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2012年高三质量检测 考试时间:2012月4月25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 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 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 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 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 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 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 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 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汉、唐两代, 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 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 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 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 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 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 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 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 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 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 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 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 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 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 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 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 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 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 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 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 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 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安徽省六安市 2012 年高三质量检测 (考试时间:2012 月 4 月 25 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 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 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 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 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 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 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 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 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汉、唐两代, 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 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 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 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 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 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 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 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 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 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 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 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 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 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 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 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 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 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 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 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 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 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 生 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 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 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 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 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 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 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 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 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 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 (3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 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 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 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 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默而不宣则惧有私, 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莲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别仲 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策临亡,以 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权每田措,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 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 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 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 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 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 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 “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
1.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 生。 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 间。 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 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 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 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 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 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 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 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 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 二、(3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 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 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 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 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默而不宣则惧有私, 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莲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别仲 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策临亡,以 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权每田措,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 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 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 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 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 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 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 “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
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套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 也。”乃用顾雍。昭客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举邦惮之。 《三国志·吴书·张昭 传》,有删节)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比肩之旧 旧 旧交 B.而桓公为霸者宗 族 C.非所以优之也 优待 D.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妄:胡乱 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是 A.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蟹六跪而 B.权使人以水洒群臣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惟醉坠台中,乃当止耳 质于齐,齐兵乃出 D.公何为怒乎为 君为我呼 入.是受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张昭自幼好学,才华出众,声名远扬,虽然被推荐为孝廉,却拒不接 B.张昭深受孙策器重,孙策把军政大事都交给他处理,临死还把孙权托 付给他。 C.张昭在孙权打猎遇险时严肃地劝诫他,但孙权却置之不理,反而建造 射虎车继续狩猎。 D.张昭忠心耿耿,敢于直言相劝,孙权因此对张昭有敬畏之意,不敢尽 情享受娱乐之快。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 得免。(5分) 译 文 (2)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5 分) 文
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套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 也。”乃用顾雍。昭客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举邦惮之。 (《三国志·吴书·张昭 传》,有删节)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比肩之旧 旧: 旧交 B.而桓公为霸者宗 宗:宗 族 C.非所以优之也 优: 优待 D.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妄:胡乱 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是 ( ) A. 昭率群僚立而辅之 蟹六跪而二 螯 B.权使人以水洒群臣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惟醉坠台中,乃当止耳 质于齐,齐兵乃出 D.公何为怒乎为 君为我呼 入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张昭自幼好学,才华出众,声名远扬,虽然被推荐为孝廉,却拒不接 受。 B.张昭深受孙策器重,孙策把军政大事都交给他处理,临死还把孙权托 付给他。 C.张昭在孙权打猎遇险时严肃地劝诫他,但孙权却置之不理,反而建造 射虎车继续狩猎。 D.张昭忠心耿耿,敢于直言相劝,孙权因此对张昭有敬畏之意,不敢尽 情享受娱乐之快。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 得免。(5 分) 译 文: (2)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5 分) 译 文: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8—9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8.这首诗首联中的“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 象特点。(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其中的五小题)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 《离骚》)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 情表》) (3)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 《登高》) (4)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 居易《琵琶行》) (5)闻道有先后, (韩愈《师说》) ,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其二)》)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 花阴》) (8)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 自珍《已亥杂诗》)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北方榆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风的鸣叫中,展示她的伟岸与辉煌。夕阳西 下,暮色沉沉,静穆的山岗上,仍可升起大片大片的黑色希望 啊!北方榆,高原最值得称赞的精灵 如若一位杰出的诗人与你站在同一山岗上,他的灵感,他的激情会陡然升起,无 数赞美的言词,会情不自禁地显示在你那令人感动的身躯上。同时,他会虔诚地 跪拜于你的脚下,双手作揖,然后仰望你的颜容,聆听你的心声。他只能泪流满 面,泣不成声;因为你写在这突兀的山岗上的诗,他是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描绘 不出的呀! 黑暗把你裹了起来,看不清你的身躯,看不清你的叶片,甚至看不到你的轮廓。 但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已把你深深地镌刻于我的眼窝。北方榆的壮美,即 使在夜晚,也显现得那样令人充满悠远的遐想。北方有哪一个树种,能与你媲美? 杨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弱不禁风,柳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苍老萎靡,唯有你显出 的是气魄,是豪迈与威风凛凛的风度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 8-9 题。 小 园 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8.这首诗首联中的“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4 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 象特点。(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其中的五小题)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 《离骚》)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 情表》) (3)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 《登高》) (4)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 居易《琵琶行》) (5)闻道有先后, 。 (韩愈《师说》) (6) ,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其二)》)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 花阴》) (8)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 自珍《已亥杂诗》)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北 方 榆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风的鸣叫中,展示她的伟岸与辉煌。夕阳西 下,暮色沉沉,静穆的山岗上,仍可升起大片大片的黑色希望。 啊!北方榆,高原最值得称赞的精灵。 如若一位杰出的诗人与你站在同一山岗上,他的灵感,他的激情会陡然升起,无 数赞美的言词,会情不自禁地显示在你那令人感动的身躯上。同时,他会虔诚地 跪拜于你的脚下,双手作揖,然后仰望你的颜容,聆听你的心声。他只能泪流满 面,泣不成声;因为你写在这突兀的山岗上的诗,他是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描绘 不出的呀! 黑暗把你裹了起来,看不清你的身躯,看不清你的叶片,甚至看不到你的轮廓。 但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已把你深深地镌刻于我的眼窝。北方榆的壮美,即 使在夜晚,也显现得那样令人充满悠远的遐想。北方有哪一个树种,能与你媲美? 杨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弱不禁风,柳树在山岗上显得那样苍老萎靡,唯有你显出 的是气魄,是豪迈与威风凛凛的风度!
这,我想,都是源于你刚强的筋骨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大阳潮的涌动中,泛起绿波绿光,举起永不 熄灭的火炬。 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 早春来临,你轻轻一抖严冬的灰尘。你那粗糙的主干皮肤,似乎没有绿色,看不 到青春的象征。但是,你那柔嫩的枝条,浅红中透出亮丽的翠绿,叫人不能不感 到春的气息、春的温暖。北方的老农,始终把你作为春的使者、春的风筝 你在春潮中,最为壮美的一幕,便是孕育出那满枝满枝、丰盈夺目的榆钱钱,它 们把你打扮得犹如美丽的村姑,楚楚动人。山风吹来,你扭一扭身姿,那姿态, 那风韵,实叫大山嫉妒。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这道风景能延续好长好长时间 使寂静空旷的山,有了动人的绿云绿彩。在阳光与风雨的柔抚下,你把成熟了的 晶莹而饱满的果实,轻轻地抛落在大地上,于是大地上便铺满了金黄色,铺满了 生机,铺满了希望,铺满了延绵不绝的力量。 我常常想,你那薄薄的种粒,为何有着那样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山洼,还是高 坡,只要能接触到的地方,一场春雨过后,总能看到你小巧的身影,有时能连成 片,茂茂密密,好不让人惊羡。就是这些小巧的身形,风雨吹打不死,严寒封 冻不死,酷暑暴晒不死,反而却能高高耸起,成长为北方的树雄。 这,我想,都是源于你胸中那澎湃的激情。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鼓满力的雄健,召唤髙原人挺起钢铁般的身躯, 挥动古铜色的双臂,在高原上雕塑不毁的形象。 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壮烈的骄傲! 站在山岗上是英雄,躺下了,同样是好汉。生命已经终结,留下的仍然是坚贞不 屈的形象。老牛拉的犁扶手,锄田的锄杆,掀土的锹把,甚至割田的镰刀把,哪 一样都离不开你的枝干。你的生命,就在这寂寞中,又一次得到升华,死得其所, 死而有为,这就是你的品性,你的壮烈! 我常常会站在北方榆下沉思,依偎着她,就仿佛依靠的是一座雄浑的大山。因为 在突兀的山岗上,难道还能找到比北方榆更好的依靠吗?看着北方榆的精神风貌, 再想想北方的农夫,我不知不觉就会由衷地大喊一声:高贵的树种,伟大的群体 或许正是北方榆的精神,感召、震撼了北方的农夫,他们固守着这方土地,写出 了一篇又一篇璀璨厚重的诗章,描绘出一幅又一幅优美凝重的画卷:才使北方与 南方一样,同样显得生机盎然,同样有着美感灵气 北方榆,北方永远飘动的一面旗帜! 1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你写在这突兀的山岗上的诗,他是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的呀 (2)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 1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北方榆是“高原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6分) 13.从全文看,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14.“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7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宛然无所是从 沸反盈天 心急如焚 B、落寞源远流长 曲境通幽 终南捷径
这,我想,都是源于你刚强的筋骨!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在大阳潮的涌动中,泛起绿波绿光,举起永不 熄灭的火炬。 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 早春来临,你轻轻一抖严冬的灰尘。你那粗糙的主干皮肤,似乎没有绿色,看不 到青春的象征。但是,你那柔嫩的枝条,浅红中透出亮丽的翠绿,叫人不能不感 到春的气息、春的温暖。北方的老农,始终把你作为春的使者、春的风筝。 你在春潮中,最为壮美的一幕,便是孕育出那满枝满枝、丰盈夺目的榆钱钱,它 们把你打扮得犹如美丽的村姑,楚楚动人。山风吹来,你扭一扭身姿,那姿态, 那风韵,实叫大山嫉妒。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这道风景能延续好长好长时间, 使寂静空旷的山,有了动人的绿云绿彩。在阳光与风雨的柔抚下,你把成熟了的 晶莹而饱满的果实,轻轻地抛落在大地上,于是大地上便铺满了金黄色,铺满了 生机,铺满了希望,铺满了延绵不绝的力量。 我常常想,你那薄薄的种粒,为何有着那样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山洼,还是高 坡,只要能接触到的地方,一场春雨过后,总能看到你小巧的身影,有时能连成 一片,茂茂密密,好不让人惊羡。就是这些小巧的身形,风雨吹打不死,严寒封 冻不死,酷暑暴晒不死,反而却能高高耸起,成长为北方的树雄。 这,我想,都是源于你胸中那澎湃的激情。 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鼓满力的雄健,召唤高原人挺起钢铁般的身躯, 挥动古铜色的双臂,在高原上雕塑不毁的形象。 啊!北方榆,高原最为壮烈的骄傲! 站在山岗上是英雄,躺下了,同样是好汉。生命已经终结,留下的仍然是坚贞不 屈的形象。