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77年前发生在时为中国首都南京的一场人间惨剧,至今犹如楔子般嵌在中国人 心中,泣血不止。自1937年12月13日起,长达6周的时间里,在这座被战火 蹂躏成残垣断壁的六朝古都中,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日本军队杀害 77年后的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今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用立法形式确定的三个国家级纪念日之一,另两个分别是9 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的中国烈士纪念日 与后两者不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的是放下武器的罹难被俘军 人、手无寸铁的惨死无辜平民。他们的境遇更能让人直视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国 家贫弱与家园沦落的联系、集体无意识顺从的悲哀、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可贵。 时至今日,国际社会仍无法彻底阻止战争行为,但通过举国公祭大屠杀死难者这 一国家仪式,将真相昭示天下,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人类文明的守护需要全世界共同而不懈地努力,但毁坏却只要一念善恶的转变、 面制度性防备之墙的倒塌。 不幸的是,当今世界上仍有个别国家在向着战争的危险边缘滑去。日本,这个南 京大屠杀的责任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不仅未能深刻反省战争罪责 反而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国内纵容右翼势力,在国际上美化战争恶行,甚至搅动 地区不安定因素、制造紧张局势。 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还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中国都不会 坐视“恶之花”在东洋的滋长,世界也不该短视于一时之利益交换而一味绥靖。 对于日本右翼祭奠靖国神社战犯、否认“慰安妇”、修改“和平宪法”的种种行 为,埋骨于南京城下的30多万冤魂不答应,被卷入战争的亚洲各国不答应,珍 视和平、存有良知的世界人民亦不会答应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国 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抵御外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近代以来, 在苦难和屈辱中逐渐站立起来的中国,正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国家 强盛统一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富足爱国是应有之义。 崛起的中国继承了热爱和平的传统基因,其以公祭战争死难者的方式将流血的伤 疤展示于世,不仅是对保家卫国决心的庄严宣誓,也是对珍视和平的诚心呼唤。 南京每一段弹痕累累的城垣、每一寸埋骨葬魂的土地、每一条曾流血浮尸的江河, 都在诉说这座古城的苦难过往。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的广岛原子弹爆 炸遗址一样,南京大屠杀理应成为世界共同的记忆,对这场历史悲剧的祭奠应成 为封存未来人道主义灾难的仪式。 (取材于2014年新华网 1.根据“材料 下列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中,表述不 准确的一项是 A.唤醒日本国内良知B.防止类似悲剧重演C.宣誓保家卫国决心D.呼唤珍视和 平环境 2.下列为“材料一”所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B.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公祭
北京市东城区 2015-2016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77 年前发生在时为中国首都南京的一场人间惨剧,至今犹如楔子般嵌在中国人 心中,泣血不止。自 1937 年 12 月 13 日起,长达 6 周的时间里,在这座被战火 蹂躏成残垣断壁的六朝古都中,30 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日本军队杀害。 77 年后的 12 月 13 日,中国将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今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用立法形式确定的三个国家级纪念日之一,另两个分别是 9 月 3 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 月 30 日的中国烈士纪念日。 与后两者不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的是放下武器的罹难被俘军 人、手无寸铁的惨死无辜平民。他们的境遇更能让人直视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国 家贫弱与家园沦落的联系、集体无意识顺从的悲哀、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可贵。 时至今日,国际社会仍无法彻底阻止战争行为,但通过举国公祭大屠杀死难者这 一国家仪式,将真相昭示天下,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人类文明的守护需要全世界共同而不懈地努力,但毁坏却只要一念善恶的转变、 一面制度性防备之墙的倒塌。 不幸的是,当今世界上仍有个别国家在向着战争的危险边缘滑去。日本,这个南 京大屠杀的责任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不仅未能深刻反省战争罪责, 反而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国内纵容右翼势力,在国际上美化战争恶行,甚至搅动 地区不安定因素、制造紧张局势。 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还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中国都不会 坐视“恶之花”在东洋的滋长,世界也不该短视于一时之利益交换而一味绥靖。 对于日本右翼祭奠靖国神社战犯、否认“慰安妇”、修改“和平宪法”的种种行 为,埋骨于南京城下的 30 多万冤魂不答应,被卷入战争的亚洲各国不答应,珍 视和平、存有良知的世界人民亦不会答应。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国 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抵御外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近代以来, 在苦难和屈辱中逐渐站立起来的中国,正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国家 强盛统一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富足爱国是应有之义。 崛起的中国继承了热爱和平的传统基因,其以公祭战争死难者的方式将流血的伤 疤展示于世,不仅是对保家卫国决心的庄严宣誓,也是对珍视和平的诚心呼唤。 南京每一段弹痕累累的城垣、每一寸埋骨葬魂的土地、每一条曾流血浮尸的江河, 都在诉说这座古城的苦难过往。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的广岛原子弹爆 炸遗址一样,南京大屠杀理应成为世界共同的记忆,对这场历史悲剧的祭奠应成 为封存未来人道主义灾难的仪式。 (取材于 2014 年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下列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中,表述不 准确的一项是 A.唤醒日本国内良知 B.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C.宣誓保家卫国决心 D.呼唤珍视和 平环境 2.下列为“材料一”所拟定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B.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公祭
