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考生作 答时,选择题答案和非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 够一撮人就能走”。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国人素质论”再次成为焦点。大量的 观察表明: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 弱,人口密度大等,从而造成所谓“素质论”迷局。 我们观察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时不难发现: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则行人乱过马路 现象就越少;道路越窄,车速越慢,则行人乱穿马路现象就越多。当汽车拥堵时, 宽阔的马路也会有行人乱穿的现象。这种乱穿行为的支撑是:行为博弈。这也很 好地解释了“凄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频发的原因。当一个人过马路时,往往心 理上不占安全优势。而当一群人时,心理上就占了优势;司机在行人出现违规时, 也会因应急反应而减慢速度,这个反应又进一步让其他行人领会从而加入违规行 列,司机自然不得不踩刹车而让道行人。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心理学现象。那 么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交通密集区域,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呢?观察表明, 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缓解行人的焦虑情绪 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 能忍9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因为德国人是60秒,英国人是45秒。而国 内有的红绿灯转换时长超过100秒,有的甚至达到了145秒。过长的等待时间必 然导致行人的不耐烦表现。而且,研究者发现,“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 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这也进一步说明,行人闯红灯不是 百姓素质问题,而是设施与规则设计出了问题。 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50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 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 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 不畅;二是交警难以执法而造成“法不责众”的观感。所有的交通规则,应该是 以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的,这样才有利于疏导交通。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正是这种快速变化的状况导致了管理 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状况频频显现。道路拥堵了就建道路,而建设 又使得道路更拥堵;汽车越来越多,事故越多,道路越堵:道路越堵,心情就堵, 秩序就更糟。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欧美国家早就认识到“扩充道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的现实,道路的建设会增加 拥堵的节点,而“混沌效应”(或称为“蝴蝶效应”)就会逐渐显现。显然,拥 堵不可能绝迹,但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唯有政府提髙设 计意识,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从而减少交通 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动力 1.下列关于“中国式过马路”形成原因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答题时间为 150 分钟。考生作 答时,选择题答案和非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 够一撮人就能走”。而在这个话题讨论中“国人素质论”再次成为焦点。大量的 观察表明: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 弱,人口密度大等,从而造成所谓“素质论”迷局。 我们观察行人乱穿马路现象时不难发现:道路越宽,车速越快,则行人乱过马路 现象就越少;道路越窄,车速越慢,则行人乱穿马路现象就越多。当汽车拥堵时, 宽阔的马路也会有行人乱穿的现象。这种乱穿行为的支撑是:行为博弈。这也很 好地解释了“凄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频发的原因。当一个人过马路时,往往心 理上不占安全优势。而当一群人时,心理上就占了优势;司机在行人出现违规时, 也会因应急反应而减慢速度,这个反应又进一步让其他行人领会从而加入违规行 列,司机自然不得不踩刹车而让道行人。这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心理学现象。那 么为何西方或香港等城市的交通密集区域,却较少出现这种现象呢?观察表明, 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助于缓解行人的焦虑情绪。 同济大学的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 能忍 90 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因为德国人是 60 秒,英国人是 45 秒。而国 内有的红绿灯转换时长超过 100 秒,有的甚至达到了 145 秒。过长的等待时间必 然导致行人的不耐烦表现。而且,研究者发现,“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 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这也进一步说明,行人闯红灯不是 百姓素质问题,而是设施与规则设计出了问题。 一条视线良好的宽阔马路限速 50 公里每小时是否合理?限速过低,自然产生大 量的超速现象,这不是司机素质问题,而是交管部门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 从而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是明显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效率,并因快慢不一形成车流 不畅;二是交警难以执法而造成“法不责众”的观感。所有的交通规则,应该是 以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的,这样才有利于疏导交通。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正是这种快速变化的状况导致了管理 设计水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状况频频显现。道路拥堵了就建道路,而建设 又使得道路更拥堵;汽车越来越多,事故越多,道路越堵;道路越堵,心情就堵, 秩序就更糟。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欧美国家早就认识到“扩充道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的现实,道路的建设会增加 拥堵的节点,而“混沌效应”(或称为“蝴蝶效应”)就会逐渐显现。显然,拥 堵不可能绝迹,但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唯有政府提高设 计意识,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从而减少交通 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动力。 1.下列关于“中国式过马路”形成原因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行人乱穿马路和“凑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缘自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 弈 B.