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了解部分清朝统治者举办的洋务运动以及太 认知目标 平天国农民战争、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辛亥苹 命对国家出路进行的有益探索。 总结各阶级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 能力目标 识无产阶级领导人民探索国家出路是历史的要 教学目标 求。 通过讲述使学生明白,只有把反对帝国主义和 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相结合,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 情感目标 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 独立和富强。 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作用:辛亥革命爆发 教学重点 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内容、意义和局限:各阶 级早期探索失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难点 资产阶级民主苹命方案的内容、意义和局限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文献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师生互动法等 第二专题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素(4学时) 一、重大事件始末(1学时)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洋务运动 (三)戊成迹法 教学内容提纲 (四)辛亥革命 二、历史作用以及局限(3学时) 和学时安排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史作用以及局限 (二)洋务运动历史作用以及局限 (三)戊戌变法历史作用以及局限 (四)辛亥革命历史作用以及局限
1 第二专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部分清朝统治者举办的洋务运动以及太 平天国农民战争、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辛亥革 命对国家出路进行的有益探索。 能力目标 总结各阶级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认 识无产阶级领导人民探索国家出路是历史的要 求。 情感目标 通过讲述使学生明白,只有把反对帝国主义和 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相结合,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 独立和富强。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作用;辛亥革命爆发 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内容、意义和局限;各阶 级早期探索失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难点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内容、意义和局限 2、各阶级早期探索失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文献分析法、启发引导法、师生互动法等 教学内容提纲 和学时安排 第二专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4 学时) 一、重大事件始末(1 学时)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洋务运动 (三)戊戌变法 (四)辛亥革命 二、历史作用以及局限(3 学时)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史作用以及局限 (二)洋务运动历史作用以及局限 (三)戊戌变法历史作用以及局限 (四)辛亥革命历史作用以及局限
一、组织教学 (一)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是让学生进入角色的必要 前提。 (二)设置一些小问题,通过师生互动进入教学环节 二、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政论片《复兴之路》(二)中有关片段,让学生了解 近代以来各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早期探索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 景。 三、讲授断课 (一)教学原则 应避免与学生在中学时所学的内容简单重复,重在讲述太平 教学过程 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历史 局限性和历史启示。 (二)教学内容 1、重大事件始末 2、历史作用以及局限 (三)师生互动 1.列举有关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百日维新等,让学生参 与分析,锻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应选取能反映重难点材料为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巩围新课 五、布置预习 下一周讨论题目: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 景? [1]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李侃.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参考文献 [3]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冯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M)(修订版).北 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
2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做好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是让学生进入角色的必要 前提。 (二)设置一些小问题,通过师生互动进入教学环节。 二、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政论片《复兴之路》(二)中有关片段,让学生了解 近代以来各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早期探索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 景。 三、讲授新课 (一)教学原则 应避免与学生在中学时所学的内容简单重复,重在讲述太平 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历史 局限性和历史启示。 (二)教学内容 1、重大事件始末 2、历史作用以及局限 (三)师生互动 1.列举有关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百日维新等,让学生参 与分析,锻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应选取能反映重难点材料为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巩固新课 五、布置预习 下一周讨论题目: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 景? 参考文献 [1]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李侃.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3]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冯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M](修订版).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