老牛拉的犁扶手,锄田的锄杆,掀土的锹把,甚至割田的镰刀把,哪 一样都离不开你的枝干。你的生命,就在这寂寞中,又一次得到升华,死得其所, 死而有为,这就是你的品性,你的壮烈! 我常常会站在北方榆下沉思,依偎着她,就仿佛依靠的是一座雄浑的大山。因为 在突兀的山岗上,难道还能找到比北方榆更好的依靠吗?看着北方榆的精神风貌, 再想想北方的农夫,我不知不觉就会由衷地大喊一声:高贵的树种,伟大的群体! 或许正是北方榆的精神,感召、震撼了北方的农夫,他们固守着这方土地,写出 了一篇又一篇璀璨厚重的诗章,描绘出一幅又一幅优美凝重的画卷;才使北方与 南方一样,同样显得生机盎然,同样有着美感灵气。 北方榆,北方永远飘动的一面旗帜! 1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 分) (1)你写在这突兀的山岗上的诗,他是无论如何绞尽脑汁也描绘不出的呀! (2)你是一道流动的风景啊! 1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北方榆是“高原最为动人的绿色天使”? (6 分) 13.从全文看,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14.“在突兀的山岗上飘动着一面旗帜”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7 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4 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宛然 无所是从 沸反盈天 心急如焚 B、落寞 源远流长 曲境通幽 终南捷径
C、铺垫过犹不及 殒身不恤 没精打采 D、融资信心辈增 深居简出 学富五车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不可能单独发展和独立存在,不同文 化需要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国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 相互交流交融 B.提出著名的“公共池塘理论”的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奧斯特罗姆,是第一位获 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合适的制度,从而更合理地 使用公共资源。 C.由于黄河两岸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了黄河污染日益严重 活力日益枯竭。近一千年来,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 D、“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 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取得的 17.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虽然我国农村历来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 但是由于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中 ①商品意识的侵入和年轻人一代现代化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②老年人的价值和作用以及竞争能力都有所下降 ③对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构成了直接的冲击 ④经济收入远远落后于年轻人,自我保障能力相对弱化 ⑤代际之间的经济和伦理关系发生分化 ⑥对农村的社会化养老提出了新的要求 A、②④①⑤③⑥ B、①③⑥⑤②④ C、①⑤②④③⑥ ②④③①⑤⑥ 18.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三个句子。要求:不得改变内容,词语可以适当增删, 句子顺序根据需要作调整。(3分) 联合国安理会呼吁所有国家根据本国权力和立法并遵循国际法,在其掌握的情报 可提供合理理由令人相信船只所载货物中包含本决议第9或10段禁止供应、销 售、转让或出口的物项时,在其领土内,包括在海港和机场检査所有进出朝鲜的 货物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分) 你的外表,表达出了你丰富的内在吗?有位女职员工作能力很强,与同事相处也 融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外表邋遢,而且对不修边幅毫不在意。她总不懂为什么 自己工作努力,升迁却轮不到她。她的主管私下说:“旁观者都看得出来,这是 因为她的外表实在吃亏,不是能力的问题。有重要的项目想让她接洽,却总会担 心客户以貌取人,认为这是一家不注意形象,不专业不敬业的公司,毕竟公司输 不起自身的形象 西方学者雅伯特·马伯蓝比教授经过大量的统计研究得出一条人际交往的定律, 该定律认为旁人对你的观感由三部分构成,其各自比例如下表: 观感的构成谈话内容辅助谈话的方法人的外表 所占比重 请你根据上述统计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条定律(不超过50字)
C、铺垫 过犹不及 殒身不恤 没精打采 D、融资 信心辈增 深居简出 学富五车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不可能单独发展和独立存在,不同文 化需要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国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 相互交流交融。 B.提出著名的“公共池塘理论”的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奥斯特罗姆,是第一位获 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合适的制度,从而更合理地 使用公共资源。 C.由于黄河两岸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了黄河污染日益严重, 活力日益枯竭。近一千年来,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 D、“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 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取得的。 17.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虽然我国农村历来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 但是由于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中, 。 ①商品意识的侵入和年轻人一代现代化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②老年人的价值和作用以及竞争能力都有所下降 ③对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构成了直接的冲击 ④经济收入远远落后于年轻人,自我保障能力相对弱化 ⑤代际之间的经济和伦理关系发生分化 ⑥对农村的社会化养老提出了新的要求 A、②④①⑤③⑥ B、①③⑥⑤②④ C、①⑤②④③⑥ D、 ②④③①⑤⑥ 18.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三个句子。要求:不得改变内容,词语可以适当增删, 句子顺序根据需要作调整。(3 分) 联合国安理会呼吁所有国家根据本国权力和立法并遵循国际法,在其掌握的情报 可提供合理理由令人相信船只所载货物中包含本决议第 9 或 10 段禁止供应、销 售、转让或出口的物项时,在其领土内,包括在海港和机场检查所有进出朝鲜的 货物。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 分) 你的外表,表达出了你丰富的内在吗?有位女职员工作能力很强,与同事相处也 融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外表邋遢,而且对不修边幅毫不在意。她总不懂为什么 自己工作努力,升迁却轮不到她。她的主管私下说:“旁观者都看得出来,这是 因为她的外表实在吃亏,不是能力的问题。有重要的项目想让她接洽,却总会担 心客户以貌取人,认为这是一家不注意形象,不专业不敬业的公司,毕竟公司输 不起自身的形象。” 西方学者雅伯特•马伯蓝比教授经过大量的统计研究得出一条人际交往的定律, 该定律认为旁人对你的观感由三部分构成,其各自比例如下表: 观感的构成 谈话内容 辅助谈话的方法 人的外表 所占比重 7% 38% 55% 请你根据上述统计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条定律(不超过 50 字)
20.“2011年5月9日晚,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被判六个月拘役;2011年 11月8日凌晨零点,高晓松从北京东城区看守所刑满获释。高晓松曾许下心愿 愿意终身做义工,宣传不要酒后驾驶。”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1)现在有人请髙晓松担任宣传“不要酒后驾驶”公益广告的形象代言人,你 认为这样做合适吗?请陈述你的观点。(3分) (2)请设计一句劝阻酒后驾驶的公益广告语。(2分)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了解生物学的人都知道,各种生物不是独立生存的,而是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生态 圈中,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人类社会也有各种各样的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 哪个不在圈中?圈可以令人温暖、安全、成功……也可以让人狭隘、迷失、窒 息 面对形形色色的圈,请展开联想,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自选文体(除诗歌外),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选B原文是“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B 项“以天下为己任,……狂热的宗教热忱”言过其实了。A项可根据信息“中国 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到了宋代: 新儒学崛兴。”判断正确。C、D项,可根据信息“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 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 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判断正确 2.选C 项,根据信息“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 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 在佛教的寺院里。”“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 均有。”可以判断,选项将某一时期的特点说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说 是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错误 4.B(“宗”的意思是“尊奉”) 5.C(均为副词,才。A连词,表承接,并且/连词,表并列,和;B介词,用/ 连词,表修饰;D介词,因为/介词,替) 6.D(“置之不理”“反而”错,孙权对张昭的劝解表示了惭愧之意,因而才造 射虎车继续狩猎) 7.(1)(5分)刺史陶谦推举张昭为茂才,(张昭)却不应召,陶谦认为他轻 视自己,于是(张昭)被陶谦拘禁。赵昱竭力营救,(张昭)才得以幸免。(大 意正确3分,落实“举”“方”各1分) (2)(5分)担任丞相事情繁杂,而他这个人性情刚烈,(如果)他的话 (官吏们)不听从,就会产生怨恨责怪,这样不是对他有好处的作法。(大意正 确3分。落实“兴”“益”各1分) 8.(1)“窥”:角度好,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 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 园景物的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 9.(②)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无暇 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
20.“2011 年 5 月 9 日晚,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被判六个月拘役;2011 年 11 月 8 日凌晨零点,高晓松从北京东城区看守所刑满获释。高晓松曾许下心愿: 愿意终身做义工,宣传不要酒后驾驶。”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1)现在有人请高晓松担任宣传“不要酒后驾驶”公益广告的形象代言人,你 认为这样做合适吗?请陈述你的观点。(3 分) (2)请设计一句劝阻酒后驾驶的公益广告语。(2 分) 五、作文(60 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了解生物学的人都知道,各种生物不是独立生存的,而是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生态 圈中,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人类社会也有各种各样的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 哪个不在圈中?