C.南京大屠杀公祭:告慰亡灵,鞭挞侵略 D.南京大屠杀公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3.下列“材料一”中出现的词语,对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楔”的读音为xie。 B.罹难:“罹”的意思是“遭遇”。 C.昭示:“昭”的读音为zhao。 D.绥靖:“绥”的意思是“安抚”。 材料二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11日发表了题为《德国和日本不一样的战争反思》的报 道,BBC记者史蒂夫·埃文斯在报道中通过对比德国德累斯顿和日本长崎这两座 城市的博物馆的不同描绘与诠释,思索德国和日本战争反思之不同 德累斯顿:反思起因,让参观者自己思考 1945年2月,美丽的德累斯顿两天遭受英美空军地毯式轰炸,至少2万人丧生, 如果说真有哪个地方代表着德国的受害人身份,德累斯顿当仁不让。但是,德累 斯顿的博物馆内,没有受害人的感觉。 解说将德累斯顿遭受轰炸描绘为笼罩着欧洲许多城市的恐怖阴霾的一部分,包括 那些被纳粹德国空军炸毁的城市,比如鹿特丹、考文垂、斯大林格勒、华沙。 今年,德累斯顿博物馆推岀一项大轰炸特别展览。展览的导语说:“德累斯顿只 是二战期间被摧毁的数以千计的城镇之一。二战自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 兰开始,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欧洲投降结束。” 导语还说,德累斯顿大轰炸挽救了部分生命:如果德累斯顿继续不受挑战的存在 下去,那些可能被杀害的人,“包括犹太人、政治犯、劳工” 当年,轰炸死难者的尸体在德累斯顿老市场广场火化。今天这里只有一块小小的 牌匾,上面的铭文直译是“来自德国、走向世界的战争恐怖回到了我们这座城 市”。粗略地意译可能应为“德国发动了战争,我们恶有恶报”。 德累斯顿辩论过这句话。有人提出不应包括问责,他们说德国也是受害者。但是, 这些反对声音被否决,德国的罪责明确写入了市中心的牌匾上。行动和后果是联 在一起的。 长崎:强调受害,讳言战争爆发原因 这和长崎形成对比。1945年8月9日,瞬间,长崎被夷为平地。长崎的博物馆 内,清晰地描绘岀原子弹爆炸的恐怖。展品包括教堂雕塑的碎片、烧化的念珠、 瓶子,爆炸后几乎无房不塌、无人幸存的照片。 但是,并没有因果关系,或者仅仅暗示了因果关系。 在这家博物馆内,日本是战争的受害者:没有坦率讲明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博物馆的评述使用的是被动语态:“日本持续15年陷入战争”,首先是1931 年9月满洲事件到和中国开战,然后是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年8月 评述语还说,对华战争的持久引起日本实施“控制经济”和“政府主导”;与此 同时,其“南部扩张”政策将日本带入与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冲突,引发 太平洋战争之困境。 评述接着说,“其他亚洲国家的人也被拖入冲突,以不同方式成为受害者” 从长崎博物馆得出的印象是,日本对抗地区殖民对象,这样的战争中总会出坏事 没有提珍珠港、裕仁天皇和他的战将 (取材于2015年参考消息网) 4.根据“材料二”,日本对二战反思的不足,最根本的原因是
C.南京大屠杀公祭:告慰亡灵,鞭挞侵略 D.南京大屠杀公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3.下列“材料一”中出现的词语,对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楔”的读音为 xiē。 B.罹难:“罹”的意思是“遭遇”。 C.昭示:“昭”的读音为 zhào。 D.绥靖:“绥”的意思是“安抚”。 材料二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 6 月 11 日发表了题为《德国和日本不一样的战争反思》的报 道,BBC 记者史蒂夫•埃文斯在报道中通过对比德国德累斯顿和日本长崎这两座 城市的博物馆的不同描绘与诠释,思索德国和日本战争反思之不同。 德累斯顿:反思起因,让参观者自己思考 1945 年 2 月,美丽的德累斯顿两天遭受英美空军地毯式轰炸,至少 2 万人丧生, 如果说真有哪个地方代表着德国的受害人身份,德累斯顿当仁不让。但是,德累 斯顿的博物馆内,没有受害人的感觉。 解说将德累斯顿遭受轰炸描绘为笼罩着欧洲许多城市的恐怖阴霾的一部分,包括 那些被纳粹德国空军炸毁的城市,比如鹿特丹、考文垂、斯大林格勒、华沙。 今年,德累斯顿博物馆推出一项大轰炸特别展览。展览的导语说:“德累斯顿只 是二战期间被摧毁的数以千计的城镇之一。二战自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入侵波 兰开始,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在欧洲投降结束。” 导语还说,德累斯顿大轰炸挽救了部分生命:如果德累斯顿继续不受挑战的存在 下去,那些可能被杀害的人,“包括犹太人、政治犯、劳工”。 当年,轰炸死难者的尸体在德累斯顿老市场广场火化。今天这里只有一块小小的 牌匾,上面的铭文直译是“来自德国、走向世界的战争恐怖回到了我们这座城 市”。粗略地意译可能应为“德国发动了战争,我们恶有恶报”。 德累斯顿辩论过这句话。有人提出不应包括问责,他们说德国也是受害者。但是, 这些反对声音被否决,德国的罪责明确写入了市中心的牌匾上。行动和后果是联 在一起的。 长崎:强调受害,讳言战争爆发原因 这和长崎形成对比。1945 年 8 月 9 日,瞬间,长崎被夷为平地。长崎的博物馆 内,清晰地描绘出原子弹爆炸的恐怖。展品包括教堂雕塑的碎片、烧化的念珠、 瓶子,爆炸后几乎无房不塌、无人幸存的照片。 但是,并没有因果关系,或者仅仅暗示了因果关系。 在这家博物馆内,日本是战争的受害者:没有坦率讲明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博物馆的评述使用的是被动语态:“日本持续 15 年陷入战争”,首先是 1931 年 9 月满洲事件到和中国开战,然后是太平洋战争,直到 1945 年 8 月。 评述语还说,对华战争的持久引起日本实施“控制经济”和“政府主导”;与此 同时,其“南部扩张”政策将日本带入与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冲突,引发 太平洋战争之困境。 评述接着说,“其他亚洲国家的人也被拖入冲突,以不同方式成为受害者”。 从长崎博物馆得出的印象是,日本对抗地区殖民对象,这样的战争中总会出坏事。 没有提珍珠港、裕仁天皇和他的战将。 (取材于 2015 年参考消息网) 4.根据“材料二”,日本对二战反思的不足,最根本的原因是
A.缺乏战争负罪意识B.缺乏战争历史意识C.缺乏战争灾难意识D.缺乏战争原 因意识 5.下列“材料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句子,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 B.如果说真有哪个地方代表着德国的受害人身份,德累斯顿当仁不让。 C.粗略地意译可能应为“德国发动了战争,我们恶有恶报”。 D.1945年8月9日,瞬间,长崎被夷为平地。 材料三 就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特色来讲,2015年无疑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 年 国际社会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点上,无论是反法西斯阵线的战胜国家,还是当年对外挑起 战火自取灭亡的侵略国家,都需要面对过去对历史做一个明确的政治交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以此 来铭记历史教训、缅怀已故先烈、向往和坚守和平、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 天。这既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责任,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因为,昔日在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战场上,中国军民曾浴血奋战,为赢 得二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今天的中国更要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 果,坚守战后国际秩序,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由此彰显中国人民捍卫 和平的决心和能力。 