由于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从而增加了行人的焦虑情绪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 的一个重要原因。 C.行人“闯红灯”并非都是故意的,有的是因为在交通信号类的设置上更加偏 向机动车而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D.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造成“中国式过马 路”现象频发。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车速高低、道路宽窄、行人数量都与“中国式过马路”发生的几率相关,这 种现象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B.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 致行人不耐烦。 C.由于交管部门在制定交通规则时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影响了车辆通 过效率,也给交警执法带来困难 D.欧美国家的治堵经验告诉我们,单靠扩充道路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 尽管拥堵不可能绝迹,但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主要从交通行为和心理、交通设施和规则设计两个方面对“中国式过马 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的结论。 B.文章指出,以有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交通规则,才能有效地保证 车辆通过效率,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C.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管理设计水 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的状况应引起重视 D.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行为,需要政府在 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率,字士简,吴郡吴人。祖永,宋右光禄大夫。父环,齐世显贵,归老乡邑, 天监初,授右光禄,加给事中 率年十二,能属文,常日限为诗一篇,稍进作赋颂,至年十六,向二千许首。齐 始安王萧遥光为扬州,召迎主簿,不就。起家著作佐郎。建武三年,举秀才,除 太子舍人。与同郡陆锤幼相友狎,常同载诣左卫将军沈约。适值任昉在焉,约乃 谓昉日:“此二子后进才秀.皆南金也.卿可与定交。”由此与昉友善。迁尚书 殿中郎。出为西中郎南康王功曹史,以疾不就。久之,除太子洗马。高祖霸府建, 引为相国主簿。天监初,临川王已下并置友、学。以率为鄱阳王友,迁司徒谢胐 掾,直文德待诏省,敕使抄乙部书,又使撰妇人事二十余条,勒成百卷。使工书 人琅邪王深、吴郡范怀约、禇洵等缮写,以给后官。迁秘书丞,引见玉衡殿。髙 祖曰:“秘书丞天下清官,东南胄望未有为之者,今以相处,足为卿誉。”其恩 遇如此。四年三月,禊饮华光殿。其日,河南国献舞马,时与到洽、周兴嗣同奉 诏为赋,高祖以率及兴嗣为工
A.行人乱穿马路和“凑够一撮人就能走”现象,缘自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 弈。 B.由于交通设施的不完善从而增加了行人的焦虑情绪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 的一个重要原因。 C.行人“闯红灯”并非都是故意的,有的是因为在交通信号类的设置上更加偏 向机动车而导致行人被动违规。 D.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密度大,造成“中国式过马 路”现象频发。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车速高低、道路宽窄、行人数量都与“中国式过马路”发生的几率相关,这 种现象可以从心理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B.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过长的等待时间必然导 致行人不耐烦。 C.由于交管部门在制定交通规则时缺乏专业的科学论证和测试,影响了车辆通 过效率,也给交警执法带来困难。 D.欧美国家的治堵经验告诉我们,单靠扩充道路是无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 尽管拥堵不可能绝迹,但可以通过设计来减少频次和缩短拥堵时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本文主要从交通行为和心理、交通设施和规则设计两个方面对“中国式过马 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的结论。 B.文章指出,以有利于大众常识判断的形式来制定交通规则,才能有效地保证 车辆通过效率,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C.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是世界各国少有的,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管理设计水 平和交通配置之间的不协调的状况应引起重视。 D.减少交通参与者之间的行为博弈,使之转化为礼让文明的行为,需要政府在 研究人的交通行为和心理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文明引导设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率,字士简,吴郡吴人。祖永,宋右光禄大夫。父环,齐世显贵,归老乡邑, 天监初,授右光禄,加给事中。 率年十二,能属文,常日限为诗一篇,稍进作赋颂,至年十六,向二千许首。齐 始安王萧遥光为扬州,召迎主簿,不就。起家著作佐郎。建武三年,举秀才,除 太子舍人。与同郡陆倕幼相友狎,常同载诣左卫将军沈约。适值任昉在焉,约乃 谓昉日:“此二子后进才秀.皆南金也.卿可与定交。”由此与昉友善。迁尚书 殿中郎。出为西中郎南康王功曹史,以疾不就。久之,除太子洗马。高祖霸府建, 引为相国主簿。天监初,临川王已下并置友、学。以率为鄱阳王友,迁司徒谢胐 掾,直文德待诏省,敕使抄乙部书,又使撰妇人事二十余条,勒成百卷。使工书 人琅邪王深、吴郡范怀约、褚洵等缮写,以给后官。迁秘书丞,引见玉衡殿。高 祖曰:“秘书丞天下清官,东南胄望未有为之者,今以相处,足为卿誉。”其恩 遇如此。四年三月,禊饮华光殿。其日,河南国献舞马,时与到洽、周兴嗣同奉 诏为赋,高祖以率及兴嗣为工
其年,父忧去职。其父侍妓数十人,善讴者有色貌,邑子仪曹郎顾玩之求娉焉.讴 者不愿,遂出家为尼。尝因斋会率宅,玩之乃飞书言与率奸,南司以事奏闻,高 祖惜其才,寝其奏,然犹致世论焉。率虽历居职务,未尝留心簿领,及为别驾奏 事,高祖览牒问之,并无对,但奉答云“事在牒中”。髙祖不悦。出为新安大守, 秩满还都,未至,丁所生母忧。大通元年,服未阕,卒,时年五十三。昭明太子 遣使赠赙 率嗜酒,事事宽恕,于家务尤忘怀。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吴宅,既至 遂耗大半。率问其故,答日:“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竞不 研问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召迎主簿,不就 就:上任 B.举秀才,除太子舍人 除:授予官职 C.适值任昉在焉 适:恰好 D.但奉答云“事在牒中”但:还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张率善“属文”的一组是(3 分) ①至年十六,向二千许首②高祖霸府建,引为相国主簿 ③又使撰妇人事二十余条④高祖以率及兴嗣为工 ⑤未尝留心簿领⑥壮哉雀鼠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率出身名门望族,祖父、父亲一直到他自己,虽然历经宋、齐、梁国的朝 代变迁,却深受恩宠,身居高位。 B.张率天赋极髙.年少时就表现不俗,加之非常勤奋,很早就名声远扬,所结 交朋友如任昉、沈约等也都十分杰出。 C.张率深为梁高祖器重;高祖让他担任秘书丞之职并褒扬张率的文才,甚至在 御史台弹劾他行为不检时.加以庇护。 D.张率处事大度,喜欢喝酒,但也曾因此耽误了公事,一次梁高祖当面询问他, 他竟一无所知,高祖很是生气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8.