圈可以令人温暖、安全、成功……也可以让人狭隘、迷失、窒 息…… 面对形形色色的圈,请展开联想,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自选文体(除诗歌外),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选 B 原文是“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B 项“以天下为己任,……狂热的宗教热忱”言过其实了。A 项可根据信息“中国 社会由唐以下,因于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到了宋代, 新儒学崛兴。”判断正确。C、D 项,可根据信息“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 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 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判断正确。 2.选 C A 项,根据信息“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 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 在佛教的寺院里。”“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 均有。”可以判断,选项将某一时期的特点说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教育。可以说 是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错误 3. D 4.B(“宗”的意思是“尊奉”) 5.C(均为副词,才。A 连词,表承接,并且/连词,表并列,和;B 介词,用/ 连词,表修饰;D 介词,因为/介词,替) 6.D(“置之不理”“反而”错,孙权对张昭的劝解表示了惭愧之意,因而才造 射虎车继续狩猎) 7.(1)(5 分)刺史陶谦推举张昭为茂才,(张昭)却不应召,陶谦认为他轻 视自己,于是(张昭)被陶谦拘禁。赵昱竭力营救,(张昭)才得以幸免。(大 意正确 3 分,落实“举”“方”各 1 分) (2)(5 分)担任丞相事情繁杂,而他这个人性情刚烈,(如果)他的话 (官吏们)不听从,就会产生怨恨责怪,这样不是对他有好处的作法。(大意正 确 3 分。落实“兴”“益”各 1 分) 8.(1)“窥”:角度好,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 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 园景物的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 9.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无暇 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
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 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略 11.(1)把北方榆比作一首诗(或答“北方榆就像一首诗”“北方榆是一首诗 等);北方榆的形象、精神等即使是诗人都难以描述,表现了对北方榆的高 度赞美之情。(2分;分号前后各1分,意思对即可) (2)北方榆在山风吹拂下有一种动态的美;北方榆的美能延续很长时间。(2 分;分号前后各1分,意思对即可) 12.①北方榆在太阳潮的涌动中,泛起绿波绿光,就像永不熄灭的绿色火炬。② 北方榆是春的使者,浅红中透出亮丽翠绿的柔嫩枝条,带来了春的气息和温暖。 ③满枝的榆钱丰盈夺目,使寂静空旷的山有了动人的绿云绿彩。④榆钱有顽强的 生命力,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根发芽,茂密成长。(6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 三点即可) 13.象征(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等也可,如这里没答“象 征”,但后面分析中提到“象征”,也不扣分)(2分)。文章借北方榆这一形 象象征了豪迈顽强、坚贞不屈、死得其所的精神风貌(2分);也象征了在北方 榆精神感召下固守这方土地,艰辛劳作,让北方与南方同样生机盎然的髙原人(北 方的农夫)(2分)。 注意:如果回答拟人、比喻,但能着眼于全篇来分析的,酌情扣1到2分:如果 只举出一两个句子来赏析,最多给2分。 14.①运用比喻手法,将北方榆比作“一面旗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榆及 其精神对人们的感召力:;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榆及其代表的髙原精神的赞美,昭示 主旨。(4分,分号前后各2分)②这句话贯穿全文始终,起线索的作用,使文 章思路清晰,首尾照应。(2分) 15.C(无所适从,曲径通幽,信心倍增) 16.B(A语序不当,C缺少主语,D句式杂糅) 17.A 18.(1)联合国安理会呼吁所有国家在其领土内检查所有进出朝鲜的可疑货物。 的物(2)这些可疑货物包含本决议第9或第10段禁供应、销售、转让或出口 (3)前提是根据本国权力和立法并遵循国际法,同时有可靠的情报作依据 19.一个人给别人印象(“观感”1分)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谈话内容(1分), 而在于辅助谈话的方法和外表(1分),而且外表尤为重要(1分) 20.(1)“不合适”:高晓松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公众人物,因酒驾被判刑,是 个负面形象,用负面形象进行正面宣传,是不妥当的;“合适”:高晓松因酒驾 被判刑后认错态度良好,依法服刑直至期满,为有错必改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对后来者有一定的警示意义。(2)要求语言简洁,表意明确,有号召性。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苏铜山县治)。自幼好学,善写隶书,跟随白侯子安 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和琅邪赵昱、东海王朗,都有名声,彼此很友善。 十岁被推举为孝廉,不去就任。和王朗共同议论旧君名讳的事情,同州里的才