当然,铭记历史、镜鉴未来的目的在于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防止历史 悲剧重演,中国将邀请所有有关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与本次纪念活 在此意义上,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者说不 是针对今天的日本和日本人民。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区分侵略战争罪魁与日 本普通老百姓的战争责任,更不会把历史仇恨延续到今天的日本国民身上。只要 日本朝野能够认真反省历史并对今天的国家发展道路做出正确选择,两国人民就 有可能捐弃前嫌,共同去创造东亚乃至世界光明的未来。 (取材于2015年央视网) 6.中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意义巨大。以下不属于其中意义的一项 是 A.铭记历史,缅怀先烈B.捍卫二战成果,捍卫和平 C.开创人类美好未来D.推动中日两国人民捐弃前嫌 7.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 2.B 3.C 4.A 6.D 7.①开展公祭、纪念活动,加强青少年的历史教育,牢记历史教训;②促进日 本朝野正确反思历史,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不走军国主义老路;③建设富强统 的国家,加强民众的爱国血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A.缺乏战争负罪意识 B.缺乏战争历史意识 C.缺乏战争灾难意识 D.缺乏战争原 因意识 5.下列“材料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句子,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 B.如果说真有哪个地方代表着德国的受害人身份,德累斯顿当仁不让。 C.粗略地意译可能应为“德国发动了战争,我们恶有恶报”。 D.1945 年 8 月 9 日,瞬间,长崎被夷为平地。 材料三 就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特色来讲,2015 年无疑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 年”——国际社会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纪念日。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点上,无论是反法西斯阵线的战胜国家,还是当年对外挑起 战火自取灭亡的侵略国家,都需要面对过去对历史做一个明确的政治交代。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举行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系列活动,以此 来铭记历史教训、缅怀已故先烈、向往和坚守和平、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明 天。这既是中国人民的历史责任,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因为,昔日在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方战场上,中国军民曾浴血奋战,为赢 得二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今天的中国更要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 果,坚守战后国际秩序,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由此彰显中国人民捍卫 和平的决心和能力。 当然,铭记历史、镜鉴未来的目的在于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防止历史 悲剧重演,中国将邀请所有有关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与本次纪念活 动。 在此意义上,举行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活动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者说不 是针对今天的日本和日本人民。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区分侵略战争罪魁与日 本普通老百姓的战争责任,更不会把历史仇恨延续到今天的日本国民身上。只要 日本朝野能够认真反省历史并对今天的国家发展道路做出正确选择,两国人民就 有可能捐弃前嫌,共同去创造东亚乃至世界光明的未来。 (取材于 2015 年央视网) 6.中国举行抗战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意义巨大。以下不属于其中意义的一项 是 A.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B.捍卫二战成果,捍卫和平 C.开创人类美好未来 D.推动中日两国人民捐弃前嫌 7.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 1.A 2.B 3.C 4.A 5.B 6.D 7.①开展公祭、纪念活动,加强青少年的历史教育,牢记历史教训;②促进日 本朝野正确反思历史,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不走军国主义老路;③建设富强统 一的国家,加强民众的爱国血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査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一,从文中找到 对应题干所指的关键句子:“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不仅是对保家卫国决心的庄严宣誓,也是对珍视和平的诚心呼唤”,分别是选 项的B、C、D项,A项不属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所述的主要事件是“南 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这个活动的目的从“对这场历史悲剧的祭奠 应成为封存未来人道主义灾难的仪式”可知。所以材料主要强调的也是此意,标 题应体现这层意思,B项符合 3.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C项“zhao”应为 “zhao”。 4.本题考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日本对二战反 思的不足,从标题“强调受害,讳言战争爆发原因”可以看出,日本缺乏战争负 罪意识。 5.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B项不符合句子语境表达的含义,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 不推让 6.本题考査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内容“在此意义上,举行纪 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者说不是针对今天的日本和 日本人民”可知,此意义指上段的“铭记历史、镜鉴未来的目的在于联合世界上 切爱好和平的力量防止历史悲剧重演”。D项“推动中日两国人民捐弃前嫌” 不属于其举行活动的意义,是意义之外有可能会延伸的一个结果。 7.本题考査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三则材料,抓住关键句子筛选出相对应的内 容。材料一“通过举国公祭大屠杀死难者这一国家仪式,将真相昭示天下,旨在 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国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抵御外 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材料二中所说的“反思历史”也是 防止悲剧上演应做的。