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词论》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 能 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 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 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 时曹 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季曰 请表弟歌。分众皆晒,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 歌一曲 皆 下。 罗拜白: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 糜 之 变白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 更漏字》、《浣溪沙》、 《梦江南》、《渔父》等词, 、不 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 臣尚文雅,故有“尔楼吹彻玉笙寒分、“吹皱二池春水 之 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附:李清照《词论》 v 李清照《词论》 v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 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 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 “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 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 “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 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 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 《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 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 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 、 “吹皱一池春水” 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 变 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天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 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 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 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关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 中裕质鞋余务不改寒体 , 。宜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营 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 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 去则 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 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 ·衡智翻是鑫和毒差 贺方回、 叙。贺苦少典重。素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 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 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v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 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 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 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 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 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 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 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 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 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 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 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 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 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 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 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祠源 ·一、燕乐与词一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 8 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 副产品;从文学方面说,词是诗乐结合的新创造。 (一)、隋唐燕乐的兴起开辟了新的音乐时代,也开始了词 曲的孕育创造期。 (二)、日见繁富与新声竞作的燕乐乐曲,为词的产生提供 了充足的乐曲条件。 ÷(三)、适应社会需要和乐曲要求,长短句的曲子词逐渐发 展起来,最后取代唐声诗,成为一种与古、近体并行的新诗 体
词源 v 一、燕乐与词——我国诗乐结合的新传统 v 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从音乐方面说,词是燕乐发展的 副产品;从文学方面说,词是诗乐结合的新创造。 v (一)、隋唐燕乐的兴起开辟了新的音乐时代,也开始了词 曲的孕育创造期。 v (二)、日见繁富与新声竞作的燕乐乐曲,为词的产生提供 了充足的乐曲条件。 v (三)、适应社会需要和乐曲要求,长短句的曲子词逐渐发 展起来,最后取代唐声诗,成为一种与古、近体并行的新诗 体
诗骚乐府皆与音乐结合 ·雅乐(先秦 )一清乐 (汉魏六朝)一燕乐 《诗经》中提到的乐器有29种,钟鼓琴瑟是庙堂雅乐的主要 乐器。 《礼记.乐记》: (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 ‘吾端冕而听 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 好世俗之乐也。” 清乐其始是汉魏的平调、清调、瑟调三调;六朝吴声、西曲 称清商乐,行于江南,主要乐器为丝竹。《大子夜歌》: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 ” 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 二》:“清乐者,南朝旧乐也
v 诗骚乐府皆与音乐结合 v 雅乐(先秦)——清乐(汉魏六朝)——燕乐 v 《诗经》中提到的乐器有29种,钟鼓琴瑟是庙堂雅乐的主要 乐器。 v 《礼记.乐记》: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 ‘吾端冕而听 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 v 《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 好世俗之乐也。 ” v 清乐其始是汉魏的平调、清调、瑟调三调;六朝吴声、西曲 称清商乐,行于江南,主要乐器为丝竹。《大子夜歌》: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 ”《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 二》: “清乐者,南朝旧乐也。
燕乐起于隋唐之际,其源上溯到北朝的魏、齐、周诸代,其 曲始繁则在一个世纪之后的开元、天宝期间,而词体的成立, 。 则比曲的流行还要晚 冬 隋合南北音乐于雅乐外置九部乐,唐设十部乐。《宋史.乐 志》:“一曰燕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四曰天竺,五曰 高丽、六曰龟兹、七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 国,而总谓之燕乐。”乐器有琵琶(弦)、觱篥、笙、笛 (吹)、羯鼓(打击)等,其中琵琶为燕乐乐器之首
