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十校2014届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吱声(zi) 豇豆(gang) 香饽饽(b6) 蟾宫折 桂(chan) B.戏谑(xue) 期间(qi) 节骨眼(jie) 以儆 效尤(jing) C.劲爆(jng) 框架( kuang) 挑大梁(tiao) 塌糊涂(ta) D.旋转(xuan) 拖累(l6i) 一溜烟(1iu) 管 窥蠡测(l1)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有关放射性污染和清理等方面的信息批露 缺乏透明度,日本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不断遮掩、欺瞒之举让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 长期不安。 B.仰望夜空,总是会有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 的如金钢钻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C.“十一”长假,杭州西湖出现“只见人头不见桥头”的画面,游客们 涌入各大景区,万头攒动,磨肩接踵。根据统计,2日当天游客量破天荒达到100 万人次 D.“土豪”称谓的流行,与其说是揶揄,不如说是焦虑。焦虑的背后 则是物质日渐走向丰裕之后,对精神生活更上层楼的迷茫和向往。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空气污染加剧,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在过去 的一年中,自年初至年末,由北向南,雾霾波及大半个中国。 B.等待的同时,各方传来的信息引起了人们各种猜测。一天之后,马航 客机失联一事似乎更加扣人心弦 C.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 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D.在陕西谢朝平事件、江西宜黄血拆事件中,微博狙击潜规则的表现可 圈可点,对事件最终走向良性解决,几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余额宝取消”问题在新浪微博上被报道98700次、在百度新闻中被 提及41900次,从而超越雾霾问题,位居热点话题榜首 B.我们这个社会如果价值观迷失,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即便逞强一时, 也是高楼盖在沙滩上,最终难逃衰颓倒塌。 C.浙江因水而兴,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从历史上的大禹治 水,到今天的“五水共治”,文化内涵一脉相承,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D.医患关系紧张、药价虚高等现象,折射出近年来医疗领域存在的诚信 缺失问题,也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用一句话提炼下面材料的主要观点。(不超过15字,3分) 没有人做过定量的统计,告诉我们报纸出产的新闻在整体新闻中所占的 比例。可是,随机找些资深读者估计,他们说这个比例不会低于80%。可能电
浙江省金华十校 2014 届高三 4 月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吱声(zī) 豇豆(gāng) 香饽饽(bō) 蟾宫折 桂(chán) B.戏谑(xuè) 期间(qī) 节骨眼(jiē) 以儆 效尤(jǐng) C.劲爆(jìng) 框架(kuàng) 挑大梁(tiǎo) 一 塌糊涂(tà) D.旋转(xuán) 拖累(lěi) 一溜烟(liū) 管 窥蠡测(lí)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以来,有关放射性污染和清理等方面的信息批露 缺乏透明度,日本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不断遮掩、欺瞒之举让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 长期不安。 B.仰望夜空,总是会有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多么怀念幼时曾见 的如金钢钻般闪耀的星辰,那些闪烁的光亮总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C.“十一”长假,杭州西湖出现“只见人头不见桥头”的画面,游客们 涌入各大景区,万头攒动,磨肩接踵。根据统计,2 日当天游客量破天荒达到 100 万人次。 D.“土豪”称谓的流行,与其说是揶揄,不如说是焦虑。焦虑的背后, 则是物质日渐走向丰裕之后,对精神生活更上层楼的迷茫和向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空气污染加剧,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在过去 的一年中,自年初至年末,由北向南,雾霾波及大半个中国。 B.等待的同时,各方传来的信息引起了人们各种猜测。一天之后,马航 客机失联一事似乎更加扣人心弦。 C.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 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D.