诗歌中间两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其年,父忧去职。其父侍妓数十人,善讴者有色貌,邑子仪曹郎顾玩之求娉焉.讴 者不愿,遂出家为尼。尝因斋会率宅,玩之乃飞书言与率奸,南司以事奏闻,高 祖惜其才,寝其奏,然犹致世论焉。率虽历居职务,未尝留心簿领,及为别驾奏 事,高祖览牒问之,并无对,但奉答云“事在牒中”。高祖不悦。出为新安大守, 秩满还都,未至,丁所生母忧。大通元年,服未阕,卒,时年五十三。昭明太子 遣使赠赙。 率嗜酒,事事宽恕,于家务尤忘怀。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吴宅,既至, 遂耗大半。率问其故,答日:“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竞不 研 问。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召迎主簿,不就 就:上任 B.举秀才,除太子舍人 除:授予官职 C.适值任昉在焉 适:恰好 D. 但奉答云“事在牒中” 但:还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张率善“属文”的一组是(3 分) ( ) ①至年十六,向二千许首 ②高祖霸府建,引为相国主簿 ③又使撰妇人事二十余条 ④高祖以率及兴嗣为工 ⑤未尝留心簿领 ⑥壮哉雀鼠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张率出身名门望族,祖父、父亲一直到他自己,虽然历经宋、齐、梁国的朝 代变迁,却深受恩宠,身居高位。 B.张率天赋极高.年少时就表现不俗,加之非常勤奋,很早就名声远扬,所结 交朋友如任昉、沈约等也都十分杰出。 C.张率深为梁高祖器重;高祖让他担任秘书丞之职并褒扬张率的文才,甚至在 御史台弹劾他行为不检时.加以庇护。 D.张率处事大度,喜欢喝酒,但也曾因此耽误了公事,一次梁高祖当面询问他, 他竟一无所知,高祖很是生气。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 分)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夕次盱眙县 韦 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8.诗歌中间两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9.诗人未眠的原因有哪些?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砒崖 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潦倒 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 ,此时 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荀子《劝学》)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超重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 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 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 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 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 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 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 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 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 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 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 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 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 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 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 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 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 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 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 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 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
9.诗人未眠的原因有哪些?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砯崖 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2) ,潦倒 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 ,此时 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贾谊《过秦论》) (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荀子《劝学》)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25 分) 超 重 肖复兴 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 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 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 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 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 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 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 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 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 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 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 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 公 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 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 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 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 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 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 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 说:“10 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 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
