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新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2012)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132.7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2717 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时/学分:36/1 先修课程:《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学》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教研室:课程论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教有科学研究方法》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教有 专业的学科专业选修课。教有科学研究是教有变革自身的要求,教有研究意识与能力是新世 纪教有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开设教有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是深化教有改革、提高教有质量及 提高研究能力的需要。 2.课程任务: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工作、教育改 革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意识:理解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的优势与局 限,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掌握教育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实验 法、观察法、问卷法、定性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方式、方法的理论、方法。 操作技术,初步形成教有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教有科学研究在教有工作、教有改革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意识:理解科学主 义研究范式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的优势与局限,了解教有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掌握教 有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实验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性技术和方 法,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科研训练等。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 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教有科学研究的意义与教有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掌握教有研究的分类,明确教有 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2717 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时/学分:36/1 先修课程:《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学》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教研室:课程论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教育 专业的学科专业选修课。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是新世 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开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及 提高研究能力的需要。 2.课程任务: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工作、教育改 革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意识;理解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的优势与局 限,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掌握教育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实验 法、观察法、问卷法、定性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方式、方法的理论、方法、 操作技术,初步形成教育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工作、教育改革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意识;理解科学主 义研究范式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的优势与局限,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动态;掌握教 育研究过程各阶段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及实验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性技术和方 法,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科研训练等。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 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掌握教育研究的分类,明确教育 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理解教有研究的含义,掌握教有研究的分类,明确教有研究的 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社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教有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教学难点是 教育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意义 1.教有科学研究的意义 2.教有科学研究的范围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 1.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含义 2.教有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1,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 2.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 1.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3.定性研究与定最研究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了 解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以及提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2.要求学生学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使学生能掌提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 以及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选择研究间服应遵循的原测: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教学难点是建立研究 假设的方法: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选择 1.选择研究问题的原则 2.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理解教育研究的含义,掌握教育研究的分类,明确教育研究的 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社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教学难点是 教育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研究的意义 1.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2.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 1.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含义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1.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 2.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 1.教育价值研究与教育事实研究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第二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掌握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了 解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以及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使学生能掌握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 以及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选择研究问题应遵循的原则;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教学难点是建立研究 假设的方法;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选择 1.选择研究问题的原则 2.研究问题的陈述方法

第二节开题报告的撰写 1.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 2.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第三章 查阅文献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查阅文献的过程,掌握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以及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查阅文献的过程,掌握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以及写文献 综述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查阅文献的过程,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的方法:写文献综述的方法。教学 难点是掌握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查阅文献 1.文献的查阅 2.文献的分类整理 第二节文献综述 1.文献摘要的写法 2.文献综述的方法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抽样的意义、操作定义的特征与作用、方法及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研究信度 与效度的关系。掌握研究变量的选择以及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抽样、研究变量、研究信度与效度等基本概念,掌据 研究变量的选择以及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抽样的意义与方法:研究变量的选择:操作定义的特征与作用:操作定义设 计的原则与方法;难点是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对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关系的理解。 4.教学内容 第一节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研究对象的确定与选择

第二节 开题报告的撰写 1.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 2.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第三章 查阅文献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查阅文献的过程,掌握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以及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查阅文献的过程,掌握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以及写文献 综述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查阅文献的过程,进行书目登记、写摘要的方法;写文献综述的方法。教学 难点是掌握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查阅文献 1.文献的查阅 2.文献的分类整理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文献摘要的写法 2.文献综述的方法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抽样的意义、操作定义的特征与作用、方法及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研究信度 与效度的关系。掌握研究变量的选择以及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抽样、研究变量、研究信度与效度等基本概念,掌握 研究变量的选择以及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抽样的意义与方法;研究变量的选择;操作定义的特征与作用;操作定义设 计的原则与方法;难点是研究信度、效度的概念;对研究信度与效度的关系的理解。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研究对象的确定与选择

2.研究变量的确定 第二节操作定义的设计 1.操作定义的含义 2.操作定义的作用 3.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第五章实验法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教有实验的概念、逻辑框架、教有实验法的特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外 部效度的因素:掌握真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及准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教有实验、实验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等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育实验的概念、逻辑框架、教育实验法的特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外部 效度的因素。难点是真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准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验法概述 1.教有实验的含义 2.教有实验的逻辑框架 3.教有实验法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效度 1.实验效度 2.内部效度 3.外部效度 4.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 第三节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的含义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实验设计的分类 第六章观察法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观察法的概念、科学观察的要求。掌握叙述性观察法及其运用:取样观察法及其 运用:观察评定法的特点及运用社会化的定义、种类以及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了解多家社会

2.研究变量的确定 第二节 操作定义的设计 1.操作定义的含义 2.操作定义的作用 3.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第五章 实验法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教育实验的概念、逻辑框架、教育实验法的特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外 部效度的因素;掌握真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及准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教育实验、实验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等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育实验的概念、逻辑框架、教育实验法的特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外部 效度的因素。难点是真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准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1.教育实验的含义 2.教育实验的逻辑框架 3.教育实验法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效度 1.实验效度 2.内部效度 3.外部效度 4.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 第三节 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的含义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实验设计的分类 第六章 观察法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观察法的概念、科学观察的要求。掌握叙述性观察法及其运用;取样观察法及其 运用;观察评定法的特点及运用社会化的定义、种类以及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了解多家社会

