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科技2001年第5期 试论吨粮田建设与高产土壤培肥 周琼华 (福建省农业厅土肥站350003) 1 高产土罐建设目标 置从建没高产稳产蹈田的要求出发当前我省推灌系 习惯上人们把肥力高的高产土壤叫吨粮田。因此, 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多数稻田排灌系统不健全,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设吨粮田也就是建设高产稳产增收 灌轻排现象较普遍:二是现有渠道以泥渠为主,由于年 的高肥力农田。据研究分析,高产土壤建设目标至少为 久失修、漏水、淤积、排灌不畅、地下水位抬高、灌溉 以下两方面。 耗水量增加。总结以往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要从长 1.1 建设良好的农田环境()田、水、路、林统 远的田园化、机械化之路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按有关 规划、合理布局。农田环境建设要与乡村建设、农村园 行业技术标准设计施工,重点是两条,一是田块大小的 田化建设结合起来,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有关 配置。丘陵山区农田整治要因地制宜,防止水土流失,田 行业标准规范设计,分步实施,以获得良好的总体效益。 块大小和方向不强求划一:平原区农田整治做到条田 (2建设高标准农田。因地制宜,以连片的条田、格田 化、格田化。一般田块长80~120m,宽20~30m为宜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力求做到田块大小、长宽比、方向、 田面高差应在土3m以内:二是沟、渠、路的配置应尽 地面平整等规范一致。(3)农田灌、排、降功能齐全。针 量少占耕地,灌溉渠和排水沟应尽可能分开,灌溉支 对农业生产实行家庭经营的特点,在农田水利建设中 和排水支沟应沿着田块短边布设,与田块长边相垂直 要做到灌、排分家,灌排水渠系配套。排降要求按作物 机耕路一般沿排水泡沟边配置。 生长需要、种稻陶田期间地下水位降至30©m以下,冬 2.2治渍降潜,提高土壤供肥性能目前平原稻田农 季地下水位能降至60cm以下。 田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从农田排灌条件出发,修筑水泥 1.2培育优良的土壤理化性状()适量协调的土壤 排灌渠或暗渠,具有排灌速度快,可节水、节电、节约 养分。士壤养分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据统计分析,肥沃 土地,便于注沟整修及使用的优点。有条件的地方,可 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在2.5%~4%,全氮、全磷0.1% 试行暗管暗洞排水。据研究。暗管排水比对照田土壤透 ~0.2%、全钾1.59%左右、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在12~20 气孔隙增加1.5个百分点,粗微团聚体(0.05~0.2 cml/kg,有中等偏上的磷、钾及微量元素供应水平 mm)增加8.89%,日渗漏率提高1.0~1.8mm,早、晚 (2理想的土壤物理性状。耕层土壤质地砂粘适中,土 稻增产5.5%-14.2%. 壤空隙度为50%~60%,其中大孔隙为8%~15%,日 2.3合理轮作、培肥地力、增产增收据龙海市东园镇 渗漏量为7~15mm(水田3~4mm,晒田后9~15 1333hm2双季稻一933hm2蔬菜一100万m2善菇的持 mm)、蓄水保水性能好:土层深厚、上松下实。一般耕 续高效示范片的示范结果表明,双季稻每667m2年产 作层厚度15~20cm,全土层厚度50cm。(3)良好的 量达1.1t,稻一稻一菜一菇”年产值4873元、纯利 土体构造。高产水稻土剖面一般由4层构成,即深厚的 2000元.比同年稻麦”制的单位面积平均产值196( 耕作层:概潘水又诱水的型底层。厚10©m左右:垂直 元、纯利784元,分别增加149%和219%,经济效益 节理明是桶气诱水性好的心土层和保水性较强的底士 分是著。 层,无障碍层次。(4)有优势的土壤生物活性。土壤pH 稻菜菇”模式实行稻草培养蘑菇,菇渣回田改士 值适中,微生物活跃,特别是氨化细菌比例要高,土壤 剧产品循环利用,既显著降低农业成本,又保特了稻田 酶种类多、活性强、稳定。 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平衡,弥补了作物从土壤携走的大量 2高产土壤建设途径 氮磷钾养分。据东园镇示范片定点调查测试.每667m 2.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规划,沟渠、田、路、林科学配 双季稻携走的N24.7kg、P2053.0kgK2023.6kg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质的年矿化度为6%,按土壤含有机 收稿日期:2001-08-28 质3.949%计算,每667m2稻田含有机质4.471,有机 作者简介:2调球华.安高缓农艺.质年行花量为26kg稽莱菇”科养模式,莓年单位