在陕西谢朝平事件、江西宜黄血拆事件中,微博狙击潜规则的表现可 圈可点,对事件最终走向良性解决,几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余额宝取消”问题在新浪微博上被报道 98700 次、在百度新闻中被 提及 41900 次,从而超越雾霾问题,位居热点话题榜首。 B.我们这个社会如果价值观迷失,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即便逞强一时, 也是高楼盖在沙滩上,最终难逃衰颓倒塌。 C.浙江因水而兴,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从历史上的大禹治 水,到今天的“五水共治”,文化内涵一脉相承,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D.医患关系紧张、药价虚高等现象,折射出近年来医疗领域存在的诚信 缺失问题,也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用一句话提炼下面材料的主要观点。(不超过 15 字,3 分) 没有人做过定量的统计,告诉我们报纸出产的新闻在整体新闻中所占的 比例。可是,随机找些资深读者估计,他们说这个比例不会低于 80%。可能电
视的影响力更大,但根据笔者在央视工作的经验,电视记者常常是在报纸上找新 闻。再看大家鼓吹甚力的新媒体,有多少妙笔生花的博客评论是建立在报纸提供 的新闻上的?虽然微博、微信、社交媒体的有用性毋庸置疑,但这些服务的用户 大多不会遵循报业的新闻标准。所以虽然新媒体有着海量的内容,但真正高质量 的内容还是少之又少。 6.理解下列文字,仿照划线句续写结末一句话,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 动。(4分) 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 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 这样,清末以后也是这样。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 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 7.给下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并概括其寓意。(5分) 题目: 寓意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国书法的发生,要追溯到人们对于语言的态度。中华民族对语言背后 的意蕴的重视,远远超过语言本身。这里其实隐含着对语言的不满一—“言不尽 意”。因此人们总是在语义之外去寻找帮助表达那些“言外之意”的手段。人们 很快发现书面语言的外形一一视觉图形是一个很好的中介。也就是说,文字、语 言的视觉图形能够帮助表达语言本身不能传达的很多东西。于是,在运用语义来 表达的同时,对书写的结果一一字的外形加以更多的注意。长此以往,人们的视 觉、书写、心理渐渐汇合成一种有关联的整体,书法便在这种关注、融合中诞生 这种叙述清楚地表明了中国书法的一个特征:它与汉语的使用密切相关。这种关 联,使得与书法文化有关者包括了所有使用汉字的人们。因此一个使用汉字的人 不管你是不是关心书法、擅长书法,你都与书法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这是书 法最重要的文化特征。 由于参与者的广泛,书法成为中国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成为一个民族 发展艺术素质最迫切的领域。书法既然是艺术活动,当然不能缺少才能,但是由 于大众的参与,书法最强调的不是才能而是修养。对修养的强调,实际上是强调 人格在内部的提升。书法由此而成为伦理与审美融合在一起的活动。中国文化中 “游于艺”的思想,其目的是通过艺事让人格臻于完善。在“游于艺”的机制中 书法成为理想的手段 由于人们对书法含义的重视,不断往书法中注入内涵,结果书法成为 个表现力几乎涵盖一切的领域:个体、社会、宇宙,无不包含在书法的表现内涵 中。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简单地接受这种论断,但是,任何怀疑、挑战都也无法抵 消这种观念巨大的影响:做一个合格的“人”,就必须写好字,而写好字的前提, 是成为一个符合中国文化理想的有修养的人。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上的律令 书法由此而成为个人文化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至帝王,下至平民 百姓,几乎无人不希望自己写得一笔好字。每个时代都有大量沉迷于书法的人, 更重要的是,由于书法与每一个体深处的关联,不管你是否关注书法,都有着潜 在的联通书法的可能性,任何人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触动早年对文字的新鲜 感觉和对理想的书写的记忆