最后根据题干要求整合语言,分条答出 本大题共6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 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 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 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 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 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 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 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 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阅读材料一,从文中找到 对应题干所指的关键句子:“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不仅是对保家卫国决心的庄严宣誓,也是对珍视和平的诚心呼唤”,分别是选 项的 B、C、D 项,A 项不属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所述的主要事件是“南 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这个活动的目的从“对这场历史悲剧的祭奠 应成为封存未来人道主义灾难的仪式”可知。所以材料主要强调的也是此意,标 题应体现这层意思,B 项符合。 3.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C 项“zhào”应为 “zhāo”。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日本对二战反 思的不足,从标题“强调受害,讳言战争爆发原因”可以看出,日本缺乏战争负 罪意识。 5.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B 项不符合句子语境表达的含义,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 不推让。 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内容“在此意义上,举行纪 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活动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国家,或者说不是针对今天的日本和 日本人民”可知,此意义指上段的“铭记历史、镜鉴未来的目的在于联合世界上 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防止历史悲剧重演”。D 项“推动中日两国人民捐弃前嫌” 不属于其举行活动的意义,是意义之外有可能会延伸的一个结果。 7.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三则材料,抓住关键句子筛选出相对应的内 容。材料一“通过举国公祭大屠杀死难者这一国家仪式,将真相昭示天下,旨在 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国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抵御外 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材料二中所说的“反思历史”也是 防止悲剧上演应做的。最后根据题干要求整合语言,分条答出。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 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 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 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 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 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 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 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 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
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 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取材于黄宗羲《原君》) (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 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万几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取材于顾炎武《日知录》) 注:①几:事务,政务。 8.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博:取得 B.曾不惨然 曾:曾经。 C.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花息:利息。 D.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寇雠:强盗,仇敌 9.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始而惭焉 ②至废孟子而不立 B.①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②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C.①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②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D.①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②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 10.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是作者得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观点的依 据的一组是 ①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②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④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⑤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⑥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A.①②③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封建帝王,还指向那些墨守忠君腐朽观念的浅陋的 小儒们,表现了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B.后世的君主,在争夺天下时,“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丝毫不 感到内疚,反而用“创业”来掩饰。 C.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后世的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结果使得天下因为君 主的原因出现了种种不安宁的情况。 D.黄宗羲拨开了笼罩在帝王头上的光环,指出了后世君主的贪婪和罪恶,直斥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2.请把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13.针对文言文(一)中存在的君主专制的问题,顾炎武提出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答案】
