃。比喻微小的变动。) 18.C【解析】A 中途易辙,可以删除“保护区”;B 成分残缺,应该在结尾部分 加上“的星系”这类的中心语;D 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 19.D(A 面对他人称呼自己家里的长辈或亲戚中的长辈,在称谓前加一“家” 字,这里是“弟弟”,不能使用“家”。B 鼎力相助是敬辞,只能用在别人身上, 而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 接洽商谈。一般用于商业活动等较正式的场合。使用场 合不对。) 20.满汉两族文化隔阂还没有消除纳兰性德虽热爱汉族文化认清这种文化特质 21.②不是迈进新时代就必然能开发出各种新能源。③不是有了新能源就必然能 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22.(1)每句可以提炼出如下关键词:①坚守节操,拒绝诱惑。②守善难、从 恶易,坚守、坚持。③正确处理家国之间复杂关系,报国为先。④自信自立。⑤ 担当,爱国爱家。⑥不畏严寒、艰险,顽强地傲立于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