视的影响力更大,但根据笔者在央视工作的经验,电视记者常常是在报纸上找新 闻。再看大家鼓吹甚力的新媒体,有多少妙笔生花的博客评论是建立在报纸提供 的新闻上的?虽然微博、微信、社交媒体的有用性毋庸置疑,但这些服务的用户 大多不会遵循报业的新闻标准。所以虽然新媒体有着海量的内容,但真正高质量 的内容还是少之又少。 6.理解下列文字,仿照划线句续写结末一句话,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 动。(4 分) 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 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 这样,清末以后也是这样。我轻轻地叹息一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 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 。 7.给下面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并概括其寓意。(5 分) 题目: 寓意: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中国书法的发生,要追溯到人们对于语言的态度。中华民族对语言背后 的意蕴的重视,远远超过语言本身。这里其实隐含着对语言的不满——“言不尽 意”。因此人们总是在语义之外去寻找帮助表达那些“言外之意”的手段。人们 很快发现书面语言的外形——视觉图形是一个很好的中介。也就是说,文字、语 言的视觉图形能够帮助表达语言本身不能传达的很多东西。于是,在运用语义来 表达的同时,对书写的结果——字的外形加以更多的注意。长此以往,人们的视 觉、书写、心理渐渐汇合成一种有关联的整体,书法便在这种关注、融合中诞生。 这种叙述清楚地表明了中国书法的一个特征:它与汉语的使用密切相关。这种关 联,使得与书法文化有关者包括了所有使用汉字的人们。因此一个使用汉字的人, 不管你是不是关心书法、擅长书法,你都与书法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这是书 法最重要的文化特征。 由于参与者的广泛,书法成为中国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成为一个民族 发展艺术素质最迫切的领域。书法既然是艺术活动,当然不能缺少才能,但是由 于大众的参与,书法最强调的不是才能而是修养。对修养的强调,实际上是强调 人格在内部的提升。书法由此而成为伦理与审美融合在一起的活动。中国文化中 “游于艺”的思想,其目的是通过艺事让人格臻于完善。在“游于艺”的机制中, 书法成为理想的手段。 由于人们对书法含义的重视,不断往书法中注入内涵,结果书法成为一 个表现力几乎涵盖一切的领域:个体、社会、宇宙,无不包含在书法的表现内涵 中。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简单地接受这种论断,但是,任何怀疑、挑战都也无法抵 消这种观念巨大的影响:做一个合格的“人”,就必须写好字,而写好字的前提, 是成为一个符合中国文化理想的有修养的人。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上的律令。 书法由此而成为个人文化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上至帝王,下至平民 百姓,几乎无人不希望自己写得一笔好字。每个时代都有大量沉迷于书法的人, 更重要的是,由于书法与每一个体深处的关联,不管你是否关注书法,都有着潜 在的联通书法的可能性,任何人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触动早年对文字的新鲜 感觉和对理想的书写的记忆
(选自邱振中《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有删改) 8.下列不能支持“书法成为中国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较之语言本身,中华民族更重视语言背后的意蕴。 B.写好字是成为一个合格的“人”的必要条件。 C.书法成为个人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写一手好 字 D.每个时代都有大量沉迷于书法的人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的发生与人们对使用语言时出现“言不尽意”现象的不满有关, 在不满中人们发现了语言文字的外部形态可以表达更多的东西。 B.书法是在阅读、创作、欣赏汉字的过程中诞生的,因此中国书法所代表的 文化,与所有使用汉字的人们都有密切关联。 C.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由于参与的大众性,渐渐成了伦理与审美融合的 活动,它最强调的不是“艺”而是“德”。 D.中国书法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它不但可以表现个体、社会和宇宙,甚至成 了评判一个人是否合格的标准。 10.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中国书法的特征。(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多谢 (日)川端康成 这是半岛南端的一个港口。小卖店并排连着候车室的二楼,一个身穿黄 色工作服的司机走了下来。门前停着的红色大班车上竖着一面紫色的旗子。 母亲一边用手紧捏着粗点心的纸袋口一边站起来,一边对着鞋带系得很 整齐的司机说:“今天你当班,是不?有你这‘多谢先生’开车拉着去,我家丫 头或许能碰上好运,这可是个好兆头呢!”司机沉默地看着边上的女孩儿 “总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回事儿,再说快到冬天了,到天寒地冻的时候再 把孩子送到远地方去也怪可怜的。反正是要送出去,还不如趁天气好的时候呢, 我这么想,就带上了她……” 司机默默地点了点头,像个士兵似的迈步走向汽车。他一面把驾驶座上 的棉垫放正了,一面说:“大娘,您坐到最前面来吧,前面颠得不厉害,路远着 呢 母亲要到北面一百二十里外的有个火车站的城里去,她要把女儿卖了 汽车在山道上颠簸着。女儿的视线被眼前司机端正的肩膀吸引住了,黄 色的工作服在她的眼里扩大成了整个的世界。群山在他的肩膀两侧向后倒去,汽 车要翻越两座高高的山头。 汽车超越一驾拉客的马车,马车往路边靠 多谢啦!” 司机用清澈的嗓音大声地喊着,一面啄木鸟似的频频点头致意。 与拉木材的马儿错车,马儿靠边让路 多谢啦!” 拉货的人力车 “多谢啦!” 拉客的人力车 “多谢啦!