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 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取材于黄宗羲《原君》) (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 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万几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取材于顾炎武《日知录》) 注:①几:事务,政务。 8.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博:取得。 B.曾不惨然 曾:曾经。 C.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花息:利息。 D.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 寇雠:强盗,仇敌。 9.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始而惭焉 ②至废孟子而不立 B.①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②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C.①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②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D.①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②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 10.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是作者得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观点的依 据的一组是 ①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②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④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⑤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⑥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批判的矛头不仅指向封建帝王,还指向那些墨守忠君腐朽观念的浅陋的 小儒们,表现了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B.后世的君主,在争夺天下时,“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丝毫不 感到内疚,反而用“创业”来掩饰。 C.作者认为正是由于后世的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结果使得天下因为君 主的原因出现了种种不安宁的情况。 D.黄宗羲拨开了笼罩在帝王头上的光环,指出了后世君主的贪婪和罪恶,直斥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2.请把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13.针对文言文(一)中存在的君主专制的问题,顾炎武提出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答案】 8.B 9.B
10.C 11.A 12.难道天地这么大,在亿万百姓当中,单单偏爱君主那一人一家吗? 13.方法:分天子之权。 理由: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意思对即可) 【解析】 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用代入法,放到 语境中理解。“曾”在文中表转折,应理解为“竟然”的意思。 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意义用法相同, “以”,介词,把。A项“而”,表顺承:表转折,却。C项“为”,表判断, 是;介词,替。D项“之”,助词,的:定语后置标志词,不译 10.本题考査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排除法筛选。 ②句是批评刘邦无耻的言行,不能作为作者得出观点的依据。⑥句是假设没有君 主的情况,不能作为依据。排除A、B、D三项,选C项。 1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表现了对儒家思想的 批判”有误,扩大了范围,本文只是对浅陋的小儒们的批判 12.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语、句式,落实得分点。 关键点有:“兆人”,百姓;“独…乎”,固定句式,单单……吗;“私”, 偏爱 13.本题考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材料(一)(二),解决的方法和理由主要 集中在第二段中,找到关键句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 天子之权”“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 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摘录原文句子简洁的表达出意思即可 、本大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5.比较《蜀相》和《书愤》,说说它们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 些不同。 【答案】 14.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楼船夜雪瓜洲渡(《书愤》
10.C 11.A 12.难道天地这么大,在亿万百姓当中,单单偏爱君主那一人一家吗? 13.方法:分天子之权。 理由: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意思对即可) 【解析】 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用代入法,放到 语境中理解。“曾”在文中表转折,应理解为“竟然”的意思。 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 项意义用法相同, “以”,介词,把。A 项“而”,表顺承;表转折,却。C 项“为”,表判断, 是;介词,替。D 项“之”,助词,的;定语后置标志词,不译。 10.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排除法筛选。 ②句是批评刘邦无耻的言行,不能作为作者得出观点的依据。⑥句是假设没有君 主的情况,不能作为依据。排除 A、B、D 三项,选 C 项。 1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表现了对儒家思想的 批判”有误,扩大了范围,本文只是对浅陋的小儒们的批判。 1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语、句式,落实得分点。 关键点有:“兆人”,百姓;“独……乎”,固定句式,单单……吗;“私”, 偏爱。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通读材料(一)(二),解决的方法和理由主要 集中在第二段中,找到关键句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 天子之权”“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 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摘录原文句子简洁的表达出意思即可。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5.比较《蜀相》和《书愤》,说说它们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 些不同。 【答案】 14.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 楼船夜雪瓜洲渡(《书愤》)