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 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10. 略 11.(1)把北方榆比作一首诗(或答“北方榆就像一首诗”“北方榆是一首诗” 等);北方榆的形象、精神等 即使是诗人都难以描述,表现了对北方榆的高 度赞美之情。(2 分;分号前后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2)北方榆在山风吹拂下有一种动态的美;北方榆的美能延续很长时间。(2 分;分号前后各 1 分,意思对即可) 12.①北方榆在太阳潮的涌动中,泛起绿波绿光,就像永不熄灭的绿色火炬。② 北方榆是春的使者,浅红中透出亮丽翠绿的柔嫩枝条,带来了春的气息和温暖。 ③满枝的榆钱丰盈夺目,使寂静空旷的山有了动人的绿云绿彩。④榆钱有顽强的 生命力,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根发芽,茂密成长。(6 分;每点 2 分,任意答出 三点即可) 13.象征(答“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等也可,如这里没答“象 征”,但后面分析中提到“象征”,也不扣分)(2 分)。文章借北方榆这一形 象象征了豪迈顽强、坚贞不屈、死得其所的精神风貌(2 分);也象征了在北方 榆精神感召下固守这方土地,艰辛劳作,让北方与南方同样生机盎然的高原人(北 方的农夫)(2 分)。 注意:如果回答拟人、比喻,但能着眼于全篇来分析的,酌情扣 1 到 2 分;如果 只举出一两个句子来赏析,最多给 2 分。 14.①运用比喻手法,将北方榆比作“一面旗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榆及 其精神对人们的感召力;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榆及其代表的高原精神的赞美,昭示 主旨。(4 分,分号前后各 2 分)②这句话贯穿全文始终,起线索的作用,使文 章思路清晰,首尾照应。(2 分) 15.C(无所适从,曲径通幽,信心倍增) 16.B(A 语序不当,C 缺少主语,D 句式杂糅) 17.A 18.(1)联合国安理会呼吁所有国家在其领土内检查所有进出朝鲜的可疑货物。 (2)这些可疑货物包含本决议第 9 或第 10 段禁供应、销售、转让或出口 的物项。 (3)前提是根据本国权力和立法并遵循国际法,同时有可靠的情报作依据。 19. 一个人给别人印象(“观感”1 分)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谈话内容(1 分), 而在于辅助谈话的方法和外表(1 分) ,而且外表尤为重要(1 分)。 20.(1)“不合适”:高晓松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公众人物,因酒驾被判刑,是一 个负面形象,用负面形象进行正面宣传,是不妥当的;“合适”:高晓松因酒驾 被判刑后认错态度良好,依法服刑直至期满,为有错必改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对后来者有一定的警示意义。(2)要求语言简洁,表意明确,有号召性。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今江苏铜山县治)。自幼好学,善写隶书,跟随白侯子安 学习《左氏春秋》,博览群书,和琅邪赵昱、东海王朗,都有名声,彼此很友善。 二十岁被推举为孝廉,不去就任。和王朗共同议论旧君名讳的事情,同州里的才
士陈琳等人都称赞他。刺史陶谦推举他为茂才,他不接受,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 于是就逮捕了他。赵昱尽力营救,他才能免罪。 孙策创立帝业时,就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入堂拜见孙策的母亲,就好像 并肩共事的旧友一样,不论政治或军事,孙策全都托付给张昭办理。张昭每次接 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都一致赞扬张昭,张昭想缄口不说出来,则害怕有私情 说出来又恐怕不恰当,进退不安。孙策知道此事,欢笑着说:“从前管仲做齐相, 说一就是仲父,说二也是仲父,而桓公就成为霸者之主。现在子布贤能,我能够 任用他,那么统一天下的功业不就在我身上了吗?”孙策弥留之时,把弟弟孙 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众属下立了孙权,加以辅佐。 孙权每次去打猎时,常常骑着马射杀老虎,老虎也常突然向前攀住马鞍。张昭变 了脸色向前说道:“将军哪里值得这样做呢?做一个人君的人,是说能驾御英雄, 任用群贤,哪里是说在原野上驰逐,和猛兽一较勇力的呢?一旦发生祸害,怎奈 天下人的嘲笑?”孙权向张昭道歉说:“年纪轻,考虑事情不够深远,这件事我 对您觉得很惭愧。”但孙权还是不能罢手,他就制作一部射虎车,开个方洞,中 间不加盖子,一人驾驶,自己在车中射杀老虎。时常有离群的猛兽侵犯车子,每 次孙权都用手去搏击,当作乐事,张昭虽然极力进谏,孙权常笑而不答。 孙权在武昌(今湖北武昌县治),登钓台,喝酒大醉。孙权命人用水喷洒群臣说: “今天畅快痛饮,只有醉倒台中,才可以停止。”张昭正色不说话,走出去,坐 在车里。孙权派人叫张昭回来。说道:“为了一起作乐而已,公为什么发怒呢?” 张昭答道:“从前纣王积糟成丘,以酒为池,长夜痛饮,当时也以为很乐,并不 认为是坏事呀。”孙权默默无言,脸色惭愧,就停止了酒会。起初,孙权要设立 丞相,众议归属张昭。孙权说:“现在天下多事,统领的人责任重大,这样,并 不是对他优厚啊!”后来孙邵死了,百官又推举张昭,孙权说:“孤岂是对子布 有所私爱呢?担任丞相的事很烦杂,而此公性情刚直,臣下所说的话,他不采纳 就会产生怨责,这样并不是对他好呀!”就用了顾雍为相
士陈琳等人都称赞他。刺史陶谦推举他为茂才,他不接受,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 于是就逮捕了他。赵昱尽力营救,他才能免罪。 孙策创立帝业时,就命张昭为长史,抚军中郞将,入堂拜见孙策的母亲,就好像 并肩共事的旧友一样,不论政治或军事,孙策全都托付给张昭办理。张昭每次接 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都一致赞扬张昭,张昭想缄口不说出来,则害怕有私情, 说出来又恐怕不恰当,进退不安。孙策知道此事,欢笑着说:“从前管仲做齐相, 说一就是仲父,说二也是仲父,而桓公就成为霸者之主。现在子布贤能,我能够 任用他,那么统一天下的功业不就在我身上了吗?” 孙策弥留之时,把弟弟孙 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领众属下立了孙权,加以辅佐。 孙权每次去打猎时,常常骑着马射杀老虎,老虎也常突然向前攀住马鞍。张昭变 了脸色向前说道:“将军哪里值得这样做呢?做一个人君的人,是说能驾御英雄, 任用群贤,哪里是说在原野上驰逐,和猛兽一较勇力的呢?一旦发生祸害,怎奈 天下人的嘲笑?”孙权向张昭道歉说:“年纪轻,考虑事情不够深远,这件事我 对您觉得很惭愧。”但孙权还是不能罢手,他就制作一部射虎车,开个方洞,中 间不加盖子,一人驾驶,自己在车中射杀老虎。时常有离群的猛兽侵犯车子,每 次孙权都用手去搏击,当作乐事,张昭虽然极力进谏,孙权常笑而不答。 孙权在武昌(今湖北武昌县治),登钓台,喝酒大醉。孙权命人用水喷洒群臣说: “今天畅快痛饮,只有醉倒台中,才可以停止。”张昭正色不说话,走出去,坐 在车里。孙权派人叫张昭回来。说道:“为了一起作乐而已,公为什么发怒呢?” 张昭答道:“从前纣王积糟成丘,以酒为池,长夜痛饮,当时也以为很乐,并不 认为是坏事呀。”孙权默默无言,脸色惭愧,就停止了酒会。起初,孙权要设立 丞相,众议归属张昭。孙权说:“现在天下多事,统领的人责任重大,这样,并 不是对他优厚啊!”后来孙邵死了,百官又推举张昭,孙权说:“孤岂是对子布 有所私爱呢?担任丞相的事很烦杂,而此公性情刚直,臣下所说的话,他不采纳, 就会产生怨责,这样并不是对他好呀!”就用了顾雍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