(选自邱振中《传统文化中的书法》,有删改) 8.下列不能支持“书法成为中国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较之语言本身,中华民族更重视语言背后的意蕴。 B.写好字是成为一个合格的“人”的必要条件。 C.书法成为个人修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写一手好 字。 D.每个时代都有大量沉迷于书法的人。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的发生与人们对使用语言时出现“言不尽意”现象的不满有关, 在不满中人们发现了语言文字的外部形态可以表达更多的东西。 B.书法是在阅读、创作、欣赏汉字的过程中诞生的,因此中国书法所代表的 文化,与所有使用汉字的人们都有密切关联。 C.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由于参与的大众性,渐渐成了伦理与审美融合的 活动,它最强调的不是“艺”而是“德”。 D.中国书法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它不但可以表现个体、社会和宇宙,甚至成 了评判一个人是否合格的标准。 10.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中国书法的特征。(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多谢 (日)川端康成 这是半岛南端的一个港口。小卖店并排连着候车室的二楼,一个身穿黄 色工作服的司机走了下来。门前停着的红色大班车上竖着一面紫色的旗子。 母亲一边用手紧捏着粗点心的纸袋口一边站起来,一边对着鞋带系得很 整齐的司机说:“今天你当班,是不?有你这‘多谢先生’开车拉着去,我家丫 头或许能碰上好运,这可是个好兆头呢!”司机沉默地看着边上的女孩儿。 “总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回事儿,再说快到冬天了,到天寒地冻的时候再 把孩子送到远地方去也怪可怜的。反正是要送出去,还不如趁天气好的时候呢, 我这么想,就带上了她……” 司机默默地点了点头,像个士兵似的迈步走向汽车。他一面把驾驶座上 的棉垫放正了,一面说:“大娘,您坐到最前面来吧,前面颠得不厉害,路远着 呢。” 母亲要到北面一百二十里外的有个火车站的城里去,她要把女儿卖了。 汽车在山道上颠簸着。女儿的视线被眼前司机端正的肩膀吸引住了,黄 色的工作服在她的眼里扩大成了整个的世界。群山在他的肩膀两侧向后倒去,汽 车要翻越两座高高的山头。 汽车超越一驾拉客的马车,马车往路边靠。 “多谢啦!” 司机用清澈的嗓音大声地喊着,一面啄木鸟似的频频点头致意。 与拉木材的马儿错车,马儿靠边让路。 “多谢啦!” 拉货的人力车。 “多谢啦!” 拉客的人力车。 “多谢啦!
马。 多谢啦!” 他在十分钟里超越了三十辆车子,每次都致谢,绝不失礼。一路疾驰 端正的姿势也毫不松垮,就像一棵笔直的杉树那样朴素而自然。 从港口出发时,已经过了三点,途中汽车打开了车灯;而在见到马匹的 时候,司机每次都关掉前灯,以防马匹受惊。然后说: “多谢啦!” “多谢啦!” “多谢啦!” 他是在这一百二十里路上的马车、人力车、马匹中最受好评的司机。 从车上下来,停车广场上一片昏暗。女儿的身体有些摇晃,脚下踏着的 仿佛是起伏不定的波浪,她把手扶在母亲肩上。 你先在这儿等着我。”说着,母亲就急忙向司机身后赶去,“嗳, 哥,跟你说,我那丫头喜欢你呢,这也算是我的希望,我双手合十求你了。她从 明天起,就要给名姓都不知道的男人们解闷取乐了,你要了她的今晚吧!—一真 的,不管是哪家的女儿,要是在你的车上坐了几十里地…” 翌日清晨,司机从一家小旅馆出来,迈着士兵的步伐横穿过广场,后面 的母女俩小碎步慌张地跟着。已经从车库里开出来的红色大班车插着紫色的旗 子,正在等着今天的第一班火车 女儿先上了车,一边嘴唇哆嗦着,一边抚摸着驾驶座上黑色的皮革。母 亲在早晨的轻寒中紧了紧和服的袖子 真是没想到哇,我又把这丫头带回去了。今儿个早上,这丫头哭个不 停,我还被你说了一顿。我一片好心反而坏了事了。我可把话说在前头,今儿个 回去是回去了,记住喽,只能待到春天,大冷天送出去我也舍不得,一起苦熬吧 可到天气暖和了,这丫头怎么说也是留不住了……” 第一班火车上有三个客人上了这辆班车。 司机把驾驶座上的棉垫放得端端正正的。女儿的视线被眼前司机温暖的 肩膀吸引住了,秋天的晨风从肩膀两侧掠过。 汽车超越一驾拉客的马车,马车往路边靠。 “多谢啦!” 货车 “多谢啦!” “多谢啦!” “多谢啦!” “多谢啦!” 他对着这一百多里的群山一路谢过去,返回半岛南端的港口 今年的柿子是个丰年,山上的秋色非常美 [注]昭和初年,日本经济萎靡不振,大批劳动者失业,贫苦人家卖儿卖 女,上演几多人间悲剧。 11.请简要分析全文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2.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都提到女儿的视线被眼前司机吸引住了,这样写有何用 意?请分别简要说明。(4分) 13.本文以“多谢”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马。 “多谢啦!” 他在十分钟里超越了三十辆车子,每次都致谢,绝不失礼。一路疾驰, 端正的姿势也毫不松垮,就像一棵笔直的杉树那样朴素而自然。 从港口出发时,已经过了三点,途中汽车打开了车灯;而在见到马匹的 时候,司机每次都关掉前灯,以防马匹受惊。然后说: “多谢啦!” “多谢啦!” “多谢啦!” 他是在这一百二十里路上的马车、人力车、马匹中最受好评的司机。 从车上下来,停车广场上一片昏暗。女儿的身体有些摇晃,脚下踏着的 仿佛是起伏不定的波浪,她把手扶在母亲肩上。 “你先在这儿等着我。”说着,母亲就急忙向司机身后赶去,“嗳,小 哥,跟你说,我那丫头喜欢你呢,这也算是我的希望,我双手合十求你了。她从 明天起,就要给名姓都不知道的男人们解闷取乐了,你要了她的今晚吧!——真 的,不管是哪家的女儿,要是在你的车上坐了几十里地……” 翌日清晨,司机从一家小旅馆出来,迈着士兵的步伐横穿过广场,后面 的母女俩小碎步慌张地跟着。已经从车库里开出来的红色大班车插着紫色的旗 子,正在等着今天的第一班火车。 女儿先上了车,一边嘴唇哆嗦着,一边抚摸着驾驶座上黑色的皮革。母 亲在早晨的轻寒中紧了紧和服的袖子。 “真是没想到哇,我又把这丫头带回去了。今儿个早上,这丫头哭个不 停,我还被你说了一顿。我一片好心反而坏了事了。我可把话说在前头,今儿个 回去是回去了,记住喽,只能待到春天,大冷天送出去我也舍不得,一起苦熬吧。 可到天气暖和了,这丫头怎么说也是留不住了……” 第一班火车上有三个客人上了这辆班车。 司机把驾驶座上的棉垫放得端端正正的。女儿的视线被眼前司机温暖的 肩膀吸引住了,秋天的晨风从肩膀两侧掠过。 汽车超越一驾拉客的马车,马车往路边靠。 “多谢啦!” 货车。 “多谢啦!” 马。 “多谢啦!” “多谢啦!” “多谢啦!” 他对着这一百多里的群山一路谢过去,返回半岛南端的港口。 今年的柿子是个丰年,山上的秋色非常美。 [注]昭和初年,日本经济萎靡不振,大批劳动者失业,贫苦人家卖儿卖 女,上演几多人间悲剧。 11.请简要分析全文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2.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都提到女儿的视线被眼前司机吸引住了,这样写有何用 意?请分别简要说明。(4 分) 13.本文以“多谢”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