15.《蜀相》和《书愤》,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 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 立功业。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 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 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的现在,最后 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解析】 14.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写错的字,如“频烦”“瓜洲 渡 15.本题考査诗歌的对比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读懂诗意,诗歌使用的技巧就会明确。《蜀相》前两联是 写景“锦官城”外之景:“柏”“阶”“碧草”“叶”“黄鹂”,后两联抒情 明确手法,借景抒情。《书愤》中通过关键词“早岁”可知,作者是先回忆过去, 然后写现在“镜中衰鬓已先斑”。最后写“出师一表”,以诸葛亮自况,表达自 己的理想抱负。在思想感情的把握上,要从诗中选取的意象,写作内容角度,体 现情感的关键字词来理解,另外还要结合作者的背景来全面把握。《蜀相》通过 作者所写之景的特点“自”“空”可以感受到无人欣赏的落寞,而写诸葛亮主要 是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由惋惜写出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而《书愤》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没有那么伤感,“中原北望气如山”境界更开 阔。“瓜洲渡”和“大散关”记录了曾经取得的辉煌战绩。结合陆游的经历和理 想抱负,从诗歌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可以看出陆游老当益壮不坠青云志:渴望北 征复国,建立功业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限选做其中3道题) 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委婉讽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人的覆辙。 ③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 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④古诗词中,多有写“愁”的妙句,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抒写愁 思之深之浓的诗句: ⑤高昂的士气在战争中非常重要。屈原《国殇》 两句则展现了在敌军旌旗密布、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楚军将士 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场景 【答案】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解析】本题考査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字体的书写。③“霓”,“瑟” “鸾”;⑤“旌”,“矢”。还有一些虚词不要遗漏
15.《蜀相》和《书愤》,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 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 立功业。 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 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 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的现在,最后 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解析】 14.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写错的字,如“频烦”“瓜洲 渡”。 15.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读懂诗意,诗歌使用的技巧就会明确。《蜀相》前两联是 写景“锦官城”外之景:“柏”“阶”“碧草”“叶”“黄鹂”,后两联抒情。 明确手法,借景抒情。《书愤》中通过关键词“早岁”可知,作者是先回忆过去, 然后写现在“镜中衰鬓已先斑”。最后写“出师一表”,以诸葛亮自况,表达自 己的理想抱负。在思想感情的把握上,要从诗中选取的意象,写作内容角度,体 现情感的关键字词来理解,另外还要结合作者的背景来全面把握。《蜀相》通过 作者所写之景的特点“自”“空”可以感受到无人欣赏的落寞,而写诸葛亮主要 是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出师未捷身先死”由惋惜写出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而《书愤》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没有那么伤感,“中原北望气如山”境界更开 阔。“瓜洲渡”和“大散关”记录了曾经取得的辉煌战绩。结合陆游的经历和理 想抱负,从诗歌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可以看出陆游老当益壮不坠青云志:渴望北 征复国,建立功业。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限选做其中 3 道题)。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委婉讽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人的覆辙。 ③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 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④古诗词中,多有写“愁”的妙句,李煜在《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抒写愁 思之深之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高昂的士气在战争中非常重要。屈原《国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则展现了在敌军旌旗密布、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楚军将士 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场景。 【答案】①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字体的书写。③“霓”,“瑟”, “鸾”;⑤“旌”,“矢”。还有一些虚词不要遗漏
四、本大题共6小题 17.请写出“华老栓、单四嫂子、陈士成、七斤嫂、方玄绰”这些人物分别出于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案】华老栓一一《药》;单四嫂子—一《明天》;陈士成一—《白光》;七 斤嫂一一《风波》;方玄绰一—《端午节》。 【解析】本题考査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的阅读的能力。阅读时注意每部作品的主 要人物形象和事件,主题等。熟记鲁迅小说集中的作品及人物。人物分别对应的 作品是:华老栓一—《药》;单四嫂子——《明天》;陈士成——《白光》;七 斤嫂一一《风波》;方玄绰一—《端午节》 18.下列有关《红岩》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没有采取一个人物的命运贯穿始终的手法,而是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刻画 出了江姐、齐晓轩、华子良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一代共 产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作的可歌可泣的斗争。 B.甫志高叛变后,带领特务突然出现在茶园时,徐鹏飞为了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 脱险,挺身而出,充分表现了他顾全大局、独挡危难、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狱 中斗争突出地展示了徐鹏飞雷电、钢铁式的性格特点 C.江姐是一个成熟的地下工作者的形象,她稳重精细,善于体贴、关怀别人;她 能够承受一切危难和打击,具有共产主义者的高尚的情操。