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文明。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前提下,技术与发明不断应 用于城市生活,城市变得更具有公共性。 我们先从中西方“城市文明”的滥觞与演变中,大致勾勒一下人类城市文明 的历史轨迹。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是两个概念。城是指有防御性围墙的地方,能扼 守交通要冲,防守军事据点和军事要塞。市是商品交换之地。我国最早的城市产 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 随着铁器的普及应用,农业生产率获得提高,古代城市开始岀现并获得发展。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特点:(1)发展和分布重 心南移——发展呈现南升北降、重心南移的态势;(2)沿大运河、长江城市发 展轴线初见端倪,东南沿海港市兴起;(3)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 到了宋代,商业进一步繁荣,城市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统计推算,北宋 东京(开封)人口实际已经有150万至170万之众、达到10万户的城市亦有 40个之多。 到了清代,1840年,中国城镇总人口已由唐代的大约800万上涨到大约 2400万,主要城市除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北京外,在江、(运)河、海 岸的苏州、南京、扬州、杭州、广州、汉口、福州、佛山、天津、厦门、上海等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文明。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前提下,技术与发明不断应 用于城市生活,城市变得更具有公共性。 我们先从中西方“城市文明”的滥觞与演变中,大致勾勒一下人类城市文明 的历史轨迹。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是两个概念。城是指有防御性围墙的地方,能扼 守交通要冲,防守军事据点和军事要塞。市是商品交换之地。我国最早的城市产 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 随着铁器的普及应用,农业生产率获得提高,古代城市开始出现并获得发展。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特点:(1)发展和分布重 心南移——发展呈现南升北降、重心南移的态势;(2)沿大运河、长江城市发 展轴线初见端倪,东南沿海港市兴起;(3)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 到了宋代,商业进一步繁荣,城市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统计推算,北宋 东京(开封)人口实际已经有 150 万至 170 万之众、达到 10 万户的城市亦有 40 个之多。 到了清代,1840 年,中国城镇总人口已由唐代的大约 800 万上涨到大约 2400 万,主要城市除人口超过 100 万的特大城市北京外,在江、(运)河、海 岸的苏州、南京、扬州、杭州、广州、汉口、福州、佛山、天津、厦门、上海等
工商业城市的人口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中国近代城市的文明,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这一时期,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也比较快, 除了商埠城市、租界尘世有所发展外,还兴起了一批受帝国主义控制的殖民地性 质的城市,如青岛、大连等;兴起了一批矿业城市,如唐山、焦作等;兴起了一 些铁路枢纽城市,如郑州、徐州、蚌埠等;兴起了—些民族工商业城市,如苏州、 无锡、常州、南通等。但这一时期也是大运河沿线城市衰落的主要时期。 我国城市文明由古代文明向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但我 国城市近现代化文明的形成是以血与火为代价的,体现着我国人民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为争得“城市文明″而做岀的种种努力和牺牲,是我国城市文明史的重 要篇章 1下列对“城”和“市”发展演变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是两个概念。“市”是商品交换之地 它的出现要比“城”晚。 B到了1840年中国大城市总人口已由唐代的大约800万上涨到大约2400 万。 C我国最早的“镇”出现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比我国最早的城市的产 生要晚很长时间。 D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沿江运河海岸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文明”的表现的一项。 A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普及应用,农业生产率获得提高,古 代城市开始出现并获得发展
工商业城市的人口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中国近代城市的文明,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这一时期,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也比较快, 除了商埠城市、租界尘世有所发展外,还兴起了一批受帝国主义控制的殖民地性 质的城市,如青岛、大连等;兴起了一批矿业城市,如唐山、焦作等;兴起了一 些铁路枢纽城市,如郑州、徐州、蚌埠等;兴起了一些民族工商业城市,如苏州、 无锡、常州、南通等。但这一时期也是大运河沿线城市衰落的主要时期。 我国城市文明由古代文明向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但我 国 城市近现代化文明的形成是以血与火为代价的,体现着我国人民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为争得“城市文明”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和牺牲,是我国城市文明史的重 要篇章。 1 下列对“城”和“市”发展演变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是两个概念。“市”是商品交换之地, 它的出现要比“城”晚。 B 到了 1840年,中国大城市总人口已由唐代的大约 800 万上涨到大约 2400 万。 C 我国最早的“镇”出现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比我国最早的城市的产 生要晚很长时间。 D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沿江运河海岸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文明”的表现的一项。 A 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普及应用,农业生产率获得提高,古 代城市开始出现并获得发展