14.简析小说中司机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4分) 15.有人认为本文充满忧伤和无奈,也有人认为本文充满温情,对此,你有什么 看法?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李愬谋袭蔡州。愬每得隆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 知之。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 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庚辰,祐帅士卒刈麦于张柴 村。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 将焚其麦积者。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如 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释缚,待以 客礼。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 可以乘虚虛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 辛未,李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 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 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卒少休,食干糟,整羁鞠,留 义成军五百人镇之。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 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 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 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愬、李忠义鏝其城为坎以先登, 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 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 “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牙城, 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 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 济诣京师 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李忠义是蔡州降将。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祐素易官军 易:轻视 B.尔乃发骑掩之 掩:掩护 C.鏤其城为坎以先登 鏤:用锄头挖 D.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诣:到……去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将焚其麦积者以为莫己若者 B.李祐言于李愬曰 龟玉毁于椟中 C.诸将请所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俘囚为盗耳 为击破沛公军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4.简析小说中司机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4 分) 15.有人认为本文充满忧伤和无奈,也有人认为本文充满温情,对此,你有什么 看法?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李愬谋袭蔡州。愬每得隆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 知之。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 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庚辰,祐帅士卒刈麦于张柴 村。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 将焚其麦积者。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如 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释缚,待以 客礼。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 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 辛未,李愬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 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 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卒少休,食干糟,整羁鞠,留 义成军五百人镇之。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 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 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 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混军声。 