“江姐”这个名字不 仅包含了人们对她的尊敬,而且包含了她性格的特点。 D.白公馆的监狱里,有个老头沿着地坝,机械地、神经质地独自跑步。他不与任 何人交往,对狱中发生的一切毫无反应,孤独地、沉默地活着。敌人把他当作疯 子,同狱的人也当他是疯子:他便是地下党员华子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的阅读的能力。B项“徐鹏飞”张冠李戴, 他是反面人物,在小说中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脱险,挺身而出的是“许云峰”。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古老的樱花树 [日]小川未明 在快出镇子口的马路边上,有一棵古老的樱花树。叶子全都掉光了,树梢那细密 的枝条,冒出了一粒粒一到春天就会开放的花蕾。 “再过两三天,就到新年了,日子过得真快啊!”大树一边看着下面镇子里的繁 忙景象,一边想。这时,大树前面,隔着一条马路的地方正好在举办一个公营市 场,过年用的各种商品堆积如山,每当客人出出入入时,小伙计们都会对顾客说: “欢迎光临!”“谢谢您了!”人们的步伐显得异常的忙乱 樱花树被寒风吹拂着,回忆起了去年夏天的往事。 那是一个夏日傍晚发生的事情。白天的炎热还没消散,阳光炽热地照在马路 不知从哪家寺院跑出来一个十一二岁、穿着黑僧衣的小和尚,从这棵樱花树下经
四、本大题共 6 小题 17.请写出“华老栓、单四嫂子、陈士成、七斤嫂、方玄绰”这些人物分别出于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案】华老栓——《药》;单四嫂子——《明天》;陈士成——《白光》;七 斤嫂——《风波》;方玄绰——《端午节》。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的阅读的能力。阅读时注意每部作品的主 要人物形象和事件,主题等。熟记鲁迅小说集中的作品及人物。人物分别对应的 作品是:华老栓——《药》;单四嫂子——《明天》;陈士成——《白光》;七 斤嫂——《风波》;方玄绰——《端午节》。 18.下列有关《红岩》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没有采取一个人物的命运贯穿始终的手法,而是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刻画 出了江姐、齐晓轩、华子良等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一代共 产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作的可歌可泣的斗争。 B.甫志高叛变后,带领特务突然出现在茶园时,徐鹏飞为了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 脱险,挺身而出,充分表现了他顾全大局、独挡危难、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狱 中斗争突出地展示了徐鹏飞雷电、钢铁式的性格特点。 C.江姐是一个成熟的地下工作者的形象,她稳重精细,善于体贴、关怀别人;她 能够承受一切危难和打击,具有共产主义者的高尚的情操。“江姐”这个名字不 仅包含了人们对她的尊敬,而且包含了她性格的特点。 D.白公馆的监狱里,有个老头沿着地坝,机械地、神经质地独自跑步。他不与任 何人交往,对狱中发生的一切毫无反应,孤独地、沉默地活着。敌人把他当作疯 子,同狱的人也当他是疯子:他便是地下党员华子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的阅读的能力。B 项“徐鹏飞”张冠李戴, 他是反面人物,在小说中掩护市委书记李敬原脱险,挺身而出的是“许云峰”。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古老的樱花树 [日]小川未明 在快出镇子口的马路边上,有一棵古老的樱花树。叶子全都掉光了,树梢那细密 的枝条,冒出了一粒粒一到春天就会开放的花蕾。 “再过两三天,就到新年了,日子过得真快啊!”大树一边看着下面镇子里的繁 忙景象,一边想。这时,大树前面,隔着一条马路的地方正好在举办一个公营市 场,过年用的各种商品堆积如山,每当客人出出入入时,小伙计们都会对顾客说: “欢迎光临!”“谢谢您了!”人们的步伐显得异常的忙乱。 樱花树被寒风吹拂着,回忆起了去年夏天的往事。 那是一个夏日傍晚发生的事情。白天的炎热还没消散,阳光炽热地照在马路上。 不知从哪家寺院跑出来一个十一二岁、穿着黑僧衣的小和尚,从这棵樱花树下经 过
那时,恰好有一只蝉落在树干的下半截那儿鸣叫。 “落在这么低的地方!”“把它给捉下来吧!”他想。他的脸突然热了起来 “这么低,往上一爬就能捉到吧。”他想 这时,他想起了和尚平时的教诲。可是,他又忘记不了那些自由自在地捉蜻蜓 捉蝉玩的快乐时光。 没有人看着我吧?”小和尚环视了一下周围。如果没有人告密,和尚是不会知 道的 小和尚笑着又看了蝉一眼 “落在这么低的地方,捉下来吧!” 小和尚又环视了一下四周,看看有没有人在看着自己。然后,卷起衣袖,一步 步地走近了樱花树。就在他抬起头、准备向上爬的时候,有一队为商店开张敲锣 打鼓的街头艺人,从前面的路口拐了过来,朝这边走来。蝉吃了一惊,飞走了 小和尚呆呆地站了半天,目送着蝉飞走的方向。过了一会儿,就无聊地离开了那 里,樱花树看了这一切,说:“可怜的孩子,也不知父母是什么人,怎么会把这 么小的一个孩子送去做和尚呢!快点长大吧,长大了以后,就可以找回自己的自 由 从那以后,都过去这么多日子了!樱花树一边想,一边默默地看着。无意中朝那 边望去,只见一位妇女在市场里买了很多东西,提着一个大包袱从里面走了出来。 个橘子从包袱皮儿的缝里露出来,骨碌骨碌地滚到水沟里去了 谁会去捡那只橘子呢?”樱花树一边想,一边默默地看着。可是,因为是年末, 行人们都想着事情,行色匆匆,没有人注意到水沟里的橘子,快步从边上走了过 去 正好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这个孩子家里很穷。当别人这样匆 匆忙忙地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他的父亲还要早早出去干活。母亲生病,不能干 活儿,每天都躺在床上。孩子在家里很少能吃上像水果一类的东西。这会儿,他 被派去买东西刚回来。走过这里的时候,他发现了掉在水沟里的橘子。 “有个橘子掉在那里了…” 孩子站在那儿盯着橘子看。没有人要了吧……我捡了也不会挨骂吧? “啊,真想吃橘子!”孩子嘴里说。 但是,孩子知道乱捡丢在路上的东西吃,是很下贱的一件事。他也知道如果被人 看到了,会非常丢脸,但孩子想吃那个橘子 “捡不捡呢?”他犹豫了。 孩子想不会有人看见的,于是,四下张望了一下之后,就去捡那个橘子。谁也没 有注意到孩子的举动 “啊,当然可以捡了。”樱花树想。 可是,这个诚实的孩子不够胆大。正当他一步一步地走近水沟,准备去捡橘子的 那一瞬间,市场鱼店的人,把一盆脏水倒到了水沟里,橘子一下子浸到了臭水里。 孩子不想再去捡它了,死了心之后,便朝着远处走去了。目送着他的背影,樱花 树觉得他比上次那个没有捉到蝉的小和尚还要可怜。 快点长大吧,成为一个坚强的人。那样的话,一个橘子又算得了什么呀……” 就这样,这棵樱花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如同一位亲切慈祥的老爷爷一样,鼓励 着可怜的孩子们 附近的人们都知道这棵樱花树,而且,由衷的热爱着它。因为一到春天,满树的 樱花便会灿烂地开放
那时,恰好有一只蝉落在树干的下半截那儿鸣叫。 “落在这么低的地方!”“把它给捉下来吧!”他想。他的脸突然热了起来。 “这么低,往上一爬就能捉到吧。”他想。 这时,他想起了和尚平时的教诲。可是,他又忘记不了那些自由自在地捉蜻蜓、 捉蝉玩的快乐时光。 “没有人看着我吧?”小和尚环视了一下周围。如果没有人告密,和尚是不会知 道的。 小和尚笑着又看了蝉一眼。 “落在这么低的地方,捉下来吧!” 小和尚又环视了一下四周,看看有没有人在看着自己。然后,卷起衣袖,一步一 步地走近了樱花树。就在他抬起头、准备向上爬的时候,有一队为商店开张敲锣 打鼓的街头艺人,从前面的路口拐了过来,朝这边走来。蝉吃了一惊,飞走了。 小和尚呆呆地站了半天,目送着蝉飞走的方向。过了一会儿,就无聊地离开了那 里,樱花树看了这一切,说:“可怜的孩子,也不知父母是什么人,怎么会把这 么小的一个孩子送去做和尚呢!快点长大吧,长大了以后,就可以找回自己的自 由了……” 从那以后,都过去这么多日子了!樱花树一边想,一边默默地看着。无意中朝那 边望去,只见一位妇女在市场里买了很多东西,提着一个大包袱从里面走了出来。 一个橘子从包袱皮儿的缝里露出来,骨碌骨碌地滚到水沟里去了。 “谁会去捡那只橘子呢?”樱花树一边想,一边默默地看着。可是,因为是年末, 行人们都想着事情,行色匆匆,没有人注意到水沟里的橘子,快步从边上走了过 去。 正好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这个孩子家里很穷。当别人这样匆 匆忙忙地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他的父亲还要早早出去干活。母亲生病,不能干 活儿,每天都躺在床上。孩子在家里很少能吃上像水果一类的东西。这会儿,他 被派去买东西刚回来。走过这里的时候,他发现了掉在水沟里的橘子。 “有个橘子掉在那里了……” 孩子站在那儿盯着橘子看。没有人要了吧……我捡了也不会挨骂吧? “啊,真想吃橘子!”孩子嘴里说。 但是,孩子知道乱捡丢在路上的东西吃,是很下贱的一件事。他也知道如果被人 看到了,会非常丢脸,但孩子想吃那个橘子。 “捡不捡呢?”他犹豫了。 孩子想不会有人看见的,于是,四下张望了一下之后,就去捡那个橘子。谁也没 有注意到孩子的举动。 “啊,当然可以捡了。”樱花树想。 可是,这个诚实的孩子不够胆大。正当他一步一步地走近水沟,准备去捡橘子的 那一瞬间,市场鱼店的人,把一盆脏水倒到了水沟里,橘子一下子浸到了臭水里。 孩子不想再去捡它了,死了心之后,便朝着远处走去了。目送着他的背影,樱花 树觉得他比上次那个没有捉到蝉的小和尚还要可怜。 “快点长大吧,成为一个坚强的人。那样的话,一个橘子又算得了什么呀……” 就这样,这棵樱花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如同一位亲切慈祥的老爷爷一样,鼓励 着可怜的孩子们。 附近的人们都知道这棵樱花树,而且,由衷的热爱着它。因为一到春天,满树的 樱花便会灿烂地开放