B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南升北降重心南移的态势。 C宋代,商业仅以步繁荣,城市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达到10万户的 城市有40个之多 D近代,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也比较快,兴起了一些铁路 枢纽城市。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近代,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城市相继产生,但大运河 沿线城市却呈衰落趋势。 B据统计推算,北宋东京(开封)人口实际已有150万至170万之众,达 到10万户的城市有40个之多 C我国城市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长江大运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D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以及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仍然 兴起了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个民族工商业城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 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 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干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 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之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 公子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抬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B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南升北降重心南移的态势。 C 宋代,商业仅以步繁荣,城市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达到 10 万户的 城市有 40 个之多。 D 近代,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也比较快,兴起了一些铁路 枢纽城市。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近代,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城市相继产生,但大运河 沿线城市却呈衰落趋势。 B 据统计推算,北宋东京(开封)人口实际已有 150 万至 170 万之众,达 到 10 万户的城市有 40 个之多。 C 我国城市的发展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长江大运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D 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以及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仍然 兴起了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个民族工商业城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孝公既用卫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 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 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 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之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 公子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居三年作为筑冀缺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 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 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日:“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 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土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还 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 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 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日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去之魏弗受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 【注】(1)卫鞅:即商鞅。(2)胙: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 的仪式。(3)赵良:秦国隐士 《史记商君列传》节选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循礼者不足多 称赞赞扬 B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捐:捐献献出 C何不归十五都 归:回归回到 D弗受遂内秦 内:通“纳”,接纳收容 5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表现商鞅坚决变法的一组(3分) (1)反古者不可非(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3)为田 开阡陌封疆(4)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5)宠秦国之教(6)劝秦王显 岩穴之士 A(1)(3)(5)B(2)(4)(6)C(2)(3)(5 D(1)(2)(4)
居三年,作为筑冀缺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 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 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曰:“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 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还 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 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 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去之魏,弗受,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 【注】(1)卫鞅:即商鞅。(2)胙: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 的仪式。(3)赵良:秦国隐士。 