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愬、李忠义钁其城为坎以先登, 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 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 “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诚攻牙城, 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 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 元济诣京师。 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李忠义是蔡州降将。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祐素易官军 易:轻视 B.尔乃发骑掩之 掩:掩护 C.钁其城为坎以先登 钁:用锄头挖 D.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诣:到……去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将焚其麦积者 以为莫己若者 B.李祐言于李愬曰 龟玉毁于椟中 C.诸将请所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俘囚为盗耳 为击破沛公军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紧扣“谋”和“袭”,把李愬的雄才大略和超群智谋刻画得栩栩 如生。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活捉吴元济的故事叙述得脉络清晰,声色兼备 B.李愬攻打蔡州,采纳蔡州降将李祐的意见:任命李祐、李忠义两降将 作为作战先锋;委派他们在关键时刻,率先攻城:这些都表现了李愬用人不疑的 眼光和胆识。 C.本文描写历史人物客观、真实。李愬选择在大雪之夜攻打蔡州,军队 夜行七十里,人马冻死很多,可见李愬有点贪功冒进;而且将士们都畏惧他,可 见他对待部卒不够宽厚 D.本文采用多处对比,如李愬与吴元济的对比,吴元济的愚蠢、刚愎反 衬出李愬的足智多谋;李愬与其诸将相比,也表现出他超群的胆略。这样,既使 人物形象鲜明活泼,又避免行文的平淡单调 19.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20.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想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4分) ②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天仙子·春恨 [明]陈子龙① 古道棠梨寒恻恻,子规满路东风湿。留连好景为谁愁。归潮急,暮云碧。和雨和 晴人不识 北望音书迷故国。一江春水无消息。强将此限问花枝。乱红积,莺如织,我泪未 弹花泪滴。 注]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文学家。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 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 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21.词法有点(点明情感内涵)有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上片中 句是点笔,隐隐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2分) 22.词上片开头两句有何作用?(5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 “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责,而吾得为人, 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 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孔子曰:“善乎! 能自宽者也。 (《列子·天瑞》) 23.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是什么?(2分) 2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儒家和道家人生态度的不同。(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仰之弥高, 焉在后。(《论语》)
A.全文紧扣“谋”和“袭”,把李愬的雄才大略和超群智谋刻画得栩栩 如生。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活捉吴元济的故事叙述得脉络清晰,声色兼备。 B.李愬攻打蔡州,采纳蔡州降将李祐的意见;任命李祐、李忠义两降将 作为作战先锋;委派他们在关键时刻,率先攻城:这些都表现了李愬用人不疑的 眼光和胆识。 C.本文描写历史人物客观、真实。李愬选择在大雪之夜攻打蔡州,军队 夜行七十里,人马冻死很多,可见李愬有点贪功冒进;而且将士们都畏惧他,可 见他对待部卒不够宽厚。 D.本文采用多处对比,如李愬与吴元济的对比,吴元济的愚蠢、刚愎反 衬出李愬的足智多谋;李愬与其诸将相比,也表现出他超群的胆略。这样,既使 人物形象鲜明活泼,又避免行文的平淡单调。 19.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20.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想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4 分) ②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 题。(7 分) 天仙子·春恨 [明]陈子龙① 古道棠梨寒恻恻,子规满路东风湿。留连好景为谁愁。归潮急,暮云碧。和雨和 晴人不识。 北望音书迷故国。一江春水无消息。强将此限问花枝。乱红积,莺如织,我泪未 弹花泪滴。 [注]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文学家。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 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 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21.