傍晚时分,孩子们拖着木屐呱嗒呱嗒地从树下走过。“快点到樱花盛开的季节就 好了。”一个孩子说。“这棵树好老啊!”一个孩子仰望着树干说。樱花树听着 孩子们的对话。自己小的时候,也曾被踩过头,折断过树枝,不管吃了多少苦, 都没有枯死,长成了这样一棵大树 “是啊,不管是什么样的苦,男孩们都要忍受,必须长大,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 樱花树心里呼唤着 (取材于《经典美文》,有改动 1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以一颗古老的樱花树作为叙述视角,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着儿童的 成长过程,寄予了作者对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以及鼓励儿童要顽强成长。 B.作品突出运用了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文中 小和尚捉蝉前的心理活动,捉蝉时的动作,未捉到蝉后的神态,表现了小和尚矛 盾复杂的心理,以及失望的心情 C.作品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既点明了樱花树的“古老”又揭示着其顽强,为结 尾人们期待开花作了铺垫 D.朴实是这篇作品最突出的特色,作品中的人物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 作者叙述的语言也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美! 20.结合文意,请简要概括“小和尚”“捡橘子的小孩儿”的形象特征。 21.结合上下文,分析结尾处两个小孩儿的对话“快点到樱花盛开的季节就好 了”“这棵树好老啊!”的用意是什么? 22.从“小和尚捉蝉”“小孩儿捡橘子”这两个故事中,联系实际,选择一个角 度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答案】 19.B 20.小和尚的形象特征:童心未泯,渴望自由,内心矛盾;捡橘子的小孩儿的形 象特征:生活贫困,内心诚实,不够大胆。 21.小说通过两个小孩儿的对话,突出了古老樱花树的“古老”和“美”的特征 既表达了人们对这个古老樱花树的喜爱之情,同时借助两个小孩儿的对话,勾起 了古老樱花树的思绪,从而为揭示小说的主旨作了铺垫。 22.答题角度参考:①两人最终都失败的角度;②两人不停地反思是否合理的角 度;③小和尚失去了天真烂漫的自由生活,小孩儿过着贫困的生活的角度 【解析】 19.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作品突出运用了动作 神态和心理等细节描写”表述不准确,作品突出运用了心理描写,在小和尚捉蝉 时体现的有动作和神态等细节。 20.本题考査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从人物刻画的手法入手分析,通 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来揣摩人物形象特点。小和尚的形象特征主要从他捉蝉前心 理、动作,未捉到蝉后的神态体现出来。童心未泯想要捉蝉,但是又矛盾怕人看 见。表现了小和尚渴望自由,矛盾复杂的心理,以及失望的心情。捡橘子的小孩 正好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这个孩子家里很穷。”从外貌刻 画可以看出生活贫困。“可是,这个诚实的孩子不够胆大”写出了他内心诚实 不够大胆 21.本题考査分析作品结构,理解小说思想意蕴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结构和内 容两方面进行。结构上的作用要根据段落的位置,处于文章的结尾处,考虑他和
傍晚时分,孩子们拖着木屐呱嗒呱嗒地从树下走过。“快点到樱花盛开的季节就 好了。”一个孩子说。“这棵树好老啊!”一个孩子仰望着树干说。樱花树听着 孩子们的对话。自己小的时候,也曾被踩过头,折断过树枝,不管吃了多少苦, 都没有枯死,长成了这样一棵大树。 “是啊,不管是什么样的苦,男孩们都要忍受,必须长大,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 樱花树心里呼唤着。 (取材于《经典美文》,有改动) 19.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以一颗古老的樱花树作为叙述视角,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着儿童的 成长过程,寄予了作者对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以及鼓励儿童要顽强成长。 B.作品突出运用了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文中 小和尚捉蝉前的心理活动,捉蝉时的动作,未捉到蝉后的神态,表现了小和尚矛 盾复杂的心理,以及失望的心情。 C.作品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既点明了樱花树的“古老”又揭示着其顽强,为结 尾人们期待开花作了铺垫。 D.朴实是这篇作品最突出的特色,作品中的人物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 作者叙述的语言也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美! 20.结合文意,请简要概括“小和尚”“捡橘子的小孩儿”的形象特征。 21.结合上下文,分析结尾处两个小孩儿的对话“快点到樱花盛开的季节就好 了”“这棵树好老啊!”的用意是什么? 22.从“小和尚捉蝉”“小孩儿捡橘子”这两个故事中,联系实际,选择一个角 度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答案】 19.B 20.小和尚的形象特征:童心未泯,渴望自由,内心矛盾;捡橘子的小孩儿的形 象特征:生活贫困,内心诚实,不够大胆。 21.小说通过两个小孩儿的对话,突出了古老樱花树的“古老”和“美”的特征, 既表达了人们对这个古老樱花树的喜爱之情,同时借助两个小孩儿的对话,勾起 了古老樱花树的思绪,从而为揭示小说的主旨作了铺垫。 22.答题角度参考:①两人最终都失败的角度;②两人不停地反思是否合理的角 度;③小和尚失去了天真烂漫的自由生活,小孩儿过着贫困的生活的角度。 【解析】 19.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 项“作品突出运用了动作、 神态和心理等细节描写”表述不准确,作品突出运用了心理描写,在小和尚捉蝉 时体现的有动作和神态等细节。 20.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从人物刻画的手法入手分析,通 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来揣摩人物形象特点。小和尚的形象特征主要从他捉蝉前心 理、动作,未捉到蝉后的神态体现出来。童心未泯想要捉蝉,但是又矛盾怕人看 见。表现了小和尚渴望自由,矛盾复杂的心理,以及失望的心情。捡橘子的小孩 “正好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这个孩子家里很穷。”从外貌刻 画可以看出生活贫困。“可是,这个诚实的孩子不够胆大”写出了他内心诚实, 不够大胆。 2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理解小说思想意蕴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结构和内 容两方面进行。结构上的作用要根据段落的位置,处于文章的结尾处,考虑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