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 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 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 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 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 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 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 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 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 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 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 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超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儿子女儿出国读书,在机场,父母出 于爱,为孩子准备了过多的行李,结果造成“超重”。 B.孩子朝着父母大发脾气,“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也有天气 热以及马上就要远离父母而心情不好的原因 C.“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有塞进箱里”,“左翻翻,右翻翻, 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 D.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 E.小说的结尾起到了点题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期 望,同时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感受爱”的重要。 (2)请简要说明小说中的“我”在情节和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6分) (3)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一样吗?你是如 何看的?第6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6分) (4)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勤奋好学,12岁时所画的人物、花卉等形象逼真,令人称奇,被人们誉 为“小神童”。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绘画技艺,张大千16岁时便进入重庆“求 精中学”,两年后又与二哥张善子一道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京都学习染织技术兼 攻绘画技艺。从日本回来后,张大千便投拜于上海著名学者、书法家曾熙(号农 髯)门下学习。 1920年,张大千从内江返回上海拜江南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和曾熙学习书法并兼 学写诗词。此时的张大千抛开一切烦心之事,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学艺中。他在听 从曾、李二位老师谆谆教导的同时,努力拓展学艺思路,在勤练“三代两汉金石 文字、六朝三唐碑刻”之时,效八大山人绘墨荷,练石涛和尚画山水,张大千的 书、画、诗三艺日渐精熟
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 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 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 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 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 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 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 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 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 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 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 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超重》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儿子女儿出国读书,在机场,父母出 于爱,为孩子准备了过多的行李,结果造成“超重”。 B.孩子朝着父母大发脾气,“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也有天气 热以及马上就要远离父母而心情不好的原因。 C.“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有塞进箱里”,“左翻翻,右翻翻, 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 D.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波澜起伏,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 E.小说的结尾起到了点题和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期 望,同时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感 受爱”的重要。 (2)请简要说明小说中的“我”在情节和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6 分) (3)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一样吗?你是如 何看的?第 6 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6 分) (4)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勤奋好学,12 岁时所画的人物、花卉等形象逼真,令人称奇,被人们誉 为“小神童”。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绘画技艺,张大千 16 岁时便进入重庆“求 精中学”,两年后又与二哥张善子一道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京都学习染织技术兼 攻绘画技艺。从日本回来后,张大千便投拜于上海著名学者、书法家曾熙(号农 髯)门下学习。 1920 年,张大千从内江返回上海拜江南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和曾熙学习书法并兼 学写诗词。此时的张大千抛开一切烦心之事,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学艺中。他在听 从曾、李二位老师谆谆教导的同时,努力拓展学艺思路,在勤练“三代两汉金石 文字、六朝三唐碑刻”之时,效八大山人绘墨荷,练石涛和尚画山水,张大千的 书、画、诗三艺日渐精熟