化的理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理解观察法的概念、科学观察的要求。掌握叙述性 观察法及其运用:取样观察法及其运用:观察评定法的特点及运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观察法的概念、科学观察的要求、叙述性观察法及其运用、取样观察法及其 运用。教学难点是取样观察法及其运用:观察评定法的特点及运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1.观察法定义 2.观察法分类 第二节叙述性观察法及其运用 1.叙述性观察法 2.叙述性观察法的运用 第三节取样观察法及其运用 1.取样观察法 2.取样观察法的运用 第四节观察评定法及其运用 1.观察评定法 2.观察法评定法的运用 第七章问卷法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问题的排列、问卷法的优势与局限。明确影响问卷回收率、有效率的因素。掌握 问卷的设计方法与问卷法的评价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问卷法的概念,明确影响问卷回收率、有效率的因素, 掌握问卷的设计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问题的排列、影响问卷回收率、有效率的因素。教学难点是问卷的设计方 法与向卷法的评价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问卷法概述 1.问卷法定义

化的理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理解观察法的概念、科学观察的要求。掌握叙述性 观察法及其运用;取样观察法及其运用;观察评定法的特点及运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观察法的概念、科学观察的要求、叙述性观察法及其运用、取样观察法及其 运用。教学难点是取样观察法及其运用;观察评定法的特点及运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1.观察法定义 2.观察法分类 第二节 叙述性观察法及其运用 1.叙述性观察法 2.叙述性观察法的运用 第三节 取样观察法及其运用 1.取样观察法 2.取样观察法的运用 第四节 观察评定法及其运用 1.观察评定法 2.观察法评定法的运用 第七章 问卷法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问题的排列、问卷法的优势与局限。明确影响问卷回收率、有效率的因素。掌握 问卷的设计方法与问卷法的评价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问卷法的概念,明确影响问卷回收率、有效率的因素, 掌握问卷的设计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问题的排列、影响问卷回收率、有效率的因素。教学难点是问卷的设计方 法与问卷法的评价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卷法概述 1.问卷法定义

2.问卷法分类(自由叙述式、多重选择式、是否式、确定顺序式、对偶比较式等) 第二节问卷的设计 1.问卷设计的原则 2.问卷设计的方法 第三节问卷法的实施与评定 1.问卷法的实施 2.问卷法的评价 第八章定性研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定性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明确教有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 区别。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定性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明确教育研究中的人 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区别。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定性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是定性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4.教学内容 第一节定性研究概述 1.定性研究的含义 2.性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定性研究设计 1.定性研究的作用 2.定性研究的设计(设计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 第九章行动研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行动研究的过程。明确行动研究的类型与各类型的 适用范围与局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掌握行动研究各类型的 区别。 3.教学重点和难点

2.问卷法分类(自由叙述式、多重选择式、是否式、确定顺序式、对偶比较式等)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 1.问卷设计的原则 2.问卷设计的方法 第三节 问卷法的实施与评定 1.问卷法的实施 2.问卷法的评价 第八章 定性研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定性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明确教育研究中的人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 区别。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定性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明确教育研究中的人 本主义范式与科学主义范式的区别。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定性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是定性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定性研究概述 1.定性研究的含义 2.性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定性研究设计 1.定性研究的作用 2.定性研究的设计(设计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 第九章 行动研究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行动研究的过程。明确行动研究的类型与各类型的 适用范围与局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行动研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掌握行动研究各类型的 区别。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行动研究的过程。教学难点是行动研究的类型与各 类型的适用范围与局限。 4.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动研究概述 1.行动研究的含义 2.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3.行动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行动研究设计 1.行动研究的类型 2.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 3.行动研究的设计(设计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 第十章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与撰写 1.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掌握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撰写技巧、学术论文的撰 写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掌握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与撰写 学术论文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撰写技巧: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是学术 论文的撰写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类型 2.研究报告的基木结构 3.研究报告的撰写技巧 4.研究的评价 第二节学术论文 1.学术论文类型 2.学术论文的一般要求 3.学术论文的撰写

教学重点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行动研究的过程。教学难点是行动研究的类型与各 类型的适用范围与局限。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动研究概述 1.行动研究的含义 2.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3.行动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 行动研究设计 1.行动研究的类型 2.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 3.行动研究的设计(设计方法、应注意的问题等) 第十章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与撰写 1.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掌握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撰写技巧、学术论文的撰 写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要求,掌握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与撰写 学术论文的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撰写技巧;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是学术 论文的撰写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类型 2.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3.研究报告的撰写技巧 4.研究的评价 第二节 学术论文 1.学术论文类型 2.学术论文的一般要求 3.学术论文的撰写

四、学时分配表 章序 内容 课时备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2 一 研究问题的确定 4 查阅文献 4 四 研究设计中的基本向题 4 五 实验法 4 六 观察法 4 七 问卷法 4 八 定性研究 3 九 行动研究 3 十 教有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与撰写 4 合计 36 五、主用教材及参考书 (一)主用教材: 《教育研究方法》主编:袁振国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第 一版。 (二)参考书: 1.《学校教有研究方法》 主编:郑金州出版社:教有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3年。 2.《教有研究方法基础》主编:温忠戴出版社:高等教有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 年。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主编:李秉德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1年。 执笔:刘越英 审定:成继红 梁桂珍

四、学时分配表 章序 内容 课时 备注 一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2 二 研究问题的确定 4 三 查阅文献 4 四 研究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4 五 实验法 4 六 观察法 4 七 问卷法 4 八 定性研究 3 九 行动研究 3 十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与撰写 4 合计 36 五、主用教材及参考书 (一)主用教材: 《教育研究方法》 主编:袁振国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 年第 一版。 (二)参考书: 1.《学校教育研究方法》 主编: 郑金州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 年。 2.《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主编:温忠麟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 年。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主编: 李秉德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 年。 执笔: 刘越英 审定: 成继红 梁桂珍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