试论吨粮田建设与高产土壤培肥 周琼华 ( 福建省农业厅土肥站 350003) 收稿日期: 2001- 08- 28 作者简介: 周琼华, 女, 高级农艺师。 1 高产土壤建设目标 习惯上人们把肥力高的高产土壤叫吨粮田。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建设吨粮田也就是建设高产稳产增收 的高肥力农田。据研究分析, 高产土壤建设目标至少为 以下两方面。 1. 1 建设良好的农田环境 ( 1) 田、水、路、林统一 规划、合理布局。农田环境建设要与乡村建设、农村园 田化建设结合起来,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有关 行业标准规范设计, 分步实施, 以获得良好的总体效益。 ( 2) 建设高标准农田。因地制宜, 以连片的条田、格田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力求做到田块大小、长宽比、方向、 地面平整等规范一致。( 3) 农田灌、排、降功能齐全。针 对农业生产实行家庭经营的特点,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 要做到灌、排分家, 灌排水渠系配套。排降要求按作物 生长需要、种稻搁田期间地下水位降至 30 cm 以下, 冬 季地下水位能降至 60 cm 以下。 1. 2 培育优良的土壤理化性状 ( 1) 适量协调的土壤 养分。土壤养分是作物生长的基础。据统计分析, 肥沃 水稻土的有机质含量在 2. 5% ~4% , 全氮、全磷 0. 1% ~0. 2% 、全钾 1. 5% 左右、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在 12~20 cmol/ kg , 有中等偏上的磷、钾及微量元素供应水平。 ( 2) 理想的土壤物理性状。耕层土壤质地砂粘适中, 土 壤空隙度为 50% ~60% , 其中大孔隙为 8% ~15% , 日 渗漏量为 7~15 mm ( 水田 3~4 mm, 晒田后 9~15 mm ) 、蓄水保水性能好; 土层深厚、上松下实。一般耕 作层厚度 15~20 cm, 全土层厚度 50 cm。( 3) 良好的 土体构造。高产水稻土剖面一般由 4 层构成, 即深厚的 耕作层; 既滞水又透水的犁底层, 厚 10 cm 左右; 垂直 节理明显, 通气透水性好的心土层和保水性较强的底土 层, 无障碍层次。( 4) 有优势的土壤生物活性。土壤pH 值适中, 微生物活跃, 特别是氨化细菌比例要高, 土壤 酶种类多、活性强、稳定。 2 高产土壤建设途径 2. 1 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沟渠、田、路、林科学配 置 从建设高产稳产稻田的要求出发, 当前我省排灌系 统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多数稻田排灌系统不健全, 重 灌轻排现象较普遍; 二是现有渠道以泥渠为主, 由于年 久失修、漏水、淤积、排灌不畅、地下水位抬高、灌溉 耗水量增加。总结以往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要从长 远的田园化、机械化之路统筹兼顾, 全面规划, 按有关 行业技术标准设计施工, 重点是两条, 一是田块大小的 配置。丘陵山区农田整治要因地制宜, 防止水土流失, 田 块大小和方向不强求划一; 平原区农田整治做到条田 化、格田化。一般田块长 80~120 m, 宽 20~30 m 为宜, 田面高差应在±3 cm 以内; 二是沟、渠、路的配置应尽 量少占耕地, 灌溉渠和排水沟应尽可能分开, 灌溉支渠 和排水支沟应沿着田块短边布设, 与田块长边相垂直。 机耕路一般沿排水沟沟边配置。 2. 2 治渍降潜, 提高土壤供肥性能 目前平原稻田农 田水利工程建设, 主要从农田排灌条件出发, 修筑水泥 排灌渠或暗渠, 具有排灌速度快, 可节水、节电、节约 土地, 便于洼沟整修及使用的优点。有条件的地方, 可 试行暗管暗洞排水。据研究, 暗管排水比对照田土壤透 气孔隙增加 1. 5 个百分点, 粗微团聚体 ( 0. 05~0. 2 mm ) 增加 8. 89% , 日渗漏率提高 1. 0~1. 8 mm, 早、晚 稻增产 5. 5% ~14. 2% 。 2. 3 合理轮作、培肥地力、增产增收 据龙海市东园镇 1333 hm 2 双季稻—933 hm 2 蔬菜—100 万 m 2 蘑菇的持 续高效示范片的示范结果表明, 双季稻每 667 m2 年产 量达 1. 1 t , “稻—稻—菜—菇”年产值 4873 元、纯利 2000 元, 比同年 “稻麦”制的单位面积平均产值 1960 元、纯利 784 元, 分别增加 149% 和 219% , 经济效益十 分显著。 “稻菜菇”模式实行稻草培养蘑菇, 菇渣回田改土, 副产品循环利用, 既显著降低农业成本, 又保持了稻田 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平衡, 弥补了作物从土壤携走的大量 氮磷钾养分。据东园镇示范片定点调查测试, 每 667 m 2 双季稻携走的 N 24. 7 kg、P2O5 3. 0 kg、K2O 23. 6 kg。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质的年矿化度为 6% , 按土壤含有机 质 3. 94% 计算, 每 667 m 2 稻田含有机质 4. 47 t , 有机 质年矿化量为 268 kg, “稻菜菇”种养模式, 每年单位 14 福建农业科技 2001 年第 5 期