词法有点(点明情感内涵)有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上片中 一 句是点笔,隐隐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2 分) 22.词上片开头两句有何作用?(5 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 “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责,而吾得为人, 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 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孔子曰:“善乎! 能自宽者也。” (《列子·天瑞》) 23.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是什么?(2 分) 2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儒家和道家人生态度的不同。(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 分) (1)仰之弥高, 。 ,忽 焉在后。(《论语》)
(2)夫以秦王之威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 (3)鼎铛玉石, 秦 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5)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 宵 。(杜甫《阁夜》)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只取水用的木桶,它由若干木板箍成,其中一块比其他的要短一截, 另两块连着拎手的要比其他的长一截,每次盛水都只能到短板为止,再也没法装 更多一些。于是,有一天,木板们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不长不短的木板说:“都 是短板不好,影响了我们大家的效益,不如不要它。”长板说:“要是你们都像 我就好了,可以装更多的水,不如都拼接得像我一样长。”短板说:“没有了我, 你们一滴水也盛不了,你们长也没用,不如把你们裁短了 ·最后桶箍说话 了:“没了我,你们就是一堆零落的木板,我们谁也少不了谁,谁都有自己的位 置需要坚守。”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其含义的范围作 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2)夫以秦王之威, , 。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 (3)鼎铛玉石, , ,秦 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5)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 宵。 , 。(杜甫《阁夜》)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有一只取水用的木桶,它由若干木板箍成,其中一块比其他的要短一截, 另两块连着拎手的要比其他的长一截,每次盛水都只能到短板为止,再也没法装 更多一些。于是,有一天,木板们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不长不短的木板说:“都 是短板不好,影响了我们大家的效益,不如不要它。”长板说:“要是你们都像 我就好了,可以装更多的水,不如都拼接得像我—样长。”短板说:“没有了我, 你们一滴水也盛不了,你们长也没用,不如把你们裁短了。”……最后桶箍说话 了:“没了我,你们就是一堆零落的木板,我们谁也少不了谁,谁都有自己的位 置需要坚守。”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其含义的范围作 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B(A豇豆jang;C一塌糊涂;D一溜烟i) 2.DA批露-披露;B金钢钻-金刚钻;C磨肩接踵一摩肩接踵) 3.B(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宜用“扑朔迷离”) 4.D(A搭配不当,“微博”应是“提及”,“新闻”应是“报道”;B成分残缺,难逃…的命运;C 语序不当,应是“因水面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 5高质量(严肃)的新闻多来自报纸。(3分) 6示例1:却总是由一些文弱书生的凄怨灵魂作结。 示例2:却总是由几个文人落寞的背影收尾(句式2分,内容2分) 题目:示例一:同一起跑线 示例二:如此比赛?(要求题目形象生动,能揭示寓意。2分 寓意:家庭背景差异破坏了青年成才创业竞争的公平性。(3分) 9.D(原文第三段是说写好字是做一个合格的“人”的前提强调的是书法跟修养的关系。) 10.①参与者广泛(“与汉语的使用密切相关”、“最为普及”也可)。②强调修养。③内涵丰富 (每点1分,共3分 11.①以景衬情,用美景来烘托此时人物内心由冷转暖的变化。(1分)②以景语结尾,暗示车 上的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意味深长,发人深思。(1分)③与前文灰暗的基调形成反差, 突出司机的正直和温情对提振人们的生活信心所产生的作用,深化主旨。(1分) 12.①第一次用了“端正”,用山路的颠簸来衬托司机驾驶水平高,也暗示司机是个正直的人, 为后文司机直言劝阻母亲卖女埋下伏笔。(2分)②第二次用了“温暖”,为了表现女儿对 司机劝阻母亲卖女的感激,并且心生温暖,借此来赞扬司机的善良美德。(2分) 13.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多谢”在文中反复出现,贯穿始终。(1分)②刻画人物的性格 以小说主人公的口头禅和绰号为题,突出其热情、善良、礼貌的形象。(1分)③揭示了小说 主题。“多谢”不仅是对司机品德的赞美,也暗含小姑娘对司机的“多谢”,更是对社会中存 在的美好温情的“多谢”。表现了日本民族在艰难中的乐观和对未来的憧憬。(2分) ①正直善良。司机拒 如“鞋带系得很整齐”驾驶座上的棉垫放得端端正正”“一路疾驰,端正的姿势也毫不松 垮,就像一棵笔直的杉树那样朴素而自然”。(1分)③热情礼貌。如“他在十多分钟超越 了三十多辆车子,每次都致谢,绝不失礼。”“他是在这一百二十里路上的马车、人力车、马 匹中最受好评的司机”“他对着这百多里的群山一路谢过去”。(1分)④善解人意。如让 大娘坐前面,在见到马匹的时候,都关掉前灯,以防马匹受惊。(1分) 15.示例1:我认为本文充满忧伤和无奈。