1925年,年仅27岁的张大千在上海举办了平生首次个人展览,获得巨大成功, 令上海书画界人士称奇不已,也给了他巨大的精神鼓励,为他立足画坛、走上职 业画家道路奠定了基础。 从上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张大千为了广泛收集素材,曾三上黄山,两登华岳, 数攀峨嵋,久居青城,对景写生,做画稿无以数计,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 品。其间,先后被推选为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干事会员、中国古代名画展览代 表,被国立中央大学聘为艺术系教授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1931 年,张大千赴日本参加国际画展,再次引起轰动。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 赞叹“大千之画美矣”。 为了寻求中国绘画的发展之源,1941年,张大千奔赴敦煌临摹壁画。此一去 竟在敦煌苦苦面壁摹画近三年。此间,张大千背上了巨额债务,但他克服种种令 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惊人毅力,终于完成了一次对人类艺术的发掘和传播具 有深远意乂的工程:临摹了敦煌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 历朝的壁画精品达三百幅;为敦煌莫髙窟洞窟编号至309号,因此成为为莫髙窟 编号的第一位中国人。同时他还作了大量的文物保护、考证、研究等工作,为中 国敦煌艺术重放光芒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9年秋,张大千离开局势混乱的四川赴印度举办画展前,儿子张心智曾以家 中所剩敦煌壁画如何处置动问,他默然不语。张心智再问,他才说:“这200 多幅壁画,当年我耗尽心血,来之不易。多次有人高价求购,我都柜绝。因为这 是祖国的文化遗产,日后总要交给政府的。此去我万一真的回不来,你就把它交 给当权的政府来保管,只要他们真心热爱艺术,重视祖国文化遗产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张大千寄居阿根廷期间,在成都的夫人曾正容与儿子张心智 按照他离开时的嘱咐,把放在家中未带走的当年临摹的125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 四川博物馆保存,完成了他的心愿。 张大千去国远游几十年,曾在二、三十个国家巡回举办画展,几乎是一年一个国 家。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而他那挽袖 挥毫、落笔拂须的神态,确也堪称一位表里相符的中国“文化大使”,为中国美 术赢得了极高的国际荣誉。 1958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上,张大千以一幅中国画《秋 海棠》荣膺国际艺术学会颁发的金牌奖,并被该学会公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 家”。这是中国人在美术方面第一次获得的最高荣誉。1956年张大千应邀在法 国巴黎举办画展时,与西画大师毕加索会晤。他们倾情畅谈,切磋技艺,互赠礼 品。此次“张、毕”会见,被西方报纸誉为“历史性的会见”、“中西绘画大师 首次会晤”。从此画界便有“东张西毕”的美传。据说毕加索晚年习用中国毛笔 作画,就是受了张大千的影响。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张大千16岁的时候进入重庆“求精中学”学习:两年后,又与二哥张善子到 日本留学。先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后是为了学到绘画技艺。 B.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并获得了书画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这给了张大千巨大的精神鼓励,为他真正立足画坛奠定了基础。 C.1931年,张大千再次到日本参加了国际画展,并引起轰动。徐悲鸿在《张大 千画集序》中赞叹“大千之画美矣”,高度评价了张大千的画
1925 年,年仅 27 岁的张大千在上海举办了平生首次个人展览,获得巨大成功, 令上海书画界人士称奇不已,也给了他巨大的精神鼓励,为他立足画坛、走上职 业画家道路奠定了基础。 从上世纪 20 年代后期开始,张大千为了广泛收集素材,曾三上黄山,两登华岳, 数攀峨嵋,久居青城,对景写生,做画稿无以数计,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 品。其间,先后被推选为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干事会员、中国古代名画展览代 表,被国立中央大学聘为艺术系教授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1931 年,张大千赴日本参加国际画展,再次引起轰动。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 赞叹“大千之画美矣”。 为了寻求中国绘画的发展之源,1941 年,张大千奔赴敦煌临摹壁画。此一去, 竟在敦煌苦苦面壁摹画近三年。此间,张大千背上了巨额债务,但他克服种种令 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惊人毅力,终于完成了一次对人类艺术的发掘和传播具 有深远意义的工程:临摹了敦煌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 历朝的壁画精品达三百幅;为敦煌莫高窟洞窟编号至 309 号,因此成为为莫高窟 编号的第一位中国人。同时他还作了大量的文物保护、考证、研究等工作,为中 国敦煌艺术重放光芒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9 年秋,张大千离开局势混乱的四川赴印度举办画展前,儿子张心智曾以家 中所剩敦煌壁画如何处置动问,他默然不语。张心智再问,他才说:“这 200 多幅壁画,当年我耗尽心血,来之不易。多次有人高价求购,我都柜绝。因为这 是祖国的文化遗产,日后总要交给政府的。此去我万一真的回不来,你就把它交 给当权的政府来保管,只要他们真心热爱艺术,重视祖国文化遗产。”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张大千寄居阿根廷期间,在成都的夫人曾正容与儿子张心智, 按照他离开时的嘱咐,把放在家中未带走的当年临摹的 125 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 四川博物馆保存,完成了他的心愿。 张大千去国远游几十年,曾在二、三十个国家巡回举办画展,几乎是一年一个国 家。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而他那挽袖 挥毫、落笔拂须的神态,确也堪称一位表里相符的中国“文化大使”,为中国美 术赢得了极高的国际荣誉。 1958 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上,张大千以一幅中国画《秋 海棠》荣膺国际艺术学会颁发的金牌奖,并被该学会公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 家”。这是中国人在美术方面第一次获得的最高荣誉。1956 年张大千应邀在法 国巴黎举办画展时,与西画大师毕加索会晤。他们倾情畅谈,切磋技艺,互赠礼 品。此次“张、毕”会见,被西方报纸誉为“历史性的会见”、“中西绘画大师 首次会晤”。从此画界便有“东张西毕”的美传。据说毕加索晚年习用中国毛笔 作画,就是受了张大千的影响。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张大千 16 岁的时候进入重庆“求精中学”学习;两年后,又与二哥张善子到 日本留学。先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后是为了学到绘画技艺。 B.1925 年张大千在上海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并获得了书画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这给了张大千巨大的精神鼓励,为他真正立足画坛奠定了基础。 C.1931 年,张大千再次到日本参加了国际画展,并引起轰动。徐悲鸿在《张大 千画集序》中赞叹“大千之画美矣”,高度评价了张大千的画
D.张大千在敦煌苦苦面壁摹画近三年,他终于完成了一次对人类艺术的发掘和 传播的工程,并且为中国敦煌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E.张大千的中国画《秋海棠》,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上获得 了由国际艺术学会颁发的金牌奖。这是祖国首次赢得的最高荣誉。 (2)张大千为中国敦煌艺术作出了哪些卓越的贡献?(6分) (3)为什么张大千堪称”中国文化大使”?(6分) (4)张大千与西画大师毕加索会晤,成就了画界“东张西毕”的一段美谈,据 说毕加索晚年习用中国毛笔作画,就是受了张大千的影响。这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8分) 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50分钟。考生作 答时,选择题答案和非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填写,条形码贴在指 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邠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 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字体工整、清楚。