《史记 商君列传》节选 4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而循礼者不足多 多:称赞 赞扬 B 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 捐:捐献 献出 C 何不归十五都 归:回归 回到 D 弗受,遂内秦 内:通“纳”,接纳 收容 5 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表现商鞅坚决变法的一组(3 分) (1)反古者不可非 (2)“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3)为田 开阡陌封疆(4)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5)宠秦国之教 (6)劝秦王显 岩穴之士 A(1)(3)(5) B(2)(4)(6) C(2)(3)(5) D(1)(2)(4)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孝公想变更法度但又心顾恵商鞅援引古时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坚定了 孝公的决心于是孝公下令变法。 B变法初期遇到上下两方面的阻力但未能阻止商鞅变法成功后先前反对变法 的天子、诸侯、贫民都改变了态度表示祝贺、满意。 C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权贵赵良指明商鞅的处境危险劝他不要贪恋富贵、权 势;而应弃爵归田,以避祸患。 D孝公死太子即位谗言陷害于是太子派人搜捕商鞅。商鞅被迫逃亡,但其所定 之法反使自己陷入困境最后逃回自己的封地 7翻译(10分) (1)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4分)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4分) (3)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 孝公想变更法度,但又心顾虑,商鞅援引古时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坚定了 孝公的决心,于是孝公下令变法。 B 变法初期遇到上下两方面的阻力,但未能阻止商鞅,变法成功后,先前反对变法 的天子、诸侯、贫民都改变了态度,表示祝贺、满意。 C 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权贵,赵良指明商鞅的处境危险,劝他不要贪恋富贵、权 势;而应弃爵归田,以避祸患。 D 孝公死,太子即位,谗言陷害,于是太子派人搜捕商鞅。商鞅被迫逃亡,但其所定 之法反使自己陷入困境,最后逃回自己的封地。 7 翻译 (10 分) (1)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4 分)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4 分) (3)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2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 注:①节物: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②万钱;形容俸禄丰厚。 8.“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是传诵后世的名句,试分析其特点及作用。(5 分) 答 9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试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三)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且夫天地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王勃《滕 王阁序》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潜《饮洒》)
秋 怀 欧 阳 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颖东田。 注:①节物:应季节时令而产生的景物。 ②万钱;形容俸禄丰厚。 8.“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是传诵后世的名句,试分析其特点及作用。(5 分) 答: 9.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试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默写(6 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 分) (1)、且夫天地间,物各有主, , 。(苏轼《赤壁赋》)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王勃《滕 王阁序》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陶潜《饮洒》)
乙选考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图书馆过夜的人 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 大名的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 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他那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 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毕业后,因着吴宓的引荐,他来 到了清华国学院,与陈寅恪对门而居,任其助教。 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这 里,他既要协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文 学副刊》,更要打理自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 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 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人谈笑自如;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 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
乙 选考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6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图书馆过夜的人 刘超 当年的北平曾有“清华双清”。“双清”者,一是大名鼎鼎的朱自清,一是鼎鼎 大名的浦江清,也就是那个常在图书馆过夜的读书人。 浦江清少负文才。大学时期,他那令人惊艳的国文、外文和诗文,赢得了 曲学大师吴梅的垂青,尤其得到了吴宓的器重。毕业后,因着吴宓的引荐,他来 到了清华国学院,与陈寅恪对门而居,任其助教。 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后生,要胜任一代大师的助教,又谈何容易!在这 里,他既要协助陈寅恪教学研究,又要研习东方学,还要辅佐吴宓编《大公报·文 学副刊》,更要打理自己的事务。浦江清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先后掌握了法、 德、希腊、拉丁、日、梵、满等多门语言;甚至还为陈寅恪编了一部梵文文法。 以至于后来他与冯友兰赴欧游学时,一路与西人谈笑自如;这不曾留洋的小讲师 那娴熟的英文法文,令留洋多年的冯大教授也自叹弗如