因为①小说叙述的是一个贫苦母亲乘车卖女的故事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日本社会经济萧条。母亲为求生存,只得卖掉女儿,充满了忧伤和无 奈。②虽然这次母亲没有卖掉女儿,但从“这丫头怎么说也是留不住了……”可看出母亲和女 儿不可改变的命运,即使碰到积极乐观的司机,也对这对母女爱莫能助,充满了无奈和忧伤。 ③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虽然透露出希塑但这是种虚幻的期盼,反衬出现实带来的忧伤和无 奈。(观点1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答出任意两点理由就可给满分) 示例2:我认为本文充满温情。因为①“多谢”一词贯穿全文,在艰难的处境中让人感受到 了朴素而自然的温情带给人们希望和信心。②司机的正直、善良与同情心,给处于最底层 的“女儿”楷来温暖,帮助她摆脱困境,让人感到温情。③母亲说“我又把这丫头带回去了” 中的“又”字表明母亲不是第一次卖女儿,但都没有卖掉,而且说“大冷天送出去我也舍不 得,一起苦熬吧”,充分说明母亲对女儿的深挚的爱,表现了亲人间的温情。④小说结 环境描写,透露出了希望,丰收的期望可以改变“女儿”的命运。(观点1分,只有观点没有 理由不给分。答出任意两点理由就可给满分) 16.B(乘人不备地袭击) 17.C(都是动词,到。A:像、仿佛/比;B:对/在;D:动词,做/介词,替) 18.C(“贪功冒进”不当;将上们畏惧他,是因为军纪严明。)
19.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面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 亦然(漏断或错断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1)每当俘获投降的士兵,李想一定亲自招来查问详情、(“得”、”引”、“委曲”各1分,句 意通顺1分) (2)这一定是驻守洞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要棉衣的。(“子弟”、“就”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1.留连好景为谁愁对国事忧虑(2分) 22.在荒凉的古道上,棠梨在寒风中瑟缩。在清冷的春雨里,子规凄苦的啼声铺天盖地。(1分) 词的起首二句,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词人深沉的家国之痛,(2分)为全词奠定了凄 苦的情感基调。(2分) 23.在艰难的情况下能够坚守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2分) 24.不同点:儒家乐“道”,安贫乐道,追求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2分)道家乐“生”,知足常 乐,珍视生命本身。(1分) 25.(1)钻之弥坚之在前 (2)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3)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4)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进 (5)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26.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角度:短板效应取长补短,人尽其才,角色定位,分工合作,团队精神自我审视等。 附文言参考译文 李策划袭击蔡州。每当李逝抓获归降的士兵,一定要亲自领来询问淮西的底细,因此他 对敌方的地形和兵力分布都了解清楚了。李想优待吴秀琳,与他策划夺取蔡州。吴秀琳说 “如果您打算夺取蔡州,非有李祜不可,我是无能为力的。”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顿,勇敢而有 谋略,防守兴桥栅。庚辰,李祜率领士兵在张柴村收割麦子。李想叫来厢虞候史用诚,告诫他 觅:“你带领骑兵三百人在那片树林中埋伏下来,再让人在前面摇动 做出将要焚烧他们 的麦堆的样子。李祐平时小看官军,肯定会单领轻装的骑兵前来疆逐他们,这时,你便派骑兵 袭取他,肯定能够将他擒获。”史用诚按照李想的吩咐前往,活提李祐而回。由于李枯往日杀 李祜向李想进言说:“蔡州的精锐兵马全都被派往洄曲及四周的边境上,在那里防御守备。防 守蔡州城的兵力都是老弱残兵,可以乘蔡州空虚,直接抵达蔡州城。及至敌军将领得知消息 时,吴元济已经就擒了。”李想认为言之有理。 辛未,李塑命令李祐与李忠又率领由敢死之士组成的突将三千人作为前导,自己与监军率 领三千人作为中军,命令李进诚率顿三千人居于军队的后部。军队出发以后,还不知道是往哪 里开进。李想说;“只须向着东方行进!”军队走了六十里路,夜晚来到张荣村,将屯戍村中的 饭,整顿马具,将义成军的五百人留下来镇守张柴村。又命令丁士良率领五百人截断洄曲与各 条道路间的桥梁。李想又连夜率领兵马出了张柴村的栅门。各位将领请示进军目标,李怒说: “到蔡州去捉拿吴元济!”各位将领都大惊失色。监军哭着说;“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了!”当 时,风雪大作,旗帜破裂,冻死的战士与马匹到处可见。天色阴暗,由张柴村往东去的道路,都 是官军从来没有走过的,人人都暗自以为肯定活不成了,但是他们畏惧李,不敢违抗命令。 到了半夜,雪下得更大了,官军走了七十里路,来到蔡州城下。靠近城边有一处喂养鹅鸭的池 士中(十六日),四更时,李怒来到蔡州城下,敌军无人知晓。李祐和李忠义用锄头在城墙 上据出坑坎,率先登城,强壮的士兵便跟在他们身后。看守蔡州城门的士兵正在熟睡,李祐等 人将他们全部杀掉,只将巡夜打更的人留了下来,让他依然如故地去敲打木梆。于是,李祐等 人打开城门,让大家进去。来到内城时,也是采用这种办法,城中的人们都没有发觉官军。鸡 叫时,雪停,这时李题已经进入吴元济的外宅。有人向吴元济报告说:“官军到啦!”吴元济还 在躺着,笑着说:“不过是被停的囚徒在做盗窃行径罢了!天亮后我会把他们都杀了。”又有前 来报告的人说:“州城陷落啦!”吴元济说:“这肯定是洄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要求发放冬季服 装的"……于是,吴元济率领亲信,登上牙城,抵御官军。李怒派遣李进诚攻打牙城,毁去牙 城的外门,得到了兵甲仓库,取出了军用器具。癸酉,李进诚再次攻打牙城,火烧牙城的南门 百姓争着背来柴草帮助官军,射向城上的箭象刺辗毛一样密集、到了申时,城门毁环了,吴元 济在城上请罪,李进诚用梯子将他接了下来。甲戍,李想用囚车将吴元济送往京城。这一天, 中、光二州以及各城镇军两万多人相继前来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