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族歌曲,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当这些耳濡目染 的旋律在耳际响起,人们便回想起那流逝的岁月 B.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是, 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C.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 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D.他在谈到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时说,流行音乐本身并没有前车之鉴,这完全 是凭自己的爱好不断尝试探索的结果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一位成功女性,杨澜在国内名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国际传媒专业 硕士学位,现在已肩负著名主持人、CEO等多个成功角色于一身。 B.门罗的许多小说写的都是平凡小镇上的普通人物,因而文笔细腻、精致,能 够精确把握节奏和气氛,准确拿捏人物心理。 C.蓝莓作为北美洲的特产,是老少皆宜的水果,十分适合心脏功能不佳、心脏 病患者食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6世纪北美的印地安人 D.目前高校面试已经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素养的考察上,这体现了 种明确的导向性,并与高中选修课建设形成了对接 5.将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D.张大千在敦煌苦苦面壁摹画近三年,他终于完成了一次对人类艺术的发掘和 传播的工程,并且为中国敦煌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E.张大千的中国画《秋海棠》,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上获得 了由国际艺术学会颁发的金牌奖。这是祖国首次赢得的最高荣誉。 (2)张大千为中国敦煌艺术作出了哪些卓越的贡献?(6 分) (3)为什么张大千堪称”中国文化大使”?(6 分) (4)张大千与西画大师毕加索会晤,成就了画界“东张西毕”的一段美谈,据 说毕加索晚年习用中国毛笔作画,就是受了张大千的影响。这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8 分) 2013—2014 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答题时间为 150 分钟。考生作 答时,选择题答案和非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填写,条形码贴在指 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 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字体工整、清楚。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族歌曲,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当这些耳濡目染 的旋律在耳际响起,人们便回想起那流逝的岁月。 B.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是, 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C.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 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D.他在谈到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时说,流行音乐本身并没有前车之鉴,这完全 是凭自己的爱好不断尝试探索的结果。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作为一位成功女性,杨澜在国内名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国际传媒专业 硕士学位,现在已肩负著名主持人、CEO 等多个成功角色于一身。 B.门罗的许多小说写的都是平凡小镇上的普通人物,因而文笔细腻、精致,能 够精确把握节奏和气氛,准确拿捏人物心理。 C.蓝莓作为北美洲的特产,是老少皆宜的水果,十分适合心脏功能不佳、心脏 病患者食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 16 世纪北美的印地安人。 D.目前高校面试已经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兴趣和素养的考察上,这体现了 一种明确的导向性,并与高中选修课建设形成了对接。 15. 将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 当的一项是( 3 分) ( )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 宽容之心。这就犹如 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B.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16.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 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 面的垃圾箱。(6分)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 是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 体: 17.阅读所给的语段内容,仿照横线前边的句子写两句话,保证语意完整。(5 分)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请立刻回头,重新 选择一条路走吧。我们要相信: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 绿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经历:一个微笑像暖流进入你的心田,一句 轻柔的话语像春风般的温暖,一个人的一个动作一直留给你难以磨灭的印象, 件寻常而珍贵的物品一直被你收藏 其中的一种经历一定给了你心灵的震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就用你动情的 笔墨把这段经历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 1.D【解析】(从原文第1段中第3句可知“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 意识弱、人口密度大”是“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又是“造成所 谓‘素质论’迷局”的原因,而不是“中国式过马路”形成的原因。造成“中国 式过马路”现象频发原因的分析见第2段,概括说是“行为博弈”和“心理上的 安全优势”,而不是选项说的“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 密度大”。)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 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______________。 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B.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16.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 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 面的垃圾箱。(6 分)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 是: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 体: 17.阅读所给的语段内容,仿照横线前边的句子写两句话,保证语意完整。(5 分)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请立刻回头,重新 选择一条路走吧。我们要相信: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 绿; , ; , 。 六、写作(6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经历:一个微笑像暖流进入你的心田,一句 轻柔的话语像春风般的温暖,一个人的一个动作一直留给你难以磨灭的印象,一 件寻常而珍贵的物品一直被你收藏…… 其中的一种经历一定给了你心灵的震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就用你动情的 笔 墨把这段经历写成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 1.D 【解析】(从原文第 1 段中第 3 句可知“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 意识弱、人口密度大”是“中国城市文明问题的根源”,这一根源又是“造成所 谓‘素质论’迷局”的原因,而不是“中国式过马路”形成的原因。造成“中国 式过马路”现象频发原因的分析见第 2 段,概括说是“行为博弈”和“心理上的 安全优势”,而不是选项说的“现代制度建设进程短、人性化设计意识弱、人口 密度大”。)