那些年,他的灯总要在凌晨二三点才停歇。他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 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硏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 清功力大进,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12 年里,他的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 大表钦服。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 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 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 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 《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干帆等名流均极表激赏, 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了 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 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 地向母亲汇报:“又来了—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 人”了。这时的浦江清,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 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 终于决意留在东南。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 支,立即催他返校。家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 呢!″他立即北上,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 清、吕叔湘、华罗庚和张青莲等
那些年,他的灯总要在凌晨二三点才停歇。他初则从吴宓治西洋文学,继则随陈 寅恪习东方学,后又转入王国维所倾力的中国文史研究。几年悠游涵泳后,浦江 清功力大进,终于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一身。 浦江清虽用功极勤,下笔有神,治学却极谨严,轻易不做学术文章。在 12 年里,他的论文只有两篇。数量虽少,质量却高。其《八仙考》一俟问世,各界 大表钦服。便是对学界大佬朱希祖都很不以为然的张荫麟也特地跑来祝贺。此文 开始奠定了浦江清的学界地位。很快,他那“文史并进、博览无涯”的名气,便 在学界不胫而走。其实,他不仅国文好、洋文好,而且诗词俱佳,棋牌在行,曲 艺精工,甚至数理天文也无所不通。日后,浦江清久经酝酿,又推出了著名长文 《词的讲解》。文章一出,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程千帆等名流均极表激赏, “盛称讲解之精”,以为在俞平伯名作《读词偶得》之上。仅此一文,就奠定了 他作为词学高手的地位。 抗战胜利,联大解体。浦江清这才回到老家。他敲开门后,女儿立即急匆匆 地向母亲汇报:“又来了一个姨夫!”原来他离家多年,女儿早已不识这“陌生 人”了。这时的浦江清,已然憔悴瘦削,神采尽失,与先前判若两人。 浦江清家累已深,身体每况愈下;南方气候养人,不少名校也争相聘请。他 终于决意留在东南。不意此时噩耗传来: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 支,立即催他返校。家人反复挽留,他终是拒绝道:“系里正缺人,我怎能不去 呢!”他立即北上,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地。在那熟悉的北院,他的邻居将有朱自 清、吕叔湘、华罗庚和张青莲等
是时,饱经蹂躏的清华园已经满目疮痍。在衰残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 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 是—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 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 可惜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 江清素来羸弱的躯体渐渐掏空了。他的课越讲越漂亮他的茡问越做越深湛,而 他的身体也越来越枯瘦。至1957年,浦江清也遽然倒下,匆匆离去。早年的“清 华双清”,终于成了一段学苑佳话。 (选自《读者》2009年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朱自清和浦江清被誉为“清华双清”,他们俩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斗 喜欢在图书馆过夜 B.浦江清精通国文、外文和诗文,深得吴梅、吴宓等学者的赏识,吴宓还 将他推荐到清华国学院。 C.浦江清曾师从吴宓陈寅恪、王国维等多位大师,并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 身,这对他日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很大 D.浦江清洽学非常严谨,轻易不做学术文章,他在清华12年里只写过两 篇论文,但这两篇论文却分别奠定了他学界高手和词学高手的地位
是时,饱经蹂躏的清华园已经满目疮痍。在衰残的落叶中,浦江清带着女儿 寂然前行。前边早已有人相迎了。“来,快叫这位朱伯伯!”他说。女儿看到的 是一位与父亲一样瘦小的男子。“就是《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朱伯伯吗?”她惊 问。“是的,你也知道?”浦江清也吃了一惊。 可惜一年多后,这位《背影》的作者匆匆离去。几十年的刻苦用功,也把浦 江清素来羸弱的躯体渐渐掏空了。他的课越讲越漂亮,他的学问越做越深湛,而 他的身体也越来越枯瘦。至 1957 年,浦江清也遽然倒下,匆匆离去。早年的“清 华双清”,终于成了一段学苑佳话。 (选自《读者》2009 年第 11 期,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朱自清和浦江清被誉为“清华双清”,他们俩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斗 喜欢在图书馆过夜。 B.浦江清精通国文、外文和诗文,深得吴梅、吴宓等学者的赏识,吴宓还 将他推荐到清华国学院。 C.浦江清曾师从吴宓陈寅恪、王国维等多位大师,并将三巨头的心法集于 一身,这对他日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很大。 D.浦江清洽学非常严谨,轻易不做学术文章,他在清华 12 年里只写过两 篇论文,但这两篇论文却分别奠定了他学界高手和词学高手的地位
E.当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时,浦江清毅然拖着病躯重 泛清华,重新在清华执教。 (2)从文中看,浦江清的“厚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答 (3)请简要分析作者写浦江清回到老家女儿竟然不识意图。(6分) 答 (4)请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浦江清“课越讲越漂亮″“学问越做越深湛”的原 因。(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句是(3分)
E.当闻一多在昆明不幸遇刺,朱自清力单难支时,浦江清毅然拖着病躯重 泛清华,重新在清华执教。 (2)从文中看,浦江清的“厚德”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 分) 答: (3)请简要分析作者写浦江清回到老家女儿竟然不识意图。(6 分) 答: (4) 请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浦江清“课越讲越漂亮”“学问越做越深湛”的原 因。(8 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