v 燕乐起于隋唐之际,其源上溯到北朝的魏、齐、周诸代,其 曲始繁则在一个世纪之后的开元、天宝期间,而词体的成立, 则比曲的流行还要晚些。 v 隋合南北音乐于雅乐外置九部乐,唐设十部乐。《宋史.乐 志》: “一曰燕乐,二曰清商、三曰西凉,四曰天竺,五曰 高丽、六曰龟兹、七曰安国、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 国,而总谓之燕乐。 ”乐器有琵琶(弦)、觱篥、笙、笛 (吹)、羯鼓(打击)等,其中琵琶为燕乐乐器之首
二、唐教坊曲一唐五代词调的渊薮 乐曲产生词调,但乐曲不等于词调。隋曲中开始萌生词调, 但词调来源主要为盛唐和中唐之曲。 水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 至唐稍盛。”张炎《词源》卷下:“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 为长短句。 太常曲和教坊曲:太常主郊庙,教坊主宴享。 教坊:教习音乐歌舞的伎艺之所。唐玄宗爱好俗乐,为不受 太常寺礼乐制度限制,将俗乐引入宫廷,宇开元二年设内外 教坊。 教坊不仅创制新曲,而且来自域外、边州的胡夷之曲,来 民间的里巷之曲,汇集到教坊,并由之传播开去。教坊曲成 为盛唐乐曲总汇。 教坊曲演变为唐五代词调的有79种(吴熊和), 如《抛球 乐》、《清平乐》、《浪淘莎》、《望江南》 等,另有四十 余曲,宋以后转为词调,如《梁州令》、《雨霖铃》等
v 二、唐教坊曲——唐五代词调的渊薮 v 乐曲产生词调,但乐曲不等于词调。隋曲中开始萌生词调, 但词调来源主要为盛唐和中唐之曲。 v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 “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 至唐稍盛。 ”张炎《词源》卷下: “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 为长短句。 ” v 太常曲和教坊曲:太常主郊庙,教坊主宴享。 v 教坊:教习音乐歌舞的伎艺之所。唐玄宗爱好俗乐,为不受 太常寺礼乐制度限制,将俗乐引入宫廷,于开元二年设内外 教坊。 v 教坊不仅创制新曲,而且来自域外、边州的胡夷之曲,来自 民间的里巷之曲,汇集到教坊,并由之传播开去。教坊曲成 为盛唐乐曲总汇。 v 教坊曲演变为唐五代词调的有79种(吴熊和),如《抛球 乐》、《清平乐》、《浪淘沙》、《望江南》等,另有四十 余曲,宋以后转为词调,如《梁州令》、《雨霖铃》等
·教坊推动崇尚声乐、竞逐新声的时代风气。 必 孙棨《北里志序》:“京中饮伎,籍属教坊。”《唐会要》 卷三十五记宝历年间京兆尹刘栖楚奏:“府斯每年重阳、上 已宴游,及大臣处领藩镇,皆须求雇教坊音声宴饯。” 刘禹锡《路旁曲》:“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 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 教得霓裳一曲成。”另《小庭亦有月》:“菱角执笙簧,谷 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菩萨蛮》、《浪淘沙》中晚唐流行; 《望远行》、《离别 难》、《倾杯乐》为歌舞筵席不可缺少之曲
v 教坊推动崇尚声乐、竞逐新声的时代风气。 v 孙棨《北里志序》: “京中饮伎,籍属教坊。 ”《唐会要》 卷三十五记宝历年间京兆尹刘栖楚奏: “府斯每年重阳、上 巳宴游,及大臣处领藩镇,皆须求雇教坊音声宴饯。 ” v 刘禹锡《路旁曲》: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 v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 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 教得霓裳一曲成。 ”另《小庭亦有月》: “菱角执笙簧,谷 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 v 《菩萨蛮》、《浪淘沙》中晚唐流行;《望远行》、《离别 难》、《倾杯乐》为歌舞筵席不可缺少之曲
·三、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辞一词体的形成过程 “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辞。”(《读李杜诗句因题卷后》) “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刘禹锡《酬杨司 业巨源见寄》) 元稹《乐府古题序》论声诗与词不同:前者本为徒诗,“后 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 乐以定词也。”后者本备法度,“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 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因之准度。”“斯皆由 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见之《乐府诗集》的,大部 分是声诗,见诸敦煌曲及《花间》、《尊前》诸集的,为词
v 三、从选词以配乐到由乐以定辞——词体的形成过程 v “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 v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辞。 ”(《读李杜诗句因题卷后》) v “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 ”(刘禹锡《酬杨司 业巨源见寄》) v 元稹《乐府古题序》论声诗与词不同:前者本为徒诗, “后 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 乐以定词也。 ”后者本备法度, “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 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因之准度。 ”“斯皆由 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 ”见之《乐府诗集》的,大部 分是声诗,见诸敦煌曲及《花间》、《尊前》诸集的,为词
·从齐言到杂言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 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 类,皆和声也。今管弦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 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 朱熹《朱子语类》卷140:“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 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 今曲子便是
v 从齐言到杂言 v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 “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 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 类,皆和声也。今管弦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唐人乃以词 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 ” v 朱熹《朱子语类》卷140: “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 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 今曲子便是。
词体 一、词的创作一按谱填词 “填词”“倚声”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 张耒《贺铸东山词序》:“大抵倚声为之词,皆可歌也 音谱(以乐音符号记录曲调)与词谱(标出平仄、句读 ) “夫谱之云者,音调可录,节族可被于弦歌者也。”(杨维 桢《渔樵谱序》) 官谱与词人自度曲谱、民间通俗曲谱 官谱:唐教坊曲、宋大曲、仁宗《韶乐集》、徽宗大晟乐谱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且自惊。, 一 纸展开非旧谱,.四 弦翻出是新声。 ”(白居易《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 调弄谱》 “梨园弟子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王建 《温泉宫 行》 )
词体 v 一、词的创作——按谱填词 v “填词”“倚声” v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 “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 ” v 张耒《贺铸东山词序》: “大抵倚声为之词,皆可歌也。 ” v 音谱(以乐音符号记录曲调)与词谱(标出平仄、句读) v “夫谱之云者,音调可录,节族可被于弦歌者也。 ”(杨维 桢《渔樵谱序》) v 官谱与词人自度曲谱、民间通俗曲谱 v 官谱:唐教坊曲、宋大曲、仁宗《韶乐集》、徽宗大晟乐谱 等 v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且自惊。一纸展开非旧谱,四 弦翻出是新声。 ”(白居易《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 调弄谱》 v “梨园弟子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 ”(王建《温泉宫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