福建农业科技2001年第5期 15 面积回田菇渣960kg、残留根茬503kg,相当于含N 均减少6.19%,阳离子代换量平均提高0.01 cmol/kg 9.7kg、P2052.0kg、K,020.4kg,转化为腐殖质的有 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针对高产地区氮肥用 机质282kg。则回田菇渣和残留根茬补偿了水稻携走 量偏多,磷钾肥配比不够协调的实际,在化学氮肥施用 39%的N素、67%的P素和86%的K素,并保持土壤 上根据以土定产,以产定氨”原则确定用量,磷钾肥 有机质的动态平衡,达到稻田不断改良培肥、永续利用 则以因缺补缺”的原则确定用量。在水稻施肥技术上, 的效果。 适当减少前期氨肥用量,增加中后期的施氮比例,既促 2,4增施有机肥料.实行配方施肥陆秆是本省主要 进水稻早发,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达到省肥 有机肥源,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操作简便,省工省本,是 高产的目的。 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最佳途径。据将乐县灰泥 各地实践证明,只要建设良好的农田环境,长期坚 田10年定位试验,与对照相比,稻草回田的土壤有机质 持施用有机肥料,实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氨磷钾与微 提高0.20~0.26个百分点、全氮增加0.01~0.04个百 量元素平衡施肥的有效培肥措施,吨粮田土壤肥力就不 分点,土壤容重减少0.04~0.11g/cm’,物理性粘粒平 会减退,而且会地力常新,水续利用。 推两薯稳面积确保粮食安全 陈田文兰长发陈凤月 (福安市赛岐镇农技站355001) 闽东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少人多,历米缺粮 成。其时沿海地区正处于蔬菜春淡”期。能抢占淡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基础设施的改善,建设用地的增 菜市场。且属于块茎类蔬菜.时二运.应市时间长.是 加,种粮效益逐年下降,高效益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引 理想的淡”菜品种。在福州、杭州、上海、厦门、广 起粮播面积逐年锐减,如赛岐镇原有早稻播种面积730 州等各大城市年销量超2万:。而日马铃尊可加工成塑 hm2,因用耕地发展巨峰葡萄500hm2左右(成为该镇 条、薯片、薯粉等产品,用途广泛,适宜多种开发。 农村主导产业),现实际早稻播种面积只有230hm2左 马铃薯适种范用广,我省光温条件好,不仅种稻的 右。粮播面积锐减,产量大幅滑坡,粮食处于不安全状 冬闲田可以冬种马铃薯,其他经作后茬也可利用来秋 播。特别是幼龄茶果园间套种,可做到以短养长、立体 1发展两薯。稳定粮播面积 增效,向时间、空间要效益。经新品种引进筛选,克新 1.】马铃薯生产现状、效益与发展前景我区属亚热 3号”脱毒品种为我区普遍适栽、高产优质(每667m2 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土质大多是疏松壤土、微 产量达1500kg以上)的当家品种,现已大面积推广种 酸。适宜马铃薯生产。大小麦、油菜、紫云英等冬种作 物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被淘汰.经农业部门多年调查观 察,认为取代的冬种适宜作物是马铃薯。经多年推广 1.2甘薯新品种引进生产、加工及发展前景赛岐镇 1999年经引种试验,筛选出红心73”表现薯肉色特 植.全区200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2.3万hm。我站近年 红、单产高、薯块大小适中、且不精心,适合加工地瓜 推广马铃薯秋、冬种经济效益普遍较好。 平均每667 干,且加工期长达180d山.在山区片6个村推广种植100 m2产量1500kg,批发价每公斤0.7元左右,每667m2 hm以上.并引进地瓜干加工技术.兴办历乘食品有 产值达1000多元,扣除成本外.每667m2纯收入还有 限公司”果蔬加工厂,生产万乘”牌地瓜干产品远销 600多元. 通过调研分析,马铃薯发展前景看好。马铃薯既是 东北各省市,占领了一定市场,发展潜力很大。该项目 粮食,又是菜食,还可作饲料。冬种马铃薯在4月份收 的开发,使甘薯收入从原来的每667m2260元猛增到 680元(还不包括加工成地瓜干产品的增值),适宜推厂 种植。 b甘薯是我区传统粮食作物.其耐旱制瘠易种,粗