2.B【解析】(文中只是将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与德国、英国的红灯等待时间作 了比较,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 3.B【解析】(与此项对应的信息区是第4段末句,该句说的是“……才有利于 疏导交通”,并没有说“有效地保证车辆通过效率,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现 象”。而且,“消除‘中国式马路’现象”说法过于绝对。) 4.D(但:只是) 5.B(“属文”意为“写文章”。②可视为有才能,被看重;⑤他做官不看重 公文;⑥他心胸宽容) 6.D(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张率字士简,是吴郡吴人。祖父张永,在宋朝任右光禄大夫。父亲张环,在齐朝 地位显贵,归家乡养老,天监初年,授任右光禄,加给事中。 张率十二岁时,就能写文章.经常是每日限定写诗一首,稍有长进就写赋颂,到 十六岁,过去的诗作大约写有二千首。齐朝始安王萧遥光任扬州刺史,召迎他任 主簿,他没有就任。起家任著作佐郎。建武三年,推举为秀才,授任太子舍人。 与同郡人陆锤年幼时就很亲近友好,经常一同乘车去左卫将军沈约家。有一次恰 巧遇到任昉在座,沈约便对任昉说:“这两人是后辈中的才俊,都是南方杰出人 才,您可与他们结为朋友。”由此与任昉很友善。张率迁任尚书殿中郎。出朝任 西中郎南康王功曹史,因病没有上任。过了很久,授任太子洗马。高祖建藩王府 邸时,进用他做相国主簿。天监初年,临川王以下均设置友、学官。任张率为鄱 阳王友,迁任司徒(官职)谢胐(人名)掾,当值文德待诏省,下旨让他抄写乙 部书籍,又让他撰写了妇人事二十余条,写成百卷。派擅长书法的琅邪人王深、 吴郡人范怀约、褚洵等抄写,送给后宫妃嫔。迁仼秘书丞,在玉衡殿受接见。高 祖说:“秘书丞是天下清官,东南帝王贵族后代没有任此职的,现让你处在这位 子,足可以使你有美誉。”他受到的恩遇就像这祥。四年三月,在华光殿临水修 禊聚宴。这天,河南国贡献舞马,当时与到洽、周兴嗣同奉诏令作赋,高祖认为 张率和周兴嗣写得工整。 这年,他因父丧离职。他父亲的侍妓有几十人,有一个侍妓善唱歌有色貌,同乡 人仪曹郎顾玩之求娶她为妻,这个侍妓不愿意,便出家当尼姑。她曾趁斋会去张 率家,顾玩之就写匿名信说这个侍妓与张率通奸,御史台将此事上奏,高祖爱惜 他的才能,就把奏章搁置起来,然而还是招致世人的议论。张率虽然多年担任职 务,但从不留心公文薄的事,当任别驾向皇上奏事时,髙祖阅呈文问他事情,他 都回答不上来,只能回答说“事情全写在呈文中”。高祖听了不高兴。出朝任新 安太守,任职期满回都城,还没到,遭遇亲生母亲丧事。大通元年,服丧期未满, 去世,时年五十三岁。昭明太子遣使者赠送办理丧事所用的财物。 张率喜欢喝酒,处事宽容,家务事从不介意。在新安时,派家僮运三千石米送到 吴郡老家,家僮到了吴郡,米少了大半。张率问原因,家僮回答说:“雀鼠吃了。 张率笑着说:“雀鼠吃得真快呀。”竟然不再追问。 7.略 8诗歌中间两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运用叠字和对比手法(反衬),描写旷野 苍凉凄清的夜景。用“浩浩”“冥冥”叠字描绘晩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 暮色昏暗的景象:“山郭暗”“芦洲白”形成色彩明暗对比,渲染凄清的意境, 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思乡之情。(总说2分,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 9.漂泊异乡,景色凄凉,孤独寂寞,夜忆秦关。(3分,意思对即可)表现了诗 人的羁旅愁思和思乡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2.B 【解析】(文中只是将中国的红灯等待时间与德国、英国的红灯等待时间作 了比较,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比外国的红灯等待时间都要长。”) 3.B 【解析】(与此项对应的信息区是第 4 段末句,该句说的是“……才有利于 疏导交通”,并没有说“有效地保证车辆通过效率,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现 象”。而且,“消除‘中国式马路’现象”说法过于绝对。) 4.D(但:只是) 5.B(“属文”意为“写文章”。 ②可视为有才能,被看重;⑤他做官不看重 公文;⑥他心胸宽容) 6.D(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张率字士简,是吴郡吴人。祖父张永,在宋朝任右光禄大夫。父亲张环,在齐朝 地位显贵,归家乡养老,天监初年,授任右光禄,加给事中。 张率十二岁时,就能写文章.经常是每日限定写诗一首,稍有长进就写赋颂,到 十六岁,过去的诗作大约写有二千首。齐朝始安王萧遥光任扬州刺史,召迎他任 主簿,他没有就任。起家任著作佐郎。建武三年,推举为秀才,授任太子舍人。 与同郡人陆倕年幼时就很亲近友好,经常一同乘车去左卫将军沈约家。有一次恰 巧遇到任昉在座,沈约便对任昉说:“这两人是后辈中的才俊,都是南方杰出人 才,您可与他们结为朋友。”由此与任昉很友善。张率迁任尚书殿中郎。出朝任 西中郎南康王功曹史,因病没有上任。过了很久,授任太子洗马。高祖建藩王府 邸时,进用他做相国主簿。天监初年,临川王以下均设置友、学官。任张率为鄱 阳王友,迁任司徒(官职)谢胐(人名)掾,当值文德待诏省,下旨让他抄写乙 部书籍,又让他撰写了妇人事二十余条,写成百卷。派擅长书法的琅邪人王深、 吴郡人范怀约、褚洵等抄写,送给后宫妃嫔。迁任秘书丞,在玉衡殿受接见。高 祖说:“秘书丞是天下清官,东南帝王贵族后代没有任此职的,现让你处在这位 子,足可以使你有美誉。”他受到的恩遇就像这祥。四年三月,在华光殿临水修 禊聚宴。这天,河南国贡献舞马,当时与到洽、周兴嗣同奉诏令作赋,高祖认为 张率和周兴嗣写得工整。 这年,他因父丧离职。他父亲的侍妓有几十人,有一个侍妓善唱歌有色貌,同乡 人仪曹郎顾玩之求娶她为妻,这个侍妓不愿意,便出家当尼姑。她曾趁斋会去张 率家,顾玩之就写匿名信说这个侍妓与张率通奸,御史台将此事上奏,高祖爱惜 他的才能,就把奏章搁置起来,然而还是招致世人的议论。张率虽然多年担任职 务,但从不留心公文薄的事,当任别驾向皇上奏事时,高祖阅呈文问他事情,他 都回答不上来,只能回答说“事情全写在呈文中”。高祖听了不高兴。出朝任新 安太守,任职期满回都城,还没到,遭遇亲生母亲丧事。大通元年,服丧期未满, 去世,时年五十三岁。昭明太子遣使者赠送办理丧事所用的财物。 张率喜欢喝酒,处事宽容,家务事从不介意。在新安时,派家僮运三千石米送到 吴郡老家,家僮到了吴郡,米少了大半。张率问原因,家僮回答说:“雀鼠吃了。” 张率笑着说:“雀鼠吃得真快呀。”竟然不再追问。 7.略 8 诗歌中间两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运用叠字和对比手法(反衬),描写旷野 苍凉凄清的夜景。用“浩浩”“冥冥”叠字描绘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 暮色昏暗的景象;“山郭暗”“芦洲白”形成色彩明暗对比,渲染凄清的意境, 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思乡之情。(总说 2 分,分析 4 分,意思对即可) 9.漂泊异乡,景色凄凉,孤独寂寞,夜忆秦关。(3 分,意思对即可)表现了诗 人的羁旅愁思和思乡之情。(2 分,意思对即可)
