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随堂训练 18鸿门宴 、基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飨跽戮 啖俎 戳 眦彘玦 2给下列例句中的“为”字选择读音及释义,请将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内 ①使子婴为相(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 ④臣为韩王送沛公( ⑤为之奈何( 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⑨君王为人不忍( ⑩军中无以为乐( ①客何为者( ①窃为大王不取也( )( 0人为刀俎( 公为我献之( (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 何辞为( 选择的读音A.wei B we i 选择的词义A替B为了C成为D结为E作为E疑问助词G是H认为I做 J谋划K给 3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①臣活之(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不如因善遇之( ⑤臣请入,与之同命(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⑦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⑧壮士!一—赐之卮酒( 4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④立而饮之( ⑤拔剑切而啖之( ⑥劳苦而功高如此(
15 分钟随堂训练 18 鸿门宴 一、基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飨___________ 啖___________ 眦___________ 跽___________ 俎___________ 彘___________ 戮___________ 戳___________ 玦___________ 2.给下列例句中的“为”字选择读音及释义,请将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内。 ①使子婴为相( )( ) ②为击破沛公军( )( )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 ) ④臣为韩王送沛公( )( ) ⑤为之奈何( )( ) 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 ⑨君王为人不忍( )( ) ⑩军中无以为乐( )( ) ○11 客何为者( )( ) ○12 窃为大王不取也( )( ) ○13 人为刀俎( )( ) ○14 公为我献之( )( ) ○15 吾属今为之虏矣( )( ) ○16 何辞为( )( ) 选择的读音 A.wéi B.wèi 选择的词义 A.替 B.为了 C.成为 D.结为 E.作为 F.疑问助词 G.是 H.认为 I.做 J.谋划 K.给 3.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①臣活之( )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④不如因善遇之( ) ⑤臣请入,与之同命( )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⑦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 ⑧壮士!——赐之卮酒( ) 4.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 ④立而饮之( ) ⑤拔剑切而啖之( ) ⑥劳苦而功高如此( )
⑦拔剑撞而破之( 5补出省略的成分 ①沛公军霸上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沛公居山东时( ④具告以事( ⑤欲呼张良与俱去( ⑥欲告沛公( ⑦长于臣( ⑧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⑨竖子不足与谋( ⑩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6解释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及用法。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④得复见将军于此(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yi,拢船着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 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伤。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 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 自刎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 7.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怜:同情 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蒙受 C.顾见汉骑司马昌马童 顾:照顾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8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马童面之 吾为若德 我何面目见之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面”字不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面”字相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面”字也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面”字也不同 9对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非吾故人乎? 故人:旧相识,老朋友
⑦拔剑撞而破之( ) 5.补出省略的成分。 ①沛公军霸上( ) ②为击破沛公军( ) ③沛公居山东时( ) ④具告以事( ) ⑤欲呼张良与俱去( ) ⑥欲告沛公( ) ⑦长于臣( ) ⑧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 ⑨竖子不足与谋( ) ⑩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 6.解释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及用法。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 ③长于臣( ) ④得复见将军于此( )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yǐ,拢船着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 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 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伤。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 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 自刎而死。 (《史记·项羽本纪》) 7.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怜:同情 B.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蒙受 C.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照顾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买 8.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面”字不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面”字相同。 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面”字也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面”字也不同。 9.对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非吾故人..乎? 故人:旧相识,老朋友
B.吾为若德 为若德:给你个人情 C.所当无敌 无敌:没有一个敌人。 D.吾知公长者。 长者:忠厚的人。 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亦足王也 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C.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ll.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A.我何面目见之! B籍独不愧于心乎! C.此项王也。 D不然,籍何以至此 12下列语句在句子中正确的意思是 ①无以渡②籍独不愧于心乎 A.①没有用来渡江的船。 ②我难道对心无愧吗! B①没有用什么渡船 ②我难道对心无愧吗! C①没有用来渡江的船。 ②我惟独对心无愧。 D①没有用什么渡船。 ②惟独我对心无愧
B.吾为若德 ...。 为若德:给你个人情。 C.所当无敌..。 无敌:没有一个敌人。 D.吾知公长者..。 长者:忠厚的人。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亦足王.也。 B.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C.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11.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A.我何面目见之! B.籍独不愧于心乎! C.此项王也。 D.不然,籍何以至此? 12.下列语句在句子中正确的意思是 ①无以渡 ②籍独不愧于心乎 A.①没有用来渡江的船。 ②我难道对心无愧吗! B.①没有用什么渡船。 ②我难道对心无愧吗! C.①没有用来渡江的船。 ②我惟独对心无愧。 D.①没有用什么渡船。 ②惟独我对心无愧
18鸿门宴 飨: x i ang犒劳:啖:dan吃:眦:zi眼眶:;跽:ji长跪;俎:z切 肉用的板;彘zhi猪:戮:1山并合:戳:chuo刺穿:玦jue玉 2①AI②BA③AG④AG⑤AI⑥BAAJ⑦BA⑧BKAD⑨AI⑩AE ①AI⑥AH6AGBA6AC⑥AF 3①代词,他②助词,主谓之间③代词,项羽④代词,代刘邦⑤代词,代项庄⑥助 词,的⑦代词,代先入关者⑧代词,代樊哙 4①连词,表转折关系; 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③连词,表修饰关系; ④连词,表修饰关系; ⑤连词,表顺承关系 ⑥连词,表并列关系 ⑦连词,表顺承关系 5①军(于)②为(之)③居(于)④告(之)⑤与(之)⑥告(于)⑦(项 伯)长⑧止(之)⑨与(之)⑩(于)坐上 6①介词,对②介词,在③介词,比④介词,在 二、7C8.D9C10C11.D12.A
18 鸿门宴 一、1.飨:xiǎnɡ 犒劳;啖:dàn 吃;眦:zì眼眶;跽:jì 长跪;俎:zǔ 切 肉用的板;彘zhì猪;戮:lù 并合;戳:chuō 刺穿;玦jué玉 2.①AI ②BA ③AG ④AG ⑤AI ⑥BA AJ ⑦BA ⑧BK AD⑨AI ⑩AE ○11 AI ○12 AH ○13 AG ○14 BA ○15 AC ○16 AF 3.①代词,他 ②助词,主谓之间 ③代词,项羽 ④代词,代刘邦 ⑤代词,代项庄 ⑥助 词,的 ⑦代词,代先入关者 ⑧代词,代樊哙 4.①连词,表转折关系; 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③连词,表修饰关系; ④连词,表修饰关系; ⑤连词,表顺承关系; ⑥连词,表并列关系; ⑦连词,表顺承关系 5.①军(于) ②为(之) ③居(于) ④告(之) ⑤与(之) ⑥告(于)⑦(项 伯)长 ⑧止(之) ⑨与(之) ⑩(于)坐上 6.①介词,对 ②介词,在 ③介词,比 ④介词,在 二、7.C 8.D 9.C 10.C 11.D 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