面积回田菇渣 960 kg、残留根茬 503 kg , 相当于含 N 9. 7 kg、P2O5 2. 0 kg、K2O 20. 4 kg, 转化为腐殖质的有 机质 282 kg。则回田菇渣和残留根茬补偿了水稻携走 39% 的 N 素、67% 的 P 素和 86% 的 K 素, 并保持土壤 有机质的动态平衡, 达到稻田不断改良培肥、永续利用 的效果。 2. 4 增施有机肥料, 实行配方施肥 秸秆是本省主要 有机肥源,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操作简便, 省工省本, 是 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最佳途径。据将乐县灰泥 田 10 年定位试验, 与对照相比, 稻草回田的土壤有机质 提高 0. 20~0. 26 个百分点、全氮增加 0. 01~0. 04 个百 分点, 土壤容重减少 0. 04~0. 11 g / cm 3 , 物理性粘粒平 均减少 6. 1% , 阳离子代换量平均提高 0. 01 cmol/ kg。 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针对高产地区氮肥用 量偏多, 磷钾肥配比不够协调的实际, 在化学氮肥施用 上根据 “以土定产, 以产定氮”原则确定用量, 磷钾肥 则以 “因缺补缺”的原则确定用量。在水稻施肥技术上, 适当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增加中后期的施氮比例, 既促 进水稻早发, 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达到省肥 高产的目的。 各地实践证明, 只要建设良好的农田环境, 长期坚 持施用有机肥料, 实行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氮磷钾与微 量元素平衡施肥的有效培肥措施, 吨粮田土壤肥力就不 会减退, 而且会地力常新, 永续利用。 推两薯稳面积 确保粮食安全 陈田文 兰长发 陈凤月 ( 福安市赛岐镇农技站 355001) 收稿日期: 2001- 08- 28 作者简介: 陈田文, 男, 1948 年出生, 农艺师。 闽东地区“八山一水一分田”, 地少人多, 历来缺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基础设施的改善, 建设用地的增 加, 种粮效益逐年下降, 高效益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 引 起粮播面积逐年锐减, 如赛岐镇原有早稻播种面积 730 hm 2 , 因用耕地发展巨峰葡萄 500 hm 2 左右 ( 成为该镇 农村主导产业) , 现实际早稻播种面积只有 230 hm 2 左 右。粮播面积锐减, 产量大幅滑坡, 粮食处于不安全状 态。 1 发展两薯, 稳定粮播面积 1. 1 马铃薯生产现状、效益与发展前景 我区属亚热 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冬季温暖, 土质大多是疏松壤土、微 酸, 适宜马铃薯生产。大小麦、油菜、紫云英等冬种作 物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被淘汰, 经农业部门多年调查观 察, 认为取代的冬种适宜作物是马铃薯。经多年推广种 植, 全区 2000 年马铃薯种植面积 2. 3 万 hm 2。我站近年 推广马铃薯秋、冬种, 经济效益普遍较好, 平均每 667 m2 产量 1500 kg , 批发价每公斤 0. 7 元左右, 每 667 m2 产值达 1000 多元, 扣除成本外, 每 667 m 2 纯收入还有 600 多元。 通过调研分析, 马铃薯发展前景看好。马铃薯既是 粮食, 又是菜食, 还可作饲料。冬种马铃薯在 4 月份收 成, 其时沿海地区正处于蔬菜 “春淡”期, 能抢占淡季 菜市场, 且属于块茎类蔬菜, 耐贮运, 应市时间长, 是 理想的 “渡淡”菜品种。在福州、杭州、上海、厦门、广 州等各大城市年销量超 2 万 t 。而且马铃薯可加工成薯 条、薯片、薯粉等产品, 用途广泛, 适宜多种开发。 马铃薯适种范围广, 我省光温条件好, 不仅种稻的 冬闲田可以冬种马铃薯, 其他经作后茬也可利用来秋 播, 特别是幼龄茶果园间套种, 可做到以短养长、立体 增效, 向时间、空间要效益。经新品种引进筛选, “克新 3 号”脱毒品种为我区普遍适栽、高产优质 ( 每 667 m2 产量达 1500 kg 以上) 的当家品种, 现已大面积推广种 植。 1. 2 甘薯新品种引进、生产、加工及发展前景 赛岐镇 1999 年经引种试验, 筛选出 “红心 73”, 表现薯肉色特 红、单产高、薯块大小适中、且不糟心, 适合加工地瓜 干, 且加工期长达 180 d。在山区片 6 个村推广种植 100 hm 2 以上, 并引进地瓜干加工技术, 兴办 “万乘食品有 限公司”果蔬加工厂, 生产 “万乘”牌地瓜干产品远销 东北各省市, 占领了一定市场, 发展潜力很大。该项目 的开发, 使甘薯收入从原来的每 667 m 2 260 元猛增到 680 元( 还不包括加工成地瓜干产品的增值) , 适宜推广 种植。 甘薯是我区传统粮食作物, 其耐旱、耐瘠、易种、粗 福建农业科技 2001 年第 5 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