10略 11(1)BD(答对一项的2分,两项的5分)B孩子朝父母发脾气的主要原因 是感受不到父母“超重”的爱。D小说的选材谈不上巧妙,情节更非波澜起伏。 (2)①以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②通过“我”与 孩子父母的问答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小说主题。(每点3分 (3)答案要点:①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行李超重带来麻烦而把怨气撒在 家长身上。(2分)是对长辈的爱的不理解(缺乏感受),是自私的表现。(2分) ②这样写看似重复,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写可以突出表明独生子女不理 解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普遍意义。(2分) (4)答案要点:①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它将机场上的母子、父女的活动联 系起来,构成情节。②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它既指所带行李超重,又指父母期待 超重、情感超重;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它反映了有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 这种溺爱与子女对父母的冷漠、埋怨形成鲜明对比,对父母和子女有双重警示意 义。(8分) 12(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B“获得了 书画界人士的髙度赞扬”的说法不够准确,原文是“上海书画界”。A“先是为了 学到更多的知识,后是为了学到绘画技艺”的目的划分过于机械、牵强。张大千 进“求精中学”之目的也应包括学到“绘画技艺”,赴日本留学之目的也应包括 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己,不应割裂开来。E原文是说“这是中 国人在美术方面第一次获得的最高荣誉”。) (2)①临摹了敦煌中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历朝的壁 画精品达三百幅。②为敦煌莫髙窟泂窟编号至309号。③做了大量的文物保护 考证、研究等工作。 ④临摹的125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四川博物馆保存。(答出三点即可) (3)①从时间上看,张大千去国远游几十年,在一定意义上传播了中国文化 ②从地域上看,他的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 化 ③从活动上看,他曾在二三十个国家巡回举办画展,几乎是一年一个国家 (4)观点一:文化无国界。绘画属于一种文化,它是没有国界的,艺术是属于 全人类的艺术。观点二:只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民族艺术是民族的瑰宝,只 有民族的艺术做好了,才会有世界艺术的大发展。观点三:融合是一种创新。只 有善于接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才有艺术的创新。(言之成理即可) 1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 无形之中受到影响。B项,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贬义词,用 于句中不当。D项,前车之鉴:指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的教训。与语境不符。 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或“集……于一身”,或“肩负…… 责任”。B不合逻辑,强加因果。C成分残缺,“追溯到16世纪北美的印地安人” 后加“时期”。 1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上文来看,强调的是“无意伤害”“宽容” 之类的内容,因此B项恰当。A强调执著,不因小失大;C强调默默奉献,无怨 无悔;D强调自强。 16.【答案】(示例)(1)你(金娜)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究公共卫生 ()①谢谢你的提醒。②真不好意思
10 略 11 (1)B D(答对 一项的 2 分,两项的 5 分)B 孩子朝父母发脾气的主要原因 是感受不到父母“超重”的爱。D 小说的选材谈不上巧妙,情节更非波澜起伏。 (2)①以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②通过“我”与 孩子父母的问答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小说主题。(每点 3 分) (3)答案要点:①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行李超重带来麻烦而把怨气撒在 家长身上。(2 分)是对长辈的爱的不理解(缺乏感受),是自私的表现。(2 分) ②这样写看似重复,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写可以突出表明独生子女不理 解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普遍意义。(2 分) (4)答案要点:①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它将机场上的母子、父女的活动联 系起来,构成情节。②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它既指所带行李超重,又指父母期待 超重、情感超重;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它反映了有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 这种溺爱与子女对父母的冷漠、埋怨形成鲜明对比,对父母和子女有双重警示意 义。(8 分) 12(1)答 C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A、E 不给分。(B“获得了 书画界人士的高度赞扬”的说法不够准确,原文是“上海书画界”。A“先是为了 学到更多的知识,后是为了学到绘画技艺”的目的划分过于机械、牵强。张大千 进“求精中学”之目的也应包括学到“绘画技艺”,赴日本留学之目的也应包括 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不应割裂开来。E 原文是说“这是中 国人在美术方面第一次获得的最高荣誉”。) (2)①临摹了敦煌中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历朝的壁 画精品达三百幅。②为敦煌莫高窟洞窟编号至 309 号。③做了大量的文物保护、 考证、研究等工作。 ④临摹的 125 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四川博物馆保存。(答出三点即可) (3)①从时间上看,张大千去国远游几十年,在一定意义上传播了中国文化; ②从地域上看,他的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 化; ③从活动上看,他曾在二三十个国家巡回举办画展,几 乎是一年一个国家。 (4)观点一:文化无国界。绘画属于一种文化,它是没有国界的,艺术是属于 全人类的艺术。观点二:只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民族艺术是民族的瑰宝,只 有民族的艺术做好了,才会有世界艺术的大发展。观点三:融合是一种创新。只 有善于接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才有艺术的创新。(言之成理即可) 1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 无形之中受到影响。B 项,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贬义词,用 于句中不当。D 项,前车之鉴:指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的教训。与语境不符。 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句式杂糅,或“集……于一身”,或“肩负…… 责任”。B 不合逻辑,强加因果。C 成分残缺,“追溯到 16 世纪北美的印地安人” 后加“时期”。 1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联系上文来看,强调的是“无意伤害”“宽容” 之类的内容,因此 B 项恰当。 A 强调执著,不因小失大;C 强调默默奉献,无怨 无悔;D 强调自强。 16.【答案】(示例)(1)你(金娜)只讲究个人卫生,而不讲究公共卫生。 (2)①谢谢你的提醒。②真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